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智能化概论

建筑智能化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智能化概论

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施工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is a hotspo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dustry atten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live up to one's name and exert the investment resul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ore ordered more effective operation.

Keywords: electrical building;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行业与电气弱电智能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作为传统的建筑业,单纯的人力和机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速、便捷、舒适等要求,所以建筑业也紧随时代变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起来,尤其电气的智能化应用更加完善了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电气是实现设计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基础,因而,建筑相配套的各种电气安置设备也得到了突飞大进的发展。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其成为建筑中设置智能化系统已逐步成为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系统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遍及各个阶段。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等,工程的全过程中电气智能化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智能化的发展,其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房地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和效率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弱电智能化作为一个新的发展热点,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其发展。但是目前智能建筑的实施还不尽规范,在设计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成本整体控制中,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到验收,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来进行弱电智能化应用的具体限制。建筑智能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弱电智能化没有在建筑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没有严格的聘用制和明确的责任制,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心大意,不重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去充分利用弱电智能化,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投入,严重影响到工程效益。

(二)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素质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漏洞百出等问题,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容易造成工程材料的浪费,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智能化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没有科学的认识,影响到电气智能化的顺利进行。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不能选择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

(三)工程施工设备的落后。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的电气化机械设备,由于单位不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引进先进的设备,一些落后的设备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进度,同时,也不利于弱电智能化的普及,影响到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四)工程受防干扰措施不当。智能建筑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电气干扰源,如大型的变配电设备、电梯机房设备、中央空调设备的起 /停信号和雷电干扰等,这些设备很容易对智能化建筑造成不利的影响。弱电智能化系统在运行中常常由于抗干扰措施不当,导致设备工作可靠性低,产生错误码、数据丢失等,还可引起系统的死机或瘫痪。

三、完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对策

(一)技术管理方面。面对弱电智能化利用率低的情况,企业应根据建筑智能化的合同和设计方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智能化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材料、装潢之间的联系,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和职责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施工中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弱电智能化工程的确定包括备材料供应,系统技术,设计及工程施工,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弱电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

(二)设计方案方面。设计作为整项工程的灵魂,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能够为工程建设规划明确的方向。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能够确保整项工程的质量,为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应该注重设计优化工作的管理,采取全过程、全专业的优化措施。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重点在设计方案上面,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弱电智能化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弱电智能化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

(三)工程管理方面。弱电智能化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弱电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其他工程的工种,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与以上专业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等方面上,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四)工程检查与验收方面。由于弱电智能化工程包括复杂的设备和系统, 例如一些配管、 线、 槽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及调试等,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每一个项目完成和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严格记录相关信息, 进行工程的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的交接和验收,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以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五)工程设备抗干扰方面。在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不仅要注重性能指标和设备的先进性, 更要做好系统的防干扰。保证智能化建筑中,弱电智能化应用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想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必须从干扰源、干扰途径、受扰设备几方面同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抑制。其次,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应根据智能建筑实际的弱电智能化系统情况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科学地实施。最后,需要对干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选用简单、维护方便、性价比高的有效抗干扰措施,以保证智能建筑系统正常运行。

四、科学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秩序的意义

建筑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是一个从浅到深、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的整个过程,考虑的因素众多,为了全面地判断、解读、研究,使施工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普及,必须做好科学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工作。

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实现其设计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基础。建筑电气安置工程是科学合理控制电气产品在成本、质量和效果上的必要管理,这不仅可以保管电气项目的工程整体质量,还能够对建筑企业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控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建筑业的总体水平,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我们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工作中做好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秩序,加强对人、财、物的制约,采用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对建筑电气安装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就能够加强建筑电气的质量、成本和效果造。

近年来,我国坚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等,这一系列理念都体现着我国将“高效”“节能”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智能化工程工作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宣传理念。有效地智能化工程控制能够节约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完善社会各项基础设施等等,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建筑行业中的电气弱电智能化安装工程贯穿在设计、招投标、施工及建设结算阶段整个过程中。有效的管理,合理分配财力、人力和物力,最终保证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对建筑企业和日后的使用者意义非常重要,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国卿.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中国科技信息.2009(12)

[2]贝洪波.浅谈建筑智能化.应用能源技术.2009(2)

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统一通信 BAS IBMS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影视后期制作中心作为影视后期剪辑、数码制作、配音、合成、拷贝制作的功能性场所,同时又要为大型节目现场录制提供设施齐全的制作场所,也要为入驻的专业制作团队及观众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这类型建筑具有规模大,单体功能建筑人员密集,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繁杂(如空调新风等机电设备、音视频设备、灯光设备)等特点。这就要求智能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特点及管理和效率的要求,充分发挥影视制作中心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结合物联网及云计算的应用,体现智能建筑节能环保的内在品质要求,为制作中心内的工作人员和进驻的影视制作团队提供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智能化应用目标总体要求应能满足以下要求:

实现建筑艺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完美结合;

提供高度共享的信息资源;

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实现高效节能,体现节能环保的智能建筑品质要求;

适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保证投资合理,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2智能化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针对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具体功能要求,从整个建筑的运行需求出发,并针对建筑的功能、属性和特点,来寻求整体的解决方案。从使用和管理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满足项目建设的四大主题:舒适、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2.1建立统一的信息通信平台

影视制作中心对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先进的信息通信系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信息通信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因此,在考虑建设通信平台时,必须充分估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体化又体现在整体智能化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即所有的智能化子系统均以TCP/IP技术为通信基础,在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换。建立影视制作中心内的办公网、物业网、数字电视网,从而打造统一的通信平台,为今后的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的物理通道,充分考虑今后的智能化应用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与此需求相关的子系统有: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公众信息系统等。

2.2实现建筑高效的集成管理

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建筑的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完美度。从集中管理、分散控制、优化运行、高效管理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工作负担、节约能源。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手段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科技与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提供一套符合其运作管理流程的完整的智能化集成整体解决方案,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互相关联、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的系统,作为整个影视后期制作中心高效的管理平台。与此相关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有IBMS(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IBMS系统管理平台监控和管理的对象包括制作中心各智能化子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消防报警系统(FAS)、公众信息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能耗监测系统、大楼物业管理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根据各类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IBMS系统管理平台由对应的各分系统组成,它们相对独立工作,完成各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任务。IBMS系统管理平台中的各分系统相对独立工作,但又必须协调一致,在BMS系统管理平台管理中心的统一监控和管理下,共同为制作中心综合大楼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条件和高效的工作环境,并保证其运行维护管理的经济性和智能化。

2.3体现节能环保的品质要求

在建立一套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以监测和改善能耗管理,保证高效的能源使用。对影视制作基地的水、电、空调能耗进行监测,并能够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获得准确、真实的能耗数据,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效公示、节能服务等各项制度,促进整个影视中心的节能意识。

在智能停车场系统应用中,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还将带来更多方便。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这里,系统就能感知,在硕大的停车场,车主可以通过查询终端即时查询自己车辆的停放位置,减少寻找车辆带来的不便。

在制作中心的酒店区,入住人员还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手机上就可以打开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等等。

2.4建立高度集成的安保体系

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属于广播电影电视系统行业单位,需要按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要求,采取有效、可靠、周全、隐蔽的技术措施来保障整个中心的安全和秩序。这涉及整个制作中心基地的防护、重要通道防护、访客管理,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如大型演播厅区域)。

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网络数字平台架构,数字平台由于其很好的扩展性,基于其上可以扩展出报警数字联动,智能行为分析,人脸识别,人流量统计等。能够很好的适应制作中心演播厅区域观众人流量大,对于可疑人员的监控难度大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要求。

数字网络监控平台通过统一的软件管理平台提供系统的中心管理服务、存储管理服务、流媒体服务、WEB服务、报警管理服务、智能分析管理服务等各类系统服务智能行为分析采用人脸识别对进出口进行重点监控防范,通过智能化建设来降低人工安防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实现自动“观看”重点区域视频录像并加以分析,识别可疑行为,并在可能的威胁发生时,主动发出警示,加强预警能力,提高安防系统的防范能力,安保监控人员不必时刻待在监视器前面,降低人力成本。人脸识别技术对经过设定区域的行人进行人脸检测和人脸跟踪,并形成该行人的特定轨迹,然后利用人脸质量评分算法从人脸轨迹中筛选出最为清晰的人脸图像作为该行人的抓拍图像。

2.5建设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为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是智能建筑的根本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一需求。那么我们能有什么特别的举措呢?可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每一子系统都可能与此需求密切相关。关键是其中最为显性的措施或手段是什么,为此需要着重考虑制作中心的温度、湿度、噪音等与舒适相关的重要措施。与此需求相关的子系统有: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

楼宇自控系统(BAS)采用完全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方式,减少故障风险,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实现建筑各种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建筑安全性,降低建筑的营运成本。BAS系统网络结构应尽量简化,通讯网络采用计算机以太网络进行通讯,可与建筑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无缝衔接。通讯带宽不低于10Mbps,保障高速数据传输率。应直接支持标准的TCP/IP数据传输协议。

系统每个节点应为对等的直接点对点(Peer to Peer)通讯,允许节点间的任意连通;在系统节点发生故障时,全部现场控制器DDC之间仍能保持通讯畅通,控制器DDC相互之间能以点对点无主从的方式进行直接通讯。

作为BAS网络节点,每个DDC应具有独立的、静态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和基于标准HTML语言的图形化人机交互应用界面,便于网络的灵活应用及使用人员的直接访问、管理和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讯扩展传输距离不应有限制,DDC控制器在网络上的数量和点数应没有限制。

智能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布总线式结构,系统内各智能模块不依赖于其他模块而能够独立工,系统可对办公环境包括照明环境、温度环境进行集成式控制,达到节能、自动运行、控制方便的目的。

大会议室应安装触摸屏,可对会议室中的空调、灯光、投影仪、电动窗帘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各种场景模式控制,例如会议模式、投影模式、休息模式、演讲模式。中小会议室应安装多功能智能面板,可对会议室中的空调、灯光、投影仪、电动窗帘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各种场景模式控制,例如会议模式、投影模式、休息模式、演讲模式。现场智能控制面板必须带有场景控制功能,每个按键对应一个LED状态指示灯。用于控制的智能面板应采用一体化面板,避免采用底座与面板插接的方式,以提高安装的可靠性。通过定时控制可对公共通道等处的灯光实现各种定时控制,可在不同的时段开启不同数量的灯光,达到自动控制及节能的效果。

2.6信息实时交互相关的需求

为了完善影视制作中心内部管理、共享和应急体系建设,传统的单一媒体信息已不能满足与观众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和更新速度,更是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为实现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公众信息的便捷快速,保障信息的高效率,需要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技术提供实时的、直观的、可靠的信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制作中心提供了便捷的内部信息、智能的会议导引、交互式的宣传展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制作中心的各种功能场所,如:办公大堂、宴会厅门口、演播室门口、电梯厅等各处放置LCD显示屏,可以播放部门通知、企业信息、会议导引、办事流程、公司公告等信息,而且支持不同的地点展示不同的信息。同时加强多媒体信息的交互性特点,提供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不但能够提升制作中心的信息服务水平,形象和档次。同时改善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工作和服务效率。

可通过公共信息系统对信息(文字、语音、多媒体、二维码)采、编、播过程的实施和控制,向办公人员、领导或其他特定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3建设愿景

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视频多媒体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到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当智能化系统建设完成后

您可以想象……

早晨开车进入制作中心的地下停车库,智能停车场车位引导系统可以将您引导到您车辆的专属车位……

走到电梯厅,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就可以将您带到您所在的办公楼层……

室内的灯光照明能随着环境照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到合适的亮度……

在紧张的工作中,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会将办公室、演播厅的温度调整到最适合您的温度……

工作间歇之余,智能广播系统就可以将美妙的音乐带给每一位辛勤的员工……

在会议室,您可以与各部门同事以及外访人员实现1:1仿真的的会议讨论更加和谐、更加高效……

……………………………………………………

所有的这些应用,无不完美体现智能建筑带给您舒适、安全、高效、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喻李葵.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孙景之.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布彻(英).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自动化系统;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内涵

建筑设备功能的强弱、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建筑包含了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设备或设施,它们为用户的工作、生活或生产提供必需的环境。在建筑物中,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管理功能的各种服务设施和装置称为建筑设备。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根据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分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个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管理、控制或监视。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所有的设备及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整个系统经济运行,并提供智能化管理。

二、自动化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定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其采用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要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具体需求,尽量避免数据点、语音点的返工和增加,从而保证工期和质量。

三、主要设备安装

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 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2、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

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

3、输入设备的安装

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4、输出设备的安装

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四、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1、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因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并规范验收。配电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

2、电力电缆

电缆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各类型号规格多,若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容易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信号电缆相互干扰。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安装时应保持2m的距离,交叉时应保持0.5m。电缆与其它管道平行或交叉安装时均要保持0.5m的距离。电缆直埋安装时,1-35kV电缆直埋深度应不小于0.7m。10kV及以下电缆平行安装时相互净距不小于0.1m,10-35kV不小于0.25m,交叉时距离不小于0.5m。

3、配电箱

配电箱型号多,工作原理复杂,各专业又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受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配电箱内接线应整齐美观,安全可靠,管内导线引入盘面时应理顺整齐,并沿箱体的周边成把成束布置。导线与器具连接,接线位置正确,连接牢固紧密,不伤芯线。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2根,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零线经汇流排(零线端子)连接,无纹接现象。

4、电梯安装

电梯的供电电源线必须单独敷设,保护接地系统必须良好。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必须紧密牢固、无遗漏。电梯的随行电缆敷设长度必须保证轿箱在极限位置时不受力、不拖地。机房内的配电、控制屏、柜、盘的安装要布局合理,横竖端正。配电盘、箱及设备配线要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包扎紧密,绝缘可靠,标志清楚。

5、闭路电视系统调试

闭路电视系统调试包括电源检测,线路检查,接地电阻测量,电动云台、摄像机、控制器、门禁系统、监视器进行单体试验及系统调试。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机电安装作为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真做好机电安装工程只有不断的创新,通过技术更新和改造,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使用功能,增加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夏跃锁. 浅析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 中国科技博览, 2010,(30).

[2] 卢平天. 浅析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管理[J]. 广东建材, 2008,(5).

[3] 张琦. 现代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理概论[M]. 北京: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第4篇

摘要:信息网络系统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将分散在建筑物中具有独立功能、自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通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信息和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网络环境,实现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换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使智能建筑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节点。另外,信息网络系统还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支撑平台,各个智能化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集成系统。

关键词:信息网络系统、拓扑结构、OSI参考模型、控制网络、协议

1.信息网络

1.1信息网络的分类

信息网络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树型网络等;按使用范围分为专用网络、公用网络;按通信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按网络规模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1.2 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在OSI中,问题的处理采用了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法,先从最高一级的抽象开始,然后逐渐更加精细地进行描述。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

ISO/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每个层次的对应实体之间都通过各自的协议通信;各个计算机系统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不同系统的相应层次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系统的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联系;相邻的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2.控制网络

控制网络是应用于控制领域的网络,其作用是将各种现场控制设备连接起来,在实现分散控制的同时,还能够达到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1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1)Lontalk协议

LonWorks技术的核心是神经元芯片和LonTalk协议。LonTalk是LonWorks使用的开放式通信协议,它以数据包为基础,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分层体系结构,提供了OSI参考模型所定义的全部七层服务。LonTalk协议遵循ISO制定的OSI模型,它支持以不同通信介质分段的网络,如双绞线、电力线、无线电、红外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神经元芯片是LonWorks技术的核心元件,它包括三个能够提供通信和应用处理能力的8位CPU,第一个CPU是介质访问控制处理器,处理LonTalk协议的一层和二层,包括驱动通信子系统硬件和执行冲突避免算法;第二个CPU是网络处理器,实现LonTalk协议的三到六层,第三个CPU是应用处理器,执行由用户编写的程序代码及程序代码所调用的操作系统命令等。神经元芯片既是LON总线的通信处理器, 又是应用程序处理器,同时具备通信功能和控制功能, LonWorks技术中所有关于网络的操作实际上都是通过它来完成的。

2)BACnet协议

BACnet(A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是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组织(ASHARE)为楼宇自控网络制定的数据通讯协议。作为楼宇自动控制领域中第一个开放性的标准, BACnet协议详细地阐述了楼宇自控网络的功能,阐明了系统组成单元相互分享数据实现的途径、使用的通讯媒介、可以使用的功能以及信息翻译的规则,因而使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与系统在互连和互操作的基础上实现无缝集成成为可能。BACnet作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楼宇自控网络协议,其开放性体现在独立于任何制造商,不需要专门芯片,并得到众多制造商的支持;有完善和良好的数据表示和交换方法;按标准制造的产品有严格的性能等级和完整的说明;产品有良好的互操作性,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集成。

BACnet协议的体系结构遵循OSI模型,但由于楼宇自控网络自身的特点,BACnet协议采用了4个层次的分层体系结构,它们分别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BACnet应用层实现OSI模型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服务,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和差错校验,报文分段和流量控制,报文重组和序列控制。

BACnet网络层主要完成报文分段、路由、流量控制、地址解析、超时以及协调异种底层网络的差异,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BACnet网络层能够屏蔽各种异构的 BACnet网络在链路技术方面的差异,并将报文从一个BACnet网络传递到另一个BACnet网络。

BACnet标准将5种数据链路/物理层作为自己的底层网络,这五种类型的网络分别是IEEE802.2-3(以太网)、ARCnet、主从/令牌环网(MS/TP)、点到点(PTP)、LonTalk。

2.2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集成

智能建筑中的信息网络是指建筑物内办公和通信用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目前的主流技术是采用基于Web的Intranet。Intranet是企业或组织内部网络,它基于TCP/IP协议,采用Web技术和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智能建筑中的Intranet与工业企业内部网一样也可以分为现场设备层、控制网络层和信息网络层。控制网络位于Intranet底层,用于实现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传输现场设备的控制信息,它是传输现场信息的通道,是沟通现场设备与应用系统的桥梁,它的实现可以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信息网络层位于Intranet的上层,承担着对各类信息的传输和企业数据共享的任务,是内部网Intranet的主干,通过它可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协同工作。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是智能大厦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网络,将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可充分利用控制网络的监控信息和信息网络的运营管理信息,并结合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高级算法,进行控制优化与决策分析,达到优化设备运行、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增强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娜,沈国民.智能建筑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建筑智能化概论范文第5篇

一、空调系统的分类和制冷方式

空调系统一般可按下列情况进行分类:

(1)按空调系统的集中程度分类,可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局部空调系统。

(2)按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可分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

(3)根据空调系统不同的调节方式、送风方式以及空气处理方式还可分为定风量、变风量系统,低速送风、高速送风系统,工艺性、舒适性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需要冷源,制冷系统是不可缺少的。空调制冷方式有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还有冰蓄冷机组。

二、空调主机房的监控

空调主机房集中了制冷(制热)系统、冷却水系统及冷冻水系统的主要动力和热力设备。包括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等动力设备和锅炉、热交换器等热力设备。空调主机房的监控就是对这些动力和热力设备进行监控。

空调主机房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中央站按预先确定的时间程序来控制制冷机组的启停,并监测各设备的工作状态,显示各设备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塔水泵、冷却塔风机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的监测。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冷却水供回水温度的监测。冷冻水供、回水流量的监测。冷冻水供、回水压力及压差的监测。

2、分站中的DDC控制器按预先确定的程序对中央站内设备启停、运行台数、供回水干管压差及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等进行控制。

(1)主机房各设备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水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电动蝶阀冷冻水泵冷冻机。停止顺序为: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冻水电动蝶阀冷却水泵冷却水电动蝶阀冷却塔风机。

(2)测量供、回水温度及回水流量,从而计算实际冷负荷,根据实际冷负荷,决定冷机开启的台数,达到节能运行状态。当进行台数控制时,需在管中设置电动蝶阀,进行开、关控制。

(3)测量供、回水干管的压力差,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电动旁通阀开度进行控制,改变旁通量,以保持所要求的供、回水干管的压差,保证水利工况稳定,减少干扰;同时,可保证流过制冷系统中流过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不变,确保制冷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冷却水供水温度用来控制自身风机的启停,这样不但可以维持供水温度恒定,还可以节能。

3、安全保护及事故报警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中央站将立即发出声光报警,记录备案,并自动显示故障的情况。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安全保护控制。压力保护:吸气压力过低、排气压力过高、油压差过低的保护;温度保护:油温过高,防结冰、电机温度过高等的保护;断水保护:冷却水断水保护;电动机过载、过流、掉电保护。

吸收式制冷机的安全保护控制。防溴化锂溶液结晶保护;冷水防冻保护;蒸发器进口冷水断水保护;蒸发器压力过低报警;冷却水断水或水温过低报警;高、低压发生器溶液液位过高报警;动力设备保护等。

三、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监控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是通过空调送风量的调节实现空调区域温湿环境的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当室内空调负荷改变或室内空气参数设定值变化时,空调系统自动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将空调环境的温湿参数调整到设定值,以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或工艺生产的要求。送风量的自动调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机的动力消耗,节约空调系统运行能耗。

变风量空调系统属于全空气送风方式,系统的特点是送风温度不变,通过改变送风量来满足房间对冷热负荷的需要,用改变送风机的转速来改变送风量。通常采用变频调速来调节送风机电机转速从而实现送风量的控制。

1、变风量空调系统主要包括送风温度控制系统、末端变风量控制系统、系统静压控制系统和送回风机风量平衡控制系统。

(1)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由送风温湿度检测、冷热水调节、加湿调节和冷热盘管组成送风温度控制系统。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按一定控制规律控制冷热水调节阀的开度,以设定的送风温度向各个空调房间送风。

(2)末端变风量控制系统由设在每个房间内的温控器(包括传感器在内的控制器),根据房间检测温度与设定值之差,控制末端变风量装置的调节阀,调节送往室内的风量,保持房间内的温度恒定。

(3)系统静压控制系统使用节流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后,系统管道压力特性将产生变化,风量减少时整个送风道内静压会增加,但风机动力没有明显减小,同时过量的节流会引起噪声的增加。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必须在风管内设静压调节系统。静压调节阀和送风机风量调节装置(风机变频调节)就是为保持系统静压恒定而设置的,可通过改变系统的风量来调节风管内的静压。

(4)送、回风机风量平衡控制系统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送、回风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送、回风量不平衡,会引起室内静压的波动,造成室外新风侵入(静压降低时)或室内空气向外渗透(静压升高时),增加室内的空调负荷。因此需要通过调节风机风量调节装置(风机变频调节)以及新风、回风、排风调节阀来保持送、回风量的平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