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她经济”商业模式

引言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女性消费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女性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地位。于是商家为吸引女性消费,需要改变营销策略,实施精准营销(李玲,2015)。追根溯源,企业改变营销策略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创新2.0下“互联网+”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也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在女性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探讨“互联网”+“她经济”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中关于社群、平台、跨界的变化,为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建议。

一、基本概念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技术与产业角度的“互联网+”的实质,是使传统产业转变得更加信息化、数据化。“互联网+”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通过更新业务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重构商业模式等措施来完成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李玲,2015)。依托“互联网+”,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业态,也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李璐莹,2018)。“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性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的融合、开放、合作与共享,其具有六个相得益彰的典型特征即跨界协作、创新推动、重建结构、满足需求、开放连接、连接所有(李伟,2018)。“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促进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中,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新资源开发(马化腾,2015)

(二)“她经济”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或者互联网,它将由女性驱动。”突出了女性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经济学人》将由女性推动的经济发展的现象定义为“女性经济”即“她经济”(宁家骏,2015)。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即可以享受到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可满足心理需求。“女性经济”则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的,女性消费使消费项目更具有侧重点并日益多样化,如女性产品设计注重感性元素(蔡晨微等,2010),“她经济”下的消费特点可促进企业营销方向和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女钱”时代来临,女性收入在逐渐增加,财务也越来越独立。据对亚洲女性的调查中显示:在财务独立方面,67%的女性拥有个人的银行账户;在收入方面,8%的亚洲家庭是以男性为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女权力量”崛起,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增加及多元文化的发展,女性的力量逐步增强,社会角色多样化和特殊化,购买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尤其在对化妆品、服饰、食品百货、母婴用品、家居用品购买决定比例均超过50%;对电子产品、旅游及休闲决定比例也接近半数,如图1所示。“女神消费”兴起,现代女性的爱美之心使得女性乐于购买服饰、化妆品等产品,据统计女性网购商品中服饰占到89%,化妆品占83%。女性因身份角色特殊,因此购买母婴及儿童用品的比例达到了87%。

(三)商业模式的概念

1957年贝尔曼(Bellman)提出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在无边界的互联网下,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两者通过创建共同的社群平台,达到生产者产生利润、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模式(李文明等,2015)。“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女性旺盛的消费力使不能追随潮流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淘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脱离时代潮流的思想、生产、宣传方式已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故学者认为互联网引发了商业模式创新(罗珉等,2015)。商业模式创新是依托“互联网+”的产物,以技术、经济可行性为主要前提,强调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整合利用多方的优秀资源,在符合制度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模式和经济价值,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达到双赢的局面。目前发展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网络技术,将引导企业探求生存的跨界等变革,积极参与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大潮中,以免被数据化时代淘汰(周建芳等,2015)。

二、“互联网+她经济”的商业模式

社群中的“她经济”。互联网社群中的社交关系错综复杂,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内,具有相似兴趣、价值认同的人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群体。“她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女性基于共同点形成群组。现代女性所拥有的多重身份,导致她们面临时间紧张、自主支配时间少等困难,这会促使女性在做决策时会注重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并乐于在社群中分享。女性个性化需求旺盛,传统的大批量同质生产已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促进新设计的创新(完世伟等,2014)。“互联网+”背景下,社群具备互动便利的基础,社群运营商可通过与女性社群的沟通以及个人行为的分析,了解其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设计和推广。平台中的“她经济”。平台是由一系列固定的、互补元素组成的(丁诗瑶等,2014)。开发者将其中的要素作为用户与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互联网是一种摆脱了时空的限制的“无边界”平台,它加强了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信息交流,让信息需求者寻找信息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最终实现双方价值交换(黄锦宗等,2006)。依靠“社群流量”快速发展,开发者和运营商可以合规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女性用户的个性喜好信息,准确的满足市场需求,女性用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开发者反馈个人体验和建议,以便开发者改进。跨界中的“她经济”。跨界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打破传统模式,寻求合作伙伴间不同资源的互补、修正、联合和协调,由此产生的新模式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互联网+”应用的新科技在各行业中的渗透发展,行业间的界限不再分明,跨界协作变得更为便利(罗珉等,2015)。跨界过程中满足了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新价值,“互联网+”下的跨界协作推动企业生产者发现目标社群,达到用户与企业的价值协同(徐双,2017)。“互联网”+“她经济”的跨界合作下,两者相辅相成,既扩大了互联网的渗透范围,又为“她经济”整合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形成的女性社群和沟通平台是促进“她经济”满足女性消费者需求的积极因素。

三、“互联网+”背景下“她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一)改善女性用户体验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直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源于女性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她们更可能给互联网消费市场提供强大的内生驱动力。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我国网民数据呈离散状态,以至于无法有效的实现精准营销,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针对女性群体特征,结合已有的数据库,提供专门化需求,为精准营销建立基础。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女性顾客的浏览记录与购买行为数据,分析出女性的消费特点和个体差异,分类加入“她数据”,可以为女性顾客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及优惠信息。用户主导的生产模式。“她经济”,联想到的是女性日益高涨的消费欲望和强大的购买力,然而女性既是产品消费者,又是产品创造者(赵振,2015)。企业需要将用户加入价值创造过程,引导用户参与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才能实现生产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建立以用户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让女性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去,最终成功实施智慧制造模式。用户体验式营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营销策略非常有必要。企业根据消费者对购物偏好与购物需求等进行划分市场,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口碑效应”。百雀羚作为中国女性化妆品传统品牌代表,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主导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更改了产品的外观、定位属性、品牌代言、用户体验等,并拓宽了产品的女性受众年龄。同时利用“万万没想到”这个神秘的用户服务部门,贴心的实现部分用户的特别愿望,做到了成功的情感营销。用户满意的售后模式。在实现让顾客满意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达到既让顾客体验到专业服务,又使企业实现收益的目标。例如,戴尔的高效服务模式——“专业支持一线通”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专家技术人员电话服务、远程诊断后现场服务、硬软件服务及自动检测服务等的技术支持。针对用户尤其是那些“电脑盲”的女性用户,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模式让戴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二)优化女性网络平台口碑传播

女性客户听信广告营销产生购买意愿只是部分的表象,更多的女性希望能在社群或者平台上获得更多交流。因此,优化口碑传播质量,让女性顾客能在网络上了解更多满意度高的用户反馈。获得忠实的女性顾客群体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正向的口碑传播,达到良好的口碑效应和顾客链式反应。企业应因势利导,将女性顾客视为营销伙伴,让目标客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女性列为营销伙伴,这一概念象征着企业营销模式发生了创新性的转变,企业开始“与”女性共同营销(张少君,2017)。

(三)行业跨界合作

随着市场的碰撞竞争和行业之间的频繁合作,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产生,企业将与自身毫不相干的企业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创造了更高效的整体,通过差别更大的跨界合作吸引消费者,用新颖、独特征服消费者。例如,阿玛尼与三星合作推出的联名限量款手机,满足消费者身份心理和求异心理需求,形成了有价值的企业链条。企业间应用开放式、发散式的思维进行跨界合作,在诚信的基础上敢于创造新的合作模式,打破行业界限,强强联合,互赢互惠。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第2篇

这一切也将迫使未来所有的商业行为必须要考虑真正以人为本,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去不断创新,用新的思维(如互联网+的思维)、新的技术(开发极致产品)、新的行为(注重消费体验与情感交流)方式去适应时展需要。

互联网+、移动互联与跨界对我们传统行业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目前的微信与微商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产物的最典型代表。微信在改变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给到用户简单、方便且|生价比高的超强体验感的同时,直接跨界打击了具有垄断性的通信行业,而且直接开辟了“微商”这种新的商业销售模式。

“互联网+“时代加剧了行业的洗牌,在经营中,目前无论是零售商、商还是厂家,已处于洗牌的阶段,如果企业不去拥抱、创新,即便过去是如日中天的企业,也许一夜间便轰然倒塌,也可能像思埠集团一样,曾今名不见经传,如今突然崛起,这就是“互联网+”开创的新的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巨变。

互联网也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购物行为,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品牌的认知方式。对于愈加有主见的成熟的消费者而言,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制进入眼球的宣传效果越来越弱,她们会更相信朋友的切身推荐,这种主动接受的传播方式效果更为凸显。品牌的粉丝,就是品牌最大的传播力。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品牌所传达的情感认知。

在未来,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要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要有一群真正的粉丝,而主力人群正是80后、90后。现在是年轻人为主导的新消费时代,我们要真正去了解她们需要的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需要有更多的趣味和灵魂,去迎合她们做相应的商业配套。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第3篇

2012年是一个品牌发展旧商业模式的终结年。此前,大多服装品牌更注重商业模式和渠道模式,虽然也在做品牌,但往往重“生意”而轻“品牌”。2012年,这些都该画上句号了。

周少雄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0年创立中国知名男装品牌“七匹狼”,并于1993年建立“七匹狼”CIS系统;1995年,最早推行专卖店营销和制商业模式,开创了服装行业渠道营销模式先河;随后,于2003年和2005年两度携手“皇马”中国行,成为国内成功体育营销案例。2010年,七匹狼“名士堂”正式揭幕,吸引众多明星加盟;2012年,七匹狼与华谊兄弟开启战略合作,在品牌跨界之路上更进一步。

在中国服装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七匹狼逆势而上。

2012年10月,我们当年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增,净利润53600万元至61846万元,增长幅度为30%至50%。2012年是一个品牌发展旧商业模式的终结年。此前,大多服装品牌更注重商业模式和渠道模式,虽然也在做品牌,但往往重“生意”而轻“品牌”。2012年,这些都该画上句号了。

就在行业普遍低调的2012,我们也未减少自己在营销和品牌推广上的投入,总水平与2011年持平。2012年是七匹狼的品牌升级年,提出“品格男装”概念。在这一概念之下,我们逐步进行时尚与影视跨界的尝试。

首先是与华谊兄弟的战略合作,这是2012年营销的创新点,整体提升了品牌时尚度与美誉度;其次是进行影视剧植入,比如对《北京爱情故事》、《青瓷》等热播电视剧的服装植入,均收到受众很好的反响;

另外,七匹狼在2012年与明星跨界合作推出明星限量款夹克,这是我们进行明星跨界合作的全新尝试,随着时装周上“名士高级定制”概念的推出,我们将进一步加深与明星的合作,推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另外,在数字营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新的尝试,特别是在社会化媒体上,七匹狼官方微博成为男装品牌微博营销的成功案例,无论从内容策划,还是结合热点策划的互动活动,真实粉丝互动性都很强。接下来,在数字营销方面,我们也将继续新的尝试。

我们一直坚持给中国男人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品牌。这是七匹狼的基石,未曾动摇。什么叫性价比最高呢?作为一个品牌来讲,第一,它要有一个高端世界观,跟主流文化紧密结合;第二,产品设计等品质元素是符合世界潮流的;第三,它要符合中国消费群体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个才是中国服装品牌应该有的空间。

2013年,我们的目标:第一是不断突破经营业绩;第二是要把七匹狼的品牌做好,让它与时俱进,保持七匹狼在男装品牌中的引导性;第三是能够赞助或投资一些新的设计师品牌、个性化品牌,我觉得未来会是大品牌和个性化品牌并存的一个时代。落实到具体举措上,一是产品改进,目前我们的产品由以绿标休闲为主,转而以黑标商务休闲为主,风格在承袭经典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时尚的元素,更有和代言人的跨界合作,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二是渠道终端管理的提升;三是品牌的升级与落地。

Q&A

Q:2013年,七匹狼的整体营销规划及营销重点如何安排?

A:在品牌上继续深入演绎“品格”的概念,让消费者由认知到认同;继续深化对传统渠道的管理与对传统媒体的运用,未来营销工作的重点,将会着重于品牌的落地,即让消费者加深对品牌内涵感知,提升美誉度。

Q:2013年的营销预算有何变化?

A:基本上与2012年度持平,略有上升,保持与品牌发展同步的营销预算增长。在数字营销上投入预计与2012年占比持平。运作相对成熟的微博会继续保持,其他方面的尝试会比较谨慎。毕竟面对瞬息万变的媒体发展,我们需要坚定的是我们想对消费者说什么,媒体通路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怎么说”问题里的一部分,这需要我们加强对消费者的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第4篇

我接触到很多中小企业,企业的决策者都在强调创新,有的公司的文化口号上也是“创新”不离口。是不是中小企业都需要创新呢?创新肯定是有必要的,可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些中小企业推崇的创新大多数像是口号,而不是行动。有的即使是行动,也是茫无头绪。如何才能把创新落地,付之行动?结果出乎我的预料,这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行动。企业们都可以谈创新,但是一些在自我管理状态下发展的中小企业可能承受不了创新带来的后遗症。

那就是能不能活下来的风险。

若是没有外部资源和平台的支撑,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也只是“小孩子抱金娃娃”,抱得起,却守不住。

做好创新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运营的的商业模式是否科学合理。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和合理,不仅仅只是注重于眼前发展,更要兼顾到后期的中长期运营。查钢在这里毫不客气的指出,我们很多企业没有系统规划的商业模式,例如保健品会销行业,某些医药招商型公司,以及一些快消品企业,他们的经营发展大多是建立在商业环境的基础上的,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创新的意义不大。

因此,在谈创新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商业模式,因为不同的模式决定着创新的持续性。大众化或是说传统的商业模式是“无风险赚小利,小风险赚中利,中风险赚大利,大风险赚暴利”,那么如果能够跨层获取利润,无风险赚中利,小风险赚大利,中风险赚暴利,可能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商业模式了。优秀的创新是为优秀的商业模式服务的。因为优秀的商业模式才能充分体现创新的价值。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好的商业模式就是让企业如何活下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模式是生存之道,创新是赢利之道。因此,查钢建议一些中小企业在创新之前,先要做好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先健康的活下来。先做好模式,再做好产品技术和流程再造上的创新改变。

做好商业模式也是一种创新,据统计,美国企业创新成功有60%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如何活下来,结论只有两点,一是做好产业的多元化延伸;二是如何打造多层次模式互补链。

多元化一定要有关联性

多元化发展(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是一种可以让公司分散风险,资源利用优势,追逐利润优势的一种商业模式。如曾经一手打造《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等节目李静是东方风行传媒集团CEO,也是国内著名女主持人。2008年李静跨界创办电子商务网站乐蜂网。资料显示,乐蜂网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专家明星进驻、以提供女性时尚解决方案为主的B2C平台。通过李静在娱乐圈、时尚圈的影响力,乐蜂网拥有时尚美学专家、明星艺人等诸多资源,并与李静旗下的美容栏目进行推广和互动。

根据李静披露的乐蜂网发展规划显示,自2008年上线以来,乐蜂网凭借精准用户定位、强势市场营销获得业内高度关注。2009年乐蜂网实现全年销售总额1亿元;2010年乐蜂网销售额保持3倍高速增长;到2011年乐蜂网凭借对自有品牌的出色经营,已拥有超过320万名用户,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

打造多层次模式互补链

典型的例子就是麦当劳,每个人都知道的麦当劳,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卖汉堡包的,可是麦当营最赚钱的不是卖汉堡包,他要是只卖汉堡包,也不可能卖得全世界。

其实麦当劳一直沿用“朝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赚钱”的经营办法。除了通过特许加盟收取约占销售4%的特权收益外,还通过房地产运作得到相当于10%销售额的租金。租金收益高于特许收益,也是麦当劳长期以来选择以超过任何人想象的速度圈地、建设和开新店来追求利润的原因。

再详细的说明一下,麦当劳的全美万家店铺中,60%的所有权是属于麦当劳的,另外40%是由总公司向土地所有者租来的,麦当劳租地时定死租价,不允许土地所有者在租约内加上“逐年定期涨价”条款,但在出租给加盟者时,却把所有的保险费、税费加了进去,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理直气壮地向加盟分店逐年收取涨价租金。这其中的差价有2至4成。

当餐厅生意达到一定水准后,各店还要缴付一定营业额百分比给麦当劳,叫做“增值租金”。麦当劳不仅由此赚到了40%的利润,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来控制加盟者完全依附于总部。在麦当劳的收入中,有1/4来自直营店,有3/4来自加盟店,而总收入的90%来自房租。

这就是麦当劳的赢利模式,不是卖汉堡包,而是卖房地产赚钱。麦当劳的企业本质、核心价值却是房地产。

是不是想不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纵观国内行业如中国房地产公司的商业模式简单而粗暴,一些企业总围绕在“央视模式”、“渠道为王”、“终端为王”、“深度分销”等模式上创新,这其实不叫创新,创新不能只是在“术”的层面,即使有所改变,对手马上可以复制和模仿,这不过是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角度。从长远上看,要想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将会越来越难。

跨界商业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服务业;大数据;商业模式;产业链;盈利模式

[DOI] 10.13939/ki.zgsc.2016.28.149

1 大数据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201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信息技术服务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而大数据在信息服务业转型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

1.1 大数据产业政策接连出台,推动信息服务业提档增速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信息服务业特别是大数据产业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了大数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促进信息服务业朝标准化、体系化快速迈进。同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从大数据的应用角度提出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加快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的扶持力度。2014年贵阳市成立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吸纳51支创客团队、360多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带动贵州省201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000亿元、增长37%。2013年,武汉高科集团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在光谷联合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2015年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网上平台上线。

1.2 大数据相关业务增速超过信息服务业整体增速

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业态、新业务、新服务快速发展,带动产业链向高端不断延伸。2015年全年,信息服务实现收入2212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较传统软件产品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分别高出2和6.2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中出现了以阿里云、京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快速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拓展。以阿里云为例,2015年全年实现营收23.41亿元,季度平均增速达到28.33%,远远高于信息服务业整体增速。

1.3 大数据必将带动未来信息服务业升级发展

大数据是指那些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或者计算机,在合理时间内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这些数据可以提供以前信息服务业无法提供的关键信息,例如判断商业趋势、判定质量、避免疾病扩散、打击犯罪或测定即时交通路况等。

第一,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关键节点。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不断产生数据。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管理、处理、分析与优化,将结果反馈到上述应用中,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第二,大数据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会不断涌现。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存储、处理等芯片硬件与集成设备,特别是一体化数据存储处理服务器、内存计算等行业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在软件与服务领域,大数据将引发数据快速处理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产品的发展。

第三,大数据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各行各业的决策正在从“业务驱动” 转变“数据驱动”。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零售商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并迅速做出应对;可以为商家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在公共事业领域,大数据也开始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将发生重大改变。例如,抽样调查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对策。

2 大数据信息流程各节点的典型企业和运营模式

大数据不仅为信息服务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还将为信息服务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深刻”二字除了表现在技术的突破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原有的流程分工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服务业发展,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某些技能和企业会贬值乃至消失;另一方面,而更多新的岗位和企业将崛起,参与和改变原有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分工。从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看信息的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服务业产业分工流程

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前,信息服务业有着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这些企业会根据行业分工的变化,对自己的运营模式进行细微的调整。下面按照信息的处理流程为顺序,分别介绍每个环节上的典型企业的运营模式。

2.1 局部信息搜集环节

某些特定领域的信息价值比较富集,往往需要传统信息搜集的企业提供信息搜集的技术服务。但不同于传统的IT技术服务模式,大数据的发展为这种服务模式带来潜移默化的改进。

考虑到今后大数据的运营收益,这个环节的新兴企业往往主动降低报价甚至完全免费提供服务;而业主往往同意在不改变数据所有权的前提下,让这些企业拥有数据的独家开发利用权力。例如目前政府的一些信息化惠民项目,以及前段时间非常火爆的迈外迪、树熊网络等提供免费Wi-Fi的O2O概念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搜集不直接创造价值,信息搜集必须通过其他环节的参与配合创造价值。在未来盈利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商业模式的报价不能太低。

2.2 众包信息搜集环节

众包是指一个企业把要完成的工作,交给外部非特定的大众完成。这个环节的企业,在用户有强烈参与意愿和低成本搜集条件的前提下,多采用UGC(User Generate Content)的商业模式。例如用户在使用百度地图导航服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无偿提供了自己的机动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这些信息成为了这类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交通信息的基础数据。类似的企业还有迅雷下载、51信用卡管家、支付宝线下收单业务等。

众包环节的商业模式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普通大众”的参与意愿。只有让用户在无意识中低成本的完成众包任务,才能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商业模式。第二,众包环节的信息搜集成本应当足够低。低成本是来源于模式创新,而不是成本的节约;模式创新换来的低成本,为某些企业的补贴行为提供成本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众包环节的大部分企业,目前都在贴成本做大数据规模,几乎都没有实现盈利。

2.3 信息预处理和整理环节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服务业所承载的信息量激增,增量往往是尚未结构化的数据。而信息预处理和整理环节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数据整理成结构化的可视数据。

信息的预处理和整理一般由程序完成,程序的特点是一旦研发完成投产,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该环节的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采取边际成本模式。即一开始就投入资金进行软件开发,投产后通过快速发展客户摊薄研发成本,确立竞争优势。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后,这类型的企业往往通过免费加增值的盈利模式获得收益。

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就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的SaaS销售支撑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商的综合体。它一方面通过服务为用户积累了大量进货、销售、库存、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基础数据;另一方面打通这些孤立数据的关联,提供可视化的数据报表分析、趋势判断、销售机会提醒等服务。Salesforce凭借销售SaaS和数据处理服务,市值已经逼近500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友盟+”也是类似的一家从事全数据服务的企业,它所服务的领域是移动互联网。“友盟+”目前覆盖9亿的用户,每天搜集的数据多达数百亿条。企业的任务就是用模块化的程序组件把信息量极低的数据串联起来成为结构化数据,降低了存储空间,提升了信息的价值密度。

国内还有一些中小科技型企业为客户进行定制化、私有化的开发部署,把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合并成全局数据视图。该类型企业通过提供IT技术服务获得服务报酬,边际成本不为零,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比较传统。

2.4 信息交易整合环节

信息的所有者拥有信息但并不具备开发利用的意愿和能力,信息的需求者具备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意愿,但是缺乏必要的数据。例如,电商企业需要用户的上网行为数据,农业企业需要气象部门的预报数据,金融企业需要税务工商司法的征信数据。这个矛盾在信息膨胀之前并不明显,但随着大数据的来临,需要交换和整合的数据规模,大到足以滋生出一个数据交易和整合的市场。

数据交易的市场往往以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形式出现。例如北京星图数据公司的大数据开放平台“蜂巢(DataComb)”不仅开放了北京星图的自有大数据,还能兼容第三方数据源和数据开发者。平台将数据明码标价,交易形态丰富,旨在拉拢撮合信息的供求双方,打造一个开放的数据集市。盈利模式上,企业自身作为信息交易的撮合者,一般按照交易金额的百分比抽取佣金,采用的是变相税收的盈利模式。

这个环节的企业在运营的时候,应当注意:

第一,信息交易的隐私保护和数据清洗。政府和其他信息拥有者希望市场走向开放,但有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的信息持保留态度,应当从交易整合的规则、规范上打消信息拥有者的顾虑,才能开启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环境。

第二,积极营造黑洞效应。交易涉及供需双方,交易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初期应当零成本甚至贴成本的手段,使交易标的物快速的丰富起来;到了一定阶段,平台上待交易的信息会越来越多,运营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最后,数据富集到一定程度,会像黑洞一样,吸引着其他数据聚拢,形成黑洞效应。

2.5 数据分析挖掘环节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大数据产业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此环节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提供数据处理工具;另一种是直接帮用户处理数据。他们往往利用软件的边际成本递减特性,快速推广客户摊低成本,实现盈利。

例如国内的华院数据、天津天才博通科技、神舟通用、杭州合众信息等,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分析挖掘工具,为客户安装部署后,客户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由于这类企业的边际服务成本不为零,只能通过技术服务盈利,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比较传统。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开源的两大人工智能工具:Google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TensorFlow和Facebook的人工智能工具Torch。他们采用免费加增值的商业模式。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下,他们一方面开放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促使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GNU协议约束实现企业盈利。这种模式有时称为“开源模式”。

2.6 管理环节

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都需要经过管理环节,提供给需求方换取价值。对于数据成果变现容易的企业,他们可以直接销售数据结果,获得收益。例如,美国的Climate Corporation(后以10亿美元价格被孟山都收购),把天气数据直接销售给农业企业用于预测灾害发生概率和农业产量,进而还能向农户销售保险。

但对于大部分的大数据企业而言,信息资源直接变现比较困难,它们往往采取两种商业模式进行变现:数据整合模式和占领入口模式。

2.6.1 数据整合模式

采用平台化资源整合商业模式的企业,将自身定位为数据的整合者。它们一方面积极从企业或政府(以购买或者分成或者以项目建设形式)搜集扩充大量自有数据;另一方面扩大社会合作,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吸纳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经过整合后成为有价值的交易标的物,例如经过清洗经济交通规划数据和统计报告。此环节的企业通过把控数据和交易过程(现金流、信息流、用户资料等),获得话语权和分红权。典型的企业包括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华中大数据交易所、九次方、数据堂等。

以国资背景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截至2015年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经整合了100多家大数据公司的数据,整合数据总量超过10PB。截至2015年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所整合的数据门类包括涉及国计民生的35个门类。以民间资本背景的九次方为例,九次方分别与腾讯、汤森路透的合作提供企业征信查询和图表查询,每次的收入五五分成。

值得关注的是,此环节的服务形式有所创新。信息形式不仅是直接下载数据或报告,也可以采用API接口的方式,让企业按需调用、按需付费。这意味着信息的需求方,信息获取的门槛大幅降低而且确保了数据实时性。

这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一般采用变相税收模式,即将收入分配给提供整合数据的合作方,自己保留一部分佣金。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往往借助政策扶持,定位为平台化的数据整合者,从管理环节进入大数据信息服务业。

2.6.2 占领入口模式

与实力雄厚的国资背景企业不同,民营企业进入管理环节的时候,往往找准一个垂直领域,采用占领入口的商业模式。他们在某个垂直领域做到行业第一,然后深入发掘该领域数据的商业价值,或者通过广告换取收入。

例如提供航班交通信息查询的“航旅纵横”和“飞常准”等App运营企业。他们调用民航航班数据,为大家预测准点率,结合乘机人数据,为大家办理值机等。类似的还有提供浅信用查询服务的 “企查查”和“企+”等App运营企业。

这类企业的盈利模式一般采用“零和”的广告盈利模式,即通过提供免费低价服务吸引大量用户,在用户使用服务的时候插入广告,换取收益。广告的多少和用户体验的好坏,形成一对零和博弈。

2.7 跨界应用环节

信息是中性的,信息不创造价值。但基于正确的信息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相比起靠感觉和经验做出的资源配置,能降低错误决策的成本浪费,从而创造价值。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行业企业意识到,应当从靠经验驱动的决策模式,转变为靠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随着决策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信息服务业的企业从而也获得了跨界经营的话语权。他们凭借手上的关键信息,参与其他行业的利润分成。他们一般采用的商业模式为产业链渗透模式。以向精准营销界跨界的TalkingData为例,TalkingData后台能根据用户的游戏行为数据判断用户的特征属性,但TalkingData不直接销售报告或数据,而是主动寻求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展跨界营销活动。跨界营销为招商银行节约了营销成本,而招商银行也愿意支付给TalkingData一定的营销费用,双方互惠共赢。

以向金融领域跨界的美国Zestfinance公司和中国同盾公司为例,它拥有传统银行的信贷数据(如账户数、信贷历史、违约数、流水)及其他结构化的数据(如交租情况、搬家次数等),在关联了贷款人的身份信息与线上行为后,可为银行和典当行提供量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以向安全领域跨界的Palantir公司为例,Palantir帮助CIA、FBI等情报机构处理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快速找出与恐怖袭击、疾病灾害等有关的潜在威胁。很多银行和对冲基金客户,也找Palantir帮助预测欺诈行为。

更多可供大数据进行跨界渗透的领域还有医疗、交通、金融、电子商务、零售、通信、政府公共服务等。

3 结 论

借助国家地方政策的推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升级转型和流程再造。在新的产业链上,寻找与企业基础相匹配的转型切入点,设计与企业优势相匹配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一轮信息服务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10版.梅汝和,梅清豪,周安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