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2、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教学要求: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危害安全的行为,及自救措施。
教学方法:导、读、议、评相结合。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小结
教学过程:
分明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了解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自由发言。列举学生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不注意人身安全的事例。
总结,并对同学的日常行为提出要求。
二、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
1、当前,在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他们中有人被敲诈,有人被欺负,甚至有人被杀害,此类案件比比皆是,甚
至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我们中学生加强安全防卫意识教育,培养正确的安全防卫心理非常重要。
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例一、据《报刊文摘》报道:四川某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张某,从入校常受到高年级一男生的敲诈,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钱,省下的零用钱“奉献
”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该学生被逼急后,偷了同班同学的随身听,被老师查出后,才说出了偷窃的原因,此案令人震惊。
例二、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某中学生,由于上网吧,在网吧里结实了一位社
会青年,该青年常以向家长、向老师通报他上网吧为由,向该中学生勒索香烟、钱等。后来有一次发展到在路上争吵,该生被社会青年动手毒
打,幸好被“110”巡警发现,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立案侦查。有少数学生被欺负,一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是请社会青年来“摆
平”,终于酿成了流氓斗殴,给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
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时报告的意识。特别是个子矮小,体力单薄的学生遇欺时,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请求其出面解决。
第三、要有机警的报警意识,即遇危急时临危不惧,寻找脱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帮助。
第四、要谨慎交友。
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策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9分56秒,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有24.24万人死亡,重伤16万,轻伤36万。
2004年2月15日中午11时20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
2005年6月10日12时20分,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华南宾馆发生火灾,至15时30分大火被扑灭,造成31人死亡,23人轻伤,3人重伤
。
2005年6月10日下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沙兰镇小学被冲,死亡人数109人,其中学生
105人。
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报道,有多少人无故的丧命于这些自然的或人为的灾害!我们不能说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就万无一失,一点危险都没
有,但是起码能够将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
(一)地震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
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前兆: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
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发生地震时:
(1)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如果你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你住的是楼房,跑已经来不及了,
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厨房,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柜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
震。
(2)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二)火灾
水火无情,人所共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说,近5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有2070多万人在大火中丧生,受伤的就更难以计数了。
在面对大火肆虐的危急时刻,必须坚持“三要”、“三救”、“三不”的原则,才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1.“三要”
(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
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做到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
(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
面对熊熊大火,只有保持沉着和冷静,才能采取迅速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有的人因为乱了方寸,出现错误的行动,结
果延误了逃生的宝贵时间。例如,只知道推门,而不会用力去拉门;错把墙壁当作门,用力猛敲;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跳楼……在开门
之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准备走第二条路线。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
过,随后立即把门重新关上。因为门大开时会跑进氧气,这样一来,即使是快要闷熄的火也会骤然燃烧起来。
(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
在火灾中,最大的“杀手”并非大火本身,而是在焚烧时所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另外还有氰化氢、氯化氢
、二氧化硫等。消防专家的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为1%时,人呼吸数次后就会昏迷过去,一二分钟便可引起死亡。专家建议,用湿
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地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烈,出口通道被浓烟堵住,且没有其他路线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的
“安全带”,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和房间。绝对不能以身体站直的姿势去跑。因为冷热空气是对流的,有毒烟气飘浮在房屋空间的上部,
而贴近地面的地方会跑进一些新鲜空气供人呼吸。站着跑很有可能无法呼吸,窒息而死。如果自己的衣裤着火,应该脱掉,或在地上打滚,将
火弄灭。若有人惊惶而逃时衣裤带火,应将其按倒在地打滚,直至火熄。
2.“三救”
(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
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如果能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就
算基本脱险了。
(2)结绳下滑“自救”
在遇上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该怎么办呢?应该及时利用绳子(或者把窗帘、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
),将其一端牢牢地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处等。然后自己沿着绳子下滑
,逃离火场。
(3)向外界求“救”
倘若自己被大火封锁在楼内,一切逃生之路都已切断,那就得暂时退到房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呆在房间里,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
毙。可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与此同时,通过窗口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筒、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队员的
救援。总之,不要因冲动而做出不利于逃生的事。
3.“三不”
(1)“不”乘普通电梯
发现火灾后,人们为了阻止大火沿着电气线路蔓延开来,都会拉闸停电。有时候,大火会将电线烧断。如果乘坐普通电梯逃生,遇上停
电可就麻烦了,既上不去,又下不来,无异于将自己困在“囚笼”里
(2)??“不”轻易跳楼
?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往往不是死就是伤,不可轻取。即使在万般无奈之际出此下策,也要讲究方法。首先,应该向楼下抛掷棉
被或床垫,以便身体着落时不直接与硬的水泥或者石头路面相撞,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缩小与
地面的落差。
(3)
“不”贪恋财物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
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三)雷电
夏天来临,经常会有雷雨大风,应该预防雷电袭击。
1.
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
头顶。
2.
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
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
防不测。
4.
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
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
.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
.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四)洪水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
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
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
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
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四、青少年要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责任感
班会主题:安全意识牢记心头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14日
活动内容: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一)行走安全
1.读材料:
2.学习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 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提问: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二).乘车安全
学习乘车安全知识: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二、校园安全
(一)学习课间安全知识
课间上下楼梯时靠右行,在楼道内不得拥挤,嬉戏、打闹。禁止滑楼梯栏杆,在教室内不能乱跑乱跳防止桌凳撞伤。课间不得做危险的游戏,如用棒相互殴打,带刀到校相互比拼等。
(二)学习上下楼梯要安全知识
提问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总结: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师强调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求学生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师解释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课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
第1(共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地理环境的含义;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初步学会分析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了解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和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并培养唯物辨证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难点
判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关模式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人地思想关系变化图,让同学们思考人地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讲授新课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一、地理环境的含义
狭义: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就是指自然环境,它包括地貌、气候、陆地水、植物、土壤和动物等六个要素。
广义:地理环境除自然环境还包括人类改造后的环境,如农田、城市、工矿区、风景游览区等。
二、人地关系的内涵
③
①④
②
①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从地理环境中得到各种自然资源。
②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③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影响环境。
④
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对人类社会产生反馈作用。
四大全球性问题(PRED问题):
人口(
People)、资源
(
Resource
)、环境
(
Environment
)、
发展
(
Development
)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二、臭氧层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
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的破坏与减少
六、沙漠化与荒漠化
七、大气污染
八、水污染与水短缺
九、海洋污染
十、固体废物
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主要
体现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原因
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①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你知道《京都协定书》吗?
讨论一:发达国家多出钱,你认为合理吗?
三、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酝酿、提出及发展——资源
大山居民的生存选择
经调查,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密林中的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生存方式。
一、一些村民本着“靠山吃山”的思想,为了致富而非法砍伐林木、猎X野生动物,最终因为触犯国家法律,过上了“铁窗”生活;
另一些村民则在山坡上垦荒种粮,维持温饱。因为森林植被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村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二、一些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中,守着祖辈留下的片片农田,过着平静而贫困的生活。
村民们极力反对在家门口修筑公路,反对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坡地越开越多,生活越来越贫困。
三、一些村民为了开发当地的喀斯特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让外地、外国旅游公司介入,当地的旅游开发被这些公司所操纵,他们将当地村民排斥在管理层之外,占有了旅游开发的全部经济收入。
当地村民依然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或仅仅是为旅游公司充当简单的劳动力,他们把旅游业看成是与自己不相干的外来物,经常与旅游公司和旅游者发生冲突。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丧失,土地被占用,村民生活水平下降。
四、一些村民积极修筑道路,多方集资,合作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加工工艺,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绿色植物资源和传统手工艺品。
许多村民从事旅游业或进入乡镇企业,提高了收入。企业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你认为大山居民的哪一种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讨论二:
为什么我国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零增长”
国际学术界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其核心在于必须实现和保持人口数量、能源和资源消费以及生态和环境退化速度的三个零增长。中国科学院《199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认为,中国要真正跨进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就必须跨越三个台阶:
2030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的零速率。
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的坎。新增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加上国民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道障碍。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每年约22.3%的新增GDP被新增人口的消费所抵消。因此,只有当人口的增长率降为零,人口的规模得以保持常量的状况下,才能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
第二道坎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
中国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从总体而言居于世界的前列,但人均资源量明显位于世界后列。如水资源,人均排在世界第88位左右,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加上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平衡,水资源问题日益明显。
再如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排在世界第53位。从2010年开始,2/3的主要矿产将处于或进入短缺状态,金、银、铜和石油将短缺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是具备战略意义的能源,也是衡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人均的51.3%,石油只有11.3%,天然气为3.87%。中国未来能源的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匮乏,使能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中国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的1/3,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经济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
-
10000美元时,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最大。
第三道坎是生态环境的退化,包括长期性的基本生态退化和短期的环境污染。
中国必须面对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如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等。而短期环境质量的改善,则必须面对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而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可持续发展遵循的3个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小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即可以用较少的社会代价和资源代价取得较快的社会经济发展。
4、作业布置:
(含课内课外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v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公平性原则
v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持续性原则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反思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只能课后写)
利用谚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授课教师:汪艳英
授课班级:高一(
12~16)班
授课时间:第19
关键词:导学案 历史教学 应用
本世纪初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教育所给予的有力回应。从《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可以明确看出,本次课程改革意在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较少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形成“上好历史课就等于学生好好听讲”的状况,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写的接受学习使学生难以消化所学内容,从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以及学生主体论的广泛传播,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日益重要,在这种背景之下,以学案导学为指导思想的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最受关注的要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刮起了“杜郎口旋风”,而学案、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等等各种各样的导学材料随之产生。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学案为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
导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物。导学案是由教师课前设计,师生课堂共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案,它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导学案是区别于教案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从使用者来看,导学案是为师生所共同使用,而教案则是教师所专用的;从内容来看,导学案是把知识问题化的学习方案,教案则是教师上课过程的预案。从功能来看,导学案主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样学”的作用,教案则是帮助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虽然两者存在许多差异,但是两者都是教学方案设计,都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之下,导学案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迎合了当前教育改革趋势,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决策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观念。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内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们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在导学案的研究上成果颇丰。教育教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导学案的构成、编写原则等方面,而处于工作一线的教师则多是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主要集中于具体导学案的具体设计、学案的实施步骤以及导学案教学反思等方面。
导学案的理论依据。范增民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綦桂杰的《“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易瑜的《中学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等硕士论文中对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做出阐释。他们认为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最近发展区、人本主义等教育理论。
导学案的设计。对导学案设计的研究,包括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应注意问题等等。科学性、导学性、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是普遍被认同的设计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围绕学生,要使学生明确目标,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导学案的实施。导学案实施的研究基本上是中小学教师自身日常教学过程的再现。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对于导学案在课堂中的使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基本上都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步骤。课前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做好自主预习;课上教师以导学案为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及时复习。
不少学者与中小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实践,也对导学案进行了反思研究。刘敬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陈红星的《践行学案导学的收获与反思》、吴永军的《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肖鹏的《关于优化历史教学的在思考》等文章都对导学案的应用做出反思与评价,其中多数人是持支持的态度。
对于导学案的研究成果多是来自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且研究成果多是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在导学案的编制,如何使用导学案。比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导学案的构成及理论依据的阐释,而对导学案运用过程出现的问题研究的较少。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系统呈现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根据众多中学历史教师的实践过程和本人的实际调查,反思总结导学案的优势和缺陷,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 历史教学 应用
采用学案导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实施学案导学,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
传统初中历史教案教学模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侧重教师如何将课本知识的呈现,而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行备课,学生课上只能被动学习。在时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又过多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课堂上场面“活跃”并没有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就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提前印发给学生。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梳理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所学的新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自学而掌握;疑难的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实施
1、编制历史学案
制定一套设计科学、适合本校学情的历史学案是初中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历史学案的设计笔者认为应遵照以下原则:
(1)遵循课标要求。编制历史学案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具有启发性。学案设计过程中要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有层次性,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规律,做到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指导学生预习
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知识后,自主地完成学案上的对应内容,同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经过自己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自学过程应给予一定的指引。通过历史学案相关环节和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明白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等。教师还应提示学生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意识和习惯。
3、课堂教学重在引领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的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防止学生的讨论失控而偏离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努力达到以下目标:(1)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2)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3)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及时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浅显的问题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做好引领,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精选巩固练习
学案中的巩固练习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七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八、九年级学生应把练习题的选择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调动和能力培养上。通过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
5、课堂总结
在历史学案的最后环节设计为课堂小结,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收获及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等能力,促使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三、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成效
1、促成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养成。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学生就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案导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如何把握,并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
3、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改变了教师以往备课,备学生环节无法落实,课堂上教师是主人,学生按着教师备课的路子走的状况。由于历史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参加听课,因而课堂上学生自我参与率高,教师围绕学案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一改以往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低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