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建设发展用地有保障
上半年以来,湖南省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8.68万亩,较去年增加1050亩。有序实施增减挂钩试点,全省已批复实施方案20个,批准建新面积6135亩。低丘缓坡开发试点方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规模4500亩。全省累计审批建设用地15.76万亩,同比增长15.6%。上半年,湖南省出让土地5.82万亩、实现价款4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57%。土地出让均价1118元/m2,较去年同期上涨40%,较去年全年土地出让均价上涨19%。
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位
上半年,湖南省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项目755个、面积5.15万亩,全部实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度项目总体进度达70%以上,其中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18个子项目全部进入扫尾阶段。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上,预算投资51亿元,安排2013年度土地整治项目471个,建设规模274万亩。其中,利用省内资金启动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3年度子项目10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12个市106个县(市、区)的外业调查成果验收。土地复垦力度加大,累计审查《土地复垦方案》56个,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安排省级损毁土地复垦项目12个。完成了第三轮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桃源、隆回、安化、汉寿获评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矿产资源管理不断规范
上半年来,湖南省煤、铁、有色等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为适应形势变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着力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上半年新立探矿权98个、采矿权12个,实现价款和使用费2.23亿元,同比增长62%。同时,不断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安排省级矿业权价款项目144个,预算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8.6%。争取中央地勘资金1.09亿元,安排接替资源勘查项目5个、大调查项目41个。继续推进危机矿山找矿工程,对浏阳七宝山硫铁矿等15个老矿山组织开展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积极推进整装勘查,花垣-凤凰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在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级别。页岩气勘查稳步推进。
地质灾害防治有实效
湖南省上半年9次强降雨,引发了各类地质灾害1143起,造成9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464万元。各级政府层层落实责任,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守土有责、国土部门靠前指挥、村组干部动态监测、应急力量随时待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同时,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密集开展灾情会商,及时通过电视、短信、广播等多种途径预警信息,加强群测群防,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定期巡查、应急处险等制度,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6起,避免人员伤亡1326人、经济损失6428万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矿山环评等相关制度,上半年审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报告112份,缴存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9604万元。
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加快
上半年,湖南省安排了1∶1万地形图更新任务1623幅。天地图・湖南正式纳入国家主节点,全面完成了14个市州的矢量电子地图和5个市州的影像地图布设任务,录入地名地址100万余条。累计对外提供纸质地图2604幅、数字地图15392幅。数字湘潭通过验收,数字张家界、数字韶山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启动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已完成了试点任务。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力度加大,相继与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等10个省直单位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在测绘行业管理方面,全面完成2013年测绘资质年度注册、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评定等工作,审核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430条。成功举办全省第三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管理秩序不断向好
上半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01件,拆除及没收构建物 17.1万平方米、罚没款 1150.52 万元,党纪政纪处分7人;立案查处矿山违法案件147件,刑事处罚5人。土地违法发现数、立案数以及矿山违法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155%、97%和56%。深入推进执法专项行动,完成相关市州未报即用和边报边用重大违法案件实地核查工作;扎实做好卫片执法前期工作,在土地变更调查环节提前介入,全面完成统一技术标准、业务人员培训、数据资料审核等工作。
重大基础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制作底图19.9万平方公里,成果覆盖率94%;完成地籍调查11.7万平方公里、调查土地125.2万宗,涵盖2.6万个村、26.4万个村民小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扎实有序,现状数据库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财务保障能力继续加强,落实部门预算55亿元、征收各类税费5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1%。地质资料两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坪宝矿区建成三维空间地质数据库并实现多元数据集群管理和统一服务;完成长株潭城市群水工环补充勘查野外工作任务;启动第二批2个重点矿区和4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两化工作;长沙展开地质地下三维建设和城市地下管网三维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省及12个市级、99个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获得批复。78个市、县矿产资源规划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下半年目标:加强调控 强化保障
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
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笼子。积极推进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等试点,拓宽用地空间。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抓好供地率考核、开发园区用地评价、闲置土地清理、地产市场管理、定额指标研究、节地模式推广等工作。出台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政策。修订《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从严控制规划调整与修改行为。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环洞庭湖、娄邵盆地两个重大工程以及25个连片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县为主战场,全面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从源头减轻耕地补充压力。
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推进整装勘查,创新找矿机制,加快商业跟进,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抓好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加快规划数据库建设。巩固扩大整规工作成果,维护良好勘查开发秩序。加强矿山规划、审批、交易等相关数据库建设,摸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抓好矿补费征收管理。
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严格执行巡查值班、监测预警、灾情速报、应急处险等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严防群死群伤事故。抓好宁乡煤炭坝等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全面推进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
加强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台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加强数字城市建设与推广应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市县测绘机构建设,充实人员、编制、装备,提高统一监管能力。开展测绘行业督查活动,严格资质、市场、质量、保密管理。建立完善地理信息企业市场信用信息体系。
统筹抓好执法监察、与依法行政工作
加快完善案件调查协作和案件移送机制。结合卫片执法、打非治违、新开工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公开督办和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抓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力争零问责。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主动化解积案,编制实施应急预案。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力度,完善应复应诉工作机制,努力畅通群众合法利益诉求渠道。
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工作
加大资金争取和技术支持力度,确保年内高质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任务。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和3个重点矿区“两化”任务;加快修订《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湖南省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等国土资源收费政策;研究出台《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相关制度;在节约集约、占补平衡、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出一批成果并及时转化;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
(资料来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综合研究处)
随着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水利建设反差较大,现实要求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幸福城市和宜居环境最基本的前提是让老百姓生活上有安全的水资源可利用,民生水利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目前,还存在着如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不高,供水设施老化,供水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水灾害威胁尚未完全消除;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工程不完善、维修养护不到位,连旱时期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一定程度困难等,不利于群众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枣庄境内分布着27条河流,157个大小湖泊、水库,这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宝贵生态环境资源。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粗放的传统产业,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近年虽然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水体污染加剧、河流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因此,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抓好水资源保护,努力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才是加强生态保障的有效措施。
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的现象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水资源总量有限而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统一。
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确保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1围绕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1)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构建现代水网体系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基础保障和主要内容,也是枣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全面完成全市现代水网规划,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施依据,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湖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有机统一的现代水网。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省东水西调工程,实施10项河、库、湖联网工程,建设23条河道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滨湖区、沿运区、山丘区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立供水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系生态、水利信息化、现代水利管理五大体系。
(2)加快推进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政策机遇,及早规划,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建设计划。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做好庄里水库开工和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等相关工作,尽快完成已立项的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工作进度,为2013年南水北调干线通水做好准备。
(3)全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按照签订的《河道治理工作责任书》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和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用5年时间完成26条大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整治和湖东滞洪区建设任务;严格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审批河道范围内的水利建设项目,保障防洪安全。
(4)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促设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和“规划布局、水源配置、技术标准、稽查验收、管理体制、调度运行六统一”工作模式,做好正在实施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到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高标准农田200万亩,落实省政府“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要求。
(5)加快水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搞好水系绿化,完成榴园坡耕地改造、治理山亭区莲青山等43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封山育林1000km2等改善山丘区生态环境任务。
2围绕提升服务民生能力,着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年内解决70.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做好全市农村人饮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二是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做好中长期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6.7亿元,建设以胜利渠、石嘴子水库等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为重点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493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7.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8.58万亩,除涝面积10.9万亩,疏竣河道86.7km。三是继续完善扶持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实施42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惠及5万库区移民。
3围绕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循环水务管理模式
以“三条红线”和“三条警戒线”作为“硬约束”,遏制水资源使用中的乱开滥采行为,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建立完善计划用水体制,做到用水必须许可、计量、缴费,违规查纠。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原则,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促进企业和社会节水,鼓励使用地表水和中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可持续利用;实现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等新型循环水务管理模式。
4围绕提升减灾能力,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要继续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全市所有河道,进行统一规划,加快治理,提高排涝行洪能力。搞好农田末级渠系建设,及早疏通田间竹节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抓紧修复水毁工程,提前检修泄洪工程,高标准完成防汛应急工程。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员、物资、预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5围绕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水利管理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责权利相一致原则,落实各级水利工程养护资金,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水务、警务一体化建设,加大水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采砂、非法取水、毒鱼炸鱼、河道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水事渔事管理秩序。
加强组织领导,为水利建设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推动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把水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及时协调解决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水利改革、投入保障、环境营造等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水利事业大发展大投入的难得机遇,坚持求真务实,抓好责任落实,确保水利建设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2坚持统筹兼顾,做好发展规划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在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关系和做好长远规划的同时,把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落实到位;在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关系的同时,着眼全局统筹全流域开发和保护,统筹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在处理好硬件和软件关系,大搞水利工程、完善水利设施的同时,抓好水利管理和服务的配套建设;在处理好挖潜和开源关系的同时,既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能力、盘活用好现有水资源,又要注意对接全省水网体系,用足用好客水,以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
3形成工作合力,做好舆论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各司其职,主动作为,搞好衔接,密切配合;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做好组织、沟通和协调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水利建设;改革发展;工作措施;山东枣庄
中图分类号 S2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25-02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深远意义、总体要求、任务目标,为做好今后的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枣庄市不仅是鲁南的门户城市,也是国内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现就建设 “幸福新枣庄”和实现城市转型时期,如何做好水利建设改革发展工作进行探讨。
1 水利建设在新时期加快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1.1 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基础支撑作用
水资源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水生态是最关键的环境要素,水利设施是最重要的公共设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与水的互动影响表现得更加密切,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加快城市转型时期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山东省枣庄市多年的平均降雨量为799.8 mm,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00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远低于联合国划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1 000 m3的水危机区标准。根据预测,到2030年,全市平均需水量为16.17亿m3,缺水7.69亿m3,缺水率48%。随着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以及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水利建设反差较大,必须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大力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
1.2 加强水利发展,解决好事关水利的民生问题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幸福城市和宜居环境的基本前提是老百姓生活上有安全的水资源可利用,这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目前,枣庄市还存在着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不高,供水设施老化严重的问题,供水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水灾害威胁尚未完全消除;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配套工程不完善、维修养护不到位,连旱时期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出现一定程度困难等不利于群众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事业,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1]。
1.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发挥好水利的生态保障作用
水生态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资源不仅是生产生活必需的资源,也是城市的灵气所在。枣庄境内分布着27条河流,157个大小湖泊、水库,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宝贵生态环境资源。枣庄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粗放的传统产业,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近年虽然加大了治理力度,但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水体污染加剧、河流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生态保护任重道远。因此,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抓好水资源保护,努力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才是加强生态保障的有效措施[2]。
1.4 转变水利管理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工作转变发展
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枣庄市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方式粗放,工程用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的现象已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水资源总量有限而用水需求又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统一。
2 水利建设改革发展措施
2.1 围绕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程
2.1.1 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是实现水利现代目标的基础保障和主要内容,也是枣庄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尽快完成全市现代水网规划,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施依据。围绕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湖库河渠连通、供排蓄泄兼筹、防洪供水生态功能有机统一的现代水网。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和山东省东水西调工程,实施10项河、库、湖联网工程,建设23条河道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滨湖区、沿运区、山丘区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建立供水保障、防洪抗旱减灾、水系生态、水利信息化、现代水利管理5大体系。
2.1.2 加快推进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的政策机遇,及早规划,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建设计划。按照水利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尽快完成已立项的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实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河流截蓄导用工程,提高工业企业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和辖区内废水资源化水平,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要求;开展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重点解决好城郭河、薛城小沙河、峄城沙河和韩庄运河控制单元入河量超过下游截蓄能力问题;加快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进度,为南水北调东线通水做好准备。
2.1.3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按照《河道治理工作责任书》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和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用5年时间完成26条大、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整治和湖东滞洪区建设任务;严格按照《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要求,规范、审批河道范围内的水利建设项目,保障防洪安全。
2.1.4 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和“规划布局,水源配置,技术标准,稽查验收,管理体制,调度运行六统一”工作模式,做好正在实施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有灌溉设施、有水源依托的高标准农田13.33万hm2,实现省政府“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意见要求[3]。
2.1.5 加快水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搞好水系绿化,完成榴园坡耕地改造,治理山亭区莲青山等43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 km2、封山育林1 000 km2等改善山丘区生态环境任务。
2.2 提升服务民生能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年内解决70.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做好全市农村人饮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二是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做好中长期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6.7亿元,建设以胜利渠、石嘴子水库等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为重点的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 493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1.81万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4万hm2,除涝面积0.73万hm2,疏竣河道86.7 km。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实施42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惠及5万库区移民。
2.3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循环水务管理模式
围绕水资源持续利用,以“三条红线”和“三条警戒线”作为“硬约束”,遏制水资源使用中的乱开滥采行为,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建立完善的计划用水体制。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原则,加强用水许可、计量、缴费,违规查纠制度。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促进企业和社会节水,鼓励使用地表水和中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采补平衡、持续利用;实现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等新型循环水务管理模式。
2.4 提升减灾能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要继续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全市所有河道进行统一规划,加快治理,提高排涝行洪能力。做好农田末级渠系建设,及早疏通田间竹节沟,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抓紧修复水毁工程,提前检修泄洪工程,高标准完成防汛应急工程。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员、物资、预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5 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水利建设管理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和责权利相一致原则,落实各级水利工程养护资金,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强水政渔政监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水务、警务一体化建设,加大水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非法采砂、非法取水、毒鱼炸鱼、河道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水事渔事管理秩序。
2.6 加强组织领导,为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把水利和渔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及时协调解决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水利改革、投入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水利部门要紧紧抓住水利事业大发展大投入的难得机遇,坚持求真务实,抓好责任落实,确保水利建设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2.7 坚持统筹兼顾,做好发展规划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在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关系和做好长远规划的同时,把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事情落实到位;在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同时,着眼全局统筹全流域开发和保护,统筹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在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大搞水利工程、完善水利设施的同时,抓好水利管理和服务的配套建设;在处理好挖潜和开源的关系同时,既要增强水利工程蓄水能力、盘活用好现有水资源,又要注意对接全省水网体系,用足用好客水,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4]。
2.8 形成工作合力,做好舆论宣传
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各司其职、主动作为,搞好衔接,密切配合;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做好组织、沟通和协调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为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9 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严格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内容;水利部门对单项重点工作要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年初计划、阶段安排、年底总结环环相扣,按照目标要求突出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把目标责任具体化、工作指标定量化、责任追究制度化,严格考核、评估、奖惩;质量监督、监察部门要根据任务分解,做好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任务执行、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促进新时期水利建设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5-6]。
3 参考文献
[1] 张建,王延杰,张景志,等.试论水利建设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6):50-52.
[2] 张征.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发展经济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8.
[3] 赵攀,孙晓歌,李静霞,等.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34):162.
[4] 孙曙峰.宿松县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探讨[J].江西建材,2012(4):117-118.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去年农村工作,部署今年农村工作。
20*年,全市农口部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遭受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局部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3232元,增长11%;粮食总产达到333.2万吨,连续五年增产丰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对此,市委是满意的,是肯定的。
20*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对农村工作的具体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我市实际,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按照稳定增产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守住耕地红线;禁止耕地抛荒,提高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良种良法和机械化生产,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求粮食总面积稳定在8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326万吨以上。二是基地建设。按照“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标准化示范区,培植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生产区域。继续抓好米业、牲猪业、果业、乳业、竹业等基地建设,突出抓好丘岗山地开发,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业为重点,加快脐橙、蜜桔、椪柑、烤烟、油茶、黄花菜、金银花、百合、玉竹、蔬菜等产业带建设。三是龙头企业。一手抓现有企业,一手抓新增企业,依托农产品加工,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和客户,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转化增值。大力发展粮食、柑桔、生猪、乳业、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力量扶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把基地放到*,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整体效益。四是市场销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合作组织、营销大户把握市场信息,抢占销售市场。推行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推广“超市加基地”经营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创造“国字号”品牌,树立*农产品市场形象。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市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市区及县市城区的防洪堤建设。抓紧实施**寨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消除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加快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二要抓好农村道路和电力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工程建设,尽快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抓好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开通城乡公共交通车,形成方便、快捷、安全、畅通的客运网络。理顺电力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取缔非法木材市场。开展植树造林,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三)进一步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三农”问题,核心是利益问题。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既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根本途径。一要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折不扣落实上级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坚决杜绝“三乱”行为,确保减轻农民负担不反弹。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一方面,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帮助他们就地就业;一方面,加强信息服务,搞好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去转移就业。利用返乡务工人员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制订优惠政策,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创业增收。二要发展公共事业。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适度提高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和资助标准;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图书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抓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优抚及“五保”供养、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要维护农村稳定。抓好农村工作,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农村争端解决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匪村霸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特别是地下,严厉打击盗窃牲畜、农机具等侵财犯罪。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防宗族、宗教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组织。加快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和土地管理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征地制度,加强征地管理,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托管、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龙头企业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完善农村集体园场、水域等资源承包经营制度,推行租赁、招标、拍卖、入股等承包经营方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经营性林地产权的集中流转。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城和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村镇合作银行试点工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农村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产权、林地林权、渔权等有效担保物抵押贷款试点,鼓励开展农户联保贷款。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利用农业资源,搞好农业招商引资。四是完善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完善中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流转。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村造血功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杜绝新的债务发生。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补贴补偿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调动农民创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质量控制;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1施工成本
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成本控制计划。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做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针对每一道工序,全面落实成本控制目标责任。
1.2施工进度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通过在施工阶段控制好进度目标,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针对进度目标,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期内,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进度,核对施工实际进度,如果两者出现偏差,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调整,进而在计划进度范围控制实际进度。
1.3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就是在组织开展施工作业时,针对施工开展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控制施工现场生产要素的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或规避生产因素不安全行为或状态,防止出现人为事故,尤其防止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对人(物)的不安全行为(状态)进行控制,这是开展安全管理活动的核心。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事前控制
2.1.1物质
所谓物质是指有关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等,施工材料的充足性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
2.1.2组织
通过全面了解施工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安排专门的人员实时检查施工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2.1.3现场
现场方面主要准备控制网,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性,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1.4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全面熟悉、了解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2事中控制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实施事中质量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方案、施工过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控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检查工程施工质量,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在质量检查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施工现场,对于技术性的操作,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最大限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现场,无证人员或者审查没有通过的人员,坚决不能上岗,所有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2.3事后控制
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事后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处理施工现场的剩余施工材料,以及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如果施工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整改措施。同时做好项目施工质量评估工作,必要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此项工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在竣工后,需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优化设计方案,对施工质量加大监管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检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施工设计质量管理
3.1.1编制施工方案
在确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需要编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建立项目施工管理体系,施工部署,选择施工方法,编制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准备计划,明确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进入施工阶段后,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通常情况下,由技术负责人牵头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发挥施工方案在施工中的指导性作用。在编制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保持一致,还要对施工方案实施动态管理,同时确保施工方案的规范化。
3.1.2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施工图
在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详细的施工图。首先,经济技术指标的选择,选择经济技术指标时需要遵循最优原则,一方面丰富农田水利工程的排灌功能,另一方面减少农田占用面积。其次,将灌溉区的沟、渠、路等标识在施工图中,为了避免部分沟渠、建筑物等产生质量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裁弯取直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最后,结合灌溉面积、排水面积等进一步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同时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对其断面(纵横)进行优化。
3.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操作的优化
3.2.1选择质优的施工材料
首先,在采购环节加强管理,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防止质量不合格的施工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运输问题,一般按照就近原则进行采购,以此降低运输成本。其次,施工原材料进场前审批管理,对于进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原材料,工程项目负责人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严格检查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等相关文件。最后,储存施工原材料,在施工现场,为了防止施工原材料发生腐蚀性损害,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分类、防潮处理。
3.2.2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加强监管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配备相应的现场监督人员,其工作职责就是组织监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签发施工图,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图纸存在问题,或者施工图纸设计与施工要求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书面的形式提出意见。另外,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细则,例如工程质量、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明确监理工作。
3.2.3优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一般情况下,可以从招标、合同管理、监督制度三方面着手。首先,借助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优质的施工单位承接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其次,对施工合同加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条款。最后,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基础知识、工作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3.2.4提高施工水平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作业环节,一般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如果施工作业人员没有相应的证件,或者没有通过相关技能检测,那么这类人员坚决不能上岗操作,所有人员一律持证上岗。
4结论
综上所述,对农田水利实施施工质量管理,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操作,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加强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维尧.在土地整理施工过程中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
[2]许万祖,丁德新,黄晓庆.浅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治淮,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