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智能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 应用方式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以来,各地学者陆续开展了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方式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语言技能的基础,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而交际是通过口语表达进行的,语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英语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语音准确程度影响着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离开语音教学,词汇和语法教学就如空中楼阁,语音能力也会影响和制约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语音教学更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准确的语音对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听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小学阶段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和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语音教学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和模仿能力,能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能根据拼读的规则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掌握字母的读音,表达时语音、声调、节奏、停顿等基本正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二级(五、六年级)目标为:
(1)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
(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3)了解单词有重音;
(4)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并不是单一的,而由八种智能组成:(1)语言智能;(2)数理智能;(3)空间智能;(4)节奏智能;(5)运动智能;(6)交往智能;(7)个人反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上述几种智能与英语学习中发音、语调、节奏及模仿有密切的联系。以前的语音教学就是教师直接教授示范,学生机械操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没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语音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新方法。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音教学的方式
1.营造环境,在说唱中培养语言和音乐节奏智能。
在语音教学中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避免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下”的现象。英语语音是英语表达意义的基础,语音发音不好就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和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音的手段主要是模仿,在大量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在听说中培养语感、提高语音水平。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语音教学时要充分运用韵律和节奏,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多种智能。在PEP小学英语课本中let’s chant就体现了这一点。童谣说唱一般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节奏明快。采用欢快活泼的童谣说唱作为语音训练材料,能使小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练习发音、节奏和语调。通常节奏感较强,句末单词发音都是押韵的歌谣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对类似发音的记忆。音乐和节奏可以唤醒儿童的节奏智能。在教材pronunciation部分中绕口令的练习中可以帮助学生辨别区分相似音,也能起到唤醒儿童音乐、节奏智能的作用。如:
(1)A slow flow makes flowers grow.
(2)A frog frightens a flat flower on the floor.
(3)A brown cow has a crown.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智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通过学习英文歌曲既能增加词汇量,又能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渗透学习、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开始前唱英语歌曲可以起到热身作用,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歌唱、节拍旋律等形式,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是利用音乐智能来增加词汇量以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2.理解记忆单词,开发数理智能。
在教单词时让学生对词的音、形、意有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辨析,同音异形词、词类转换词比较归纳的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辨析是大脑对事物的感知、对比、分析与概括的过程。有效的联想必须依赖于正确的辨析,联想与辨析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新单词时又能通过这种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单词,起到学习中正迁移的作用。如:
(1)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起词义和词性方面的联想。如:Help―helpful.
(2)对同义、近义词语或句型进行联想。如:tall―short,big―small.
(3)对语音或书写形式相似的词语或句型进行联想。如:our―sour,there―their,here―hear.
3.以对话或图片方式呈现单词词汇,加深感知印象,开发视觉智能。
英语学习必须经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可以说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在朗读、背诵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增强语感,牢记单词、短语和句型,并培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单词不会读也记不住,学习态度消极被动,遇到困难就退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其实朗读背诵就是最佳途径。因此,学过的对话和课文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这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听说活动随着教师一步一步开展下去,避免教师一味灌输,使学生接受的过程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从而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与巩固。
4.在情境和小组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在英语的学习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课文,例如打招呼、问路等,创设情境,进行自然的交际,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5.在TPR活动中提高运动智能,营造欢乐的学习气氛。
在PEP小学英语课本中有很多TPR活动。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成了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做出反应,让学生“动口动手、手舞足蹈”,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以口头指令给予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学生在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回应,不但能减轻开口讲英语的压力,更能积累足够的信心。这样能使印象更深刻持久。如学习脸部五官的英语单词时,学生边听边读边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既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大脑,又能巩固新单词记忆,还能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智能发展的效率,并能于无形中提高运动智能,提高语言和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的一些探索,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给予鼓励、机会和教育,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那么几乎每个人的所有智能均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所预期的效果,有效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主编.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副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4][美]拉泽尔著.吕良环等译.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杜志娴.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智能
一、合理创设情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了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去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受性,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一种最佳的语文教学状态。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马虎受骗记》好吗?”学生一听讲故事,兴致就格外浓,他们瞪着有神的双眼盯着你,等着你,那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的情绪也感染了我,故事讲得津津有味。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小马虎把牛头砍掉写成‘午’,给小马的头上带把刀写成‘乌’。这些错误源自于小马虎写字不细心,马虎的过错。我们今天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你们想当公正的裁判还是想当那个小马虎将生字写错呢?”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巧妙设疑,留给学生丰富的创造空间
语文教学中的设疑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使学生由疑问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能够在疑中思考,启发思维,广思途径,寻求办法,这样才能较好地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有细致的理解、汲取和消化,让学生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依据课堂所体现的特征性进行指导,解决好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关系,积极诱导学生在实践中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互动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努力克服学习中所存在的困难,积极思维,让其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开发。
三、探究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力争实现教学课堂的民主化,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与需求,促使学生自主去探索,力争做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过程,积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并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与特殊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智能将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将充实而丰富,语文成绩将会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中职学生;俄语;交际能力
现代俄语教学要求用俄语教俄语,教师要用俄语组织课堂教学,用俄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俄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俄语提问及回答问题。师生在课堂上都说俄语,这已是俄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社会对中职毕业生提出的要求,俄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习俄语并运用俄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俄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学习俄语要达到的要求,也反映了俄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职俄语,尤其是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一、分析原因
从教师角度来看,有这样一些原因:
1.中职俄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以知识为本,重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单纯的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学习;
3.教师所创设的教学语境不够真实,缺乏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的语言实践。以上这些原因最终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久而久之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思想就象套上了枷锁,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与提高俄语交际能力所需的“主动”、“自我体验”是相矛盾的。
从学生实际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在俄语教学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障碍。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缺乏本国语言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因为一些教师并不知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二是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认识,因为一些教师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一定的程式。前者过失在于学生的母语教学;后者过失则在于外语教学。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只能靠自我领悟或模仿。因此学生以学习汉语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另外,中国汉语界也缺乏对汉语交际模式的研究。这对外语教学很不利,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一点,给我们所有中职俄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迫使我们在日常点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渗透和比较。
二、培养方法和具体措施
俄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用俄语教俄语和学俄语,用语言做事,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使交际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际的练习,使课堂练习交际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还要设计多种情景,鼓励学生在说俄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象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俄语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时要以姿势助说话,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俄语的实际用法。另外,要充分利用课上师生用俄语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用俄语进行,如组织教学、讲解、布置作业、解答问题等。把教的俄语用到师生交际中去,扩大和占领使用俄语的阵地。这样学生运用俄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教师不但要注意课堂上俄语的操练和使用。而且要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里使用俄语。操练是为了使用,使用是对操练的检查和扩展。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俄语教学的目的。
突破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培养交际能力现代外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如果完全被课本所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教学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这样会使学生既学课本内的知识,又有在广泛的生动材料中让所学词汇、语法及语音在其他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再现,从而在真实生活中将词汇、语法、语调的意义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学生也能跟着材料的设计自觉地参与练习,积极进行思考,从而使俄语学习的方法升华到更高境界,尤其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而且持久,语言信息大增而且易于吸收。学生很快就能深刻地感到,书本上的俄语只不过是活生生的有趣的交际工具的一种书面符号,真正有意义在于用一种语言表达、接收、传输信息,利用它去学习、了解、享受生活,创造生活。
三、俄语课堂交际活动是一种活动性和交际性较强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选择好适当的方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积累系统的语言知识作为课堂交际活动的基础。某一项活动看上去似乎是独立的,但它必须是一系列交际活动系统的一部分。整个活动系统应该建立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语言知识系统基础之上。2.以学生的交际活动为中心。无论是交际活动的设计还是课堂上的现场组织,都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那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尽可能给他们机会去表现;另一方面,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加入到交际活动中去,对于那些锻炼少、羞于开口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课堂交际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教师和全班同学的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和某一个同学的交流。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应该提倡多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在两个学生之间进行,也可以由几个人组成一个组进行交流;可以是坐着进行谈话,也可以走动着相互交谈。总而言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来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方式。
总之,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作用。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信息的表达快、传输方式多,但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交际方式还应属口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它的强弱对于一个中职生的成长以及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非常密切。因此,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7年版.
关键词:自控、体育教学、自控能力
一、自控能力的心理学分析
自控能力从心理学上来说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例说明,许多人的事业成就,往往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自控能力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我们应当去引导、激发、培养他们的体育学习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即气质与性格类型上的特点。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因此,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学生自我控制行为的体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从而抵制外界的诱惑,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着学生自控能力形成的一个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的自控能力构成
从现代教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学习是由他控式学习和自控式学习构成的统一体。所谓“他控”,就是教师为主导,全程调控学生的学习。所谓“自控”,就是学生主体自觉主动地调整和控制自我的学习活动。教与学的关系是多次他控与自控交融的统一关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本身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学生方面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调控有重要作用,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有利于释疑解难等;但也有明显弊端,容易造成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控,则可以弥补他控学习的不足,可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单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从被动、依赖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促进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主体自控能力,就要先了解体育学习自控能力的构成。
体育学习自控能力包括注意自控、情感自控、意志自控、负荷自控、行为自控、身体练习自控。注意自控能使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解,专心看示范,专心致志地投入练习,对与上课无关的事物或有妨碍的活动加以抑制;情感自控能使学生学会冷静地控制自己的不良心境,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意志自控能使学生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负荷自控能使学生自我监督去控制练习的强度和量;行为自控能使学生面对外界诱惑和困难时的自我监督水平;身体练习自控能使学生有良好的运动直觉与空间知觉。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自控能力培养
体育自控能力的培养虽然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脱身事外。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创设条件、情景来培养、引导学生由被动控制变为自我控制。
转变观念,培养主体精神:改变以往教师指挥、控制一切的教学控制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体育学习,使其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心理。
丰富教学内容,强化体育意识:我们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优化教材,激发学习动机: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
变革教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场地器材情况,以丰富、新奇、的组织教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严以待生,增强受挫能力:严格要求学生,辅以鼓励、肯定,消除学生逆境中的消极情绪,坚持不懈,努力完成目标。
理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应理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从而采取积极学习策略。
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效果
以教师为主的他控式学习,讲究目标、方式、要求等的一致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不利于形成个体学习的特色。相对而言,学生主体的自控学习,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自愿的、主动的,并且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这种自控式学习,通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样,就非常有利于达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实现学习过程的管理。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主体自控,便可以随时监测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的学习过程管理才是系统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实现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其探索学习活动才是有效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才会主动地更加深入地研究所学或主动地帮助他人,从而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这也是实现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
五、小结
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通向成功的一种重要精神素质。良好自控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从培养自控能力入手形成良好的主体学习能力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技能;教育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丁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除了应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熟练的职业技能外,更应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如何完成中职学校这一培养目标,是每一个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的责任和追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生对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的中职学生大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加之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眼界较开阔、知识较丰富,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同时,中职学生往往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对于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加之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而对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和认识,造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循循善诱,通过列举历届优秀中职学生的实例、创造条件让学生适当地参与一些工作岗位的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激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热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每年国家都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省、区、市也都分别举办各种专业的技能大赛,并采取了各种有力的奖励措施。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从2009年起,其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已形成制度,每年举行一次,比赛的优胜者将被授予“日照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按照有关规定直接晋升相应的职业资格,并得以推荐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而根据福建省高职单招的改革方案,福建省将逐步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通道,扩大中职升高职比例,调整高职单招录取政策,对于技能突出的中职毕业生在录取政策上给予照顾。广西也紧紧抓住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国家高度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同时与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联系,授予获奖者一定的职业鉴定等级。
可见,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紧紧抓住职业技能比赛的契机,鼓励并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技能教学的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与专业设备要求相适应的、永久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总体状况、技术含量应适应企业需要,“量”与“质”都应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为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实训基地是中职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场所,应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进行设计,使其具有仿真性的特点。如超市商品销售实训室,设有真实商品、收银机、会计室等,完全按照超市企业对营业员、收银员、理货员、超市会计、出纳岗位的需要进行设计。实训基地的工位设计和环境营造则按照企业的需要设计,以“小型性一人一位一岗”的工作岗位的特点设置,实训工位与环境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 转贴于
四、完善技能教学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首先,应在实训基地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专业部门领导、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负责基地的总体管理工作。基地的各个实训室应建立专门性的规章制度并且予以公布以便于监督。各个岗位均应建有岗位责任制,规范基地管理与教学的行为。同时,应在基地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基地管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共同组成的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基地的建设、发展、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指导。
其次,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的管理应坚持规范操作。应在实训过程中建立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专业课程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专业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和规范的实训教材,制定因材施教的考核办法,并与学生考证结合起来。
五、结合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学科性和知识性的教育。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来说,更急迫地需要能够动手操作,能够完成优质产品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的人。而职业教育与学科性和知识性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应得到重视,这也要求每一个中职教师在自身的学识和素质上有所提高。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不仅应掌握该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能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同时让自己和学生的技能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参与到实践中去,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学习和演练,并将实践操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