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教育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基层设施建设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无论是在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数量上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但在各项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开展的过程中,土建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也在逐步增加,并且逐渐成为制约土建施工进程的一大重要因素。如何有效的开展土建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业界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土建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

1.1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大部分施工人员尤其是从事在一线施工的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其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往往是凭借着以往的实践经验所得,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或培训,使得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给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另外,除了施工人员素质偏低之外,农民工出身的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强,这个安全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由于人员松散不固定,即使施工单位或企业组织安全技能培训也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2安全意识缺乏

安全意识缺乏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内容:①农民工作为施工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文化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使得其安全意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违规、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施工人员无法接受系统、完备的安全教育培训,其安全意识难以提升;②就工程项目负责人而言,同样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情况。为了赶超工程进度,节省施工成本,他们对安全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对违规、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跟进不及时。所有这些安全意识的淡薄不仅给土建工程项目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也迟滞了项目工程的进度。

1.3安全管理不完善

管理对于施工安全至关重要,我国长期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在经济实力上得到的巨大的提升,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却出现了滞后的情况。一些施工单位并未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国家法律法规,内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例如,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利润比较高,部分企业见利忘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给建筑工程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有效查处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都可归结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

2土建工程项目中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可以通过后期的教育培训加以提升,各施工单位或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张贴安全生产警示标语,严格培训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效果,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努力提升,着力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同时施工单位或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奖罚机制,提高施工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提升其安全知识和技能。

2.2增强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或企业应在项目现场张贴明显的安全生产警示标语,使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得到警醒和提示。结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各项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安全标语评比等活动,使施工人员在这种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作为项目负责人更要以身作则,进出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周围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进而在企业上下行为保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2.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包括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包括人员、财力、政策等各种配套资源的支持。主要内容:①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具体到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突发事故应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易燃易爆品管理制度、安全标示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等。在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使每项安全管理规定都能落到实处;②要加强安全管理人才建设,着力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业务技能精湛的安全管理队伍;③加大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安全防护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作业防护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3结束语

总之,土建工程项目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前预防、及时处理,尽可能的消除隐患,以此促进土建工程的发展。

作者:赵英龙 单位:卓尔发展(沈阳)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社会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强,全国许多地区纷纷为农民工建立了个人档案。建立农民工档案,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规范和推动劳动力的输出,客观上有利于农民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为城市管理和服务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对流动人口管理、社会秩序维护也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民工档案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农民工档案的建设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尽管我国各地的农民工档案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2.26亿的农民工总数来说,这个比例还是太小,并且大多是一些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开展了农民工档案的建设工作,而一些中小城市很少开展或几乎没有涉及。其次,农民工档案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目前各地农民工档案建设各自为政,内容各异。有的只是为农民工建立了健康档案,有的建立了社保档案,有的建立了务工档案。建立的农民工档案存在内容不够系统完整,格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第三,死档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比较强,外加他们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许多地方建立的农民工档案,由于没有“档随人走”,而搁置成为无头档案。

二、农民工档案和农民档案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民生档案的一种,我国农民档案形成较早,发展也相对完善。农民档案是指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各种档案的集合,包括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农村宅基地、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培训、农村换届选举、计划生育、失地农民档案等等。农民档案大多是以行政村或者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收集,由村委会保管,每年动态增加,但一般不会转移保管场所。

农民工档案则是以个人为单位建立的,包括农民工身份资历、社会关系、联络方式、特长和求职意愿、学习培训情况、工作经历、信用记录、健康状况、计生状况等全面反映农民工个人情况的信息集合。农民工档案一般随农民工务工地点的变动而转移。通过农民档案和农民工档案所涵盖的内容可以看出,农民档案内容全面系统,它既包括有土地农民的相关信息、失地但仍在原行政村生活的农民信息,也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即农民工的档案信息。因此,农民工档案可以看作是农民档案的一种,农民档案包括农民工档案。

既然农民档案包含农民工档案,那么我们可以以行政村为基础,在建立农民档案的同时建立农民工档案,一举两得。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建立农民工档案工作模式可以推广,因为村委会作为基层组织对本村村民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对所填报的农民工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审查,并确保其真实可靠。在盖有村委会、乡镇政府、劳动培训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公章的情况下,农民工档案便具有了一定的法定依据。农民工可以据此凭证找到合适的用工单位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以行政村这一基层单位收集建立农民工档案,可以宣传普及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农民工依据个人档案取得受益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黑龙江省已经在这方面探出了新路子,为830万农民工建立了档案。他们的办法是在村里设联络员,了解本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乡镇一级设服务站、搜集各村情况,县里建档案资源库和计算机平台,向省里汇总并实行联网。档案一式三份,农民工自己带一份,村里、乡里各存一份,基本上实现了“进城有人接、务工有人管、求助有人帮、异乡也温暖”的跟踪服务。这一做法,不仅方便了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也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的管理工作。

三、农民工档案是否属于人事档案范畴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我国的干部、职工、学生都有人事档案。农民工作为特殊群体,以农民工个体为单位建立的,反映农民工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的档案是否属于人事档案,对此档案界还没有探讨。

1、目前农民工档案的来源有行政村、用工单位、劳务培训中心、农民工协会、农民工管理办公室等各个组织机构。尽管农民工档案形成的来源不一,但都是有组织系统的建立农民工档案。

2、从内容方面来看,农民工档案是个人经历、信用品德、业务特长、工作状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一个人本来面貌的客观反映;是经过有关组织部门审核或签字盖章、对日后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

3、从形式特征来看,农民工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的,按照有关规定和方法组成的个人材料。

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农民工档案符合人事档案的基本特征,尽管目前农民工档案还不够统一规范,但仍可将其划入人事档案范畴。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中先进的制度体系和管理经验都可以为农民工档案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

四、完善农民工档案管理的措施

1、各地应该尽快建立农民工档案信息系统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民工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推动农民工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档案部门应配合各辖区政府机构做好农民工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当前,应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档案局、县劳动局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民工档案工作领导组,并把农民工建档工作纳入乡、镇、村目标管理体系,县档案局负责全乡农民工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县劳动局人才市场负责全县农民工档案资源的信息整合,建立信息平台与组织工作,并与(地)市级农民工网络信息平网,(地)市级的农民工信息资源整合后与省级农民工信息平网,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为全面做好农民工建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样便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农民工档案信息系统应该对各个地区的农民工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如按区域划分、在区域下再按工种分类等;同时应以农民工的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登陆口。当然这个信息系统应该随时进行动态维护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农民工信息。农民工档案信息系统平台一旦形成,便可以解决目前农民工档案建设中存在的内容标准不规范、死档等诸多问题。

2、档案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重视和加强农民工档案建设工作。

一方面,档案部门应制定农民工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督促并协助相关组织机构建立农民工档案,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工档案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档案界应该加大对农民工这一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通过更深入的农民工档案理论研究推动农民工档案的立法建设,从而促进和完善农民工档案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丹:《建立农民工档案的可行性》,《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2期。

2、熊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国情国力》,第119期。

3、程晋萍:《建立农民工档案构建和谐社会》,《山西档案》,2007年第6期。

4、陈宁、张树生、段小川:《农民工维权之路任重道远成都市建筑农民工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档案》,《建筑时报》,2007年9月13日第008版。

5、魏娜、管铃:《农民健康档案大多成死档》,《长江日报》,2007年8月23日第006版。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字:安全基础;安全发展;人;机;环境;管理

依据中铁股份安质[2013]20号《关于加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第二项强化安全基础工作的第二条确定项目安全质量控制重点,识别、评价安全质量风险。汉中兴元湖项目桥涵工程共桥梁12座和箱涵2座,桥、涵分别位于丝绸大道、翠屏路、傥骆路三条城市主干道,跨兴元湖、孝子沟和多个鱼塘及居民区,并且要横穿一条110KV的高压线,桥址比较分散,孝子沟长年流水,兴元湖和鱼塘淤泥层较厚,高压线拆迁比较困难。针对这些风险,项目部进行了分类和分级管理,制定和落实防范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对策措施。

在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以把风险分为人、机、环境和管理等四类。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同时重视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这种内在的本质联系,决定了要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以上说的是安全基础问题,下面我们就说说怎么去强化安全基础。我们大家都知道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所导致发生的。而所有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推动和实施,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如何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强化安全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事故的发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是因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谈薄,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导致的。因此,既要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和作业队带班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更要注意培养特种作业人员和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技能,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加强对从人业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从业人员转岗、换岗的安全教育,完善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机制。汉中兴元湖项目今年刚刚开始施工,很多工人对桥梁施工技术并不是很熟,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对进场全部农民工的视力、听力、血压、心率等进行一次简单的体检和工作经历及技能水平的摸底,对身体状况不好,不能胜任桥梁施工的进行劝退,对技能水平差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然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方可上岗作业,不合格的进行再次培训,如果考试仍然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杜绝了 “丢下锄头,就上工地当工人”的现象。根据安全检查记录显示,在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之前的一个月,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三违”现象有十二起之多,在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之后的一个月,仅仅发现一起。这说明我们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是起到作用的,加强了工人的安全意识,从以前的“要他安全”转变为现在的“他要安全”。

强化安全基础,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本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则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也就是说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的地位。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桥梁施工由传统的高强度体力劳动转变为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施工,这就暴露出生产操作人员和机械设备如何和谐运作的问题?人机系统的任何活动实质上是信息及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人机之间在进行信息及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中,首先是人的感觉器官(眼、耳等)从显示装置上感受到机器及环境作用于人的信息,经大脑中枢神经的综合、分析、判断做出决策,然后命令运动器官(手或脚)向机器的控制器发出控制信息,即操纵机器相应的执行机构(手柄或按钮等)完成各种相应的运动机能(移动或转动)。对人的因素而言,我们强调工种考核,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从生理、 心里和操作管理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就等于砍断了事故产生的人的因素轨迹。对机械设备我们怎么样进行安全管理呢?首先保证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及设计要求,必须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并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注意保养维护,做好机械设备运行记录。操作人员每天上、下班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一遍,项目部每月中旬组织一次机械设备专项安全检查,对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维修,严禁带病作业。

强化安全基础,要走群众路线,群防群治,建立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汉中兴元湖项目桥涵工程共桥梁12座和箱涵两座,桥、涵分别位于丝绸大道、翠屏路、傥骆路三条城市主干道,施工点多,分布散,如果仅仅两三个专职安全员管理是肯定不够,怎么办呢?项目部对施工环境因素进行了辨识分析和评价,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针对重大危险源设置群众安全监督员盯控。为了发挥群众安全监督的作用,项目部对聘用的群众安全监督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学习,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提高预防高空作业、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塌坍等事故发生的能力。每个星期六开群众安全员监督员例会,总结本周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并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群众安全监督员责任意识。每个月底对群众安全监督员进行考核评比,好的进行奖励,差的进行通报和处罚,对连续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调整工作岗位。傥骆路K1+825桥梁桩基在110KV高压线下面施工,高压线离自然地面净空只有11米,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110KV高压线的垂直安全距离是5米,水平安全距离是4米,针对这一情况,项目部通过风险辨识分析,最后确定110KV高压线下桩基施工为本项目的一个重大危险源点。在施工前,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110KV高压线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对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白天由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值班,晚上聘用了一名现场施工员做群众安全监督员,对现场施工进行24小时盯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确保了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 食品卫生安全 卫生安全监督管理

高校食堂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就餐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的今天,高校饮食卫生安全面临新形势的严峻考验。如何确保高校饮食卫生符合安全发展及满足师生不断提高的就餐需求,成为新时期重要的探讨问题。

一、高校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1、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带来重压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应对社会发展及广大学生就学所需,各高校普遍大幅度地增加了招生规模,多数院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成倍上升。以我校为例:2000年在校学生人数为1.5万,2010年在校学生人数增至3万。这一发展的巨大变化给高校饮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如果餐饮业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准备不充分,适应不了发展的新形势,必然存在诸多隐患,容易引发饮食卫生安全事故。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严峻考验

随着近年来中央政府、教育部、地方政府及各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强力推进,使后勤服务工作的核心,社会化的主体――高校饮食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如果思想僵化、观念保守、惧怕竞争、管理无方、缺乏效益,不仅经受不住社会化的考验、十分被动,还将存在设施配置不足、消毒不严、违法违规操作、管理不到位,甚至使用伪劣过期产品等大量卫生安全问题。

3、就餐者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带来冲击

当前各高校面对全国招生,来自各地各族的学生和在校的广大职工早已不再满足于以往比较单纯的品种和一般化的卫生状况,他们要求高校饮食能提供丰富的各地风味菜品、不断变化的花色、餐厅式服务、严格的消毒、整洁的环境等不断改进和提高的优质服务。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高成本运行、科学管理、规范的社会化服务及有力的监控,否则在单纯满足师生员工需要的同时将会顾此失彼的引发饮食卫生安全事故。

4、市场化的原材料采购环境带来利益诱惑

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饮食拥有自主经营生产权,而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采购环境,给饮食带来无尽的利益诱惑:不正当的交易、不法商贩售卖的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三无”产品等等。加上近年来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如果为了短期的利益而采购过期变质的食品和不洁餐具,将严重损害广大就餐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

二、当前高校饮食存在的主要卫生安全问题

1、饮食队伍整体素质问题

目前,高校饮食部门正式职工愈来愈少,而农民工所占比例却愈来愈大,这导致饮食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因违规操作而引发的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2、各校饮食办伙的政策差异问题

由于各校饮食社会化进程不均衡,改革的政策方案不同,使得各校对饮食办伙的支持力度差异较大。同地域同规模的院校,在是否实行饮食水电费包干、是否拨付大型饮食设备采购维修费用、是否承担职工保险或工资等都存有较大差异。如果没有学校的相应支持,会使高校饮食在布局流程、卫生环境、设备配置等方面无法达到国家所规定的食品加工销售要求,极易引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3、餐饮自身管理的相关问题

由于学校在编人员逐步老龄化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农民工难当重任,使得高校饮食的管理队伍出现断层。这导致在饮食业的自身管理中逐渐出现:无计划生产、粗放式卫生管理、生熟不分、物品混用、清洗消毒不达标、监控力度不够等一系列因不懂、不重视餐饮卫生安全管理而产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问题。2010年5月16日江南大学学生食堂“老鼠门”事件,就突显了高校食堂食品加工、销售场地脏、乱、差现象严重,卫生措施不到位。

4、引入的社会力量办伙存有诸多问题

许多高校对引入的社会餐饮缺乏深入全面的考察,在引入后又以包代管。这使得多数高校饮食部门对其下属的餐饮网点的原材料采购、人员管理、生产加工过程及经营场地没有实施真正的卫生检查监管,而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发生问题的几率也更高。

三、高校饮食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承受着外在严峻形势与内在自身问题的双重压力,根本出路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对策如下:

1、进一步深化饮食服务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转变观念,克服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办伙服务思想与思维模式,改革班组核算,使营业额基数、劳动定额以及监控指标更加科学化,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饮食服务管理,实行聘任制,炊管人员竞争上岗、优化组合,以增强饮食队伍的活力,实现在管理中出效益。

2、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饮食队伍现状,首先要通过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坚持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激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服务育人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再次要加强业务学习,经常组织操作技能培训或比赛,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最后要重视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和生活待遇,积极沟通了解,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来有效降低农民工的流动率。

3、以顾客满意为关注焦点,用优质服务争得市场

正确认识和接受市场经济下就餐者提出的更实质的服务要求,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大胆学习和引进特色餐饮,牢固占领校内市场,创办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特色型优质高校餐饮模式。

4、合法守法经营,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食品卫生安全是高校饮食工作的生命线,[2]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颁发的《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维修、改建食堂内外部设施配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控原料采购、验收、储藏、加工、销售等各项关键环节的安全卫生,使饮食的各项各类工作都有章可循并能落到实处。

5、坚持原则,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建立起学校与卫生监督所、后勤管理处到饮食服务中心自上而下的一体式监管体系,形成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法监督、学校职能部门依章监督、饮食服务中心常规监控与专项检查,以及群众、师生监督的全方位监管模式;同时还要加大管理透明度,实行阳光伙食方案:包括原料进货渠道及价格公开、食菜谱公开、每周公布伙食信息、学生餐饮问题现场受理、师生员工民主评议和不定期检查等,通过各种渠道使食堂规范公平经营。

在当前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社会化改革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饮食不仅需要完成规定的经济任务,还承担着师生员工饮食保障的政治任务,其微利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决定了高校饮食服务的运作、管理及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立足于为师生员工服务、维护学校的稳定。只有通过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及监管制度、稳定饮食团队、合法经营和优质服务等对策,才能赢得市场、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就餐者的饮食安全,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农民工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技术;措施;探讨

房屋建筑施工涉及面很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每一工程项目确定,都有它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尤其是不可控因素多,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例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这样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就更显得极其重要。本人根据自己工作实践,就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一、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先进的质量管理、就能保证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利用辽宁省质量标准进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标准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同时,应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2、有了先进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就有了保证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一是要重视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有了优质材料、才能保证建筑质量

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最好从指定的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对“三无产品”坚决不能验制投入库,杜绝不合格原材料,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

4、只有强有力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建筑产品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现场,应重点从六个方面进行加强控制。一是监督检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是否齐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二是监督检查各级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正常;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是否到位,有无更换现象;工程款是否挪用,是否有转包和未经业主许可的分包现象;是否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三是对工程质量隐患和不合格工程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认真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质监通知的落实情况。施工单位要重视和落实监督工程师通知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将整改后的书面信息反馈质监站。四是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项目进行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和巡视检查。按照相关规定,作好项目三个关键阶段专项检查。五是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把工程质量抽检情况、不合格工程整改情况、隐蔽工程的质量情况、大的工程设计变更情况及有关照片存档。监督过程中的检查资料是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六是参加工地例会,听取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情况,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二、有了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质量综合效益的保证,要求做到以下几点对当前建筑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建筑施工安全,是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是贯彻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的最好体现。当前的建筑安全形势还比较严峻,建筑工地上一般隐患普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能时常发现。有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这是一种被动的局面,安全形势当然不能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