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专业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逐渐形成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某种职业生涯中的客观表现[1]。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业应该遵守的纪律、品德、职责和专业能力胜任程度,通过一般社会职业生涯、行业公约和行业守则来约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一些单位的会计人员工作态度欠佳、缺少敬业精神、缺乏职业道德甚至职业态度不端正,这些都是造成会计职业道德确实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目前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探讨目标,以分析会计行业中存在道德缺失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和目前高校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关于会计专业的记载[2],为官府核算收支、赋税、财务方面的吏官称为“司会”,可见会计职业在我国由来已久,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会计专业的设立也非常早,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也是专家学者们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行之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信仰、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和提高法律意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首先,会计职业的道德观念教育。高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3],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很必要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相关的技能和政策、法规,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另外,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学生明确会计工作的职责,要本着“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解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在新生入学阶段,每个人都会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这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的在“入学教育”相关课程中渗透给学生关于本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专业技能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相关行业的人才,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相关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些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教育目标。另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施教主体主观意识的渗透。目前,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为会计专业学生做好启迪和引导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会计人才。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每一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性德,从而用来指导和约束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行为。第三,在专业知识解读中渗透。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会是和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相关的行业,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很高,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这点,将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每门课程中,而不是让学生接受单独的一门“职业道德与修养”相关的课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一个案例,某会计人员利用自己负责货币资金和现金管理工作时的便利,没有做到“日清月结”,老师为学生讲解因公款集资或者挪用公款等造成犯罪的案例,让学生明确,发生职业犯罪的后果,以及面对金钱的诱惑,会计人员应如何做到公私公明,维护好集体财产。这样引用的实例既生动又明白,更能够使学生明白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在哪里。第四,在法律法规的阐述中渗透。现今高校在基础课程教育中都设有“法律基础”相关课程[4],比如《经济法》、《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目的是为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思想。教师应该抓好教育时机,为学生充分贯彻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教育,是学生明确,会计的相关工作必须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否则违反道德、违法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会受到严惩。第五,在技术技能的训练中渗透。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会计技能实际操作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环节,其中包括[5]会计核算、点钞、假币识别等专业技能。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好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点,来加以引导,为会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结语
中国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带动很多相关行业的颠覆性发展,其中会计行业将是发展变革中深受影响的行业,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因此,做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不仅要在入学的教学中渗透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在教师的主体意识中、专业课的教学和技能培养中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和职业信念,是每一位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张平,方林山,王君力,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296-297.
[2]陶文亮,郭津鑫,闫建国,等.关于会计发展历史的研究与探索[J].西部教育文摘版,2016,38(26):252-253.
[3]王丽娜,耿云娇,吕智博,等.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科技风,2015(17):191-192.
[4]王小莹,卢利奇,姜智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体系的建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学刊,2016(22):246-248.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 问题及策略
在会计专业教学当中,知识面以及教育专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今的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视度较低的问题,其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都相对较为老旧,教学效果往往呈现许多的弊端。当前许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固定的会计工作方式有厌倦情绪。对此,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改善这种现状,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技能培养主动性,改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当前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及主要的问题
会计专业是社会上的重要行业之一,其教学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会计教学就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熟练地适应会计计算步骤。然而普遍专业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中,许多都无法均匀分布专业教学内容。对于会计教师而言,在设计教学步骤的过程中,需要设计整个专业教学阶段所涉及的会计教学内容,并将整个训练步骤与目标进行梳理,并且要落实到每一个阶段、每一堂课的训练要点与重点中。许多教师在会计专业初期所涉及的教学计划只是笼统的定制了一个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对于会计教学意义而言,更是一点而过,少数甚至没有提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会涉及到会计内容,造成会计练习无法充斥学生的生活。除此之外,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资金的低投入,都是导致会计教育质量不足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领导都普遍对会计专业重视度较低,教学设备、实训资源缺乏,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热情
现在中职生课堂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在活跃课堂氛围之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积极性是提升会计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其好奇心普遍较为旺盛,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去收集一些相关的课外资料,可以是经济论坛、会计期刊以及和会计有关的新闻等。如此便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堂
会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实用性较大,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中的会计教育必须有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是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会计教学,只能够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创造课堂,设计课堂,构建高效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社会经济的成长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会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学习效果,对此,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优化会计教学目标,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必须要依据优化课堂进行设计,在课程的设计上,必须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相关,既需要保障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还需要持续、稳定的提升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与综合使用能力,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性、创新性。除此之外,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以及上岗证考试内容相结合,从而保障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上岗证考试。在课程的设计时,需要提高实训上岗课程的比例,适当的降低理论知识的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上岗能力。在中职教育中,学生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其他的基础课程。对此,学校与教师方面可以适当的协调会计专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度,也可以通过一些相关课程提升会计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实用能力。
(三)提高对会计专业资金投入,补全会计实训资源
中职院校当中的所有教育内容都需要以社会发展需求或行业需求的现状作为教学依据,教学实训内容能够直接反应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等。对此,中职学校应当使企业也加入到教学实训当中。
当前学校轻视会计专业是影响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校方面需要提高对会计专业的支持,依据会计专业的教学需求,持续的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训设备、教学材料。就校内实训培训而言,需要建立相关的手工会计实训室,补全多样化的手工实训材料,完善会计软件以及电算化实训室等。对于校外实训培训方面而言,学校可以通过加大资金力度的投入,招聘一些经验丰富,会计行业中的老资格人士对实训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升学生实训内容的有效性、实用性。除此之外,学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签订合作协议,将实训学生安排到企业当中直接进行顶岗实习,提升教师与校外行业专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给学生提供基础坚实的实训内容以及实训辅导。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间接地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水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会计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全新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课程,树立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向。学校应当加大对会计专业的成本投入,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训项目,丰富教育资源,从而有效的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阳,黄洁玲,周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2]李树雨,刘向东,迟明福.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5,08.
关键字:中职;会计;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也愈演愈烈,各行业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并发生一系列迎合信息化的行业内部变革,对于会计行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开发,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中职院校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就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去迎合会计岗位的变革。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
(一)文化基础不高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目标明确;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学习态度不认真,对学习或者专业不感兴趣,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学生整体情况的不同,导致教学上会出现学生整体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业务技能不强
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时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理论知识掌握的不透彻学生将无法进行技能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了课程的多一半,导致学生的实践训练减少,并且手工核算技能的训练要多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会计业务技能难以得到提升。
(三)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认识不够深,导致在教育过程中较少涉及职业道德内容的讲授,并且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单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考核比较偏向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职业道德的考核,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模糊。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增强学生知识广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专业知识面相对较窄,主动学习能力较弱,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还要不断强调会计业务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还可以邀请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讲座,讲授一些会计的行业、职业和岗位需求,让学生了解到会计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胜任的行业。
(二)增强学生技能训练,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1、手工和信息化技能要双管齐下
在这个信息时代,随着会计核算软件的涌现,使得会计变成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岗位。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又是准职业人,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本业务功底即手工记账,又有掌握使用财务系统的能力即信息化技能。中职院校在设计会计专业课程时要做到手工和信息化技能要双管齐下,着力将学生打造成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即懂得会计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信息处理操作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增加技能比赛
中职院校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或者二课堂活动中增加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一些技能比赛,产生一种竞争力,有奖励措施。这样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又可以发现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方向。让学生深刻感觉到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的乐趣。
3、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是无法做到企业会计业务的全面性。学校应该与一些小企业或记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学习并掌握综合性的业务技能,并能培养学生怎么处理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
1、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
中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并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教育方向才能采取有效的、可行的、持续的方法,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方向中应包括各行业共通的道德内容和针对会计专业人员制定的道德内容。
2、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教师 提高素质 策略
一、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结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特点,结合国家对会计人才教育的目标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素质。
(一)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根本
会计信息是经济社会各项决策的参考数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值得信赖的程度,成为全社会的期待所在。由此看出会计人员能否坚持客观公正、诚实信用、坚守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身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天职,同时师者的言行,向学生传播的品德,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让师德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转化为教师的工作生活习惯,通过生活和教学中的自然释放,影响学生的一朝一夕,不断积累从而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
(二)高超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是目标
会计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目的的应用性学科。掌握全面、夯实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行业状况,是正确进行会计实践操作的基础。掌握具体的实践操作包括,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会计账簿、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并同时进行纳税申报、进行会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等。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能依据不同企业的性质、规模及特点,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实际操作能力的运用才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终极目标。因此,会计专业教师有娴熟的专业实践操作技巧才是目标。
(三)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升华
教学活动要不断的求索、探新。进行科研活动,是针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自觉的认识和反省,是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求新求真的思考。
二、全面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的策略
(一)修炼“内功”。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一名新进入教师队伍的会计专业教师。如果他是从当学生的学校大门进入到当教师的学校大门,那么他严重缺乏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更短缺会计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如果他是企业行业里的专家,新进入教学领域的,那么他欠缺的是,如何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利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全方面分析自我、修炼“内功”,是实现会计教育的前提保证,修炼“内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个人努力提高学历,完善知识体系
所谓“学无止境”,无论对任何学科和任何级别都一样。会计知识更需要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以外,更需要系统的全面的会计知识做后盾,因此,以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为途径,全面掌握会计知识理论及其渊源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在繁劳的工作之余,学会利用时间进行学历深造。
2、抓住“双轨制”进行继续教育,实现教育、会计双前进
会计专业教师每年应进行双方面的继续教育,应当具备完全的双面性质。即: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善长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名财务人员,要熟悉企事业单位财务处理的全过程。因此,会计专业教师修炼“内功”,就必须要求从两方面进行双身份的继续教育,一方面作为教师,进行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作为有能力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教师,更应当参加会计行业的继续教育。因为,会计专业教师培养的是将来可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教育者的知识内容更应当与时俱进。
(二)鼓励“考试”,充实“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全面且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于是“双师型”教师近些年成为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双师型”教师的比列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为会计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完成“双师”塑身
对于会计专业教师而言,“双师”意味着即拥有教师行业的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会计行业的会计师以上技术职称。其宗旨并非要用两证来衡量教师,而是要通过这种途径的培养,使教师具备两种不同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会计实践能力。
2、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保证教师的良性发展
教育部门要确定合理的“双师型”师资比例,加强会计专业教师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建立能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机制。建立统一的职称评骋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利用教师津贴导向性的倾斜措施,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组建会计岗位培训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
承接社会上的会计培训任务,承揽会计咨询或记账等相关业务,即能服务地方经济,又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了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实现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资源,组建集团公司,可以由教师持有量分股份,参与经营,承担实训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即要具备特别强的业务水平,又要有很强的辅导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拉动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学生能力的提升将为公司创造利润。实现学院、公司、社会、师生一举多赢的局面。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等专业学校属于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培养社会各行业、专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技术性实用人才的培养摇篮。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优化,中等专业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已经自成体系,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改进与
优化。
一、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目标设计未能切合实际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会计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对会计学理论知识做到熟悉,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
2.教学模式优化未能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许多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仍然采取较为滞后的教学模式,沿用应试教育时期的灌输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在对会计模拟实验室以及ERP工作室的使用中,只是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3.师资队伍建设未能综合发展
在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中,主体是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等,虽然他们在会计学理论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的经验,对于具体的业务处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只停留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对优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思路的几点建议
1.量体裁衣设计培养目标
对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对社会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准确的研究与把握,并结合课程科学安排整个教学活动。要定位于综合型实用人才的目标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要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相关的能力水平;其次,要对照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与岗位特点,着力结合本校会计专业优势与传统,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要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会计专业课程特点以及本地区会计类毕业生就业特点等方面情况,补充一些校本课程,以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
2.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式
在中等专业会计教学中,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在会计理论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补充丰富的实践资料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领悟和掌握能力。
要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强化模拟以及实训环节的教学,模拟现实环境中的工作条件,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环节,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模拟案例,指导学生分组实施项目学习研究,在模拟环境中从获取原始凭证到相关资料审核筛选,一直到填制、梳理、装订等报表操作全部环节,并进行分析,结束全部的会计核算程序,让学生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掌握技巧,深化理论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注重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与教师还应当与校外相关单位建立起正常的联系,形成稳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尽快地接触到会计实践业务,在实习中接触和发现、解决一些操作性问题,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与工作的适应能力。
4.加快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审视自身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积极参加校内教学研究活动,并利用各种机会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以及税法等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积极参加教研课题研究,并通过挂职锻炼等途径,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更好地开展会计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