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税务筹划;风险;风险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项财务决策都会存在风险,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财务管理活动中,税务筹划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节税收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其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能及时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控制,则不仅无法获取收益,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尽管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讲,其税务筹划风险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风险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即税务筹划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和效益性。文中对税务筹划风险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税务筹划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税务筹划风险分析

1.政策变动风险

税务筹划是在国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合法,其是在不违反税收政策的前提下进行合法的避税和节税的行为。所以在进行税务筹划时,首要前提需要对税收政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节税。但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政策出具有相对的时效性,政策变动的频率加大,这就导致政策变动风险加大。特别是对于税务筹划来讲,一旦政策变动则会导致原来制定好的税务筹划方案失败,一旦政策变化超出了预测的范围,则会导致税收筹划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风险加大,甚至得不偿失。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在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重点跟踪和预测,从而将政策变动风险有效的控制在可控的程度范围之内,确保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2.税务机关认定风险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说是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属于合法性的经济活动行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企业作为纳税人,其行为的合法性需要由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认定,所以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税务执法部门的认定。这就关系到税务行政执法是否存在偏差的行为,一旦执法存在偏差,则会导致税务筹划风险发生。所以许多时候企业认为合法的税务筹划行为,在税务行政执法部门可能得不到认可,将其认定为违法行为。所以为了规避这种认定风险的发生,则企业需要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了解其对税务筹划行为的态度,及时对税务机关对税务筹划的认定动向进行掌握。

3.经营环境变化风险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而税收筹划方案并不是针对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其具有时间性,而且需要在一定法律环境下进行,同时还需要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载体,可以说企业税收收益是针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在其符合当前的税收政策的特殊性的条件下实现的,这就导致企业在获得税收收益的同时,其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内部管理决策还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都会对税收筹划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按照预期进行时,则企业则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和税收利益,这必然导致税务筹划失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人员素质风险

企业税务筹划作为一种理财行为,其主要由企业税务筹划人员来进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的成败与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的素质具有直接的关系,一旦税务筹划人员主观判断出错,则会导致税务筹划方案失败,这即是税务筹划人员素质风险。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税务筹划人员素质风险的发生,则需要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

1.税务筹划风险的事前控制

在进行税务筹划活动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信息,特别是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的收集工作,从而确保税务筹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税务筹划人员的培养,通过培训和再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税务筹划目标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税务筹划风险的事中控制

任何企业的税务筹划都是在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也需要具有合法性。这就需要企业在税务筹划风险控制中需要加强税务筹划目标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融合在一起。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往往需要对多个方案进行选择,而且不同方案其税负差异也存在不同,这就会对企业的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投资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需要充分的利用税收杠杆作用,更好的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尽可能选择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有效的规避税务筹划风险。

由于税务筹划行为还会受制于行政上的限制,由于认定风险的存在,所以需要企业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并树立良好的纳税信誉和形象,与税务机关在税务筹划意见上达成一致,使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确保企业税务收益的实现。

3.税务筹划风险的事后控制――绩效评估

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对税务筹划的绩效进行评估。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可以为企业以后的筹划方案设计提供经验借鉴,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三、结束语

税务筹划风险防范就是对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管理与规避。纳税人最好的选择就是对这种不可避免的风险进行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将该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从而实现其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春来.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应对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税收筹划 风险 防范 措施

1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界定

1.1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定义

类似于风险定义的问题,税收筹划风险的涵义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观点认为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就是企业在所有税收筹划及其实施等活动中所面临的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而未达到税务筹划的最初目的的可能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讲,追求盈利是永恒的主题,但是企业的盈利必须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以内,如果盈利有很高的风险,那么企业就会有失败的隐患。税收筹划风险具有税收上的不确定性。

1.2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特征

1.2.1税收筹划风险的客观性。即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与发生,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运动、发展有自己的规律性。这种客观性既决定了税收筹划风险不可避免,同时又告诉我们,税收筹划风险同样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只要把握了这种规律,税收筹划风险是可以降低的。

1.2.2税收筹划风险的复杂性。税收筹划风险的复杂性体现在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影响力和作用力是复杂的。从形成风险的成因看,有客观环境造成的,也有纳税人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纳税人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征税机关造成的。正是这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形成了税收筹划过程中复杂的税收筹划风险。

1.2.3税收筹划风险具有主观相关性。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观相关性是指筹划风险发生与否和造成损失的程度是与面临风险的主体行为及决策紧密相关形的。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行为者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结果,而同一行为者由于其决策或采用的策略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实际上,税收筹划风险事件的发生是受主观和客观条件影响的,对于客观条件,筹划主体无法自由选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施加影响,而主观条件(即筹划主体的行为及决策)则可自主选择。

2 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分析

2.1税收筹划行为实施者认知水平有限

纳税人能够拟出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主观性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两种可能:正确与错误。自然,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一般说来,税收筹划成功的几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关系。从我国目前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并不高。

2.2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的环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内在环境,即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环境,主要是税收政策。首先,在我国,多数税种规定了不同性质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计税、纳税办法,许多税收优惠政策更是针对具有某一类特征、符合某些条件的纳税人而提出的。这些条件,在给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可能性的同时,也约束着企业的某一方面(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等等),而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其次,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国家出于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2.3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权力责任不相称

纳税义务人作为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之一,有对其经济利益保护的自保权,因而纳税义务人就有对自己的纳税事务在承担的义务之内进行必要安排的“筹划权”;税务机关和纳税义务人都是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之一,其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换言之,从征纳博弈的角度看,税务机关是税收筹划“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主动权掌握在立法者手中。因此,一旦立法者修改调整税法,纳税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应变调整,就难免要遭受损失。

3 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3.1税收筹划方案制定时的风险防范

3.1.1注重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综合性

从根本上讲,税务筹划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税务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也就是说,税务筹划首先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个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的扩张。因而税务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其次,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由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即便是某种税务筹划方案能使纳税人的整体税负最轻,但并非纳税人的整体利益最大,该方案也应弃之不用。

3.1.2坚持成本收益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可以使企业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企业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来完成,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解决企业忽视成本的风险,企业进行企业税务筹划时还应当遵循成本收益原则。既要考虑企业税务筹划的直接成本,同时还要将企业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比较中所放弃的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机会成本来加以考虑。只有当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企业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对于企业税务筹划成本中的显性成本,企业可以与中介机构进行反复磋商,以降低费用。只有当费低于企业税务筹划节约的税负时,这项企业税务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

3.1.3坚持合法性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进行企业税务筹划也是纳税人享有的权利。企业税务筹划合法化,这是企业税务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企业税务筹划的合法性,既包括企业税务筹划必须符合国家税收的引导趋势,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同时还包括企业税务筹划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划清企业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等其他减税方法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减税、节税。

3.2税务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3.2.1正确认识税务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务筹划的前提。税务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利润的上升过多地寄希望于税务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本前提。税务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务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3.2.2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

为保障企业健康纳税、安全纳税,实现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最小化,企业应定期对涉税业务开展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既可以采用内部检查的方法,也可以聘请税务师事务所进行税务审计,目的就是要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企业税务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智群,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当代经理人,2006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第3篇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

(一)税收政策遵从面临的风险具体分为:

(1)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税收法律、法规是税收政策法律形式的集中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企业税收人员有可能没有及时掌握新的税收法规而导致税务法规滥用、错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明晰和各级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关法律、法规或法定程序受理税务纳税事项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化,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且税务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其他因素影响,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造成有的企业该缴的税未缴,不该缴的税反而缴了,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3)纳税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完全理解税务法规,造成本意以外的税收犯规,从而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意愿,但在纳税行为上却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操作,或者在表面上、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例如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标准(财税[2006]88号),对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要适用这一规定必须同时满足当年提取和当年使用这两个条件,如果只提取而未实际投入使用,仍然只能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5%计算扣除;如果还按2.5计提就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二)纳税金额核算面临的风险具体分为:

(1)税收法规界限不明确,导致纳税人对业务的划分出现困难。现阶段,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税收基本法,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国税和地税在同一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或者模糊不清,导致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基的计算错误和税率的选择失误导致的税务风险。税收法规的不明晰,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或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计算的税基不正确,或税率的选择错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另外,办税人员或审检部门主观差错,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在税额计算上的问题。

(三)税务筹划面临的风险税务筹划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无视这些风险的存在而盲目进行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如税收政策的调整和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导致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分为:

(1)经济环境变化风险。企业的纳税事宜与税收政策以及所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会施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制定减免税或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生产和投资,这时,企业的税赋相对较轻或稳定;反之,政府为抑制某产业的发展就会利用税收杠杆调整税收政策,这时,企业的税赋可能加重或不稳定。另外,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或地区,运用税收杠杆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针对不同产品或行业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使得税收政策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应时性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种税收环境的不确定性将会给筹划人员开展税务筹划(特别是中长期筹划)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任何企业的税务筹划都将面临经济环境变化所引致的风险。

(2)税收政策改变导致的风险。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力度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国家对税收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不断加强。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都不断出台新的规范税务检查工作的文件和政策。这就意味着纳税人在规范纳税操作方面的工作必须相应加强,否则纳税人会因对税务机关执法力度、程序与步骤不熟悉而导致税务风险的增大。

(4)筹划人员的纳税意识风险。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很强,税务筹划的目的明确,那么只要筹划人员依法严格按照规程精心筹划,风险一般不高。但是,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或者对税务筹划有误解,认为筹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所谓的“筹划”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授意或唆使筹划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从事这类筹划事项的风险就很高。所以企业必须提高纳税意识。

(5)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税务筹划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其对风险的判断和筹划事项的最终完成结果。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减少成本,会要求筹划人员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如伪造、变造、隐匿记账凭证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上的风险。

(6)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失误,风险极大。

二、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首先,企业自身应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和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在对外签定各种经济合同时,要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纳税主体资格和纳税资信情况,防止对方当事人转嫁税务风险;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产生涉税歧义和误解,尽量分散税务风险。

二是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财务、业务等涉税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避企业税务风险的能力,为降低和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风险意识,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开展税务筹划。在强调对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的培训外。也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灌输

正确的纳税理念,使之破除以往把税务事宜只看作是财务部门工作的陈旧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新思维,积极理解支持财务部的工作。

四是密切关注税收法规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筹划手段选择上的风险。税务筹划的规则决定了依法筹划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基础。严格遵守相关税收法规是进行筹划工作的前提,一项违法的税务筹划,无论其成果如何显著,注定是要失败的。面对这种风险,企业一定要熟悉税收法规的相关规定,掌握与自身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既符合企业利益又遵循税法规定的筹划方案。

五是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评估税务筹划风险就是企业对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纳税风险进行识别并明确责任人,这是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谁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负责等。此外,还应定期进行纳税健康检查,消除隐藏在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税务风险,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六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税务筹划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使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由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税务筹划,还是由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税务筹划工作的人员,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可能完全是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所以,税务筹划与其他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正确的、成功的。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税务 筹划 分析 控制

税务筹划是一门与管理科学密切管连得交叉性前沿学科。它的主要特点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合法性、超前性、长期性、预见性等特点,所以,税务筹划与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在进行税务筹划风险分析及控制时,首先应该明确几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

偷税:我国税收征管法解释:“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是偷税行为”。

避税:对于避税的解释国际上尚无统一定论。按国际财政文献局的说法,避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合法手段,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漏洞或其他不足来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我国学者张中秀在《避税与反避税全书》(1994年版)中写道:“避税是指纳税人针对税法不完善及各种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税收缺陷,回避纳税义务的活动。”上述说法的共同一点就是:避税行为尽管不违法,但往往与税收立法者的意图相违背。一般针对较突出的避税行为,通过单独制定法规或在有关税法中制定特别的条款来加以反对,我国也采取这种立场与做法。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指纳税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作出事先筹划和安排,合法地减轻甚至免除自身承担的或额外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对税务筹划一般国家都采取接受的态度。税务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符合税法精神。由于税务筹划是以遵守税法规定为前提,因此具有合法性。企业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依法纳税、依法尽其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具体税种的法规条例,应按时足额交纳税款。

总之,从国家的财政角度看,虽然偷税、避税、税务筹划都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但各种减少的性质具有根本的区别。从理论上说,偷税是一种公然违法行为且具有事后性;避税和税务筹划都具有事前有目的的谋划、安排特征,但两者的合法程度存在差别:避税虽然不违法但与税法的立法宗旨相悖,避税获得的利益不是税收立法者所期望的利益;而税务筹划则完全合法,是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顺应立法意图的。

一、税务筹划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税务筹划风险指税务筹划活动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失败的可能性。从税务筹划风险成因来看,税务筹划主要包括以下风险: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税务筹划者利用国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活动以达到减轻税负目的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政策风险可分为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

第一,政策选择风险。政策选择风险即错误选择政策的风险。企业自认为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会由于政策的差异或认识的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由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合理性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因此税务筹划人员首先必须了解和把握好尺度。

第二,政策变化风险。国家政策不仅具有时空性,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其时效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政策变化风险即政策变动所导致的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旧的政策必须不断地被改变乃至取消,因此一些政府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

2.税务部门自由裁量偏差风险

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受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可能存在税收政策执行偏差。如税务筹划与避税的界限比较模糊,从本质上来说,税务筹划是合法的,而避税是不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的。

3.经营风险

政府课税(尤其是所得税)体现政府对企业即得利益的分享,但政府并未承诺承担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可以用以后实现的利润(税前利润)补偿前期发生的经营亏损。这样,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企业不署名的“合伙者”,企业盈利,政府通过征税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企业亏损,政府因允许企业延期弥补亏损而相应承担了部分风险。但这种“风险分担”是以企业在以后限定期间内拥有充分获利能力为假定前提的,否则,一切风险损失将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即使是前一种情况,由于抵补损失的来源并非来自企业以前年度盈利,不是已缴税款的返还(我国税法不允许亏损前溯),而是企业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这说明国家税收的立法意识在总体上是倾斜于政府的。

4.投资扭曲风险

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原则应是税收的中立性,即中性原则,纳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纳税人往往因税收因素放弃最优的一种方案而改为次优的其他方案。这种因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投资行为而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扭曲风险。这种风险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说,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越大,相应的扭曲成本也就越高。

除上述风险外,还有因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执行不到位等产生的风险。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税务筹划的预先筹划性与筹划方案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因素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密切相关。

二、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

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确定之前应通盘考虑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的产生动因,从源头抑制风险,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说,企业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税务筹划风险意识

企业通过学习税收政策,可以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政策。既然税务筹划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相关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税务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税务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2.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准确把握税务筹划的尺度

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组织策划活动。税务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税务筹划人员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纳税人素质的提高。只有纳税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了,才能对税务筹划提出更多的要求。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

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于税务筹划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4.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灵活

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税务筹划方案,适时更新筹划内容,评价税务筹划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税务筹划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

企业应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税务筹划。由于税法规定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幅度区间,加之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税务筹划人员对此很难准确把握。比如税务筹划行为与偷税行为在理论上的界定是比较清晰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的“税务筹划”行为极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或逃税。这就要求一方面,税务筹划者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税务筹划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税务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税务筹划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税务筹划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认可。税务筹划必须合理合法,因此,全面了解税务机关对“合理和合法”纳税的法律解释和执法实践,是一项重要的税务筹划前期工作。就我国税法执法环境来看,目前尚无税收基本法,各税种之间在操作上、衔接上也有欠缺,因而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自由量裁权”。在我国熟悉税法的执法环境非常重要。要了解税务机关对“合理和合法”的纳税解释,一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从宪法和现行法律规定中弄清什么是“合理和合法”。税务机关的征税和司法机关对税务案件的审理,都必须以立法机关制定的宪法和现行法律为依据。因此,对“合理和合法”,首先要从宪法和法律规定上去理解。

另一方面,从税务机关组织和管理税收活动以及司法机关受理和审判税务案件中,具体了解行政和司法机关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合理和合法”的界定。因此,税务筹划人员应从税法执行中仔细了解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把握执法界限,并将其用于税务筹划的实施过程中。

6.聘用专业的税收筹划专家

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精通税法、会计、投资、金融、贸易等专业知识,专业性、综合性较强。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务筹划专家来进行,以提高税务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务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早已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行业,有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在香港,税务主要是帮助纳税人做税务计划,税务计划大多数是帮助纳税人做税务筹划。从美国税务咨询来说,最为看好的是税务筹划,这也是获利最多、发展前途最广的工作。而跨国公司对税务筹划尤为重视,不少跨国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税务部,高薪聘请专业人士,每年用在税务筹划上的支出相当可观。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在逐步开展税务筹划业务,凭借他们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广泛的信息渠道等优势,可以增加企业税务筹划的成功概率。

三、结论

随着税务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税务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只要企业有税务筹划活动,就存在税务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税务筹划的成功实施做未雨绸缪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方卫平.税收筹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税务筹划 风险管理

从2008年以来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很多企业被迫倒闭。面临这种形势我国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及时控制各种风险,从而在逆势之中得到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存在的最大风险是税务风险而不是经营风险。本文着重探讨在金融危机下如何防范税务筹划风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已持续四年之久,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损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的损失降到最低,开展税收筹划让自身的经济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值,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二、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税务筹划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一)行政执法风险

行政执法风险是指企业在制定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税务的行政执法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一些企业可能要承担税务筹划失利而带来的风险。为保障企业利益,我国政府在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行政执法也将围绕企业解困而开展,但税务行政执法也可能会出现偏差。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企业制定和实施其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预期的结果可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承担一些偷逃税及补缴税款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中有一种是 “经济性裁员”,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一些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性裁员”。由于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一些企业又疏于风险防范,导致大量法律纠纷出现。

(三)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自身的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因为预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其影响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导致资金流出,也会带来无形的财产损失。在金融危机下经济良莠不齐,企业风险资产分化,使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没有充足的保障。

(四)信誉诚信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因为预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要承担名誉损失的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贬值问题,即越来愈严重的恶意讨债现象,一般表现为企业故意占用客户贷款、银行贷款等。

三、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税务筹划的管理

(一)重视自身的成本效益

企业在实施税务风险筹划方案并取得利益时,会付出一定额外费用。在选择具体某一项税务筹划方案时,也会相应放弃其他筹划方案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企业要想让税务筹划方案具有可行性,获得到的经济收益就要大于筹划方案成本以及实施中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筹划方案才能被接受并付诸实践。所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要充分重视和保障自己的成本效益,不能只考虑直接性成本。目前我国处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其实也是投资时期,国家通过调整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出台了很多刺激经济的方案,其目的就在于刺激国内投资。企业根据国家政策投资将会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企业长远性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二)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并咨询业内人

金融危机下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切实考虑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因素,想为企业困难所想,做为解决企业困难所做,尽最大可能做好服务工作。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我们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来刺激国内经济。这些政策给部分企业来一定创收,也使得税收负担得到一定减轻,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益。决定税务筹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不违法性。因此企业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要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的一些相关的政策及税收政策的凋整变化,不断学习有关税收方面的知识。另外企业还要多和税务部门的一些专家、研究人员接触和交流,及时咨询相关执法情况,产业政策变化和未来税收政策等,这样才能跟上我们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最大程度上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避免落入税收优惠及投资并购优惠的陷阱之中。

(三)建立及时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

税务筹划活动具有一定目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活动面临许多复杂多变因素,比如国家政策、国际货币不稳定性等,导致税务筹划具有风险性,可能导致税务筹划失败,企业应正视风险,及时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税务筹划方案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对风险预警机制的设置应遵循下面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收集同其投资经营相关联的市场情况、企业活动变化、税收政策以及税务行政执法情况等信息。第二步要量化一些能引起企业税务筹划的关键性因素,设置相应的权数,运用数理统计计算出企业的期望值。第三步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及时与同行业的税务筹划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观察企业自身税务筹划和预警线之间的距离,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遏制潜在风险。

(四)需要和税务人员以及政府的相关人员搞好关系

我国税务人员执法时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搞好企业与税收管理人员的关系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纳税人员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策略和议建。另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会对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取得和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让当地政府制定一些对自身有利的政策,方便企业发展。

四、总结

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准确的把握税务筹划中的各种风险,及时制定相应且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使我们的企业快速安全的渡过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严峻的时期,进而实现企业与国家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