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建筑市场分析

智能建筑市场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建筑市场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建筑市场分析

智能建筑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 设计与维护 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运用自动化、通信、信息技术等智能化手段,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舒适智慧、配置更新,实用愉悦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具有系统集成特点,发展历史短,但涉及范围广,进展速度快,是动态和相对的概念,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业信息网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2012年为86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3.2%。如果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年保持15%增速,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1%,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资总额2013年在830亿左右,2015年为1100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4400亿左右。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聚焦在新兴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发展势头很强。

教育部于2006年在土建类学科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希望在培养建筑类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电气智能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我校以此为契机,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着重对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前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围绕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运行维护的费用占到全部费用的60%-70%数据分析、人才使用分析,开设智能建筑专业方向,面向建筑、物业管理行业。为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智能建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建筑为平台,依照建设部2003年颁发的《建筑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住建部2013 年《智能化系统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结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共同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一系列过程形成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式课程开发,编写《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教材,探讨教材教法,强化智能建筑中智能弱电各子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工程实施实践。加强学生对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中实践技术的传授,使本专业的同学获得对智能建筑的整体体系及系统原理的掌握。我们的课程主要包含了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重点讲授这些智能系统的原理、组成、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及维护运行等,使学生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原理、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都进行学习掌握,培养建筑、物业管理行业建筑智能技术方面的综合技术人员。以满足智能建筑行业不同环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内容包括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的用户需求与基本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任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会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专业协调、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点、智能建筑的建设管理、智能建筑的工程招投标、智能建筑的施工与调试、智能建筑的工程验收与人员培训、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等。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工程性强,既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把握实践技能的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归结的主要问题有:

(1)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知识点多面广,增加了学生对所涉及的技术与系统掌握的难度。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对于每一个系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原理,还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因此学生就要掌握系统的构成、设备的选型,同时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时还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具体因素。

(2)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实训设备运用与技术升级、更新,教师的知识架构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匹配。学生对这种工程背景较强课程的学习理解与知识掌握难度增加。因此建立并改善专业的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对于该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课程考核所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无法展示学生处理工作现场各方面及各种问题的能力,无法完整体现出课程的工程实践背景。

(4) 学生理解《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所涉及的一些设施与设备还可能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切身体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进取。

教学实施与改进:

1、紧密结合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提升教师素质。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人才培养要求,分析《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教与学全过程,根据学院当前本专业建设现状,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改善本专业教师的知识架构,实行多条腿走路,分几步落实,聘任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专业实践性强,切忌闭门造车,可以考虑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将智能建筑专业领域业内专家、其他大学相关专业教授、建筑公司负责人、建筑行业协会负责人、系统及技术运维负责人聘为客座教授或者教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授课,鼓励一些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转行,到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单科进修,改善行业专业人才运用与学院人才培养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1)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企业交流与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及开放性开发方法,重构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 通过构建企业岗位认知、理论实践一体化情境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完整教学环节,依据“学生培养重在职业能力、内容选择基于工作过程、教师结构趋于专兼结合、教学环境模拟职业场所、教学方法遵循职教规律”五大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3) 教学项目实施设计采取:设计的学习情景单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实施法来支撑。

(4) 教学考评体系坚持: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根据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等五项指标综合评定。

实践教学与效果:

1.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依照高职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行业企业人才使用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包括口试(日常提问记录)、笔记、制定工作任务各项目的独立作业、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综合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总结能力。

3.落实好教学实训实习实践过程三阶段工作。

(1) 实训实习实践前(计划准备):制订实训实习实践方案;公布实训实习实践的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宣传动员,学生结合实训实习实践岗位,拟订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

(2) 实训实习实践中(过程监控):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岗位技术知识运用、操作工艺、技能训练;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作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撰写业务报告(技术小结和业务总结报告);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同学按照所领取的任务在确定的岗位,按要求完成课题和规定的作业文件。

(3) 实训实习实践后(评价总结):评价、总结、交流和表彰。

经过多年来对《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适应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创新,积极建设小型实践平台;最后,完善考核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注重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任课老师一直从事智能建筑中相关弱电子系统的实践教学,并承担企业项目生产的技术组织、工作,比如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不仅参与这些系统的方案设计与方案评价,而且还到工程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技术运用,开展对一些系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视频监控中的智能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等。教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课程理论内容授课时,对案例涉及到的典型系统应用来讲解涉及的系统原理、设计思想及工程实施。并运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小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工程中遇到的可以提升为学术问题的困难传递给同学,让他们多思考,学会从工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比如通过建设社区的安保系统来讲解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自动报警、安检等内容,同时讲授安保系统应用的一些新的智能技术比如射频识别技术、人像比对及定位技术等。通过将教师的技术成果融合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工作促教,项目帮教,教与学促进,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一个体现,为智能建筑的良好建设、运行与维护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职工作。本文从一个非建筑类工科专业开设智能建筑课程的角度,阐述了我们课程建设的思路以及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希望对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智能弱电系统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 2008年

[2] 林建军,金炳尧.基于项目的实验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11-113

[3] 高建华,胡振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技术》 2013年02期

作者简介:

智能建筑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这种逆市增长的驱动力来源于哪里?细分布线市场还能发现哪些增长机会?近日,西蒙全球总裁卡尔·西蒙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采访。

定制

从西蒙中国的收入结构中不难发现,数据中心业务已经占得半壁江山。由于数据中心承载数据流量总汇的重要任务,一般都会采用品质高、产品性能优、较为高端的布线系统,这一趋势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布线企业所看好。但从今年的市场分析来看,数据中心可以细分为互联网超大型数据中心和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前者,供应商一旦中标便是大单。仅以国内服务器企业浪潮、华为、曙光为例,由于中标互联网超大型数据中心或超算中心,它们的季度业绩都曾冲入全球前列,布线领域也不例外。

卡尔·西蒙透露,除了西蒙继续斩获上海银行、中国人寿、光大银行、星展银行等数据中心项目外,西蒙还成为唯一一家被BAT(即三大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同时指定的供应商。此外西蒙还赢得了新浪、鹏博士等互联网企业的超大型IDC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普通数据中心的需求,还需要进行定制化处理。这意味着布线企业的研发队伍要深入客户,参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规划。

卡尔·西蒙表示,定制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例如,互联网巨头的数据中心关注的是快速和可拓展性,因此很多组件都需要根据其机房环境进行标准化定制,这样才能以最快速度进行复制。这种定制化的标准化产品不仅体现在服务器、交换机的高密度上,互联网巨头甚至需要整个定制化的机架,这样的产品“拉到现场连接即可使用”,从而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弹性快速扩展的需求。

此外,与普通数据中心相比,互联网超大型数据中心在所有项目类型当中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都有着苛刻的要求。因为数据中心的光纤应用几乎都要涉及定制,布线企业要根据用户的蓝图进行定制化生产和制造,不少数据中心都是在蓝图定型后才能把需求提供给布线供应商。“从我们拿到准确的蓝图到交货通常只有两到三周的时间,这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交付能力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考验。” 卡尔·西蒙表示。

规划

在产品结构上,超大型数据中心中光纤占主导地位,铜缆的适用场合主要体现在从交换机到服务器的短距离连接方面。而综合布线产品系列当中的高端产品,如基于OM4这样的光缆和超六类屏蔽非屏蔽铜缆都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市场。为此,基于西蒙OM3、OM4激光优化多模光纤,以及OS2零水峰单模光纤的MTP预端接光纤解决方案的销量得到迅猛增长。此外,西蒙除了在美国设有研发机构外,还在上海设立了专注于光纤技术的研发实验室,并从铜缆时代的领导企业顺利过渡到光纤技术的领导企业。

高密度、绿色一直是数据中心流行的话题,为此布线系统产品根据这些特点衍生出很多新的产品种类。但随着互联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兴起,以ToR为代表的新架构设计开始流行。由于这种点对点布线方式与综合布线国际标准提倡的集中式布线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为数据中心部署架构带来了新的课题。卡尔·西蒙对此的态度是,不同的布线架构适用于不同的数据中心环境和需求,例如ToR方式方便升级,但因为互联跳线多是和布线企业定制,这种捆绑供应商的架构并不是开放的系统。

为此,西蒙不仅是一个生产布线产品的制造商,还提供全球项目服务(GPS)、数据中心设计和热量分析模型、智能建筑融合布线设计等,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在现在的数据中心时代,帮用户做系统设计比以前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卡尔·西蒙透露,曾有一个客户准备建设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一开始模仿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流行做法,选择ToR布线架构,交换与布线系统就需要投入3000万美元。但是当他们和西蒙公司接触之后,发现结构化综合布线方式更适合其实际数据中心环境,最终西蒙帮助这家企业改造了布线结构方案,成效显著:交换设备只需要投入500万美元,综合布线投入也只有250万美元。通过GPS服务,西蒙向客户推荐了简单的设计理念,使得这家客户节约了超过2000万美元的基础投资。

密码

作为一个家族性企业,刚刚度过自己110岁生日的美国西蒙公司经历了数次产业变迁与经济危机,“品质、服务、创新、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可谓是其基业长青长期的密码。卡尔·西蒙是第四代传人。他认为永远不安于现状,保持持续改进的动机是西蒙公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改善公司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带动公司的发展。

作为一个专业布线厂商,西蒙立足于根本,采用专注与创新的战略。卡尔·西蒙表示,第一,在产品的研发方面,西蒙的产品路线图在和现代工业标准发展保持同步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环境推出更多新品,满足客户基础性与个性化需求;第二,强调通过改进制造和改善物流,提升交付能力;第三,强调用户体验,改善产品交付后在工程实操环节的具有方便快捷的安装和部署特性。

而在西蒙公司内部,卡尔·西蒙要求每个员工不断完善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对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公司的发展同步。而对于公司的领导团队,卡尔·西蒙则要求他们不仅能设定方向,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确保这个方向得以落实,真正实现公司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