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高专的现状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灵活,紧跟市场需求;师资队伍调整机制灵活,人才能进能出;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的不足:首先,生源文化素质偏低;其次,师资队伍不稳定;最后,民办高职高专缺少必要的政府资金支持,企业的逐利性也时常体现在办学过程中,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提高学院的竞争软实力。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激励
引入“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探索建立行业企业举办的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年金制度。
送培现有教师。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如地方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
2.构建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由下面四个部分构成: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适应实践教学的方法(如模仿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单元组合教学法等)、适应生产实习教学的方法(如四阶段教学法、作业教学法、小组工作式教学方法等)及适应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方法,是指适应关键能力培养及创新精神培养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3.创新课程建设体系,更多融入数字化、信息化课程
首先,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放开引入主流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开发的最新软件产品,如用友ERP、用友税务实验室、金蝶KIS专业版、网中网出纳等软件,在专业课教学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其次,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再次,通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提升教师和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4.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高专可以与用友、金蝶、网中网等会计核算软件公司合作办学,共享其软件产品,探索在校内开设会计软件水平测试及认证考点,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也可与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中小微工商企业等建立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学生岗前实习的摇篮,同时也可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使这批校外实训基地真正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坚实纽带。
5.引导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成功经验
作为西南地区第一批被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职院校,四川天一学院从1991年办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期间培养出了部分十分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庆的良好时机,邀请这些毕业生重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介绍经历,让尚未走出校门、踏入职场的莘莘学子提前感受到就业的艰难、生活的不易,以及在校期间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的迫切必要性,引导他们更早、更好地规划高职求学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不再虚度光阴。
6.定期举办系部师生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系部师生交流活动,给教师和学生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享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的成功都不可能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加离不开授课教师的精心准备,所以师生定期互动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从课堂上学到需要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张荣华,李建国.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渠道[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06(2).
[关键词]高职会计 实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发展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训。会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现在的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教学的时间偏长,实训教学的时间偏短。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类似于借贷记账等实务操作掌握不好,因此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会计专业专用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实训仍旧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训课不过是把课堂内容重复讲解而已。
2.实训课程脱离实际。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脱离实际,实训课程更是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学生总是接触到会计工作的某一部分,对于会计整体工作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例如学习《会计基础》与《财务会计》时,学生在学习原始凭证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时,往往不会关注到与其相关的各种税务条例,法律法规,因此缺乏解决实际实务问题的能力。
3.会计实训脱离情境。一般而言,真实的会计工作会有一定的规范与制度,例如会计人员一般设有两人,相互监督、形成相互依赖、相互牵制的局面。在实训的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而全。忽视会计工作的程序与规范,因此脱离具体的情境。这种实训教学,让学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也难以在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环境。
4.缺乏专业的实训教师。实训需要具有更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但是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让在职教师无法接触到一线的实务经验,而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也不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实训教学质量很难进一步提升。
二、校内实训教学的建设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训教学。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理论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职业的需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际并重,甚至应该更多的偏向于实际,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地讲解理论,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提高实训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学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同时也是针对教师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的建设之中,实践中锻炼其自身的能力,给教师一定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训教学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实训不等于彻底摆脱理论,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工作。因此,实训课程应该把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结合起来,尤其是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会计部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带着角色去实训,带着任务去实训,同时按照计划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实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认识到会计工作的规范与流程。
4.编写适合实训的教材。目前关于实训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很多教材已经脱离了一线的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实训教学的意义不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意义更不大。因此,学校应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适合实训教学的教材,可以联系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等,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编写实训教材。
三、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质量。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真正的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仍旧需要与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于那些硬件设备较好的企业,可以与其形成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当然,由于会计部分的特殊性,因此企业不可能同时接受大量的学生实习,但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会计工作,从而培养起对于这门职业的兴趣以及热爱。同时,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训,由于高职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知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对于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教师在一线的财务岗位上工作,能够更好的融会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实务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其对实训教育的反思,从而提高实训教育的能力。
2.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合作。会计事务所与记账公司与大型企业不同,企业出于会计资料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等问题,一般不愿提供给外来人员,更不可能给那些初出茅庐的学生,因此,如果仅仅把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那么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的。而会计事务所以及记账公司作为专业的会计企业,其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这些工作也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公司也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目标。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与各行、各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实训学生还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以后就业拓宽道路。不仅在管理上以及操作上更加符合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学校应该与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就业也有较为有利的保障。
四、结论
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实训教学仍旧存在着重视理论,轻视实务的问题。因此,加强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转型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建设,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 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组织方式多元化
一是能人大户带动型,由当地具有技术特长和营销才能的大户牵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村集体牵头型,以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创办的专业合作社。三是龙头企业依托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四是政府领办型,由政府牵头带领农民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五是社会部门兴办型,主要是由科技、农技和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兴办的专业合作社。
(二)运营形式多样化
从服务范围、经营特点看,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产销一体化型,围绕本地拳头产品,联合专业生产大户,组成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二是加工储存型,主要是以产品为依托,以加工储存为重点,联合生产大户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三是运销服务型,这种类型本身不生产加工,只搞运输和销售。四是技术信息服务型,根据专业生产的需要,联合大户,在生产各环节上提供技术、物资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合作社。
(三)合作空间开放化
打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界限,建立跨乡镇、跨县市、跨行业的合作组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合作空间更加宽广,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四)服务领域全程化
大多数合作社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的同时,不断努力拓展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良好生产经营体系。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现有的专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注册资本和固定资产太少,流动资金短缺,经营项目单一,自身实力不强等问题。
(二)运行质量不高,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虽然制定了规范章程,但许多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合作社财务账簿,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
(三)合作意识欠缺,服务功能不完善
合作社社员小农意识浓厚,大局观念不强。合作社服务层次低、服务项目单一,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层面上,很难做到提前、产中、产后全程一体化服务。
(四)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能力受限制
目前大部分合作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又都位于偏僻山区,多数合作社所在地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发展能力受限。
(五)资金短缺,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
自有资金不足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瓶颈”。财政在扶持合作社方面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农民因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向银行申请贷款,合作社经营遇到严重资金困难。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一)明确思路,加快发展
明确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树立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必由之路的观念。发展一批具有特色产业资源的合作社,依托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组织跨地区、同行业的大型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即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税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应视同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征税款,有关部门对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应优先立项,优先提供土地,把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项目、农机补贴项目优先向专业合作社倾斜。
(三)创新信贷产品,扩大融资渠道
金融部门应把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农村服务重点,加大信贷服务力度,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其社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互质的贷款公司,促进农村融资渠道多元化。
(四)健全管理制度,保证健康、规范运作
健全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民主管理和社员的主体地位,健全财务、营销等规章制度。建立合作社积累发展机制,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基金,保持专业合作社的稳定性、连续性发展,提高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引进管理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鼓励大学生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对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指派技术人员协助管理,使专业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许宝峰.专业合作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商业会计,2005;2
[2] 苑鹏.关于合作社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中国农村观察,1998;5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互利双赢
近一时期鸡西地区部分农村在联产承包基础上,组建了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组织根据
市场的需求,在农民会员内部确定生产品种,优化配置土地、资金、劳动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把过去一家一户既搞生产、又搞销售,转变为共同应对农业市场化的挑战。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人民公社的区别
当前正在兴起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农村人民公社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
1.时期不同。人民公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主体不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的主体是全体农民,今天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部分农民。
3.自愿程度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公社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行政命令强行组建的,而今的农业专业化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组成的。
4.目的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公社的目的是壮大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越大越好,而今组建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使社员加快增收,最终目的是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5.二者的入社资产范围,生产能力与劳动力素质不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公社社员入社资产仅限于土地、车马和生产用具,当时的生产能力、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入社资产既包括土地、设备,还包括资金、劳动技术和知识产权,当今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都较以前有极大提高。
6.分配机制不同、社员积极性不同。人民公社时期的分配机制是大锅饭,大帮轰,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挂钩不紧密,社员没有积极性,而今的农业专业化合作属股份经济,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紧密挂钩,此外还有股份分红,企业返利,社员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业专业合作社比现存的订单农业更适合市场经济,订单农业也签立合同,但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就很难执行订单价格,使企业的风险加大。实践证明: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企双盈的好事,更是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2.使农民抗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能很好地抵抗各种风险,2002年的那场雪灾,农民损失惨重。农业专业合作社运用集体的力量,比单个农户抗击农产品价格与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解决了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3.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谈判地位
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比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不知大多少倍,在竞争和谈判中规模大、实力大,能力和地位都得到提高。
4.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七统一”降低了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
合作社在内部“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储运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利益分配”降低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比如,以前农民只能在简单的育秧棚内一家一户育秧,现在不单育秧,就连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技术等方面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民不用多操心了。农民在合作社中还能优先享受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营销服务。
5.企业农户实现互利双赢
农业专业合作社属股份制经济,这就把企农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用现金、土地、知识产权入股,入股可分红利,企业也获得了稳定的生产资料、技术和劳动力,合作社的“七统一”可获更多利润,去年我地区一个社员卖水稻312吨,入股分红11000.00元,企业返利16000.00元。
三、鸡西地区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对策
1.各级政府、各种宣传媒介要大力宣传农业专业合作的好处,各乡村要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观看各种宣传资料,启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尽快转变观念,行动起来。
2.县级及其以下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要尊重农民的创新能力,激发农民的创新潜力,营造好各种环境氛围。
3.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包村、包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但一定要在自愿的前提下,切忌拉郎配。
4.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要因乡、因村、因地、因人而宜。合作社成立的模式、生产的产品、入股的方式(可以是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可根据当地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5.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农村与农户建立合作社,以企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流通模式。
关键词 管理会计 铁路转型 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例如,企业的一线工人他们所在的车间是价值单位,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而企业的后勤部门,他们是非价值单位,也可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会计”,它通过对财务信息的识别、测量、分析、解读,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做好未来的经营与管理决策,它的使用者是内部的管理者。因此,管理会计具有未来性、内部性和决策性三个特点。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获取数据,为责任主体制订工作目标,控制责任主体的行为。注重管理过程、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按照企业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起作企业向导功能,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方法和程序是固定的,采用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主要为股东、债权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告型会计”。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与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就是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控制现在,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筹划未来,指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决策。外部环境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企业管理只有从内部入手,从自身做起。
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对如何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追求都在大力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上,比单纯的成本管理又前进了许多。铁路企业现今大力提倡增收节支,开展各项活动为企业效益的提高献计献策,部分措施也是管理会计的核算范围。
三、管理会计推广的必要性
铁路跨越式发展以及铁道部的撤销和铁路总公司的成立,就一再体现铁路在国有经济中地位的转变,要逐渐向企业要效益,它是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只有在精确地核算出单位成本、边际成本,从而达到预期的边际利润时,才能给企业的领导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真实的财务分析资料。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制造业中的缺失
纵观中国制造业乃至世界制造业都已进入微利时代,中国制造业面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资源浪费严重、投入高而产出比国际水平低、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企业只有靠质量和成本优势才能真正取胜。然而,中国的制造业成本除人工成本外大多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得多。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部分原因归咎于:缺少对产品线(或产品)的盈利分析,考察是否继续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甚至停产;零部件、服务等是自产还是外包更好;生产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是多少?缺少对客户、销售渠道、市场区域等盈利分析,来确定营销策略;新产品开发,在保证公司预期利润前提下,如何设计新产品,控制新产品目标成本;在现有产品生产中如何逐步降低材料、人工等资源消耗成本,逐步改进生产,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逐步达到行业业绩最佳水平?这些都体现出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缺乏,致使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所在。
(二)管理会计在铁路企业中的缺失
同理,铁路企业怎样在单位里程中将成本核算到最低?人员使用方面,是聘用在职职工还是劳务用工,且由此产生的工资附加费等,是否正确核算单位用人成本?例如,京沪、沪宁、京福等高铁的开通,怎样的列车开行对数达到边际利润的最大化?客货运价格方面,是否综合考虑季节、节日、人流等因素因地适宜的制定票价?固定资产等单位价值是否达到使用最大化,是否存在资产空提折旧,从而增加间接成本的情况?又是否利用闲置资产结合机会成本的核算,进行扩大生产,为其他业务创效增收,提高总体效益?实行的分线成本核算,是否对各线路核算的收入支出利润情况,进行单位利润率的测算,从会计数字核算的结果,进行线路开行必要性的测试和论证?再者,铁路基建项目多,涉及金额大,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及机会成本等因素,使得暂时闲置的资金作用发挥最大化,从而达到资金的高效使用?
可见,以上会计方法的应用已涉及管理会计的范畴,而我们都没有将其一一运用,闭门造车,没有真正从一个经营管理者的角度,从管理会计的角度,为企业提供非传统意义上的事后数据,从而达到事中的控制及事前预测的效果,仅仅是传统的财务会计账房先生,面对一堆死数字进行加减乘除,没有达到预测和评价的目的,提供不了有用的建议,使得会计失去本真的意义,也使得会计的职业角色弱化,变得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