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打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和连续对药品实行降价等,这些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1-9月医药工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增幅继续下滑,2006年上半年医院用药的增幅创近年最低。一系列数据说明医药行业的现状明显是被国家政策和制度所左右,宏观调控起到了作用。
1医药工业
我国医药工业2006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与2005年同期相比,是近10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见表1)。导致全行业增长放缓的因素包括:国家对医药购销中出现的商业贿赂进行重点打击,进一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对政府定价的药品进行全面梳理,价格继续下调等等。
从整体分析,2006年中国医药产业遭受了诸多负面因素带来的较大冲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出如下特点: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增幅下滑,医药工业整体利润下降;医药产品进出口仍平稳增长;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大型制药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化加剧;行业亏损面稳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加大;医院终端增幅创近10年新低等。
2006年前三季度,化学工业销售收入中,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收入938.69亿元,同比增长16.29%;化学制剂工业销售收入100.70亿元,同比增长16.48%;中成药销售收入797.17亿元,同比增长16.15%;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302.48亿元,同比增长0.28%。但是利润增长的情况并不好,尤其是化学制剂工业利润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见表2)。
2医药商业
据报道,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1 944.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7%。其中药品类购进1 443.51亿元,同比增长6.25%;中成药类购进350.22亿元,同比增长12.65%;医疗器械类购进32.77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2 118.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07%;纯销售值为1 170.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80%。其中药品类总销售值为1 568.05亿元,同比增长7.34%,纯销售值为877.93亿元,同比增长9.75%;中成药类总销售值为372.05亿元,同比增长10.06%,纯销售值为196.15亿元,同比增长6.08%;医疗器械类总销售值为3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纯销售值为24.07亿元,同比增长5.98%。
但是医药商业的效益水平是很差的。2005年全国17个省市汇总亏损额达6.34亿元,行业利润率仅为0.66%,费用率为7.53%。在532家重点企业中,有152家亏损,亏损面为28.57%,亏损额达3.65亿元。
2006年以来,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没有同步。受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应收帐款增幅进一步上升,费用加大,毛利率、利润率下降,企业增效能力差异加大等,这就是目前我国医药商业的现状。
3医院用药
药品生产与药品降价的种种变化最终体现在销售终端上,目前我国药品销售最大的终端还是在医院,所以分析医院用药是可以说明问题的。表3是2002年到2006年上半年医院购入药品金额和同比增幅的变化统计。药品的购入金额虽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及国民GDP提高等客观原因仍呈上升态势,但是从2004年5月第15次的药品降价后其增幅已出现明显的下滑。2006年上半年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虽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长率从2005年的19.67%下降到11.74%,呈直线下滑态势。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及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这五大类药物仍然举足轻重,约占有总金额80%的份额,这几类药物依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表4)。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6月份对部分抗肿瘤药实行降价,统计所示该类药仍然保持着23.34%的高增长率,可以说降价的影响在上半年尚没有体现出来。而与降价关系最密切的抗感染药物下滑最大,其增长率已经从2004年的21.44%跌入到目前的2.74%。
4上海地区态势分析
4.1上海医药工业
从2006年1-9月医药工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地区的各项指标在领先发达的6省市间优势不明显(见表5)。
上海地区医药亏损企业占该地区医药企业的27.44%,仅次于北京的37.72%,排在第2位。虽然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报道,上海的医药商业销售在这6省市排第1位,但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并不见得好;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的同比增长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6个省市中处于中游。从管理费用及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分析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产品销售成本的增幅为最小;在时下原料与辅料、能源与环保费用普遍上涨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上海的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错的。利润和利税总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2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用药分析
上海地区的用药水平在国内一直是领先的,国外一些新药也常常在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地区样本医院最先得以使用。抗感染药物滥用现象也已得到很好的遏止,再加上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所以样本医院各大类药物购入金额所占份额的变化也正向国际化大都市用药水平靠拢(见表7),尤其是抗感染药物的份额逐年下降是非常说明问题的。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及增幅的变化参见表3。
从样本医院领先药品分析,已明显看出与全国样本医院的统计有很大的不同,抗感染药物傲视群雄的地位已明显不在。在领先前30只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有7只,从数量上看占23.33%的比例,但从占金额的份额看也只占25%,没有明显的优势。纳入样本医院统计的品种共1 323只,领先的30只药品占全部药品金额34.38%的份额,其中7只抗感染药物占总金额的份额为8.57%(见表8)。
应该看出,一些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市场很好。尤其要关注的是免疫抑制剂,由于上海在器官移植方面的水平在全国领先,而患者一旦接受移植则要终生服药,所以此类药物的潜在市场是非常可观的。
向样本医院供应药品的厂商共有1 340家,领先前30位占全部供应商39.31%的份额(表9)。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合资企业风光无限,前10位中有9家合资企业;前20位中有16家合资企业与外企;前30位中真正属于国企性质的只有4家,此外还有几家股份制或民营企业。由此可见,国企的优势至少目前已不在了。
5展望2007年
5.1原料药行业
全球原料药生产中心的转移仍在继续,原料药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原油价格的下调将促使原料药生产所需化工原料成本下降;大宗原料药价格有望继续保持2006年下半年出现的缓慢升高的势头;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维生素A、维生素E退税率由13%上调为17%)给大宗维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带来机遇。
人民币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原料药产品的价格优势;美国、欧盟等规范市场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准入壁垒,相关认证的成本有可能提高;专利侵权事件将进一步引起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中国产品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新产品的引入将变得更加困难。
5.2药品价格
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其中2 400种左右的药品由政府定价,列入政府定价目录的药品占市场流通份额的40%左右。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的约700余种,其它药品则由企业自主定价。
政府对药品价格采取坚持积极稳妥、分步降价的原则。据悉,2007年政府以政策调整为主,价格调整为副,不会有大幅度的降价,今后原则上每两年对药品价格进行一次微调。2007年是做好药品价格评审、研究修改药品定价原则、建立以合理成本为基础的价格核定办法等工作。这些举措试图给企业有一个休整的时机,可是由于降低药品价格无法改变利益分配,生产企业的利益受影响最大是肯定的,所以企业想借此机会积聚能量也难。再加上地方招投标仍旧进行,企业若想中标,在投标时必须再降价,所以招标采购的进行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再降价,也肯定会影响企业全年的营销计划。
5.3医院用药
降价对抗生素冲击最大,有些品种遭到三四次降价的冲击后,价格已偏低,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替代品种的出现是见惯不怪了。
对专利药、创新药、原研药和仿制药实行分类定价是应该的,首仿药与仿制药有一定的差价也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区分、如何划定界限等问题。
中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政府允许医疗机构售药加价,医院作为药品购销的居间环节,已经在整个价值链中演化成绝对的主导力量。医院、医生的逐利行为,一方面仍旧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将继续夺取医药工业、商业企业大量的利润。
5.4医疗体制改革
国务院批准11个部委联手成立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目前已深入到企业、商业单位及医院进行调研(具体分调研、报告和实施三步)。2007年有望在坚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好医院资源;在坚持机制创新、完善政府的补偿机制,加强属地化、区域化的管理措施下,转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007年将继续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目前只覆盖40%的农村人口,50%左右的地方,每人仅50元),提高农民的保障金额。
一、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行业对于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救灾防疫、军需战备等提供充足的医药物资,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长期被看好的行业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提高显著。医药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而且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老龄化所占比例的增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网店基本实现全面覆盖,药品零售市场正在日趋扩大,医药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药品注册门槛进一步提高,而且由于近二三十年,医药市场的价格在地域差异上存在差异,国家进行医药市场整改,控制医药价格。整改医药市场有利于给医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市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绝佳的投资机会。在医药品种中,从其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四个角度来看,生物医药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投资风险比较大;中药企业将快速稳定增长,投资价值比较高;化学药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
二、医药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产品主要处于产品研发期、产品试验期、产品生产期和产品销售期四种状态。当医药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生产企业自身也无法对此药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准确的把握,投资者也无法对医药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准确判断,一旦产品研发结果和研制成功后的销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当产品处于试验阶段,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投放少量产品到市场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一过程时间比较长,还尚未处于收益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做为流转资金,但是否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大量投入生产也是不可估计的。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以后,其风险会相对缩小,对产品的预测估计准确度会相对提高。但是,还是存在医药产品还尚未形成大众认可的品牌、销售业绩有限或者医药企业估计过高,生产量远远超过销售量,造成产品堆积现象,也会造成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或者在销售过程中,医药产品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当产品处于成长阶段后,投资者会越来越多,其投资竞争力会变强,投资价值和效益会随之缩小。现如今,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药品招标采购、产品更新速度快和药品零售限价的压力,其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医药产品的毛利率将呈下降或稳定发展的趋势,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其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医药市场造成不小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三、医药行业投资前风险控制措施
1.投资项目选择。医药行业包括几大种子行业,每个子行业下有很多医药产品和医药公司。选择哪个子行业的哪种产品或者哪个企业需要投资者慎重筛选做出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的控制投资总风险的关键环节,项目的质量好坏和发展潜力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最注重的是将来投资回收的可能性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选择的投资项目应侧重于政府的重点工程和各种科技发展计划,国家的支持往往会是市场竞争中的潜力股,发展市场良好。我们在投资项目前要对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公司的管理团队背景进行详细调查。对医药市场前景的调查包括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产品在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产品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资源方面的影响。因为投资的周期比较长,过程复杂,这些环境因素中任一个条件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投资者的收益。所以,我们在投资某一种产品前,首先要运用准确科学的方法来对可能影响产品发展的这几种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科学预测。其次,随着我国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国内医药市场的医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医药产品治疗效果好且价格适中的产品更受医院和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医药产品进行医疗效果预测看是否值得投资,对成品药看其治疗对象和价格所针对的消费者数量的可观性。对医药品种的选择要树立长远的目光,从产品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四方面进行全面考虑。2.验证商业书的假设条件。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后,被选中的多家被投资产品公司会给投资者送来各式各样的商业计划书,在这些商业计划书中公司往往过高的估计未来收益,对产品的发展呈乐观看好的心态,但低估其风险。投资者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立场,对产品的风险进行专业谨慎的计算估量。对商业书中的假设条件进行实际验证,科学预测这些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和其实现的可能性大小。金融工具是投资形式的体现,种类众多,投资者应根据双方实际情况选择双方都满意的金融工具。一般投资者最通用的金融方式是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回收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投资者对企业的主动权。3.在合约中采取措施。投资者在确定了投资项目后与产品企业签订有效合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合同是当事人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思后订立的协议。作为投资者在与医药企业的合同中要设置限定投资资金来控制投资规模。在投资前签订合同之际,投资者应在合同中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和被投资公司的规模明令指出对企业的投资额度限定在公司总资产的40%-60%或者具体限额,对单笔投资额度也限定一个特定的数目。这样既可以使投资者再有多余资金投资其他项目,又可降低投资风险。其次,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合同中还可以设定部分保护性条款。例如,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限制管理人员因公消费的额度,对于发生几率较大的可能性事件双方做出的应急措施应做出明令规定,在合约中对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做出明确详细的划分,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规定来促进被投资企业的运作动力。4.联合投资。投资者往往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当确定投资某个医药项目后,联合其他的投资者共同投资,在让利给其他投资者的同时,也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对于某些产品处于成熟生产期的需要大量资金的大型项目可以联合其他投资者投资满足公司发展资金需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分散风险。
四、结语
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是对投资活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投资者应认真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对投资的医药产品的市场前景、发展环境和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查和预测,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争取将投资的风险在投资前降到最低,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毛文杰,投资前的风险控制措施,化工管理,2008年09月.
[2]韩广须,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经营管理者,2015年24期.
关键词: 医药物流;市场竞争;风险;信息技术
0引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日趋同质化竞争的市场情形下,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科学细分市场,实现医药物流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是医药物流企业的切入点,也是医药制造商的关注所在。
1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是医药物流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世界药品市场正在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增长。据美国权威部门核算,世界药品市场到2004年已达到506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7600亿美元。近年来,药品市场走势良好,呈稳定增长态势。专家认为: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尤其是美国医药行业,已完成兼并整合,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未来的药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及保健意识的强化,给药品市场带来广泛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世界人口将以1.5%的年率增长,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于此同时,目前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品只占世界药品市场的20%左右,但随着这部分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将逐步增长。到2004年已占到总量的30%以上。其三:世界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内外部资源,并建立了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扩大全球市场占有份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同期增长19.1%,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和三资企业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据统计,2002年,在我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中,医院销售与药店销售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医院销售仍占主导地位。
2国内外药品市场变化趋势是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起点
伴随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医药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未来医药药品市场需求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发展趋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促进了药品的需求。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预计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总数已达到1.6亿,占总人口数的11.52%;2025年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17%;到2050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27%,并达到顶峰。目前老龄人口消费的药品占药品消费的50%以上,按现行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385元/年计算,2005年,其用药总额达到616亿元,比2000年的500.5亿元净增115.5亿元。目前,我国的药品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消费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五”期间,农村药品消费需求达到15%的增长幅度,由人均12.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元左右。2005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消费总额增加约11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2005年,全国药品需求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940亿元,药品需求年平均递增幅度有可能达到12%。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几十年来,医药市场份额绝大部分在城市,农村只占了一小部分。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占药品消费的比重约为12—14%,农村与城市人口人均享用药品医疗器械金额之比为1:9,其医疗水平与用药水平相差悬殊,还有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村这个庞大的医药消费群体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这既是我国能否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医药工商企业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医药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药品消费结构和价格渐趋合理,非处方药品、防治新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的药物及消毒药品将大量增加,保健品消费持续增长,将有效地拉动药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新的医改方案出台,药品消耗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控制,有效利用药品资源将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疗效好、价格低廉将是患者用药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其销售量将会增加。新疾病谱的出现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主要是新的致病菌、病毒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生命。21世纪医学模式将从治疗向预防型转变,抑制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病将成为医疗的重点。因此,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和常见流行的药物及消费用药的需求会大量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将会全面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保健品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并以15%——30%的幅度增长,高于医药各大类的增幅,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保健品13%的增长幅度。
药品分类管理带来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全球非处方药发展很快。美国现有处方药仅5500多家,而非处方药房多达75万家。美国是目前人均消费非处方药品金额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非处方药为70美元);丹麦居第二(人均69美元);德国居第三(人均65美元)。虽然目前我国人均非处方药消费低于全球人均水平(9.1美元),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增长却十分可观,据初步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从19.1亿到240亿人民币,占药品销售总额的20%,是年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不断增长和广大农村市场的开拓,以及药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我国非处方药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我国非处方药市场潜力很大,前景光明。天然药物开发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就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中药类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虽然呈稳步上升之势,但仅占33%左右,化学药品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近年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天然药物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天然药物作为来自植物的“绿色药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全球崇尚自然热潮的兴起,天然药物必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药物之一。
医药市场全方位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医药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版图”也将重新划分。这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2002年已连续两年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药厂。据统计“十五”以后,中国医药企业减少25—35%。国家对医药行业结构目标调整为:在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育10个左右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其占全国销售总额的30%以上,其主要产品具有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占销售总额的70%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100个左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今后几年,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出现。它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的资源汇聚、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形成强大的实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足。西部将成为医药原料的生产基地,由于东部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不得不把部分医药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都将积极地吸引东部医药企业去开发利用,这就更需要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流动。
调查统计,2003年连云港市医药保健品支出,人均用药平均每年以12%速度增长,年药品需求量在35亿左右,每年约增长2亿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药品零售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网点数量增加较快,药品零售网点也有所发展,但大都各自为战,分割了市场。连云港是港口城市,交通发达,货物流通较快,市场潜力很大。另外,连云港市与欧亚各国家有铁路联系,在中国具有的道地中药材中,欧亚各国也有大量的蕴藏,是今后能够开发的潜在优势。可以预见,在整个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连云港的医药连锁网络项目有很好的基础,如果运作得当必定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市场预测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随着传统批发业务向总、总经销、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转型,采购能力和配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销售额较过去将有较大幅度上升,销售利润率可增加2个百分点。利用总部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26个中心药店,既为自己的连锁药店服务,又开展低价现款销售业务,预计两年左右时间可运用低价现款模式使销售额增加1.5亿元,销售毛利控制在15%左右,可实现利润率10%。加快零售网点建设,项目期内力争完成300个零售药店的建设,覆盖面达到连云港市、江苏省70%以上地市,利用医药物流中心的销售网络,完成医院门诊药店的流通改造任务,采取联营、收购、招标中标、承包等多种形式将医院门诊药房纳入本项目技改之中,力争在项目完成之时,将原有医院销售网络门诊药房改造50个左右,销售收入可增加1.5亿元。为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医药物流中心子公司不设销售机构,其医药产品全部由本项目销售,根据其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独有性特点及子公司生产情况,预计销售额可增至2亿元以上,毛利率和利润率也将大幅提高。开展医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连云港卫生系统组织的招标品种,配送适合于药店销售的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商品,可增至销售额0.5亿元。增加生物制品销售业务,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冷藏设备积极开展生物制剂的销售业务,预计销售收入0.5亿元。销售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可达9.5亿元,力争到10亿元以上。发挥现金流的再投资作用,可使本项目的销售利润有大幅度上升。地道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精深加工等业务,预计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下,依靠产业链资源整合,总、总经销品牌商品的管理,现金流再投及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信息网络技术和零售连锁网络建设等技改项目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风险主要是市场和技术风险
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为公司信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和必要的信息化装备的运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风险为当前网络设备更新换代快,因此在设备选购时要有超前性,否则运行一段时间后软硬件跟不上网络的发展,再更新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网络匹配不协调也会给工作造成影响;车辆购置要适合项目经营的需要。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未来也必受到周边同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新的物流业务能否顺利发展,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风险控制:搞好现代物流知识培训,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开拓新业务,提高增值服务和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用户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提高运输和仓储服务质量,积极扩大货源,扩大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5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根据连云港医药市场目前的状况,公司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来自连云港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就有江苏恒瑞、江苏豪森、正大天晴、连云港康缘等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商业批发、零售网点都已初具规模。但这些集团在商业经营中,基本为松散的,各自为阵的经营模式。二是来自连锁公司、超市和国内及流通企业的竞争,江苏省内医药零售连锁公司和规模较大的医药超市,占零售市场份额较大,药品价格较低,但大多数企业资本实力较强,配送能力差,有近一半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系统,这些企业即是竞争对手,也是整合对象。
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集中优势:原药材、医药生产、销售内部整合,管理自成体系,具有集中力量的组织优势,这对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先进物流手段,统一配送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营优势:公司将集中成药、西药、中药材生产、加工、批发、仓储配送、零售及道地中药材研发、种植和加工于一体,将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甘草、麻黄草专营企业。国家级首批GSP认证验收;公司药品零售子公司将是获批的医药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经过发展,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和遍布国内各地的商业网络,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
医药物流中心经营既有批发、调拨的医院,又有零售的连锁网络,是整合原始、低效物流转为现代物流配送的最好基础,通过项目推广促进,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中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经营,医院门诊药房纳入医药流通行业管理,如果恒康医药公司利用统一策划、连锁经营、现代配送、集中购进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做好企业品牌,整合此次变革动荡中的医院门诊药房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也具备网络等基础条件。
可见,我们建设医药物流中心的市场环境是可行的。也有利于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符合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目前总体发展需要,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同时,信息网络系统将为现代医药物流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是经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系统及设备功能全面、先进、合理,信息处理量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仓储设备等硬件设施完全符合GSP要求,是物流现代化的支撑,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惠珍等.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
[2]美保罗·A·萨缪尔森 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2.
[3]李扬,王国刚.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在技术壁垒高筑的原料药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成为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
作为国内领先的特色医药企业,奥翔药业(603229.SH,下称“公司”)致力于特色原料和关键医药中间体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秉持“研发促进发展,大研发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发展理念,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用于产品的研究分析开发,以研发带动规范市场产品注册、GMP规范管理和EHS建设等多项工作,最终实现产品的上市销售。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基石,是公司未来继续快速发展的保证。
最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较高,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10%。未来数年内,公司将继续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凭借自身过硬的研发实力,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医药企业。
在研发团队建设上,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等各学历层次组成的141人的研究分析开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超过 30%。
公司研发人员不仅人数多,而且人才种类齐全,覆盖了市场专利的追踪分析、先进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新工艺研发、放大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检测及杂质分析、DMF文件编写、国内外注册认证等医药制造的主要方面。各类人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证公司高效准确的遴选出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第一时间完成研发并投入市场,并将研发成果顺利转化成专利、DMF文件等资质。
同时,公司还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包括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放大验证车间,具备完成小试、优化及放大生产的开发能力。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和化学制药研究院分别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优秀的研发平台,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并准备组建省级药物晶体工程中心。
公司对研发的专注和执着,帮助公司建成了完整、丰富的产品梯队。目前,公司的成熟产品已有CS酸、恩替卡韦等五个产品,该等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加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公司已经完成了包括募投产品在内的数十个系列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发,待目标药物专利到期,仿制药申报上市后,即可实现规模销售。公司还有100多个在研或准备研发的产品,包括前列腺素类、他司美琼、艾氟康唑、马西替坦的原料药和制剂等。
在研发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同时,公司着手从单一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向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生产企业的转型,已经在国内申报了双环醇制剂、恩替卡韦制剂仿制药的申报文件,以及1.1类新药布罗佐喷钠原料药及制剂的申报文件。其中,布罗佐喷钠已获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推荐成为优先审评品种,对其的评审将进入“绿色通道”,未来上市销售后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公司的积极研发和储备积累形成了公司未来更丰富的产品结构,通过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拓宽了公司的业务链和与下游客户的合作范围,帮助公司在全球医药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樟树“药都”和袁州区“省级医药工业园”两个品牌,全力打造医药产业,抓住GMP认证的难得机遇,加大招商力度,通过争取政策,降低成本,延伸配套,优化环境,为医药企业进行GMP改造提供一个无门槛的平台。袁州区省级医药工业园已有济民可信、海尔思、百神、心诚等一批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医药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要继续着力引进一批医药企业特别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入园区,形成板块经济优势;园区主要引进医药企业,形成特色,同时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延伸单纯医疗药品的范畴,拓展到保健品、护肤品及添加剂在内的大医药的生产,使园区整个医药制造业蓬勃发展,产生强大聚集效应。
2、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先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对现有优强企业进行改造提高、重点扶持、壮大规模、培育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把他们打造成为宜春医药业的领头羊。生产领域重点支持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海尔思药业有限公司、樟树医药集团、樟树仁和药业、上高博士达药业公司等企业,在信贷、土地征用及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使这些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全部顺利通过GMP认证,争取到2008年这五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销售收入22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流通领域重点建设樟树药材大市场。凭借“药都”金字招牌和“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以一年一度的樟树药材交流盛会为契机,扩大开放,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全力发展和提高樟树药材市场现代物流水平,使其成为江南最大的医药用品集散地。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疗效确切的新药,突破一批医药研发和产业关键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药研发体系,走以企业为主的联合开发道路,优先开发抗病毒,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妇科病及抗肝炎等方面的新型中成药,同时筛选一批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医药技术创新步伐,把中药技术创新作为重点,大力推广膜分离、薄膜包衣、喷雾干燥、树脂交换、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等中药提取、分离、纯化关键技术,应用现代技术大力改造樟帮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