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耕地治疗;农田建设;标准;综合整治

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主要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配套设施,采取科学有效的农田建设举措,集中、连续的形成一套完整的耕地治疗体系,旨在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改善农田经营方式,提高产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耕作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但是对于农田建设的高标准耕作研究尚且不够完善。如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详细标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研究的主要目的。[1]

一、高标准耕地治疗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高标准耕地综合治疗是指在传统农田建设基础上强化建设条件、建设要求等内容,侧重于不同区域的具体农田改进办法。在综合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耕地本身的区域性、适应性,根据土地条件的优良,完善基础设施,综合提高耕地质量。制定出的具体实行办法,要考虑到是否科学可行,要保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基本权益,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开展农田建设、整治。

耕地的保护是从数量到质量的双重保护,农村耕地的基本整治是要保证高产和稳产,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抗灾能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实现耕作方式的创新性改革。耕地综合治疗要保证高标准,对于农田质量要划分等级,按耕地的优、良分布,这是对于耕地区域性整治的质量要求,说明基本的农田建设要努力实现高标准、高要求,落实好土地的灌溉、排水工程等,预防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实现科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满足规模生产的要求。[2]

二、耕地综合治疗标准下基本农田建设的研究方法

指标考察。研究区域内土地的地形、地貌,结合气候、水文和土壤的基本特征,对耕地的总体生产力水平进行等级划分、评定。首先从构建评价体系着手,考察因素要从土地质量、生态水平双重方面进行,提高质量、稳定数量,保证生态景观良好。总体来说,高标准建设农田,一方面要考虑到耕地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是否能长久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高标准要求下农田基本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综合判定。在农田内部指标核查中,考虑到农田基本自然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考察方面要从耕地的土壤湿度、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和整体土地质地入手,测定PH值。这些因素对于基本的农田建设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根据研究指标得出结论后,可有根据当地生产特点实施土地生产、保护机制。保证灌溉率、做好排水工作、完善道路的通达度,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活动,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进一步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以外,主导农田高标准建设的因素还包括当地的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程度和人口规模等。指标的综合判定一定要遵循全面性和独立性。[3]

三、基本农田建设研究结果分析

耕地的自然生产水平主要是由自然质量条件决定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可以按照评价值进行划分,等级靠前的耕地质量水平较高、自然条件优越,耕作没有太大的限制因素,应当作为农田建设的有限选择区;水平较低一级的耕地该是自然条件一般,主要会受土层厚度、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土壤盐渍化。这种等级的耕地一般灌溉设施较差,应该是建设高标准农田体系中重点建设的潜力地块。这些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平整度、改善基础生产实施实现土地的改良和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建设的质量条件。最后,末端评价等级的耕地属于总体水平较次,自然条件没有什么优越性,改造难度系数较大,同时各项整治工程实施较难,不适宜建设。[4]

土地的总体质量评价应当综合各要素分析,作出科学计算、判断,同时还要结合农田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作出评价结果,将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建设地块和建设潜力性地块。耕地区域建设要控制在风险范围内就还要为一般建设区预留建设地块,保证耕地综合利用和保护。

建设农田保护机制还要优化耕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提升总体质量,凸显地块优势。需要优先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结合土地特点,完善基本工程实施。对于稳定性一般、自然质量水平较高的土地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处理好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耕地建设中,要提高土地产能就要可持续利用。例如,山区地块,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主要农作物的耕作,但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区自然条件还是属于较优越,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对于平原地区的耕地,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水文、土质条件都十分适用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耕地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5]

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要求下,要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进步,在关于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方面一定要做足调研、做好研究,在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创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好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作。在研究数据方面要选取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土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总体评价科学评判等级,作出合理的分析、验证。对于土地的限制性因素要做好控制,对于其优势要充分利用,提高耕地总体生产力水平。重点研究土地的综合情况,多元化推动土地建设工作,始终尊重民心民愿,以长久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使基本的农田建设实现耕地综合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朱传民,郝晋珉,陈丽,双文元,刘平辉.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J].农业工程学报,2015,08:233-242.

[2]钱凤魁,王秋兵,李娜.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5,18:225-232.

[3]钱凤魁,张琳琳,边振兴,牛朋,贾璐,王秋兵.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5,05:1049-1055.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精细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

引言

最近,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完成土地整理目标,可将土地整治与精细农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1.精细农业概述

1.1精细农业概念

精细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所谓精细农业,是指基于变异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农田里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而在传统的、目前仍在采用的农田管理中,都认为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

1.2精细农业特点

精细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精细农业能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源污染。精细农业采用因土、因作物、因时全面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机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肥比例失调的状况,因此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减少和节约水资源。目前传统农业因大水漫灌和沟渠渗漏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精细农业可由作物动态监控技术定时定量供给水分,可通过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3)精细农业采用精耕细作技术,可大大节本增效,省工省时,优质高产。

(4) 精细农业采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精细农业发展条件

(1)农田大小。通过全面的经济分析,计算出适于区域精细农业发展的最小农田面积。

(2)农机化程度。精细农业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手段。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另外,还需要GIS、GPS(DGPS);信息采集、分析设备;随农业机械配备的定位系统、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等。

(3) 农田差异。农田差异包括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差异。

2.我国精细农业现状

目前,我国仅在国营垦区农场和高校试验场建立精细农业试验工程。因为我国大部分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无法推行广域的精细农业,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3.土地整治促进精细农业发展

3.1土地整治是基础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工程技术的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将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这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3.2精细农业大发展

抓住土地整治的契机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化农业大发展。

(1)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虽然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但就整个示范区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2)发展精细农业了解区域差异,科学指导区域农业生产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等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让农民及时了解田间差异分布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管理。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分布图。

(3)发展精细农业,建立基于DGPS和GIS技术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DGPS基准站:采集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作物生长空间数据;收集有关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地籍、土壤类型、耕作史、产量史、轮作史以及品种、肥料、农药、灌井分布等信息。在GIS软件开发平台中利用DGPS基准站采集的作物信息,建立生长模拟模型和空间决策分析模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处方,以便进行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和作物生产管理。

(4)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利用带DGPS和产量测量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定位和自动采集对应小区的平均产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产量分布图;定位采集土壤肥力、墒情、病虫草害分布、作物长势,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异分布图;利用GIS的空间决策分析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建立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决策者的参与下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实施按处方图控制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如带DGPS和处方图读入设备,可调节播量和播深的谷物精密播种机、可调节施肥量的定位施肥机和喷药机、可控制喷水量的定位喷灌机等。通过精细农业示范工程,不但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能够因地制宜地推动应用规模和范围,逐步在较大面积和范围内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

4.结论

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精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许将来名字会有所改变,但是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农业、武装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这个方向不会变。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2].汪懋华,“精细农作”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 周光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8.9。

[3].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与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学报,Vol5. No.1,1999.3.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第3篇

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是六个片区的主导产业。因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片区低收入人口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所在,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帮扶工作的重要责任

刘老庄片区的镇南村,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自2014年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在这个村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后,这个村就再也没有上访户,因为通过项目建设,田间水泥路铺好了,桥涵闸站配套了,路通渠畅,生产无忧,村民自然高兴,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片区发展最需要的。省农开局的工作重点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农产品基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几年来,省农开局对六个片区及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投入远高于面上水平,取得的成效也令人欣喜和振奋。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西南岗片区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瓜果基地,成子湖片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示范区,黄墩湖片区规划建设的5万亩高标准优质粮生产基地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六个片区高标准农田占比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4个百分点,离全省2020年6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产业有完善成熟的体系,好市场也就来了。省委省政府推进的“一村一品一店”行动,对当下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说非常务实有效,对六个片区的整体脱贫更具意义

石梁河库区内的石梁河镇2万余亩的扶贫葡萄产业园,总投资近1.2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可使200多户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由此形成的葡萄产业体系值得关注。

一是多元化富有层次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营主体已是多元化,有农户、有家庭农场、有合作社、有引领市场的企业,多元的主体因为各自层次上的优势,以及市场驱动下有效的互补联动效应,使得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二是技术服务市场形成。“没有好品种就卖不出好价钱,没有好技术就产不出优质高产的好葡萄。”这是当地葡萄种植户们的普遍认识。

三是产品销售市场形成。“1亩葡萄卖不出,1000亩葡萄不够卖”说的是规模效应道理,也是葡萄种植户们的切身体会,现在的“石梁河葡萄”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当一种机制能有效整合低收入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政府专项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优势,帮扶工作的目标便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形成这样的机制需要主动作为

2012年,省农开局在西南岗片区的泗洪双沟镇北侧,投入1931.6万元完成了美阳苗木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通过两年扩建,基地现有生产土地2.68万亩,培育小苗250万株,预计三年后林木价值达到5亿元。该项目的成功主要靠企业本身:美阳公司一方面给予农户每年550元/亩租赁费用,从流转土地的农户中招收120名月工资1800元的工人,500名季节性用工也优先使用流转土地的农户;另一方面公司先后培育起6个家庭农场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近帮扶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在农户、企业的背后是泗洪县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

一是让有经验、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地,确保把土地交到有实力、有责任、有前景的农业经营主体手中。

二是把全县农业发展与各乡镇的整体规划、详细规划、扶贫规划、“三集中”规划以及大宗土地项目结合起来,力求统筹有序,因地制宜。

三是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保证土地租金、涉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强调把发放土地租金作为头等大事,把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阜宁县推行农业开发项目部的做法贵在“实”,这个“实”装着满满的诚意。精准扶贫,需要这份诚意

阜宁县芦蒲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地处渠北片区内,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计划、合同、质量的管理、实施推进和竣工验收等工作。项目区实施的工程多是基础设施项目,因为这里不缺水源,缺的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路、桥和电灌站。项目区内的每个村都有一名群众监督员参与项目管理,这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促进。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省农开局提出“精准开发”理念,因为精准的本质就是要将投资恰到好处地用到百姓最为需要的地方,在需要大量投入的片区更是如此。

面上的帮扶是需要的,但更需要对低收入农户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帮扶,这样的帮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脱贫成就与农户的感激,还有我们的心灵之于脱贫农户笑意中绽放出的那份情怀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执收单位)依法通过征收、收取、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募集、受赠等方式取得的资金。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计划投入6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上述建设计划,预计温岭市共需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8万亩(温岭市已于2006年建成了29.5万亩的标准农田),全部按提升类的建设标准计算,温岭市需投入2.38亿元,可谓任务重、资金压力大。国土资源非税资金是进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国土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何规范其征收工作,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便尤为重要。

一、国土资源部门涉及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

我国为加强耕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在国有土地使用、矿产采矿权报批、出让过程中,设置了各项非税征收来加强保护。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

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类收入,具体有:征(土)地管理费、

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采矿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是政府性基金类收入,主要是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具体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采矿权出让所得、探矿权出让收入。

四是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100号)等文件精神,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在上述各类国土资源非税收入中,主要用于国土事业建设的有征(土)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资金等。以温岭市为例,2012年共收取征(土)地管理费867.5万元、耕地开垦费2291.8万元(其中20%要统筹上交省财政),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4000.3万元(该项收入,根据浙江省的相关结算分配办法,只有49%左右的资金能直接返还给县市)、农业土地开资金843.9万元。

二、国土资源非税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时,严格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但在具体征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非税收入征收不及时

当前各地在征收征地管理费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征收时间,造成征地管理费征收不及时。比如各县市向省国土资源厅报批土地时,要先按规定标准上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省国土资源厅才下达农转用批文。但各县市因每年报批土地次数多,为及时拿到批文,往往采取预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的方式进行。同时,各县市在征收征地管理费过程中,也存在征收时间不一的问题。有些县市是在向上级递交农转用报件前,要求项目单位先上缴征地管理费,有些县市是在年终一次性根据项目单位审批土地的多少,进行一次性缴纳。有些县市是在该宗土地出让后,按出让面积,在办理具体供地手续过程中收取征地管理费。征收时间的不一,相对滞后,在上级部门降低收费标准,缩减征收对象时,造成有些非税少收。尤其是建设用地报批过程分为土地征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占用基本农田的还要到国务院审批,在收费过程中,应根据那一个审批时间进行征收,有关文件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国土资源非税新、旧征收标准的执行时间也难以确定。

2.具体征收主体不清

征(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物价部门核定,收费主体应该为各县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征收主体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以耕地开垦费为例,作为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由国土资源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不是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应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但作为各县市政府以市场化形式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手段,由各国土资源部门中负责土地整理、土地指标交易的下属单位通过往来款票据进行(一般为各县市的土地整理中心)收取。如近年来,温岭市由该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耕地开垦费和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合并为一个收费项目进行征收;而黄岩区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和耕地开垦费分开进行征收。

3.非税征收标准不稳定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出台取消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等惠农减负政策,来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如在2009年,从8月1日开始将征地管理费征收标准下降30%;同年按照浙委〔2009〕 56 号文件的要求,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除房屋和土地登记中的证书工本费以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2010年1月15日,浙江省为配合国务院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消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的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和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收取。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垦造耕地的质量,提高了部分非税征收的标准。如从2008年6月11日起,将耕地开垦费的收取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在2012年,根据浙委办〔2012〕55号文件精神,对占用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现在标准的两倍进行收取。征收标准的不稳定,加上文件传达的延时,增加了征收人员的工作难度,容易造成多收、误收。如温岭市相关部门在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时发现,征收了当地康庭南区等6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征地管理费29.6万元,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613.7万元(国土、财政两部门已及时进行了退还)。

4.非税征收标准执行不到位

当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还存在着应该减免的非税减免不及时,征收时不能全部按标准征收的现象。比如根据《浙江省征地管理费暂行规定》,实行全包方式的,按征地费总额标准的不同比例收取征地管理费:一次性征用耕地在 50 亩以上(含 50 亩),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上的(含 100 亩),按3%收取;征用耕地 50 亩以下,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下的,按 4%收取。同时规定了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其中:党政机关、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妇幼保健、防疫站、残疾人企业征用土地,实行非统一征地免收征地管理费,实行统一征地的减半收费征地管理。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有些县市不管面积多少,都按4%收取,对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符合征地管理费减免征收条件的用地单位,也没有主动进行减免,造成非税多征多收。

国土资源系统非税收入不仅在征收上存在问题,在资金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上。由于各地财政资金宽裕程度不度,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府性非税收入还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国土资源系统在政府性征收非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和我国长期以来对非税收入管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有关。各地在推行收支脱钩政策过程中、对征收成本核定不科学、不公平,造成部门间苦乐不均。尤其是财政部门在核定年度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有关部门对政府非税征收的成本,甚至根本不予以安排资金,使各具体执收单位缺乏征收积极性。二是国土资源系统对征收政府性非税征收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关,在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重视了预算资金的,而对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关注度有所降低,再加上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队伍不稳定,非税资金使用政策掌握不到位,造成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边缘化。三是和政府部门间资金使用的方向不一致有关。国土资源非税收入都有指定用途,而且主管部门往往还要加上其他条件。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土资源部特别规定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垦造耕地的,不得用于占补平衡。但财政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希望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资金优先使用到垦造耕地项目中,造成这些资金不能及时使用。

三、加强非税征收,夯实工作基础,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转变国土工作观念,提高对非税征收工作的认识

国土资源部门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种类多,资金量大,尤其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温岭市2012年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49亿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86亿元),使国土部门在安排日常工作资金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围绕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要求而开展工作,工作重心通常放在建设用地的报批、出让方面,而对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相对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非税征收工作,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一方面可为国土资源工作软硬件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如国土系统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地籍管理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资源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管理,有利于闲置土地的清理、供地率的提高,从而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当前大部分县市的国土资源非税资金都是在土地出让后进行征收,前期报批土地过程中,需上交给中央、省及市里的报批税费都由县市级财政承担。将国土资源非税征收时间从土地出让后征收,提前到土地报批后立即征收,这些税费就应由报批的项目单位负责,项目单位为减轻资金负担,只有加快土地出让或者是少报批土地。可降低以镇街道为主体的政府报批土地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供地率,并加快闲置土地清理。以温岭市为例,2008年-2012年,共农转用报批土地74254.89亩,截止到2013年5月底,还有批而未供出去的土地10105亩,2010-2012年供地率分别为68.26%、46.78、31.96%。经初步测算应收未收征地管理费2632.85万元,市财政垫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8599万元。

2.严格执行征收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国土部门要加强非税征收管理,完善各项征收制度,统一征收时间,明确征收主体,狠抓国土资源非税收入的入库,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在征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不多收、不少收,应减尽减。要坚持“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原则,收费过程要做到透明公开,做到“票款分离”,开票人不直接收取现金,缴款人直接将资金缴入银行专户,开票人仅凭银行入帐通知单开票(在实际操作中,为方便群众办事,对收费地点离银行较远,且收取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土地登记费,可由开票人员收取现金,但要做到专款专存,不得公款私存,挪作他用)。要实行收费责任制。

3.严管非税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非税收入大都有特定的用途指向,并且有专门的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比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非税收入,各地都出台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比如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4.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问题

1 认真做好实地踏查和调查工作,慎重投标

注意招标公告信息,选派有施工经验的人做好现场调查和工程量清单核准工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首先由招标单位在国家认可的媒体上招标公告,施工单位应注意搜集相关公告信息,特别是搜集本地区本行业的招标信息,及时购买招标文件。文件购买以后,根据文件内容、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做投标文件。在文件编制之前,应按照文件指定的联系方式积极联系建设单位,派有施工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实地踏查和调查。了解施工区域的通讯、交通、电力和水资源情况,调查施工人员生活设施能否落实。施工现场应达到通讯畅通,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供应方便,生活设施满足需要就可。其次调查建筑材料的价格、机械费、人工费单价,风土人情及社会治安情况。调查清楚以后,写出调查报告,交由公司讨论。对不利施工的现场情况要及时沟通,协调甲方给于解决和保证,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达成协议后把甲方答应满足的条件落实到合同内。技术人员要仔细研究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把漏项和计算错误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招标单位或建设单位。这些做好以后,开始做工程投标预算,根据工期和资金占用情况充分计算资金利息。按常理,施工利润达到10%即可考虑投标。

2 仔细研究关于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方面的合同条款

一旦企业中标就需要签定施工合同。一般的施工合同大部分是通用条款。法人或其授权人往往不注意合同条款内容,建议施工单位一定要请公司法律顾问或咨询律师仔细研究工程合同条款,特别是资金拨付比例、履约金和保证金的返回时限,特别是设计调整和变更以后如果出现不利于企业施工情况下应如何给与补偿;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双方的责任,违约后补偿等方面的条款也必须认真研究,把合同条款修订到有利于企业施工、又利于工程建设的情况。

3 中标后认真做好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合理使用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

准备充分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施工队进场以前,要派专人到现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建立项目经理部,落实施工队的生活设施,采购建筑材料,调运或租赁施工机械等。到施工现场确定工程主体的平面位置,签订各种合同,完善开工手续。其二要根据农时特点和材料供应情况,提供详细的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批准以后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搜集资金拨付、农时和气候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信息,及时调整和修正工期计划。

施工单位要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对分包形式的工程要签好合同。首先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除上交必要的工程保证方面的资金以外,还必须有施工启动资金。按常理,工程启动资金应达到合同额的30%左右,如果资金缺乏就要融资或贷款。融资要慎重,必须签好融资协议和进行必要的利益分配说明,防止产生经济纠纷。资金使用不可帐外循环,即使自有资金也要专户储存。申请工程款要及时,避免资金链断掉。在设备配置方面主要是根据工程需要尽量配备自有设备。自有设备不足、运输和管理不便的情况下,就要雇用或租赁设备签好租赁合同。特别注意不能新购置设备,因为这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在人力配备上,合同签订之日起,就要召集人力。为保证临时雇用人员不流失,一种建立基本工资制度,就是在休工的时候也要开工资,保证人员不流失;一种是施工期间加班奖励制度,以保证工期质量。还有一种是包工制度,这种制度可能保证不了质量,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注意资金安全并确保农民工工资。

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避免窝工,造成工期延误

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性质在工期内合理确定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一般来说,在水田种植区,农田水利中的沟渠工程应集中在秋季施工,秋收前后是最好的时机。建筑物工程避开雨季和沟渠利用期施工,以减少导流费用,但要特别注意在10月末前完工,防止低温影响工程质量。道路工程务必在6月份开始施工到秋收前结束,避开雨季,此时段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不影响交通。其它工程也要根据农时和天气情况适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施工时段确定以后就要认真研究施工组织,合理搭配人员,设备和材料。小型建筑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备料和材料运输。材料运输受天气和道路情况影响,会出现运料困难,甚至会出现与道路施工争嘴的请况。小型建筑物工程材料运输分两种,一种是集中搅拌混凝土后再运输到工地,优点是不受天气限制,可随时制作混凝土,缺点是如果距离太远容易引起骨料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一种是现场搅拌,缺点是运料困难,浪费严重,混凝土搅拌质量没有保证。有经验的施工管理队伍雇用或自制罐车运输,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成本较高。所有施工均应根据工序采取流水线方式作业,各司其职,互相制约,避免窝工。例如建筑物施工,可分为材料运输,定位定线、基坑开挖、支模绑筋、混凝土浇筑,拆模、回填等工序。道路工程也要分为土方整形填筑,石料运输,摊平碾压,整形等工序有条不紊进行。

5 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保证农民工工资

任何时候,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保障农民工工资都是大事。安全生产方面,首先是根据合同,划清责任,一旦出了事故按合同约定执行。为防止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操作,避免人为事故。对于意外事故,则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风险。农民工的使用,除考察其技术技能以外也要充分考虑其道德素质,防止进入讨薪陷阱。无论是安全还是农民工问题,都必须以合同约束,哪怕是雇用一天,也要签好协议,明确双方责任,防止陷入工资纠纷,分散企业精力,影响工程建设。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能以包代管,发现窝工怠工现象要及时纠正,或马上解散工人。作为弱势群体,农民工上访仍然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