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儿科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63-03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临床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能力与竞争实力的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苏州大学开展双语教学已有十多个年头,七年制《儿科学》是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笔者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有感触,想法颇多,现就此作一探讨,以与同行交流共享。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和类型
双语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以母语之外的外语作为主要语言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当前,国内临床医学专业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因学校性质、学制年限、课程特点、学生英语基础、教师英语水平等因素的不同,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全外语型教学,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全英语进行教学,包括教材、幻灯、板书、讲课、考试均使用英语,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纯英文的语言环境中,这是一种高标准、高效率、高难度的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2.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混合型外语教学,即在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使用全英文教材及幻灯片,但讲课仍以母语为主,穿插部分英语,英语所占比例依据学生的英文水平而定,过渡的时间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效果而定,考试时使用全英语。经一段时间的过渡后,随着学生英文水平、尤其是词汇和听力水平的提高,再转入全外语型教学,最终实现沉浸式双语教学。
3.保留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采取半外语型教学,即教材及幻灯片使用全英文,而授课则用全中文,但考试用全英文。
不管采用何种双语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教情学情,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尊重师生的选择,正视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不能为了评估达标而盲目强制推行。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除了少数中医院校的理论体系起源于中国本土外,绝大多数专业都是西医,其理论体系均从西方引入。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均使用西方的英文原版教材,并采用全英文讲课。那时学生的英文基础好,接受力强,适应快,但受众面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随即我国创办了大量的医学高等院校,扩大了医学教育的受众面,老一辈医学专家参考国外的医学教材,编写了我国的中文医学教材,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医学科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在我国的中文教材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个领域均在与国际接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与国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最前沿的医学科学知识,看懂英语原版教材和学术期刊,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用英文书写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等等,这同样应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从医学生的双语教学抓起,在有效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外语水平。
三、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1.明确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目标
医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医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语言与运用、思维与人文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医学生了解医学科学最新科研成果和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打下基础。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目标具体包括: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儿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医学专业双语课与外语课是根本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者主要是学习第二语言。所以,在上双语课时,切忌逐词讲解单词、语法结构和每句话的意思,这种过度注重英语、忽视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只能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②语言与运用目标:在《儿科学》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看懂该领域的原版资料,并能运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③思维与人文目标:能同时运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思维,了解和体验中英文不同背景下的人文内涵,并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在这两种语言间进行自由切换。
2.选好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教材
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可以说,国内还没有一本真正属于自行编写的双语教材。有的高校是结合国外原版教材和最新的英文文献,参考国内教学大纲,自己编写教材,这对于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是很有利的。但是,毕竟能自主编写教材的高校是很少的。笔者使用的七年制《儿科学》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内容较新,难度适中,但价格昂贵,且与教学大纲有较大出入。笔者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寻找一本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一个两难的过程:若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反而会加大教师的备课压力。因为,教师要通过查找最新的英文文献,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补充,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学生也无法学到“原汁原味”的《儿科学》内容。若教材过于复杂,专业词汇量太多、太难懂,则不但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目标,更会使学生失去双语教学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在为学生配备一本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应再备有一本经典的中文教材,在理解英文教材有困难时,可参考中文教材,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3.学生要作好双语教学的充分准备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但医学科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专业词汇多且难以理解和记忆,即使使用中文,对于初学医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更不用说用英文教学,理解起来就更困难。《儿科学》双语教学仅面向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医学生开设,因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这就为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大,仅凭公共英语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预习,弄懂所有生词的意义和正确的读音,在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做好标注,以便在课堂上用英语和教师交流。这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同时,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了解本章节的最新进展,这样,既可以学到基本的《儿科学》知识,又可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应提高双语教学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但既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素质、又具有扎实外语功底的教师十分缺乏。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年龄偏大,外语水平较低;一些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却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故此,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综合素养迫在眉睫。医院可出资组织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外语培训机构进行英语能力强化培训,还可定期派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深厚临床医学知识的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以提高其英语的听说能力。这样,既可作为对双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又能为学校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一位合格的双语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以英文原版教材为基础,结合中文教学大纲,再结合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制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幻灯片,充分调动学生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四、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加快与国际接轨,医学双语教学也是我国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环节。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尽管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际型医学人才,相关教师也会百折不挠地向着双语教学目标努力。双语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提高学生医学素养和专业英语能力的同时,也在努力促进自己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发展。毕竟已经成功地开了个头,相信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七年制《儿科学》双语教学定能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蒋隆敏,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2006,(3).
[2]刘建,郑玉.7年制医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育智慧 健康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曾为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生气,也曾为自己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疲惫而伤心,还曾为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提不高而苦恼……这种种问题不得不让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试着去分析如何构建健康的语文课堂。
这是有关人士统计的一组惊人的数据:教师一生在课堂的时间:35×240×3=25200节课;35×240=8400天。学生一生在课堂里的时间:12×240×8=23040节课;19×240×7=31920节课;31920×45=14364000分钟(23940小时)。学生对课堂满意度调查:很满意:9.2%;较满意:26.8%;不满意:56.3%;无所谓:7.7%。这一系列数据让人震撼,发人深省。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来打造健康课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爱学。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健康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好汉歌》激情导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学习,学生们跟唱歌曲,兴趣盎然;可以用一张张参天耸立、直通九霄的望天树的图片精彩导入《望天树》一课的学习,学生们看图抒感,意味深长;还可以用诗一般的语言诗意导入《湖心亭看雪》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品味隽永,陶醉其中。通过这些精彩的导入,我们可以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营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主动、更爱学习了。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能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爱上学习。
二、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健康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融入到一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某学校创立的“四四jk'’教学模式,就以“四会”为目标,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教学流程为:四步:学、展、点、练;八环节:目标自学、预习独学;互查检测、展示交流;探究合作、点拨升华;拓展延伸、当堂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在有效的方法引导下,学生真的会学习了。
三、鼓励信任,使学生乐学。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准备。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迟到了怎么办?学生上课不听讲怎么办?学生当面骂人怎么办?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老师头疼。面对这样的问题,专家告诉我们:要学会控情制怒,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缺点,只有特点”的观点。用尊重和信任来引导学生,并耐心等待,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它的自己的花期。”面对经常迟到的学生,可以让他在班上唱首歌以示惩戒,或者电话叫早,让他不好意思再迟到;面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可以点其前后左右的同学回答问题,使他神情紧张,精神振作……
【关键词】 联想 直观 构词 谜语
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素材,假如不能掌握新课标所要求的词汇总量,那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可见,词汇量的多少和英语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正如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指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英语的关键,如果缺乏词汇,那就就不能将所学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意念运用自如。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课堂词汇教学效率,并初见成效,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巧妙联想,活学活用
联想教学法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形象法、合成法和派生法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此法比较适合一个新的单元或一节新课的导入,当教师展示这个单元或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主题)时,学生的表现会异常活跃,他们根据主题联想单词,学生脑海中的的旧词和新词蜂拥而至,既巩固、复习了旧词,又对新词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例如:我在执教8A Unit 4 “Wild Animals” 时,就先提出问题: “What words can you think of when I say ‘Giant Panda’?” 接着让学生在三分钟内把想到的单词写在纸上,力争多多益善。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优秀的学生完成了接近二十个新词,思维活跃的学生甚至多达三十个,最少的学生也可完成八个,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的丰满硕果,具体联想到的单词如下: white, bear, fat, black, zoo, strong, forest, bamboo shoot, bambo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slowly, protect, wild animal, rare, die, fur, dangerous (in danger), hunter, quiet, peaceful等。在这个联想的过程中,虽然各个层次的学生联想到到的单词存在较大差异,但已经高效发挥也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少数底子薄弱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轻松愉快的学到一些新的非常实用的单词,诸如:高山(mountain),竹笋(bamboo shoot),稀有的(rare),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等等,这些学生对上述新词记忆牢固,长久不忘。
2. 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教师适当利用实物、图片呈现词汇,以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有关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比较适合直观教学法。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先用左手举起一只苹果,并设问: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接着再用右手举起两个苹果后提问学生: “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 在我自问自答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如此反复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词性和单复数,而且还在实际运用时游刃有余,琅琅上口。最后我把手中的苹果全部教师奖励给学生,把课堂推向到。因此,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应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学法,不仅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节约时间,效果显著。
3. 驾驭构词,巩固单词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构成规则,才能更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单词,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成词、派生词等总结和记忆单词,而且根据所学的词汇构词方法来猜测、判断单词,从而更能轻松的学好单词。譬如:sad (adj.)―sadness (n),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举出通类词: ill―illness, sick―sickness, dark―darkness, kind―kindness等,让学生自主归纳出 “adj.” + “-ness” “n”;再如,当加上“-er” 后缀构成表示人的名词,诸如: sing―singer, work―worker等, 如此的单词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为继续学好英语夯实基础。
4. 巧用谜语,提高效率
猜谜语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在词汇教学中合理渗透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牢牢记住单词,有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然而,有些教师认为猜谜语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的,他们没有真正体会到巧用谜语的甜头。实践证明:有些单词采用谜语形式让学生猜测,会达到意外的收获。例如: ①What has four legs but only one foot? (A bed.) ②What has a bed but never sleeps, a mouth but never speaks? (A river.) ③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等谜语都是通俗易懂的,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妙在有效。作为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教师必需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认真分析、总结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的存在问题,针锋相对的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打造丰富多彩的高效词汇教学模式不懈努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把握新课程下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掌握本教材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使小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以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紧紧围绕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及社会需求,让小学生学习有关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亲身感受社会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与能力。
二、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使小学生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1.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是学校的教育主体,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展现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悟、体验、洞察这个社会,真实地获取社会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时激励学生参与各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尝试活动,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实践,获取真实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的一些认识及新的道德观念来源于他们的社会生活,那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品德产生于社会生活中,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让他们自己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道德标准、人生观,让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实践,真正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作用。
3.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小学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之间都可以互相促进、相互督促,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重视小学生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丰富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内涵
在我们当今这个环境中,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学校、家长、社会人士、图书、影视资源、社会自然景观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这些资源中汲取营养,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丰富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内涵,让小学生在学校正常的学习过程中潜意识地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策略
合唱与指挥课程在原有的教学思路上,如何予以重新审视,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发挥该课程的真正塑造性的作用,成为了众多相关教职人员所共同思考的课题。研究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合唱指挥教学实践的探讨,对教学过程予以进一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当中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不同于声乐或钢琴等技能课程,也和乐理、曲式等理论课程具有明显的区别。合唱与指挥不仅融合了理论知识、实操技巧还包括对音乐的审美与创作方面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结构特点较为复杂。
首先,根据我国高校关于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院校对于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就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具有一定欠缺性。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虽然均已开设合唱指挥课程,但是结合现实情况而言,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音乐的学习限于认为只有声乐、乐器或者是舞蹈类的课程才算是专业课程,而合唱指挥没有太过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也明显课时不足,该课程在短时间内难以保证学习质量,甚至有些学校只针对该科目仅开展一年课程,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该项技能技巧的掌握不扎实。
其次,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信息量少。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将合唱和指挥作为两门独立学科,分别教学,二者相互独立,合唱课便只学习合唱,指挥课程进行指挥训练,大大降低其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虽然合唱与指挥是作为一门学科,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所含信息量较少,也就是单纯的进行排练合唱,对指挥的知识也只是简单讲解方法,几乎不深入讲授系统理论,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指挥技法与排练能力都没有明显进步。
再次,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欠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许多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多是以合唱的形式开展,学生负责固定声部,教师则重点对合唱的音准、音色、感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可是,这种教学方法,会出现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下的情况,没有具体的合唱指挥角色的体验,难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所在,教学和排练的质量也不会十分理想。
二、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应当保证课时量。从合唱指挥课程安排的整体设置来看,应当尽量安排较满的课时,从根本上对合唱与指挥的课程予以正确认识,课程时间应设定在两年或者三年,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化的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合唱指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有用人才,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唱”与“指挥”两种能力的同步培养,使得学生系统的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得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发挥二者不同的分支作用。
第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合唱与指挥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突出其应有的内涵与特点。在进行合唱学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合唱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的合唱分类,以及各个声部的人员编制予以不同的唱法和情感的教学;对于合唱作品的演唱和排练方面,应注重合唱的发声概念,合唱声部的协调与配合以及音乐作品的演唱处理等等。在指挥的基本技能教学方面,需要注意各种会拍技法以及合唱总谱读法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有意识地拓展,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大纲和具体课堂上进行有计划地实施,使得合唱指挥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第三,在课堂设计上多加开展学生可以有效参与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针对学生对于合唱指挥课程的体会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不局限于单调的教学模式,仅仅重视集体合唱的音色与质量,而是更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设计,来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单独演唱和指挥。此外,还可以多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增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并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高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众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分析课程教学中限制教与学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重塑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唯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层面上能够对合唱与指挥课程予以重视,为学生多加创造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机会,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伟.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理论及教学实践实验研究报告[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