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51-02
1 民营企业筹资现状
目前民营企业筹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狭窄。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证券市场门槛高,故民营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公开筹集资金,内部筹资成为民营企业在创业发展阶段的主要来源。其次,民营企业筹资以非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因民营企业资信等级低,抵押资产少,银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民营企业向银行借贷较困难。因此,亲友借款、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款等非正规金融在民营企业筹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是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内部自筹资金。最后,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因银行出于风险规避,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较少。由于民营企业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长期负债比例较小,银行即使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也仅是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致使民营企业资金来源有限,没有稳定的资金,后备资源缺乏。
2 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原因分析
2.1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缺陷影响筹资活动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粗放,技术水平较落后,负债率较高,偿债能力低并且又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营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使银行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真实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第二,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的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而许多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民营企业从国有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困难较大,贷款成本普遍偏高,使民营企业不堪重负。第三,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产权单一,使得民营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实中部分民营企业诚信观念淡薄,随意拖欠银行本息,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加大了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银行不愿冒险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从而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来源。
2.2 金融政策环境不利于民营企业筹资
第一,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金融政策上来看,国家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民营企业的筹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与以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第二,资本市场上缺乏民营企业筹资的渠道。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没有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缺乏一个活跃的私人资本市场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股权市场。第三,各类基金担保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尽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高科技财政周转金、财政企业担保等各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基金和担保机构等,由于资金运作受行政干预较大,要求严格,门槛过高,手续烦琐,加重了企业负担,贻误了商机。
2.3 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影响着民营企业筹资活动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自进行体制改革后,改变了其经营理念,信贷由规模扩张向注重风险转变,为防范风险,普遍采取“为不错贷,宁可不贷”的行为方式来归避风险。第二,所有制歧视影响民营企业筹资,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在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中常常出现发放程序复杂、手续烦琐、条件苛刻等状况。第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担保、抵押制度,由于一些企业的恶意逃废债务,各商业银行为了减少经营风险,普遍实行了资产抵押贷款办法。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提供有效且适宜变现的抵押物有限,阻碍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入。
3 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难的对策
3.1 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第一,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坚决摒弃账外账等一切弄虚作假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适用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做大做强主业,发挥企业在专业市场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吸引各项资金注入轻装上阵。第二,努力做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定位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鼓励私人向民营企业投资、企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外来资本的投资,加强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配套联营,扩大融资的渠道和空间。第三,树立诚实守信的民营企业形象,诚信理念是企业兴衰存亡的试金石,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尊重银行债权,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
3.2 改善金融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从政府角度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第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维护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建立信用档案,明确信用标准,强化信用监督;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开展民营企业经济、金融双向交流。让政府、企业、银行之间信息互通,增进了解,做到互信、互助、互赢的经济协作关系。第二,建立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有三缺一”型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可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使企业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另外可以开办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备用信用证质押贷款等品种;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规范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第三,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民营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采取税收扶持政策,降低税率,税收减免,以利于民营企业积累发展所需资金;希望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和调整中避免过去的极力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第四,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建立政策性筹资扶持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援助,如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设立长期低息贷款专项基金和创业基金及科技型基金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3.3 金融企业改变经营观念,完善管理体制
第一,金融企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改变目前信贷资源过分向“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集中的局面,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待遇;在制定信用评级标准时,主要应以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主要判断标准,对发展前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民营企业要实行倾斜政策;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第二,金融企业要健全信贷营销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根据国家的有关监管规定,制定有关对民营企业授信业务尽职免责的规章制度,区别对待主观失误与客观条件变化所形成的风险责任,鼓励信贷人员培育和发展民营企业客户,使信贷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工作成绩得到肯定,也为民营企业的信贷速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打开了方便之门。第三,金融企业应根据相关政策,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具体措施,不断创新新品业务,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绿色通道,打通其融资的“瓶颈”,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4 选择适合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
第一,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第二,向银行贷款为企业提供了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第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第四,巧用融资租赁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成流动资金,尤其对中小企业居多的民营企业而言,融资租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筹资方式。
4 结 论
总之,民营企业应该在不同发展时期,综合社会、经济、政策等环境的影响,详尽了解各种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分析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民营企业筹资难是一个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只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共同着手、共同努力,民营企业一定会走出筹资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楼士明.企业筹资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张萍,喻晓飞.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4(1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财务管理 目标应为民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对务杠杆利益是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并在分析影响民营企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6 月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次将民营民营企业列为检查对象。今年 1月8 号,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民营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士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人、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2.9 年。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英年早逝,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破产与持续经营只是一步之遥。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多大都会破产。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疚杆利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民营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认为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同一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民营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民营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 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对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人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反映民营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民营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民营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民营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 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即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在民营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民营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民营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民营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式,但不能用单琐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民营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民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资本结构孟要指标一一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评价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民营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负债股东权益x投资利润率一负债利率x (1一所得税率)。由上式可见,当民营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或当民营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人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恶化,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即零负债朋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此时,民营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民营企业,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营企业,由于这类民营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中有升,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巩固其垄断地位;而对于一般竞争性民营企业,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难以稳定,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民营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较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民营企业,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资产负债结构 财务风险 建议
一、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资产负债率偏低。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资产负债率偏低。MM 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负债通过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本成本,扩大企业价值,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偏低,且在负债结构中偏好使用短期负债进行经营活动,这主要是资金筹措渠道不畅造成的,它们的主要资金来自于自有资金,外源资金很少,这种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不能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企业本身决策的最优资本结构无法实现,无法使企业加权平均成本最小,企业价值最大。
(2)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是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方面。一般而言,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50%左右较为合理,偏高的流动负债水平将增加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风险,是公司经营的潜在隐患。我国民营企业在负债结构中偏好于使用短期负债来进行自己正常的经营活动,对长期负债使用很少。
(3)上市民营企业重股轻债。改变目前我国企业负债过重的状况,利用股票融资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过分依赖股票融资方式。不愿意发行债券。融资优序理论则认为企业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是混合型筹资,最后是权益资本融资。保证企业控制权的稳定。而我国不少上市的民营企业把发行股票视为公司融资的最佳途径,认为发行股票,企业不但可以永久地占有这部分资本。不必像银行信贷和发行债券那样需要到期还本,而且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利润,提高工时的经营效率。因此,认为权益资本越多越好。这同国际上债权融资兴起、股权融资衰落的局面正好形成强烈的对照。
(4)过于依赖外部筹资。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融资平均比例不到5%,民营企业亦是如此,过于依赖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通过配股方式的融资占相当比例。从每年的配股情况来看,基本上只要符合规定,达到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都会申请配股。根据新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是先内部融资,也是利用留存收益筹资,其次选择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可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新优序融资理论的结论是相反的,实践上,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些发国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内部融资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外源融资比例一直在50%以下,并且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一直在10%左右徘徊,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严重依赖外部融资的现状是不符合证券市场发展规律。
二、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1)无力偿付债务风险。民营企业本身的资金短板,财务上对负债无力偿还的风险更大。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负债经营不仅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用率。假设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税前资金利用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那么借入的资金就会获得相应的利润,而且如果这个民营企业不足够支付利息的话,就需要用它的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这个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我们知道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在现今社会的财务状态下是可以降低自身的资金利用的问题,达到利用率降低,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达到更大的利润。
(3)民营企业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保证程度降低,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报酬率,作为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会使民营企业借款筹资成本大大提高,难度加大。企业过度负债导致财务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优化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建议
企业负债经营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利弊并存,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因此民营经营者在决定举债经营时必须权衡利弊,尽力去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如何兴除利弊,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1)完善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完善资本市场。在国家宏观层面加强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作用,可以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格局,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适当放宽政策以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发展民营经济。各级政府要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以拓宽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渠道。要梳理分析现有的经济政策,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让二者都参与市场竞争。我国民营企业应充分根据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融资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考虑上述资金筹措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合理运用创新金融工具。民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如金融期货,股指期货等等,要对金融市场变革进行深层次总结,合理运用的同时要在节奏、对象、力度、防控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不但要考虑当前,更要立足长远,保持民营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2)确定企业负债经营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同时,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除了要考虑企业负债规模外还要仔细分析企业负债结构。一是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二是资产结构,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筹资。三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可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分别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或向资金市场拆借,还可以引进外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去发展,速度太慢,极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打败。民营企业要想壮大,在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自身积累和资本运营并进。国际上有实力的大企业,都是在完成自身积累之后,走资本运营之路。现在民营企业已完成自身积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应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充分运用资本经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个债务限度内,应在资金数量上及时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又力求不造成资金过剩,以免减少权益收益。
(3)选择适合的举债方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举债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举债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的首选;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成本低,使用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但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资金市场拆借,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引进外资,即从国外引进资金,但需要考虑汇率风险。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资金。这就要求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一、研究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研究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意义在于: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理财活动。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筹资渠道受到限制引发的风险
中小民营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从发行企业债券方面讲,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程度相对大企业而言较低,投资者缺乏购买信心,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信贷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满足不了企业经营资金的需要。
(二)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筹资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指中小民营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融资额度不当、筹资方式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等。中小民营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重视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避免在融资的过程中因成本太高而造成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投资风险是指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某项目后,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形成的风险。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等不能准确预计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方面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筹资、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中仍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在我国,民营企业属于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此外,一些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除税收负担较重外,还承担着各种繁杂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各种不合理的负担,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不完善
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筹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民营企业很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银行的信贷政策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每年银行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国有、集体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基本没有信用贷款,就是抵押贷款抵押品也十分狭窄,有的银行将贷款抵押品只限于国库券和定期存单,抵押条件无法与国营、集体企业相提并论。这些融资上的限制造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信用环境比较差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维系各种经济关系的纽带,是保持市场公正和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最为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在中小民营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企业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欺骗民众,失信赖账,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短期信用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三角债层出不穷,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信用环境。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受生产资源等方面的限制,管理资源相对短缺,管理结构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
2.业主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
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去公职的人员。相当一批人文化素质偏低,财务知识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管出来的,有没有财务管理无所谓。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只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一层面上,而对如何运用财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则考虑不多,至于让财会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则更为少见。因此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规划和防范。
3.中小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企业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这些人大多数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并不熟悉会计业务,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因此,难以做到账目清晰。
四、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宏观环境方面
1.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合法的地位,建立公平的财产保护制度,还要完善司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行为,逐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排除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率;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建立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有序化、法制化,达到让中小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完善金融市场
国家要规范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使其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对待各种经济实体,商业银行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中小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其次要切实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平等对待,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消除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要建立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
3.改善信用环境
国家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保管档案,提高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受益无穷,失信者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付出惨重代价。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让企业懂得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自身也会寸步难行,政府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发挥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的作用。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方面
1.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转变
中小民营企业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建立新型民营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改善其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特别是要逐步开放财务,让社会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获得社会的信任,缓解或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风险问题。
2.提高业主思想意识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要发展,老板们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财会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加强对企业的财务控制。
3.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中小民营企业要懂得将财务职位放开,敢于引进专业人员。同时应有目的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社会道德知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自己参加继续教育,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4.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中小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民营企业也要依法纳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更要进行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1]刘小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6).
[2]黄德忠.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09).
2、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3、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4、实行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租赁者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5、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企业自我融资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它渠道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