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逐渐普及,许多一线教师针对相关学科与智慧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针对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徐强认为信息技术应该是提供给一线教师创新支持的重要工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创新性思维[1];何慧芳则认为,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上就融入“智慧”的理念,大胆想象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提出对问题的质疑。[2]针对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内容比较少且不系统,高小红呈现了三个小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评析,表达了智慧课堂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3]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初中地理学科与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内容。
地理教学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1.地理自身特点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了地理学科在此阶段的基本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知识,并具备应有的地理背景,为生活所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具备地理素养的公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但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更多的关注点都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条上。教师一般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中完成课标的要求,将基础知识落实到学生个体,但学生在常规的地理课堂中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这导致了很多知识趋于表面化。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许多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实践机会,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义务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相对基础,很多知识点在教师适度引导后,能被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或学科基础理解。传统的课堂往往在基础知识上耗费时间,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师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探讨更多时事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和课后反馈系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再次,从地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性,主要体现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很高,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化学学科基础,人文地理部分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些多元性的要求对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的学科资源共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2.问题引导式地理课堂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智慧教育本身旨在构建个性化写作、探究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其重要的目标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重视同龄人的评价,热衷于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一线教师将其归纳为“十步走”,具体如下:
①布置:在教师布置任务后,为什么学生探究的质量一般不高?
②引导: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方面的导向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
③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
④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如何进行监控,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⑤探究:探究过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如何进行,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⑥归纳:学生归纳的方法应该由教师统一引导还是学生自主进行?
⑦拓展:如何设置问题才能使学生基于思维锻炼进行拓展?
⑧评价:面对信息技术提供的客观数据,教师面对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解读?
⑨测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绕不开选拔的关口,学业成绩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得以保证?
⑩总结:个性化的总结可以有什么呈现的方式?
上述问题来自于真正的地理教学实践,信息技术的支撑并不能为教师代劳,而需要教师有“基于技术,高于技术”的观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问题。
初中地理智慧教育的整体方法和思路
基于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我们将从“四个转变”来阐述整体方法和思路。
1.教学功能转变――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需要
传统的教学功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人贵在创造,利用本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新的知识产生新的碰撞,并与其他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学的功能应该从学生被动地编织知识网络转变为主动地产生和填充知识网络。
教学功能的转变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开始转变,把课堂作为思维拓展的场所、交流分享的阵地,在有限的时间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分享自己引以为豪的内容,这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教学功能也会变得更加关注个体发展,关注学生思维和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外,除了需要改变教师观念,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教师也需要将其进行深度融合,要积极挖掘信息技术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功能。
2.教学方式转变――关注课堂模式探究需要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成四个阶段:①事实性知识阶段。②理解性知识阶段。③批判性知识阶段。④创造性知识阶段。传统的地理课堂对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在对知识的讲解、模拟实验、与生活密切联系等方面也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但对批判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
基于地理课堂的智慧环境构建中应遵循的三个设计理念,即科学的教学方法、递进的教学逻辑和现代的教学媒体,本课在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方面,主要采取了“基础型微课资源+特色型微课资源结合”和“猿题库网络题库+学生督学”的两种方法。
7.教学过程
课前:
在基础型微课资源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学案,夯实基础部分。
课上:
探讨一:计算自然增长率和增长人口数――事实性知识层次。(概念落实+简单计算+应用题计算=夯实基础知识)
(1)请同学们回想预习内容,写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公式。
(2)计算: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1.93‰,人口死亡率为7.14‰,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
(3)思考:若2012年中国总人口数为13.5亿,该年度人口增长率为4.8‰,则新增人口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的式子即可。
师:简单的计算是在学习“人口数量”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视频中发现装有七种不同颜色水的玻璃杯里,水量不一,也就是显示七大洲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一,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呢?
探讨二: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理解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层次。(模拟情境+时事材料+辩论式小组活动=理解和评价知识)
投影:材料一,Jack和Lily是生活在德国慕尼黑的一对新婚夫妇。他们两人都在一家高新技术的企业工作,Lily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5年里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企业管理者。于是,他们暂时决定家庭规划为“丁克家庭”。材料二,中国现在即将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夫妻两人可以生育两个小孩,此事引起网络热议。网友表示,很多家庭不打算生育“二孩”,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压力太大。
教师活动:请1、2、3小组完成第一个材料,4、5、6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4、5、6小组完成第二个材料,1、2、3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只要想法合理或者发现别人想法有问题并加以改正的都能够得分。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2分钟内汇总出一份小组的辩论材料,协助教师进行小擂台的活动。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反之亦然。那么从上述两个材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会在生育前考虑更多的因素。虽然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步降低,但由于原本的数量太大,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那么,地球能最大限度地养活多少人?如何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
探讨三:如何在未来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创造性知识层次。(拓展社会生活+补充多媒体素材+教师引导=自主延伸创造性知识)
投影:材料一,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存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水资源匮乏,限制了农业生产。为了养活国民,该国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展示沙特阿拉伯圆形灌溉系统图片)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生活在西非城市的人们仍然以本地生产的谷物为主要粮食来源。但到2008年,他们的粮食中有了从泰国或马来西亚进口的大米,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展示亚洲―非洲大宗货物海运航线图)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两个案例,小组内自选其中一个案例,写下小组意见,递交学案并与教师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则得分。
教师总结:在沙特阿拉伯的案例中,为了克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灌溉系统,使生产出的粮食尽可能地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而在西非国家,由于人们的生产效率较低,无法保证迅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所以他们依靠自己临海的优势,进口价格相对较低的亚洲粮食。
课后:
教师运用多功能课后作业反馈APP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普通群”或“高级群”,巩固课上的学习内容。
智慧反思
1.针对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学习,夯实基础部分知识的落实情况较好。
根据学情,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时,注意使用了不同方面的材料和案例,如政策性材料、虚拟的故事材料、简化过的科研材料等,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
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一定预设,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所提出的挑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基本能够感受到人口数量需要适中、环境问题需要被重视。
2.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师注意选取了新颖的案例,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留足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网络题库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学生督导,让学生自行管理课后练习,由于是直接显示每位学生的正确率,因此学生们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将微课资源设置在基础知识学习部分,能让更多的学生逐步适应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课前、课上和课后都有所体现:一是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了解课文基本知识。二是课上,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留有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三是课后,在练习时,通过作业群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使用到Office 2016的PowerPoint录制视频技术,完成了微课的录制;使用到“猿题库”移动终端APP进行课后练习和学习情况的统计;使用到一般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以支撑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强.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读书文摘,2015(22):259.
[2]何慧芳.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J].教学实践,2013(10):103.
关键词:智慧教育;交互式微课程;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24-04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开放学习的不断普及,信息化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兴起,微学习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微课程作为微学习的有效资源,亦倍受学习者的追捧。然而当前微课程多以微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只停留在视觉阶段,缺乏相应的检测、反馈等环节,导致微课程的学习还难如人意,如何设计开发交互式微课程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而引发着教育系统的“质变”,智慧教育正不断涌现。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智慧型课程,微课程只有在智慧教育的支撑下,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面向智慧教育开展交互式微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了智慧教育及交互式微课程的概念,开展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探究,以期为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智慧教育与智慧型课程
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战略,智慧教育作为“智慧地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使得教育系统从数字化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指出: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旨在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技术创新)、 运用智慧教学法(方法创新)、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实践创新),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智慧型人才,落实智慧教育理念(理念创新),深化和提升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素质教育。[1]陈琳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适当而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化教学、智慧化学习、智慧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以及增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以实现教育由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向适应社会发展,再向引领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与跨越。[2]虽然专家们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智慧教育目标却是明确的,旨在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有效实施智慧教学法,开展智慧学习实践和智慧学习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系统的质量,培养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
纵观全球教育领域,许多改革都是围绕课程来进行,如时下流行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智慧教育正引领着未来教育变革的方向,其突破口在于课程,制高点在于智慧型课程。因此,建构智慧型课程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型课程应是着力培养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育教学的课程。[3]
二、交互式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课程、微电影、微访谈、微技能、微学习等不断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微课程作为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深受学习者青睐。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4]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同时要提供与这段教学视频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5]
微视频不代表微课程,但当前的微课程大多还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常常突出了视频的主要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缺乏交互性。因此,如何设计开发交互式微课程是一项重要课题。交互式微课程应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的包括“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微测验”四部分的学习资源,并具有“微反馈”与“微评价”等功能,从而形成动态交互的教学环境。交互式微课程具体如下特点:
一是时间短小精悍。微课程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因而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记忆规律和认知特点,确保学习质量。
二是知识点碎片化。微课程主要是将教学内容进行拆分,以知识点为单位,从而形成一系列连贯的微视频。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是教学设计完整。微课程虽然切割了教学内容,但课与课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丰富的学习内容、交互的学习资源以及测验反馈评价等环节。
四是人机交互操作。交互式微课程不仅提供微视频的讲授,还提供相对应的交互模拟练习和评估测验。通过人机交互的操作,使得学习者与知识形成互动,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检测学习效果。
三、面向智慧教育的交互式微课程设计
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将交互性融入到微课程中,提出了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内容,除了包含微视频以外,还包含了微课件设计(学习引导)、交互式微练习设计(模拟训练)、交互式微测验设计(测验评估),如图 1 所示。
1.微课件设计――智慧在引导
交互式微课程的智慧在于引导。正因如此引发出微课件的存在,其作用在于简明扼要的清目标、内容、结构以及各节微课程之间的联系等,便于学习者了解课程、选择课程,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点。微课件的设计框架如图2所示。
微课件的框架设计涵盖了微课程主题、学习目标、所学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其中知识点的层次关系来源于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包括知识模块间和知识点间的横向并列关系、课程层层结构间的纵向递进关系。其设计目的有两点:一是学前给指导,呈现出本节微课程的具体知识点和其排列顺序,以便学习者高效地观看微视频。二是在完成学习内容后,通过再次观看微课件,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且整合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体系中,起到对知识的总结归纳的作用。
微课件可采用PPT、Prezi等软件来设计开发。为提升视觉效果,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制作时着重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图文并茂,因为文字和图片的共同运用比仅仅通过文字进行学习更易于理解,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字体字数,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合理搭配会给学习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字数要适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即可;三是动静结合,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设计切换和动画效果,会给学习者带来空间感与动态感;四是背景音乐,选择时要符合微课程的主题,在播放时毫无违和感。一般选择的是无歌词的轻音乐或钢琴曲,给学习者创造出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针对初中生写字课程开发了交互式微课程――《汉字文化》导入课,该作品获得了2014年第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它包括汉字起源、汉字演变、汉字书写、汉字与文化四个知识模块。《汉字文化》微课件首页如图3所示,的四个圆圈分别代表四个知识模块,其内部是将知识模块的再划分,即单个知识点,并且按照箭头的方向播放,箭头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指引向作用。微课件呈现出知识识框架与相应的逻辑循序,便于学习者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相结合。
2.微视频设计――智慧在视听
交互式微课程的智慧在于视听。当前,网络微视频多以课堂教学实录型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视频设计成类似电影、电视的形式,缺乏吸引学习者兴趣的元素,使得学习者无法轻松、愉快、高效率的进行学习。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微视频呈现形式的设计。微视频设计框架如图4所示。
(1)学习内容设计
交互式微课程的学习内容不只是对于单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更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点的整合,进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学习内容时,首先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单独的知识点,然后对每一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脚本设计。微脚本设计就是将教学设计脚本化,便于微视频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各小节知识点的关联性,即将单独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以确保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学习思维的逻辑性。
(2)微视频呈现形式设计
微视频的呈现形式包括课堂实录型、录屏软件录制型、可汗学院型等。根据交互式微课程的内容不同可选择适当的呈现形式,本文更倾向于采用录屏软件录制型呈现形式。Camtasia Studio是现在较为流行的集前期录制与后期编辑于一体的屏幕录制软件,能够满足微视频录制的基本要求。比如:录制功能、实现画中画教学效果、能在重难点处插入批注或输入关键字词加强学习者记忆,能通过镜头的缩放来实现局部的放大等。《汉字文化》微视频呈现形式如图5所示。
3.交互式微练习和微测验设计――智慧在效果
交互式微课程的智慧在于效果。微课程的学习是没有教师在场的学习,学习者成为了学习的组织者,为确保学习效果,需要在微课程中应用交互技术来实现练习和测验的功能。应用交互技术的两种设计如下:
一是在观看微视频学习中,弹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弹出辅助教学资源的链接让学生练习,只有进行操作后,方可观看接下来的微视频。对于所弹出的问题及弹出时刻、链接的教学资源等都要精心设计,其目的就是要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学习者回答弹出的问题后,即时给予正误的评价,同时自动发送测验结果到指定邮箱,方便教师了解学习情况。这种施加干预的交互式微课程能督促学习者将观看与思考、理解与记忆以及学习与创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习者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是在观看微视频学习后,进行人机交互的练习和测验,评估学习效果。这种设计方式在练习和测验的内容及形式上都要精心设计。内容要由浅至深,不断挖掘知识点,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形式要丰富多样,除了选择、填空等测试反馈的常规形式,还可以加入交互式模拟操作,使学习者亲自感受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动力。这种施加仿真模拟的交互式微课程能帮助学习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培养,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能力的提升。《汉字文化》练习环节设计如图6所示。
四、结束语
将微课程上升到智慧教育的层面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开展对智慧型交互式微课程的设计研究,通过分析智慧教育和交互式微课程的相关概念与特点,提出了交互式微课程设计的新思路,指出应着力从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微测验四方面开展设计开发,期待更多人参与到设计交互式微课程的研究中,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以促进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2]陈琳,陈耀华,郑旭东,李振超.智慧教育中国引领[J].电化教育研究,2015(4):23-27.
[3]陈琳,陈耀华,李康康,赵苗苗.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3-40.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生信息技术,2013(4):10-12.
[5]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3-35.
[6]陈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7]崔小洛,周文娟,张胜男.交互式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53-54.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智慧,培养能力。本文将以《垃圾分类》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
垃圾分类》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淹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般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采用讲授、练习的方式,《垃圾分类》这节课也不例外。教师先讲解如何给垃圾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做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此种课堂教学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校本课程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中,过于单一的授课方式使得学生按照教师统一安排的流程和任务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统一的,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个性发展得不到体现。
3.教学环境常规化,很难实现分层训练
在课堂训练中,常规教学环境只提供统一的试题让学生作答。这种试题没有进行分类,针对的学生范围过大,导致水平不同的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难度需要进行选择。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要重复去做最简单的题,费时费力;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遇到较高难度的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一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对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垃圾又脏又乱且携带病菌,所以直接用实物分类不太可行,运用电子书包开发制作“垃圾分类”教学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通过拖拽等方式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游戏还设置了“求助”“知识链接”等功能,让学生在需要支持与帮助时,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与应用,可谓寓教于乐(如图1)。
2.提供丰富且可选择的教学资源包
电子书包存储量丰富,可以展示形式多样的声音、影像、动画等,为社会课教学提供多种学习资源。教师采用教学资料包的形式,为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学习资源都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编辑过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自行查阅学习内容,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借助文字书写、拍摄等辅助工具,对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教学资源包的使用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智慧课堂;网络平台
近几年以来,信息技术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互联网、大数据、网络平台、云计算等概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人们在几乎能触碰的所有领域的行为活动,而将其运用到大学英语教育领域也是大势所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对其做出了很好的阐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们的发展目标是要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2.0》(教育部,2018)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转变其教学理念、方法、方向等以满足时展需求并紧随国家政策。时下大学生大多为2000年后出生,他们在学习及生活中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教师若再用传统且老套的单一线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话,教学成效势必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大学英语这一语言类的学科更要求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打开视野,充分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为自身的教学打开新的局面[1]。
1智慧课堂简介
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其中的情境,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主动挖掘知识概念并进行实际运用。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学习者是教学的核心,而教师则侧重于指导和辅助。传统教学只能强化课堂中对知识的硬性推送,而智慧课堂概念中所提到的信息网络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强化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学生可充分利用手机、电脑或其他可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并和教师交流互动,而不受到传统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而网络中的海量资源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能从更宽、更广和更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了从前的闭门造车或图书馆资源有限、借阅时长等各方面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程度、能力并结合其他实际状况到在线平台中下载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参考资料并加以运用。网络中的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等都是学生可以运用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师可在平台上推送大量和课程相关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对所要讲解内容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运用网络平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3]。
2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词汇、语法是大学英语语言的教学基础,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是学习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这五项技能的根基。就像盖楼房一样,得先打好稳固的地基,后面的施工才能够理所当然地开展并进行下去。而在大学英语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院校会设立独立专门的词汇课,往往是将词汇的讲解融于大学英语的各个课程当中,这就触发了以下问题的存在。
2.1词汇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是公共课程或通识课程,受学时等因素制约,大学英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词汇课,只是将词汇教学融合到大学英语的精读、泛读或其他课程当中,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在有些课程当中,教师完全结合课程特点将词汇的讲解忽略掉,这对于学生来讲,在词汇的学习上完全没有抓手,不知道如何开展。例如,在精读课程中,教师会专门讲解文章后面词汇表中的单词,但是具体应该讲解什么,怎么讲解,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应达到什么程度,这些是完全根据教师的理解和经验。而在泛读课程中,教师一般会淡化词汇的讲解,将重点偏向于文章的理解及分析,综上可见,教师会频繁告知给学生词汇的重要性,但却完全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导,这会让学生一头雾水,非常茫然。
2.2词汇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教师一般使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单词纠音、词性、识意、用法等,学生听起来觉得非常枯燥且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每个单词的掌握程度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差别,一方面可以参照一些等级考试的考试指南,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运用。有些单词要彻底掌握,达到能用其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而有些单词认识即可,只要能够在阅读和听力中识别即可。
2.3词汇测评体系匮乏
正是因为词汇是基础,所以一般教师或传统考试都采用被动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词汇的掌握,如在听说读写译中的反馈。测评体系能系统检测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从而辅助教师教学。反过来,学生也能够从测评系统中找到背单词的诀窍:词汇的掌握程度、背词的方式、通过测评加强对词汇的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合理完整的词汇评价体系,因为受到资源来源、操作手段等方面的限制。
3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智慧课堂构建
3.1课前热身
课前词汇热身活动重点是帮助学生解决所讲单词的基本内容,如单词发音、意思识别、同义词近义词分析、词性及语法作用,为教师在课堂中对词汇的延伸讲解和引领学生实际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4]。课前热身主要分为三个环节。3.1.1信息推送在课前,教师可运用钉钉平台、微信群、电子邮箱或其他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有关单词讲解的视频、音频、图片、记忆方法及掌握程度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明确每个单词的教学目标及学习要点。学生也可将学习后的感悟、认识及背单词的一些新的方式方法发送到群中,同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探讨[5]。3.1.2词汇测试教师要根据所推送词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进行检测,设置合理有效的且有针对性的题目。如:读单词题目,要求学生将语音文件进行上传,或单词听写题目;选词填空题目,着重考查学生对学生词性、语法及词义的掌握程度;完形填空题目:区分同义词、近义词。通过该部分的测试,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所学单词的掌握程度和重难点,为课堂实践奠定良好基础。3.1.3对教师教学的启示教师可通过学生词汇的在线测评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归纳总结哪些词汇学生掌握得较好,课上可以直接做延展练习,哪些词汇掌握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在课上要做进一步的讲解和强化。同时,不停更新词汇讲解资源,寻找更好的、更贴切的讲解词汇的路径,使词汇教学逐步系统化、完善化。
3.2课中协作
课堂进行中主要是教师同学生以及学生同学生的合作与互动,主要从事词汇的输出工作,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及认识词汇的本质,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感悟和体验词汇,在课前热身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档次。3.2.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运用钉钉、雨课堂、批改网等智慧课堂模式向学生推送相关词汇题目,如要求学生运用某词进行对话、造句、演讲、编故事等。或直接推送类似选择题、翻译题等题目,通过平台的数据了解把握学生的进展程度。3.2.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运用智慧课堂与不在临近自身位置的同学进行交流,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看到班级中所有同学的观点,以此查缺补漏,弥补不足。如学生可以自行成组,与组内同伴共同编写对话,发到组内平台,共同分享及讨论,最后形成成型的会话,在班级进行表演。各个小组也可将最终会话发到班级群中,这样,对于同一个问题,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可见到每人的不同见解,扩充自己的思路和视野。3.2.3课堂二次检测在完成课堂面对面的教学之后,教师要利用一部分时间再次检测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掌握程度。该次检测题目要在程度上难于课前热身的测评,在题型的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如:通过听力题目考查学生对词汇发音的把握,可选较为有难度的听力材料,如经济学人、时代、BBC等中出现该词汇的新闻;翻译题目:结合单词的词性翻译汉译英句子等。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的数据统计第一时间监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最终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等级评价与分析,为课后反馈与指导打好基础。
3.3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进一步跟踪并帮助其复盘,基于每名学生词汇二次测试结果,教师可将其分为优等、中等和劣等,根据不同的等级,教师追踪的方式、程度及内容都将有很大区别。因为课后反馈是学生对某一单元词汇的最后学习阶段,所以教师要尽量细化,为每位学生做最有针对性的指导。3.3.1优等优等学生已经对于所教授词汇有了最高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将该词进行灵活运用并彻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对于该类学生,教师不用再继续推送词汇学习资源,应让学生主动运用智慧课堂检索更多参考资料,并发送到平台上,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教师可让该部分学生总结背词心得及感受,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方法。3.3.2中等中等学生对于词汇的把握大多停留在发音、词性及意思的层面,而不能够用词汇遣词造句、进行会话或撰写文章,也就是对于词汇的应用存在问题。对于该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着重关注于方法上的讲解,如,如何构建意思正确的句子、如何打开思路编写对话或撰写文章。该类学生应学会运用互联网的一些平台来打开自身的视野,进行大量阅读和检索,逐步帮助自身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体系。教师应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路径、百词斩、爱听外语、可可英语等App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每日阅读英文文献,听英文听力,以此扩展知识面。3.3.3劣等劣等学生属于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在单词的基本功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应对该类学生多关注并多下功夫。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词汇外,教师应硬性规定该类学生运用百词斩等背单词软件每日背诵并检测一定数量的词汇,并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提升,不断加大量,直到在课堂协作的测试环节中,该类学生能够达到中等或优等的等级。
4结论
综上,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智慧课堂已成为促进大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的必备因素,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师和学生可以无障碍进行公开交流或私下交流,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出有了巨大的功效。无论是在课前对于词汇资源的推送和测评还是在课中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的协作以及二次测评,还是在课后分为优等、中等和劣等学生的个性化反馈中,教师和学生一直可用智慧课堂直面彼此,大大提升了教学及学习的速率、成果和效用。最为重要的是,智慧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多样化,能够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虽然日前学界对于智慧课堂或词汇教学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成效,但将两者有效结合并将具体方法阐释出来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二者有机有效结合,将为大学英语词汇的智慧课堂教学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井媛,姜乐伟,张迎.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与应用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1):150-152.
[2]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3-44.
[3]王茹.“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180-181,186.
[4]赵冰.移动新媒体环境下以POA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1-52.
关键词:智慧教室 物联网 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来越多的应用被冠以“智慧”的名称,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的交通等。如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减小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智慧教室的研究和开发。
1 智慧教室的概念及功能
智慧教室是为了促进学生构建学习知识而搭建起来的智慧学习空间,它运用了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等。在这个学习空间中,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智慧数字技术的结合,本地运用与远程教育的结合,从而改善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大提升学习者的交流、协作和共享,有效地促进开放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式学习。
智慧教室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工具、交互、学习支持等方面。
(1)从环境上看,能够根据环境的温度、湿度等自动进行教室温度、湿度、照明等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舒适性 ;
(2)从人际关系上看,能够实现师生的和谐与平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交流和共享;
(3)从资源环境的利用上看,要能够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信息的推送和资源共享,从而消除信息孤岛;
(4)从交互功能上看,要能够实现友好、简单、自然的人机交互,提高学习者学习知识、讨论问题和协作交流的效率;
(5)从学习支持的角度看,要能够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地结合,正式学习方式和非正式学习方式地结合,为每个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
2 智慧教室的体系结构
2.1智慧教室整体构架
智慧教室紧密结合物联网技术,从物联化、集成化、智慧化出发,提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度,实现三者之间的实时感知,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高效运行,智慧教室已成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
智慧教室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控制区域来看,主要包括:
(1)本地智能控制部分:通过本地传感器及网络实现教室设备(灯光、空调、门禁、、窗帘、电脑、投影仪等)的自动感知与控制;
(2)远程智慧化管理部分:通过远程网络,配合和学校教学等管理系统系统,实现教室设备的智慧化管理和控制;
从组成构件来看,主要包括:
(1)智能控制及智慧教学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感知模块、传感网关、控制模块、中控智能主机、控制器/控制模块、智能控制设备等;实现本地/远程网络管理、教室设备和装置的控制,配合环境感知传感器,实现教室智慧控制;
(2)物联网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网络系统软件、智慧控制系统软件、设备管理软件、智慧教学软件、各类终端客户端软件等,提供智慧教室网络接入、设备控制、设备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与分发、教学互动与设备交互等。
2.2智慧教室运用的关键技术
在设计智慧教室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和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将现代技术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中,搭建科学合理的智慧教室架构,使传统教室真正地充满智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开发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智慧教室设计中,应用了许多信息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接入、分布式伺候、多点触控、泛在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情境感知、物联网等技术。其中ZigBee协议和嵌入式Linux是开发与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技术。
ZigBee是低功耗的局域网协议,基于IEEE802.15.4标准。ZigBee协议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传输层(TL)、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其中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遵循IEEE 802.15.4标准的规定。根据这一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复杂度、自组织。特别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尤其是各种嵌入设备。因此,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2.3智慧教室硬件结构
智慧教室主体功能模块包括:智能教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窗帘控制系统、智能安防系统以及门禁系统等。
2.4智慧教室的软件管理系统
智慧教室的系统软件必须能够实现传感网络的正常链接,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运转等,主要包括各类终端客户端软件、智慧控制系统软件、设备管理软件、智慧教学软件、物联网基础共享远程平台软件等,提供智慧教室网络接入、设备控制、设备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与分发、教学互动与设备交互、以及基础实验和创新实验的学习与开发。
3结语
自从2009 年8 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对教育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育成果不断涌现。本人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结构方案,可以用于智慧教室的构架和设计,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智慧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亚珍,张宝辉,韩云霞.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J].开发教育研究,2014,20(1):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