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的审计

医药行业的审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的审计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独立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29-03

一、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动因

企业内部审计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而产生的,本质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内部控制机制。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起步较晚制约了其发展。但是90年代以来,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显著,2003年至今,我国通过内部审计准则、规范与实务指南建设,基本建构起中国内部审计目标、宗旨、范围、性质与功能定位的科学化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发展空间。

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会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企业投资者角度分析,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资源使用效率、风险等方面的分析,投资者可以更直观和充分的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降低其投资风险。

2、从审计委员会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进行分析更有利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其工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源。

3、从事务所审计角度分析,企业内部审计与事务所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均包含有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的检查、监督、控制和评价,有利于降低事务所审计的审计风险。

尽管各种利益关系会驱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但是,企业自身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只有这样,企业内部审计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和职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每一次改变都可以说是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一次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价值不断被发现的过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表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企业安全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可以概括如下:

(一)具有识别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查错防弊和监督评价可以说是企业内部审计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运营工作的全面监督审查,可以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现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避免企业管理层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有效保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已不仅限于监督,而是监督与服务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业务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性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查错纠弊,还要对企业整体运营中的内部经营环境、风险、信息的传递与沟通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证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成。

(三)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内部审计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战略等层面。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的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还可以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指出不足,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比较了解,所以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有很好的针对性,并且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四)管理服务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在不断的扩充和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是体现其内在价值的一个方面,管理服务正是帮助组织实现价值的最好诠释。企业内部审计在对企业整体状况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以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决策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会有其成长的过程,在尚未成熟完善之前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如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内部审计失去独立性。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的主要原因为:进行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处于平行或者隶属关系,与被审计部门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关系,导致部分工作流于形式;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财务会计出身,导致其工作更偏重于财务方面,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利用审计报告做出决策。

(二)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存在缺陷,尚不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目标定位的低层次化:财务管理而不是企业治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的目标虽然在制度层面定位于“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准则》第2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却是仅局限于财务方面的“查错防弊”,甚少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层面,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并没有在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职能作用的单一化:查错防弊而不是风险管理。现有的法律制度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心放在了财务方面,注重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三)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目前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已经设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但在中小企业中却很少可以看到内部审计部门的身影。部分企业迫于政策、制度的压力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认可度低,权限无法保证。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内部审计成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出身,缺乏足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所以内部审计多为对财务的审计,审计报告也多为对财务方面的建议或意见,而对公司的制度建设、内部控制方面提出的建议很少,没有透过现象上升到管理层面,难以引起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注意,导致审计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五)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较单一,拥有财务、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的综合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较少,难以对企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二是人员资质较浅,缺乏具有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而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三是部分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利用权利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弃公司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所以即便公司有专业性的人才,企业领导也不愿意将其放置于内部审计部门。

五、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

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两方面着手。首先,应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机构的独立性是内审人员独立的先决条件。就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看,董事会领导及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是现代企业最理想的选择。

其次,应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在确定内部审计人员时,应选择职业道德强、思想作风过硬的人才,这样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才能保持独立客观的状态,而不受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同时企业也应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进行监督考核,避免损害内部审计成果真实性的事件出现。

(二)健全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审计署早在2003年就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看似详细的规定,在具体的工作中指导性并不是特别强。法律体系的权威性与完备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实现职能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规范势在必行。因此:

一要加快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法律。通过借鉴先进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经验,同时参考国际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 二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报告的法律效力。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方式,其工作成果——内部审计报告,也应具有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同样的法律效力。三是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地位。这是全面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明确内部审计的位置,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说明企业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部分。确立企业内部审计的位置,赋予其权利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确立内部审计在公司的位置,安排合适的人员会耗费企业的部分资源,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企业的管理层会重视企业内部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中,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也就得以体现。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并注重后续学习与培训

审计署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的第五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资格和后续教育制度,本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随着国家审计机关的不懈努力、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的开展与公司领导层意识的觉醒,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被逐渐认识,同时各高校也开设了企业管理、审计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但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在日新月异,即便具备了专业知识,后续的培训和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适当时机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 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 履行本企业全部或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将内部审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事务所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得到专业的审计服务,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得到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适应了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大的要求。当然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对象不可以是为企业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魏昌东.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J].学海,2010,(02).

[2] 乔梁.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J].现代会计,2011,(03).

[3] 汪华、闫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0,(11).

[4] 王猛、卢彦.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J].CFO评论,2011,(10).

[5] 王荣堂.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3).

[6] 周丽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经济师,2012,(02).

[7] 李伟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06).

[8] 刘为.论基于审计重要性视角理解审计意见[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9] 秦荣生.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当代财经,2009,(10):110- 115.

[10] 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2).

[11] 陈留平、张姗姗.基于公司治理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架构[J].江苏大学学报,2010,(06):77- 81.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医药行业

1.医药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1.1财务预算管理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又是现代企业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财务预算是一个全方位的财务计划,包含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是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计划的规模方向,也是完成经营计划的基本保障,其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是检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1.2 医药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医药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应该把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作为管理基础,作为企业管理公国的核心。医药企业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如何收取资源和应用资源的一种详细的计划安排,是医药企业对其将来整体经营规划的综合安排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可以在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中给予管理者一定参考。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在多年经营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我国医药企业的现代化、改革管理策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当前存在于医药行业财务预算中的问题

2.1缺少有效的财务预算监督、检查机制

财务预算贯穿于整个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保障财务预算能够得到确实的执行,必然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作为保障。目前,在医药行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足够重视对财务预算的控制,也没有制订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往往只重视资金运行管理,而常常忽视对资金成本管理、控制以及相应的监督和检查。企业的成本控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检查,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加大,导致了企业资金闲置浪费,流动性降低,占用成本增加,资产收益率下降。

2.2没有把员工的绩效考评纳入到财务预算的考核、评价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普遍有着“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目前在大部分医药企业中都没有制订有效的财务预算考评策略,在对财务预算考核、评价时忽略员工的绩效考评,致使财务预算在执行构成没有足够的约束力。②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的考核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一系列统一的考核指标。在目前医药行业,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预算编制,然而在完成编制后就束之高阁,对预算是否得到落实以及落实情况没有后续跟踪和考评,从根本上导致财务预算作用和目的无法实现。

2.3财务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编制时间不合理

财务预算编制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起始点,其工作量较大,编制时间要求也较为严格。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通力合作,而不仅仅只是是财会部门得工作。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中,有些企业并没有科学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编制时间,常常无法及时有效的编制出财务预算报告,即使编制出来也缺乏权威性和前瞻性,造成部门执行财务预算报告时的随意性,对部门和人员考核、评价也就没有有力的标准,经不起仔细的研究和论证。

3.医药行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对医药企业而来说,其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就是成本支出、营业收入以及现金流量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营业收入,是最为主要的一块工作,医药行业也是如此。营业收入预算做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可行性和编制质量。成本费用是医药企业需着重关注的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很难通过自身营销来增加市场需求来增加收入。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将直接通过预算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反映出来。现金流量预算作为统筹预算,从整个医药行业的经营周期出发系统的对现金流量进行统筹管理,保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

3.2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性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如要得到良好开展,就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其支持,使企业内各部门都能够在统一制度标准开展工作,避免因标准不一而导致财务问题、纠纷。医药企业应从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与企业自身相符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对预算制订、执行及管理等要求,使企业财务工作能够有规章可依。

3.3 严格执行预算,发挥财务预算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让一切经济活动都能够围绕着财务预算进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相应的监管制度,让企业管理策略和方法融合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此外,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避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财务预算的执行重点,更不能随意的更改和曲解预算执行规定。

3.4 加强财务预算监督

在执行财务预算过程中,医药企业应定期检查其具体执行情况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企业可以委派专门的审计、财务、内控、监察等各类专员或考核小组,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并合理分析其结果。通过这项工作,核查制定的财务预算及其执行情况是否符合企业决策、企业战略以及与企业的运营相协调,各项资金支出是否严格执行了预算、是否符合财务预算管理规定以及是否超预算或预算外未审批的情况、有意提高开支标准、范围等。专员或者考核小组要定期汇报检查报告向企业管理者,及时分析查找检查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有较大偏差的经济业务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修改建议,并及时跟进和落实工作。(作者单位: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靳霞. A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李竑桦. 医药行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

[3]冯菁宏.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4]吴庆申. 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认识误区[J]. 河南水利,2005,11:47.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

一、前言

医药产品不同于一般企业生产的产品,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此,我国出台了很多管制医药产品生产的政策。对于医药行业,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而在产品面向市场时往往还要面临很大的政策审批风险。医药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内控是控制企业风险,实现企业运营目标的关键,而要实现以上两点,就需要全面的预算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做保证。此外,还需要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审核企业的财务信息,真正做到对风险的防范,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贯彻。

二、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意识

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风险意识常常较为薄弱,这与医药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有关。医药企业的产品即药品的销售渠道是较为狭窄的,往往就是通过医疗机构、药房出售给患者,而在医疗机构中药品赊销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造成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较多,而由于医药企业风险意识不强,不对客户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并随便设计授信额度,造成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极大地增加企业财务的不安全性。

2.企业管理不规范

医药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医药企业具有高回报性。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企I为了追求暴利,有意淡化社会责任。医药企业的产品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药品的生产过程却不是透明的,生产的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就医药企业自身而言,很多企业并未建立贯穿于药品生产整个环节的管理系统,这就造成生产中某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而事后难以找到问题所在,这是医药企业管理不规范的集中体现。

3.缺少风险预警,购销业务难以管控

前面提到,赊销是医药行业一个重要的特点,显然,赊销可以推动医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有助于新的产品的推广。但是赊销实际上并没有实现风险报酬的转移,从会计准则上来看并未形成企业的实际收入。由此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那么赊销达到怎样的规模是企业能能承担的风险的“临界点”,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一个风险“阀值”,因此实际上就是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对赊销业务滋生的巨大财务风险没有实时监控,造成坏账一旦发生就难以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

4.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和实施的基础,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医药企业仍然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明确、内部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随着社会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医药企业业务规模扩大,企业面临更多的业务风险。为此,企业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方法,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审计制度、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有效应对新的风险。

三、强化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分析

鉴于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风险源,医药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定期做核查,对其坏账风险进行评估。除此之外,企业要对企业面临的其他风险进行全面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交管理层,让管理层据此作出决策。具体风险类型和防范措施如下:

(1)应收账款风险。针对应收账款,医药企业首先要利用ERP系统进行事前、事后、事中控制,其次要实时监控赊销客户的征信信息,如收入来源、信用状况、资产规模等。

(2)资金链风险。对于资金链风险,医药企业要利用财务系统实时跟踪支付信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同时要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做到理性投资。

(3)物流与配送风险。对于物流与配送风险,医药企业一是要建设现代化的医药流通渠道,大力开发市场营销新途径;二是要基于产品的特殊性,在运输途中仔细审核承运商。

(4)生产风险。对于生产风险,首先,要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建立成本驱动要素曲线;其次,要促进产出质量的标准化建设。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辅形成,不可分割,所以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具体途径如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控的核心就是权利的制衡,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义所在。为此,医药企业要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开,防止所有者“一枝独大”,独断专行,要以“利益的交错”实现“权利的制衡”。除此之外,还有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要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防止其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为此严控企业的财务风险,要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对企业的经营信息及时公布,并将其作为考核管理者的依据,实现对经营者行为的控制;二是要建立内控的制度体系,制度是保障。医药企业要参考我国的会计相关的法规设计自身的内控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成本管控制度等,这些制度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实现控制成本和规避风险为宗旨,以相应的监督机制为保证;最后,要保证这些制度能够得到贯彻实施,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切实树立风险意识和管控意识,并在日常工作行为中践行,而不是流于形式。

3.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要很好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风险的评估是第一步。怎么对风险进行评估呢?鉴于医药企业受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影响巨大,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控机构,详细将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列举,并根据政策、市场的变化实时更新,及时作出评估,采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测算风险的大小,如可以利用置信区间测算法计算一定置信度下风险造成的最大的损失值,据此帮助管理层制定合理的投资组合,做好项目的成本支出的测算和控制,避免资金被滥用。

4.推进财务会计管理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当下,电子信息化已经十分普遍,极大地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于医药企业,运营信息化技术是必然趋势,是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在医药全行业内建立行业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统筹管理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所有财务相关的子业务,并将财务数据及时进行“云存储”和“云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提升财务数据获取及管理的准确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当然,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财务系统的推广,要通过规范的培训帮助财务人员学会软件系统的应用,同时要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便于推广学习;第二,为了防止财务数据的丢失,要建立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做好财务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数据储存和管理是实现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前提,要尽可能的提升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强化权利监督。要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除了要从软件本身下功夫外,还需要对软件的操作人员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很多时候,人才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唯此,要对财务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分工,这一点可以根据财务人员的职位设定系统数据获取的范围权限,这种权限设置规则除了依据上下级设定,还要依据企业风险控制的特殊要求设置。

四、结语

总之,要实现医药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就要求企业的不同部门相互合作,通过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医药企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老龄化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冯明磊.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7).

[2]陈永红.浅谈医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控制度[J].企业研究,2012(5).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共享服务;财务管理

“共享服务”指的是将企业中的专业性活动(财务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研发活动等)从分散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来提供统一的服务[1],这样有利于提高专业性活动的技术能力、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医药行业,是一个对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类型,在医药企业中推广“共享服务”的概念,具有较大的管理价值和适用前景。目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将财务工作从原本的分散化形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能够提供信息化财务管理服务的共享服务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新形势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它对于保证人民健康、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医改政策的出台,从目前的医药行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医药行业中的医药企业将会逐渐趋于规范,企业数量将会减少、企业规模将会增大。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胜任逐渐增加的企业规模和逐渐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要求。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首先,我国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十分淡薄,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常常将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视为同一种工作[2],忽视了财务分析、财务预警、财务管理等活动的重要性。并且,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不规范,仅限于进行内部核算,而没有进行财务投资分析、财务战略管理等工作。另外,当前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落后、财务软件应用不广,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难以取得高效管理水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当前的管理方式完全无法承担扩大之后的财务管理工作量,必须借助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来进行成本计算、内部审计等财务管理工作[3]。

(二)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新形势

“新医改”对于基本药物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促进了医药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同时也给医药企业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3]。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正视并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和提升。

企业的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些年头,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已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随着“共享服务”的提出,将企业内部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财务规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评价工作进行整合和封装,形成一个统一的共享服务部门,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高速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共享中心而非一个企业中推广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显得更加简单有效。因此,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将会更加高效、低成本,具有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如果医药企业能够建设一个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将能够建立医药企业的标准化和流程化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二、基于共享服务视角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要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共享服务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集成,需要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建设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共享服务也是基于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因此,一定要以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作为依托,保证预算管理信息、成本核算信息、日常财务信息、绩效评价信息等财务信息的网络传输安全、信息存储安全。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信息,需要通过设置严格的查阅权限、修改权限来筛选访问者,加强对访问用户的管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需要不断更新局域网络的防火墙技术、存储技术、设备维护技术、通信安全技术,来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存储、安全共享。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的结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运用到的管理信息系统、高速通信网络、云计算服务等方式,建设投资成本很大。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方面能够节约一大笔投资花费,另一方面,能够同时推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例如:利用当前的ERP系统来为财务管理的信息收集服务,将能够有效减少信息收集系统的建设费用,并且能够全面收集到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流程中的详细数据信息,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处理提供保障。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懂得基本的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财务管理软件操作,了解医疗企业的各个生产流程和环节。因此,需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基础的共享服务中心所需要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企业内部的医药产品生产流程、熟悉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制度、企业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规范[4]。同时,还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招聘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和软件开发等专业的毕业生和研究人员,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

(四)支持财务共享的软件开发

医疗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软件时,为了保证财务信息、产品信息的安全,不泄露重要信息,财务共享和管理的软件可以不直接从市场上购买,而是采取服务外包和定制的方式,自行开发财务共享的软件。医疗企业可以借助软件开发的中介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单位进行软件开发。另外,在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结合医疗行业的发展特点和管理特点,尤其是充分利用其他同行企业的财务共享软件种类,既保证差异性,又保持行业内的共享软件的大致统一。

三、结语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共享服务逐渐普及的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作为一个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在医疗企业内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方式,显得十分重要。要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共享服务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集成,首先,需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建设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其次需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进行充分结合,有效利用当前的信息化系统;第三要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并加强投资、支持财务共享的软件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建成医疗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骆名扬.基于信息化的A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张庆龙,张春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6:48-52.

[3]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01:28-32.

医药行业的审计范文第5篇

幼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面对幼师资源的缺乏和难就业带来的压力,学生选择就专业就成了重要问题。目前就业前景最可观的就是幼师,在未来几十年幼师都将是炙手可热的职业,尤其是女幼师,在这种急需幼师的教育行业中可以很快的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护理人员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学护理对于未来来说,是一个既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好专业,好未来。

教师

尽管每年的教师考评都较为严格,但不管是幼教还是中学、大学教师,与单纯的孩子们相处和每年定期的寒暑假却一直是职场达人们所向往的职业,同时因为学校的职场环境有别于商业职场,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人员流动性偏低。

注册会计师

这是一个和男生争夺饭碗的行业,目前男女比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虽然女生只占半壁江山,但整个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市场缺口很大。最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各科通过考试(及格百分比如下:会计5.7%,审计13.6%,财务9.27%,经济法7.96%,税法6.81%,一次性五科全部通过的比例仅有0.36%,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质量的严格控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注册会计师是不折不扣的“紧销货”。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