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第1篇

中国的医药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由于经济条件、科研水平和市场体制的限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药市场放开经营,市场陷入空前热烈时代。很多个人和厂家,依靠某一个品种就可以很轻易的赚的钵满盆满的。而就计划经济时代的商业调拨和个人代表空前繁荣,一些有行政关系的国营医药商业企业通过调拨等手段,个人代表则依靠胆大心细,几乎随意拿一个品种都可以数钱玩。笔者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在那个时代做个人完成原始积累而开公司或从事相关产业的。这个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为王时代”!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中国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当药企和个人发现只是生产或经营,等着买者上门销售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的时候,先是一阵恐慌,然后开始研究药品究竟怎么销售的问题,其中尤其以蒙派药商为代表。他们通过小报、电视或电台广告、软文等手段,创造了鸿茅药酒、速立特等一个又一个医药行业的明星产品。虽然蒙派药商的操作手段,到现在任然存在很多争议,但是可以这么说:蒙派药商的出现,将中国医药行业推进到“营销为王时代”!

可是,伴随着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国家卫生和药监部门对于虚假广告、恶性宣传等方式的打击,迅速瓦解了蒙派药商的药品炒作之路。于是,纷纷跟随的药厂这才发现,药品经营要有自己独有的通路。不同的药品,对于不同渠道的适应才是企业要研究的根本。于是,医院大临床、OTC药店、第三终端市场则被医药行从业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真正沉下心来研究这些渠道的特性,并探索与之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模式,一大批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出现在人们眼前。如OTC渠道的同仁堂、斯达舒、白加黑等品牌产品和企业,在大临床市场做的风生水起的扬子江药业,以及在第三种市场辛勤耕耘的辅仁药业、蜀中药业、好医生等,我们可以称这一段为“渠道为王时代”。  “渠道为王时代”的出现,引领了药企从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转变,从非专业竞争向专业化营销模式转变。并出现了以临床学术推广、OTC广告营销模式、第三终端推广模式,商业联合合作等一系列专业化较强,市场效果较好并影响较大的新模式。

当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进入新的行业背景下,国家新医改牵动整个行业的命脉,以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商业配送、临床招投标、医保和农保品种跟进、公立医院改革为核心的行业变动,一时间让整个行业风声鹤唳,大批企业不断调整跟进,在各自区域市场和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政策解读,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大大小小的药企,从来没有如今天这般关注政策变化可能对整个行业引起的变动,我们不妨称之为“营销政策时代。”

未来医药行业如何经营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渠道、不同企业必将沿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蓝图前行,在专业化和政策化为导向的核心下,企业的优势联合与兼并重组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届时,中国的医药行业,毕竟出现一批真正响亮的企业,真正响亮的产品。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第2篇

2008的时候参加一次论坛,一位行业知名专家曾经发表高论:中国医药行业的招商模式,随着政策监管以及行业发展,当个人商逐步退出的时候必然会是一片狼藉。当时,笔者针对这位专家的论点给予明确的反对:招商模式不会灭亡,这是由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特性决定的。虽然个人商在政策约束下会逐步减少,但是会有新的经营主体需要寻求合作。所以医药企业的招商模式不会消失,只是需要与时俱进罢了。

如今,三年过去了,以招商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依然忙忙碌碌,通过各种手段活的也算有滋有味。君不见,国药会、新特药会、药店会以及地方展会依然在如火如荼的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招商媒体和载体仍然是琳琅满目的产品待字闺中,电话招商人员的招商电话如孔不入的寻找着幸存的个人商以及渠道商等等,只是这些传统手段的效果在逐渐降低则是不争的事实。药交会再也不是获得订单的渠道,而变成企业展示、商务活动和企业寻求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主要途径;招商网站和招商杂志,也不再是企业疯狂投放的主要阵地,而变成企业阶段性战略目标指导下,依靠性价比调研而进行的理性宣传;至于个人商,从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入渠道精耕的阶段,在选择产品、操作规模、身份确定等各个方面也已经理性的前所未有。

顺势而为才有机会

如今新医改制度有条不紊的从试点逐步落地的行业大趋势,医药行业三个终端的即将变化的几个核心内容也足以引起医药企业的关注:临床渠道的“公立医院改革”,第三终端市场的“基本药物制度”以及OTC渠道在商务部接管后的市场化时代背景下面临前面两者的政策挤压。

针对新医改对目前医药行业三个终端的不同政策引导,立志于在不同渠道进行产品招商的企业就要深刻研究政策指向,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渠道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比如在临床渠道。目前掌控临床渠道主动的依然是大量的个人商,并且因为有前期长时间打下的合作基础,这种合作情况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开展,虽然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有效推行,但是今后公立医院的“医药分家”、“管办分家”的指导方针,以及明确合作方向是有经营资格的经营企业,则为招商企业寻求临床产品招商的合作方寻找指出了一条明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新医改草案出台到试点市场启动,乃至今后几年全国市场的执行,这个阶段企业应对市场和渠道变化的能力,才是竞争的核心。而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政策引导产生的,所以说医药行业进入“政策为王”的新阶段也不为过。在这个行业大变革时期,招商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要时刻关注政策的走向,顺势而为!

新时代,策略为上

“乱世才能出英雄”,面对如今医药行业目前的大变革时期,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与之对应的招商企业,才有机会在未来行业发展稳定之后谋得更好的市场地位和经营业绩。

1、 走专业化之路

医药行业作为与其他行业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其专业性。我们不仅仅要考虑产品与渠道适应以及由此需要规划的营销方面的问题,还要切实考虑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正式因为如此,医药招商企业所有面对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让企业自身更加专业,可以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招商企业的专业化之路,从经营的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大致包括:产品的专业化、企业经营定位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招商渠道经营的专业化、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等方面。其中,两个核心方面是区别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企业经营定位的专业化以及渠道的专业化。我们不妨看一下目前各个区域做的好的招商企业,既有在以产品定位(如定位男科、妇科、糖尿病等品种方面)企业经营方向做的有声有色的企业,也有立志在临床、OTC渠道方面专业化操作做得有模有样的企业。所以,招商企业为了发展走专业化之路,一定要将市场实际与企业自身实际结合,做好企业经营方面的定位选择,并不遗余力的在自己的定位方面下功夫,就有机会成为强龙或者地头蛇。

2、 走品牌化之路

医药企业药品经营的三个渠道,品牌化做的最好的是以OTC产品经营为核心的企业,如我们熟知的哈药、修正等。尽管这与我国目前不允许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做广告的限制有关,但是我们看到这些走OTC品牌化之路的企业在获得市场品牌认知了之后,其跟随品种可以迅速推向市场获得不错的销量,则很好的说明了品牌化之路为这些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招商企业是否可以走这样一条道路呢?完全可以。只是在品牌化运作方面,不能简单模仿OTC企业的从产品品牌化带动企业品牌化之路,而应该以企业品牌化带动产品品牌化这样一条完全不同的策略。招商企业在完成企业经营定位后,不遗余力的在内外部经营管理上实施严格的管控,从企业形象认知、市场经营方式、内部管理服务、各种宣传活动等方方面面来围绕企业设定的经营定位做文章,并逐渐在市场上获得认知乃至建立品牌影响力,最终逐步带动企业的产品销售。这样的一条品牌化之路,值得招商企业探索实施!

3、 从招中间商,逐步向招终端商过渡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第3篇

一、国内医药流通行业的现状分析

1.医药流通行业地方保护问题突出

医药流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流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保障医药流通规范进行。受计划经济时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对药品流通严格的监管,药品在国内范围内流通并不顺畅。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贸易壁垒,阻碍外区域药品进入本地市场。例如:通过药品检验、审查等行政手段影响一些非本土药品的本地销售。地方政府的地方贸易壁垒不仅严重干预了市场机制,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还使一些地方药品流通企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尽管我国药品管理办法第69条规定地方政府不得设立药品流通地方保护政策,但从国内药品流通的现状来看地方保护问题还是非常突出。造成药品流通地方保护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内相关的法规机制不完善。

2.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还不成熟

制药产业发展带动医药流通行业发展,但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大多规模小,而且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差。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医药流通还是以国营为主,民企医药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4年度药品流通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7家,市值总值为2593亿元,但平均市值只有152.54亿元,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潜力巨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的。新时代背景下医药流通电子商务也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仅为425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也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药品物流需求。“多、小、散”的产业生态还是当前国内医药流通的主要现状,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几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数量统计如表1。

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国内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价值链组成分析

医药行业价值链由医药原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品、顾客等组成。在整个价值链中医药流通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全球医药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据国际权威医药咨询机构IMS预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0 年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市场份额将从3%上升到7.5%。2013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随着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增长,需要高效的医药物流做支撑。另一方面,随着医药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医药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利润空间不断缩水。由于医药流通不完善,药品流通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毛利率不高,导致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医药流通成本过高必然不利于医药产业发展,因此医药流通成为了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

2.医药行业价值链保障措施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的主体部分是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此外就是价值链价值保障的组成部分分析。保障组成部分包括规范的医药市场秩序、医药信息化和智能化、医药物流创新服务、雄厚的资金保障、优秀的人才队伍等,是保障价值链各个环节发展的关键。在价值链模型分析中,明显能感受到国内医药行业在相关保障方面的建设比较滞后。例如: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有93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有68家,承接药房托管的有64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有22家。同时,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高度集中、降低成本、发挥细分市场的优势、创新发展是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但以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现状和规模来看政府不及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是很难实现的。

三、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转型的策略

1.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整合,发展一批规模型的医药流通企业

在美国,医药流通业务主要集中在麦卡森、卡地纳、美源博根三大公司。由于业务高度集中,这三家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从而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支持医药流通模式创新。例如:对上游建立OEM业务,为下游提供药房管理、医疗手术用品定制、自动售药系统和医院信息化服务等业务。在龙头医药物流企业的带动下,美国国内医药流通水平大大提升。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加快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整合。行业整合不仅包括行业内整合,还包括上下游行业整合,打造一批核心药品流通服务企业。通过行业整合也能在医药流通行业内引发鳗鱼经济现象,提高国内医药流通市场的活力,从而实现提升流通效率、下降流通成本的改革目标。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行业整合实现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度,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动力。为实现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集中发展,需要鼓励金融市场向医药流通企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兼并和重组,也可以鼓励上下游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销售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增加市场活力。当前国内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药品流通企业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合作与整合也是非常必要的。鼓励一些专业物流企业进入医药流通行业也将促进医药流通的大发展。

2.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利润增加是推动医药流通企业转型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应该以利润增加为主要目标。在企业内部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无疑是流通企业转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转型过程中流通企业要正确定位自己,认清当前的市场形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发掘客户需要的营销观念,积极开展营销渠道建设。结合价值链模型分析,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消费终端和生产企业的重要环节,掌握销售市场才是流通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转型中营销渠道的建设应以提高企业对营销渠道控制为主。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强有力的控制力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为了提升企业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力,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例如:某知名医药流通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建立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获得了绝对的市场话语权。思维创新方面国外有很多方式可以借鉴,例如:医院药房托管业务。积极拓展医院药房托管业务,使其能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一定能为医药流通企业带来客观的利润。管理思维理念上需要打破常规,可以通过让销售终端入股的方式,牢固企业与销售终端的联系,还能为企业吸纳更多的发展资金。

3.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为企业转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坚决治理医药流通地方保护贸易壁垒,实现市场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受国内传统药品监管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监管者。这样的现状是完全不利于医药流通市场化发展的。改革国内医药及医药流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医药行业流通保障机制十分必要。近几年国内药品监管及审批制度不断修订,但与欧美药品审批制度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例如:美国的法规体系由三级组成,包括了基本法案、具有法律强制作用法律及技术指导原则。欧盟的法规体系则分为法规、法令、通知、指南四部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药品管理体系加强国内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建设,将药品准入检测交给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实现地方政府对药品监管部分放权。监管中将社会监督纳入监管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以此来淘汰一批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药品流通企业。市场机制的创新还要避免药品流通企业内部恶性竞争,提高药品流通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第4篇

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经历了3年多的招生时间。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医药行业相关单位和个人对于中药学专业硕士虽然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但认知还不十分清楚,对其培养方式、毕业后的岗位安排以及中药学专业硕士在从事工作中不同于科学硕士的优势和走向的了解还相对模糊。(1)从拟报考的生源角度看,很多学生对于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和科学硕士学位还存在一些疑惑和担忧,比如对于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与培养方向还辨识不明,对于毕业后的从业方向和就业优势以及被认可程度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宣传和引导。(2)有些导师在当前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配备方面,存在一些认知的模糊。有些导师仍然缺少针对性的以中药学专业硕士为主体的培养思维、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同时一部分高校内导师由于缺乏一定的实际医药行业背景经历,对本行业的实际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尽了解。虽然建立了中药学“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但是由于高校导师和社会导师在工作范畴、工作时间和工作重点方面的差异,造成沟通交流时间上产生断点,难以形成有效、畅通的交流机制,导致中药学专业硕士培养仍以科学硕士的形式延伸,致使培养质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尽快提高社会对中药学硕士学位的认知是实现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加强对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生源引导,并加大政策的支持。根据医药行业的特点,可有限度地将专业硕士学位与执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予以实施。我国执业药师在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严把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执业药师的考试制度对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采用减免考试科目的形式,使之具有优先、快速获得进入行业资格的先决条件和主干通道,为其创造和搭建出良好的就业平台,发挥其专业学位学习的优势,这样有利于职业导向,让专业硕士研究生看到自身的优势,能行之有效地激发报考生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提高专业硕士指导导师的积极性,使培养过程顺利完成,并保证培养质量。探索建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金专项使用制度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养金,增加导师培养学生所需的基础设备、设施,改善培养学生的硬件环境。同时,探索建立导师指导与推介的奖励机制,对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在实施良好的培养前提下,主动为研究生就业推介录用,提高就业率,对能够招收、培养、就业一体化的导师实施奖励。另外,对于主动参与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社会医药行业单位,也应实施有利于单位发展的可行性政策倾斜,使相关行业单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直观收益。因此,只有在国家引导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使拟报考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学生、设置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社会医药行业用人单位三方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报考,提高学校的培养质量和用人单位聘用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

2加快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制度建设

目前,设立“双导师制”是被普遍认同的有效培养手段之一。但是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问题上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方法,招聘导师基本上依然以从科学学位硕士生导师中选拔为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理应对导师的遴选要求和基本条件也要有所不同,以便中药学专业学位导师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培养计划,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选择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有一定医药行业相关背景的经历,对于医药行业的生产和质量、药品的科研开发、临床药学以及药品销售流通等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有所了解,或者与其中的某个领域具有较好的横向合作研究基础。让具有实际经历或经验的高校导师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准确把握培养方向,适时与行业单位有效地衔接。对于高校以外行业内导师的遴选,应该在注重行业单位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以拥有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培养基地以及临床试验基地等资质的医药行业单位为依托,优先遴选行业导师。此类行业单位具有比较成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平台,更有利于与高校导师之间的互相配合、沟通和互补,形成“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力的无缝对接,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国家和高校也应该加大力度促进行业内相关单位各种培养基地的建设,形成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平台。在建立“双导师”遴选机制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快导师培训工作。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战略的需求,国家及医药行业不断出台一些新的产业政策、指南和技术要求,以利于中药行业更加适合于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专业硕士学位导师应该积极关注并实时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有关培训,保持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动态交流,积极把握中医药行业的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发展导向,以便在实际培养中能将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减少培养和应用相脱节的弊端。

3加快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机制的建设

医药行业发展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品发展;形式;市场经济;实施战略

随着现代药品的经济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药品消费也逐渐增长,不论便宜或贵重药品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是量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药品行业产业发展,我市重点对药品市场整顿,对药品的注册工作,实行药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报备制度.加强了对其他药品企业监管,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产品质量。对此,宜昌市实行“三制”对药品的服务,即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跟踪服务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医药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红霉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两家医药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对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药试生产成功。

1.药品销售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格局.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导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都在共同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形式,对医药市场大有好处.

1.2 医药市场多层次方向发展构成的多层次,包括大企业或小企业对开放性市场进行招标,以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的零售市场,共同特点都是以药品市场为方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

1.3药品需求多样化: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够用量越来越大。针对有资金支持的消费者对高档药品,新药品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任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不同的购销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如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用药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优成药用药量上升.

2. 生产优质的药品并努力开发新药物从而推进发展.这其中包括. 原料药制剂工程.; 生物技术领域; 中药现代化等等

2.1原料药制剂工程包括:化学制剂工程、微生物制剂工程、生物制剂工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等原料药生产制剂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药品生产时一个特殊的制造加工过程.产品是治病救人的,是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因此,优质的原料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宜昌市能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总产量高达上万吨,能生产多种剂型的各种制剂品种,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进水平的制剂技术,原料药生产作为宜昌市药品行业发展已重大途径。

2.2 生物技术领域

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宜昌市药品行业药品生产、生产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和技术设备质量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宽广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才有资格进行药物生产、设计、调配等等。

2.3 中药现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种植;为了加快实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产业化.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能生产上万吨中成药,多个品种。中药的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结束了原来只能生产膏、丹、丸、散的状况,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方面,无论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技术应用,还是从管理规范的制度和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宜昌市药厂努力开发药品的新型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宜昌市内包括国内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居多,对于自主开发的新药甚少几无.历来一直仿制别人的药品,对此,宜昌为了未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仿创药的研制,在国外已有药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对某项核心技术进行改良,从仿制药转型研发仿创药.使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药企业转型是低附加值药品向高附加值药品转型,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

4.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医药经济发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导产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有效措施,促使医药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强劲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数据如下表:

由此医药市场经济逐渐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市药品市场今后5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产值将达到上百亿美元,成为国内前列的几大医药市场,作为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随城市规模逐年递增,那么医药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医药企业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医药市场不断开发,产值也随之上涨。

5.对宜昌市药品迅速发展提出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