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连锁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医药连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重构医药商业经济模式,加速科技进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国外医药连锁业不仅能使我们深入了解医药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为我国医药连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通过对发展连锁药店较早、经营成熟的国家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借鉴其发展经验并归纳出连锁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为我国所用。
一、美国医药连锁行业的发展特点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和销售及使用大国之一,其用药量占全球用药量的1/4。美国药品零售市场的开放程度、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在全球同行业中也是最高的,尤其是在药品连锁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等方面,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在美国药品零售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目前,全美共有5万多家药品零售店,其中,全美零售药店连锁协会所属的140家医药连锁企业拥有3.2万多家药店。美国医药连锁行业的发展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分家经营和完善的药品质量保障体系
美国是医药分家的国家,医院一般只设住院药房而不设门诊药房,门诊病人在取得医生处方后,到药店购药。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在社会药店可以获得保险公司对处方的支付。目前,全美有处方药5000多种,零售药店一般备有2000—3000种。处方药均采取封闭式柜台,须凭医生处方、药剂师签字后方可销售。
美国连锁药店有一套全面系统的质量保障制度,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十分突出:
1、使患者安全用药获得多重保险:其一,避免因医生与药品处方存在利益关系而衍生的大处方问题,造成用药本身的不科学、不安全;其二,患者拿处方到药店购药时,药剂师会对处方先进行评价,一旦发现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或有安全隐患或不能肯定是否为某个医生开出时,药剂师会致电开处方的医生,要求其对处方进行修改或加以确认,形成对处方的监督机制;其三,对处方药的控制,必须凭医生处方。每个药店都可从联网计算机上查到全国所有医生的登记资料。
2、使得医药消费市场更有秩序。美国的药剂师是一种职业,一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如取得博士学位,并熟悉美国法律,通过认证方能上岗,其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有权调查患者的诊断资料,这使得药品的使用存在着相互的监督制约关系,为药品消费市场建立了科学的秩序,给医药经营者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加强管理、改进服务、降低成本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上。
3、从药品本身来看,连锁药店所经营的药品质量十分安全,均由生产厂家予以保证,即使有质量问题也是由生产厂家负责。到效期后未销售的药品一般由生产厂家予以退换,不会由销售商承担损失。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行业集中度
当今美国的药品零售行业已经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大部分市场份额已被少数几个大的连锁药店所垄断。为了降低成本:首先,美国在药品连锁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各种零售管理方式和电子技术也被应用到连锁药店中,如忠诚顾客计划、品类管理、电子数据管理、卫星通讯、物流配送系统等,这些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连锁药店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其次,连锁药店企业总部设有采购团,其成员均为具有专业能力和经营水平的专家。所有商品必须经过采购团审批才能签署进货合同和进入药店销售,同时供应商还要交纳一定的上架费用。很多药店都不自设配送中心,而由批发商来承担物流任务,依靠电子订货系统,与批发商或供应商在网上联络、传递需求,由此实现了沟通的流畅无阻。
(三)药店经营品种多样化,并发展自有品牌产品
美国药店中经营的商品琳琅满目,除药品以外,从照相器材到家用清洁用品,甚至于糖果和饮料一应俱全。药店商品基本按OTC药品、保健食品、小型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化妆品等陈列。美国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原因有二:一是历史原因。美国药店多元化经营具有很长的历史,它的形成是与北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分不开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美国人口向西部迁移,处在美国西部地区的药店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进行货物交易的场所。顾客在药店里用食品、动物毛皮、自制布匹以至于任何有用的商品来变换所需的药品,药剂师再将交换来的商品重新在药房销售。随着这种商品交换方式的发展,药店老板发现他们可以从这种经营方式中获利,从而这种经营方式得以保留。二是由于竞争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价格竞争的压力,美国连锁药店健康产品的毛利率并不高,比销售一般商品的低,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为了提高其经营毛利率,并体现零售业“集中化、大而全、一站购齐”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是受美国人口郊区化的影响,美国药店经营商品呈现种类多而全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连锁药店开始尝试以“健康美丽产品专卖店”的概念为主旨,向健康、美容、家庭护理、体育用品、服装和食品方向发展。其经营理念:凡是与健康、美丽相关的产品都属于可经营范围,包括婴儿尿布、健康洗液等用品,各类护肤品,以及为特定人群如婴幼儿、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准备的一系列适应其特定要求的生活用具,另外还包括日用品,如贺卡等。其核心商品分三大类:处方药、非处方药、美容护理及保健用品。也是受价格竞争的压力,连锁药店另一发展方向是开始经营“自有品牌产品”。这也是美国零售业中很流行的方式,即由生产规模很大的厂家进行生产,厂商不用做营销工作,只须按照零售商的要求进行定牌生产。这样由于生产厂商只需考虑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率,其产品成本自然就较低。而药店拿到这类价格低于同类品牌商品20%左右、质量可靠的产品,冠以自己品牌,其毛利率就有很大的上行空间,一般可达40%—50%。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美国全国零售连锁药店协会(NACDS)成立于1933年11月,其最初目的是有一个组织以统一的口径代表零售药业发言,敦促政府建立连锁药品法规,以促进医药连锁业的发展和繁荣。该协会由95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律师、药剂师、图书管理员、零售商、政府事务专家、游说议员者。协会首先是帮助各成员沟通信息,联合与交流,每季及每年对各成员店进行信息汇总和分析,出版专刊,行业标准。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年度行业大会,其中最重要的是非处方药大会,遍及全国乃至世界的成员们都会派代表参加。协会从全局的高度,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制定战略对策。另外,协会会不断与政府沟通,努力影响政府和立法机构,争取成员的最大利益,其竭尽一切能力为成员们的共同繁荣服务。
(五)保险业为医药连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美国医药连锁业的蓬勃发展,保险业也逐渐加入到医药连锁业中。介入药房的保险机构被称为“第三方”,这种药房保险则被称为“第三方保险”。第三方保险的目的在于保护顾客的利益。顾客参与第三方保险之后,若在参与保险的药房购药,可以获取一笔可观的补助。在美国,有l/10以上的药房处方可享受《美国医疗补助方案》提供的补助。投保机构为其顾客提供了多种补助形式。如果是第三方直接付款,顾客仅支付给药房一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药房向第三方索取;如果是第三方补助,则顾客支付药房全部费用后再把账单提交给第三方,以获取补助。第三方保险给顾客带来了实际利益,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几年,第三方保险职能也由单一补助药款扩展至“保健管理”。“保健管理”包括控制处方成本、监督药品合理使用等。由于75%以上处方药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机构己逐渐成为影响美国药品市场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各大制药厂商已逐渐将推销其药品的重点对象转向各医疗保险机构中的“决策者”。药品的零售价格基本上是由医疗保险机构(即所谓的第三方付款者)、经销商或零售商与厂商共同商定,并由市场来调节。
(六)与批发商的密切合作
在美国,药品批发或零售的界限分明,批发商决不做零售业务,以确保自己的服务质量。一家药店通常只有一家批发商来提供全线产品、全套服务,批发商向零售商保证所有的商品次日送到,保证高于98%的配药速率及正确率,提供优惠的退货政策和及时的客户商业反馈等。美国前五大批发商的经营额之和占到了全国经营总额的95%,行业垄断趋势明显,批发商为美国药品流通过程中费用的不断下降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美国,一方面药品批发商以其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成功的扮演了专业物流商的角色,为药品连锁企业的大规模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连锁药店也以其庞大的销售网络,惊人的采购能力成为药品批发商心目中极具份量的客户。正是这种利益的互补性为连锁药店与药品批发商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药品批发商为美国药品的流通过程中费用的不断下降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国连锁药店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
二、日本医药连锁行业的发展特点
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从欧美引进连锁经营,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起步,尽管起步较晚,但目前连锁经营在规模、管理、经营等方面都处于发达国家前列,己成为连锁经营的第二大国。日本医药连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经营模式来看
日本药店大体上有两种经营模式:其一是传统意义上的专营药品的“药店”,在日本称之为“调剂药局”。该类药店一般有政府授予的出售处方药销售资格及专职的注册药剂师,选址也多分布在医院附近。一般而言,“调剂药局”的规模较小,营业面积多在数十平方米之内。另一经营模式是连锁药店业态。连锁药店在日本出现不过50年,但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加之政府对药品经销的政策逐步放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二)从店铺规模来看
据日本连锁药店协会(JACOS)最近的调查显示,日本现阶段连锁药店店铺规模都较大:61—150m2的数量最多达2614家,占总数的36.0%;而30m2以下的店铺,则占2036家,占总数的28.1%;31—60m2的有1147家,占总数的15.8%;151—300m2的有1105家占总数的15.5%;300m2以上的有356家,占总数的4.9%。日本药店规模与选址密切相关,有两类:一是选址于郊外,即郊外型店铺。营业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00平方米,多元化经营,经销商品达2、3万种;另一种模式是街区型店铺,即选址于市内商业街或人口稠密的街区,营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左右,经销商品1万余种。在现有连锁药店中,第二类规模的门店数量最多,竞争也最为激烈。
(三)从多元化经营来看
由于医药用品是有需求而无欲求的商品,即一般人只有在感到身体不适,才会产生对药品的实际需求,才有购买药品的欲望。也就是说药店不会因为节假日而消费者数量剧增的现象。因此多元化就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就商品构成而言,连锁药店经销的商品不只局限于医药用品,还包括化妆品、洗浴用品、清洁用品、非生鲜食品、酒水饮料及其他日用杂品。据统计,目前日本连锁药店内的商品销售额中,药品占30.2%,化妆品占29.7%,日用杂品占24.6%,其他类商品占15.5%。也就说,虽然称之为“药店”,但实际上其药品销售已不占主导地位。日本连锁药店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注重对经销商品的优化组合,即按购买频度、毛利率的不同,以“顾客贡献度”、“利润贡献度”的高低确定商品定位,系统合理地制定铺货及促销营销计划,力争经营收益最大化。
(四)从商品陈列来看
日本连锁药店的最大对象顾客群体是女性,且以年轻女性居多,因此在陈列上注重以下原则:一是“沿墙陈列”原则。为给顾客以商品琳琅满目的印象,日本药店在商品陈列上非常注重对店内墙壁的利用,而货架则采用低于人体身高的设置,并尽量多地陈设中心岛,使顾客能够很自然地在店内环游移动。店门口多采用开放式设置,使行人从店外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店内顾客购物的景象,营造橱窗效果,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二是“反重力陈列”原则。通常货架的铺货黄金线在人的眼睛高度的位置,并在此陈列最畅销的商品。而一些重量、体积大的商品则按重力原则,依次由黄金线向下陈列。三是注重色彩搭配。通过色彩的利用,有效营造卖场气氛,达到延长顾客店内滞留时间的目的。
三、美日医药连锁经营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一)医药连锁经营基本情况的比较
首先是从药品分销和批发的集中度来看。日本排在前五位的行业集中度为80%,美国排在前三位的就高达96%。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40%以上,但药品批发商总共只有70家;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12%,也仅有147家药品分销企业。其次是从发展阶段及发展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医药连锁业只相当于美国20世纪40、50年代水平,药店数量众多达23万家,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美国2000年全国有医药零售店约5.2万家,连锁药店约3.2万家,其中前5家医药连锁企业的分店总数达15829家。再次是从医药分销体制来看。在美国药品零售药店的销售比重为74.9%,零售药店是患者购药的主渠道。而在我国,85%左右的药品都是由医院卖给患者,这种独特的买方垄断地位,最终导致药价虚高。
(二)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程度的比较
美日两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药品流通中介服务市场。在药品采购方面,美国专门成立了“药品集中采购组织”,该组织通过接受多家医疗机构的委托,形成较大的药品采购订单,再与药品生产商或批发商谈判,在获得比医疗机构分散采购更低的药品价格的同时,也把医疗机构从繁琐的采购事务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美国的“药品购买福利组织”则专门面向医疗保险公司提供和制订药品目录、审核医生处方和办理药费支付等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各家医院分散操作的低效率。日本早在1941年就专门成立了“药品批发商协会”,主要从事收集、提供市场信息、监督行业自律、强化流通过程的质量管理、推动药品流通的标准化等。该协会组织编制的药品编码、医疗机构代码等技术标准,提高了医药企业的信息共享水平。而我国根本就没有规范有序的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
(三)药品配送情况比较
美国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大,具有电子自动分拣、自动运送装车的特点。美国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药品配送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配送中心的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日本也是通过“社会共用物流配送中心”为流通平台。这些物流配送中心采用了先进的自动立体化仓库和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检验系统,从进货检验、入库到分拣、出库、装车,全部采用各种标准化物流条码,较好地适应了高频率、小批量分拣出货的需要。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多家医药连锁企业供货的配送中心。我国医药连锁企业都拥有着自己的药品配送中心,对自己所属连锁药店进行药品配送,但大部分配送中心的建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国家对连锁药店建立的要求和GSP的达标。
(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情况比较
美国连锁药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T),实现了高效率的管理,从而节省了费用,保证了经济效益,各家药店均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终端,从而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包括电子数据管理(EDI)、卫星通讯、配送盘货控制、销售分析和员工绩效考核。另外,连锁药店依靠电子订货系统(EOS),与批发商或供应商在网上联络,实现了沟通的畅通无阻。POS扫描系统、EDI及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都给美国医药连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空间。日本制药协会建立了“日本药品电子网”,作为专业化的药品数据通讯服务机构,可以为所有医药企业提供互联网药品数据交换服务。而我国大多数医药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仍然靠人工手写的方式进行药品配送,尚未实现配送中心与各零售药店之间的网络化管理,无法实现远程数据、信息的双向实时交换,对市场缺乏及时、准确、动态的把握。
(五)连锁药店营销情况比较
首先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的比较。美国和日本的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都很成功。而我国连锁药店一般只销售药品或中药饮片,药店专业化色彩很浓,只有少数药店开始进行多元化的经营。其次是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方面的比较。美国和日本连锁药店的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比例。最后是在执业药师方面的比较。美国药店按联邦法律规定都必须设有药师,药师的专业咨询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连锁药店平均每家分店药师人数为1.75人。而我国医药连锁业中的药师严重不足、水平也不高,多个连锁店共用一个执业药师和大量连锁药店没有执业药师的现象十分普遍。
四、启示
(一)尽快构建公平、公正、统一、有序的医药零售全国市场
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统一、有序的医药零售市场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技术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软、硬件水平的提升。二要制订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三要加大对医药连锁的基础工作方面的指导。四要加快医疗改革步伐,为医药流通发展拓展空间。
(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医药商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是指连锁药店在其主要经营业务中加入非药品营销的业务或者服务,以扩大营业额,增加效益[1]。自2001年开始,我国的一些大、中型连锁药店开始多元化经营,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心城市和较大的二级城市的连锁药店或多或少进行了多元化经营,其产品涉及保健品、家庭护理用品、日化用品、健康营养功能食品等。
1 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1.1 规避本行业激烈竞争
从国内药品零售行业市场竞争状况来看,一方面,近几年我国药店数量急剧膨胀,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2006年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到319 655家,平价药品超市也异军突起,在全国迅猛发展到2 000多家,零售行业市场竞争急剧升温[2]。药店、平价药品超市急剧增长的数量,使得药品需求分摊到每一家药店的份额越来越小,连锁药店面临激烈的药品零售行业内竞争。此外,自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国家允许超市、商店等非药品零售企业销售乙类非处方药,使得连锁药店面临来自便利店、平价超市等其他非药品零售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医药零售业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国外竞争者的加入,如全球第一大医药连锁加盟药店美国美信已经在我国开设了100多家加盟店。毫无疑问,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国外竞争者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医药零售市场的竞争。因此,我国的医药连锁药店不仅面对着众多的国内竞争者,还要面临更激烈的国外竞争者。
1.2 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自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总共对药品实施了20多次降价,使药价虚高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同时也压缩了连锁药店药品的利润空间。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零售连锁药店1/3亏损,1/3保本,1/3盈利;到2004年,全国零售连锁药店的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在某些区域市场50%亏损,30%保本,仅20%盈利。2004年,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8.97%,平均费用率为17.19%,净利润率仅1.79%。在国际上,零售连锁药店的平均毛利率为24%~37%,但目前我国排名前15位的零售连锁药店毛利率仅达23%,其它企业的毛利率水平更是低得可怜[3]。通货膨胀带来的店面租金与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营成本的剧增也进一步加剧了连锁药店的经营压力。
反观药妆、保健品、日化等产品市场,可见其潜力巨大。据权威数据显示,全球药妆品市场容量在2005年已经达到13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70亿美元。从增长速度看,国外成熟的药妆品市场年增长幅度为7%左右,而在过去3年里,我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却高达10%-20%,整体市场容量潜力巨大[4]。
1.3 实现资源共享,获得范围经济
连锁药店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进货、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等显著特征,开展保健品、化妆品、日化产品等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产品之间的资源共享,获得范围经济,如统一的门店销售,降低产品的营销和店面成本;统一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统一采购,增加组织的议价能力,降低进货成本;统一服务,发挥并共享医药专业人员的资源优势。
在连锁药店内,药品的专业化销售和其他多元化产品的销售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药店的“理性”形象及药品的专业化销售能够提升消费者对连锁药店内其他产品的信任度,同时具有一定医学、药学知识的专业售货员,通过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建议,并为顾客进行个别咨询与服务,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连锁药店内增加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多元化产品的销售,方便了顾客,增加了连锁药店的顾客流量,对连锁药店形成品牌忠诚度,从而带动连锁药店药品的销售。
2 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连锁药店在进行多元化经营以规避行业竞争、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三个方面。
2.1 法律风险
连锁药店需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获得GSP认证,并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在许可证上限定的经营范围一般为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因此,如果连锁药店要从事诸如各类保健品、食品、药妆、日化产品等的销售活动,应向当地的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营范围许可,否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连锁药店非法经营的品种进行没收或其他处理。
在连锁药店销售保健品、特殊功能的食品或者药妆时,由于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功效并且又在专业化的药店销售,消费者很容易将这些产品与药品相等同,药店的售货员在向顾客售卖时为了说服顾客、促进产品销售,也会不自主地带有药品性质的介绍与宣传,这必然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然而在《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中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也规定“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因而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存在着潜在的法律风险。
2.2 市场风险
连锁药店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首先要进行的是行业和产品的选择,不同行业和产品的市场状况,进入与退出壁垒、风险水平以及对资金、技术、人员的要求等均有很大的差异,如盲目地进入某一行业,不但目标行业经营不佳,甚至还会有损主业――药品销售的发展。其次是多元化时机的抉择,即在何时进入目标的多元化行业。进入过早,目标市场未成熟,市场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育市场,对于企业来讲,前期成本过大,需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进入过迟,目标市场已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此时进入不但该市场利润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且将面临众多已进入该市场的先行者的激烈竞争。最后是多元化程度的决策,即是选择药品销售为主,其他多元化产品辅助发展的策略,还是选择药品及其他多元化产品平行发展的策略,两种策略带来的风险水平是极不相同的。
2.3 管理风险
对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连锁药店来说,要同时在几个业务领域内开展经营。由于不同业务领域具有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和营销模式且药品销售上具有自身的一些专业特点,必然使管理更加复杂,体现在组织结构、财务、人员、决策、信息等多个方面,如日化等快速消费品,其低毛利、低库存、高流量的终端盈利模式与药品销售方式有很大不同。因而开展多元化经营需要将企业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如构建适合多元化经营的组织结构、进行资金合理分配、实现人员共享与合作、获得信息流的快速传递,但这些会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同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的多重目标与企业有限资源间会发生冲突,带来管理协调方面的困难,增加管理难度和企业风险。
3 连锁药店规避多元化经营风险的策略探讨
针对我国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避。
3.1 战略定位
所谓战略定位,就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采取的战略进行选择[5]。作为连锁药店,在进行战略定位时,应当明确连锁药店的任务、目标客户群及服务内容。连锁药店是服务于广大群众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组织,消费者希望从药店中获取健康的功能性改善、医药的专业服务和安全性的保证。这是药店的性质,正是这个特性决定了连锁药店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应当是以药品销售为主、非药品销售为辅的适度多元化经营,也决定了连锁药店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范围不同于一般的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在经营项目和商品品类组合上应当体现专业化的内容,即与“健康”相关联的概念,选择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产品进行多元化经营,从而形成药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发挥连锁药店医药专业人员的资源优势。
清晰的战略定位能够有效地避免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范围的法律风险,规避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市场风险,为明确多元化行业和产品的选择、进入目标行业的时机、多元化的实施程度提供依据和指导。
3.2 强化主业,培育品牌
根据连锁药店的战略定位分析,连锁药店应开展适度的相关多元化经营,药品销售应是连锁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而多元化更多的作用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一种便利、一种增值服务。因而,连锁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一定要在坚持搞好主业――药品销售的基础上开展。消费者来药店购买保健品、药妆、功能性食品等的原因正是看中了连锁药店的专业服务和安全性保障,所以连锁药店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以药品销售为依托,以此来促进多元化产品的销售,从而实现在发展主业基础上的双赢。
作为商业流通部门,连锁药店的品牌载体不是其销售的产品,而是其本身及由其提供的服务。目前我国消费者尚未对连锁药店形成品牌忠诚度,通过其他多元化产品的销售增加顾客流量,促使顾客对连锁药店本身及其提供的服务形成品牌忠诚度,这对连锁药店形成其独有的顾客群、与上游企业的谈判能力及规模的扩张等方面是相当有益的。
3.3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
为了降低多元化经营的管理难度与风险,连锁药店应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来提高管理效率。一方面通过调研、市场分析等途径,把握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策略和营销模式,探究主业与其他产品在管理上的共性与差异,建立配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相互协调。另一方面要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资源筹措能力等,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内部整合,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
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应突出体现“专业”理念,集中在专业人员的服务上。连锁药店应加强对营业员的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送药上门、医师免费诊断咨询等传统服务上,而应将经营理念从“治疗”扩展为“预防”加“保健”,进而推广到其他方面。除注重提高营业员的医学、药学、美容、保健等专业知识外,还应在法律法规的培训方面有所加强,避免“非药品销售涉及药品的宣传”这一法律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作为连锁药店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其动因背后存在着法律、市场、管理三方面主要风险,连锁药店可通过清晰的战略定位、强化主业、培育连锁药店品牌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来防范和规避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冷静、理智、慎重地运用这一战略。
参考文献
1 冯国忠,张有朋.连锁药店要审慎进行多元化经营[J].中国药房,2006,17(13):1037-1039.
2 康琦, 我国每4067人拥有一家药店[N]. 中国医药报,2007-08-27(A5).
3 李远方.联盟能否挽救药业连锁困局[N].中国商报.2005-9-2(P).
4 刘坤.国内药妆市场有多美[J].医学美学美容,2007,(11):13.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即经济产业部)最新商业统计显示:2002年日本连锁药店行业共有门店1.4673万间,年销售总额达2兆4957亿日元。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连锁药店得以在日本生存,且有如此销售规模,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日本人生来体弱多病,或有以吃药为乐的偏好,而是源于其经营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原始意义上的“药店”所经营的业务。
事实上,日本药店大体上有两种经营模式:其一是我们所熟悉的原始意义上的“药店”,在日本称之为“调剂药局”。因为日本的药品也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所以专营药品的“调剂药局”,一般也有政府授予的出售处方药销售资格及专职的注册药剂师,选址也多分布在医院附近。一般而言,“调剂药局”的规模较小,营业面积多在数十平米之内。
连锁药店业态是日本药店行业的另一经营模式。与传统的“调剂药局”相比,连锁药店这一药品零售业态却年轻得多,在日本出现不过50年,但其灵活的经营模式,加之当局对医药品经销的政策逐步放宽,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连锁药店是非常有魅力的。对于百货店,消费者期待的是享受感人的体验场所;对于综合超市,消费者追求的是便利性或优惠的价格。而连锁药店正可以满足消费者这些不同需求。”这是日本连锁药店协会宗像守事务总长对连锁药店下的定义。事实上,连锁药店的存在也正是如此。
就商品构成而言,连锁药店经销的商品不只局限于日常医药用品。还包括化妆品、洗浴用品、清洁用品、非生鲜食品、酒水饮料及其他日用杂品,可谓琳琅满目。
据统计,目前日本连锁药店内的商品销售额中,医药品占30.2%,化妆品占29.7%,日用杂品占24.6%,其他类商品占15.5%。也就是说,虽然称之为“药店”,但实际上其药品的销售已不占主导地位。郊外大型连锁药店中,医药品的销售平均仅占商品销售总额的15.8%。
严格地说,所谓连锁药店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医药品专卖店”定义,与其称之为药店,不如称之为有日常医药用品的便利店或折扣店更为形象准确。在医药品的基础上,连锁药店根据不同商品特性、购买频度、毛利合理搭配的商品组合,丰富商品品种,实现与超市、便利店等其他业态错位经营。
据了解,连锁药店的经营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选址于郊外,即郊外型店铺。营业面积多在1000平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00平米,经销商品达2、3万种。不过,这类店铺看上去更像一家折扣店,商品丰富且价格低廉,基本上可以满足顾客除去生鲜食品之外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另一种模式是街区型店铺,即选址于市内商业街或人口稠密的街区。营业面积一般在400平米左右,经销商品1万余种。在现有连锁药店中,这种规模的门店数量最多,竞争也最为激烈。例如,位于东京最繁华地区之一的涩谷十字路口,方圆不到500平米的范围内,就有多达7家不同的连锁药店。有的店铺间距离甚至不到十几米,其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 连锁药店的成功经营模式
在日本,每当提起连锁药店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株式会社Matsumoto Kiyoshi”的门店。琳琅满目的商品、优惠的价格、出色的服务、明朗整洁的店堂,这一切为“Mat-sumoto Kiyoshi”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其赢得了无数顾客的支持,其中尤以年轻人居多。她们爱称“Matsumoto Kiyoshi”为“MATSU KIYO”,并乐此不疲地聚集到那里,找寻、试用、购买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及其他商品。
“株式会社MatsumotoKiyoshi”是日本第一家以连锁药店为经营业态的上市公司(1999年8月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自1932年,现任社长松本南海雄的父亲松本清在日本千叶县松户市创办“松本药铺”,“株式会社MatsumotoKiyoshi”已走过了整整70年的经营历程。不过,其真正走向辉煌的历史应从上世纪90年代初算起。
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务实,对价格更加敏感。在如此不景气的环境下,连锁药店从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医药用品入手,进而发展到以提供化妆用品、百货为主,并逐渐为消费者所推崇,“株式会社MatsumotoKiyoshi”在此时脱颖而出,并一步步成为居行业主导地位的企业。可以说,“株式会社MatsumotoKiyoshi”的发展史是日本连锁药店业态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其成功的经营营销模式大体概括为以下三点:
丰富商品种类,优化商品组合
“保证营业面积大于竞争店”是“Mat-sumoto Kiyoshi”开设新店时的至上原则。其目的无外乎在经销商品的种类上压倒竞争对手,使各类商品得以铺货。“MatsumotoKiyoshi”的标准店面积有两种:350或500平米,其各类商品可达1万至1.5万种。
严格地讲,连锁药店绝非医药品专卖店是其业态本质所在,经销与健康有关的商品本是连锁药店的基本铺货标准。然而,就日本连锁药店的经营现状而言,其商品经销范围已远非局限于此。例如用硅氧树脂制成的贴附式胸罩、糖果、饮料等,实际上与健康无直接关系的商品早已遍布市内一般连锁药店内,可谓应有尽有。
不过,“Matsumoto Kiyoshi”在丰富经销商品种类的同时,在销售上更加注重对经销商品的优化组合。即按购买频度、毛利率的不同,以“集客贡献度”、“利润贡献度”的高低确定商品定位,系统合理地制定铺货及促销营销计划,力争经营收益最大化。
例如:以毛利率15%左右的日用杂品集客并争取销售额,以毛利率30%左右的医药品、健康性商品及毛利率20%左右的化妆品赚取利润是其最基本的经营营销战略。同时,积极开发自有品牌(PB)商品,以树立企业品牌,实现差别化竞争。在保证收益性的同时,营造特定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强竞争能力。
在日本,医药用品的毛利率一般在30%左右,至于PB商品甚至可以达到60%。然而,就商品特性而言,医药用品是有需求而无欲求的商品。也就是说一般人只有在感到身体不适产生对医药品的实际需求时,才会有购买医药品的欲求。消费者是不会有“啊!今天星期天,天气也很好,到药店买些药回来吃吃”这类嗜好的。
因此,虽然医药用品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但因其本身几乎没有集客功能,所以只经销医药品,则无异于守株待兔,就企业经营而言即被动经营,其出路可想而知。
正是源于对医药用品特性的根本认识,以医药品、化妆品、日用品兼营为业态特征的连锁药店才有可能应运而生并得以稳步发展。而“Matsumoto Kiyoshi”的优化商品组合战略则是对连锁药店业态理念的最佳体现,是提高连锁药店经营收益性最切实有效的实战技法。化商品组合战略则是对连锁药店业态理念的最佳体现,是提高连锁药店经营收益性最切实有效的实战技法。
注重女性消费者心理的卖场设计
在日本,连锁药店的最大对象顾客群体是女性,其中尤以年轻女性居多。为此,“Matsumoto Kiyoshi”的门店在卖场设计上无不体现出对女性消费心理的重视,其中尤以利用商品陈列有效调动顾客的购物视线与移动路线,诱发顾客的购物欲望。其诱导购物行为的营销技法最具特色。
例如关于店内照明:为使来店顾客有明亮、轻松、进而健康的感觉,“Matsumoto Kiyoshi”的基本原则是“即使在晴天时顾客进店后也不会感到店内昏暗”。为此,规定其所有门店的照明亮度统一维持在1600勒克司以上。
关于商品陈列,“Matsumoto Kiyoshi”的基本设计原则有三:
为给顾客以商品琳琅满目的印象,“Matsumoto Kiyoshi”在商品陈列上非常注重对店内墙壁的利用,采取以沿墙壁面陈列商品为主的铺货模式。而通路货架则采用低于人体身高的设置,并尽量多地陈设中心岛,使顾客能够很自然地在店内环游移动。店门口多采用开放式设置,使行人从店外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店内顾客试用化妆品等选择购物的景象,营造橱窗效果,吸引过往行人的注意。
通常货架的铺货黄金线在人的眼睛高度的位置,并在此陈列最畅销的商品。而一些重量、体积大的商品则按重力原则,依次由黄金线向下陈列。然而,为扩大顾客的视线范围,使顾客可以从较远的位置注意到商品,“Matsumoto Kiyoshi”在商品陈列上则采用了沿黄金线以上陈列大件商品的铺货方法。
通过“色”的利用,可以有效营造卖场气氛,达到延长顾客店内滞留时间的目的。为此,“Matsumoto Kiyoshi”非常重视对店内商品、POP、饰物等色彩搭配。其各类饰物有300余种,操作上80%由总部商品部统一负责,20%交由各门店自主调配。
高度信息化技术应用
“Matsumoto Kiyoshi”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已远非局限于商品、收银管理领域。不同于其他连锁药店,在“Matsumoto Kiyoshi”各门店内的收款台附近都配备有被其称之为“数码POP”的50英寸等离子显示器,作为面向来店顾客的信息传播手段,终日播放着其企业公关宣传及专供的各类化妆品、医药品等商品广告。
不仅如此,“数码POP”还是总部得以通过卫星向位于全国各地的各门店同时发送同一经营营销信息的网络化信息传递系统。利用这一系统,1小时的图像只需15分钟就可以传送完毕,还可以及时发送对各门店店长的经营指令、新商品的销售方法、陈列方案等企业内部动态信息,并计划将来用于网络店长会议。
此外,“Matsumoto Kiyoshi”还建有利用积分卡自动收集、分析、应用顾客信息的自动化顾客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使“Matsumoto Kiyoshi”在把握顾客动态信息、提高顾客的企业忠诚度、开展有的放矢的经营营销攻势成为可能。 “不以利小而不为”—— 中国药店业的发展选择
近年来,国内各地时有冠之以平价药店、药品超市为名的大型医药品专卖店闪亮登场,然而,与刚开张时的红火相反,其后的经营业绩真正能实现持续盈利的店铺却少之又少。此外,一些国内著名医药品零售企业也开展了所谓多元化经营,开始了把化妆品、日用杂品摆进药品柜台的尝试,但也多因赢利无望而黯然消失。
究其原因,前者无外乎对其所经销的商品特性与旨在薄利多销的折扣店业态缺乏准确认识。医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并非单纯依靠廉卖就能赢得顾客或持续扩大销量。后者则在于对兼营医药品、化妆品、日常杂品的连锁药店业态缺乏本质性理解,缺乏相应的经营营销理念与技法所至。
如上所述,兼营医药品、化妆品、日常杂品的连锁药店业态实际上是一种成熟的、有别于原有药店业态的零售模式,而绝非简单的原有药店的多元化经营。“株式会社Matsumoto Kiyoshi”的企业理念是“服务于美与健康的企业”,而其一切的日常经营营销活动正是在这一企业理念的基础上展开的。
“国美要进军医药零售市场了,定位很可能在药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经过分析近期国美的一些动作,坊间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今年3月22日,国美电器(0493.HK)了2005年经营业绩和2006年的扩张计划,国美电器2006年将着力点放在了百货、电视购物以及药品和个人护理领域,具体操盘的是黄光裕夫人杜鹃旗下的鹏泰投资。
而在此前,鹏泰投资就已经在有关网站打出招聘广告搜罗相关人才。招聘广告称: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现诚聘电视购物行业、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行业及高档百货行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有关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的职位包括: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公司总经理、美容护肤及生活用品采购主管、保健品及药品采购主管、药剂师等,工作地点均在北京市。通过对招聘岗位的分析,业内人士认为,国美此番进入药品零售,定位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药妆领域。
据悉,北京已有大型药品零售连锁公司的高管投奔国美。
记者致电国美总部负责新闻宣传的品牌管理部门询问有关事宜时,该部门工作人员称,他们并不了解情况,不能发表任何评论。
业内人士指出,或许国美认为对外公布的时机尚未成熟。但种种迹象表明,国美正在紧锣密鼓地为进军药品零售做最后的准备。
资本逐利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国美进军药品和个人护理领域是资本逐利的结果。曾在家电连锁企业任职多年,现为力诺医药商业集团总经理的郝登伟对国美此举表示赞赏。郝介绍,家电零售领域的利润现在已经探到谷底,而激烈的竞争又很难给予家电零售以更大的利润预期。国美掌握了大量的现金流,特别是黄光裕几次资本运作套现几十亿港元之后,资金充裕的国美肯定会寻求利润较高的领域,以增加其自身的赢利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3月22日国美电器公布的2005年年报,其营业额达到人民币179.59亿元,同比上升42%,但净利润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仅上升2.7%。此外,2005年国美电器毛利率也由9.63%下降到9.2%。
在刚刚出炉的“2005年度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上,百联集团再次蝉联冠军,国美紧随其后,但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专家怀疑。汉彬洲咨询顾问王吉吉撰文指出,从排行榜上看2005年国美426家门店实现的销售总额为498亿元,而国美公布的年报则显示,2005年国美参与上市的259家店的销售总额为179.6亿元,按照这样的数据简单推算后会发现,占国美门店总数61%的上市门店仅产生了36%的销售额,平均单店销售额0.7亿元。而其余167家门店(即未上市部分)2005年创造的销售额高达318.4亿元,平均单店销售额为1.9亿元。也就是说国美参与上市的门店的效益要远远低于未上市部分。业绩数字有注水嫌疑,这样的反差也折射出了以国美为代表的连锁企业对自身真实赢利能力的无奈甚至怀疑。
而国美的老对手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百货行业的毛利率在18%-25%,电器连锁行业则一般不足10%,如果有条件有资源,电器连锁商尝试进入百货业也是很好的做法。
药品零售行业的利润虽然也在一路走低,但还是远远超过家电零售领域。据业内营销专家李从选估计,目前连锁药店通过各种手段的运作,整体毛利率还能超过20%,比如一般连锁药店主推产品毛利率界定是:一般产品在毛利率在50%左右,名牌产品毛利率也要求达到40%。而药妆这一领域的毛利率还要略微高些。
近年来,迫于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药店搞多种经营已经不再是新闻,但专门的药妆店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一位连锁药店的高管表示,药妆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已经爆发出来,可以预见,药妆是连锁药店企业差异化经营的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据医药流通领域营销专家詹永珞分析,药店引进药妆经营,将最大程度地利用店面面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利于聚集人气带动销售。另外,有药用功效的化妆品按药品的模式来销售,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专业感。所以药妆看起来就像是连锁药店从“零利润”中突围的一根“救命稻草”,很多连锁药店都在打药妆的算盘,以期转型,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
药妆看起来像块巨大的奶酪,自然也引起国美这样的资本巨头的注意。
狼来了?
几年的时间里,许多连锁药店还在做着药品零售的“国美”梦,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过上像国美一样在家电领域呼风唤雨的日子。但现在,国美来了。
郝登伟对国美进入医药零售保持了一定的乐观态度。他认为,除了资金充裕之外,国美还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国美已经形成了零售连锁的独特的商业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和竞争力可以复制到其他任何具有商品属性的零售领域。
詹永珞指出,国美已经在全国开了400多家规模较大的店,在店里拿出一块地方来做药品零售的方式最为可行。这样会省却不少成本,提高了卖场的利用率。产品搭配得好的话,还可以产生附带购买行为。可以说,国美已经具备了在医药零售市场大展身手的一些基本条件。关键是看国美对药品零售市场如何把握,如何迅速地建立自己的管理人才队伍。
而李从选则着重强调,毕竟医药零售和家电零售存在很大的不同,国美也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的劣势。一是国美不熟悉药品连锁零售,家电营业额可以做到几百亿,而去年全国连锁药店最大的老百姓大药房,也才21亿元的销售规模。想大量占压供应商资金是不现实的;二是药妆店国内也就是屈臣氏、万宁和康是美,这个业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接受,而接受过程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在这段时间里,亏损是免不了的;三是管理经验和人力贮备问题,药妆店管理肯定与家电不一样,电视机不怕偷,可是小小的高档化妆品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至于国美进军药妆将对现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业内人士都比较谨慎。李从选、詹永珞等人均认为短期内没有太大的冲击,反而会对药妆店的概念被消费者接受有好处。如果国美携巨资进入,大张旗鼓推广传播,就可能形成一些影响,但在没有弄清运作规律以前,资本一般不会贸然大规模介入。当然,由于国内药妆店还未被广泛接受,国美全方位传播介入,正好可以树立第一概念,抢占消费者的心理空间。
而深圳一致医药市场营销部经理薛敏表示,目前传统的医药零售连锁基本上以专业化药店为主,药店的服务除了销售还有专业化的咨询和用药指导等,消费者在购买药品等保健、治疗性商品时,首先考虑的还是专业性,而药妆店主要定位健康、时尚和日常护理,针对的目标顾客只有少部分重叠,所以在销售上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整合升级
郝登伟认为,国美看中的不仅仅是比家电零售要高的毛利率。更重要的是,医药零售领域现在的市场格局就像未经整合前的家电市场。厂家众多、品牌无序、流通领域中的地方零售寡头正在形成……国美作为“过来人”,自然会很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医药零售领域的市场特征。如果把国美在家电销售领域中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医药行业,那么国美有希望在医药零售领域形成自己的“垄断”优势。
但有业内人士也提出,目前国内药妆市场很不成熟,国美进入也未必能取得优势。药妆市场的成熟期必须建立在三个方面的成熟基础上:一是形成相当规模的药妆消费群体,二是药妆渠道的规范有序经营,三是有足够的药妆企业来满足市场需要。但现在的中国市场还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一点。目前药妆市场的热闹只是一种表面繁荣,药妆市场进入真正的成熟期至少还要十年。
关键词:医药;连锁经营;WTO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2001年和2002年两年间,中国现代医药流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医药连锁经营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两年中,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前后,全国大约有200多家医药连锁企业,5000多家连锁医药零售商店。由于医药零售点高达20%—40%的毛利率,许多投资者在等待市场进入的机会。另外一个特点是医药连锁经营市场出现了制药企业、老牌医药流通企业、原有医药批发企业共同竞争的现象,更多的制药企业倾向于建立自己的连锁店。
如果我们把2001年称作医药连锁经营的元年的话,2002年可以称得上是扩张年,一些制药企业和纯粹流通企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势头。三九医药集团作为50家可以跨省连锁的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200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行动神速、不事张扬的收购了国内4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且计划要花13亿元在3年内开8000家连锁要点,力争占领国家不低于5%的零售市场份额。深圳万基的目标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立1000家药店,每年达到10几个亿的销售额。同仁堂要在2003年前建500家分店。一些纯粹医药流通企业也开始了扩张,北京金象大药房大规模吸纳特许加盟店,打算在未来3年内北京及全国范围建立500家连锁店,其中北京地区200家,预计销售额将达10亿元。
医药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数目虽然多,但规模小,市场份额低。我国现有医药连锁经营企业200多家,拥有门店5000多家,但其中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在较为成熟的美国、加拿大市场,前10家药店就占了整个零售市场的50%,但中国最大的200家连锁药店加起来只占了市场的15%,市场覆盖面小,不能承担起分销的重任。
2.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区域限制,影响了医药连锁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是医药连锁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级医药公司的存在,许多医药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或地区,部门分割造成的“小商店林立”现象,虽然国家药品监督局已经允许一些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跨省经营,但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开办连锁经营的申请拖延或人为设置障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4.配套政策和法规滞后。我国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药品监督局为了规范药品零售市场,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加入WTO后的中国医药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我国还没有成熟的针对连锁经营的法律法规,使主管部门对于连锁商业中出现的假连锁等现象束手无策,极大的制约了整个医药连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
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市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OTC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
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世谦:《连锁店经营管理实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牛海鹏:《特许经营》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杨文杰:“加快发展我国连锁经营的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