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业协会俱乐部产品双重失灵
一、问题引出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早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就产生了行业协会。而我国的行业协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各类行业协会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地发展。行业协会越来越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国内外学术界真正对行业协会进行研究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纵观国内外对行业协会产生原因的研究,大都是站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协调行业内企业的角度对行业协会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站在社会产品供给的角度,在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品,俱乐部产品和私人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只有政府和企业的模型,通过对俱乐部产品供给问题的分析论证行业协会产生的必然性。
二、俱乐部产品与行业协会功能属性
1、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是詹姆斯・布坎南(J・Buchanan)在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等人对公共品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1965年,布坎南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文中指出,萨缪尔森定义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或“混合商品”。所谓俱乐部产品就是这样一类产品,一些人能消费,而另外一些人被排除在外,俱乐部是对其成员提供分享集体品的一种组织,这种组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为了有效率地消费,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物品组成一小群一小群的消费者群体去消费的,组成群体的原因是成员之间在消费某种产品时存在需求的同质性。一般而言,我们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来分析产品的属性,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是私人品,而公共品则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俱乐部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对俱乐部内部的成员具有非排他性,而对俱乐部之外的消费者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俱乐部产品的排他性是不充分的排他性。
2、行业协会的功能属性。一般而言,行业协会具有信息提供和协调行动的两大功能。具体来讲,比如一般性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行业信誉的维护;行业统计调查,对不公平竞争行为的制裁;行业信息收集,人才,行业性展销会或招商引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在提供这些服务时,行业协会不会对任何一个企业设置排他性的措施,任何一个企业对该服务的使用或消费,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对该物品的使用或消费效应。因此,行业内无论会员或非会员都可以共享该服务,而对于本行业以外的其他企业,这些产品与服务具有天然的排他性,显然,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俱乐部产品的特性。
俱乐部产品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认为,在俱乐部产品供给的问题上存在着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行业协会正是在双重失灵的情形下产生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行业协会是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间性组织,是一个社会产品供给者,具有社会价值。
三、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模型与结论
为简化分析,构建一个包括政府、n家企业和无数消费者构成的社会,其中n家企业属于同一行业。其中,政府提供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企业提供俱乐部产品和私人品。公共品是指企业和消费者都可以消费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国防、法律、环保等,而俱乐部产品是指针对企业的有关行业的信息,私人品是指企业提供的供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我们用g代表政府,ei代表第i家企业(i=1,2,……,n),G表示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数量,J表示俱乐部产品,Jg表示政府提供的俱乐部产品的数量,Jei表示第i家企业提供的俱乐部产品的数量,Si表示第i家企业提供的私人品。另假定PG =PJ=PS=1,即三种产品的价格都等于1,Mg表示政府拥有的全部资金,Mei表示第i家企业拥有的资金,U表示效用函数。
政府的效用取决于社会上总产品的数量,社会产品总量越多表示社会经济越繁荣,政府的效用也就越大。单个企业的效用取决于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的数量,及自身供给的私人品的,公共品和俱乐部产品越多,企业自身发展环境越有利,所得效用也就越多,而其供给私人品则决定了其效益,供给越多效用越大。这样,政府的效用另外,本模型还有一个重要假定:对政府来说,?兹>?茁>?酌>0,即对于同数量的三种产品,政府的偏好顺序为公共品>俱乐部产品>私人品;而对企业来说,?资>?棕>?琢>0,即对于相同数量的三种产品,企业的偏好顺序为私人品>俱乐部产品>公共品。因为公共品、俱乐部产品以及私人品所具有的外部性是依次递减的,政府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提品,而单家企业则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提品。
由以上结果,可以得以下几个命题。
命题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足够的激励提供对自己效用最大且只有自己提供的产品。
根据PG =PJ=PS=1的假定,由(1)和(3)可看出,无论是政府还是单家企业提供对自己效用最大且只有自己提供的产品的数量都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自有资金有关,另一部分与其他主体提供俱乐部产品的数量有关。较大的搭便车动力,这种动力越大,政府供给的俱乐部产品越少。以上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单家企业。
命题三:行业内所有企业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数量的多少与行业内企业的数量有关。一般而言,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供给的数量越少。
部产品为0。
命题四:政府供给的俱乐部产品和公共品的数量与行业内企业的数量有关,一般而言,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政府供给的俱乐部产品越多,而供给公共品的数量越少。
产品,而对公共品的供给为0。根据政府和企业的效用函数可以得出,当政府将全部资金用于供给俱乐部产品时,公共品的供给为0,这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单家企业的效用都将为0,这与政府和企业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相悖。
由命题一、二及四可看出,类似于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失灵,俱乐部产品的供给也存在市场失灵。单家企业在供给俱乐部产品上都存在很大的搭便车动力,这必然会导致行业所需的俱乐部产品的供给不足,即存在市场失灵。而由命题一、二及四可以得出,俱乐部产品供给还存在政府失灵的问题。命题一、二指出,政府在俱乐部产品供给上激励不足,即也存在很大的搭便车动力,政府在供给产品时一定是公共品优先于俱乐部产品。之所以出现命题四中矛盾的供给结构,是因为俱乐部产品是一种社会必需品,而且政府要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供给产品,在其他供给主体都选择搭便车的条件下,政府不得不将资金用在俱乐部产品的供给上。当政府将资源用在供给俱乐部产品时,必然会导致公共品供给不足,命题四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极端化,由于政府对俱乐部产品重要性的认识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对俱乐部产品的偏好程度必然低于对公共品的偏好,即只会出现命题一及命题二中的情形,政府将资源由于公共品的供给,俱乐部产品的供给会产生政府失灵。
因此,在俱乐部产品供给上存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为解决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必须要引入第三方的中间性组织来专门供给俱乐部产品,这就是行业协会产生的原因。
四、政策涵义
可以推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三方市场治理和运行模式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反观中国当前行业协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数量少、层次低、覆盖面小;定位不清、关系不明,以及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当前,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完善行业协会的功能。首先,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品,行业协会是承接政府职能转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是“政府退出机制”的着陆点。要把本应属于行业协会的社会职能及行业管理职能,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技能资质的考核及同业竞争规范的制定等,政府部门应主动退出,将有关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其次,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行业协会的发展需要外部法制环境和相关机制的配合,但关键还在于行业协会自身,其必须摆脱一味依赖政府的传统观念,创新求进,加强自身建设。协会要独立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协会的代表性,提高协会的协调能力,提高协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 Recanatini,Francesca and Randi Ryterman:Disorganization or self-organization[J].Economic Theory,2000(3).
[2] 秦诗立、岑丞:商会:从交易成本视角的解释[J].上海经济研究,2002(4).
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内容分析
1.1衡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随着社会发展,衡水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初具规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宣传及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对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模糊不清;“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支撑技术,衡水并没有搭建完整的云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政府、企业的信息化为主,并没有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缺少全民参与;产业链的各行业参与度不高,缺少政府、基础设施提供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各行业的融合。
1.2衡水智慧城市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移动化、数据化的基础,要做好城市基础网络及云平台的搭建,扩大有线及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4G网络建设,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网”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三网”与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完善衡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衡水智慧城市管理提供GIS支撑。数据中心主要存储、处理、计算及交换同城市相关的海量数据,相当于城市的大脑。由云计算基础平台、服务器、高速存储网络、系统及软件等构建数据中心,为城市的智慧功能提供支持。2)智慧公共服务的建设。建设以企业和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型、透明型政府。重点建设与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例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问题。加强衡水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公共事业用电的自动记录及付费,与居民电卡进行深度整合,推行一站式服务,节约成本。3)智慧交通的建设。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射频、GPS定位及影像识别处理等技术建设与衡水相适合的能够感知运行车辆,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并进行协调指挥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及检测,实现对衡水道路网的动态检测、车流量的精准统计与分析、车辆的高效管理,从而引导衡水道路网上车流的合理分布,解决交通阻塞问题。4)智慧医疗服务的建设。通过整合衡水的各类医疗卫生信息,搭建医疗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电子挂号、在线预约及咨询等服务。实现衡水各级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及对接,通过建设医疗协同平台,共享居民的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简化医患的转诊及就诊过程。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的建设。对衡水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实现按需开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及生活功能,整合学校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包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阶段的教育平台,为衡水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
2衡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分析
关键词: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建筑业也是一个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智慧工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形式,是一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管理理念[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可以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各部门的沟通更为顺畅,降低成本,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1当前我国智慧工地发展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复杂度以及建筑体量增长,对现场管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准确度、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难以满足现代企业施工要求。智慧工地概念的提出标志建筑行业开始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3]。信息技术使我国智慧工地建设进入轻量化应用阶段。各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施工现场,集成智慧工地管理平台[4]。但智慧工地的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必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人才、技术三大方面。(1)缺乏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宏观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未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指定统一的要求标准,法律责任界限不清,缺乏政府层面的有效政策引导。加大对智慧工地的宣传推广、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推广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乏专业支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智慧工地管理缺乏专业产业人才,系统知识培训不足,导致管理盲点。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培育产业人才、汇聚产业资源,是企业应用智慧工地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缺乏互联互通,集成应用面临阻碍。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的部分子系统间数据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了智慧工地潜在价值的发挥。应进一步改进软件接口设置,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网络基础建设,解决集成应用瓶颈问题。
2平台总体架构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物联网等技术,集成远程监控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安全教育系统等,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等施工相关方进行有机集成。智慧工地监管平台的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平台建设层、应用层以及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行业监管等部分。
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应用
3.1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在工地出入口、建筑材料堆放处、材料加工区、塔吊上方、围墙位置等监控重点区域安装摄像装备,采用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将施工现场的视频影像实时回传到监控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透明施工。
3.2BIM建造管理平台
BIM建造管理平台利用Revit建模及后期渲染等技术手段,实现施工的动态模拟,直观准确地反映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把控[5]。BIM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贯穿施工建设,包括事前预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理。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绿色施工。
3.3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支持单机运行状态监控、区域保护实时监控、群塔防碰撞、智能报警(图片上传)、塔司身份识别等功能,从技术手段对塔机运行进行实时监管、远程报警和隐患告知,有效防范和减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6]。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
在施工危险区域安装红外对射报警器,施工人员靠近危险区域时,报警器的热点元件检测到人体存在或移动,可以进行警示报警,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提高警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周界防范红外对射系统也可以用于盗窃事故易发区域,通过设置电子围栏,有效防止不法人员进入,减少盗窃事故的发生。
3.5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
2020年5月1日实施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应与招用的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传统的劳务管理中,务工人员频繁更换会带来人员信息管理不规范、工资界定不清等问题,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系统能够对施工人员信息有效整合,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劳务纠纷的风险。
3.6智能化喷雾降尘
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灰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浓度达到设定值上限时,系统会自动喷洒水雾降尘;灰尘浓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关闭,可以24h不间断工作。系统喷洒的水雾为纳米级,能有效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省水节能、高效环保。
3.7质量监控系统
质量监控系统能够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现场拍照、工程监督记录,生成现场取证记录、监督整改通知书,通知各责任主体。系统具有现场整改情况复检、未整改预警、特殊岗位资格验证、行政处罚上报等功能,形成可视化验收的管理痕迹,为可能出现的管理纠纷提供证据。
3.8安全教育系统
安全教育系统通过搭建安全教育体验馆,成熟的VR软件技术配备专业的硬件产品(VR头盔、眼睛以及智能电视等),模拟高空坠物、消防灭火、触电、支模坍塌等项目,打造极致的安全教育沉浸体验。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防范意识,更好地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应用价值
4.1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决策水平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结合软、硬件实现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有效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间的协同,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现场情况、互联互通;可以打通各部门、各业务板块间数据不共享的壁垒,实现施工信息集成化管理,大幅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度。4.2增强精益管理,保证作业效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精益化水平[7],对项目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的管控更科学严谨,可以减少施工浪费和人工投入,提高作业效率,有助于快节奏、高质量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
4.3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能力
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是施工管理的难点和焦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具有安全帽检查、危险区域红外对射预警、塔吊防碰撞管理、VR安全教育等功能模块,重点突出人的安全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规范操作行为,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用科技筑牢安全防线。
4.4信息全面协同,团队高效运作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中枢大脑”的形式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信息,发送给各相关方,方便各方积极配合、高效协同,可以实现一对一信息互动,确保施工指令到人、责任到人,为工地管理赋能。
5结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与新技术的结合度将更高,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成本控制将得到有效保障。基于“物联网+建筑施工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进行全周期、可视化、可追溯管理,提高对施工人员、施工物料、施工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能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快捷的智能响应,引领建筑产业新一轮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启宇,吴海清.新时期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架构[J].价值工程,2020(18):243-244.
[2]刘振邦,李亮,张忆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研究[J].铁路技术研究,2019(4):86-91.
[3]于化田,王湘文,吕兵兵.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0):194-195.
[4]温如冰.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1):42-43.
[5]雷静,于长虹,杨晓娟.BIM技术在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制造,2020(9):35-38.
[6]秦成龙.建筑工程智慧工地的构件探讨[J].智慧管理,2020(3):59-61.
Abstract:The wisdom librar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should the graduates from the past, the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into the service object, to build readers and librarians to guide the service platform, readers and readers to exchange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on and readers And expert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three platforms, aroun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telligent classroom and mobile learning services, and then education services and difficult to answer four major features of the service content,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resources for readers to provide special services.
Key Words:Vocational; Intelligent library; Characteristic service
自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智慧图书馆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伴随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三个阶段。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AittolaM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1]。智慧图书馆就是在大智慧背景下,图书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互联融合、友好交互,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交叉,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
随着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日趋明显,行业特性日趋浓厚,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其馆藏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着重为行业服务,这就决定了高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行业特性。
1 扩展服务对象
由于智慧图书馆投入成本较高,原有的主要服务对象――师生员工,不足以平衡投入的成本,会带来利用率低下、?Y源浪费等的问题。因此,增加服务对象就成了高职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较好的选择。由于高职智慧图书馆行业特性,这就局限了高职智慧图书馆新增服务对象最好是校友和行业企业。
1.1 服务校友终身学习
校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最好资源,历届毕业生和走出去的职工,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成就如何,都在牵挂和关注母校的发展,甚至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校的发展。因此,为校友提供再学习、解疑答难的平台也是学校理应担当的责任和义务。
1.2 服务行业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知识、智力的支持已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决定因素[2]。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区域行业企业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决定作用与能动影响的关系。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依赖度日趋紧密,校企之间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合作越来越多,因此,学校图书馆也应服务行业企业,特别是校企合作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2 创建服务平台
2.1 读者与馆员咨询导引服务平台
创建读者与馆员交流平台,指导读者快捷方便获取馆藏资源,方便馆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2 读者与读者交流协作平台
群体智慧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重要渠道,图书馆可按照专业的不同建立读者与读者协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读者群体智慧解决读者资源获取、学习困局、企业发展的问题。
2.3 读者与专家技术服务平台
组建学习和技术咨询专家团队,通过读者与专家交流平台为读者学习答疑,为行业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3 拓展服务内容
3.1 信息服务
(1)集成化信息服务。将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整合在Web站点,创建一个读者搜索引擎服务入口。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服务入口获取馆内外各种所需资源,节约读者搜索、获取资源的时间。
(2)个性化定制、推送信息服务。图书馆读者知识基础、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性决定了读者需求的不同。图书馆可根据读者个性化的需求,通过QQ、博客、微博、微信、BBS、E-mail及更先进的网络工具为读者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情境和定向化的预定信息与服务[3]。实现馆员读者联合建馆、集群发展、多维服务、协同创新的智慧图书馆局面。
3.2 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服务
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性,移动图书馆的广泛普及、出版物的APP化,让读者随时随地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并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即时与他人交流信息,聚合成自己的学习圈、讨论圈,共同交流学习经验心得,互相解难答疑,共享学习资源。这种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知识的共建共享,拓展了用户自主学习的渠道。
3.3 再教育服务
在图书馆页面新建一个再教育学习模块,挑选教学名师和企业技术能手共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实行学分制,完成专业所需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为在校师生、校友和企业员工再教育学习提供帮助,为他们提高学历提供平台。
3.4 解难答疑
通过读者与专家交流平台,组建学习和技术咨询专家团队,为学习者答疑,为技术需求者解难。
4 构建特色馆藏文献
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和专业需求,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馆藏文献。
4.1 内容上
要了解和掌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对文献资源的基本要求。做到重点学科文献收藏力求全面系统,相关学科文献的收藏有所选择,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文献体系和突出行业特色的文献结构框架。
4.2 种类上
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相结合,馆内文献和馆外文献相补充。通过馆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购买使用期和资源拥有企业的营业推广的试用期利用馆外文献。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政府 智慧教育 智慧医疗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066-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智慧城市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本文结合近年来发改委在智慧城市试点方案、智慧城市论坛和筹备工作中所作的思考,对智慧城市与城市经济的思考与理解提出浅见,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智慧城市促进智能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宽泛,对此有很多理解。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其四大特征是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和协同运作。我们国家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管理、社会、生活”仍然是中国城市化的主题。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学校、智慧企业、智慧港口、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和“放心食品和药品”以及这些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等方面。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么多的智慧要实现,智能产业必须大发展。智能产业是高端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也包括新兴产业。高端智能产业可以涉及多个行业。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高端智能产业定位于重点培育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成套装备,如节能降耗、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的重大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如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的创新模式。夯实强大的产业共性技术基础。努力推广标准化战略,重视服务增值,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智慧城市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很有可能推动城市范围内生产、生活、管理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和节约城市中各种物质和能源的投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使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全新发展形态的城市化道路。
二、智慧城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落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应打破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条块分割,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是大量智慧项目的系统性整合,将不同的智慧项目融合到一个平台上,互联互通、融为一体,我国智慧城市目前很大程度上仍是碎片化,但正在逐步向融合的方向迈进。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聚合大数据应用”“医疗与互联网结合”“人脸识别,未来智慧商业互动”、大量的实体经济企业参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化道路,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大前提。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努力解决居民的就业、生活便利化的问题。只有真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有可能激发新的创新产品的产生,进而带动整个需求水平的提高。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各种政策平台的作用,来引导智慧城市企业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推动改革创新,打破各部门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跨界整合,扩大需求的目的,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社会。
三、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增长
“宽带城市”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工程,以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为目标,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建设“透彻感知、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电信行业将在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推进光网城市、宽带无线城市、畅通网络、信息中心、数字产业、数字园区、数字民生、电子政务等信息化重点工程。
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智慧城市的建成必将为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服务注入新的活力。为政府、企事业、学校等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将继续推动和加深与电信行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信息消费作出积极贡献。将加快“宽带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推动城市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四、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与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正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面临调整。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国家和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一匹黑马。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少1f亿的消费,为我国GDP带来新的增长点。
总之,这种城市以信息、知识和脑力资源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形成低碳城市生态圈,构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使整个城市像一个有智慧的人那样,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使绝大多数市民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辉.智慧城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8
[3] 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