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的常见类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何为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覆盖了商业的4个主要方面:客户、提供物(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细分下来,可以分为9个构造块:
客户细分:客户细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价值主张:价值主张则要解决“我们该向客户传递什么样的价值?我们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解决哪些难题?我们正在满足哪些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渠道通路:公司沟通、接触其细分的客户传递其价值主张是通过渠道通路。“我们的渠道如何整合?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渠道成本效益最好?如何把我们的渠道与客户的例行程序进行整合?”
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用来描述公司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我们每个客户细分群体希望我们与之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这些关系成本如何?如何把它们与商业模式的其余部分进行整合?”
收入来源:如果客户是商业模式的心脏,那么收入来源就是动脉。“什么样的价值能让客户愿意付费?他们更愿意如何支付费用?每个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核心资源:每个商业模式都需要核心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企业组织能够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与客户细分群体建立关系并赚取收入。核心资源可以是实体资产、金融资产、知识资产或人力资源。
关键业务:和核心资产一样,关键业务也是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维系客户关系并获取收入的基础。关键业务可以分为制造产品、问题解决、平台/网络等几类。
重要伙伴: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规模经济的运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降低、特定资源和业务的获取等三种动机有助于创建合作关系。很多公司创建联盟来优化其商业模式、降低风险或获取资源。
成本结构:成本结构构造块用来描绘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成本结构分为成本驱动和价值驱动两种类型,而很多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介于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设计新商业模式
商业人士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进行设计。我们设计组织、战略、商业模式、流程,还有项目。为了设计新商业模式,我们必须考虑复杂的环境,例如竞争对手、技术、法律以及环境等。而商业人士缺乏的是对设计工具的掌握,这些工具可以补充其商业技能。
现在,我介绍6种商业模式的设计方法:客户洞察、创意构思、可视思考、原型制作、故事讲述和情景推测。
1.客户洞察
企业在市场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设计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却往往忽略了客户的观点。我们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商业模式,这样可以让我们找到全新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按照客户的思维来设计商业模式,但是在评估商业模式的时候需要把客户的思维融入进来。创新的成功需要依靠对客户的深入理解,包括环境、日常事务、客户关心的焦点及愿望。
苹果的iPod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苹果知道人们需要能够搜索、下载和收听数字内容,包括音乐,并且用户愿意为这种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服务付费。苹果为客户建立了一种无缝音乐体验,将iTunes音乐与媒体软件、iTunes在线商店和iPod媒体播放器整合在一起。以这种价值主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使得苹果成为在线数字音乐市场的领导者。
我们可以使用移情图,这是一个可视思考工具。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超简客户分析器”,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超越客户的人口学特征,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环境、行为、关注点和愿望。
2.创意构思
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产生大量商业模式创意,并筛选出最好的创意,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这个收集和筛选的过程被称作创意构思。
创意构思的过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团队构成的关键问题;全情投入的关键问题;扩展的关键问题;条件筛选的关键问题;“原型制作”的关键问题。
3.可视思考
对于商业模式的相关工作来说,可视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所谓的可视思考,是指使用诸如图片、草图、图表和便利贴等视觉化工具来构建和讨论事情。因为商业模式是由各种构造块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复杂概念,不把它描绘出来将很难真正理解一个模式。
有两种方便实用的视觉化思考的技术:便利贴和结合商业模式画布略图描绘。便利贴的功能就像创意的容器,你可以增加、减少或在商业模式构造块之间进行调整移动。而绘图甚至能比便利贴更加有效。草图和图画在许多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最明显的作用是基于简单图画解释和交流商业模式。
4.原型制作
原型制作来自设计和工程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原型制作被广泛地用于产品设计、架构和交互设计。不必把商业模式原型看成像是某个商业模式草图。相反,原型是一个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不同的方向——哪些是商业模式应该尝试选择的方向。
原型作为探索新可能性的思考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商业模式本质更好的理解。同样的设计理念可以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造商业模式原型,我们可以探索创意的各方面,比如新的收入来源。
5.故事讲述
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故事的内容一定要简单易懂,主人公也只需要一位。可以从公司、客户两种视角出发。讲故事可以采用谈话和图画、视频片段、角色扮演、文本和图画、连环图画等技巧。
6.情景推测
关键词:购物中心,购物林荫道,体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商业建筑是现阶段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商业建筑也经历了从百货市场,超级市场,连锁店到大型商业中心的发展过程,商业中心作为较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是许多地区目前所追求的最佳商业模式。
1,购物中心的基本概念:
所谓购物中心的概念是从英文单词“mall”翻译而来,“mall”指的是欧美的一种郊区大型娱乐购物中心,跟中国历史上的“瓦肆”类似。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单词的解释原意是“林荫道” ,近代经常与“购物中心”的意义连接起来,引申为“购物林荫道” ,意指在“mall”里肯定有一条或多条步行街,身临其境购物、消费或漫步,犹如在林荫道上闲逛一样舒适和惬意。
2,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的几点分析:
现代人们对于商场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购买商品的场所,更多的是一种茶余饭后的休闲体验场所。人们也渐渐接受了商场成为除去广场外的另一个集会休闲的场所,商场的功能和意义于此同时变得更加复杂。国内的许多新兴商场的建筑形式也渐渐的向购物中心所靠拢,但是始终无法诠释出它的真正含义。不同于单纯集合体的概念,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诠释了“mall”的真正含义,一种惬意的林荫道式的商业步行街式的建筑。
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中路6号,是由国际知名的土耳其商业地产开发商特克莫公司(Turk Mall)以及国际著名综合集团菲巴集团(FIBA Group)联手在中国投资开发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25,716平方米,是以大型综合购物群体为主的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生活广场。作为大型综合性商业广场,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就如一个微缩版的小型城市。除了一般购物中心常见的设施外,这里还设有室内花园、数码广场以及中式和土耳其式两种完全不同感觉的SPA等。更有特色的是,这里还设立世界各地的特色区,融合各国文化。室内花园、小桥流水等元素应用到了商场的各个环节,让逛街购物像逛花园一样的舒适。
星摩尔购物中心真正的做到了“购物林荫路“的效果。它采用了所谓的“岛式”布置方式设置业态,商铺集合成组团,各组团间相互独立不粘连,由走道和过街天桥相互连接。在首层购物时,相互独立的“岛式”组团好像不同的街道建筑,随处可见的花园,以及为了达到自然通气的效果,在步行街内采用的全透明、自然采光和屋顶开气窗的设计使得人们真的好像置身与城市商业街一般。在上层购物时向下看,被商业组团所分割成的走道好像城镇内的路网,整个商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小城镇中舒适的生活一样。商铺的排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功能或者类型统一排布,而是貌似毫无规律的将不同功能的店铺放置在一起,这种毫无规律的打乱并没有显得突兀,在转角处突然出现的休憩咖啡厅或者十分有特色的工艺品木屋真的达到了让人们眼前一亮的效果,好像在旅游小镇一样新奇的体验。
3,总结: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公共建筑更多的要求是在于体验方面。建筑是否给予人们舒适惬意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在人们评价建筑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商业建筑作为接待大规模人流的场所,应该更加需要重视顾客体验方面的问题。整个商业建筑的模式不可避免的朝情景式体验消费的方向发展。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购物心情与人们的情感成了决定一个商业建筑是否深得人心的唯一评价条件。新型的商业建筑应该注重商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设计一些增加乐趣的“节点”,商铺的排布方式越自然越容易亲近顾客,集中的将同类型的店铺堆积在一起反而会造成顾客的视觉疲劳。新型的商业建筑应该做到更加的人性化,以人为本的顾客体验才是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动营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新型的商业模式,而为了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同时增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出现了互动的营销方式。互动营销方式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能够拉近供需双方的关系,保证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能够使企业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一、移动电子商务与互动营销模式概述
1.移动电子商务。传统的商业活动只能依赖买卖双方的面对面交流,利用现金进行交易来完成商业操作,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模式逐渐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它主要依靠信息化的操作进行商品的交换,能够实现电子交易,打破了地域、时间等因素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限制,扩大了商业贸易活动的范围。而移动电子商务则是对电子商务的改进,除具备普通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外,它还能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交易,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极大的提高了商务操作水平。
2.互动营销模式。互动主要指的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动营销则是指通过买卖双方的协商,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寻求交易的平衡点,从而促使交易的达成。互动营销方式的出现打破了以商家为主的商业模式,而更加强调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商家的服务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出现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互动营销方式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现状
互动营销方式凭借独特的优势在电子商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商务服务的水平,促进了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目前,互动营销方式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移动二维码。移动二维码是一维码的延伸,相较于一维码,移动二维码信息存储量更大,而且安全性能更高,现已成为主要的营销方式之一。二维码一般是由黑白相间的几何图形组成,消费者通过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扫描便可获得商家信息,每个二维码都对应一个网页,包含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而且在报纸、网页或杂志等多种媒介中都能进行信息的传播,操作起来较为简便,成本也较低,同时能够实现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即时沟通,促进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2.短信网址。短息网址指的是商家通过在手机短信中编辑网址,接收者通过移动终端对网址进行访问,从而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以移动IP为标准的互动营销方式,3G网络的出现为短信地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移动用户利用手机等终端获取网址,通过点击浏览器访问企业WAP来读取信息,从而了解企业产品,完成营销活动,这种营销方法通过线上推销与交易来完成商务活动,扩大了企业的业务空间,也为移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3.移动商圈。移动商圈是根据真实场景在互联网上模拟的虚拟化商业环境,它能够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场对物品的选购,而且真实性较强。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营销方式能够增加宣传的途径,同时能够继续发挥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品牌效应及竞争优势。在移动商圈内,各企业可以通过文字或图片对自家的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新产品的信息,消费者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浏览网页,从而了解产品信息,然后通过电子支付等手段来完成对商品的选购。这种营销模式能够加强消费者与商家的联系,使商家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4.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是指消费者通过在浏览器或其它搜索网站来获取企业的WEB信息的方式,它能够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搜索,从而提高搜索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搜索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传统的搜索只能靠输入关键字的方式进行,但是现在可以通过语音输入、WAP搜索等多种方式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搜索,操作更加简便,更能符合现代人们的要求。
5.无线网站。互联网上的每个网页都对应着一个网站,不同的网站之间的网址信息有所区别,企业为了宣传自身的产品以及最新信息,通常会在网络上建立企业自身的网站,消费者可以在企业网站上留下自己的建议和需求或者直接通过网页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使企业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但是这种营销方式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即消费者需要记住企业的具体网址才能进行网页的浏览,所以这种方式目前使用的较少。
6.蓝牙互动营销。蓝牙互动是一种近距离的交流,能够实现一对一的沟通,而且蓝牙是手机的标准硬件配置,应用范围较广,能够对所有类型的信息进行传输。另外,与其它类型的营销方式相比,蓝牙互动营销不需要网络的支持,即在无网络的条件下也能达到营销的目的,而且此营销手段是采用零费用宣传,降低了营销成本。消费者可以利用蓝牙直接查看企业宣传信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同时蓝牙设备携带较为方便,不受地域的限制,传输速度也较快,所以蓝牙互动营销是移动电子商务中较为常见的营销方式。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常见的互动营销方式外,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也促进了互动营销的多样化发展,成为广受企业欢迎的营销方式,共同推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结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而互动营销模式的出现则是加速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互动营销方式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为商家与消费者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使企业能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又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促进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卫红,周少华.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及应用模式[J].网络经济,2013(3):67-71.
关键词: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17 -02
产业园区是产业空间聚集的载体,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或市场等多种手段,划出一定的区域,制定发展规划与政策,由政府或政府委托其他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的产业区域。产业园区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是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技术城等各种园区和开发区的统称。产业园区化发展的产业组织功能特点是: 基于产业园区这一综合平台,提供适宜于企业进驻和发展的基础设施等各种环境,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业,以产业集聚和产业链耦合为基础,吸纳生产要素集中投入,资本人才科技集聚,从而充分发挥产业空间布局的生产力作用。
建立科技工业园是世界各国发展高科技产业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各省市发展地方经济最有力的战略。实践证明在我国经济转型阶段,开发区这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创造了局部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聚集了科技和产业的资源,迅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开发区的类型很多,国际上根据客户的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一是它主要是以研发为主,入驻的客户主要是研发机构、技术性公司、科技创业企业、企业孵化器等。如美国的北卡三角科技园、法国尼斯的索非亚科技园、新加坡科技园就是典型的我国的一些大学科技园,如清华科技园也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类型是它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区、我国早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而我国的大多数高新区都是混合型的,有些园区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较强、份量也较重;有些园区在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力较强,更偏重。我国的高新区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其功能也越来越复杂,许多高新区已逐渐向新城区过渡,因此在开发的复杂性上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竞争愈演愈烈,各园区都在开发模式上想办法、下功夫,以争取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发展机会。我国的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学习外国经验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上,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总结和分析这些开发模式,对我们规划和搞好新园区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把开发区看作一个企业,其主要收入有两部分:一是土地出让收入,根据国家的政策,产业用地可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须挂牌拍卖出让。二是财政收入,各园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园区地方收入全留,有的不留。除了上述收入外,有的园区开发公司还有房产开发收入及其他服务、投资收入。开发区的支出也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土地开发支出,一般包括土地的征用、拆迁、配套和财务费用。二是园区的运营费用,主要是行政支出、市政维护和其他财政支出。只有当累计收入>累计支出时,园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产业园区投资开发的商业模式分类
目前我国园区开发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类:
(一)按主导对象分类
其一,政府主导模式。就是由政府平台公司进行园区开发。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政府自己成立公司,用政府财力完成一个园区的规划和一级开发。最后通过开发出的小地块出让给入驻企业,这是大型科技产业园区开发的主流模式。其二,企业主导模式。就是大的产业集团自建园区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是在大的高新区里面建园中园。高新区的地域很大,里面很多园中园是大的实业集团,根据自己的功能定位,建立自己上下游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自己购置土地建园中园。它也是园区的开发补充。其三,政企合作模式。政府和企业合作来开发园区,往往是政府控制园区的产业定位和规划,又园区开发企业进行一级开发投入和产业招商及服务。通过入驻企业购置土地,开发企业和政府合作两方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二)资金平衡模式分类
其一,BT模式,BT模式又称固定收益模式或工程总包模式,指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接受土地储备中心的委托,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对确定的存量国有土地、拟征用和农转用土地,统一组织进行征地、农转用、拆迁和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储备中心按照总建设成本的一定百分比作为经营加成。政府掌握了项目的规划权和土地经营权,能够确保项目的发展方向,但其需要对建设成本进行兜底,面临较大的财政及土地经营压力。很多地区对利润加成部分进行了相应规定,如北京规定: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开发企业实施土地开发的,由开发企业负责筹措资金、办理规划、项目核准、征地拆迁和大市政建设等手续并组织实施。招标底价包括土地储备开发的预计总成本和利润,利润率不高于预计成本的8%;杭州规定:开发整理单位的利润和工作经费按照实施方案测算的开发整理成本总额的10%以内予以核定;昆明规定:市级国有投资公司组织实施的土地一级开发整理项目,统一按照审计所确定的总投资额的16%给予投资回报,并计土地收储成本;该模式简洁明了,企业收益稳定,风险较小,是一级开发企业常用的商业模式。其二,土地补偿模式,指土地一级开发商在完成规定的土地一级开发任务后,土地储备中心并不是给予现金计算,而是给予开发企业一定面积土地作为补偿。在土地补偿模式下,项目竣工后需由第三方审计机构、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对开发成本及土地价值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合理结算。
其三,利润分成模式,利润分成模式指土地一级开发商接受政府的委托进行土地一级开发,将生地做成熟地后移交给政府,政府以招拍挂的形式进行土地出让,土地出让金扣除土地开发成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教育资金、农田水利资金、市集中资金等计提款项后的收益部分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成,一般而言,在土地出让金无法弥补土地开发成本的情况下,政府会承诺给予开发商较低的保本收益。其四,PPP模式。PPP模式也叫公私合营模式,即政府授权民营部门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厂、水厂等)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等)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商业模式。与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相比,PPP模式更强调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部门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民间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还能带动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之间进行高效竞争,从而保证公共项目和半公共项目能够高效运转,政府和企业借此将实现双赢。
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开发园区,即使在园区开发初期累计收入累计支出,随着各开发区竞争的白热化,纷纷采用降低土地价格等办法吸引投资者,其财务平衡的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负债使产业用地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让,引入企业带来税收和消费人群;用综合用地(一般高于成本)的出让收入和未来的税收来平衡。 纯产业园区由于没有综合用地出让收入,只能靠未来的税收来平衡。所以大型产业园区以政府主导模式开发为主,其他模式为辅。
政府通过注资成立园区开发公司,开发公司的建设资金来源除了股东投入的自有资本金以外,还可以通过经营房地产开发取得经营收入及通过向金融机构融资取得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及进行土地一级开发。所以开发公司的自有资金及政府注入的优质资产是开发公司建设资金的有力保障。如果初期政府投入的资本金不足或没有投入优质资产,则开发公司无法形成资金平衡,中后期将会出现资金枯竭,无法为续。从上述分析来看,政府至少应该投入的资金应为土地出让金收益及园区税收反哺开发公司,还可以把周边的土地投入开发公司做为房地产开发做为开发公司其他收入,以保障开发公司的健康发展及园区的滚动开发。
二、完善我国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业模式的几点建议
其一,主导产业应慎重选择。产业园区建设, 首要的是选择和确定好所要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产业园区建设, 在产业选择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误区。突出表现是,刻意发展第三产业或现代服务业, 刻意发展高端产业或产业的高端环节, 刻意发展新兴产业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
其二,招商引资中要善于破解“囚徒困境”。产业园区建设,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必然涉及到招商引资。借助于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进行招商引资(即政策招商),是各地普遍的做法。但是,政策招商,各自旨在增进自身利益的行为选择,最终却损害了彼此的利益。实际上,一个地区的优惠政策,只有在优惠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即与其他地区的优惠政策形成落差的时候,才会对这一地区的招商引资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天,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情况已大不相同,原来只有个别地区才可以享受的政策,现在各个地区几乎都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已不再是个别地区的专利,就连“先行先试”也已越来越具有普惠性。在这种情况下,招商引资的竞争,不仅会导致各地政策优惠水平或程度普遍提高,还会导致各地区之间政策优惠程度落差小乃至消失,从而使得优惠政策在各地招商引资中不再发挥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优惠政策之外的因素。
其三,注意防范各种商业模式的风险。以PPP模式为例,PPP模式其实更是一种管理模式,融资只是PPP的目的之一,政府和公共部门除了利用民营部门的资本以外,大多还利用了民营部门的生产与管理技术;其次,融资更多是考虑将自己的风险最小化。在PPP模式中,更多是考虑双方风险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与风险控制相对应的是,融资者考虑的是自己收益最大化,而PPP管理模式又加入了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导向,作为PPP管理模式中的合作双方,是不允许过分追求局部利益的,因为这一模式涉及更多的公众利益。在PPP管理框架下,政府为了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减少民营部门的经营风险,会确保其经营具有一定的收益水平,但又不应收益过高,如果收益过高,政府方面也会作出相应控制。在这种风险分担和公众利益的约束下,对于适合PPP模式的项目也有较高要求,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后还有医院、养老这些都可以考虑引入PPP模式。
当然,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业模式的选择还需考虑环保、进度、资金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梁启东,李天舒.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模式的现实特征和创新途径――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4,(12):67-69.
【关键词】资产管理;商业模式创新;业务组合
在目前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上,银行、基金和保险在理财产品的规模上占有优势。其中银行以其自身的渠道优势及高于同期存款的保本理财产品迎得了庞大的投资者青睐,产品规模飞速扩张;基金受益于发展初期累积的大量客户和存量资金,目前增长较缓但规模得以维持;保险则通过规模庞大的营销员队伍进行深入渗透维持销售规模;信托机构以其独特的营运模式、产品设计和资金运用上的灵活和多样化,管理规模亦获得长足发展。
本应该是资产管理主力机构的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由于政策限制,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在长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是面临存亡之危。突出问题表现在,券商资管在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理财需求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以及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鉴于以上现状,笔者基于业务组合的商业模式,尝试探索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创新,提出可行方案以供业内参考。
一、现阶段券商资管发展的制约因素
去年以来市场低迷,券商资管的理财产品净值亏损严重,而银行、信托的理财产品快速增长,券商资管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充分暴露。造成现阶段券商资产管理服务能力欠缺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受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各方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和产品创新很谨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系统推进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国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风险控制上;在此情况下,对已经研究论证多年的新业务方式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进度。
二是受行业发展阶段所限,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有限、创新动力不足,综合治理之后行政监管主要是推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进行内部管理创新,当时缺乏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本条件。
三是资产管理行业身处公开市场,直接面对投资者,行业敏感度强,矛盾易发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和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容忍度低,解决手段可选择余地小,客观上对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是受市场深度、广度制约,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与产品创新的空间有限。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相生相伴、相互依赖,许多新交易模式和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结构、层次、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与之相匹配,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单兵突进。
目前是券商资管业务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的时期,但也是券商资管业务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新股发行、信用债券、金融期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综合判断,推进券商资管业务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二、基于业务组合的商业模式理论解析
1.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近年来证券行业谈论非常频繁的热门话题,其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重要性已经不亚于技术创新。要理解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虽然最初对商业模式的含义有争议,但到2000年前后,理论界与实务界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概念的核心是价值创造。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的,通俗地说,就是企业是如何赚钱的(Linder等,2000)。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组成部分、各部分间连接关系、及其系统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所组成(Afuah等,2005)。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即其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如核心能力和成本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结果或体现,客户关系依赖所提品或服务的性质及提供渠道。每个要素还以更为具体的若干维度表现出来,如市场类的目标客户要素,从覆盖地理范围看,可以是当地、区域、全国或者国际;从主体类型看,可以是政府、企业组织或者一般个体消费者;或者是根据年龄、性别、收入、甚至生活方式划分的一般大众市场或细分市场等。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新引入的商业模式,既可能在构成要素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也可能在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方面不同于已有商业模式。
2.基于业务组合的券商资管商业模式
业务组合(Business Portfolio)即大公司赖以依存的各战略事业单元的组合;而最佳业务组合(Optimal Business Portfolio)则是指公司内的业务组合最具优势开拓最有吸引力的产业或市场。在现有的业务组合战略研究方法中,母合优势理论近年来逐渐得到实业界的接受并认可,该理论提出企业应以核心业务为基础发展业务,以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来建立业务组合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证券公司的业务实践中,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与资管业务作为四大主营板块,虽有明确分工,但是不妨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搭建业务组合平台,携手拓展市场。例如目前较为常见的市值管理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即是经纪业务与自营业务的组合,亦可经纪业务与资管业务的组合。
三、基于业务组合的商业模式实战案例
(1)案例背景
商业银行A是一家业务范围限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家高速成长的民营银行,城商行A具备相对充沛的自有资金与相对滞后的客户理财能力,由此决定其需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其高速成长所需的大额存款;二是为保证其盈利增长所需的资本运作支持。在此背景下,城商行A向券商B的资产管理部提出:希望以券商B上市为契机,将募集资金中的2亿元作为同业存款存入,城商行A将按协议价支付利息;同时将委托券商B的资产管理部为其打理一款规模2亿元的理财产品。
(2)解决方案
此款产品的设计要点是采取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把握相对确定的债券一、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在控制产品资产净值波动的基础上,力争实现投资目标。
(3)模式点评
在传统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销售模式中,券商资管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属于两条平行线的关系,并无交集可言。而在基于业务组合的商业模式中,券商资管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基石来源于传统的存款业务。在此过程中,券商不但可以获得稳定的同业存款利息,而且还能有效扩充资产管理规模,获得管理收益;而城市商业银行不但可以获得同业存款,优化其存贷比率等考核指标,而且还能获得自身理财业务的协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Linder,Jane,Susan Cantrell.“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Accenture,2000,May 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