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管理的措施

成本管理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管理的措施

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第1篇

分级诊疗模式的重建、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政策使得公立医院面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总额预付、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等政策使得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变窄,运行成本持续增加。在当前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要想生存与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想方设法压缩开支,加强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我国公立医院基本建立了能够核算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的成本核算模式,但仍然普遍存在核算未细化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以及科室成本核算不够精确、成本分析不够深入、成本控制乏力等问题,各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成型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仍在酝酿之中。因此,探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成本管理内涵认识不够,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基本上都开展了成本核算。但是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分配医务人员奖金提供数据支持(程林,2014),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后记账”,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环节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总体功能。另外,医院的成本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院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科室,但是绝大多数医院职工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形成“厉行节约、人人有责”的成本意识和文化氛围。对医院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医院在成本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上都明显不足。

(二)成本管理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主要包括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分析体系及成本控制运行体系。目前,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和彻底,无法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汪丹梅等,2014)。一是核算对象不全面。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主要核算医院总成本及科室成本,大部分医院没有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进行核算。二是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精确度不够。受成本核算资料采集、传输,统计未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低下,导致科室成本的归集与分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片面性,无法为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数据。

2.成本分析弱化,无法发挥其效用。医院成本分析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成本核算的质量直接决定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受现有成本核算诸多问题的限制,医院存在成本分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甚至分析结果与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况。此外,医院缺乏事前成本预测,无法提出科学、详细的目标成本,导致成本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再者,医院成本相关指标衡量标准尚未出台,对于成本的构成项目、成本的合理水平没有统一规范,导致无法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最终的结果就是成本分析数据不能让人信服,不能充分参与绩效考核。

3.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第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氛围。第二,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而且有些制度缺乏可行性。第三,成本控制方法单一。目前,医院主要采用财务审批控制方法,通过成本费用审核及资金授权审批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预算控制、可行性论证控制、网络化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仍在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第四,缺乏对成本控制措施的跟踪及落实,很多管控措施无疾而终。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医院的专业特性,其成本管理涉及大量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获取途径繁琐,而且成本核算过程繁多,仅靠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因此,要想抓好成本管理,其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巨大进步,但就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医院成本核算软件还未全面普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更加注重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及医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导致很多医院都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软件。

2.“信息孤岛”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医院的物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奖金核算等财务管理系统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导致财务管理信息使用效益低下。

3.信息系统功能设置上不够精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科室之间的内部结算和划转未实现系统自动操作,仍需进行人工录入和调整,不仅使得成本管理效率低,而且人为调节因素比较高,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另外,在物资管理上,信息系统只反映各科室在医院物资库房领用的物资,而这些被领用的物资的最终流向则无法在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

4.医院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紧缺,对医院信息化系统开发商的依赖程度过高。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少既熟悉医院业务和管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导致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往往都是出巨资请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往往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系统维护及升级也得依赖软件开发单位。在双方的博弈过程中,医院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支付高昂的系统维护及升级费用,而且还经常出现医院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的现象。

(四)成本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院成本管理发展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期望值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这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院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成本核算阶段,只是记录过去所耗费的费用、定期提供成本数据表,无法进行专业的成本分析(梁桂凤,2014),更不用说对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我国的医院成本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流程建设,营造医院成本管理文化氛围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医院一般应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包括财务、信息、人事、总务、设备、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财务部门设立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医院成本核算、分析及成本报表编制等日常工作。此外,为保证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医院还应在其他相关部门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

2.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优化医院成本管理流程。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保证权责清晰。其次,应根据医院、科室和成本项目的特定情况,建立健全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建立健全招标采购制度实现质优价廉的物资供应及服务;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筹集、投放与使用管理,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效果;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打破医院人员结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以达到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且给予一定的权重,让医院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在每一个成本控制关键环节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将员工利益与医院管理效益挂钩,调动全院职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整改跟踪及落实报告制度,保证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二)丰富成本管理内涵,拓宽成本管理外延

1.开展全成本核算。从核算对象上看,医院应在开展医院总成本、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及床日和诊次成本的核算;从纳入核算的成本要素来看,应对医院全成本、临床科室全成本及医疗全成本进行核算,以分别反映包含不同资金消耗情况的单位成本及差异。

2.强化医院成本分析,加大对成本分析结果的运用。第一,建立医院成本管理预测分析体系。编制收入预算,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成本核算体系确定合理的消耗定额,通过下达成本计划对各类成本消耗实施控制。第二,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及汇报。第三,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及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掌握有关成本数据的变动趋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成本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合理性,确定医院的盈亏平衡点和有关因素变动对其的影响,真实反映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及产生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公正的评价与考核。第五,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便于医院及科室对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3.实行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综合运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绩效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及全员参与原则,通过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差异揭示和事后成本信息反馈对成本发生全过程实施控制。(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应以成本数据为依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好营运成本分析与预测,将全部成本纳入管理范围,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控制。(3)对重大经济行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指导经济管理决策,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检查、评价,对成本控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以确定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应满足其为医院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所耗费的资源,而成本管理信息化无疑是提高成本管理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成本核算的功能模块,使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及时归集、处理成本资料,对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归集和各种指标的计算、分析、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减少人工汇总、分析、汇报的工作量和产生的误差。(2)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技术,整合与成本核算相关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四)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医院要想发展就必须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指医务及护理人才,也包括各种管理人才。医院应积极推动成本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成本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成本管理人员结构,实现人才结构增量性、存量性之间的平衡以及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和业务水平结构的平衡;(2)完善成本管理从业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对其开展业绩考核;(3)定期加强成本管理从业人员在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结语

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弊端;原因;改进措施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内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例如邯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三)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四)传统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五)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1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2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3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二、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的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成本管理是企业

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如果再单纯地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将会使企业无法立足于市场。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该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全面成本管理。电子技术的革命是以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为主要特征,计算机的运用为现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并且具有储存功能,信息反馈速度快,可以增强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这种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了。

(二)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而不再是以政府的指令计划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他们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它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四)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五)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业管理者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但是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经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术创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说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企业会计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成本核算只是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其他变化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成本核算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相适应。

(七)成本资料缺乏准确性

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第3篇

1 引 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于2011年提出的。小微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稳定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央一再强调要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然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够充裕,造成抗击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弱,因此生存与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逐渐受到各方的关注。

2 小微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意义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首先,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可以节约劳动耗费,增加生产,成本的降低就意味着物化和活劳动耗费的节约,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其次,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盈利,在现实生活中,成本还是抵减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盈利增加,就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同时也可以给企业、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使企业有更多的财力去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福利。最后,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是降低产品价格的重要条件,这样企业就可以为市场提供便宜的消费品,从而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小微企业成本管理建议

应该看到,目前小微企业在管理模式、管理者用人思想、成本管理环境、员工素质以及成本管理的执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不做全面分析。本文仅就小微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强化政府监管

无论在私有制为基础,还是公有制为基础,抑或从公有制为主向私有制为主过渡的国家,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都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在这种混合经济体制中,政府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干预,程度不一地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监管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监管不仅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引导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在对小微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监管方面,政府更需要加大力度和强度,随时关注小微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和成本管理的方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其不断更新。如果监管机构发现小微企业没有进行适当的成本管理,就应该帮助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如果监管机构发现小微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就应该督促其改进传统的模式,采用新模式;如果监管机构发现小微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就应该帮助企业寻找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帮助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可以稳步前进。目前,在监管政策方面监管机构对小微企业的监管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措施,强化监管制度。

3.2 全面提高企业人员的成本管理素养

3.2.1 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素养

部分小微企业的领导者是从小作坊主发展过来的,他们的成本管理素养并不高,很少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些领导即使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成本管理,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其管理者的意识是否能与时俱进是很关键的。具体来讲,小微企业的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例如可以看懂会计的账簿,翻阅企业的账本或是其他财务资料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看完会计人员每月或是每个季度所作相关报表时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内容。

第一,企业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应付账款?资金周转情况如何?第二,盈利水平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第三,企业的成本包括哪些内容?日常开销占据成本多大部分?第四,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收入是多少,成本又是多少?

3.2.2 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培训

小微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执行一样重要,但是目前在小微企业内部,只有很少一部分员工能够意识到成本管理的必要性,这方面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引导和相关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小微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为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应该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有关成本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基本理论、理论实践等内容。对于小微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尤为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熟的成本管理理论大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不适用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员工在学习时要更加用心,努力挖掘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并且把这些理论应用在自身企业的实践中,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2.3 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立足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应该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形成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节约型企业文化。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都困扰于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应用有限的资源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企业的规模及实际的成本管理需求。首先,企业在成本管理中的成本耗费受到了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为了获利,如果为了进行成本管理,而使得其总的利润降低,那么这项成本管理本身就是失败的。因此积极寻找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策略,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初级阶段。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应严格控制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比例。小微企业的管理人数相对较少,但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则,管理过程中过多的繁杂事务不适宜让过多的员工参与。所以要进行充分有效的成本管理就要从全员参与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上至最高管理人员,下至操作员工都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来。这不仅可以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可以收集到广泛而有效的建议。

3.3 注重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3.3.1 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在小微企业内部建立成本约束与激励机制。小微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行业环境,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形成内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氛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都要遵循成本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每一项涉及成本的变动都要按照章程办理、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信息反馈汇总后方予以批准,否则,不能进行变动,同时,对于严格执行了成本管理制度的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要根据激励制度予以奖励,在企业内部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和内部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度,培训员工学习和掌握“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并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指标按层级进行分解,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保证每一项成本支出都有据可查,都可以追溯到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思想深入员工的思想和内心。

3.3.2 成本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一是引入策略性成本管理。策略性成本管理是以市场状况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根据,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导向,以一定的目标利润为中心,运用量、本、利分析原理,测算企业各项目标成本或控制指标,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最终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动力,从而赢得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发展良策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目标是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而设定的,较现行成本管理的适用性更强、范围更广、效果更好。二是进一步推广供应链管理。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控制和优化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运作,并加以不断改进,进而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协同。供应链已经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全覆盖,并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从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把产品或服务交到客户手中的全程监控,而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伙伴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果共享,有效节约企业的运作成本。

3.4 成本效益观念在企业中的树立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应该是成本效益理念,也就是说,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产品价值,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维持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活动,这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生成,是企业存亡的关键。因而,成本效益观念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生产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简单来说,企业在开展技术研发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价格定位、竞争环境进行研判,当然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成本支出,但是如果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新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利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所谓新产品研发中的大量成本支出就是值得的,这项研发工作的开展就是可行的。小微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强化成本效益的理念,将降低成本和合理运用支出运用得更为合理、有效,就可以向市场提供质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使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3.5 作业成本管理的运用

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对建筑施工成本活动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而不仅局限在会计核算的范畴内。建筑施工成本核算具有独特的规律性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与建筑施工管理所具有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的。不了解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特点,就无法真正搞好这项工作[1]。

1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施工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也就是说,某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各种配件、周转材料的摊销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建筑施工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当然,建筑施工成本一般不包括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如税金和利润),也不应包括不构成建筑施工价值的一切非生产性支出。与企业成本管理相比,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具有鲜明的特征。

2建筑施工项目加强成本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和销售建筑产品所发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总和,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原材料消耗的多少、机械设备利用程度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产品质量的优劣、施工技术水平和组织状况、资金的周转情况以及企业各级经营管理水平,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工程成本中反映出来。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计算盈亏的尺度,是投标的依据,是企业经营决策和核算的工具。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就要合理组织生产各要素,围绕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所有费用的发生和实际成本的形成,进行一系列成本综合管理工作,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成果的管理目标[2]。

在施工中实际发生的费用称为工程的实际成本。与工程计划成本相比,它可以检查工程计划成本的完成情况;与工程预算成本相比,它可以考核工程费用的实际降低或增加额。总而言之,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它虽以费用或金额为指标,却表示了工程施工中的所有信息,是综合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尺度,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是监督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的重要手段,还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

3当前对项目工程的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

3.1项目管理制度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

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管理工作来讲,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确保其顺利落实的基础。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良好的激发从业者的工作热情,并且可以对企业中的成员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工作。全过程管理指的是管理从业者对施工项目各个环节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也就是动态的全程监控,从而确保施工成本管理一直处于控制下。所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2建材原料费用的控制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项目施工期间,建材原料费用在总成本资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常情况下,约为60%-70%左右,因此,建材原料的费用控制对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现实施工期间,建材原料的采购人员经常因为各种原因选购部分质量较差的原料,不但对施工质量造成伤害,同时还可能造成建材重买情况,增加资金投入。另外,在管理建材原料方面,也存在随意堆放的情况,使很多施工原料受到环境的作用,影响质量,需再次购买。这样无形中增大了资金成本。从中可以看出,加大控制建材原料费用的力度对施工成本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施工从业人员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项目施工期间,从业者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成本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施工从业者自身能力较强,就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开展施工活动,进而不但提高了项目施工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尽可能的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成本消耗。

4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要点与优化措施

4.1现代信息技术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当前的成本管理不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而且其范围逐步向跨企业间成本管理扩展,因此,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系统如何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是相当重要的。成本管理将全面介入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过程的决策。只有这样,成本管理才能知道决策者需要什么信息,才能做到将相关信息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今后研究的重点将放在如何切实发挥成本管理信息在制定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方面的作用上。成本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富有经济内涵的信息,将成为未来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各部门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不同,特别是传统的分工模式和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所造成的壁垒,使得在成本管理中形成许多信息孤岛、功能孤岛和组织孤岛。这些孤岛的存在,不仅使基础成本信息不能共享,还自行制造出许多不一致、冗余的成本信息,有时甚至诱导错误决策;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自行其是,难以形成成本管理的合力,往往事倍功半[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本管理相关的管理支持系统越来越多地引入企业管理中来,系统的集成水平越来越高。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支持系统相互结合,逐渐克服了企业中的成本管理孤岛问题,给管理孤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4.2 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必须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保证成本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建筑施工部应当根据建筑施工不同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建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计应包括管理层次、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相互关系及工作接口等。

4.3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

为了确保建筑施工成本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责任制度包括:计量验收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制度、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及项目管理的有关采购、价格控制和横向管理制度[4]。

4.4进行规范的建筑施工成本核算

建筑施工成本核算是在成本范围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建筑施工成本直接耗费为对象,在区分收支类别和岗位成本责任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正确组织建筑施工成本核算,全面反映建筑施工成本耗费的核算过程。它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水平的全面反映,因而规范的建筑施工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5]。

4.5履行严格的考核评价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应包括严格的考核制度,考核包括建筑施工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质量考核。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成本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因此,考核也是全过程的实时考核,绝非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的最终考核。当然,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成本的最终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

总之,对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应当以全新视角加以对待,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下放至建筑施工中,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挥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芳艳.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实证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4,09:276-277.

[2] 谢朝坤. 绿色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与对策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1:178.

[3] 王丽萍.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265.

成本管理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成本;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城市市政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也随之不断增长,使市政工程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与市政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明显相悖。市政工程建筑企业应在关注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1.市政施工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成本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直接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施工机械成本、施工措施成本等;工程施工中的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管理费用等类成本。

施工直接影响因素中的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这主要是由市政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另外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也是直接影响施工材料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施工材料市场价格还有不断波动的特点,为工程施工材料成本增加了不确定性。施工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市政工程施工中必定会出现施工机械成本,这项成本有随施工技术及机械水平的提升而上升的趋势,且与人工成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施工措施成本主要是指施工中的综合性费用,该项成本直接受施工现场条件影响。间接影响因素中的管理费用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

2.明确施工成本组成,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2.1明确施工条件及成本构成

市政工程施工之前,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及总体环境进行了解和勘测,以便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避免施工现场的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成本造成影响。施工前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细化,依照施工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再对施工方案中的人工费用计划、施工机械费用计划、施工材料费用预算施工措施成本预算等类型的直接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同时将工程施工管理等间接施工成本分析并细化。最终得出明确的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类别与具体控制项目,以便之后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2.2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在对施工方案与计划中的各项施工成本进行分类与细化的基础之上,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成本控制项目制定并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主要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类型及成本产生环节,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的施工流程规划,依照施工流程和施工种类制定合理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使成本管理工作既不与施工流程及施工类型冲突,又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3.实施细节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产生环节多而复杂,成本本身也有很多类型,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及产生环节,结合以往成本控制管理经验,实施针对性的细节成本管理,通过对施工中的每个细节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施工整体成本的有效降低。

3.1施工材料成本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可见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管理对降低施工整体成本的关键性。施工单位应在明确市政施工及施工材料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技术化的人才信息网络,加强市场价格信息调研,并重点管理施工材料供应商,将不确定影响因素对施工材料成本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提高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掌控能力,切实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3.2施工人工及机械成本管理

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其中的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而机械成本的大小与施工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紧密相关。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之间的关系,改善单位施工中的人工组织及管理模式,完善分配制度,有效协调施工中的机械与人工比例,避免人工或机械资源的无效浪费,不应盲目提升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通过对施工中人工与机械的有效组织及分配,整体降低施工人工成本及机械成本。

4.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注重动态管理

施工中的各项成本都与施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整体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根本。施工单位应动员全体施工人员,提升全员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施工成本管理,采用成本管理新技术,借鉴其他工程施工中的成功管理案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另外应注重对施工中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管理,根据成本影响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成本管理模式。

总之,市政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重视施工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施工经济效益,明确市政施工中的成本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实施施工成本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科]

【参考文献】

[1]陶燕芝.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管理观察,2010,(16):59-60.

[2]谢翠梅.控制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几点体会[J].科技风,2010,(11):125.

[3]曾尧.影响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几大因素[J].厦门科技,2006,(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