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召开的这次民主生活会,是按照县委纪检会、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确保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和落实精准脱贫的会议,也是一次自我检验和锤炼的活动。按照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我认真对照自己的实际工作,查找问题,深刻剖析,仔细思考,查摆了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深挖了思想根源,明确了具体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缺乏主动创新。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做开创性的工作。
二是党建学习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紧。因平时工作较忙,对党建工作的学习存在片面性,不够深入全面,缺乏系统的进行学习培训。
三是团队精神还要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表现在民主议事、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齐心协力等方面还有欠缺。
四是抓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未能很好的结合。在处理抓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关系上,未能很好的将二者结合,工作上未形成互相促进,真正树立起“抓党建促脱贫”的意识。
五是对脱贫攻坚认识还不够深刻。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知道要扶贫、真扶贫,但对扶贫这一民生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到位,全力攻坚的意识不够强烈,仍按以前工作的方式处理脱贫工作。
六是主动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不够全面。脱贫攻坚是我党的“一号”工程,相关的精神、政策要求精准。在看脱贫攻坚的文件和听取会议的精神时,没有深入消化、认真领会其内涵,只是按部就班。
七是具体工作缺乏培训,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填写各类表册时,对个别项目指标含义理解不全面,把握不精确,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指导。
八是缺乏对贫困户的全面了解。按照党组分工,我结对帮扶城郊乡大于行政村小于村四户贫困户,并联系大于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但平时对自己结对帮扶户宣传政策,解决问题较多,没有顾及全村。
九是脱贫工作形式过于单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虽然按照上级安排积极开展工作,但脱贫工作形式过于单一,制定长远发展多项有效措施还不够。
十是脱贫工作缺乏创新性。开展脱贫工作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在促脱贫问题上缺乏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照检查,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落实扶贫任务往往是仅仅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定任务,扶贫脱贫攻坚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够,缺乏主动性。责任没有完全靠实,在思想上重视实物资金扶贫,轻视精神扶贫。
2.政策掌握不到位。对扶贫政策和上级精神学的不深、吃的不透,缺乏深层次思考,影响实际帮扶成效。
3.基础工作不到位。扶贫脱贫基础工作中存在对政策掌握不清、基础工作不细不实等问题,扶贫脱贫工作不够“精细”“精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刀切现象。
三、整改措施
1、加强党建学习,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2、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3、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扶贫脱贫攻坚政治敏锐性,认真学习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扶贫脱贫精神,以打好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总揽工作全局,履职尽责、担当实干、服务大局。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视不够
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保证每一笔财政扶贫资金均能得到合理运用是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的目的之一。目前,大多数审计部门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因而也大大影响了绩效审计力度。现阶段,虽然资金管理愈加细化与严格,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的绩效审计水平依然不高,还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和传统审计在实践中侧重点各有不同,对传统审计而言,事项是否合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其更为关注的,而绩效审计则将重点放在了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上。所以,应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予以完善,避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在绩效审计中发生。
(三)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首先是轻事前、事中的绩效监控,而对事后结果评价过于重视。事后审计是现行绩效审计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却很难取得那些真实、详细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如项目立项、资金分配以及执行过程等,如此一来,事前和事中的绩效情况上,并没有真正体现有效的审计监督,而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的作用也流于形式。其次是轻政策与制度绩效,重资金与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在查找效益低下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从资金管理使用与项目建设实施中入手,而没有对政策与制度层面在设计与执行中存在的影响绩效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需知这些均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最后是轻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价,而重经济效益评价。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并非都是直接体现的,其显现的时间非常长,量化考核非常难,审计人员因为受到多方原因的制约(取证困难、技术方法与手段有限),所以往往便会避难就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指标上,而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所忽略,致使绩效审计的力度与深度受到影响。
(四)未充分公开审计结果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就扶贫资金审计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从审计实践情况看,公开的大多是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相对公开较少,且在内容和范围上有所选择。第二,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属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序列,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审计结果是否公告、审计报告披露程度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审计建议执行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审计报告中的具体问题,政府部门等被审计单位绝大多数都能整改纠正到位,但是对于涉及完善政策制度、提高资金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执行起来存在难度,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体系的原因,也包括其他原因,使得更加侧重于提出审计建议的绩效审计开展情况不理想。
二、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在支持我国扶贫工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首先应加强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审计人员还应认识到,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优化配置资源。最后,提高政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的必经之路就是?Ψ銎蹲式鹂?展绩效审计,其目的在于以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促进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以此促进政府政务公开。
(二)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保证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在审计过程中科学制订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案。现阶段,为了切实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法律地位,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还应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做进一步完善,在对绩效审计法律手段予以明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既要对审计机关在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问责权力上做出明确规定,还应明确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与类型。另外,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也应包含在明确范围内,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进而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
(三)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
第一,同样重视事前预测与事中监督两个环节,将审计在整个运用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针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情况要做到仔细观察,找出运用资金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事先提出在实施项目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便于尽早处理。
第二,在利用与运作资金上,应更多地站在政府政策和当地整体的大环境方面考虑,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运用,使之无法取得较高的效益,绩效审计应基于这一出发点,提出更切合实际、更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审计建议。
第三,关注项目远期收益,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的项目进行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较为关注,因此需要审计机关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利益上,立体化、全面化衡量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衡量扶贫项目方案上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四)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首先,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报告中的比重,全面反映政府机构运用扶贫资金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同时,需加强审计结果运用,而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即加强同上级部门、纪委以及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更好地实行审计意见,并及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其次,由审计署定期汇总梳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并进行深度分析,将普遍性、典型性与倾向性的问题归纳出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尽可能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如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层面,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反映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结果,并就工作成果展开评价。
一、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水利建设工程责任分工,成立以分管副县长同志为组长,县水利局局长为副组长,总工程师、水利股股长、建管股股长为成员的水利建设扶贫专项领导小组,聚焦目标任务,加强水利建设扶贫专项方案落实的组织领导,同时加强与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卫健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协调配合,确保水利扶贫建设工作有力开展。着力解决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问题;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形式主义、等问题。
二、聚焦重点,有力协作扎实推进
(一)解决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问题。把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脱贫攻坚战“两手抓”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监督内容,着力解决部门内存在等的思想、慢的作为,借口防疫对脱贫攻坚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等问题。局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实时跟进研究县委、县政府、攻坚办制定下发的文件政策和工作举措,定期进行督查和通报,使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动。
(二)聚焦重点环节。为确保水利扶贫专项2020年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水利扶贫专项计划投入资金1760万元。各项目投入情况如下: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计划投入资金160万元。2、章都乡马拉欧曲河防洪治理计划投入资金1600万元。
(三)解决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紧盯单位的关键岗位、重点人员,聚焦水利扶贫项目落实、资金拨付使用、扶贫工程推进等方面的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清理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安排、审核审批、验收发放等过程中贪污侵占、虛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对项目实施不规范的,及时纠正。
(四)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针对干部职工庸懒散慢虛粗,不担当、不作为,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督促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走访,摸清贫困对象家底,尽力解决帮扶贫困户合理诉求。
三、强化组织实施,提升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一)开展学习教育。党支部班子成员、各根据分工和职责,坚持教育在先,结合实际制定党员学习计划,每月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纪、党规及各类涉农领域法律法规规定,开展项目建设规定、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方面合规教育2余次,覆盖党员群众50余人次,着力提升干部合规意识、业务能力。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案例通报,以案促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已,警钟长鸣,用好自己手中职权,认真履职尽责。
(二)坚持关键风险点监管。主要领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班子成员对标看齐,对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款拨付,数量金额、资金上卡时间进行重点检查,梳理汇总涉农领域潜在风险点,强化关键风险点监管,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早发现早纠正,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三)开展廉政谈话提醒。以严格遵守党的“六项纪律”
为内容,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股(室)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牢固树立“廉洁水利”理念,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谈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问题,谈个人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谈惠民惠农法规政策执行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党员干部主动接受廉政谈话,主动向组织交心,敢于向组织反映自己或他人在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谈话中接受廉政教育,推动了水利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关键词]无影灯效应;资金;审计监管;财政扶贫
[DOI]10.13939/ki.zgsc.2017.06.155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用物理学的知识来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系统地认识事物的全貌,这就是无影灯效应。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不同,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由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导致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相对完整的、完善的结论。
1 无影灯效应原理分析
首先弄清何为扶贫审计监管。本文认为扶贫审计监管就是针对扶贫资金的运用,对其绩效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活动。通过审计监管来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运用,让扶贫工作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而这一活动就类似于医学当中,医生通过无影灯来帮助找到病人的病灶,进而促进手术顺利完成的活动。为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医生需要将高强度发光的光源置放在大灯盘上,并使其呈现圆形排列。由此一来,灯光所造成的影子就不会对医生的手术活动造成影响。这就是医学当中的无影灯效应。从无影灯效应的物理原理来看,让灯光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投射,就可以避免各个方向灯光所造成的影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想要让其他事物的影子不影响到观察效果,保证观察活动顺畅、无障碍地进行,就需要充足的灯光,保证每个角度和方向的灯光都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全面的角度。另外,加上一个辅助的灯架,让所有的灯光都汇聚到一个平台上,集中发挥效应。
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中应用无影灯效应,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作用下,提高扶贫资金审批、拨付、运用等各个过程的透明度,及时有效地找到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问题和根源。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审计主体要多。审计的主体过少,就不能全面地寻找扶贫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审计的主体多,才能及时、全面地找到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病灶,让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第二方面,要充分发挥审计权能。审计权能就是无影灯效应中光的强度,当光的强度不足,即使再多的光也达不到消除影子的作用,必须加强光的强度,也就是审计权能的力度,让审计的监督权力充分发挥,在找出问题之后,及时有效地消除问题;第三个方面,建立审计网络。在无影灯效应中,所有的光相互配合照射,使受光体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光面,在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中,审计主体要足够影响扶贫资金绩效的各个方面和角度,从而形成有效的、立体的审计监管网络;第四个方面,为审计主体提供平台。为了支撑灯源,就需要有一个灯架,有了灯架才能达到无影的效果,在扶贫审计监管中,也必须有一个为审计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审计主体之间互相补充,以达到审计监管的目的。通过以上的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很重要的监管系统。
2 无影灯效应的应用存在问题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知道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工作就是要对扶贫资金绩效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相关审计监管活动进行是否顺利,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进展,更有效地利用扶贫资金。近年来,审计财务的收支是扶贫资金的审计工作侧重点,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地展开绩效审计工作,审计也没有将重点放在扶贫资金绩效的审计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审计监管活动将侧重点放在扶贫资金的结余方面,主要观察其收支情况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并没有对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
由于时间有限,资金的来源、类别又复杂多样,因而审计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和详细分析。在扶贫资金的管理过程当中,有很多中间环节,而其中又存在多个重复交叉的板块,所涉及的工作部门也有很多,过程中需要多个环节和层次的参与进行审批,部门之间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若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配合机制,就会影响到扶贫资金运用的效率。除此之外,扶贫资金的用途非常广,很多需要扶贫资金的地区地理位置偏僻,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这就无疑会提高审计监管的活动成本。
另外,目前扶贫资金审计工作开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多数审计工作人员都侧重于事后评估,没有对事前、事中阶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想要获得事前和事中阶段的相关资料难度较大。由此一来,又进一步使得工作人员不重视事前和事中阶段的审计工作,这样也就不可能对事中阶段和事前阶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在审计工作的内容中,忽视了相关政策和有关制度等根本性的问题,而将重点放在了项目和资金方面的绩效上,忽视了正确评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将重点放在了评价经济效益上,需要长时间地去关注这类效益体系,这种体系想考核量化将会很困难。
3 改进措施
从无影灯效应来看,想要将灯光都聚集到一个平台上来发挥效用,是无影灯效应的一个关键点。而在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活动当中,就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审计的价值。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平台,让审计监管工作能够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在原有的审计队伍基础之上,为了充实和完善审计监管的队伍,应将监管主体转移到扶贫对象身上。扩大审计监管的范围和加深审计监管的深度,积极与上级审计组织沟通交流,各级组织间相配合,提高审计监管工作的覆盖面。除此之外,审计越全面,就越能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掌握,同时还有利于对扶贫资金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从而有助于应对策略的制定和落实。由此一来,就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目的,提高审计监管水平,充分激发监管审计的免疫功能。
为了使审计工作能够避免有审计盲区的出现,就需要运用无影灯效应,从多方面调整和改进审计工作开展的角度。比如在审计的准备阶段,需要对扶贫资金的额度、标准和使用规范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正。在具体的监管活动当中,需要持续跟踪所审计项目,观察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及时有效地制止和纠正挪用、滥用的错误行为。在后期过程中,要评估资金使用各个环节,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审计单位提供参考。在完成审计工作后,要持续地跟进有代表性的项目,对审计监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二次审核,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监管工作中的关键是信息的透明度,公开的信息就是政府工作质量保证。为了能够实现无影灯效应的效果,需要实现各个审计主体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审计单位应当对资金运行环境予以高度重视,致力于创造一个透明度高、公开力度大的环境,加强建设资金投用地区的信息建设工作。
4 结 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扶贫力度也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重视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的开展。但是在资金的审计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探讨,结合无影灯效应说明审计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善平,谢妙,唐红,等.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无影灯效应”改进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4):89-95.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与扶贫方式,文章描述了精准扶贫产生的背景和现状,针对实施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与市场主体进行互动、在如何引导和强化市场主体参与扶贫方面做了具体的探讨
精准扶贫扶贫机制市场角度
一、精准扶贫实施的背景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在解放我国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拉大了我国地区和城乡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贫困的同时,城乡贫富差距也开始凸显。与之相伴的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整个社会的关注,经过长期对扶贫工作进行实践与探索,我国政府逐渐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扶贫开发体系和理论框架,并以此有力推进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解决了全国几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针对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采取的以整块区域为瞄准而进行的“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因此我国政府在对传统的治贫方式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精准扶贫这一具有更高精度的新的治贫思路。
自2013年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完善,外延也不断扩展,已成为一套比较完善的扶贫理论体系。精准扶贫最基本的含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从而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的。现今,精准扶贫一般用“六个精准”来进行描述和概括,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主导扶贫模式的无法彻底消除扶贫的低效益状况
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地方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精准扶贫资金的来源到扶贫资金的管理和发放都是如此。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与实施既是政府对我国扶贫工作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的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对传统的政府主下的扶贫模式进行思索与改进的一次重要尝试。问题在于,政府主导下的扶贫不可避免存在资源的浪费和资金利用效益的低下。此外,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的前提下,政府也无法保证精准扶贫在具体实施中确保“精”、“准”这两个重要指标能够完全实现。所以在传统的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下,如何保证精准扶贫这一政策确实行之有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2.政府“输血”式扶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无劳动能力人群的贫困问题
精准扶贫侧重于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度,从而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虽然对传统的扶贫模式有所创新,但相比传统扶贫模式在扶贫措施上并未有质的改变。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贫困是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的结果,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一个地区的贫困,都是由于一些先天或是后天因素导致其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而导致的。个人竞争优势的缺乏或丧失导致了其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降低,并因此导致其家庭致富机会的减少或消失,劳动能力较高的家庭成员为生存而不得不迁徙到收益率更高的地区去寻求机遇,劳动能力较弱的家庭成员则被迫留守家园并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庞大的负担。同时,扶贫本身也存在类似“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即越到后来,剩下的贫困人口问题越难解决,或者解决的成本越大。经过前几轮帮扶,那些年龄相对较轻、有一定劳动能力或技能的贫困人口,通过推荐就业、发展种养业、三产服务业等途径,已经基本脱贫解困。而青壮年劳动力在此期间的大量外流,导致贫困地区的剩余贫困家庭多为老弱病残和妇孺等缺乏劳动能力和技能的人群,他们既没有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也不具备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的条件。产业扶贫以及项目扶贫模式对于这一部分人群的不适用又使得当地政府又不得不依赖于持续的“输血”扶贫方式来进行扶贫,即政府需要为其提供专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并且对其中的大部分人群予以持续的特殊照顾,使当地贫困居民始终保持在贫困边缘之上。扶则不贫,不扶则贫,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受到阻碍的同时,这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也不断延续下来,继而成为现今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难点重点。
三、基于强化市场参与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1.用好用活“互联网”,构建贫困县域发展新优势
在市场经济中,导致一个地区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缺乏竞争优势,但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扁平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低门槛使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加入到这一轮新的产业革命,原有的因空间和资源优势而产生的利益分配格局在互联网产业的冲击下必然面临着重新调整和分配,而贫困地区只有在依附于互联网的新兴产业上提前布局,整合其优势产品,对接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才有实现脱贫致富和弯道超车的可能。这就要求当地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入民营互联网企业入驻当地,构筑“互联网+农村电商”、“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新经济发展模式,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融合,以达到最终形成“互联网+精准扶贫”效果的目的。
2.政府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
地方政府需要提高扶贫资金的运作效率,合理分配扶贫资金,灵活转变扶贫资金的运作形式,引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共同参与扶贫资金的运营以替代对无劳动能力人群直接发放救助金的“输血”式扶贫。合理利用金融杠杆,有效发挥金融机构资金配置的优势,采取多样化的金融扶贫模式,要引导各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制定专项支持措施,切实加大普惠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金融机构联动,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数据为基础,以参与扶贫的企业和自主创业的贫困农户为重点对象,实现“信用+信贷”结合开展信用评级和授信工作,从而不断加大对扶贫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最终走出一条探索金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