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珠三角外贸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贸易企业纷纷转移到其他省份,珠三角加贸产业面临“空心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出台“双转移”措施,以“资助”和“让利”的方式,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投入500亿元人民币,鼓励珠三角加贸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并推动上述地区的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以实现珠三角地区加贸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广东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据悉,“双转移”的财政投入政策将引进竞争机制,全面贯彻能者多得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需要通过竞标的方式争取每年5亿元资金在当地建设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同时还要通过竞争获得扶持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
广东省财政厅长刘昆说,“双转移”引进竞争机制,就是用不均衡的发展手段,来解决广东省在发展中遇到的地区不平衡问题。
“这次对于‘双转移’的资金安排采取竞争性方式,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申请财政资金安排的地市要提出总体的资金使用方案。”
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如何争取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的5亿元建设资金?刘昆表示,各竞标地市要拿到5亿元资金,必须先拿一套规划方案说服专家组。各地首先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文件要求,对本地资源、本地情况进行分析和规划,最后形成如何在当地发展示范性产业园区的初步方案,申报方案报到省里后要经过专家组的评审。专家组会认真讨论研究各地上报方案的可行性,比较这些方案在带动“双转移”方面的优劣性,然后初步选出能够得到这笔资金的地市。
广东省委书记对这种竞争机制十分赞赏。他说:“当前进行‘双转移’,也要强调区域竞争,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我非常赞成在广东建一到两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公开竞争,谁能干谁先干起来!”
重点全力倾斜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在八个方面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行直接的资金扶持,投入金额达到400亿元。
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
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15个地市每年每市补助1亿元,五年共投入75亿元作为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争取带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
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
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分三个标,每个标5亿元,通过竞标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三个100至200平方公里的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建设,五年共75亿元进行东西两翼或粤北山区布局,实现珠三角企业的链式转移。与此同时,通过竞争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到二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五年75亿的巨额资金将用于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如电网工程和路网工程的建设、补贴转入产业转移园的企业等等。
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目前,广东有步骤、有重点地认定一批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财政将在整合现有每年安排的重点项目启动与战略产业培育专项资金7.5亿元的基础上,每年安排10亿元,五年共投入50亿元,用于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重点产业在全省各市间的合理分布。
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
这是“双转移”中最受企业关注的一项资金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5亿元,五年共安排25亿元,用于鼓励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加快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园区转移。
实施免费技能培训。
省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资金用于培训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劳动力,每年培训50万人,每人每期培训四个月,按每人14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5年投入培训资金35亿元。
此外,每年将对100万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农民提供一次免费技术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升级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
广东将对全省2.24万户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实行免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省财政每年按每人3500元的标准资助学杂费,五年投入资金共11亿元。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所需经费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范围,按既定分担办法由各级财政负担。
另外,广东省政府将组织两个区域之间建立对口劳务帮扶机制。珠三角各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标专门招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学生。
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
省财政五年共投入80亿元完成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的改造,整合现有农田建设各项资金,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用农村标准化建设和土地改造剥离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造新耕地挂钩置换,增加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
省财政每年将从省级土地收益中筹集4亿到5亿元,在预算中安排3亿到4亿元,五年投入40亿元鼓励和引导市县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耕地,特别是加快对广东省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争取造新耕地200万亩以上。
政策性减免助力转移
除了得到直接的资金扶持之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地市已经从政策性费用减免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目前,广东已决定对东西两翼销售电价按茂名的现行电价水平、对粤北山区按清远的现行电价水平实行同网同价,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从6月起,对山区和东西两翼工业用电实行降价。
首先,广东从区域上实行差别电价。从6月1日起,粤北山区一度电减少一毛八,东西两翼地市大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6分,非工业电价每度电降了一毛二分八,商业电价降了七分二。
其次,广东在产业上实行差别电价。对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同时对服务业实行鼓励电价。
另外,广东对产业转移园区实行鼓励政策。凡是进入园区的企业,电价、水价正在考虑给予优惠政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零收费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据统计,仅电费减免一项就可以减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每年约19亿元的电费支出,五年减少近100亿元。加上对“双转移”的直接投入,扶持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
〔关键词〕林业退耕还林思考
将__县建设成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__县县委、县政府提出__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__县林业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充分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发挥自身优势,扎实苦干,在全县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植树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有明显改观。为了进一步了解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笔者到林业局和有关乡镇进行了调研和实地察看。
一、__县退耕还林的历史背景
__县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450个村,5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17万,其中农业人口95.4万,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回、白等27个民族。__县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部位,南北__江支流分水岭地带,属珠江水系。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隆起,最高海拔2807米,最低海拔740米。由于受南北__江的强烈切割,形成了沟壑纵横,坡陡谷深,地面破碎的高原山地地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难度大。全县现有耕地259万亩,绝大部分耕地挂在高山陡坡上,耕种困难,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一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
__县是我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源点,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贮量105亿吨,远景贮量为38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给__县经济带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__县煤炭工业发展迅速,煤炭产业成为__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全县70以上的收入直接和间接来自于煤炭工业。目前,__县共有地方煤矿210多对,年产原煤量在1000万吨以上。有年产原煤700多万吨的__江煤电(集团)公司和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__县电厂;有在建的装机容量360万千瓦的火电厂—__南电厂和与之配套年设计生产原煤1000万吨的响水煤矿。在煤炭工业发展的同时,因采矿导致的山体滑坡、沉陷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大片的植被也因此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劣。__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把建设生态大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将“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__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森林面积已达18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县委、县政府20__年提出建成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后,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均以1.5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__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5,森林面积将达到213万亩以上。
二、退耕还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__县20__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四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9.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4.6万亩,涉及37个乡镇、298个村,有5.2万户,19.3万人受益,在退耕还林的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__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人均不少于0.5亩的基本口粮田,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从1991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坡改梯面积5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区实施坡改梯工程8万亩,建成小水窖713口,拦山沟22079米,河堤46918米;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6万亩,其中在退耕还林区3.2万亩。通过实施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配套小水窖、拦沙坡、排洪沟、水毁工程、植树种草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现退耕还林工程区已建成人均基本口粮田0.4亩。在水塘镇和板桥镇退耕还林工程区,通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25度以上陡坡地实行退耕,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建成引灌渠道23428米,确保该流域内2万余亩水田的适时灌溉,并推广良种良法,使每亩年增产粮食100斤以上。红果镇旧铺村共实施退耕地造林1600亩,人均退耕0.65亩,全村累计实施坡改梯2800亩,现人均拥有1.07亩基本口粮田,大部分村民把原来种庄稼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县城打工,每天能收入20—30元左右。
二是将退耕还林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20__年以来,全县已在四格、普古、坪地、保田、平关、新民等乡镇建成沼气池14500口。按每口一年节约煤炭2.5吨或薪材4.6吨,节约电58400度,生产氮肥200公斤计算,每年每口沼气池可产生经济效益900元,1.45万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305万元,一年节约煤炭资源3.6万吨或薪材6.7万吨,相当于一年营造3万亩的薪炭林或使3万亩的林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共营造栎类、刺槐等薪材树种600余万株,折合面积3万余亩,成林后每年可生产薪材4.8万吨。20__年已在大山、普田、保基、马场四个缺煤乡镇实施薪材林0.5万亩。
三是将退耕还林与实施生态移民相结合。__县是一个煤炭大县,因采煤诱发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很多灾害点群众需要搬迁。近年来,通过争取和努力,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和地质灾害移民搬迁8670户、32582人。在生存条件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村、组,将移民搬迁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移民问题,另一方面对灾害点种树实施环境治理。到目前全县共安排生态移民1730户,使6480人受益。如产煤大镇洒基镇由于采煤导致地质灾害频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全镇安排生态移民210户、792人,农民土地退耕后,产生了大量的剩余 劳动力,有的到煤矿打工或做生意,每年收入增加5000—8000元;有的搞运输每年增收2—3万元。
四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到20__年建成“贵州畜牧大县”是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实施退耕还林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__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林下种植多年生牧草21000亩,饲养大牲畜4200头匹。在退耕还林区封山禁牧39.6万亩。全县现有大牲畜22万匹,全部实现圈舍饲养。为推广圈舍饲养,保护退耕还林成果,全县已建畜牧品改点134个,补助农户建圈舍的经费达400余万元。 20__—20__年畜牧业产值由1.43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净增440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34.1提高到41.6。特别是退耕还林区畜牧业产值从3575万元增加到5510万元,净增1935万元,人均增加100元。作为省级一类贫困乡的四格乡,共实施退耕地造林6400亩,在林间种植黑麦草5140亩,在退耕还林区实施联户养牛520头,并建成沼气池625口,形成了林—草—畜—气的综合治理模式。
五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后续产业相结合。为充分发挥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县政府统一协调,整合林业、财政、农业、金融、劳动等部门资金和项目,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努力探索各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营造坑木林3万余亩,茶叶、板栗、银杏、桃、李等经果林5000余亩。引导退耕农户种植折耳根、生姜、芭焦芋、西瓜、土瓜、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或在本地务工,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外出务工人数近20万人,一年的务工收入达3亿多元,每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0.5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
退耕还林实施四年来,__县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一些水土流失严重、耕种困难、收成差的陡坡地得以退耕,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山变绿、水变清的可喜面貌正逐渐恢复;二是兑现的补助款和粮食解决了退耕地农户的基本口粮问题,保证了农民收入和吃粮的稳定,避免了因退林还林造成缺粮现象。许多地方光补助的粮食就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三是退耕后农民的基本口粮得到保证,退耕农民从种地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收入不断增加;四是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大力推广节约能源、科学饲养等科技兴农措施和方法,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的接受,促进了这些地方农民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许多农民发展养殖业和技术含量更高的种植业,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后劲和能力;五是通过退耕还林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了农村种养业结构,拓宽了农村致富途径,改变了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象,使这些地方找到种植、养殖、务工、发展个体经济等多业并举创收门路。
三、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__县的退耕还林能够取得综合效益,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__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将其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来抓。从工程启动开始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林业、粮食、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退耕还林还草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把退耕还林列为年度考核目标实行考核。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挤出1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并对荒山造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管护费7元、工作经费1元,退耕地造林每亩配套工作经费不低于5元。此外,为了减小农民因烧煤对生态的破坏,保护退耕还林成果,我县从20__年起对全县农村家庭生活用煤由有证煤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实行供应。
二是狠抓落实是保障。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方案,强化协作配合,狠抓措施落实,有力保证了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林业部门认真抓好退耕地块的规划、苗木的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乡镇政府负责分户丈量、张榜公示、组织实施等工作;财政、粮食部门及时兑现补助粮食和资金,保证资金、粮食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按时发放。与此同时,狠抓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认识实施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体会退耕还林带来的的好处。利用报纸和电视开辟专栏,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中的典型人物、经验和好的做法、退耕还林的进展和成效;制作了大幅宣传标语,在林区树立了永久石碑标语;制作发放《退耕还林政策问答》14万份,《退耕还林条例》3000余册;印发《退耕还林文件选编》200余本。各乡镇、村还利用召开群众会和举办各种民族节日等机会,通过张贴标语、讲政策、说好处、作对比等方式抓好宣传。通过宣传,广大老百姓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好处,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有力促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山区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43-01
一、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叙永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接壤,属乌蒙山连片特困区。麻城乡地处县城南部,距县城50km,西南出海南通道321国道、纳黔高速穿乡而过。全乡幅员面积91.55 km2,辖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83hm2,其中水田627 hm2、旱地1056 hm2。总人口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6.63%。全乡贫困人口8000多人,占总人口的39%。农作物种植海拔700-1300m,播种面积3293 hm2,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玉米、马铃薯、烤烟、蔬菜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2.8%。年末生猪存栏数10870头、牛存栏数3645头,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贫困山区农业乡。2010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金土地整理、标准粮田建设、新增农资综合、基本烟田整理工程等项目,共改造田土1147 hm2,占全乡耕地面积的68.15%;修建排灌沟渠42km,提灌和人饮工程7处,解决农田667 hm2、1.2万人和1万多头牲畜饮水问题。建立马铃薯、蔬菜、烤烟、水果、植保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主,烤烟、马铃薯、蔬菜、水(干)果等其他作物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2013年农业总产值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2元,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农民认识不足,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经济基础差,严重缺乏资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晚、程度低、效益表现慢,广大农民还未充分体会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从而对调整抱无所谓的态度。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性不高,既无力投入,又不想投入。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务农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市场意识淡漠、市场信息闭塞,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跟风性、盲目性,只图眼前利益,依赖政府投入的思想严重[1-2]。
2.产业结构简单,抵御风险能力差。麻城乡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2787 hm2,其中玉米730 hm2,水稻460 hm2,马铃薯667 hm2,烤烟600 hm2,其他作物330 hm2,这种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脆弱。一是自然风险的影响。如烤烟生产受气候影响大,近年来干旱、风雹灾害较多,烤烟生产受损严重。二是市场需求的影响。如脱毒马铃薯种薯和高山反季节蔬菜,除自然气候、病虫为害外,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效益表现较差。三是国家投入和政府计划的影响。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一般是分步推进,覆盖面较小,通过有关土地整理后的基础设施效益还未完全表现出来。如高标准粮田建设仅33hm2,现代烟草产业烟田整理工程也只有530hm2,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脆弱[3]。
3.缺乏龙头企业,农产品无竞争力。目前我乡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较好的只有叙永县蜀山生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叙永县麻城乡金秋蔬菜专业合作社、叙永县山地农业有限公司,但整体规模较小。如蜀山生态菌专合社核心示范面积仅25 hm2,金秋蔬菜专合社核心示范面积56 hm2,山地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果面积仅30hm2,带动的作用小。同时由于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即使是具有一定新思维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加之地处偏远,信息不灵,缺乏加工能力,生产的产品以鲜卖为主,农产品附加值无法体现,未能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蔬菜品种较少、产量较低,收益较差,未形成规模效应。
4.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的投入大部分作为基础设施,而农户自身的经济状况差,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较大,见效较慢。2011年曾计划引入投资种植弥猴桃130 hm2,但由于资金不足,土地、税收政策不灵活,农户的认识不到位,最终导致计划流产。在农技推广方面,由于基层农技站是属地管理,大部分精力被乡政府的其他工作所占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有关技术、信息服务无法开展,农户不能掌握关键技术,导致在生产管理中的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不能开展落实,产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增大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依托“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户认识,引导和调动其生产性,自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充分尊重农民的自、选择权和决策权。即使是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所做出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决策,也只能通过正确引导和诱导,转化为农民的意愿和自觉行动。二是发挥农民的自身优势。立足实际,既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等客观条件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条件优势。三是根据增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整体推进,注重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以规模效应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很难形成产业特色和拳头产品,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收益。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项目资金、引入民营资本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如蜀山生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薪引进人才,以盆栽观赏番茄为突破口,开展特色蔬菜的培育与销售。同时拟投资新建100hm2弥猴桃、李、梨、葡萄等水果示范园,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市场信息、种植技术、成员培训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种植水平、增加成员收益。
3.以市场为导向,抓好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的农产品,抓好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一是高山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全力抓好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产品西红柿、辣椒等10个蔬菜品种,杏鲍菇、鸡腿菇等8个食用菌,有机产品认证的香菇、平菇、木耳等生产销售。二是现代烤烟产业。依托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烤烟产业的支柱地位。三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以脱毒马铃薯原种和生产种繁育为基础,努力提高其产量和品质[4]。四是其他特色产业如中药材、核桃等水(干)果生产。首先在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产业上推进产业化经营工作,对产业链条进行综合考虑,加大对生产―加工―销售的协调和服务,提升重点产业和部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4.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资金筹集工作。首先要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技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以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其次是加强农技人员科技水平的培训,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服务质量,积极示范推广适合于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第三是以特色作物为主,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建设,聘请有关专家提供专项技术服务、市场分析指导,以示范带动广大农民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英泽.临高县多文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3,6:653-653.
[2]王文中.贫困县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思考[J].发展,2013,7: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