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方案提供商提供的综合金融方案,包括融资方案以及理财、结算等方案。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与供应链金融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产业链上各成员企I的信贷评级不再依赖过去的对单个授信企业财物状况评估及抵押评级而在于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准入评级。再者就是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金融融资企业还款的自偿性模式,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新趋势

互联网正以飞速发展的姿态改变着传统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不例外。这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洪流。互联网的发展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交易成本下降,产业链分析成本下降、客户获取的便捷性等变化趋势。

1.风险管理措施的变化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的控制,对特定账户实行封闭式账户管理。利用直接对现金流账户的控制实现贷款的回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上述风控措施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收集,储存海量的客户数据成为可能。

2.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繁荣,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下产生的物联网正是这一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与灵敏性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资源整合,获得数据后不只是储存,还充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及时将风险问题扼杀。

3.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的变化

商业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营销模式主要是用过梳理产业链,寻找产业链中的核心大型企业,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进行营销。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不断撞击传统行业的前提条件下,供应链融资营销模式出现新的趋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1.对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除了资产业务能够得到增长,创收利润以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全套服务方案的提供,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业务的增长,从存款业务到中间业务都能够由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驱动。而结合互联网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更是另一个未来的战略高地。

2.部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要逐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这一适应过程中,有的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地接受市场变化,无论是从机制灵活性上还是营销思维上都能够与互联网接轨。在营销上、在渠道整合上、在互联网的利用上没有深层次的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即使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商业银行也要居安思危。对自己进行革命,这才是最佳的市场生存之道。

3.风控措施手段单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的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的授信制度安排。虽然这种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供应 链融资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但这种措施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效率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采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评级的方式显得更为复杂。不利于开发目前的高频低金额客户。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1.将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

商业银行应当加深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将其提升到战略业务的层面。并在企业当中将这种战略目标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全局的认识统一,利于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进入2.0时代

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物流企业基于仓储运输累积的大数据和对供应链的理解。商业银行在于资金优势以及风控技术。目前物流企业主要是采用收取监管服务费的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理财产品。通过吸纳物流企业资金,一方面让物流企业通过服务赚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盘活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将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捆绑的更为紧密。

3.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风控措施

建议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控制手段并与国王风控手段相结合,发挥二者最大的功效。在融合过程中,双方的风控技术、风控思维如何融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记录的数据质量要求很高,在纷繁复杂的数据记录中,如何选取到真正有效、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或者编写自动化审核程序时,程序的缺陷如何防控,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风控之路,不能只依赖既有的风控方式,也不能完全迷信基于互联网的风控手段。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吸收互联网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将现有业务互联网化,用人文营销的方式,确定自己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只有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两者的不断融合,才会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才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2]向飞.关于互联网供应链的金融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2014(9).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第2篇

移动互联网发展潜力大

米克在报告中称,全球网民总数达24亿,而且仍然保持每年8%的增速。其中移动设备在互联网流量中的份额由两年前的4%上升至13%,全球有11亿智能手机用户,但仅占全球手机市场的17%,移动互联网仍然处在早期阶段。

报告数据显示,移动的增长导致Windows市场份额出现下滑,目前后者数据为35%,而iOS、Android则达到45%。过去3年中,中国新增的互联网用户数多于美国当前的互联网用户总数,两者分别为2.46亿和2.44亿。互联网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和伊朗。

企业级移动应用机会多

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米克的报告结论与Gartner的《2013年十大科技趋势》中移动互联网高居榜首不谋而合。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和呈指数级增长的移动设备保有量,关于2016年移动应用一年的下载量将接近地球人口10倍的预言并非夸大。

而这当中,企业移动应用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据预测,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2%,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即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主战场。对此,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博士在2012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也同样指出,移动的企业应用会是未来爆发式的机会。

国内外软件巨头竞争猛

面对移动企业级应用这一座巨大的金矿,众多厂商纷纷发力以抢占市场先机。如SAP、Salesforce和Microsoft等国际大佬陆继推出自己的移动办公应用;国内用友了移动端的UU微博通,致力于打造企业微营销聚合平台;金蝶推出移动应用云管理平台,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处理ERP业务。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第3篇

人们在享受创意所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不禁会思考,在“拼文化、拼创意”的自觉时代,不进则退,对于服装企业而言,营销模式如何创新才能助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获得持续性增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如何迎接新的发展战略时期的到来?

这些都是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2009Reach&Touch时尚创意空间”专门组织了六场小型的时尚创意峰会,力邀来自业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设计师、权威媒体代表,一起探讨。在“服装营销的模式创新”现场,《新营销》副主编刘波涛、中国服装网总裁廖斌、资深品牌营销经理人王涛、安杰智扬营销策划机构首席品牌运营专家安杰、马克华菲(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曾纬,针对当今时代服装经营的模式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模式,展开了激烈讨论。

崛起的规律

《新营销》: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服装品牌的崛起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安杰:任何一个品类从崛起到稳定都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品类崛起。一些企业在长期的市场摸索中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风格或经营模式,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阿依莲粉色淑女装。

第二,大量圈钱阶段。新品类产生巨大的挣钱效益,抬高房租的同时,厂家、商、加盟商也在创造财富故事,于是众多企业开始跟进。

第三,产生泡沫。众多企业跟进,使得某一品类开始出现泡沫,市场出现恶性竞争,如现在运动装约占中档时装的17%,泡沫非常明显。

第四,挑起洗牌。一些完成原始积累的品牌开始在优势领域挑起洗牌运动,如鞋品中的百丽和运动装中的安踏。

第五,大牌崛起。在洗牌运动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品牌迅速做大做强,扩大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的大牌,比如:2007年3月,七匹狼在常州开设了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生活馆,并增加1020个旗舰店。此外,还有美特斯邦威。

《新营销》:品牌崛起必定伴随无数新品类的崛起,它们走向成功是否有规律可寻?

安杰:成功的服装品牌基本上遵循以下定律,即趋势、定位、模式、沟通。具体解析一下,所谓的趋势涉及的是品类的趋势,它是一个带,其正确性必须先认定。

2000年至2006年,商务休闲装崛起,品类体征将正装和休闲装相结合,以二、三级城市30岁至45岁的人群为核心受众,通过大规模开店,成就了一大批亿元级的商。比如七匹狼、利郎等。

从2002年到2007年,量贩休闲装快速崛起,以18岁至25岁的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人为主要受众对象,以低价量化推广自己的品牌,崛起的品牌包括以纯、森马等。

从2004年到2009年,运动装品类快速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多个分支,包括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等,崛起的品牌包括安踏、李宁、特步、361°、匹克等。

从2005年至今,量贩少淑装崛起。品类特征是纯美粉色为定位的少淑服装,崛起的品牌包括阿依莲等。

2006年,有一个新品类的趋势叫时尚休闲装,崛起与跟进的品牌包括JACKJONES、ONLA、VROMODA、欧时力、BASIC HOUSE、马克华菲、KONZEN、卡并等。

从2006年至今,崛起的品类有时尚运动装,其代表品牌有特步、KAPPA等。

2007年,户外休闲装崛起,品牌包括探路者、Columbia、TimberLand。其中,只拥有400多家店铺的探路者能够在创业板上市,可见在细分领域也能做强做大。

2008年,大众时尚的崛起,例如新佐丹奴、阿依莲、俏时尚。

关于定位,简而言之,是与竞争对手相比建立优势,它必须准确。例如,自由空间(KONZEN),它以前跟美特斯邦威一样做大众休闲装,从2007年开始转型,并重新定位,把大众休闲装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的竞争力是包容、评价和精准,避免了与杰克琼斯(JACK JONES)竞争。

过渡到模式,即在核心定位确立的情况下,演绎品牌竞争力的协同战略。例如,时尚休闲装,包括泛众和窄众两个类型,泛众的代表有JACK JONES,窄众的代表是卡宾、马克华菲。窄众的模式是风格明确,精致化,走消费群体细化的路线,偏重文化建设,市场培育时间较长;而泛众的模式是包容,采用平价策略,市场容量大,可以实现规模化。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与通路模式相通。

最后就是沟通,它是在定位与模式之后的品牌延展。核心的沟通体系包括品牌基础资料的完整和整合,核心语要有力量。国际大品牌都有形象密码,例如,LV是张扬与奢华,Adidas是专业、严谨。

触网的担忧

《新营销》:有些传统服装企业开始触及网络,但有些企业仍很谨慎,这是为什么?

廖斌:目前,服装零售线上与线下的比例,在美国是18%左右,在韩国是45%,而中国2008年年底为2.1%,今年预计可以达到3.5%~3.7%。根据我们预测,在3~5年内,中国服装的电子商务可以赶上欧美目前的水平,如果达到韩国45%的水平,还要10年时间。

无论哪种模式,只要能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又能赚钱,就是好模式。互联网让服装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是否真正缩短,是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价格等各方面的反馈。对服装企业而言,做电子商务,最关键的是商品。

王涛:互联网让传统服装企业节省了很多通路成本,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其实成本并不是核心竞争优势。互联网让传统服装企业以前30%、40%的毛利变成了20%、15%。未来互联网上真正的话语权在谁的手上?在品牌商手上,营销要素在互联网的载体中是不会改变的。

安杰:未来线下品牌在网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下做强以后,网上竞争力也会很强,其实服装运营的本质或者模式离不开品牌、商品和消费者,它们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是核心。

目前,中国品牌已经走到崛起阶段,但是国际品牌已经走到了巨无霸阶段,像卡宾、H&M、ZARA、UNIQLO,它们在2007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8亿美金、164.75亿美金、88.72亿美金、37.7亿美金,远远超过了中国品牌。

除了销售方面的差距之外,我们和国际品牌的差距还有专卖形象的差距、运营系统的差距、视野的差距、版图的差距等。

我们看到,中国服装品牌稍微赚钱就开始搞多元,结果出现了负面影响。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中国本土服装企业还是在单方面地强调产品、渠道和传播,缺少系统竞争力模式以及创新模式。

刘波涛:对于大多数服装企业而言,模式创新是终端的创新,是渠道的创新。目前,大量实体店铺与互联网渠道产生了冲突。如果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产品,例如淘宝和阿里巴巴,实际上它们的利润可能抵不上一个中等服装企业的规模,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做嫁衣,盈利仍然是一个困扰它们的问题。

曾纬:关于电子商务,马克华菲已经有一个平台,目前还在尝试阶段。实体店与网络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网络商品与实体店铺商品的价格冲突问题和款式雷同问题。如果衣服都可以在网络上买到,为什么还要跑到实体店买呢?马克华菲是由实体店起家的,如果网络影响到实体店,该如何处理?如何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未来的趋势

《新营销》:互联网直销品牌,大部分集中在男装,男装为什么能够在互联网中快速发展,而女装电子商务却姗姗来迟?

安杰:时尚的本质是产品,深入来讲是设计,再深入来讲是精确设计。中国服装品牌一定会借助网络购物而崛起。除了价格的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做到时尚与网络同步。例如,男装中的衬衫、牛仔裤在网络上好打理,因为它比较传统,所以众多品牌把它们作为首选。而女装流行趋势和更新速度都非常快。

《新营销》:针对服装领域,在互联网上,未来是否还有其他创新模式产生?

王涛:今天互联网迅速发展,消费者需要高品质,而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实用性。传统服装品牌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消费者与品牌的维系,绝对不是简单的性价比,互联网提供了低成本的门槛,这个理解是有误区的,实体经济用10年来竞争,互联网只用了3年,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频营销;网络视频;视频推广

一、视频营销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

(一)视频营销相关概念

1.视频营销定义

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网络视频广告的形式类似于电视视频短片的,但以互联网为平台。“视频”与“互联网”的结合,让这种创新营销形式具备了两者的优点。

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营销载体在不断增加,在不久的未来视频营销必然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具有电视短片的特征,如感染力强、形式内容多样、肆意创意等等,又具有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如互动性、主动传播性、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等。可以说,网络视频营销,是将电视广告与互联网营销两者“宠爱”集于一身。

2.视频营销地位

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营销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微博营销,博客营销,网络销售,视频营销等等方式,不同方式在网络营销中都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视频营销更是撑起一片天地。在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看不见的大猩猩》的相关视频在优酷网、土豆网、新浪播客频道上传后,累积浏览量已经过110万人次,其作者对中国出版趋势的一大预测就是:2011年为中国出版视频营销年。优酷、土豆、酷6、网易等等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视频分享网站更是凸显出了,未来,网络视频可以替代电视,视频营销类广告更是可以替代传统的高成本的电视类广告。

(二)视频营销的发展

1.视频营销历史

视频广告大约诞生于10年前,当雅虎在1998年以57亿美元购买了一家专门经营视频广告的企业,人们开始真正认识视频广告这个领域的价值。在2005年2月,由三名PayPal的前任员工创造了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网站,其早期只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比萨店和日本餐馆,目的在于让用户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而在2006年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将其收购,根据市场调查显示,早于2007年2月,YouTube的访客数目已经超越Google的短片网站,到了7月底,YouTube每月访客数目增加至3050万,而GoogleVideo只有930万,雅虎的YahooVideo则有530万。

2.视频营销现状

从用户价值来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最大的、遥遥领先的应用服务,用户数高达4亿,70%到80%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从广告价值来看,到2015年,视频行业广告价值将达到250亿元。放眼全球电视市场,电视的开机率都在大幅下降,其根源是电视机线性播出的现有内容,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据美国尼尔森公司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2010年美国有线电视黄金时段的收视率普遍下降,尤以CNN下降最多,平日黄金时段平均观众人数降到64万,比2009年减少36%。NBC环球下属的全新闻频道MSNBC观众量84.6万,减少了11%。即使在中国这样的电视大国类似问题同样令人忧虑,据悉,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电视的开机率平均从三年前的70%下降到如今的30%。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网络视频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用户观看内容,尤其是影视内容、资讯视频的习惯。中国互联网用户无论是工作日还是非工作日,对互联网的接触度自早上8点至晚上24点,均处于“高位”态势,而电视的“黄金时段”主要在20点至22点。虽然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它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是眼下受到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比较严重。这表现在网民在互联网视频上花费的时长已经超过在电视上花费的时长。

3.视频营销发展

在未来网络营销会得到飞速发展,并会在各类营销方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可以大胆推测,未来的某天,视频营销可以取代传统的电视广告营销,传统的营销方式,必然受到重大的冲击。

二、视频营销优缺点

(一)视频营销优点

1.直观了解企业的产品

心理学家认为:在文字、图片、视频等视觉刺激方式中,文字现在对顾客的冲击远远小于其他两者——相对于文字来说,图片突破了单调的文字说明形式,拥有信息的可直观的特点;而相对其他两者来说,视频对于顾客冲击是最大的:视觉、听觉两方面的接受,直观的表述,这使得视频更为方便、快捷。

2.快速获取精准的高流量

对于视频分享网站和门户网站来说,浏览量便是其竞争中的立足之本,视频网站站中高浏览量每日可以达到上亿。当视频被企业主动或被动的分享后,引起观看者的兴趣浏览,这些浏览量是精准无误的。

3.视频的创作即时迅速

视频创作能够在必要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高效、快速、即时,适合在互联网这种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生存。所以利用视频来进行事件营销既能保证其时效性又能达到较好的受众接受度。

4.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简单

在视频分享网站发展的同时,社交类网站也在蓬勃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在线视频网站都可以允许转发到各类社交网站,同时也允许下载。因此,当企业的营销视频引起观看者的兴趣时,观看者通过转发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了视频营销的病毒传播。

(二)视频营销的缺点

1.展示时间限制

网络的传播必须是快餐式展示,策划方不可能要求观看者去观看一段长达20分钟甚至上小时的视频,必须利用有效的时间去展示最多的信息,不然便是失败的策划。

2.网速限制

网络视频的载体便是互联网,视频的载入对观看者的网速也是一种挑战,如果网速局限,营销将是也是失败的。

3.版权问题

很多视频营销制作是在原有存在版权的视频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加工,这样便出现了关于视频使用、改编和传播的版权问题,是否侵权一系列问题。

三、视频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视频创作策略

1.自主创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在这庞大的网民基数下,有着相当多的网民热衷于制作各式各类的视频娱乐大众,分享视频分享网站、社区网站、门户网站上的各类视频并给予视频评价、打分。

企业可以巧妙地运用这样的方式创作、推广自身的营销视频,供以其他网民的评价、转发、转载。

2.事件创作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乎于我们的想象。某一件事件的发生(可以是现实中的新闻事件或网络中的热点),可以吸引广大网民的眼球、引导网民舆论方向。企业可以把握该事件的特定时机,在事件的基础上加入企业的营销信息。这使得网民在关注事件的同时,可以广泛地认知企业和品牌,达到搭顺风车的目的。

3.征集创作

视频分享网站现在不仅仅是注重视频的分享,更注重独创视频,鼓励网民的自主创作。企业可以主办或参加这类原创视频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宣传和推广品牌及其理念的效果。

(二)视频推广策略

1.视频贴片广告

通过网络的传统视频营销方式——视频广告来进行营销视频的网络推广,也不失为一种传播范围广、传播效率高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视频网站上选择与所营销的产品理念相近或受众类似的视频进行贴片。目前主要的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奇艺网、乐视网等已经充分利用了视频缓冲和转换的时间来进行前贴片和后贴片广告,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推广自己的营销视频既省时又省力。

2.社交网站分享

最初实施视频营销的企业仅仅追求品牌影响,而现如今企业则有了更多的要求。如该视频在youku,微博等社交网络上的分享程度和传播频度等。每一次“分享”都对企业营销有两个层次的提升:一是千人点击成本的降低;二是由于好友转发带来的更高的参与度。这显然要比传统视频广告被动接受所形成的固定品牌印象要好得多。

3.水军传播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企业的视频营销出现之后,可能会有一定量的浏览量,但是没有能够达到预想效果,这时水军的推波助澜便可以显现出来。通过水军最初的浏览、评论、转发、造势来营造网络热门话题,从而影响更多的网络上的普罗大众来关注参与营销视频的推广和传播,这是硬广告的推式策略和用户主动分享理念的一种结合。

四、视频营销发展的机会和趋势

(一)内容为王,更加重视营销视频的内容和创意

未来随着视频营销的发展,网民会更加重视营销视频本身的内容和创意。一段好的传播度和接受度都较高的营销视频,一定需要制作精良的内容和无限迸发的才能吸引网民评论、传播、转发、推荐的兴趣,更自发的实现视频的广泛推广。

(二)更多的原生视频广告涌现

原生广告是设计特制的一种媒介形式,让广告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视频,作为互联网各种媒介形式中最有潜力规模化发展“原生广告”的形式,已经显示出丰富的延展性和可能性。

品牌、公司以及视频网站,品牌的视频已经远远超越了原来的15-30秒广告,从病毒视频到微电影再到品牌自制剧,内容更加丰富;从创新广告形式到投放方式,传统模式的新型广告型态,以一种更能融入网站环境本身的型态,将广告置入其中,在不打扰用户使用的前提下,让他们观看、接受,并认同品牌内容。

(三)视频营销的更加精准

视频网站和广告联盟可以通过其强大的数据采集系统,未来可以更加全面、精细地收集和分析视频用户行为,也可以更科学有效地对内容的分类。这些用户行为洞察的不断精准化和分析、投放工具的不断完善,可以帮助企业营销视频实现品牌精准定向投放。

(四)视频营销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

视频营销的互动性将不仅体现在网民网络视频的转发、评论上,网民可以参与视频剧情的投票选择、定制,甚至在开放性的剧情中自制内容,或在统一的主题下参与自制剧的活动,这样既提高了视频营销的参与度,又使得视频的网络自发推广更加广泛和顺畅。

参考文献:

1.闫云霄.网络视频营销手段的创新与变革[J].新闻界,2011(3).

关于互联网营销的未来趋势范文第5篇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并不是改变的金融资金融通的本质,而是改变了金融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改变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部分解决,参与金融的主体更加多元化,这些都对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和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1.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数量增加,为高职金融学生就业开拓了渠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高职金融专业学生拓宽了求职的渠道,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很难进入这个领域,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于各种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会使得未来有更多的高职金融人才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在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后台服务等方面带来大量人才需求。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人才招聘信息的调研,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主要是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后台服务方面。例如众安在线保险公司的招聘要求中专科学历要求主要在客服主管和客服专员,余额宝的招聘要求中专科学历主要针对的也是客服专员岗位,因为在互联网金融中更多是通过在网络和电话进行沟通和交流。互联网金融还有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互联网金融下的信贷业务,这种服务更是需要大量的客户服务,流程管理和风险管理人员。同时要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最终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除了需要大量的线上人员之外,还必须配套有足够的线下服务人员,这些都是未来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2.互联网金融发展是发展金融职业教育的重要契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都是比较迅速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例如京东、阿里,顺丰等公司都在尝试线下实体店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增加社区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的网店,这些不断增加的线下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为之配套服务,金融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需要将产品的收益、风险等关键因素给客户进行说明,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就是为了金融企业竞争的关键,而社区银行等业务属于相对普通的业务,高职金融毕业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并且高职学生更加灵活,对于这种业务的开展也是有很多的帮助。

二、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挑战分析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也指出,互联网金融金融的发展是一次巨大的历史革新,对于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1.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发展首要的挑战就是针对教师的能力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互联网金融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多面手,同时还应当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同时互联网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在互联网条件下,开展各种客户营销活动,具备发现客户,培育客户,留住客户能力的人才。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金融,对于各种金融产品的熟悉程度也大大增强,可以很快的获得金融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很难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用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也能够实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在更新着金融的各种元素,这就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来更新金融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例如在金融基础中增加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的知识,保险课程中增加互联网保险知识,让学生下载APP程序,进行了解各种保险知识。

2.互联网金融对教育理念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最大挑战在于理念的影响,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重视互联网的力量,不在高高在上,而是弯下腰来踏实的来完成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高职金融教育的挑战也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上,过去的金融职业教育主要的面向还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但是传统金融机构是不太欢迎高职毕业生的,学生的就业存在很多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同时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知识进行学习,要开阔眼界,增加互联网金融职业技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三、转变观念,积极行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