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嵌入式风险管理

嵌入式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嵌入式风险管理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商业银行发生重大违规事件,往往都是由于没有重视和实施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所造成的。商业银行要自觉加强对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的研究,提高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暴露出的重大违规事件比比皆是,银行业的财政和声誉损失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银行业没有将合规视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并不是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风险。如今大量的银行合规风险事例的出现,合规风险引起了银行业的重点关注。我国银行业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自身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准确把握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及时发现并制止风险产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有时,合规风险也指诚信风险,因为银行的商誉有时与其一贯遵循的诚实廉正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密切相关。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合规政策和流程规定,以确保在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情形发生时,银行管理人员能够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纠正。

合规是银行业及相关及融机构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合规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涉及银行各层次的所有员工,随时、随处都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只有银行管理好自身的合规风险,监管机构的合规性监管才可能有效。就银行而言,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源就在于我国的银行业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因此,银行就要转变观念。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其岗位手册也是一个相关制度和相应做法持续修订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一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合规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多数银行都是重业务拓展,而轻合规管理。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三是重执行层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人员约束。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合规管理没有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有的中小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

(三)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有的银行内部缺乏一整套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奖励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

三、实施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全面引进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实现岗、责、人相匹配,以促进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使全行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发展实现整体协调与匹配,为“平安银行”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合规保障。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以流程和岗位责任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相关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要求与规定,随流程落实内控,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地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从而有效解决和纠正在经营中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而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

(一)要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嵌入合规文化建设。如果银行上下都严格遵守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准则,那么该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银行的组织文化建设,促使所有员工(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开展银行业务时都能遵守法律、规则和标准。银行在组建内部的合规部门时,应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规定的原则,而合规部门则应支持管理部门推进以职业操守为基础,建设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合规文化,从而促进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环境。建立一整套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做事方法;而且在银行内部,要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做到人人合规。所有员工都要有足够的职业谨慎、具有诚信正直的个人品行以及良好的风险意识和行为规范;银行内部要具有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以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他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岗位的工作负责任的氛围,进而逐步形成合规文化,这对于银行有效管理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至关重要。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集团客户 风险管理

集团客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级形式,集团企业通过资本投入、管理控制或家族关联等多种关联方式形成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单位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有机联系(即家谱)的企业法人群组。

随着企业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市场全球化成为潮流,集团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集团授信客户在为银行带来经营效益的同时,对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工作形成挑战和提出更高要求。

以下从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管理的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在完善集团客户授信内部流程管理,提高集团客户授信贷前调查质量,加强集团授信贷后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措施建议,实现银行对集团客户风险的有效管控。

一、集团客户的定义

目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集团客户的定义如下:

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二是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商业银行在界定集团客户时一般遵循以上划分原则,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于符合以上定义的客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对此,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信息的搜寻和归纳整理:

第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借款人及其重要关联企业的实际控制方,最好是一直追查到自然人或国有投资公司。全面掌握自然人背景,分析其是否具有投资能力,还是仅为幕后控制人的人。在对关联企业的排查中,不仅要排查通过股权关系相互连结的关联企业,而且建议能够重点排查主要投资者个人、亲属及关键管理人员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关联企业,关注这些被幕后控制的企业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通过集团客户的合并报表,了解纳入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未在合并范围以内但属于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以及在关联交易披露和关联名单中披露的关联公司。通过报表科目明细(费用负担转嫁和关联资产租赁,关联交易以及关联资金占用)、合同(关联购销)、对账单往来方名称等资料落实与借款人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的企业名单,分析其与借款人集团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

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内部管理分工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

在界定完毕集团客户范围之后,要有效实现集团客户管理首先需要对银行内部集团客户管理的机制进行完善,落实各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分工,通过合理有效地业务分工、设立合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有效流程管理。

(一)明确集团客户主办行制度

集团客户的特点决定了其可能存在通过集团内不同借款人向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申请贷款的情况,如何避免银行内部不同分支机构的内部恶性竞争同时还能够形成拓展合力,主办行制度应该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通过在银行内部以制度形式明确集团客户的业务拓展主办行制度,通过主办行与协办行的合理分工协作,实现对集团客户的有效管理——一是通过信息共享对借款人集团有更多的了解;二是通过分析借款人集团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并共同合理设计借款人集团的融资方案,选择合适的承债主体,额度类型,融资利率等实现银行风险收益的最大化;三是通过集团客户的统一谈判,提高对集团客户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

除此之外,一般在总行设置集团客户管理的主管部门,完成前述集团客户关系识别、协调主办行与协办行关系之外,还可根据各分支机构提交的集团客户信息进行及时的信息维护以及在贷后及时发出相关的风险预警。

(二)有效运用集团客户管理工具

1.科学合理设定集团客户授信上限。商业银行应综合集团客户的整体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以及集团主营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状况和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和负债结构,参考同业竞争因素确定科学合理的集团客户授信限额。在考虑集团内单一客户的独立偿债能力的同时,关注贷款串用风险、关联担保能力风险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审慎确定集团内主要成员的单个风险限额。

实践中可以考虑对于集团客户不同业务(或者行业)板块核定限额上限;亦或是通过集团架构中某一层级的公司进行总体授信限额核定后再分散给下一层级公司使用等等。

2.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实现集团客户信息的归集管理,记录集团客户在银行的各类历史往来记录、集团客户的信息、历史调查和审查报告等。为银行市场营销和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有效地信息支持。

3.在集团客户额度管理上实现统管。可考虑在额度总量控制的同时,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额度的短期调剂使用,增加了灵活性。

三、完善和加强集团客户贷前调查工作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对客户信息的贷前调查完成对其的授信风险识别。

对于集团客户的贷前调查由于可能涉及的内容较多,无法做到事无巨细,因此,如何抓住重点进行有效的调查和风险识别尤为重要。建议可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和调查:

第一,了解集团组织架构:通过对主要股东对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了解其股权结构、决策机制、收益分配政策等;重点关注母公司在经营决策和资金调度上对集团所属子公司的管理力度。

第二,了解集团运作模式:对集团管理、经营、资金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判断集团内成员的独立性和集团经济一体化程度。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对集团成员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度、集团成员的战略决策程序的了解,判断集团对各成员的管理力度。二是通过对集团成员经营方面产、供、销依存关系,判断各成员经营独立程度。三是通过对集团资金动作模式(如统借统还、分散融资统一使用、各自融资各自偿还等)的了解,判断集团对各成员资金的支配权限。

第三,调查落实集团和核心企业经营风险:了解集团合并范围、主要业务板块、集团本部及各板块内经营实体子公司的主营产品及范围、上下游客户交易情况。具体可以以下途径实现:一是通过对集团涉足的主要行业、集团内核心成员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把握集团整体经营风险。二是对业务收入占集团合并业务收入20%以上的行业,对国家行业政策、行业成本结构、成熟度、周期性、盈利能力、替代性等进行分析,识别行业风险。三是对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竞争优势分析,判断行业风险对集团经营的影响。对业务收入占集团合并业务收入20%以上的核心企业,对其经营、财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取得并对集团主要业务板块内主要运营实体简单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预测集团整体经营发展前景。

第四,调查落实集团关联交易情况:包括交易主体、交易流程、交易内容和性质、交易金额和比例以及定价政策等,重点考察交易流程、交易比例和定价政策等要素。对经营往来中的关联交易,包括关联购销、费用负担转嫁和关联资产租赁,以及关联资金占用等,应分析其合理性和对拟授信主体的影响程度,以及借款人通过关联交易挪用授信资金用途的风险。

第五,调查关注同业授信态度和策略:通过贷款卡和其他途径例如借款人上下游产业链的客户或者公司,了解集团核心成员在各银行的授信额度变化、授信业务评级、担保方式、贷款利率,准确把握各银行对集团的授信态度。应特别关注集团核心成员的大额逾期。

四、加强集团客户授信后管理工作

授信客户的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更多的还来自于对授信后客户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跟进。对于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建议如下:

(一)根据集团客户情况设置合理的贷后监控方案

1.除了借款人,还应对集团的整体策略、主要的风险点(如多元化投资、高风险领域投资、现金流的大量占用等)分别设置监控方案。

2.设定最主要的几家经营实体的名单及走访计划,制定走访频率。

(二)利用集团客户在银行开立的各类账户加强集团账户资金流监测分析

将银行的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进行对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集团账户资金进出,跟踪信贷资金流向,监测其是否按合同使用,分析其真实还款来源。对存在异动流向的,及时采取措施。

(三)关注集团客户的风险预警信号

主要分为财务指标预警、投资策略变化、资产对外设定抵押、并购业务等等。

五、结论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笔者曾与不少支行客户经理就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有过交谈,客户经理尤为苦恼的不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不规范,也不是担心市场风险。有位客户经理曾经这样说“我就怕实际控制人,贷前怕对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掌握不够,贷后怕对实际控制人的行踪掌握不够。既担心他参加赌博、吸毒,也担心他突然之间失去踪影,恨不能潜入其内心,时时跟踪。”此话大约潜藏两个信息,一是实际控制人对小企业发展有绝对影响力;二是挖掘实际控制人信息在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上非常重要。

实际控制人,一般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目前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基本上都是自然人,因此,我们这里也仅谈自然人的实际控制人。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通常是小企业的灵魂人物,完全能够通过个人行为影响企业行为,或者关键时刻做出决定性结论。所以,作为一名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分析小企业实际控制人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识别和把握实际控制人在银行信贷管理上的风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收集信息才能对识别实际控制人风险有实际帮助呢?笔者根据多年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整理,认为需要及时通过多渠道全面了解实际控制人动态信息,判别其风险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也就是指实际控制人的社会关系,包括实际控制人的主要直系亲属情况,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以及社会交往对象和范围等方面。

(一)家族情况

银行应弄清楚实际控制人的家庭以及整个家族的总体实力、成员以及成员关系、社会信誉、资产负债情况等。假若其家族实力较强,且家族成员联系紧密,当该客户发生暂时的危机时,一般都会及时施以援手,给予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较为有利。若其家庭中有不良嗜好的成员,比如嗜赌、吸毒等,那么肯定会对实际控制人有很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对公司的资金、经营等产生一定的干扰,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较为不利;若实际控制人婚姻状况不稳定,可直接影响其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

(二)社会交往对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相对其家族情况,具有隐蔽性,很难掌握,也容易被忽略。但是恰恰是这种隐蔽性的关系,往往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俗话说,人以群分,从你交往的人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经常和劣迹斑斑的人交往,一般来说品行会受其影响,也好不到哪里去。

二、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主导个人行为,所以实际控制人个人素质高低也是决定银行信贷资金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资信状况

资信状况是指实际控制人声誉,是长期积累、多方面形成的,最能反映实际控制人最真实的面目。实际控制人以往的信用记录、商业信用、社会声誉等,都能够反映其资信状况;其信用记录可以通过人民银行等征信系统查询其还款记录情况;其商业信用可以从媒体、借款人的供应商或客户及其他相关渠道获得的其资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负面评价或报道;其社会声誉可以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业、亲友、社会媒介等途径侧面了解。若实际控制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度,企业就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二)品质

实际控制人的品质具体可以通过其平时为人是否诚实、作风是否正派、是否具备社会公德意识、是否守信守约等来判断。特别是存在黄赌毒等不良嗜好的,哪怕其企业目前经营情况良好,也不应小觑,应拒绝提供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

(三)其他个人信息

包括其受教育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对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一般说来,实际控制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积累的专业知识越多,实际控制人年龄越大,其社会经验和阅历越丰富,对公司的发展越有利。而有些对实际控制人依赖程度过高的小企业,当实际控制人的健康出现问题或者面临突然死亡等情况时,对公司经营是一个巨大甚至是致命的打击,从而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三、从业经验

从业年限和专业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控制人在此行业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业经历中有无重大决策失误、以往经营的企业有无关停、有无违规违法经营记录等,都能够折射出实际控制人以往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的强弱;对公司未来规划的明确性和可实现性能够反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信心程度。试想,对于一位刚涉足新行业的小企业实际控制人,银行是否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和慎重决策?对于一位曾经有过违法经营记录的实际控制人,银行还能够和其打交道吗?一位对公司发展方向不明的实际控制人,银行还敢对其予以信贷支持吗?

另外,还可以从其员工那里侧面了解员工对实际控制人的支持度、口碑以及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掌控力,从而判断其对企业的驾驭能力。

四、资金实力

实际控制人的资金实力包括其个人和家庭财产。其资金实力的强弱决定公司资本投入或后续追加投入。一般说来,其资金实力越强,对公司的投入也会越大,对公司发展越有利。特别是当公司出现暂时经营困难时,可以及时补充资金,助其渡过难关,银行信贷资金则相对安全。温州信用风险集中爆发有成因之一就是自身现金流不足,在银行信用逐步收紧,难以满足其投资需求后,或借入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因民间资金规模缩小,借不到资金引发资金链断裂;或弥补现金流不足的企业,因高额的利息负担,使企业难以维系。

五、其他重大情况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流程银行;银行业务;风险控制

如何推进和实施流程银行建设,克服部门银行的弊端和缺陷,进一步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增强风险管理与内控能力,是当前中资银行共同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之一。为此,应着力做好经营管理标准化、合规管理的流程嵌入,以及银行业务与现代IT技术有效融合三个基本问题。

1运作基础:经营管理标准化

流程银行的效率取向、安全取向和运营动态化,要求流程银行的业务操作与决策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和风险的全程监控。其运作基础,是实现和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使商业银行的基本营销元素和决策管理元素经过标准化改造后,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运作,促进和实现高效、安全运营。

所谓经营管理标准化,是指商业银行在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基础上,参照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的一般原则、方法、理念,通过制定体系化的标准文件,使其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均有统一的标准可供遵循,实现业务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差错发生,防止出现风险的目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标准化不是一个新命题,其在不同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使命。当前,适应流程银行建设需要,以业务流程走向和风险制约关系为指导,丰富和完善标准化内容,实现“事事有标准、办事循程序”,不仅与流程银行建设目标并行不悖,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和互动作用。

一是结合流程银行的程序性分工特点开展标准化工作,可以使商业银行员工牢固树立工作标准观念和协作观念,为流程银行的建设和运营奠定思想认识基础。二是通过标准化工作,可以使银行现有基本业务条块清晰明确,从而为界定和优化流程,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提供良好基础和切入点。三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促进营销与决策管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适时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组成适宜的营销模块和管理决策模块,较好地以产品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周到性,应对客户需求和挑战,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效率取向需要和运营动态化需要。四是通过标准化工作,以业务流程走向和法律规范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操作标准和管理规范,明晰和固化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制衡关系,可以满足流程银行建设的安全取向需要。五是通过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乃至最终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构建起“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往复的规范服务、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已有业务流程的不适宜、不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满足流程银行建设持续优化的需要。

2风控基石:合规风险的嵌入式管理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见,合规管理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中具有风险控制基石的地位和作用。联系当前实际,要求流程银行建设必须随流程落实内控,对合规风险实施嵌入式管理,着力解决和纠正因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等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与有效。

所谓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是指以流程和岗责为基础,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法律、法规、准则、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着力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系统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使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其发展战略相匹配。

(1)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建设路径是流程程序性嵌入,即在流程构造工作中,同步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的相关要求,解读嵌入于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强化岗位约束,树立岗位权威,约束、引导和激励银行各层级员工不断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做善于风险自律的理性“银行人”,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的全流程风险监控与管理,保障合规管理的执行政策水平和执行力。

(2)嵌入式合规管理的实现手段,首先是构建业务合规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守规监督考核制度三位一体的制度管理体系,明晰相关业务的风险提示、准入条件、限制条件、禁入条件、预警信号、问题与危机处理要求、退出条件与退出方案,使合规要求与相关业务线条、运作单元和岗位职责形成映射关系,促进商业银行经营运作与管理实现“操作循制度、过程可控制、结果有考核”,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是充分运用电子化工具,对规范、成熟和重复特点的作业要求,尽可能以电子化手段固化于相关核心业务系统程序和管理决策系统程序之中,强化客观性,提高效率。

(3)嵌入式合规管理的效能维护。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规则和准则,持之以恒地加以跟踪和解读,及时对现有之“规”加以充实和更新,特别是明晰新出台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领和尺度,并及时将其“翻译”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要领、规程和建议,供业务部门操作遵守和参考,保证合规之“规”的时效。

(4)嵌入式合规管理的价值发挥。一是表现为通过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和全员的工作,确保法律、规则和准则得到遵守,使商业银行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和声誉损失;二是表现为合规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以防险、查险为要务,而且要发挥专业所长,从排险角度,对虽存在隐患或瑕疵但具有较高价值潜力的具体业务,提出和给予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帮助业务部门防范风险,优化方案,在整合流程和促进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3效率之源:银行业务与IT技术的有效融合

流程银行的运营,需要商业银行IT服务管理部门从系统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应变能力3方面,给予有效支撑。从发展趋势看,当前银行业的IT技术应用,已经从简单的软硬件投入,向ERP(企业资源计划)层级发展,对管理类软件的需求将成为重点,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增强IT应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含量,对中资银行而言,也是战略发展方向。在目前阶段,适应流程银行建设需要,首先应着解决银行业务与IT技术的有效融合问题。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加强专业IT研发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具有IT专业知识与银行业务专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一是引进IT专业人才;二是推行IT专业人员和业务人员岗位交流;三是建立开发基金,对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四是对科研队伍实行上岗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保持新鲜血液。

嵌入式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1、普适计算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Gartner认为,跟以往仅仅专注于设备不同,满足不同环境下移动用户的多元化需要将成为重点。Gartner指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更广阔计算产品的一部分,可以连接到办公地点和公共区域的显示屏上。用户体验式设计将变得非常重要。

2、物联网

物联网将继续发展,受到用户导向的普适计算推动。Gartner设想,物联网在各行业和操作环境中都将得到复制,并将专注于数字业务产品和流程。更深层次的嵌入式技术将为无处不在的用户创造接触点。它将成为数字业务创立的基础。

3、3D打印

未来三年3D打印的成本将下降,促使行业内相关的低价机器快速增长。3D打印的工业使用发展也将持续。Gartner强调,这种发展将集中在工业、生物医学和消费应用领域,并且真实存在。3D打印已经是一种可行的、划算的方法,可以为设计、改进样机和短期生产降低成本。

4、先进、无处不在、看不见的分析

由于物联网和嵌入式设备的发展,分析也将继续发展。各公司内外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数据将继续整合。Gartner指出,每个应用将需要一个分析应用。分析也将使大问题和大答案的重要程度超过大数据。

5、丰富环境系统

嵌入式智能系统,加上无处不在和分析将促成相关系统的发展,它们对于周围环境可以做出敏捷的反应。Gartner强调,环境警觉安保产品是这一趋势的早期应用,后续还会有其他相关产品。

6、智能机器

整合了环境理解技术的分析将促使智能机器的诞生。更先进的算法将使系统可以自我学习,并做出反应。Gartner指出,这些机器包括自动驾驶汽车、更先进的机器人、虚拟个人助理和智能咨询师。智能机器时代将成为IT历史上极具颠覆性的一段时期。

7、云端/客户端架构

移动计算和云计算会持续聚集,引导中央协同应用的发展,这种应用可以传输到任何一台设备上。Gartner指出,云计算是规模可伸缩的自服务计算的基础。利用客户设备的智能和存储的应用将受益于云基础上更低的带宽、协同和管理成本。未来,游戏和商用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像,使用多块屏幕,利用可穿戴产品和其他设备提供更好的体验。

8、软件定义架构和应用

从基础架构到应用,无处不在的程序设计敏捷开发方法让公司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置成为可能。软件定义的网络、存储、数据中心和安全已经成熟。应用程序界面可以对云服务软件进行配置,应用有丰富的API可以用编程方式访问功能和内容。Gartner指出,为了处理数字行业快速变化的需要,计算需要从静态转换到动态模式。

9、网络规模IT

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建造类似亚马逊、Google和Facebook的应用和架构。这将使网络规模IT成为商用的硬件平台,使得新模式、云优化和软件定义方法成为主流。开发和操纵的协同是朝网络规模IT发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