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建筑方案

智能建筑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建筑方案

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智能;建筑物;防雷接地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50-0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早已步人社会的各行各业。建筑物内几乎无不设有复杂程度不同的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民用建筑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智能化,建筑内部的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防雷装置的安装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对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探讨。

1 防雷接地系统

为了防止雷害破坏,而把自然中的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就叫做防雷接地。随着计算机、电气化的普及,现代化智能楼宇内有着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复杂的线路布置,而且其本身的绝缘水平一般很低,但是确要求极高的抗干扰性。如楼宇内部总计的集成芯片、电路主芯片等等,他们的绝缘水平只有几十伏,即使是很微弱的雷电反击或者是强烈的感应电压,也可烧毁集成电路芯片,损坏弱电设备或对弱电设备形成严重干扰。因此,现代化智能楼宇的防雷接地设计是一项重要工程,其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

2 防雷技术

2.1 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主要指楼梯外部(即建筑物)的防雷,一般是防护直击雷,外部防雷是防雷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外部防雷技术主要采取避雷针和接地装置对楼体加以保护。现代化智能楼宇防雷接闪器是专门用来接收直接雷击电流的金属物。由于城市的发展,现代化智能楼宇的建筑通常比较高,特别是屋顶的设计都有比较突出的不稳,这样的建筑很容易遭受雷击,这样就对必须放置在楼体顶部的电子设备等造成危害,这些设备最怕遭受雷击,是雷击的主要对象。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按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设计。为了有效防止雷击,应采用针网或针带组合接闪器,在房顶最高点和其他次高点多处设置避雷针。避雷网覆盖于房顶,并延伸到女儿墙上,使房顶、墙均在避雷带保护范围之内。该网格与大楼柱内钢筋作电气连接,利用柱内2根以上钢筋作引下线, 柱内钢筋与建筑物基础钢筋这个自然接地体连接。另外,圈梁钢筋、楼层钢筋、外墙面所有金属构件也应与引下线连接,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这样,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雷击损坏楼内设备, 而且还能防止外来的电磁干扰。

2.2 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对建筑物内易受过电压破坏的弱电设备加装过电压保护装置, 在设备受到过电压侵袭时, 利用过压分流箝位等手段保护装置快速泄放能量,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过压分流箝位的原理是在可能传导感应雷击电磁脉冲电涌的信号传输线端口和电源线端口并联或串联过电压防护装置。一旦由于雷电感应使电涌达到危及设备的阈值时, 防护装置瞬间响应, 将电涌电流泄流入地,从而将被保护端口的雷击电涌残压箝制在端口所能承受的数量级上,起到保护设备、 减免雷害的作用。内部防雷分为弱电系统供电电源线路防雷和弱电设备通信端口信号防雷。

3 现代智能化楼宇应采取的各种接地措施

3.1 防雷接地

为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叫作防雷接地。智能化楼宇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均属于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因此对智能化楼宇的防雷接地设计必须严密、可靠。智能化楼宇的所有功能接地,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结构。各类防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一般应根据落雷时的反击条件来确定。防雷装置如与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3.2 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如阻抗,电阻等)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3.3 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智能化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

3.4 直流接地

在一幢智能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进行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3.5 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智能化楼宇内,电磁兼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所用设备的机能障碍,避免可能会出现的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当能够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因此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免受来自各种方面的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净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

4 结论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和安装应将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建筑物外的环境及至全小区的防雷装置进行整体统一的考虑。不仅电气专业的设计者要有整体观念,建筑专业的设计者对防雷也要有整体观念。这是现代防雷设计观念转变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智能建筑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智能建筑的防雷保护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发展。

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第2篇

1智能建筑弱电方案确定基本思路

首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1)结构化综合布线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使得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电话机移位时,只需将插头拔出、插入新的位置,然后在弱电设备间内做跳线处理或仅仅作些软件上的更改,即可重新投入使用,而不像传统布线那样无统一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许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对建筑装璜造成较大的破坏。

(2)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两个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的各弱电系统,具有发展性和不稳定性的只有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而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视系统、广播系统、电缆电视系统等设备,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且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对于一个固定的建筑物,这些系统的设备一经选定,频繁更新换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很低。

根据以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例如保安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其输出的视频信号通常以同轴电缆传输,如果将其纳入结构化结合布线系统中,需在线路两端增加信号转换设备。显然,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2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中发现有的综合布线产品,如三类、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均为0.5mm2(美国线规AWG24),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出线座都只能适用于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2.1广播系统(PAS)

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220/380V(交流50Hz)、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用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mm2,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mm2,相差甚远。

2.2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

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另外,在总线制的火灾报警系统中,电源线与控制线多采用1.5~2.5mm2的导线,综合布线系统也不能满足要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消防规范要求所有消防信号线、通讯线均不可与非消防线路共管敷设。因而要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火灾报警与控制系统,必须先获得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特许。

2.3共用天线电 视系统(CATV)

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CATV一般都采用光纤,因此,在线路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的两端要加装适配器,这无疑增加投资,而且因中间环节增多,系统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以上阐述了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支持各弱电子系统目前仍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是不是说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能支持上述各个弱电系统?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座智能化程度要求很高的建筑物,在规范允许和获得特许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综合布线产品的光纤和各种对数非屏蔽双绞线缆支持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讯系统,用同轴电缆支持CATV和CCTV(监视电视),采用截面为1.0~1.5mm2的特殊定货的非屏蔽双绞线支持FAS、PAS。

3结束语

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基于平等模式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 汪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D].

[2]智能化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周舟.广西大学硕士论文[D]

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字】智能建筑;总体方案;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这有以下原因:一是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二是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三是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四是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呢?总体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工程概况。叙述该工程区位:建筑总面积、总高度;所属建筑级别;工程意义;建筑平面功能、用途等。设计依据。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筑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设计原则。智能化子系统配置的总体要求及目标。智能化子系统配置:列出该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以一个高层综合楼为例,主要有以下智能化子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

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语音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主网络交换机和楼层网络交换机设置;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部分政府办公大楼要组建外网、内网,有的业务部门要组建小型局域网。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本文为了便于说明也将其列为一个子系统。有的方案设计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本人认为不妥。

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

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

卫星电视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系统一般采用860MHZ双向邻频传输系统。对于住宅一般采用集中式分配分支器系统,原串接分支方式基本不用。要列出电视终端配置一览表,对主要设备厂商、品牌、产品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公共广播系统。一般该系统与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兼容,要说明与消防紧急系统的切换方式。扬声器设置如不完全相同则要作补充,部分场所要增设音量调节开关。如无消防紧急广播系统的工程则要配置扬声器,对主要设备厂商、品牌、产品作一简单介绍。

停车场管理系统。大型公共建筑设置地下层停车场的建筑工程需要设置该系统。在汽车通道出入口设置管理室,安装系统主机,方案中要对选用产品品牌、性能作一简单介绍。

会议系统。一般办公楼具有各种规模、各种用途的会议室、报告厅均需设置该系统。由于建设单位要求档次不同,投资不同,选用会议系统内容也不同。主要有会议扩声、投影、摄象系统,会议视频系统,还有会议表决系统、发言系统及多语种同声传译系统等。要根据不同建筑,不同会议室(报告厅)作不同描述。主要要有系统功能、产品性能等介绍。

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公建项目的办公、商场等一般设置上述二系统,该系统设置于门厅、大堂等公共场所,对公众起广告、引导功能。大屏幕显示装置附近需设置小控制室,留足电源功率,一般1平方米面积1KW左右。方案中要对设施功能作一简单介绍。

其它系统。根据不同建筑物,尚有综合楼宇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一卡通门禁、考勤、消费系统等。如有商场,则还有POS系统。均要逐一对系统功能、配置、主要设备产品性能作一简单介绍。

总体方案中还要涉及各智能化子系统机房设置,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接地等内容。在工程设计中建筑智能化设计投标文件中除了上述总体方案设计外,尚需提供以下资料及说明:智能化子系统投资估算;各阶段设计周期;设计单位基本情况;智能化系统设计资质证书;智能化系统设计业绩;本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组成及简历;设计费用报价;违约责任等。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基本上确定了工程项目智能化系统的档次及完整程度。当然总体方案设计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师要与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密切合作,对系统配置进行探讨,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投资、管理等情况确定系统的规模,以使总体方案切实可行,为今后施工图设计,集成承包商深化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能化为使系统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提高整个系统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智能度,即要实现检测智能化、操作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所谓智能化,即整个系统、各个领域(控制、维护、管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的检测装置、执行装置等,均具有目标分析、状态及故障分析、行为及态势分析、决策分析的能力。

在一个庞大的集成系统中,部署分布必须合理,包括任务分布化、智能分布化。集成与分布相结合才能使各个部分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安全可靠,整个系统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运行有序,从而使整个系统在整体上获得最优的质量、可利用率和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检测内容与方法

前言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SCS)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 是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当今社会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其工程质量必须要达到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这样就必须通过有资质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GB50339-2013的19.0.1条内容“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可包括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和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检测和验收的范围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于具体的检测内容和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回答的很模糊甚至没有回答。

作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依据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39《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内容,结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四个主要部组成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检测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做出详细介绍。

1.检测仪器配置: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检测以功能性检查和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使用的设备与仪器是对讲机、照度计、视频综合测试卡与综合视频测试仪等。

2.检测数量要求: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前端设备(摄像机、镜头、护罩、云台等)抽检的数量应不低于20%且不得少于3台,不足3台时应全部检测。系统功能、联动功能和图像记录的保存等功能应逐项检查。

3.检测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为测试对象,依次介绍具体检测内容和相应的检测方法。

3.1前端与传输部分的测试:

3.1.1系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内容与方法:

检测工作须在监控机房与设备前端同时进行。在监控机房的检测人员观看屏幕的距离应为荧光屏高度的6倍,室内照度应满足监控室设计要求,参加主观测试的评价人员应不少于5名。检测方的评价人员应不少于2名。为了得到客观的数据,检测人员不应对主观评价人员作有主观倾向性的解说。让评价人员对检测目的,检测方法一目了然。前端设置测试卡,两端的检测人员通过对讲机对话,使前端检测人员将测试卡移到合适位置,最终将测试卡在监视器中显示的图像刚好满屏。浏览系统全部画面显示图像,按照检测数量的要求随机选取前端摄像机摄取现场图像,其中应包括最差画面,根据图像的劣化程度,按五级损伤制进行评价打分 (如下表):

统计所有评价结果,与平均分数相差2分以上的为无效评价,去掉无效评价,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结果,系统的主观评价的得分值应不低于4分。现场测试如图1所示。

3.1.2系统图像清晰度检测内容与方法:

前端检测人员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现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现场照度要满足前端摄像机的正常工作条件(一般设计或产品技术要求为10lx~105lx)。前端设置测试卡,两端的检测人员通过对讲机对话,使前端检测人员将测试卡移到合适位置,最终将测试卡在监视器中显示的图像刚好满屏。对监控机房的检测人员的要求与检测数量确定同系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的要求一致,检测人员读取监视器中显示的测试卡图像上能分辨的最大线数,作为该系统的清晰度,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应低于400线(包括数字与模拟信号)。现场测试如图1所示。

3.1.3图像灰度等级检测内容与方法:

前端检测人员用照度计测量并记录被测摄像机监视现场内被测清晰度处的现场照度,现场照度要满足前端摄像机的正常工作条件(一般设计或产品技术要求为10lx~105lx)。前端设置测试卡,两端的检测人员通过对讲机对话,使前端检测人员将测试卡移到合适位置,最终将测试卡在监视器中显示的图像刚好满屏。对监控机房的检测人员的要求与检测数量确定同系统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的要求一致,检测人员读取监视器中显示的测试卡图像上可分辨的灰度等级,作为该系统的灰度等级,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现场测试如图1所示。

图1:图像质量主客观(主观评价、清晰度、图像灰度)现场测试

3.1.4视频信号幅度检测内容与方法:

前端检测人员在摄像机前端设置标准测试图(白色)。摄像机摄取图像信号,机房检测人员在监视器或录像设备输入端使用综合视频测试仪测量视频幅度,其值应为1Vp-p±3dB(包括数字与模拟信号)。

3.2控制及显示记录部分的测试:

针对控制及显示记录部分的测试,主要集中在监控机房进行功能性检查,在监控机房的检测人员按照以下内容逐项进行操作,判断各项功能是否正常或符合设计要求:

3.2.1系统控制功能:

3.2.1.1编程功能:检测人员通过控制设备键盘手动或自动进行编程,应能实现对所有的视频图像在指定的显示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切换。

3.2.1.2.遥控功能:检测人员控制设备对云台、镜头、防护罩等所有前端受控部件的控制应平稳、准确。

3.2.1.3报警功能:模拟人为破坏或故障,造成视频信号传输受阻,系统应产生报警。

3.2.2. 监视功能:

3.2.2.1查看监视区域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监视区域内照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要求,是否有辅助光源。

3.2.2.2对设计中要求必须监视的要害部位,检查是否实现实时监视、无盲区。

3.2.3 显示功能:

3.2.3.1查看单画面或多画面显示的图像是否清晰、稳定;

3.2.3.2查看监视画面上是否显示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

3.2.3.3检查控制台是否具有画面定格、切换显示、多路报警显示、任意设定视频警戒区域等功能;

3.2.4记录功能:

3.2.4.1检查录像机对前端摄像机所摄图象是否能进行记录,记录的图象应连续、可靠;

3.2.4.2监视器记录画面上应记录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

3.2.4.3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停电或关机时,对所有的编程设置、摄像机编号、时间、地址等均可存储,一旦恢复供电,系统应自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3.2.5 回放功能:

3.2.5.1查看回放图像是否清晰,灰度等级、分辨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2.5.2查看回放图像画面是否有日期、时间及所监视画面前端摄像机的编号或地址码,是否清晰准确;

3.2.5.3当记录图像为报警联动所记录图像时,回放图像应保证报警现场摄像机的覆盖范围,使回放图像能再现报警现场。

3.2.5.4回放图像与监视图像比较应无明显劣化,图像的回放效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3.2.6联动功能:

3.2.6.1当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报警联动时,前端模拟火灾情况发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够将火灾现场附近的监控摄像机对准火灾现场,并将该画面调到监视器显示,进行录像;

3.2.6.2当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入侵报警系统或出入口控制系统联动时,模拟入侵报警,联动装置应将相应设备自动开启。报警现场画面应能显示到指定监视器上,应能显示出摄像机的地址码及时间,应能单画面记录报警画面,报警联动响应的时间不得大于4S;

3.2.6.3当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其他系统具有联动功能,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3.2.7当采用的是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还应检测下列内容:

3.2.7.1具有前端存储功能的网络摄像机及编码设备是否能够进行图像信息的存储。

3.2.7.2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3.2.7.3音视频存储、回放和检索功能是否正常;

3.2.7.4报警预录和音视频同步功能是否正常;

3.2.7.5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和显示延迟是否符合:

A、前端设备与监控机房的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不得大于2S;

B、前端设备与监控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不得大于4S;

3.2.7.6网络型摄像机的图像传输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检测必须结合具体项目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安装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和选择检测内容,才能准确、高效、科学、公正的检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工程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当然,随着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做检测的同仁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检测的技术水平,努力做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2、GB50339-2013《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防监控;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

1智能建筑发展情况概述

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强调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使得现代社会产生了智能建筑这一新兴发展方向,并快速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居住的住宅小区,学习的校园建筑,办公的高楼大厦等,这些都可以看到智能建筑的身影。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建筑在我国建筑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当然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探索道路起步较晚,但在高速推进的智能建筑发展步伐中,已经大大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住建部也颁布了智能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建筑的高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对比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在安全方面、居住舒适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更加环保、便捷,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智能建筑是应用安防监控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通过多种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各技术的功能,实现智能建筑管理控制的稳定运行。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的先进性与安全性,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实现建筑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在智能建筑中,安防监控系统扮演着安全保护的角色,主要是利用同轴电缆线或光纤实现数据传输与摄像,如此能够远程记录显示监控处的情况,根据这一特性,监控房能够按照一定的需求布控监控任务。这种智能安防系统可以确保监控处的实时监控,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上可知,智能建筑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于现代建筑的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易实现建筑管理的人性化,满足业主多方面的居住、办公等需求,智能建筑所具有的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便捷性强、环保性能优等这些优势赢得了广大建筑业主的认可。在智能建筑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中,安防监控系统是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便是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部分,其能够为智能建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现代建筑的高速发展。

2智能建筑与安防监控二者间的关联性

智能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点便是安防系统,而从安防系统的分类上,安防系统是归于智能建筑业的。在现代智能建筑的演示展示中,我们不难发现,安防系统在各个建筑讲解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安防系统归属于智能建筑,但是安防系统并不局限于智能建筑,如道路的安防监控也是安防监控系统应用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离不开安防系统,安防系统与智能建筑二者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安防领域的主导,一旦脱离了视频监控,要想在智能建筑发挥安防监控作用便相当困难。现代建筑的安防系统,主要涉及火灾报警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由此可见,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对智能建筑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智能监控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建筑结合了现代技术所形成的为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智能建筑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安全的建筑环境,需要更便捷的物业管理,传统建筑已然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要,为此,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到建筑领域,通过安装安防监控系统等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有效提升了建筑的价值并简化了物业管理控制工作。正是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赢得了业主与物业工作者的认可,使得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可知安防监控对智能建筑有重要的作用,而智能建筑又依赖于安防监控系统,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安防监控不限于只应用与智能建筑领域,为此智能建筑与安防监控又可以自成一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3安防监控对智能建筑的意义

安防监控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远程真实记录,同时具有实时性。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监控的滞后性。受安防监控影响,不法分子将有所忌惮,因而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故、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建筑其安全性将大大提升,安防系统在管控社会不良事件上具有重要意义。

3.1降低违法犯罪率

传统建筑在建造时,由于缺少安防监控技术,缺乏安防监控设备,使得安全性问题十分严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抢劫、入室盗窃等威胁,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传统建筑安全性低的缺陷,实施不法行为,导致业主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社会稳定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监控点设置安装监控设备,实现远程监控,有效突破了管理地域、时间限制。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安装了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率,保障建筑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智能监控安防系统所发挥的威慑作用,有效提高了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令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3.2控制违法犯罪后果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除了实时监控的优势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真实性优势。在传统建筑的违法犯罪现场,狡诈的违法分子会通过毁坏违法现场,伪造不在场证据等行为干扰警方视线,甚至反咬业主,在导致业主财产经济损失外,给业主带来麻烦,同时干预了司法工作者与执法人员的工作。而现代智能建筑若启用完善的安防监控系统,则可以通过违法分子留下的影像证据,使执法工作者迅速侦破案件,及时挽回业主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安防监控系统的影像证据,令不法分子难以下手更改,其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也为安防监控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不断完善更新安防监控系统,有效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保障业主的安全。

3.3增加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可度

若智能建筑脱离安防监控系统,其便难以称之为智能建筑。安防监控系统不仅能够监控安防工作,降低违法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快速补救事故,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降低损失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再发生率。因而缺少安防系统的智能建筑,很难令人信服。安防系统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效推动智能建筑的普及。

4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当然,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时时都在进步和提升,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也对现代安防监控系统不断提出新要求,需要安防监控系统发展新技术,而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行为识别技术、视频技术等也逐渐在安防监控系统中发挥作用,由此实现更加高清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举例而言,人脸识别技术是三维技术识别人面部特征及其轮廓,以高准确性,快速锁定特定人群、特定个体。行为识别技术则是结合了视频分析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整合视频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便为监控者分析提供决策参考。上海世博会中便是应用了大量的新兴技术,比如场馆建设中的太阳能技术充分发挥美观节能的功效。而排爆自动机器人、智能人脸识别等的应用,令世博会的安全保护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世博会各出入口安装的“E面通”等人脸识别系统有效排查了可疑人士。高科技安防监控技术应用,改变了过去被动安防监控的局面,特别是集成化的一体化的设备系统,整合了人脸识别、门禁控制、周界报警等高科技,以集成性、智能化、高清化为优势为特点,有效提升安防工作的安全性。集成性优化集合数字高清设备等高科技、高清化提高人脸水平像素,以更准确的图片质量、更精准的信息资源提供数据参考。智能化则减少人工报警,减少安保人力投入的同时,提高报警的准确性。安防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是社会化需求的结果,是建筑行业安保需要的产物。

5结语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居民建筑需要,产生了智能建筑,这是社会进步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安防监控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应用,是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反映。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科学技术环境中,安防监控系统必须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建筑不断提高的要求,才能使得智能建筑继续高速地发展,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凯.智能建筑安防监控中摄像系统的优化[J].科技展望,2017(8):140.

[2]刘毅.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