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转型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ation),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企业内部数字化自动化的应用,其正真内涵载于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通企业内部的运营流程,将企业的前台与后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从客户为中心出发,把企业的运作、决策及服务紧密围绕客户体验而进行。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能够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对科学、系统研究企业数字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分类,简略的概括为萌芽、扩张、业务变革和战略变革阶段,这些阶段分类大多以发达国家的视角来进行划分,对我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国家在不同经济水平,数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将不一致。综合国内学者对于企业数字化阶段的研究,大体将分为数字化初始期、基础设施变革期、业务数字化转型期以及战略变革期四个阶段。
二、企业数字化阶段分类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划分指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计算应包含硬件、软件、通讯设备、视频会议室、信息化的培训课程、信息管理部的建设、专业IT人才团队、以及技术的维护。应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最近5年,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占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乘以100%
(二)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
企业数字化在企业的地位反映了该企业是否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云计算使得21世纪传统行业竞争无比激烈,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其主要评价依据包括:企业信息化领导的地位、信息部门的地位、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水平、信息话的重视程度等。
(三)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的任何其他资源都是在人力资源的参与下才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的评价包括:雇员的IT技能和数字化的理念、是否有专门的数据库管理员、是否建立了IT部门并配置专业的IT人员、信息部门是否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的信息能力和数字化观念等等。
(四)IT的应用状况
无论数字化设施建设多么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为战略高度,IT的应用水平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成败。IT的利用状况囊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水平、数字化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水平、企业系统之间讯息共享的程度、能否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互等等。
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占传统业务的比例。包含电子商务的销售额与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和线上购买金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特征
(一)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期的企业
初始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初阶段,此阶段还未建立数字化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其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都不完善,计算机的普及率包括信息技术的普及率都比较低,使用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企业的信息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应用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停留在硬件系统的建设层次。
(二)基础设施的变革期
信息部门开始建立;随之企业开始逐渐建立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营运模式上更加注重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开始融入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与职能部门,并且信息化变革更向着企业的统一化模式发展,企业已构建出具规模的内部网络,此时的信息技术处于推广和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较初始阶段有明显完善。
(三)业务数字化转型期
处于业务数字化转型期的企业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数字化部门及专业IT人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在企业内部实现了数据高度共享,组织通过数字化的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完美结合。这个时期的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信息系统在随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变革进行调试和改变,由于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此阶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进度也会轻微波动。企业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施行触及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过程。在业务数字化变革中,以变革标的为导向保证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能够监测的、有向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进程制定计划,构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和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选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进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四)战略变革期
企业领导层面,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变革期的CIO,自身不仅具备了全局性的眼光,同时能够以过程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组织设计进行调整.不仅具备信息分析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公司筛选和利用关键信息.并且还具备了能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IT方面的支出,高层领导角色在现阶段由CIO来担当,并制定战略层次的方案。在制度层次,企业已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企业的价值链用互联网思维联系和组织起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正真成熟阶段,并在企业的战略层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且持续对转型进行战略投资。
四、数字化转型阶段注意事项
(一)创新业务模式
数字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是设计并构建新的业务模式。惟以最适合的规范方法不断地重新把全部业务要素纠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客户期望,领先于竞争对手。
(二)推动构建客户和社区的互动
对客户和社区的自由交换的新模式的构建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能力。传统企业与客户交互大多发生在销售、营销和售后的过程中。而数字化时代,企业必须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再到企业的财务方面等等,都与客户进行交互。构建与客户交流的社区,这一点小米科技公司做的很到位,小米社区和论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恰当的充当了与客户交互桥梁的角色。使得企业的设计人员、工程师与客户进行交互,让顾客得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优化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
传统企业以满足供应商来涉及供应链,而数字化企业必须针对顾客优化供应链。对数字化供应链进行优化,把这个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信息进行组织,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依据数字化网络系统对信息按要求进行管理和输出。来达到协调远程客户与企业的关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识别转型时机
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整体掌握来识别转型时期。需要判断自身的产品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同时把握自身的竞争对手怎样应对新的客户期望。根据时代和客户的变化要重新定义价值主张,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来实现数字化的价值。
(五)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并且持续改进
通过重新定义业务和运营模式,构建新的数字化虚拟社区,来实现客户的交互和数字化供应链的完善。这些不仅需要严格执行而且更需要持续改进,随着市场的变化,顾客的要求和偏好在随时变化,只有通过分析客户交互,来寻求新的源动力。
五、总结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从数字化产品与基础设施开始扩展,进入21世纪初后,开始发展到数字分发与Web战略阶段,其中Web战略与电子商务以及如何通过Web战略提高效率等。直到2010年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到业务模式层面,标志为移动革命、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强大动力,在新世纪背景下,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阶段的阐述,从企业数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重视和实施程度、人力资源信息化能力水平、IT的应用状况、数字化效益指标等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企业本身,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那些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并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企业,能够在变革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赵冰.浅谈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09(19):314.
[2]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73-174.
[3] 龚芳,金岳晴.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3):9185-9187.
[4] Saul J.Berman,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和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J].IdeaWatch.
[5] 杜立辉.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8).
[6] Jian Fu Zhang.Eval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8938-8948.
[7] 朱农飞,罗元.数字化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4.01:74-75.
[8] 刘英姿,吴昊,林伟.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的模式及.阶段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2):101-103.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SWOT分析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当前,中国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各行各业都要求变化、求创新。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同样不能例外。数字化转型既是商业银行内部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竞争力的明智之举,也是其“破而后立”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学者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型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等内容。渠赞(2019)指出了商业银行应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并提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应从数据应用、风控、人才引入、素养培训等方面入手。汪伏(2020)、张静(2020)基于政府、跨界竞争、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等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明确转型目标和方向、聚焦“五个重点”、加强智能风控建设等路径选择有利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张大鹏(2020)、吕慧敏(2020)侧重通过SWOT系统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应着力于数字化基础、数字资源积累、信息安全等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但置身于特殊形势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的相关研究不多,商业银行如何制定与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又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程。基于此,本文采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农商行整体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劣势,以及机遇与威胁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最终得出有效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趋势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选择
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9年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定义为传统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变革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和全渠道一体化的转化。随着大数据、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的“大行其道”。数字化的浪潮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甚至每个角落,金融生态和金融格局都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商业银行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通过自我革新巩固自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商业银行一旦踏上数字化的赛道,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释放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商业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能提升其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惠及大众,不忘初心。积极拥抱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前行道路上的必然选择。
(二)特殊形势下加速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
重大卫生事件爆发后,“线上化”“零接触”“无人化”等线上金融服务需求的猛增,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此特殊背景下,商业银行因受经营利润、管理成本等因素影响,线下网点数量锐减。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发现,截至2020年5月14日,共有889家商业银行机构的线下网点停止营业,2019年同期退出的机构也达到了700多家。同时,重大卫生事件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型商业银行相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在面对数字化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上种种对商业银行的“施压”和“挑战”,使重大卫生事件成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道“催化剂”,倒逼其数字化转型进行自我改革、创新经营模式,以数字化思维引领发展更好地面对未来挑战。
三、特殊防控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SWOT分析:以湖南省农商行为例
(一)优势(S)
线下网点覆盖广,辐射范围大。我国农商行主要面向和服务于广袤农村地区,经过多年潜心经营,乡镇地区的线下渠道和业务网点得以拓展与深化,农村地区网点数量占比高达92%。在渠道广度与深度上具备天然优势。农商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面向的是农村市场,而人情关系依然对我国农村有着重要影响,农商行相比其他银行在农村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具备吸引客户的先天优势。同时,农商行属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整体规模较小,内部机制相对灵活可控,不易受组织结构所掣肘和拖累,决策成本较低,内部改革易于推行。在金融科技与重大卫生事件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渠道广度和深度、客户粘性以及差异化竞争等内部优势有利于推动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二)劣势(W)
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农商行个体规模普遍较小,虽有接近万亿级的农商行,但资产规模在100亿以下的农商行超过一半[1]。农商行深植于农村市场,大多地处偏僻和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合适的数字化人才加入,且缺乏相应的内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风控管理能力弱。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农商行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且在重大卫生事件的冲击肆虐下,对农商行的风控管理和预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业务结构单一。农商行偏重存贷业务收入,收入来源单一,多数农商行非息收入占比不到10%[2]。置身于此次特殊背景下,在风控管理、业务结构及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短板会被显著放大并制约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三)机会(O)
1.政策支持。突发卫生事件期间,为加大金融战“疫”的扶持力度,中央有关部委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商业银行来为受突发卫生事件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纾解困难。具体措施有,2020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聚焦三农的利好消息都为农商行数字化转型进行“护航”。2.消费金融潜在市场庞大。伴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指数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商行现有客户涌入城镇工作,收入增长促使消费进一步升级。且突发卫生事件压抑了农村居民的金融消费需求,以上种种都将在未来产生庞大的金融需求和市场。
(四)威胁(T)
1.整体利润率的下大卫生事件的肆虐和防控让农商行的诸多经营业务强行按下“暂停键”以及受利率市化、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导致农商行整体利润率和经营业绩的下滑。2.跨界竞争加剧竞争格局大型银行和城商行愈发重视三农与小微问题,通过改变渠道转向和占据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势抢夺农商行市场。且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们越来越看重农村市场,多方汇聚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
四、对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做出的SWOT战略分析,本文将从拥抱金融科技、个性化转型之路等角度提出加快商行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基建
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前提和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链的稳定和成熟。其中,金融科技结合了金融和科技并已成为未来数字化深度推进的核心驱动力,线上服务及各项数字化管理模式都需依托金融科技的展开和深入,金融科技对数字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引入多方协作持续发力;二是加强金融科技的运营和场景深度应用,夯实数字基建;三是孕育数字化思维,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与运营,铸就可持续发展。
网易数帆是网易集团旗下云计算和大数据品牌,定位为数字化转型基础软件提供商,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网易数帆有四大业务线,分别是:云原生软件生产力平台网易轻舟,全链路数据生产力平台网易易数,多媒体智能开放平台网易易智和全维度质量效能平台网易易测。其中,网易轻舟和网易易测将提供软件定义组织的能力,网易易数和网易易智提供数据智能的能力,包括轻舟混合云、轻舟中间件的云原生操作系统。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70-01
在新的数字传媒时代,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规范和正确,更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信息和知识。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编辑主体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
传统编辑工作的主要对象――句子、段落、页码、章节等顺序是由作者决定的,同时也由图书本身的物理序列结构所决定。在传统的编辑空间中,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结构限制了编辑主体的多元化,因此编辑的主体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但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空间则完全不受物理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辨明,整个文字结构就像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块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可以当场给出定义,信息的传输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也不受传输耗时的限制。数字化社会中的多媒体,具有互动的功能,这种互动的功能决定编辑主体应具备多元化。
2.编辑工作从纸质化转向电子化
在数字时代,对于一般编辑而言,只要精通使用技术即可,不需要其掌握开发技术。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传统出版业的编辑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技术短板。因为我国的出版社长期在垄断环境下经营,许多编辑过去仅仅懂得受一定体制优势保护的纸质化图书出版,不具备市场化能力和互联网理念,不懂得数字版权运营,不清楚数字出版的经营模式,甚至许多编辑对于数字出版所需的技术、新型载体也不甚了解。这种情况下,编辑的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受数字出版冲击却又缺少精力学习转型。面对全新的数字出版方式,很多编辑显得无所适从,焦虑与浮躁成普遍心态。因此,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必须要熟悉相关技术,熟悉数字出版具有哪些新的出版形式,这些形式有什么特点,并且了解新的形势下受众的阅读特征有何变化, 赢利模式有哪些变化等;要随时掌握世界范围内数字出版业的具体变化,并对各种出版终端的特点能清晰地把握。这样才能跟上编辑工作电子化转型的步伐。
3.编辑角色由“搜猎者”变为“反哺者”
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编辑在大量的文化资源中搜寻、选择最有价值的部分,经过加工向社会传播,影响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编辑在与读者的关系角色中,具有支配性的作用与地位。但在数字化时代,传输的模式不再是编辑根据自己判断作出选择,而是受众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通过数字化直接传递给编辑,编辑者再根据受众的反馈编辑个人化的内容。所以编辑的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搜猎者”变为“反哺者”。这个角色的转变是从编辑这个职业确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在数字化时代,信息载体及其传递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编辑直接面向受众,编辑支配性地位下降,受众地位提升。分散的、个体化的互动式交流使得编辑选择的主要依据不再是传统的文献资源,而是直接依赖于受众本身的爱好、需要和特征等。
数字化时代,不仅对编辑的技能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也面临媒介素养提高的挑战,由原来以知识素养为中心的媒介素养,转向以信息为中心的媒介素养,并且使两种素养得以融合。
1. 提高编辑媒介素养,要求加强与媒介、媒体和媒体受众的交流,获取信息资源
数字化时代,媒介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媒介种类多样化,编辑要接触这些媒介,需要懂得其基本的运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了解媒体发展状况。编辑要站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理性全面地了解媒体变化,参与媒介受众的交流和互动,明确了解当前受众的需求;加强对媒介、媒体和媒体受众的了解,明确自己作为编辑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适应当前数字时代的新要求。
2.提高编辑媒介素养,提升其掌握、分析、评估媒介产品的技巧和能力
数字化时代,国内外媒介环境发生变化,媒介环境和信息越来越复杂,编辑要有主动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辨析信息的能力,形成批评式思维意识,这是信息时代对编辑媒介素质的基本要求,编辑掌握利用好媒介,使用媒介资源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加强与媒介受众的互动交流,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编辑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要学会分析、评估媒介产品价值,使媒介产品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打造知识和传播型媒介
数字化时代,媒介的信息传播,就是对个人学习的促进,编辑的传播价值要在信息化过程中得以发挥和加强。媒介消费成为一种消费形式,编辑媒介素养的培养促进媒介消费形式的发展,通过学习先进的传播理念,提高编辑个人媒介素质,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效果的传播。
4.提高编辑媒介素养,要形成提高媒介素养的文化环境
媒介素养文化环境的形成,会对提高编辑媒介素养形成外在的软约束和促进作用。编辑部要经常开展一些专题讨论交流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编辑自身要有媒介素质培养的积极性,把编辑媒介素养提升看作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媒体主管部门要鼓励编辑提升个人素质,为编辑媒介素养提升提供平台,组织编辑交流学习,提升编辑的媒介创新能力。只有形成提高媒介素养的文化环境,才能保证编辑媒介素养的持续提高。
编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编辑自身意识形态的转变,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革新过程,其中出版体制的改革、读者需求的转变、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等诸多客观因素的改变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现阶段国内各个出版社针对编辑的数字化转型也都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实践证明,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乔瑞雪. 数字时代编辑的传播理念与媒介素养探析[J]. 报刊研究:下半月, 2012(01).
[2]张文胜. 数字时代图书编辑如何创新[J]. 出版参考:下半月,2012(04).
专家们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术期刊编辑应深入思考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步伐应对数字化的挑战,通过加快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数字化、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的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一、学术期刊第一要务是内容经营
要办好学术期刊,不论是从单本还是集群来说,都必须从编辑、出版、市场等期刊产业链的三个环节全面提升工作质量。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副社长肖宏认为,中国的期刊长期看重编辑工作,但对出版和期刊的市场工作往往不够重视,造成国内许多学术期刊出版质量上不去,经营能力薄弱。内容是刊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本刊物内容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论文原始质量的好坏:缜密、原创的思想,创新、合理的设计与方法,令人激动的突破性结果,以及基于科学结果的大胆推测等。肖宏指出,学术期刊的第一要务是内容经营。
一流刊物要有一流的主编。首先,必须在国际专业领域享有盛名,精通某一专业,了解该领域学科的进展状况和前沿的研究,认识领域里最优秀的人,以保证能获得他们的稿件而发表出最优秀的论文;其次,正直、热情,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期刊事业,乐意为科学界提供服务;第三,有相当强的组织、策划和管理能力,具有宏观战略管理和经营意识,具有一流的团队沟通和领导能力;第四,团结协作,目标明确。
除此之外,肖宏还认为须完善审稿人建设,其中包含三个要点:入选标准、审阅水平、动态管理机制。并且,需要防范审稿人不端行为。在这方面,他表示,国际期刊比国内期刊要做得好,指出国外很多学术期刊已经实现跨国际的高质量的组稿、审稿,但国内有些期刊约请的编委,虽然知名度高,但多是“挂名”,未必真正参与到期刊的发展中。
肖宏还提到,明确定位,才能明确刊物的发展出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醒刊物思考定位:
1.内容定位
必须明确回答刊物报道内容集中在哪些学科方向和研究前沿上,内容特色是什么?栏目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栏目设计是否有特色?报道类型是否被清晰、合理地表述?必须明确地回答刊物的内容定位和适宜作者对象。
2.层次定位
中国的期刊按照办刊层次可分成四个层次定位:立足国内,面向国内;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立足国际,面向国内;立足国际,面向国际。层次定位不同,瞄准的发展目标(例如进入什么样的核心期刊数据库,在什么范围内有影响)就不同。
要了解刊物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包括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才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因此,刊物的办刊宗旨必须简明扼要地予以表述。
3.市场定位
从刊物刊期、发表周期、年载文量、发行量、定价等来了解刊物的市场定位。主营方向是什么?盈利点是靠发行、广告还是版面费、在线阅读?
刊物要明确回答出读者对象、发行对象、广告对象具体是什么情况。
二、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人们一直在问:期刊是不是不行了?实际上,印刷业并没有死,只是需要进化和革新。对学术期刊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压力之下求生存,学术期刊领域变革的聚焦点是什么?计算机世界媒体集团总编辑黄翔认为,在新媒体崛起的大背景下,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在颠覆期刊业,读者和广告客户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意味着:期刊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将逐渐失效。在他看来,在读者指定的时间,用读者喜欢的方式(平台,内容呈现)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并提供互动,是目前学术期刊正在发生的改变。
以IDG为例,黄翔介绍了数家主要杂志品牌媒体全媒体转型的经验教训,帮助期刊编辑了解转型的思考方法、成功模式、常用工具和要避免的陷阱。IDG在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媒体公司,计算机世界媒体集团是IDG来中国后最早的一份媒体,曾经是大陆市场当中最赚钱的一份杂志。差不多近十年来,整个行业传统媒体不管从国外开始还是在国内,受到新媒体冲击很大。中国学术期刊现在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刊物本身的读者并没有减少,但新媒体冲击来了之后,部分读者转去在平板电脑、手机上阅读这些期刊,这便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发行量,从而造成凡是依赖于广告的期刊就比较惨了。
说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例子虽然比较少,但不能说完全没有,黄翔以国外的B2B刊物为例,比如说计算机类的刊物,在国外转型有的还不错。从IDG角度来讲,甚至可以说是转型基本成功,因为IDG在国外是一个纯粹技术类的媒体,经过这几年来的努力,收入结构已经彻底打翻身仗,现在在线收入是第一大收入来源,目前IDG已经不是一个传统媒体,而是完全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体,传统的会展只占百分之十几二十。
如何看待未来期刊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黄翔表示,将来的期刊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给消费者阅读,新媒体确实就是往这个方向在走。他提到,实际上在数字化领域,图书、期刊、报纸的边界正逐步模糊,很多其他领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比如英国的《卫报》,在2011年,该报的广告收入有20%来自数字出版。
三、学术期刊从经营载体到经营品牌
新媒体对于期刊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龙头期刊也不例外。《读者》杂志近年发行量受到数字出版网络的冲击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