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语义范畴认知观 英语词汇教学 基本范畴词汇 隐喻认知方式

每一种新的语言理论的出现都会伴随对其理论的应用,如结构主义使替换练习流行一时,乔姆斯基对语言运用的重视促进了功能教学法的发展。与此相比,认知语言学对教学的影响也许不具有革命性,但可以肯定,它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对词汇教学是有价值的。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和教师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投身其研究中,但众多的研究是针对词汇教学策略或技巧的,比较散乱,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有些研究缺乏理论基础。鉴于此,我试图从语义范畴认知观的角度――基本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方式来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语义范畴认知观概述

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Lakoff,1987)。客观事物纷乱复杂,人们为了记忆这些事物就必须对这些事物进行判断、分类和储存,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即范畴化的过程(categorization)。范畴化认知过程又涉及原型(prototype),原型是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赵艳芳,2001)。美国心理学家Rosch(1975)认为,一个范畴的成员具有“核心”和“边缘”之分,彼此之间地位并不相同,这里“核心”指的就是原型。语义范畴也是原型范畴,其义项成员不是具有同等地位而是具有中心的、典型的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prototype meaning),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有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是“直接”意义。语义范畴围绕原型意义向外扩展。

二、基本范畴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基本范畴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体现为范畴成员之间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原型也在基本范畴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即基本范畴具有明显的原型成员。所以,基本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们对世界事物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在此基本等级上,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 category)或向下区分为下属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y)。范畴形成的同时产生了词汇范畴,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构成了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其基本等级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语言层面上,上位范畴词汇和下属范畴词汇一般来说都晚于基本范畴词汇产生。

基本范畴词汇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成员具有明显的能被感知的对外区别性特征;第二,具有快速识别的特征;第三,首先被认识、命名、掌握和记忆;第四,运用最简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中性词(何丽芬,2005)。外语学习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基本范畴词,拓宽词汇教学的思路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加深对词义的理解,把扩大词汇量的苦恼化为增长见识的乐趣,就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用基本范畴词解释或界定新单词。

根据Allen(2002),对中级阶段(intermediate)的英语学习者介绍(present)新单词时,应注意给学生解释或界定单词的意义,但在作解释或界定时,一定要注意所运用的语言。如:在界定动词“drown”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来自学生字典(learner’s dictionary):to die by being under water for a long time.;一种来自标准字典(a standard dictionary):to be suffocated by immersion in water or other liquid;to sink and perish in water。很显然,后种解释比前者更精确,但不适合中级阶段的学生。Allen虽然在这里反复强调教师经验的重要性,即给学生可以理解的解释(comprehensible explanation),但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支持,致使尺寸无法把握。因此,我们在界定或解释新词汇时,因尽量使用基本范畴词汇,以便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更好地理解新词汇。

其次,以基本范畴词为基点,构成词汇等级结构。

如上所说,认知语义范畴具有明显的家族相似性和原型性。而人类知识结构呈网络状态,这个网络是由每个细小的范畴组成的,而每个小范畴也都是由“中心”与“边缘”,即“典型”和“非典型”组成,如果把英语词汇当做一个原型范畴,那么怎么应用认知语义范畴观来扩大学生词汇量呢?见下图:

图中,meat,vegetable和fruit为基本层次原型范畴,food为高层次原型范畴,即上位范畴词,而beef ... peach为低层次原型范畴,即下属范畴词。这3个不同层次的原型范畴构成一个具有原型性、相似性的词汇家族。上位范畴、下属范畴是相对于基本范畴而言的。前者缺乏单一的完形特征,是在基本范畴基础上的归纳,需要更高、更抽象的概括能力;后者是在基本范畴下的更细致的区分,也需要更复杂、更高的认知能力。由此可知,人是从中间的基本层面认识世界的,其中完形感知(gestalt或holistic prception)在基本范畴化中起重要作用(赵艳芳,2001)。

Allen在《词汇教学技巧》(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2002)中指出,对于中级英语学习者(intermediate learner),学习同一类别(the common area)的词汇很大的意义与价值。如果学生能在基本范畴词的基础上延展,形成相应的上属范畴词和下属范畴词,将会构成一个网络,对词汇进行语义加工,即语义加工,使学生记忆深刻。

最后,利用词源、词缀,结合学生基本范畴词汇知识,将新信息与旧知识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知识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

例如:aqua来源于拉丁词,意为“水(剂),液体”。那么,aquaculture(水产养殖,植物的水栽法),aquafarm(水产养殖场),aquarium(水族馆/池;养鱼缸),aquatel(水上旅馆),aqualung(水肺,水中呼吸器)等,其共同的构词成分是aqua,使这些词的意义不会超出“水”的范围。经过这样的分析、整理之后,相信会对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结构形态还能消除歧义,如下面两个典型的例子:inflamable和flamable都表示“易燃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in-”作前缀时表示“不、非”。这岂不自相矛盾吗?词源信息告诉我们:inflamable是动词,由inflame(着火)加上后缀able构成的;而flamable是动词,由flame(点燃)加上后缀able构成的。

三、隐喻认知方式和一词多义

传统意义的隐喻被看做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实际上,隐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能使我们通过相对具体、结构相对清晰的概念去理解相对抽象、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语言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我们看看如下几个例子:food and drink(饮食),canned food(罐头食品),food for thought(思考材料),mental food(精神食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很明显,上述例子中第一个背景信息所呈现的是词的原意,即中心(典型成员),其他背景信息所呈现的是词的引申义,即边缘(非典型成员)。一般地说,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某种关联(隐喻或转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有的已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明显的隐喻和转喻色彩(赵艳芳,2001)。语义认知范畴就是从基本词义开始逐步引申到其他类似的词义,这也是从“中心”到“边缘”的过程,最后形成多义词(polysemy),这一认知过程主要靠隐喻来完成的。隐喻就是利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种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所想表达的物体的概念域,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家所说的认知投射或映射。

因此,我们在英语多义词的教学中,应该避免传统的行为主义的强化观点或简单地机械模仿,将词义客观地一一列出以方便用作刺激的呈现材料和模仿对象,而是应该首先教给学生词的原意,也叫基本词义。基本词义比较通用,有相应汉语对应词,容易掌握。英语多义词的其他喻义都是建立在基本词义上。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隐喻来全面了解基本词义与喻义(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我们以head一词为例:

1.He fell and hit his head.

2.Use your head,please!

3.As a salesman,he is at the head of his profession.

4.He headed straight for the bar.

在课堂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该词的基本义项启发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语义辐射联想,再通过推理得出它的核心含义(core meaning)――the top or being of importance; reason;go in direction to,进而揭示这个词语义引申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与隐喻思维。这样,学生无需花大量时间去记一个词的各个义项,只需掌握这个词所代表的基本范畴,便可以根据它出现的具体语境作出正确的认知推断。也就是说,教师不应仅罗列一个词的多项意义,而是要向学生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理据,通过合理联想与逻辑推理掌握这个词语义演变的联想根据与它所代表的基本范畴。

总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隐喻就是以一个具体概念域向另一个抽象概念域的结构映射,这种映射对解释词汇范畴,即解释原义与引申义的关系(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长期以来,怎样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进而提高其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苦苦探析的问题。而近年来为大家所注目的认知语言学,为探索、研究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本文仅从基本范畴与隐喻认知方式入手,探索了英语词汇中的引入、巩固和推断多义词意义的词汇教学,以期能对英语词汇教学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A].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1.

[3]何丽芬.认知语言学对中学词汇教学的启示[J].内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杨春红.从认知角度论英语词汇教学[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5]邹智勇.语义范畴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哈尔滨:外语学刊,2003,(3).

[6]林新华.认知语义范畴的特征解析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J].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7]Rosch and Mervis.Family resemblances: study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gategories.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7:573-605.

[8]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词汇 大学英语教学 运用 

 

学生在英语应试中,往往存在下面的情况,即对某些英语单词的意思模棱两可,从而影响做题的准确率。这就需要我们从词汇教学中寻找原因。实际上,从词汇教与学的现状分析来看,教师和学生对于词汇意义的了解极其有限。因此要想很好地掌握词汇的教与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词汇意义方面的理论。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教师在讲解时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存在于其心理表征与语言表征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去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意义。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解释可以帮助语言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语言,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来理解和习得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并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词汇表面上,而是使其在掌握表面层次的基础之上深入到语言内部去。所以此文旨在讨论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运用其理论来指导具体的词汇教学。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大纲》中提出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时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推荐词汇量掌握单词4500个、词组700个。从大纲要求可以看出,对于已经成为中级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基本词汇的学习仍然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石。 

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音和语法基础,词汇教学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学生一般也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学习词汇: 1)课前预习生词,掌握它们的读音、词性和汉语意义;2)课堂上认真听教师对生词的详细解释,并通过例句理解和记忆其用法;3)教师讲解同义词的比较时,结合课后的有关练习进行辨析;4)运用教师穿插讲解的一些构词法,如派生、合成及转化法,结合机械记忆、反复书写等方法记忆单词;5)课外时间由于忙于应付各类标准化考试,他们会把课堂所讲的内容放在一边,去钻研单词快速记忆、快速突破之类的书籍。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发现存在以下5大问题:1)学生预习生词时,通常会将音、形、义结合起来,似乎全面预习了生词。但是,这种意义是静止的意义,因为没有与其所使用的上下文结合;2)教师的例句也是为了对词条中罗列的意义作解释,却没有给学生讲解如何联系某个词的上下文确定其意义;3)讲解同义词时,没有将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从语义理论的角度及其使用的语境加以分析;4)构词法只能帮助学生较快地记忆单词的拼写和词性,不能彻底掌握词汇的用法;5)所谓快速记忆其实是掌握一些“只言片语”,对单词的意义会有种“似曾相识”而“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应该超越语言的表面体系,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概念体系当中,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和记忆新的词汇最终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的意义研究,尤其是对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leech 在 1974 年提出了七种意义理论,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及主题意义。语言作为人们的交流工具,一方面随着社会新事物和新概念的出现,不断增添和补充新的词汇;另一方面,原有的词汇基本意义不变,但词义有了新的扩展。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一般来说,词与词之间存在三种的涵义关系,即:相同关系、对立关系和内包关系。由于这三种涵义关系的存在,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反义词、上坐标词和下义词。比如当学生学习stride这一生词时,教师应注重去讲解stride与它的最原型的概念walk之间的关系;向学生阐述清楚在以walk为核心和典型中,stride为一非典型成员,同样和stride处于同一地位的单词有:march,pace,stagger,amble,stroll,wander,ramble,hobble等单词。讲授的目的在于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激活学生大脑当中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即词汇形成的语言范畴。如果所列出的单词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生词,那么单词的讲解都应该围绕wal

k这一范畴中的典型词汇展开。作为概念的中心词walk相对于其他的词汇来说具有更多的概念意义,是最基本和最典型的词汇,而随着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学生会更多的去掌握和使用其他的非典型词汇,这代表着学生对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 

三、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浩瀚如大海的英语词汇体系,死记硬背显然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真正记忆英语单词。相比较而言,运用人类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强化对词汇的记忆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在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了对于中心词汇的相关联想,及其意义的拓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在词汇教学中学生难以记忆的词汇,我们可以把它们的词源作为媒介,来帮助学生记忆。不过,这需要教师多涉猎词源学方面的知识,并做一定的积累。词的动态意义给我们提供了有趣而丰富的词汇发展史资料,透过这漫长的文字史,我们可以对古代和近代各民族在政治、文化、战争及日常生活方面有所了解。但语言是动态意义和静态意义的综合体现,一词多义现象便是词的动态意义的表现。例如palm既是“棕榈树”,又是“手掌”,bar既是“横杆、条、块”,又是“酒吧”。由此可见,词汇教学中我们对词汇意义的关注还很肤浅,不仅没有从语义理论的高度理解词汇的静态意义,而且对动态意义也不够重视,这是导致词汇教学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还发现,有时即使我们对某个词的意义了解很多,也很难确定其在某个句子中的意义。比如在“he has got a lot of dates”这个句子中,我们无法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说出date的意义。因为它有“约会”和“椰枣”等意义。因此,语境对词汇意义的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一个单词有多少种概念意义,一旦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就不会有误解其意义的危险。可见,语境意义同样是词汇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去背或死啃英文课本,无疑会极大的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在学习当中加入一些对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相信会使我们的英语课堂会变的更加丰富和生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一些词源学、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很好的将这些语言学知识结合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leech,g.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2nd[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 

[2] 卢小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优势;问题

当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具有较强英语语言能力的技术人才,这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开发多媒体课程资源,合理应用多媒体这一新兴的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作用,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其存在的弊端。

一、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优点

1.趣味性强,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首先要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教师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多媒体课堂教学,利用多种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使得学习者获得多重刺激,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多种传递合成的感觉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一改沉闷,乏味的传统说教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英语环境,语言情景真实、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我纠正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新理念大学英语综合教》第一册unit3 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教师课前从报纸、杂志及网上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与奥运会相关的常用词和基本常识,奥运会的历史发展和赛事,有关举办奥运会国家的资料以及奥运明星的相关信息等,通过播放同学们熟知的奥运会主题曲,欣赏奥运会精彩画面,让学生进入虚拟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宰教室,粉笔和黑板,学生的学习过程处于被动的状态,对知识的接受基本上是机械式的,缺乏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缺乏自我研究和开拓的能力。在创新教学中应改造旧的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在讲解《新理念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单词、词组、短语、句型及结构的用法时,教师讲某一单元出现的知识通过文本文件超级链接的形式和以前学过的内容相联系,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又如在讲解习题时,教师可结合四、六级考试,将历年出现的有关考点分别展现给学生,这种方式既能够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又能充实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多媒体与传统英语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但是,在这种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教学艺术上看,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实施教学艺术的手段。教师通常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及借助一些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风格,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实施。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尤其对那些注意力不易集中地学生来说,这种人机对话的教学形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从教学观念上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在接受知识个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因而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爷成为在多媒体教学中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教师存在过分依赖多媒体倾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完全放弃传统板书的使用,将会大大缩减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三、鉴于上述多媒体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要使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真正服务于高职英语教学,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己的工作:

1. 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果,“适时”就是运用多媒体时要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要点,并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时机。“适当”就是多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适度”就是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地滥用,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全然不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以“适时、适度、适当”为原则,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同时,还要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针对性,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只有科学、合理地将电脑多媒体与教学规律及其它教学因素糅合在一起,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注意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我校高职审计与会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 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要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有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谈谈案例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审计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案倒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实施

(一)教师选择、展示案例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的选择,应该依据该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目的来选择。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实用性原则,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学生通过学习了会计支付结算相关的案例,结合课堂实训,掌握了会计结算的操作技能,譬如会开支票,会填进账单等。②典型性原则,案例材料的阅读量不一定要大,但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对学生应有较大的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所学的财经法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针对性原则。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案例,舍弃与教学无关的描述。④时代性原则。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我国不时出台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在教学中就不能选择一些过时的,甚至与已经废止的有关案例。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各抒己见。案例小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

笔者在在讲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那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经检查.在某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以下情况(该企业设有档案管理机构):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保管5年;总账、明细账各保管10年,年度会计报表保管25年,银行对账单永久保管。要求: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以上内容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文书档案,什么是会计档案?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是属于文书档案还是会计档案?各种会计资料的保管年限是几年?同时也会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展开分析、讨论。就这样,学生在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知识。通过各组成员们的分析与讨论,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坦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允许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讨论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和讨论提纲。同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最终达到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的作用。

(四)教师总结点评

案例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做出归纳和总结,客观地评价不同的观点,着重说明争论的焦点,提出自己的分析解释。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评价做中肯回答的基础上的升华。为此,教师要观点明确、清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方能给学生指引出正确的方向。

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争取每一位同学能够思考案例事主的处境。如果不事先仔细地阅读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讨论问题,一堂课下来,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很多,例如情景表演法、实物示教法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懂得不同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否则,就会一叶遮林,以偏概全;而且案例教学法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发展,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实现形式,以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2004

[2]廖吉林.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8

智慧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教师;情智投入;途径

一、什么是教学情智投入

教师教学中的感情投入和智慧投入合称为教师教学的情智投入。二者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在实践中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因为情感虽能成为撼动我们内心的巨大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明白情感是盲目流向的,这就要求智慧为情感指向、情感为智慧启航。

二、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意义

从教学活动的间接要素来看,教学投入又可以分为教学情智投入、教学行为投入和教学的认识投入。教师的教学情智投入在众多投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情智自身价值决定的。

1、实现师生同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智的投入,巧用其疏导功能,用积极的感情影响和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理解投入、思考投入和学习投入,从而构成了师生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教育世界。通过不断的情智投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情智动力定型。即习惯于巧用情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教学技巧,成长自己的教学智慧,价值实现中体现自己幸福感的生成。

2、富集教育资源

教师巧用情智可以富集教育中的智慧资源。从理论上来将,作为哲学概念的智慧有很强的统领性和兼容性,它既能够容着诸如智力、能力、聪明、机智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同时又能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和境界,即真、善、美的境界。在实践中,教师教学中投入情智,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充满和谐与智慧,情感告诉我们愿意怎样去做,而智慧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投入教学情智的教学是真正能做到“刚柔相济”的教学。教师巧用情智实际上就是巧用自己的智能和机智,同时又在实践中升华自身的智能和机智。

3、凸显教育的智慧性格

知识彰显智慧、智慧生成知识。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在教育中犹如“形”与“神”的关系。所谓教育之“神”是指教育的灵魂、精髓和神韵,所谓教育之“形”,是指教育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教育中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形”与“神”的关系。如果说“爱知识”或者“传知”是教育的“形”的话,那么“爱智慧”和“启智”就是教育的“神”,这个“神”也就是教育所独有的性格特征及其魅力。然而,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曾一度遗忘教育的智慧性,而把知识的授受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我们不得不对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知识是教育的手段,本质在于通过知识地传递,使学生从知识中熔炼其智慧。

三、化学教师教学情智投入的途径

自然赋予发展的儿童以天赋,但同时使这种天赋具有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深度挖掘才能使其变为现实。化学教师教学中情智投入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

1、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立法”的依据,是教师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关键。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摆脱教师职业不过是谋生手段的狭隘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厘清教师的职责,让教师真正明白教育是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唤起生命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能使教师明白教学事业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感情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认识到感情先行、智慧并举的重要,认识到情智对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认知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影响。同时,道德素养较高的教师能够深切体悟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2、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习得巧用情智的重要途径。对于一线特别是新教师来说学习理论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的教学原理、方法、策论等,还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见案例研究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无错和盲目,这也符合哲学上的认识规律,理论联系实际,一般和特殊的结合。在理论学习中汲取教育中的情智,在实践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智。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精致型的教育教学。

同时,教师的学习又必须从教学实践中来,必须和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反思结合起来。这是教师情智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线教师一直都是通过各种各种途径学习教学,首先他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无论这种学习是对好的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调节,或者完全以教育学的推理模式来做分析,教师从这种活动生动实验中获得新知识,获得对学生、学校、课程、教学方法的理解造成他们职业实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