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二课堂的认识

第二课堂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课堂的认识

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效果

高校教育从狭义上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虽然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活动等等。第二课堂作为与第一课堂并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灵活整合了社会和高校的空间和资源,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共性、大众通识教育为重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价值正日益凸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依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与积累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形成最佳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求,活跃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2.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时间和形式较为灵活,能不拘泥于形式将各种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与创造、实践与探索、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既增强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学校育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开展具备时代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豪感。

4.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成绩后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肯定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这一平台广泛的参与社会活动,在获得锻炼的同时也会得到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第二课堂具备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现阶段各高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等方式实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却不容乐观。现今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当下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定位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活泼的校园气氛上。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协调以及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仍有矛盾和冲突,导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部分高校的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的“边缘化”现象严重,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境地。就目前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是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指导能力相对薄弱,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也仅限于对学生科技与创新课题等方面的指导,多是临时性的参与行为。此外,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研究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可操性强的第二课堂良性运行机制成为高校有效提高育人成果的研究课题之一。

三、全方位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第二课堂教育具有活动目标导向性强、活动内容广泛、组织机制灵活、专业界限模糊、活动时空开放、活动效益综合性强等特点。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鉴于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调整与探索。

1.构建完整体系,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应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构建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人文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着力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效。

2.创新形式,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般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知识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除了假期社会实践、日常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就业见习,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展现和锻炼自我的平台。科技创新竞赛则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整合资源,加大对第二课堂指导与投入

面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指导、影响力低、缺乏实效的现状,校方必须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具体包括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与第一课堂一样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要考虑第二课堂开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硬件和师资投入方面给予保障。

4.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要与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其设计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需求。第二课堂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做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改正以往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做法。第二课堂的组织要具备灵活机动,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与学生的成才发展需求相符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5. 加强管理,确保第二课堂良性运行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存在自愿性、自选性等自主性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又是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特点。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并使不同的受众都参与进来并从中获益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要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落实、管理、考核等方面建立可行的制度化考核体系。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客观化评定标准,变无形指导为有形控制,真正做到“常规活动制度化、离散活动系列化、传统活动创新化、大型活动主题化”。

四、结语

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广泛参与,多方协调,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进一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体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23).

[3]刘建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4]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04-05

[5]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

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第2篇

学校是一个教育人和向人学习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扮演两种角色,一是“育人”,二是“学人”。作为学生公寓的管理者,我们除了“学人”以外,更不可推卸的负有“育人”的义务。如果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的话,那么学校的公寓这个“大家庭”就更应该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说它是课堂,它也不等同于“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的课堂。那么,我们如何摆准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不仅仅取决于课本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家庭和社会甚至网络等“第二课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背景下,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因此,强化学生公寓的管理,探讨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才能使公寓成为育人的“第二课堂”,我们正在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摸索。

第一、组建一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人员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公寓工作人员既是服务者、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是一支不上讲台的育人队伍。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发挥公寓管理功能,实现育人目标,必须大力提升学生公寓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育人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的高素质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观念,变单项服务为双项的服务兼育人。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基本原则,创造一个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软环境,把综合量化成绩引进学生公寓。

目前,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我想把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列为思想品德课实践环节。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由生活辅导员老师、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系部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负责考核,考核内容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学习状况、内务卫生、安全意识、团结友爱、文化建设等,定期汇总一次成绩,及时地公布并列入学生的评优、入党考核及学生奖、助学金评选,以提高学生自律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合理的规范,才能约束和引导这些离家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时间长了,习惯养成了,走到哪里就自然懂得遵纪守法。当然,这有一个培养、说教、引导的过程。在公寓里,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言行,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监督和指导 。

第三,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

寝室对于学生生来说,可以说是身心相对自由和放松的空间,他们比较真实的心态往往会在这里显露。但是,只有有责任心、有爱心并且用心细心的老师,才能感知学生的反常状况,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然后再去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法去了解他的内心真实想法。做好这一点很不容易,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和他们相处,去观察和思考。

第四、以公寓文化为载体,加强公寓人文环境建设,丰富育人内涵。

在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学生教育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建设既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也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为了使学生公寓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我们要在宿舍楼内定期举办“雅室设计大赛”,让大家一起动手动脑来布置自己的“小家”,创建“学习标兵寝室”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楼道内张贴名言警句、文明用语,有力地烘托楼宇的人文气息。通过这些举措,不但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充满人文气息的住宿环境,而且用能增添寝室里的情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舒适,甚至为同学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观念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以后,我们还要创办主题突出的文化节,结合时代精神,结合国情,每年设立一个文化节主题,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们爱家,爱国的情怀。

第五,培育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我们每个公寓在生活辅导员老师的领导下每个宿舍设一名舍长,每个楼层设一名层长,每个公寓成立宿舍管理委员会由他们带领大家自觉整理、维护好本公寓宿舍的内务卫生、安全纪律,遵守公寓的规章制度、作息纪律,并协助老师做好日常检查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同学们逐步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及时制止违纪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力杜绝各种隐患和违纪事件的发生。我们还定期组织他们开会,谈谈过去所做的并总结经验,探讨现在的设想,计划以后的工作等。这样给他们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机会,无疑对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逐步培养“自理、自律、自立、自强”的人格和品格。

第六、把党、团支部建在公寓,建立党团员优秀标兵宿舍。

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第3篇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理念,在开展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网络新媒体等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思想升华,润物无声践行价值。同时,“第二课堂成绩单”将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科学依据。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而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与理论指导和广泛的热情参与息息相关。专业课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共青团作为服务青年引领学生思想的群团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但面对纷繁的社团活动,学生如何选择,又是否真正从中获益,符不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片面追求娱乐化、大众化、短平快的活动能否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对自身发展缺乏认知和管理的大学生往往容易追随这种表象热闹的活动。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受益的,是我们尝试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最初缘由。

哈佛大学历时十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们以为最重要的学术活动是在教室内进行的。而课外活动只是一种有益且适度的补充。证据表明,真实情况恰恰相反。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宿舍以及课外活动中发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统计数字进一步证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不会影响第一课堂的正常进行,还会对理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证明,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他们今后工作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涵盖高校共青团绝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正确引导、客观记录、科学评价、促进成长,把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化、模块化、数据化,团组织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引领高校学生主动融入正确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育人模式,是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通过建立和完善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一是可以推动团组织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上有所作为。二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激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可以成为促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服务+引领,单纯服务只能让学生一时爱,不能永久记,而此项研究的开展希望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形式。使团学活动能够让学生长远受益,有力地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有效覆盖。四是针对一些会议、培训、讲座、形势政策报告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有了成绩单制度可以较容易地使学生自觉参与而不是硬性摊派到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中。学生可从参加的次数获得相应模块的学分,增加学生参与的认同感。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整合搭建了思想引А⑽奶逡帐酢⑹导育人、学术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就业发展、菁英成长、网络新媒体十大板块,每个板块都下设多种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对着相应的学分值。将学生第二课堂参与评估从隐性考核方式转变为显性考量,量化设置学分考核系统,规定保底成绩单制度,比如4年下来,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应修够10个学分。通过系统平台“到梦空间”手机APP+服务器终端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出个『生化活动。

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第二课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缝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来讲。重在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如何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切实培养和践行这八字价值观,研究中将以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之一的石家庄铁道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载体,把第二课堂划分为10个板块178项活动,并从四个方面对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论证说明。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分析收集,得出高校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参与第二课堂各版块活动的具体情况,为团委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学生需求推出更接地气和个性化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第二课堂。

比如志愿服务模块下设有“雷锋岗”电器维修、北翟营小学课外托管、棉五老年公寓、省科技馆义务讲解、扶老上网、公益捐助等活动,学生每参加一次志愿服务,系统随时记录服务时间和内容,根据服务效果登入相应分数,比如某同学参加了“雷锋岗”电器维修义务服务,一次2小时的活动,那么这个活动体现的是敬业和友善精神,那么该同学就可以得到敬业0.2+友善0.2的学分,再根据活动服务质量乘以相应的系数,优秀、良好、合格分别对应1、0.8、0.5的系数,同时学生可以登陆手机APP浏览和搜索他们参加过的活动成绩和总学分,学院团委在每个学期末打印所有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并盖章确认,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院团委将保留学生四年的成绩单副本。

制度落实的重点和研究方向是,如何将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有关理论应用到第二课堂的设计开展中,对学生报名参加的活动进行数据挖掘,评选最受欢迎的活动TOP10,再分析各项活动参加的学生性别、年级、专业,评估各项活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大小设置下个学期各模块活动的学分系数。通过系统平台“到梦空间”后台数据库分析提取,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活动的喜好,以及通过学生对参加后的反馈意见得出学生的活动效果,让有意义的活动更有意思的开展下去。

制度效果与研究思路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试行,综合来看,目前制度进展顺利,各项数据结果符合预期引导目标。例如: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方面。学生参与度和覆盖面明显增长,参赛人次达到1052人次,较2015年增长16%,获奖人次达1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0项,在目前我校现行的A、B、c三级竞赛目录中,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多项赛事创历史最好成绩。特别是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赛中取得突破,王宁等同学参赛作品“守望夕阳,敬老微孝”获得铜奖。2016年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一个团队参与并获得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文体活动方面,在建党95周年红歌会上我院荣获一等奖,田径运动会学生团体组第五名,“三好杯”排球获得第三名,新闻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汉字听写大赛摘得第二名。各项数据显示,学生整体成绩和综合素质稳步提高,一些竞赛排名院系前列。

结合兴趣爱好和着眼“素|短板”帮助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到梦空间”系统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不同专业、性别、兴趣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需求推出个性化活动,是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另一要义。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意思,把高大上的正能量做得更接地气,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浸润心田,使学生由信息传导的终端变为团学活动的原点,这就是该项制度目前所完成的主要内容。随着制度的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深入我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这一制度已成为帮助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工具,实现了学生第二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缝对接。

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生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6-02

在传统意义上,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活动能力”的功能。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能够积累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并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全面提升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小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与第一课堂相对应,第二课堂被称为“课外活动”,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刻不容缓,因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第一课堂是主阵地,但第二课堂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重视第二课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上,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由随意自由向规范化转变,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也注重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输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在活动方式上,尽量扩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对促进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表现与发挥,会和以前判若两人,除了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继续发展,并将其潜能转移到实践、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都将得到升华。同时,第二课堂也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它能促使老师更显教学理念,转变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注重学生分数的误区,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2 小学第二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的惯性下,第二课堂只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第一课堂的点缀、教学课堂的附庸,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导致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呈现粗放性、经验性和应付性特点,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工作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2.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目的,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他们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范围,”[4]所以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不关心第二课堂,他们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的知识,却与实践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低下,有的农村的小学生竟然不能分辨小麦和玉米。另外,随着小学升初中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小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整日面对成堆的作业,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而对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参加,不利于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造成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忍度较低,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遇到挫折往往考虑客观理由,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就使他们错过了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2对第二课堂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过于重视第一课堂,而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置方面,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就成了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许多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还兼职其他科目的教学,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重,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工作过于注重管理而非服务。当然,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的一些活动来完成一所小学几百人的第二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很难得到学校的认可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宽敞的学生活动室,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2.3第二课堂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再加上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短缺,小学升初中压力增大,对小学的成绩考核体系也主要以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为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许多非重点科目,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经常被挤占,遑论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在成绩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多数老师不愿投入精力去组织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上的冲突和设计的不科学,导致教学管理者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老师不愿参与、学生不能参与的状况。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措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自调能力,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1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培育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升第二课堂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能,首先要进行思想转变,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5]在活动过程中紧扣“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层次性,仅靠第一课堂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部目标,必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培育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准确定位第二课堂各项具体活动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位置,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二课堂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从第二课堂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第二课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立第二课堂保障机制。首先,是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经费保障也很重要。目前,尽管许多学校经费都很紧张,主要用来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寻求社会的支持。最后,是师资的保障。第二课堂既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并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对专业教师安排一定量的指导任务,教务部门对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教师折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以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3统筹规划,拓宽第二课堂空间

第二课堂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当统筹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明确要求,保证质量,还可以与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冲突。”[6]第二课堂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只要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和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运行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辅导老师的特长与水平,来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以增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活动;有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的活动;有以是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活动;有以提高音乐、舞蹈、书法技艺、绘画能力的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需的。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吸引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胡晓平.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第二课堂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严军.创新中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 2010(6).

第二课堂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第二课堂活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17-02

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显性知识,无论如何操练,都不能转换为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语言知识。因此,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目前,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而高职英语课堂通常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导致教师授课时难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且随着高职英语课时量的减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更为有限。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课时、场地等条件的约束,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围绕英语学习开展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参与意愿不强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认为高职英语只要抓好课堂教学就够了,第二课堂可有可无,老师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依照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多高职生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观点对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英语老师不愿意指导第二课堂,而很多高职生不愿意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即使有少部分学生主动参与,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快速体验到英语提高后带来的成就感,在浅尝辄止后,就失去了参与的热情,能在大学三年里坚持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学生少之又少。

(二)缺乏系统性的教学管理

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每年都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总体来看,没有统筹规划,活动设计没有层次、不够立体。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仅限于举办一些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对硬件条件要求较低的活动,而且活动设计基本上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缺乏专业特点,没有针对性。而很多第二课堂教学的活动都是临时开展,教师也只能临时指导,没有常态化,导致无法与第一课堂教学统一起来,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

(三)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是否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往往凭个人兴趣,对英语第二课堂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对该参加哪些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效果的认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而相应的,学校也缺乏一个考核和奖励的机制,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而对指导老师的评价和激励,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对策分析

为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成效,学校需要建立一套良性运行机制,从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获取知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率

我们应在充分地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诉求的基础上,开设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

1.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活动。高职生英语基础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在活动设计时,要针对这一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如可以开展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拼读比赛、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晨读等。此类活动对英语基础要求不高,开展组织也较为灵活,既可以以班级、系部为单位,也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进行。而面向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这样,在检验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可以拓展学生英语技能。

2.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活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组织富有职业特色的活动。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英语导游比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酒店情景英语口语展示;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外贸单证的翻译;而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进口设备说明书的翻译大赛,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全校“一刀切”,脱离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使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技能。高职英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而第二课堂也应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学校需要从教学计划制订、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整个教学体制中,实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第二课堂的活动,巩固第一课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如在讲授到Holidays and Festivals 这个单元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办西方重大节日的图片展览,甚至还可以举办以某一节日为内容的英语化装舞会。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也容易看到成绩,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分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在基于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第二课堂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在基础阶段,主要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高职生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针对这个特点,在大学的第一年,有必要开展一些旨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改变学习方法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晨读、课前早读及传授英语学习方法的讲座等。教师通过活动,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敦促学生多读、多背、多动笔,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英语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像英语经典影片欣赏、学唱英文歌曲、英语化装舞会、英语游园等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升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主要是针对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和新生。在提升阶段中,第二课堂应该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创办英文报纸、参加英语角、成立英语戏剧社团、参加翻译比赛和英语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高职英语第二课堂考核评价制度,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目标实现

为减少高职英语第二课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实现第二课堂活动不走过场。

1.建立奖励和运行机制。为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应建立相依的奖励和运行机制,可实行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度。将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的成绩纳入学籍管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包括评选增加德育分、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等,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赛获奖的,与奖学金挂钩等。

为鼓励教师参与、指导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把活动负责人和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对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核算。还可以将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如对指导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大赛获奖的老师,其工作成效与岗位聘任和考核挂钩等。通过这样的措施,确保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高效。

2.建立评价制度。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晨读、英语角、英语讲座等活动,可以通过查看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参加各项比赛,可以根据获奖情况进行考证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信心,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第一课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第二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寻找适合本校的活动模式和有效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论坛,2013(12)

[2]王占九.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12)

[3]徐萌.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实践和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4]丁莹莹.基于第一课堂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3(7)

[5]罗静.基于课内教学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阶段分层活动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