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估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JCI医院评审标准的借鉴点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8年成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在医疗服务领域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对世界各地医疗机构进行评审的卫生组织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先进的医疗行业质量管理理念。JCI的宗旨就是通过学习、咨询、评审和认证来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患者安全。(1)JCI的标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规范医院的管理体系,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让持续改进成为管理重心,从而提高医院品味,铸造医院文化。(2)JCI的标准核心是在于持续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强调团队优势和同质服务,注重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全面保障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1]17-18。想要达到这个核心目标就要将JCI的普适性与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习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全院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从而达到质和量的同步飞跃。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制度建设的良好保障2007年,我院专门成立医院制度委员会、JCI项目办公室及JCI功能小组。通过学习,2008年我院组建了由上到下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分别成立了全院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各职能部门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临床(部门)控制质量小组。三级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医院组织的构架。各质控部门全面执行PDCA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充分从病人的需求、医院的实际出发,贴近员工实践工作。通过宣传、学习、动员,使全院各级人员全员参与,让大家知道要达到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水平,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共同创建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
2完善文件体系是质量改进的起点根据JCI标准,基于国家法规并结合我院的中医特色,探索符合JCI标准的医院质量管理制度。2008年至2010年期间我院经过努力,将JCI十四章标准贯彻其中,制定、改进制度共计180个,完善制定服务流程20余个。两年中我院不断完善了制度的细节、管理的缺陷,先后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预案、设备设施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健全了医院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3建立安全管理考核体系为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运行,我院一是建立了四级《质量与安全管控考核体系》。分别为:各业务科室(护理单元)工作班组;各职能部门;各专业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护理、医技、控感、药事、器械、设施与安全等);全院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二是建立了四级《质量与安全问题收集渠道》。分别为随时:各业务科室、护理单元、工作班组随时向质量管理部报送“不良事件报告”;每周:业务科室秘书在例会时上交“提案”至质量管理部;每月:质量管理部通过满意度调查,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后反馈至相关部门,并配合各部门作出相关整改措施;专家组大查房,被查房科室提出意见。三是建立了五种《质量与安全信息通报反馈渠道》。包括各职能部门专题汇报;每周业务科室秘书例会,各职能部门可利用该会议通报、反馈各类信息;每月业务科室月例会,由质量管理部对上一个月的全院质量、安全和业务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汇报;医护专家组大查房中职能部门反馈;各委员会会议纪要。
4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JCI标准中的SQE章节评审重点是员工资格和教育培训。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有合格及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进行招聘、评估、任命、培训及教育等工作。为了与国际医院质量标准接轨,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我院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流程来规定有独立行医资格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资格证书的收集、确认和评价过程,并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程序对资格信息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有效性[1]127-130。(2)为达到JCI评审标准,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我院成立了员工培训委员会,从医院的整体发展出发,系统规划在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提供培训的支持,确保了医院稳步快速发展。
5建立医疗安全体系在JCI标准及评估衡量要素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我院根据《医生分级管理办法》对医生进行了分级与授权工作,为每位医师建立了个人技术档案,并规定至少3年对档案进行更新审核。医疗文书是对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依据。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中医系统信息化示范单位,引进了LIS系统,在全院推广电子病历打印。根据JCI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病历书写规程》,多次组织医师就病历书写进行培训,在提高病历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手术管理是病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止2001年5月美国有150例错误手术案例,其中有41%为骨科手术,位居第一。作为一家骨科医院,我院根据JCI标准,从病人术前准备开始到病人离开手术室,分别制定了《手术管理制度》、《手术核对制度》、《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等手术流程,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急救质量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质量的不断改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到院内急救(codeblue)管理,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了医疗风险。
6健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体系JCI标准是从病人角度出发制定的,对每个病人所需的各个服务流程都有很细的规定,每个标准的每一个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很大的联系。首先是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JCI标准,找出差距、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其次,落实人员配置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基础护理与分级护理措施,提供与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人性化护理服务,减少家属陪护。最后开展健康教育,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7健全设备管理体系对照JCI标准,我们针对存在的差距,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①确定医疗设备身份制度,为每一台设备制作一张“身份证”并粘贴。②新进医疗设备全面验收制度,完成新购医疗设备的首次培训。③推行院内网上报修系统,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医疗设备管理的改进打下了基础。④推行月巡查制度,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⑤引进医疗设备风险评估工具,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风险评估。⑥制作身份牌,为送货、维修及维护人员发放身份牌,以便其他员工认可识别。这一套体系的建立更好地保证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1]125-126。
8建立数据分析与质量改进体系(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按JCI标准所要求的临床和管理监测领域制定了30项监测指标,其中包括:住院病人医疗评估合格率、住院病人护理评估疼痛筛查漏项率、急诊检验出报告超时率、给药错误与接近错误率、洗手执行与洗手方法正确率、跌倒率、压疮率、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病人和家属对医院满意度调查等。对每个监测项目划分了责任制并规定了监测频率。(2)按照JCI要求,结合我院的专科情况,最终在JCI监测指标库中确定了5项国际住院病人的监测指标,包括手术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静脉血栓的预防、跌倒及压疮等。此外,还对医院重要管理改进项目进行了优先级排序。(3)质量持续改进。通过监测,对重大意外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RCA),再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改进。对发现的问题建立监测指标进行监测。例如:我们将首台手术开始与接台手术运行流程纳入质量改进项目及院级监测指标,由质量管理部牵头,组建质控团队对改进项目进行监测,按照PDCA循环法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后再持续监测。另外我们还对医院运行的重要流程进行分析,例如对住院部消防通道改造、防火门更换等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成效
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医院管理也在逐步规范化。各项制度的建立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遵循PDCA循环法,各监测数据分科、分类、分时段呈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宣教、规范学习、及时纠正改进后,我院各项监测数据呈现出质量上扬趋势。在制度与管理考核相结合下保证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病人的安全。JCI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一套标准,更是协助我院管理的有效工具,有了JCI的管理体系,医院再也不会为了应付检查、考核而工作,而会认为“我必须这样做”,使医院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结语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主任 备忘录 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 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 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 月质量与指标分析 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 半年责任追究小结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 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 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 年带教情况分析 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 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 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 全年工作人员评价 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 全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 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 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医院;质量;医疗需求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62-01
由于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
一、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市场的严峻估计不足,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的市场意识。对病人的质量要求尚不够重视,对质量的有效需求能力尚不够理解。重视技术质量的提高,轻视了医疗服务的满意。
2.缺乏全面性现代质量教育,特别是对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足。一些医务工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能把质量观念贯彻于日常工作,大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由于来源于临床医生,因此缺乏基本管理知识和专业的医疗质量管理知识。
3.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不能体现人性化,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忽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医院的检查、上级的督查,当然体现了管理者质量管理的意识,对持续质量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时会出现检查者忙检查,被查者忙被查的局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常常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1.修订完善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完善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特别是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制度,装订成册,并下发到各科室,组织培训与学习,让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
2.继续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加强运行病历的及时性、规范性督促检查;强化病历归档前管理,科主任、质控员要严格把关,控制乙级病历,杜绝丙级病历。每半年开展一次归档病历评比活动,全院通报评比结果。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全体医师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点评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分析评估本季度医疗质量。加强对质控人员的培训。
3.夯实医务人员基础知识。加强“三基三训”培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强化体格检查,避免“重辅助加强与医技科室的联系与沟通,不能依赖仪器设备检查结果,要做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准确判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科室医师还要熟练使用抢救仪器设备,提高医院抢救水平;为每位医务发放最新版“三基”教材,分主治医师以上和以下两层次每半年组织一次医院组织“三基三严”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在岗人员参加“三基”考试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考试成绩在全院范围内通报,60分以下需参加补考,直到通过为止。
4.继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参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医院选择相应的项目组织开展两次技能大比武活动,并选送优秀选手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技能竞赛活动。
5.加快推进各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控制工作的开展。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每月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各病区选择2个专业4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全院达到市卫生局二级医院30个病种标准,保证入组率≥50%,变异率≤30%。
6.继续组织开展专项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并与“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等专项活动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医院组织医务、药剂、院感等科室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对连续三个月不达标的科室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半年不达标科室,影响其职称晋升、评优评先。
7.加强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监管。协同院感、药剂科等科室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抗菌药物奖惩细则、合理用药奖惩细则,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监管工作,争取将抗菌药物的各项监测指标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
8.开展好医疗质量分析会、做好医疗安全等各种培训工作。争取在上下半年分二次组织开展全院性的医疗质量分析会,不定期组织全院性的医疗安全培训、医疗核心制度培训、医疗法律法规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保知识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
指导思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种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科主任组成,为常设办事机构。职责:①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掌握医疗卫生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协调解决院内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或专题的进行医疗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提出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见。②医疗质量控制科职责:医疗质量控制科接受主管院长和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医疗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评、评价和全程监控职能,督促各种制度和规程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③科室质控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质管标准,落实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上报。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①门诊医师: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②病房住院医师:患者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急、危、重患者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③病房主治医师: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④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
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在基础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注重培养和规范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诊疗行为;在环节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加强关键环节、重点对象的自我监控和监督管理;在终末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查找医疗缺陷,加强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建立了《病历书写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病历质量控制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
针对各科室和各关键环节的工作实际,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值班、查房、会诊、交接班、急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死亡病历讨论等制度,并将各项管理指标进行量化,制定质量评定标准。由于制度完善、标准明确,使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使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有依据,衡量优劣有尺度,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我院主要采取科室自我约束和院级宏观监控两种质量控制办法。①科室自我约束:抓好科室逐级控制。建立了主管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即所有患者的诊疗都实行三级负责制,明确各类患者、各关键环节三级查房、诊疗职责和实施期限,并通过病历记录体现落实情况;医技科室实行重要辅助检查结果逐级审查制度,从而形成以个体管理为主,逐级把关,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即时控制医疗缺陷。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采取自我控制。主要是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切实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②院级宏观监控、考核:注重加强人才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素质。对新分配、调入或进修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每年对各级医师临床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住院医师重点加强“三基”训练,考核病历书写、体格检查、临床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突出抓好“三新”教育,即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考核急救技术、专科技术、疑难病历分析等。积极开展技术比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人才培训,邀请专家来院讲学,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适时组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医疗文书书写、院内感染监控及各类技术操作等专题讲座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科间交叉质量控制:临床科室重点是抓好现住院病历审查。每月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对现住院病历进行交叉抽查和重点科室集中审查,评定病历等级;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按照《质量成本控制考核细则》进行综合考评,重点考评诊断符合率和报告发送时限,以及门诊部、急诊科、手术室等诊疗重点环节科室的医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每月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药理科每月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抓好终末病历的审查:重点是审查病历的内在质量,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及时、合理、正确,治疗是否正确、有效、彻底,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是否落实等,着重查找医疗缺陷。问题突出的病历由专家书面写出存在的问题,发回原科室,限期组织讨论,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由医务科选定讨论病例,全院医护人员参加讨论,最后由专家结合病例进行讲评和相关业务理论知识讲座。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状况分析:每月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抢救成功率、诊断符合率、甲级病案率等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作为评价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加大质量评估和奖惩力度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我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严防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医学服务模式的需要对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实行的全面质量监控和评估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凡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获得医疗机构准入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标准、诊疗规范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承担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包括医疗机构、医师)不良执业记录备案和监督执法工作。
第二章质量控制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要以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配备专职人员行使对医疗质量与服务安全的监管和持续改进的权利。医疗机构内部设立医疗服务的质量监督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第六条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应按照院长负责制的原则.年末要对本单位各部门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医技质量进行评估.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全面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改造方案的设计、制定和部门协调等工作。医疗机构每年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报质量考评结果.并从人力物力、技术上给予应有的支持。县卫生局将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和任务实施具体的质量监控工作,并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七条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设立质量投诉部门.接受患者日常对医疗服务的投拆与咨询。发生或可疑发生医疗事故时应立即调查核实。并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以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基础.降低医疗风险.确保病人的就医安全。加强对医务人员经常性的三基三严”训练.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
第九条医疗机构要把医疗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为主线.努力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以单病种的效率、效益、效果和安全为评估基础.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和诊疗护理规范.对病历资料以“正确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疗秩序,定期监控医疗质量改进情况。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为原则,严格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和医院内的病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院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医院的二、三级查房、三级医师负责制和“三查七对”等制度,医疗机构质量监管部门应定期抽查。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有责任如实提供医院管理的有关统计数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等效绩指标。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第十二条鼓励医疗机构使用适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实行医疗服务公示制度.做到医务人员工号、医院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医德规范、收费价格“五公开”.尽可能地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
第三章质量评价
第十四条县卫生局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的质量控制指标和医院服务动态信息.为病人及家属选择医院和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内部质量考评和接受外部同行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作为业绩考核条件之一。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强化病历质量的监控工作.及时吸取教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医疗事故、医院内感染事件等医疗质量缺陷讨论制度.制定整改措施.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卫生局应按照医疗质量监督管理要求和分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质量督查及评估工作。
第十八条县卫生局质量督察活动应纳入医政工作年度计划统筹安排。督察工作事先不通知被查单位.不得增加医疗机构负担。督察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
第十九条县卫生局委托行业组织组建质量监督机构.承担区域内重大医疗过失技术初审及其它医疗技术认定工作。其检查结果将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依据。负责修订专业质控标准及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成立临床、中医、检验、放射、病案、医院感染、护理等专业质量管理技术指导组织.
第二十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临床用药、辅助化验检查和部分单病种费用等重点控制项目实行宏观质量监管.不定期向社会医疗机构单病种的效益、效果、效率、安全等指标。
第二十一条县卫生局应建立质量监控平台.接受社会监监督。可采取聘请社会监督员、召开病员座谈会、设置医疗质量投诉和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内部应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将医务人员质量考评结果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
第二十三条对医务人员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严重伤害了患者合法权益者.还将按照有关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除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外.
第二十四条县卫生局将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全面纳入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质量督察结果与医疗机构注册校验、药品收支结余上缴返还比例直接挂钩。
第二十五条县卫生局应建立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并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对疏于管理、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后隐瞒不报的单位将给与通报批评.
一)对发生医疗事故的依据事故级别责任程度对该医疗机构领导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奖资格;对直接责任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追究相应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