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现代科技;系统;自动化;网络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ra, so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21st century building long-term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telligent building reflects the architecture art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out the general featur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fire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 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utomation; network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顾名思义,智能建筑就是智能化的建筑。关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各国不尽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定义: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方面功能进行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

新加坡政府公共设施署:应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控各种设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有良好的网络设施实现建筑物内的数据交换;提供足够的电信设施与外部通信。

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智能建筑协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该建筑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内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有效运行,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是智能建筑。

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以上各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即智能建筑的主体是建筑物,是空间环境,是借助综合布线系统,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是在建筑物内通过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使建筑物智能化,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二、建筑物智能化的系统组成

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智能建筑的系统组成及功能如下:

(一)通信网络系统

1、电话通信系统

建筑或建筑群的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属性以及公用网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接人远端模块局或采用虚拟交换、自设独立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或综合业务程控用户交换机(ISPBX),并应与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目前智能小区的可视对话系统应用广泛。

可视对话系统一般由单元门口主机、住户室内分机,电控锁及电源四部分组成。在住宅单元入口处设有带电控锁的防盗门及对讲主机。楼内居民可以用钥匙或IC卡自由进入,而外来访客必须通过对讲主机与住户通话,得到允许后,由住户遥控开启防盗门才能进入。这样有效地防止陌生人员入单元内。单元门口主机也可以通过网络与中心控制室主机相连,将来访者输入的信号同时传到管理主机上,便于值班人员掌握客人来访的情况。

2、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本地网络的安全,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通信子网和高层或应用系统中采取措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应为管理与维护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应提供高密度的网络端口,满足用户容量分批增加的需求。

卫星及有线电视网络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CATV)包括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自办节目闭路电视系统等。卫星电视系统通过高频头、卫星接收机、调制器、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等各种设备的合理应用为用户提供符合国家政策及当地广电部门要求的卫星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络己由单向、模拟、隔频传输向双向、数字、邻频宽带传输发展, 加之VOD技术出现,使得影视点播、电视购物、电视电话、计算机联网等得以实现。在没有数据网络的小区还可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构建宽带网,接入网采用10M/100M/1000M专线, Cable Modem接入方式及应用光纤到楼的高速局域网专线接入方式,借助现有的入户同轴电缆作为统一的传输媒介,实现用户视频、通信、数据的多媒体交互式服务,满足了人们对新增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4、无线通信系统

建筑物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

5、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建筑广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道路交汇、大厅、走廊等部位设置防水音箱,在地下车库、安全出口等部位设置火灾广播扬声器,由管理中心广播控制主机集中控制,在节假日及特定时间播放音乐,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可作为紧急广播强制切入使用。背景音乐声音应为低声压级,扬声器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使听者不易感知声源位置为好。

6、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应是音频系统(电声、建声)、视频系统(投影、摄像、录制)等多系统的综合设计,所选用的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等的网络传输、语音与数字设备接口、终端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会议系统应实现计算机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自动监管、多媒体实时同步网络传输、系统控制一体化功能。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1、物业管理运营系统

物业管理运营子系统应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来协调用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能实现对投入使用的建筑物、附属配套设施、设备生产及场地、用户、服务、各类资料及各项费用以经营目标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建筑的环境、清洁绿化、安全保卫、租赁业务、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一体化的专业管理。

2、办公管理系统

办公管理子系统应能在日常办公中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助管理人员对办公事务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协助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分析、决策提供公文管理、会务管理、档案管理、电子账号、人员管理、领导活动安排、突发事件处理、书面意见处理等功能,应能实现电子公告、规章制度、公用电话等公共服务功能。

3、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子系统应能对各种功能的智能卡实现统一的管理,如身份识别、员工考勤、车辆停泊、持卡消费、门禁等,并进行各类计费管理。

(三)防火自动化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消防部门要求独立运行。可将火灾报警器输出的报警信号传送给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或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监控中心,但楼宇自控系统对消防系统只可监视不应进行控制。对于空调、风机、配电等平时由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控制的设备,火警时应受消防系统控制,应确保火警控制的优先功能。

(四)保安自动化系统

设计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范级别,满足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1、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安全防范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应分别或综合设置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区域或空间防护、重点实物目标防护系统。通过在住户的入室门上安装门禁系统,在门框上安装一对门磁,住户可用钥匙正常打开大门。当系统处于设防状态时,如果发生撬门,则会发出报警信号,通过家庭防盗主机将信号传至小区中心控制室,即显示出哪一栋、哪一户发生何种类型报警,值班人员即可调度保安人员到现场处理。

2、配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电视监控系统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的监视和记录,并可提供对各类报警信号及时、迅速和可靠的复核信息。

通过在住宅小区各出入口处、地下停车场、小区重要部位、走廊、电梯前室、电梯轿箱、小区主要路口及围墙边、绿化带等部位安装监控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的监视、录像,在中心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可24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同时录像存储,提供资料,以确保住宅小区的的安全。

3、出入口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通道、财务室总出纳、金库、重要办公室等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出入口对象(人、物)识别装置、出人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和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等三部分组成。

4、巡更系统

巡更点应设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紧急出入口和各主要部门。安防人员的巡查报告方式可以采用在线瞳离线方式。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项目应采用在线方式。在小区适当位置设置巡更布点,并规定保安人员巡更路线和巡更时间,当保安人员到达某巡更布点时,将已存储个人信息的手持机与巡更布点设备进行接触,手持机就会记录保安员的到达时间以及位置信息,在保安人员回到中心控制室后,这些信息就会按要求在主机上出现,确保保安人员的巡逻效果。

5、汽车库(场)管理系统

一般由读卡机、自动出票机、闸门机、收费站、车辆感应器、满位指示灯及管理主机等组成。小区车辆的出入及收费采用IC卡管理系统,对不同用户可使用长期IC卡及临时IC卡,所有IC卡均经读卡机自动收费。当车辆进库时,在读卡机检测到有效卡片后,闸门机上升开启,车辆进库,当车辆驶过感应器线圈时,闸门机自动放下关闭。当有车辆离开时,司机所持的IC卡必须和电脑资料一致,才能升杆放行。

三、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方面

负责建筑结构及机电设计的总体院不同步完成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一般仅仅完成图纸报审必须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业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才开始启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委托工作,以至于经常出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机房空间不够、结构荷载不满足要求、电力供应不到位、与其他机电系统设备的硬件接口不配套,或通信协议不兼容等问题。

(二)产品供应方面

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产品多、技术新、领域广,导致生产供应商或商多而复杂,加上中国在产品制造技术标准、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没有统一规范,最后造成一幢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由一个个独立的智能化子而构成,并且因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与机电设备不匹配,进而造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无法正常运转。据统计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有70%智能化系统工程不能正常运转。不仅造成建设投资的无谓浪费,还直接败坏了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名誉。使人感觉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摆噱头,中看不中用,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三)施工方面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目前我国有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绝大部分专业承包企业仅有其中一种资质。他们与具有机电安装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单位相比,无论是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管理能力、企业规模都较弱。由于系统多,几乎所有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分包单位也多,施工质量、进度控制、成品保护难度大。

四、我国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指出,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中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构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办公环境。

结语

综上,智能建筑的智能系统内容丰富、种类复杂,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情况和工程投资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总之,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人们也开始重视建筑物的智能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的发展必然蔚然成风,会向着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应峰.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发展前景[J].山西建筑,2008.9.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Enhanc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Abstract】 An important 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ion system that i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automation, building au-

tomation and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three systems integration. The original buildings in the "weak" system level upgrade. This

higher leve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High-tec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 ,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 ①市场定位: 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窦志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第3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建工程、交通工程随之而生。但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各种资源问题、效率问题也都随之而来。原因是工程技术的发展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普通的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工程对技术的要求。为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于现代工程上,出现了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不仅是为了满足现代工程对技术的要求,也是时展的产物。机电一体化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大型设备的使用,减少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所占的空间,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具体研究,并分析其对现代工程的影响。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现代工程;影响

机电一体化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因为其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施工现场和传播,促进了我国现代工程的发展。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出发,沿着系统的方向,将工程中可能用到的技术,例如电气技术、机械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之后,在逐一对其内部具体的技术进行细化,完善各技术的功能。机电一体化作为时展的潮流,有关大学也专门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的相关专业,培养新技术的新人才。

1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理念最初被提出是在1950年,当时的观念还不太成熟,主要是科学家自发组织的,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途,尝试着将电子技术运用到机械设备中,初步的尝试成功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常年处于战争时期,经济发展不稳定,且科研人员少,再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仅仅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的理念并没有被广泛宣传,更别说得到人们广泛认可了。在一定程度上,战争期间对机械设备的依赖也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但发展方面仅停留在战争机械方面。在后来战争结束后,机电一体化的对象才逐渐由战争机械转移到民用机械,并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后来在民用机械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工程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有稳定的社会、科学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并逐步开展全面发展工作。以下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做详细介绍。

(1)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借助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成果,成功在其自身中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就是。在其编制过程中,加入人们的思维,对各项技术进行整合编制,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关研发人员在进行研发时应该注意要将机电一体化的各项技术考虑全面,而且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入心里学科,在其自动化技术上需要根据人们的心理进行编制。

(2)区域化发展。在现代社会,机电一体化作为应时代而产生的新型技术,其区域性发展是必然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机电一体化实现了全面的工程技术的综合,并且具有自动化基础,其在工程机械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带动现代工程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3)网络化发展。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更加方便的社会,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手机、电脑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不仅如此,信息化的发展对工程机械领域也有所影响。网络通信技术在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3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及影响

机电一体化由于其全面性、高效率性的特点在现代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在机电一体化发展初期,就是电子技术与机械设备相结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现如今,机电一体化对电子技术的影响也最为广泛。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现了电子技术机械的可操作性、安全性。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的影响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以下将分为施工前、施工中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的影响。

3.1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前的影响

(1)使施工需要准备的数据更加具有科学性。在施工前需要施工的要求设计施工图纸,同时也需要和实际施工现场相结合。有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关图纸设计人员在进行现场勘察时,能够利用准确性能高的精准仪器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实际测量,确保图纸的可操作性并减少图纸与施工现场的误差。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图纸的精度和质量。

(2)为选择施工单位和施工材料提供了相应依据。施工单位进行投标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现场进行精准的测量,这样能够减少施工与设计的误差,使施工设计更加规范。有关建设单位在进行招标时可以通过观察投标单位所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规范性来判断这个施工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看出整个施工单位的资质。而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也是这个原理,要选取与机电一体化设备相适应的施工材料,能够在双重方面提高工程的质量。

3.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施工中的影响

(1)在施工过程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工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也有了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过去御寒的基本要求,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房屋建筑的环保性能、舒适性、采光性等多方面的高品质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高品质要求。由于机电一体化操作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产出的建筑物也比较美观。

(2)提高工程的准确度和速度。由于机电一体化综合了各方面的工程技术,并实现机械自动化,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时间,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因为延误工期而赔偿的费用;运用了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施工单位不用话费时间和成本去培养专门的设备操作人员;机电一体化的运用让机械设备的操作结果更加精准,减少了与设计图纸之间的误差,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3)机电一体化技术大都实现了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加上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的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人员或者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能够启动自动报警工能,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人员的危险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即使在出现质量问题后,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动报警,有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对措施,减少了施工单位因为时间问题造成的损失。

(4)机电一体化之所以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时因为在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后,减少了对施工材料、能源的损耗,加上其操作技术快,二者都促进了机电一体化高效率的性质。这样一来,机电一体化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损耗,既节约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同时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新型环保型建筑材料也得到了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区域化、网络化发展都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

正如上边所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时展的产物,应时展潮流,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和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提供经济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项目提供了新科技,提高工程的质量和速度,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者之间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关科技研发人员应该继续支持,研发出更高效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徐世荣,徐世峰.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影响[J].科学中国人,2016(09):64.

[2]那凤华.工程施工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61-162.

[3]邱富永.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109.

[4]泉.基于联合仿真的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第4篇

自今年7月1日起,三个有关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新版国家标准将陆续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国家建设部于2006年12月29日第536号公告,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GB/T50314-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建设部于2007年4月6日第619号和第620号公告,内容分别是: 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 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 50312-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同时废止。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建筑系统自动化更高级的发展形式,它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以及信息之间的交换与共享。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

走向规范化

信息时代,智能建筑作为数字城市形象工程的基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我国,伴随着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的兴起,与之相关联的研讨会、展示会此起彼伏,报刊、电台等传媒也争相宣传。以前开发商还把楼盘配有智能化系统当做卖点,而现在没有智能化系统则成为了缺点,不论是居住园区,还是大厦的建设,都把智能化系统当做基本配置。也正因为如此,对智能建筑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就已经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和各种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当时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是将电话、有线电视系统接到建筑物中,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各个系统是独立的、没有联系的,与建筑结合也不密切。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引入,在建筑物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90年代,为规范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国家还出台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198-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ll6―92)等国家标准。

市场推动力

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90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要领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大厦”、“3A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频繁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中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

为此,国家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对市场准入的标准,它禁止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深化利用是开发了智能小区。在上世纪末,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建筑有很大的不同。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营商,它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 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用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于是开发商和住户便享受起这个“免费的晚餐”,一个遍及全国的“宽带热”正在各地兴起。各种类型的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圈地”运动中,恶性竞争频频发生,甚至有些住宅小区几套宽带网络同时建设。

引入务实思想

虽然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于是有人对智能建筑进行新的解释和理解,认为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接入到各种建筑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收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如果把综合布线当做智能建筑的全部,显然过于简单化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对智能建筑不分对象和实际需要,盲目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则又过于复杂化。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这个关键问题,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文化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

与会代表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关代表提出了系统集成应该主要是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以及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来的系统集成实践中成为主要指导思想,它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建设从盲目追求智能化、贪大求全转向务实。

这种务实的思想,在国家建设部于2000年出台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三个国家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03年7月1日,建设部颁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2004年颁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

再次深化内涵

当前,在智能建筑领域里,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2000版有关智能建筑设计和综合布线的三个国家标准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为此,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对这三个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版国家标准。

根据2000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除住宅外的智能建筑中各智能化系统按功能、投资、管理三个方面分为甲、乙、丙三级,还要按子系统列出一般规定、设计要素(要求)和设计标准(功能及配置要求)。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比2000版有了显著的改进,给“智能建筑”定义予以新的内涵,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着重于增强科技功能、提升应用价值,使文件更加全面、深入、完整; 适应面更广,适用于各类功能建筑; 文件表达更规范,系统的技术性更合理,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偏重于系统功能; 系统的界面更清晰,“综合布线”归入“信息设施系统”中; 系统技术覆盖更全面,增加“机房工程”; 系统的技术更完整,重视抗干扰的技术措施; 系统的应用立意更高,提高到建筑设备管理需要,以确保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以达到全面、科学、合理,使之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除了对智能建筑共性的设计要素规定外,突出针对办公、商业、医院、文化、媒体、体育、交通、学校、住宅、工业等各类建筑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关键点的描述,对于哪类建筑应该达到哪种智能化建筑标准,尝试着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大大增加设计过程的参考价值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更细致的规范

在2000版有关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验收的两个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综合布线系统应与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OAS)、通信自动化(CAS)、建筑设备自动化(BAS)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为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建设工程中使用。

新版有关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是在2000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以5E和6类、光纤布线系统内容为主,与国际标准ISO11801-2002E接轨,在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的前提下,对2000版国家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新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系统指标分为建议性和需要执行的两种,系统配置等级与产品类别的应用分为七个部分。新规范明确规定了系统安装设计中缆线布放管槽利用率与弯曲半径,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等工艺要求; 防火缆线选用的重点在于所符合的测试标准规定的等级,而不完全取决于缆线所选用的护套绝缘材料,易燃区域和竖井内布放的缆线应阻燃; 对应列出了国际、北美、欧洲的缆线防火测试标准,不同的缆线布放方式和环境空间条件等。

新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内容包括检测工具及仪表精度检查,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表; 缆线的长度及电气特性抽测,工程电气测试(基本链路、永久链路、信道的测试连接模型)技术指标和光纤链路测试指标值及衰耗的计算公式; 缆线的布放及保护措施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终接(接线图、预留长度)测试指标; 以及工程验收的评判标准和文档管理要求等。

有关智能建筑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验收的三部修订版国家标准的推出,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将起到更显著的指导作用,对贯彻国家关于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努力创建“绿色”建筑等系列方针政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和实施中首选的技术标准文件,对促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被智能建筑行业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中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国外智能大厦的发展情况

智能化建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它是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定名为“都市大厦”。这座38层高,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的大建筑,使该大厦不必自选购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此外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对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等均实现电脑控制,使客户真正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

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智能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城开始建设“智能城”。英、法、德等国也相继在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

链接:中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一般认为“北京发展大厦”可以算是我国的第一栋智能建筑,因为它从1989年建造开始就有了明确的智能化目标。

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如出入口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空调设备监控、水电设备监控、消防设备监控、停车场管理、数据处理、统计报表、无线电话、对讲系统、卫星电视、共用天线、广播音响、有线电话等。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通信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NS)。

建筑智能一体化资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概念;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智能化建筑是建筑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欢迎。

二、智能化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系统具有多门学科融合集成的综合特点,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外对它的定义有各种描述和不同理解,尚无统一的确切概念和标准。应该说智能化建筑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智能大厦”,从实际工程分析,这一名词定义不太确切,因为高楼大厦不一定需要高度智能化,相反,不是高层建筑却需要高度智能化,例如航空港、火车站、江海客货运港区和智能化居住小区等房屋建筑。目前所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智能化,其程度也是深浅不一,没有统一标准,且智能化本身的内容是随着人们的要求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延伸拓宽的。

三、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近年来出现了智能化建筑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由写字楼等公用建筑的智能化向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发展。但在智能化建筑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务实地对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方面

商业宣传重于实际需要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潜在的市场很大。目前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很难对智能建筑的内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国外的技术更是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很难掌握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所以,对建筑智能化的技术要求务必根据实际需要实事求是的提出,切不能盲目求新、全和规模。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更快,这就与工程设备系统相对稳定之间产生矛盾,工程总是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始终保持先进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当时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更是如此。现在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占领市场份额都自称是智能建筑,把智能建筑的各个子系统分离出来,都冠以A,从中择取一两个功能子系统便称之为5A,加上有些专业人士的推波助澜,曾引发了竞相比A的热潮,严重误导了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较为多见的是有些业主仅搞了综合布线系统和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便称自己的物业为智能型。

2、业主方面

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单位对建筑智能化工程中采用的技术、设备及其运行条件缺乏了解,在选择方案与系统设计时,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表现出很大的随机性。有些业主片面追求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另有一些业主则只求自己的楼能戴上智能的帽子即可。对智能化系统给建筑物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便不适当的压低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造成建筑物档次的下降。智能化建筑建成后,物业管理跟不上,使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得不到有效使用和及时的保养和维修。

3、厂商方面

系统集成度很低智能建筑的兴起,市场上众多的系统集成公司应运而生,非常活跃,并以种种商业手段谋取智能化系统的承包。但从其技术水平、技术支援能力、施工实践和组织经验以及质量体系等方面来衡量,真正名副其实的系统集成商就不多了。有的自称是系统集成商,实际上只是某个子系统的集成商,甚至只是产品销售商,他们现场安装,不懂施工组织。另一方面,出于商业利润,对业主进行误导。

在所有曾打出过智能大厦招牌的建筑中,均未实现系统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各子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互联性差,当发生全局事件时,不会形成系统联动配合,集中解决事件的能力。

四、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1、加强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由于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的不足,导致效率低下,一些业主由此蒙受了损失。通过加强监理,来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当务之急。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能协调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工作经验,这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这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2、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规范化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

笔者结合自身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经验,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3、加强承包商的管理

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这可以使弱电专业工程和其他专业的工程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与智能建筑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实施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弱电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弱电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五、结束语

总之,智能建筑的建设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智能建筑的功能实现功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