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210-02

IT业与出版业的火热交融,促发了这场纸媒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产业变革,使出版产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出版单位也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找准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在转型过渡期既能保持原有的品牌特色,又能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分析以更好地观察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前景和可行的战略选择。

1 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近些年,数字化出版的快速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支持。在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等出租出版形式。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和保障措施。2012年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了要加快发展数字化出版等文化产业。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审议。各种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制定为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传统科技出版单位要在转型初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抓住一切机遇,稳步过渡。

2)传统出版资源的积累。科技出版专业性、学术性较强,对作者和编辑的职业水平要求较高,传统出版单位就集中了这样的大批高素质人才,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科技出版单位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读者对作者、出版单位、图书产品的认同和信赖,便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再加之传统出版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严格把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借鉴国外转型成功经验。国外的爱思唯尔、培生、施普林格、约翰威力、汤姆森等科技出版集团在20世纪末期就实现了数字化的成功转型,在内容整合力、平台建设、数字操作技术、数字化管理水平、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发展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实践操作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这足以证明了数字化转型后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为中国科技出版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2 劣势

1)内容资源管理有待提升。很多国外科技出版集团的成功案例表明,内容资源的优化管理是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但中国科技出版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科技出版情况还有所不同,由于出版活动的发展历史、市场化管理程度、出版管理体制等原因,形成了中国科技出版内容资源的分布相对分散、不均的现实格局。这种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内容平台产品的开发和运营。[1]

2)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缺失。对于科技数字出版产业来讲,行业标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科技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2]除互联网基础标准之外,标准化还包括出版元数据的标准化、网络出版的标准化、出版物流系统标准化等。标准不统一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值,再次,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很多数字出版商之间就不能形成平台的联盟,不能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对信息的跨媒体出版所提出的“一次制作,多元应用”的理念背道而驰。[3]

3)国外数字出版业的冲击。国外的一些科技出版集团,如施普林格、约翰威利、威科、爱思唯尔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如今已经进行得相对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们以具有强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势、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为依托,在中国各出版单位正在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的时候已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市场跑马圈地、战略布局。所以,这些“潜伏”于中国出版市场多年的国外出版集团开始在作者资源、渠道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扩张。

3 机遇

1)经营范围扩大化。信息的新颖、快速、全面、准确是科技出版较为核心的价值,数字化出版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说科技出版是数字化转型最迫切的需求者和受益者,它可以最大可能性地扩展图书出版产业的经营范围。当数字出版产业进入成熟期之后,科技出版单位手中的资源可以以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真正实现全媒体出版经营与管理。

2)出版流程简约化。以数字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使编辑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各项出版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出版信息的获取和交流都不在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编辑与作者、读者可以进行随时互动。编辑可以直接到网上去发现选题,也可以随时审读作者递交的电子书稿。数字化转型使整个出版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选题策划、组稿、编校、印制、稿酬、文稿等都可在专门的数字平台上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3)生产成本集约化。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将不用支付昂贵的印刷、装订、纸张等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输、仓储等成本。困扰传统出版单位多年的退货率、库存积压问题,在数字出版时代,都将得到解决。通过整合书刊低效的供应链环节,降低了整个编、印、发各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这都可以使出版单位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提升出版单位的生产利润率。

4 挑战

1)同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就科技出版本身来讲,其涉足的领域专业性强,读者覆盖面相对要小很多,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内容更新较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同行业之间在克服传统出版原有竞争压力的基础上,要在数字化管理和经营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条件和环境。

2)盈利模式处探索阶段。目前,我国的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还没真正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投入大于产出阶段,或者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目前的数字化盈利来源主要是网店购书、在线付费阅读和下载、广告三种方式。但移动网络付费的安全性、付费的便捷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版权问题尚未全破解。数字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保护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内容都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打破了地域性、时间性和专有性的制约,由此也引发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有的出版单位在与作者签订数字出版合同时,作品的使用方式、传播载体、传播媒介、结算方式、日后收益等问题都没有相应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此外,数字从业者和经营者对网络空间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还很淡薄,自律性也比较差,这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症结。

参考文献

[1]季仲华.中国科技出版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12(9).

[2]黄先蓉,郝婷.数字出版标准化工作的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3(7).

[3]郝婷.我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出版,2011(16).

[4]周蔚华.出版产业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郑爱玲.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5).

[6]周蔚华,等.数字传播与出版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第2篇

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财政部文资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共同组织推进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要求出版企业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全面、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实现每一个文件都有备份、可回溯,每一个过程都被量化、易控制。如果说ERP是出版社信息资源的管理,那么转型升级更强调内容资源的管理,这些内容资源不仅包括最后的成品文件,还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性文件,甚至还包括作者信息等附加资源。笔者以一名数字出版工作者的视角来解读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六个包。

01包是资源加工软件,简单讲就是将已经出版的纸质图书数字化,以实现后期流式电子书的和数字资源的入库。流式电子书,就是能适应任何屏幕的,可以在终端更改字体、字号的电子书,这有别于版式的PDF文件。复杂的流式电子书还须实现资源的相互链接、多媒体资源的嵌入等。资源入库,主要是指将不同的资源通过标引,确定资源属性,进而将资源写入数据库中的特定位置,以便于后期的调用。例如,某本玉米病虫害防治的书中的某个段落,通过标引,我们可以确定:该资源属于文本、不属于视频;属于正文,不属于目录;属于段落文本,不属于标题;属于种植,不属于养殖。通过后期的、不断的精细化标引,还可以确定该资源属于玉米,不属于小麦;属于病虫害,不属于遗传育种……

02包是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简单讲就是装所有数字资源的仓库。如果仅仅是用于存储,那么这个仓库就非常好做,但同时也没多大意义。因为存储本身就是为了调用和再编辑而存在的,正因如此,该包叫资源管理系统而不叫资源存储系统。还是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粮仓,把前期分好类(相当于资源标引)的小麦和玉米倒在一块儿,那么这个仓库就没多大意义,因为资源根本不好找,找到也挑不出来。因此,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必须跟资源标引的结构能一一对应。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该系统不仅存储、管理资源加工软件批量产生的数据,还存储、管理协同编辑系统“细水长流”的数据,也包括其中的过程性文件。

03包是协同编辑系统。此系统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力推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因为它不仅要求全社各部门以及部门(各合作的排版公司)齐心协力,而且要求每个人的技能大幅提升。协同编辑的目的是一次制作多次:也就是当纸质书付印的时候,该书的数字出版产物也就自动生成了,当纸书进行某处修改的时候,数字资源也自动修改。

协同编辑做好了,把软件的功能用足了,会特别受编辑欢迎,因为编辑用了这块功能,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用了软件,编辑直接在电脑上改好,无需排版人员改动这一环节,效率高了;另一个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编校成本。还有,使用系统的自动排版功能,只需选择系统自带的版式,即可把稿子排好版发印厂,排版费也大为节约。当然要把这个系统的功能按照软件设计真正用起来,用好,不仅需要把系统开发好,更需要提高出版社员工,特别是编辑人员的相应技能。

04包是产品系统。此系统一头接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另一头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用户,是此次转型升级中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产品的形式主要包括电子书、数字图书馆和主题库。电子书因我们的直接运营能力有限,不如交给亚马逊和多看等更划算,可能不会作为重点。主打B2B(企业对企业)市场的数字图书馆和主题库是我们建设的重点,因为专业出版社对行业需求的特殊理解以及销售中的特殊渠道,是任何一家综合运营商所不能替代的。因为该系统对外开放直接面对用户,因此要有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等较多的功能模块,同时也要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源库 机电技术应用 设计

1 绪论

目前我校教师还保留着纸质化备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一些十分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容易就丢失,也不便各校之间、各教师之间资源的交流。因此,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好的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我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我校必须加强建设完整的教学数据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因此,首先要完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数据库建设,加强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优势,以适应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以点到面向我校的其他专业辐射和扩张,为我校全面的构建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提供宝贵的经验,以提高我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最初的教学数据库建设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和缺乏经验,只是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加以整合,没有对优秀的数据资源加以筛选,导致教学数据库的质量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期望值。为此,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委员会在2000年5月颁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规范的教学数据化建设。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数据库有了新的发展,其发展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我国教学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2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研究

2.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

搜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进行数字化教学数据库构建的第一步。目前,我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有:

1、各个课程教材配备的PPT课件;

2、市场上出售的和互联网上下载的相关视频、PPT、图片、文献等信息化资源;

3、我校历年来收集积存的视频、音频等资料;

4、通过征订、购买、和同其他学校交流等手段获取的和机电专业有关的;

5、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整理的备课资料可通过扫描方式录入计算机;

6、和企业合作、调研获取的相关资料;

7、我校机电专业的考试题库和学习指南。

2.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筛选

由于在搜集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源过于繁杂且各个资源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筛选后才能被录入教学数据库。在筛选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数字化资源的科学性,能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求这些资源的质量能满足机电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教育意义,又要保障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资源的筛选需要对其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笔者将我校搜集到的机电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文本类、案例类、音频类、课件类、视频类、动画类、试题类、图片类和文献资料类。

3 机电专业教学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3.1教学资源库的总体设计与开发

由于数据库分为客户端和管理端,其需要实现的目的和功能不同,所以设计的架构也不同。客户端主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能让用户查询、浏览和下载教学资源。管理端主要是面向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不仅包括以上客户端的功能还需要能实现对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的添加和删除等。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的教学资源库设计需要实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资源导航、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上传、资源下载和用户评价反馈等客户端和管理端的功能。除此之外,管理端还需要实现系统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的管理和分类管理。为了减少教学资源库在日常管理中的难度,我校采用的是集中式储存方式,即用一个指定的服务器来集中储存资源库中所有的数据,该服务器需要完成所有数据的调用工作,该储存方式更加的有利于资源库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2资源库前台网页设计和开发

根据前文中资源库构架的设计可以将本资源库的页面分为:主页面、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搜索页面、导航页面、浏览页面、下载页面、上传页面、信息反馈页面和系统管理页面。

以用户登录页面和资源浏览页面的设计为例,简单介绍前台网页设计的基本思路。用户登录页面的设计基本思路是用户必须先等登录才能享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用户需要在该页面上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并确定,系统会自动对该信息进行核实,信息正确则可以进入首页;错误则需要重新输入用户信息。浏览页面的设计思路是,没有注册或者未登录的用户只能浏览资源库中的资源文件列表,不能进行下载等操作。

3.3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功能设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据库管理功能设计包括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两方面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中,资源库很可能会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会导致用户的信息丢失和资源库中数据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资源库系统的安全是保障其正常工作的前提。数据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分类管理等,其中资源管理包括及时更新和扩充资源库、定期清理价值不大的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描述和修改。因此,科学化的数据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和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水平。

4 总结和预期目标

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时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整体过程,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库应用的好坏关键是录入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这就需要在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十分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同时也需要工作认真和富有经验的资源库管理人员加强在资源库使用阶段及时的补充、修改、删除资源。在使用工程中,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用户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满意度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论证其使用效果。

此次,我校构建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预期目标是:(1)建立共享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2)增强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辐射功能,促进校际交流;(3)建立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评价体系,论证其使用效果。这就需要对该资源库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以不断的提高其质量。

参考文献: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病;胆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c)-0027-04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in the liver and its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of rats with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QIU Bingfeng XU Fangming XU Tangzhou XU Qi XI Jianwe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oushan Hospital of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β) in the liver and its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of rats with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Methods Sixty healthy female SPF SD rats aged 6-8 week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d0 group), 7 days after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group (d7 group), 14 days after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group (d14 group) and 21 days after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group (d21 group), with 15 rats in each group, among which, the common bile duct of d0 group was touched softly after laparotomy and then abdomen was closed immediately. Knodell histological activity index (HAI) grad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hepatic histologic changes of rats, the expression of TGF-β mRNA in liver tissue and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was detected by PCR, the amount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within 4 d after cell culture was calculat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TGF-β1 for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Knodell HAI scores were improv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postoperative time (P < 0.05); the levels of mRNA expression of TGF-β1, TGF-β2 and TGF-β3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cholestasis time (P < 0.05); the study in vitro showed that TGF-β1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Conclusion In the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caused by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 the liver damage and expression of TGF-β mRNA are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cholestasis time, the level of TGF-β1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in hyperplas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the incidence of cholestatic hepatic fibrosis will be increased relevantly.

[Key words]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据研究试验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包括TGF-β1、TGF-β2、TGF-β3三种同分异构体,其细胞作用机制与功能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②参与机体正常细胞增生、分化与凋亡等一系列变化;③对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④促进诱发组织器官逐渐发生纤维化[1-3]。胆汁淤积性肝病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多的诱发原因,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该病在发生发展期间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增生,随着增生的不断加重最终可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从而对肝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此一系列变化都是由TGF-β参与完成的[4-7]。即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肝内胆汁淤积、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TGF-β表达水平上升可以导致肝纤维化,这些病理与生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8-10]。由此可见,在胆管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TGF-β在淤胆性肝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提高制作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模型及永生化的小鼠胆管上皮细胞株(immortalized mouse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 line,mIBEC),探究胆汁淤积性肝病发展不同时期胆管上皮细胞增生与TGF-β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TGF-β对胆管上皮细胞的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6~8周龄健康雌性SPF级SD大鼠[购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合格证号:新医动字(新)syxk2014]60只,体重250~300 g,饲养环境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40%~70%,噪音85 dB以下,氨浓度15.2 mg/m3以下,通风换气8~12次/h。所有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每3只一笼,即对照组(d0组)、胆总管结扎术后7 d组(d7组)、胆总管结扎术后14 d组(d14组)及胆总管结扎术后21 d组(d21组),并将d7组、d14组及d21组均记为试验组。

1.2 方法

1.2.1 模型建立 试验组大鼠麻醉后开腹,双重结扎胆总管后,断离胆总管,胆管结扎动物模型即成功建立。对照组大鼠则予开腹后轻触胆总管后即关腹。

1.2.2 分离肝间质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 分别在术后的第1、2、3周处死大鼠,包括45只试验组大鼠和15只对照组大鼠。将处死大鼠的部分肝脏取出并置于15%福尔马林中浸泡,使用5 μm切片对肝脏组织标本进行常规染色,立刻冷冻,提取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DNA,残余组织用于分离间质细胞,使用PBS清洗液对胶原酶溶液中的肝细胞进行2次冲洗,之后通过3次离心(50 r/min,3 min)将肝细胞除去,取上清液二次离心(350 r/min,3 min)得到肝间质细胞。使用高密度梯度法将胆管上皮细胞从NLPC中分离而出,方法为:在各浓度梯度的Pcoll层放置细胞悬浊液,并在5℃的环境下进行10 min的离心(3000 r/min),胆管上皮细胞量即处于1.055~1.065 g/cm3之间。最终得到的胆管上皮细胞标本,一抗为小鼠抗大鼠CK7,二抗为PE结合的马抗小鼠IgG多抗,试剂均由Wadecam公司提供,在对胆管上皮细胞染色完成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纯度。

1.2.3 肝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肝脏切片通过天狼星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并对所有大鼠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评分,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按界面性炎症及桥接坏死的程度按0~10分评定,汇管周围无坏死为0分,轻度片状坏死为1分,中度片状坏死(累及

1.2.4 实时定量PCR 从大鼠肝脏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获取RNA,并将之作为模板通过RT-PCR得到DNA,RNeasy Mini试剂盒由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分别自大鼠肝组织及BDEC中提取RNA,以500 ng所提取RNA为模板进行RT-PCR获取cDNA模板。采用QuantiFect SYBR Green PCR试剂盒(Qiagen),TaqMan ABI PRISM 7300实时PCR系统(Applied Biosystems,Foster City,CA)对来自大鼠肝脏组织及不同时间点的BDEC的cDNA模板进行定量扩增。在每次PCR扩增时,取相同量的蒸馏水取代模板并当作阴性对照,使用GAPDH取代模板的当作加样对照[8]。每个样本进行3次检测。

1.2.5 TGF-β1对胆管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通过6孔培养板培养胆管上皮细胞,并加入TGF-β1和mIBEC培养液(包括DMEM、F12培养液及胎牛血清)一同进行孵育,此外将不添加TGF-β1孵育的细胞作为对照。通过96孔培养板进行细胞增殖培养,培养方法与对照确立方法胆管上皮细胞培养相同,但培养液中需额外加入10 mL/L FBS,使用比色法分别测算细胞培育后4 d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数量,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增殖率=(试验后细胞总量-试验前细胞总量)/试验前细胞总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则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评分比较

肝脏Knodell HAI评分随着淤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7组、d14组、d21组伴或不伴桥接坏死汇管周围坏死评分、小叶内变性及局灶性坏死评分、汇管区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及总分均较d0组明显增高(均P < 0.05),d14组和d21组较d7组伴或不伴桥接坏死汇管周围坏死评分、小叶内变性及局灶性坏死评分、汇管区炎症评分、纤维化评分及HAI总分也明显偏高(均P < 0.05),且d21组HAI各项评分较d14组也明显偏高(均P < 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评分比较(分,x±s,n = 15)

注:与d0组比较,*P < 0.05;与d7组比较,#P < 0.05;与d14组比较,P < 0.05

2.2 各组肝脏组织及胆管上皮细胞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肝脏及胆管上皮细胞内表达最多的是TGF-β1 mRNA,而较少表达TGF-β2 mRNA,而TGF-β3 mRNA表达极其微弱。而随着胆汁淤积的发生时间延长,肝脏组织及胆管上皮细胞中的TGF-β1、TGF-β2及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均逐渐增加,d21组、d14组及d7组均显著高于d0组(P < 0.05),且d21组明显高于d14组、d7组(P < 0.05),d14组明显高于d7组(P < 0.05)。见表2~3。

表2 各组肝脏组织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比较(x±s,n = 15)

注:与d0组比较,*P < 0.05;与d7组比较,#P < 0.05;与d14组比较,P < 0.05

表3 各组胆管上皮细胞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比较(x±s,n = 15)

注:与d0组比较,*P < 0.05;与d7组比较,#P < 0.05;与d14组比较,P < 0.05

2.3 TGF-β1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

TGF-β1作用后1、2、3、4 d,试验组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TGF-β1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x±s,n = 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肝脏疾病的许多基础及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治疗方案的进步,其疾病的变化也很大[12-14]。在本次研究中所制作的肝脏胆汁淤积大鼠动物模型,其病理特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胆管增生、纤维间隔形成等一系列状态。通过Knodell组织学评分系统评估胆汁淤积发生不同时间肝脏组织学的变化,发现肝脏损伤程度可因淤胆时间的不同造成不同影响,绝大多数情况均表现为淤胆时间越长,肝脏损伤程度越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另外,本研究发现,肝内胆管胆管结扎术后第14天内出现明显增殖,且随着淤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18]。

有研究资料显示,胆管结扎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病多合并出现不同类型的病理改变,其中以肝内胆管增殖作为常见,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肝纤维化的加重,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当组织损伤后,参与其中的TGF-β存在着长时间过度表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诱导了纤维增生及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造成重要器官纤维化,影响其正常的结构与功能,提示TGF-β在肝纤维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19-20]。本研究发现在肝脏发生纤维化的病变中,胆管上皮细胞中不仅可见到TGF-β蛋白的增加,同时可见TGF-β mRNA含量也显著提升,而此一系列改变与汇管区组织学异常变化及纤维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但其在正常肝脏组织和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为薄弱,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此次试验通过制作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病模型并分时点检测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同时运用Knodell组织学评分来评价处理后的肝脏组织学的改变和胆管上皮细胞的TGF-β mRNA表达的具体情况发现,肝脏Knodell组织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肝脏组织和胆管上皮细胞中TGF-β1、TGF-β2及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淤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调,且大鼠模型显示,TGF-β可抑制胆管上皮细胞增殖,此次研究结果提示了TGF-β表达上升在淤胆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的显著作用,同时分离胆管上皮细胞提示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也可凭借TGF-β表达上升在淤胆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以直接的方式证实TGF-β与胆管上皮细胞间的互相影响,本研究同时进行胆管上皮细胞与TGF-β在体外的培养,结果提示TGF-β对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起到了抑制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TGF-β表达上调在该病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是TGF-β的重要细胞来源,并显示了TGF-β在该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肯定作用。从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出胆汁淤积对胆管结扎后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重大,但其发病机制是通过感染还是通过胆盐潴留等其他因素合并的刺激在起作用,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这个机制,还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Gonzalez-Moreno O,Lecanda J,Green JE,et al. VEGF elicits-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in prostate intrapithelial neoplasia(PIN)-like cells via an autoctin loop [J]. Exp Cell Res,2010,316(14):445-446.

[2] 白久旭,韩敬明,李旭,等.Netrin-1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延续TGF-β诱导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7):90-91.

[3] 梁瑞,张继帅,叶辉,等.Rack1敲低TGF-β诱导的A529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J].军事医学,2012,36(1):29-30.

[4] Kalluri R,Weinberg RA. The basics of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J]. J Clin Invest,2009,119(6):1420-1428.

[5] 王玲.总胆汁酸和前白蛋白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5):114.

[6] Han YT,Sun C,Liu CX,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 [J]. BMC Infect Dis,2014, 14(1):368-369.

[7] 孙艳坤,王洋,刘鹏.酒精性肝病的超声诊断[J].医学信息,2011,24(4):456-457.

[8] 张颖娟,连耀国,郑法雷.VEGF对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抑制与Smad信号途径及SnoN表达的变化[J].北京医学,2012,34(4):299-300.

[9] Thiery JP,Acloque H,Huang RJ,et al.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J]. Cell,2009, 139(5):871-890.

[10] 刘然,刘淑丽,李玉梅.肝病高胆红素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59-60.

[11] 李多云,刘黎,周健.血清TBA、CHE及PA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1):1043-1044.

[12] Scholten D,Osterreicher CH,Scholten A,et al. Genetic labeling does not detect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holangiocytes in liver fibrosis in mice [J]. Gastroenterology,2010,139(3):987-998.

[13] Czul F,Peyton A,Levy C.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therapeutic advances [J]. Clinics in Liver Disease,2013,17(2):229-242.

[14] 成志云,彭俊纯,吕颖慧.上皮-间充质转化对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 18(8):567-568.

[15] 张颖娟,连耀国,李雪梅,等.VEGF165抑制HK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NOTCH信号系统的变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0):456-457.

[16] Saeki J,Sekine S,Horie T. LPS-induced dissocia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and radixin is associated with Mrp2 selective internalization in rats [J]. Biochem Pharmacol,2011,81(1):178-184.

[17] Wauters J,Mesotten D,Van Zwam K,et al. The impact of resuscitated fecal peritonitis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hepatic bile salt transporters in a porcine model [J]. Shock,2010,34(5):508-516.

[18] Jaishree V,Badami S. Antioxidant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swertiamarin from Enicostemma axillare against D-galactosamine induced acute liver damage in rats [J]. J Ethnopharmacol,2010,130(1):103-106.

[19] 李崇辉,叶晟,张爱群,等.胆汁淤积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间质表型转变的病理学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3):234-235.

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技能抽查 标准 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28-02

我国高职教育已从规模发展步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引导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学者、学者专家到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与探索。湖南省2010年12月首创的“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抽查”从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入手,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进行分级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湖南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下简称《自动化抽查标准》)也于2011年10月正式公布实施。标准实施以来,在全省高职院校范围内,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到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着深刻而持久的导向作用。

一、关于《自动化抽查标准》的几点思考

如果只是看到了标准中的题库,那是一叶障目;如果也只感受到了标准实施以来所产生的压力,那是见木不知林;如果触摸到了标准在职业型人才培养规律探索道路上的脉搏,方见森林之广。《自动化抽查标准》既有对高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上的思考,也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等操作层面的思考。

(一)“标准”的跨界联合开发模式,体现了政行企校联动的校企合作观

《自动化抽查标准》是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组织下,由4家省内知名企业和4所知名院校联合开发制定,并在广泛地征集了省内各职业院校的意见后,予以公布实施的。这种由教育主管部门搭台,行业企业院校跨界联合开发的模式,体现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观。该标准汇集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方(行业企业)和供给方(院校)的最大交集,也成了推动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融合的重要纽带。

(二)技能知识态度交互融合,体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观

《自动化抽查标准》在第四部分的测试要求中,分项目提出了各自的技能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包括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工具仪表的摆放、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规范、良好工作习惯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要求。在第五部分的项目评价标准中规定:“各抽查项目的评价包括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作品两个方面,其中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占该项目总分的20%,作品该项目总分的80%。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作品两项均需合格,总成绩才评定为合格”。第七部分则给出了所有抽查项目的评分细则,从工作前准备、6S规范、工艺、功能、指标、技术文件等方面进行了量化赋分。标准将技能、知识、态度犹如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一般相互交融合为一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观。

(三)强调基本核心技能考核,体现了特色前提下的规范化专业建设观

《自动化抽查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将在行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PLC控制技术、变频控制技术和单片机控制技术等新技术和6S规范等职业素养融入到标准里,使标准既能反映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能体现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该标准也突出对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考核,强调核心技能以岗位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技能为依据,以专业所面向岗位的通用技能为准。较好地处理了核心技能与专业方向的关系,既严格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又为各职业院校创造性地实施《专业抽查标准》留出了拓展空间,体现了特色前提下的规范化专业建设观。

(四)模块化分项目设计思路,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观

《自动化抽查标准》依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可能面对的工作领域(即模块),将抽查内容确定为“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小型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3个模块,设置了“继电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继电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 继电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等8个工作情境(即项目),包含了125项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列。

模块、项目、任务,在逻辑上相互平行、递进、包容,在内容上涵盖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继电器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变频器控制”和“电子线路”等5个核心技能类别。这种模块化分项目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观。

表1 《专业抽查标准》中的模块与项目

二、创造性实施《自动化抽查标准》的体会

(一)领会标准形成共识,厘清专业建设新思路

《自动化抽查标准》公布实施后,有人认为标准是湖南省高职教育“战国时代”的终结,从此有了“行业标准”,只要规规矩矩执行标准即可;也有人担忧既然高职教育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该标准是否会加剧专业建设的同质化现象。

面对这些困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召开了“抽查标准”的研讨。讨论后认为标准中的考核内容对应《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与C语言》、《电子技术》等课程,试题水平也只是与企业的中级维修电工相当,与高职教育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格定位预留了空间,这恰好是各个高职院校的差异化专业建设空间。发挥好这一空间的立足点是创造性地实施标准,对标提质;瞄准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彰显特色;紧贴职业岗位开发课程,促进就业。

在2012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如将原来2周《电工初级实习》、《电子初级实习》整合成1周的《维修电工基础实训》;单独开设2周的《继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和1周的《机床电路故障分析与排查》实训课程。新增了《PLC控制系统设计与编程》(西门子)、《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和《工业组态控制技术》3门特色课程和《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与预算》、《电子虚拟仿真技术》2门素质拓展课程。

(二)把握精髓解放思想,呈现教学改革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