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的风险

安全管理的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的风险

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85-01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为了合理、经济的利用资源,并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电力系统逐步变为巨大的互联系统,然而大电网存在着高风险。一方面随着电力系统的互联化,配电网的组成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尤其是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线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由于电网互联,一旦某处发生故障,很容易影响到其他系统。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配电网的异常状况,对其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对电网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1.电网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受到随机性扰动的影响,就可能导致配电网出现异常,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系统失去稳定、设备损坏等事故的发生,扰动对配电网造成影响的程度与扰动的强度、性质、持续时间、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和自身抗扰动能力等因素有关。配电网进行安全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扰动如何影响配电网,采取何种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消弱扰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提高配电网的抗扰动能力。然而配电网中扰动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属于一种类型的风险,因此配电网的安全问题可认为是配电网不安全的风险问题。大电网涉及环节多、学科广,在整个系统的任何环节、任何工作人员、任一处的扰动都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所以大电网安全性风险属于基本风险范畴,要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

2.基于风险管理的电网安全管理过程

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其具体管理过程包括下述三方面:事故前的预防、事故时的控制和事故后的补救。

2.1.事故前(预防控制):首先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对电网中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引发电网扰动的潜在因素进行预防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扰动发生的概率。事故前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种:合理规划、潮流计算、防误装置等。

2.2.事故中(保护隔离、系统承受、紧急控制):对于通过预防难以消除掉的潜在扰动,可通过采取保护装置将其进行隔离,防止扰动的进一步扩大;对于难以成功隔离及无需进行隔离的小扰动,可通过电网自身承受能力进行吸收,通常用于提高系统抗扰动能力的措施有备用设备、稳定装置、PSS等;若电网中扰动过大,采取的措施难以对其进行预防,则很可能造成电力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紧急控制切除故障区域或者设备,防止故障持续扩大而导致整个电网崩溃,通常用于处理这类紧急故障的措施有切机、解列等。

2.3.事故后(恢复控制、经济补偿):故障发生后要及时进行排除,尽快恢复系统正常供电。通常采用的措施包括线路重投、并列等。同时,对在事故中断损失的市场成员进行赔偿。

3.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电网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总的来说,电网的安全管理是对人、设备、环境风险因素的评估、消除和控制的综合管理,基于此,电网在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控制方法能够提升电网的安全管理水平。

3.1.风险控制基本原则

电网的安全管理属于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在强化、规范安全管理、尽量减少故障的同时,作为企业,还要考虑成本、可行性、效益、新技术等多种因素。所以,在运用风险控制方进行安全管理时,务必遵循下述几个原则:合理原则、可行原则及最低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在电网的安全管理中进行风险控制要符合实际性需求;可行原则是指采取的风险控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低原则是指采取风险控制的综合费用最低。

3.2.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

进入21世纪后,电力系统发生巨大改革,但不论进行何种改革,都必须坚持电网的统一调度、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标准。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扰动具有瞬时性和难以预知性,因此一旦发生异常,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配合、统一行动。基于此,必须实现电网的统一管理和规划,而这些都要确保整个电网既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才能实现。

3.3.确保经济投入

要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经济投入是最基本的,然而由于电网扰动的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要确保足够资金的投入,可以设立安全投入基金,设立了补偿机制才能确保后续费用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受到传统重发轻供不管用思想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总是处于亏损状态,没有更多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改造,对电网安全管理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价的管理,确保既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又能确保电网的良性发展。

3.4.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一直以来,国内电力企业都比较重视电力故障的防范,但是对于出现电力故障后的应急处理却重视不够。如相关应急处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应急预案等不完善,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可通过下述两方面加强应急机制的建设:第一,国家政府要足够重视,将其列入到社会危机管理范围;第二,电力企业在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黑启动”方案;第三,电力企业在出现大范围停电后,要及时做好危机公关工作。

3.5.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电网安全性造成破坏的外部因素之一是电力设施的破坏。相关部门要制定和推动加强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对于偷盗电力设施的,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加强和公安部门的联系,尽量减少由于受到外力破坏而发生故障的概率。

3.6.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技进步

在对电网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极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先进手段进行全过程管理,采用新技术提高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电力企业的运行带来效益,也能带来别的方面的效益。例如:为了增强安全管理,对电网结构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减少了电力故障,同时也可能带来电量销售等其他方面的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示,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电网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相关部门对于电网的安全管理要引起重视,对引起扰动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赖业宁,薛禹胜.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7(12):18-23.

[2] 汤振飞,于尔铿.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市场安全服务定价,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25(24):11-14.

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视角;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从现如今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中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高效地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之间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形式转变为电子档案形式,有效地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材料的投入,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电子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风险性相对较高。

1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审视档案安全管理

在对档案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这两点的区别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来说,很多人都存在着严重地误解。事实上,风险和安全之间都有比较深刻的意义。虽然,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是风险和危险并不相同。

风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威胁,第二是机会。风险中的这两点因素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本能量以及效率的大小。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电子档案的网络化程度。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档案的风险性可能会比纸质档案高,但是,现如今,电子档案形式却仍然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电子档案在进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工作的实际难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工作效率也得到了高效地提升。也就是说,电子档案的管理形式既有风险的威胁,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机会。

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以风险评估方式为主,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科学地判断手段。风险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主要是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之后进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安全管理体系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在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安全风险、效率以及成本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2 档案安全管理的问题分析

2.1 缺少科学的安全管理技术

所谓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信息安全管理,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对信息的安全晨读,威胁力量以及安全风险等内容进行控制,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障措施。同时还应该对需要人力、物力等的投入量进行控制。但是,从实际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由于工作人员缺少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指导,往往在档案工作中出现安全性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混乱的现象。档案安全管理方式很难适应现如今的电子档案形式。虽然,档案管理部门也层做过各种尝试,但是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在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

2.2 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着误解

一直以来,我国的档案管理事业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会一直追求安全性,以至于忽视风险的防控工作。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上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只能对其进行控制却不能消除,安全风险的存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安全也是相对的。从现如今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上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所谓的风险管理工作,每一种工作类型都拥有其自身的保护级别。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安全,必然会造成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也会受到严重地影响。可见,工作人员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地偏差。

2.3 管理环节不完善

首先,安全管理计划缺乏依据。现有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计划的制订,绝大多数是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参照其他管理部门计划来制定的,而不是依据风险应对、风险监控实际情况来制订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次,缺乏关键的风险评估环节。风险评估是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没有风险评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决策行动的依据与方向,由此而引发的安全管理措施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3 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3.1 应对技术风险的措施分析

应对技术方面的风险,需要从IT基础设施规划、网络访问、信息传输、数据存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软件系统、软硬件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部署防护措施,如采用防火墙加固网络访问控制,采用防水墙防止内网数据的非法拷贝和流失,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动态监控网络安全状态,采取电子签名技术防止电子文件被篡改和滥用,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防止信息泄露,采取身份认证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访问,采取防病毒软件和查杀技术防止系统文件遭破坏,采取升级服务技术堵漏洞关后门,采用容灾备份技术规避设备故障风险等。

3.2 应对管理风险的措施分析

应对管理方面的风险,需要从现代档案管理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建立各种防范制度和治理措施。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可实施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推行规范化应用;从档案信息的密级与访问权限角度,规划和部署网络区域和各类档案信息的组织、保存和管理策略,对于档案实行物理隔离,非密档案采用授权管理模式提供利用;对于档案信息存储,按照使用要求和访问频度采取分级存储策略进行管理;针对数字介质寿命相对较短等特点,采取制作纸质拷贝的“双套制”方式以应对长期之风险;针对IT技术动态发展的特点,采取技术变迁管理方式,及时实施格式转换、数据迁移和版本跟踪管理;在内部IT资源管理方面,采取多人协同负责,定期轮换岗位和相互制约方法,降低单人集中管理之安全风险;在网络系统整体管理方面,避免“木桶短板”现象,采取同步升级,整体安全之管理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以往传统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模式上存在了很多的不足,从而导致各种安全风险的发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而风险管理作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方式,才能及时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电子档案受到损坏,从而促进我国档案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卉蕾.浅谈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1(4).

[2]马淑琴.浅析电力部门档案安全管理规范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23).

[3]王菁.水文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

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对策

煤矿建筑工程是属于高风险行业,一旦不慎,极其容易引发煤矿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少则受到一点经济损失,严重的就会影响煤矿建设工程的质量,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问题。

一、概述

煤矿建设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工程。煤矿建设工程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作为参与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往往被认定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如果说这与相关监理单位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是不符合情理的。作为监理单位,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监理单位必须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这属于监理单位的主要,把好开工、工序交接、验收的质量关;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理工程合同的要求,按照“专业配套、数量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设置现场项目监理组织机构,按照工程监理要求规范地进行监理。监理单位一旦在自己职责范围出现了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能给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会因为未依法监理,履行职责不力,而承担安全事故的间接责任。

二、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具有极大风险性。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煤矿建设监理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一是缺乏针对煤矿建设监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一些现存的法律法规对煤矿建设监理的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困难重重,无法取到规范、评价、处理安全监理问题的作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无法明确具体的责任,责任追究难以执行到位;二是煤矿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规范性资料标准,远远滞后于煤矿监理行业的实际发展。有的煤矿标准执行了10多年没有修订,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不能很好地取到应有的作用。这都为煤矿监理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三是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企业的法律专业人才比较缺失。在处理安全事故方面缺乏法律专业的技术支撑,依法监理缺乏人力资源的有效保障。

(二)煤矿建设工程基础较差

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煤矿建设工程由于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等特点,导致中高级专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工作经验丰富工人流失严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组织机构不全,有的缺乏专门的人员,有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缺乏必备资质或专业不对口,不能有效地监控施工;三是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加上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如果仅仅依靠监理单位要做好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那是很难实现的。

(三)监理工作安全投入不足

一是监理安全工作的收费较低,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对监理市场的监管,监理市场的恶性竞争问题严重。这种问题直接导致监理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监理收入过低,效益不大,导致监理工作的投入无法到位。由于监理企业的收入较低,无法吸纳和留住较优秀的专业监理人才,特别是像高级监理工程师一样的高级监理人才。因为监理企业的效益都不太高,不可能投入足够的资金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所以,监理队伍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监理单位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阻碍

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存在较多干预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理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有的建设单位自以为管理力量强大,不注重监理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施工单位看作是建设单位下属的施工单位。有的干脆直接干涉监理单位的具体监理工作,无视监理单位工作的独立性。

三、加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加大依法监理的力度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特别是应修订或出台与煤矿建设监理工作息息相关的规范性标准文件,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规范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行为,为其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保障;二是建立健全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要建立监理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而且要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相关安全责任予以细化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别执行责任追究,以此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降低监理单位的责任风险;三是引进和培养监理法规的相关的专业人才,加强法律方面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的提供法律服务,降低因为不懂法律而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煤矿建设工程基础建设,夯实安全监理的基础

一是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引进和留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程度提高技术保障;二是完善煤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完善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员尽量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对口人员,确保实施有效地监控;三是加强监理工作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大监理工作投入,降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

一是提高煤矿监理的取费,限制煤矿监理企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监理队伍,提高煤矿监理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二是设立监理安全管理工作基金,用于监理人员培训;监理单位成立煤矿安全咨询委员会,聘请高等院校安全领域专家客座监理企业讲学和指导;高瓦斯矿井和高突矿井监理合同签订前,应进行安全监理论证,编制转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设置安全监理控制点。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降低监理的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是生产因素的集中点,其动态特点是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等等,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因此,施工现场系事故多发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施工现场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预防与避免风险引发事故,保证施工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的风险监督就是要检查控制风险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措施是否得到落实。当施工中因人、机、环或方案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控制风险的相应措施是否同时跟上,是否保障有力,当发现违章作业时是否及时纠正。比如对人的控制:在对人员的组织安排上是否根据人的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文化素质来控制人的使用: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人来完成: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不能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 如操作油机绞磨) ,对隐蔽工程工序(基础浇注〉或具有危险性的现场作业应采取旁站监理。

总之,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探究,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燕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 中国建设教育, 2009.

[2] 谢念武. 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职责与风险控制[J]. 建设监理, 2008.

[3] 石宏广. 谈谈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73—02

一、引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危险性与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化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风险程度很高,由于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子众多,对于生产参与人员、电网设备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此类企业而言,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对于风险进行评估、预测,从而展开经济有效的危险预防手段,降低生产危险度,通过风险分析管理建立健全事故超前防范体系,对于危险进行预防,致力于电力系统的长期维稳,保持该项生产过程的长治久安。

面向我国电力行业,本文对于现有安全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结合风险管理思想与电力生产实际,以电力安全法为基石,提出一种高操作性能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电力工程生产过程整体安全等级的提升,对于传统生产过程的“事后分析”的现状进行了革新,提高预警预报的措施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与流程

(一)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衡量、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置风险,切实达到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最大化。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对发电企业管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以改进,从而让发电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系统。

(二)风险管理程序

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其过程流程十分清晰,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以及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评估与处理共六大步骤。下面对于每个步骤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人员认识,提高整体思想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水平、业务技能、风险的意识、辨识以及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风险识别。此步骤要求对于事故未发生时,通过各项方式对于当前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综合的考虑,挖掘风险存在的根源。识别过程涵盖事故种类、核心环节、风险日常监控常规内容以及控制主要措施等方面。

3、风险衡量。此步骤估算了特定风险出现的概率,预计造成损失程度以及范围。这个流程主要是以先进计算技术为基础,同时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辅助判断的基本过程。

4、风险控制。完成风险进行了识别以及衡量过程,接着通过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综合方案方法进行择优处理选择,形成了面向风险的控制过程。控制方式和主要内容有作业前展开风险辨识工作、进行指导书编写以及完善重点措施等方面。

5、风险评估。本项工作是整个管理的另一核心步骤,评估对象涵盖广泛,评估手段多样。需要对于每个专业及单位存在的风险内容对应程度进行评估,评估还包括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与结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等方面。评价手段既能够进行综合安全评估,还能展开周期或者非周期的专项分析以及现场排查等各项工作。

6、风险处理。风险处理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管理体系

(一)现场作业风险管理

现场作业风险管理指的是预先对于现场作业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1、现场作业风险管理的不安全行为

(1)员工行为,其中包括违章指挥与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这类行为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2)生产现场工具状态,若现场的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安全工器具、防护用品以及仪器仪表质量存在问题等,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3)生产环境,环境存在威胁时,例如作业空间复杂、距带电设备近、存在腐蚀性气体、遭遇雨雪等情况下,同样会使得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的发生。

(4)管理方面,对于管理者而言,若存在失误、违章指挥以及交叉混乱等行为时,也会出现人身、设备与电网等事故。因此要对于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度以及暴露率这三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基于此来进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开展。

2、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

(1)工作安全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分散进行,对于每个分散流程中和整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识别,识别工作需要对于工作活动的所有信息以及涵盖的各类风险因子进行全面处理。

本方法对于处理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这三个方面非常适用,其识别工作的识别过程充分,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本方法时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2)基本分析法。这种方式是把某个作业活动按照不同的“作业活动信息”,对于生产过程风险因子、危险化学品、职业病以及企业职工伤亡等各个方面来展开相应的分类整理,把每种活动存在的风险因子分别进行分析归纳。此法在员工危险行为、生产环境失常、管理方面的风险因子识别方面行之有效。

(3)现场勘察法。这种方式是对于作业或设备现场展开具体实际的巡视工作,对于现场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整理。这种方法对于员工行为以及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危险这两项情况十分适用。

(4)安全检查表法。这种方式是基于某项作业活动、装置和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程,依据行业规范和规定,借鉴事故案例,基于系统研究成果,整理作业历程,对于全部风险因子均进行归纳整合,对于检查项目进行认定,最后把全部信息按序制表,为检查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提供极大的便利。这种方法对生产现场工具状态和管理方面危险这两项情况而言行之有效。

3、对于现场作业的情况下,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PE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程度进行评价。三项指标值指的是S、P、E,其中S表示因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P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使得特定结果产生的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确定SPE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评价过程的严重度S定义过程是参考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进行的,上述规程中面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事故等级给出了划分标准,所以说这项方法是关于现场作业危险因素导致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影响的整体性评价方法,实用价值极大。

(2)LEC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针对作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的场合展开的评价。与SPE类似,也采用LEC三项指标乘积的方式来对于伤亡风险进行评论。其中,L表示事故的发生概率;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C表示危险事故形成的损失。确定LEC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危险性的评价参数D。

(3)MES半定量评价法。此类危险评价手段的是在LEC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LEC法的评价范围单单是针对人身风险,因此本MES法在对于人身风险展开评价的基础上,评价还包括了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此法基于风险的MES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现场作业人员事故以及财产损失危险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M表示当前控制措施维持的状态;E表示作业人其在高危工作环境的暴露率;S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形成的后果。确定MES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

(二)电网设备风险管理

本项管理是指对于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每个时期引发事故的所有风险因子进行预先识别工作,对于事故在未产生之时就通过特定手段,对于风险因子进行控制与消除,最大化杜绝产生事故。

这类管理面向设备电网以及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内存在的缺陷、自然灾害等各项风险因子,这些已有或隐含的风险因子会诱发人身、设备以及电网的缺陷或者事故。因此,能够给予事故发生频率、探测度以及严重度来对于风险等级进行合理有效的估测与评价,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的方式主要有FMEA和PHA两种

(1)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以工程的可靠性为基础,对于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展开的条件是系统、设备以及产品可分,进行较小子系统的再次划分,针对其所有系统与单元,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展开调查分析按,对于所有故障模式进行排查,对于各项故障的影响进行逐条分析,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FMEA能够有效地解决已投运设备存在风险的分析问题,当前电网企业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2)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这种方式是在系统设计之前,就对于隐含其中的风险类型、风险因子、产生条件以及风险后果等各个方面尽心理论上的分析,其对于投运前新设备的危险分析十分适用。

2、对于设备而言,开展风险评价工作的方式

(1)SFD半定量评价法。此法基于风险的SFD三项指标值来做乘积,从而对于电网设备的风险度进行评价。其中S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事故其严重度;F表示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诱发特定后果的可能性;D表示事故的被探测率。确定SFD三项指标值不同权值,进一步进行乘积运算,得到风险值的评价参数R。此种评价法是对于设备中已有或隐含风险因子关于人身、设备以及电网各个方面影响的全面分析。

(2)风险矩阵法。此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对于设备和现场作业中的风险因子均能展开有效的分析评价,适用效果优良,普及度高。此法通过两项已知因子来推算第三项,先计算得到二维风险矩阵,每个因子值确定过程是给予函数递增和参考实际问题两种方式的结合,接着在矩阵内部对于两项因子进行判断,最终选取其中的行列交叉值。此种方式由于是对于已知因子确定计算矩阵,能够对于系统的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把握,适用范围广,灵活性强。

(3)雷达图结构法。这种方法在对于风险因子的综合处理时经常使用,该图包含一系列的多维坐标,坐标的维度代表设备部件的个数。

(三)风险控制

1、总要求

风险控制要求针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两项风险展开分析与评价,对于所得结果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作为各项生产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参考,此外每个部门应形成各自的风险数据库,标明所有潜在的危险位置,能够保证员工及时了解,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风险政策

对于现场作业风险的评价工作而言,经常是根据SPE法进行的。而设备类的风险则是给予SFD法,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有着以下原则:最小一级风险会保持现有手段不变;一般二级时则在1级基础上对于重点部位加强控制作用;较高三级风险时,在二级基础上有必要时重新设计控制措施;四级及以上的高风险时,强制要求进行控制策略的重新设计,必须降低风险等级。

3、现场作业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现场作业风险等级,提高相关产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改善技术安全等级,从本质上根除设备的潜在危险,保证环境安全。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生产监管力度,实施劳动保护,开展员工防护工作,减小人员危险行为以及管理失常,避免人身伤亡。

(3)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防范措施。

(4)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危险产生概率与暴露率来控制事故发生。

4、设备风险控制

对于设备风险的控制方面,可以采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与预防风险等手段,同时在控制手段的制定过程中,结合事故频度值与探测度值来控制设备故障率。

(四)风险监督评价

对于风险监督评价而言,其核心内容如下:

1、安全目标满足度。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4、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定期评价。

5、按照《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针对“两措”计划,对于其制定、开展情况展开监督。

6、按照《安全生产监督规定》,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程以及制度等的实际执行力度。

四、结论

本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能有效结合安全技术与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对于事故的反应速度,减小管理成本,增强安全防护体系性能,提升用户对于安全的控制能力。随着风险分析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改变了封闭、滞后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的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增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而风险管理的运用则可以对电力安全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其纳入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等管理主体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密相关,风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风险就意味着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则可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反,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会造成一种不安全状态的持续存在,由于受到某些隐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的增加,因此,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当前,关于风险管理的分类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统一的定义标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以及政府部门风险管理;二是根据风险事故的成因可以分为事故风险、火灾风险、地震风险、技术风险等几种类型;三是根据风险事故发生造成的损失内容分为人身风险管理、财产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和利润风险管理等。

2风险管理的流程

2.1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业务知识与技能等内容,通过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可以增强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2.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且找到风险事故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有防范事故的种类和风险识别的关键环节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

2.3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类别以及由于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和范围进行的衡量与评估工作,通常需要借助风险管理人员的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风险衡量。

2.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进行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选择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包括前风险识别、作业指导书编写、作业风险控制重点等。

2.5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风险内容和风险程度的评估,对风险关键控制点和风险控制结果的评估等内容,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设备评估、安全性评价和三标一体认证等。

2.6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和相应反馈两个环节,通过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处理,可以获得风险管理的结果反馈,为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原则

3.1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将风险管理渗透到电力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共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3.2全过程原则。

风险管理不是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部门,而是针对电力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电力安全生产周期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纳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3持续性原则。

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电力设备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环境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日益复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持续增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持续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4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应用

4.1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应当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将其渗透到电力安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项目应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根据电力生产的进度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电力生产的有效性。

4.2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将风险评估工作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而且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发生偏差。建立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应用风险管理的过程有效监督,保证风险管理的流程顺利实施。

4.3密切结合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将风险管理与电力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的有效结合,应当与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电力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并且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方案,将风险管理与电力生产作业有效结合,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4明确组织管理责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因此需要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风险管理方面强调的全员参与,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掌握风险管理的办法,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全局的角度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明确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做好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需要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两个角度同时开展,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资源进行拓展与整合,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电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风险管理的流程,对电力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小华.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

[2]李文广,崔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探析[J].科技资讯,2010(36).

[3]孟炜,李巍,杨建民.在电力生产管理中运用风险控制的思考[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4(5).

[4]杨昌能.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