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阶段脱贫标准

现阶段脱贫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阶段脱贫标准

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 无偿式资助; 有偿式资助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根据南宁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对该校贫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校在校大学生及参与资助工作的教师。其中,专科生85人、本科生43人、教师13人。部分调查对象为

2、问卷设计

2.1贫困生认定调查:贫困生认定调查设置了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贫困生认定公平性;贫困生认定方法;贫苦生阶段调查;贫困生信息保密性;贫困生信息造假等问题。设计理由主要是调查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2资助方式调查:资助方式调查设置了获得资助的方式;资助过程研究;资助的覆盖面是否全面;贫困生未获资助原因。资助方式设计理由是为了调查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方式,无偿式资助与有偿式资助的比例以及资助力度。

2.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与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设置了贫困生信息泄露与贫困生心理发展关系;贫苦生为获资助而产生的行为研究。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十分重要,发生校园极端行为的部分原因都与贫困在校生存在一定联系,为保证贫困生不为上不起学或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并且对于长效机制建立也十分有必要。

2.4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资助调查:贫困生自主创业资助方式调查;有偿式资助方式方法调查等。现有的有偿式资助主要是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然而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政府和资助者更多的倾向于无偿性资助。创新创业的资助是新型资助方式,也是建立有偿式资助方式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与无偿式资助相比,更能锻炼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脱贫能力,通过劳动获得回报的有偿的资助,是今后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调查结果

3.1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调查结果:其中72人认为合理,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51%;认为较合理德4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9%;认为不合理地2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9.8%。说明在受调查人员当中,普遍认可现行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制度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各高校的具体要求,因此认为有必要将政策进一步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

3.2资助方式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的9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64.5%;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有偿式资助为主的3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7.65%;以其他资助方式获得资助的1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7.8%。从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方式还是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有偿式资助的方式较少较单一,应更多的向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和改革。

3.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结果:其中认为存在心理边缘化的3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6.95%;其中认为不存在心理边缘化的117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82.97%;认为不清楚或不愿意说明的1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9.92%。调查结果现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而这部分数据也只是初步调查,并未做专项心理普测,因此,可能还有更多比例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的贫困生,由于贫困生人群本身易自卑较敏感等特性,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

3.4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1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1.35%;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没有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5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档39.72%;认为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结合不足的6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8.94%。从调查结果看出,现阶段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方式仍然十分匮乏,处于刚刚建立和起步阶段,这与现阶段主要以无偿式资助方式关系十分密切。当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完善之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将与有偿式资助方式紧密联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1]

3.5贫困生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61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3.26%;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尚未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56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39.72%;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长效资助机制,但制度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2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7.02%。这部分调查包括资助后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以及贫困生档案建立和长效跟踪调查直至其脱贫等。

4、改进方法与可行性建议

应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奖助机制。[2]“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南宁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应用技术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我校的资助政策目前主要以“校长奖学金”为主,而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方式比较直接简单,按照学生本学年的专业年级排名的百分比来认定资助方式。“应用技术”的概念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校办学模式,在摸索阶段,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也应该进一步健全,包括对高校在校生应用技术人才的激励和资助办法也一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自发地向技术实践、技术创造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资助应由无偿性资助向有尝试资助方式过度。让受助者树立自主创业脱贫的观念和信心。有尝试资助方式最基本的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除此之外,还应扩展其他资助方式,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减少奖助学金直接无偿式资助方式。再者,可以让受助者脱贫之后再一帮一,帮扶下一个平困生。在树立自主自强意识的同时,也增加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无偿性资助比喻为政府或资助者的施舍的话,那么创新创业有偿式资助则更多地倾向于鼓励或奖励,这种良性激励模式的资助方式将应成为今后资助模式的主流。我们只有不断改革资助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高校教育的要求,建立长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由无偿式资助向有偿式资助转化,并且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关注资助后贫困生心理和后续脱贫状况,才能真正落实并完善资助工作方法。

本文为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应用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问题研究--以南宁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为切入点”[项目合同编号2014XJSZ03]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虹伶(1985~),女,传播学硕士,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参考文献】:

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第2篇

根据全省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总体部署要求,要求积极对标一流、提高工作效能,2019年,是我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为全面做好全年脱贫攻坚工作,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大讨论活动“六个破除”要求,对标一流,查找自身存在问题,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履职情况

着重从落实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三个落实“的开展情况入手,为驻村工作全面开展夯实基础。

积极开展了各项驻村工作。及时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报送驻村工作工作信息。在“两节”期间对全体扶贫开发中心工作人员签订节日期间党风廉政承诺书,确保风清气正、廉洁守纪过好节日。

二、存在问题

1.僵化保守

工作中,脑子里条条框框多,犹豫不决,不去创新,不去突破,面对问题畏难情绪严重。

2.因循守旧

工作过程中认为现阶段工作不必要求过高过严,犯了因循守旧的毛病,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3.封闭狭隘

工作中,总是以经验指导工作,觉得现在掌握的知识范围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不能与时俱进,容易造成工作思路的陈旧。

4.资源依赖

工作中认为领导安排好再去做,一切工作思路多是以领导的行政命令出发点,有依赖思想,大大制约了工作更好的开展。

5.随遇而安

工作中存在随遇而安的工作状态,总认为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实际,无形之中就养成了得过且过、自我满足的心态,有此种思想往往造成了工作标杆不高,工作没有勇往直前的动力和开拓创新的思路。

6.慵懒散漫

工作标准要求不高,逐渐养成了慵懒散漫的工作作风,以检查应对检查,总认为通过形式上的检查和宣传就可以完成监管工作,实质上没有起到监督到位的作用。

三、问题产生思想根源

根据上述查摆问题,我个人认为产生诸多问题的思想根源是政治学习不到位,工作作风不实,创新思维不足,改革意识不浓,扩大开放不够,工作标杆不高。

四、整改措施

1.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工作中善于根据实际开展工作,具体情况。冲破条条框框多,克服犹豫不决,勇于攻坚克难。

2.坚持以创新激发动力活力

工作过程中努力破除因循守旧的毛病,工作到位,促进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3.坚持以改革促改革促发展

克服以经验指导工作的习惯,努力促进驻村帮扶工作跨越发展。

4.坚持以一流标准创造一流业绩

工作中坚决杜绝随遇而安的工作状态,要有勇往直前的动力和开拓创新的思路。

5.坚持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杜绝慵懒散漫的工作作风,把检查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驻村工作队员对驻村帮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在人类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在我国事业飞速发展中起特殊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首要地位,确保工程安全,抓好工程管理是扩大生产,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在此从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几点加强策略,仅供参考。

1 当前时期,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权责划分不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涌现出了诸多的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具有防洪、排涝、灌溉、发电、养殖等诸多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管理体制上通常借鉴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管理的传统体制,如果采用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那么,就会形成自上到下的一种指挥体制,政事交叉、职责不清,从而导致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利事业行政管理、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执法权以及管理权等各项工作发生了错位或者缺位的现象;同时,水利工程管理结构的编制、水费计收体制、灌区水价核定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够明确,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经常将管理与养护融为一体;管理部门经营性资产过于单一,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缺乏一定的活力,部分资产长期闲置,并且这类资产缺乏一定的处置权,导致公益性的资产无法发挥良好的效益作用,由于经营性资产没有足够的发展动力,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制约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发展步伐。总的来说,水利工程管理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如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权责划分不清,那么,就会对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管理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对水利工程正常投入造成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没有足够的维修费用,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如果有相关管理部门,他们就会等国家援助资金、靠上级财政拨款,要扶贫资金;如果没有管理部门的就没有人过问。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在管理与养护方面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员,极少数工程甚至没有建设完毕,就发生了破坏现象。另外,在人员经费的供给方面,多数负责防洪、排涝工作的,由于财政供给不足,从而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的钻空子,根本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来。

1.3 运营机制不够灵活,内部管理较为粗放

水利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水利工程建立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以及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的水利事业。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手段较为滞后,经营管理意识十分淡薄。另一方面是水利工程管理中人员总体数量过多而真正懂得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甚少,严重缺乏一批能力强的人才队伍,难以适应现阶段水利经营管理市场实际需求。

2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信住机遇,迅速发展。这些年来,我县的工程管理单位在解放思想的大道上确实有了些新的起色,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单位依然存在着观念陈旧、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进取争先、自谋发展意识不强,极大地妨碍了工程管理,束缚了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为此,我们务必加快转变六种观念:一是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二是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不是商品,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三是转变水利事业只姓“农”的观念,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四是转变等靠要、吃皇粮的观念,树立试闯冒,依靠自己的观念;五是转变安于现状、守摊子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六是转变安于贫困、讲义不言利的观念,树立义利并重、脱贫致富的观念。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3 做好用水管理监督工作

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

3.1 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实行计划用水,必须在用水之前,根据水源情况、工程条件、工农业生产安排等方面编制用水计划。实际上,用水计划就是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的计划。编制的用水计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应当通俗易懂,便于工作人员实际应用。

3.2 渠系测水

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精准扶贫 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reci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0 前言

要想让农村彻底的摆脱贫困,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手段才能实现。美国的教育家舒尔茨曾指出:如果想是一个地域内的贫困现状有一定的改观,应当对当地的农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投入。同时,提升农民自身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根本方法,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特别是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大量的实例也说明,对贫困的农民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采取技能培训的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当地农民的整体素养,让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促进农民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利于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以及提高经济收入,同时还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政治意义。我国一直都非常的关注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在所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至2020年)》中明确地把农村的职业教育列成扶贫措施中的关键部分,并且还对专项扶贫以及行业扶贫制定了详尽的要求与标准。

1 高职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的意义

我党在召开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时,就曾指出: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来确保我国七千万之众的贫困人口可以逐步地脱贫致富。这一战略思想不仅是我国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前进目标,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动力所在。高职教育相对来说,对经济的发展更加的紧密、贴切与直接,也是我国贫困人员脱贫的直接、便捷、高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发展高职教育扶贫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并提升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与优点,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全部接受教育、掌握技能,从而真正依靠自身而实现脱贫的目的。

单以教育所具有的目的方面来讲,普通高校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全面综合素养的人才,高职教育则更为偏重于直接面向一线的专项人才培养。所以,高职教育可以让我们能够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可以获取相对高的工资收入。而从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方面来讲,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学生,学习周期相对较长,所需的教育费用相对较高,所进行的教育具有相对强的基础性,导致此范围内的学生无法给家庭创造相对大的经济来源。而高职教育则将自身划分成为学历型以及非学历型的类别,所接受的学生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历,甚至还包括不少的失业者,其整体所涵盖的生源非常广,而且涉及的城市也非常多,同时这些学生中贫困人口占的比重更大。就教育所开设的相关专业以及相关内容来讲,普通高校大部分是开设一些相对基础性的专业,涉及的是一些相对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论学习以及普通的技术能力学习。而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属于实用型的,关注于对学生较为专业的技术以及能力培育,具有相对强的操作实践性能,而且一般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2 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教育扶贫资金投入欠缺,相关资源配置不足。目前,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的相关监管以及追责制度依然还未完善,很多国家政策所涉及的高职扶贫资金投资额以及逐年递增等相关规定,并未切实地得到执行。高职教育中相应的扶贫教学基础建设水平很低,很多学校不具备充足的教学设施,而其所招收的学生逐年增加,使得两者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县城中的高职院校,其自身的图书等资料极度匮乏,而且很多图书内容陈旧,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相关的教学用设备也不足,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及实训课程都不具备教学条件。相应的实习基地更是跟不上步伐,几乎很难达到现实教学的条件,也导致无法达到相关的技能培训标准与要求,使高职教育整体呈现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设置不科学、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等趋势出现,严重制约了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性。

(2)高职教育相关的扶贫机制有待完善,开发效率有待提升。现阶段,国家对高职的扶贫教育体制持续的改进与健全,不过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出现。现今的情况大体就是,高职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相关部门负责,而相应的教育扶持资金则由当地的扶贫办来负责。同时,高职院校中一些职高学校、成人高职是归教育相关部门负责,而一些技工高职院校则是归当地的劳动部门负责。这种管理的分立现象,导致在地方上对高职教育的扶贫出现不少的差异化政策,特别表现在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资金管理方面差异较大。现阶段,我国还未建立相对完善的高职教育扶贫体制,从上至下依然未建立起相对一致的管控体系,这也极大地束缚了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高职教育扶贫的整体发展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对于高职教育的扶贫工作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取相对理想的职业,实现就业和创业致富,让学生可以脱离贫困的境遇。在很大的程度上,高职所进行的教育和市场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性。不过,目前政府依然主导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市场,然而却没有实施相对合理的整体规划以及动态的市场跟踪,未能形成市场与教育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也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和就业机构以及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过于重视自身教育,却忽视了就业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样的封闭教育理念,定会让高职教育和市场逐步脱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窘境。

3 高职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对接措施

(1)调整自身专业设置紧跟市场的需求。所谓的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之前的粗放扶贫而言的,其依照各个地区内的实际情况、贫困群众的自身情况,采取合理、高效的措施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的扶贫工作。而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纽带的高职院校来说,其要依照当地的市场环境以及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切不可全部高职院校都设置相似的专业,也不可盲目跟随大流,只设置非常热门的专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设置当地市场急需的一些专业,同时也要建设自身的重点专业。例如,在养殖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设置畜牧相关专业,在农业及林业发达的地区,以农林业的专业建设为主。这样不仅让学校自身设置的专业更加符合当地市场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能让贫困人群能更加积极地参加高职教育培训,会更有利于当地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促进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扩展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外延。高职院校除了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以更好地解决扶贫问题。由于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加之学校并不会将所有的问题均涉及到。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地的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推行精准的技术服务。学校应当设立相应的技术服务团队,可以定期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讲座,让贫困人员了解相关的生产技术。也可以和固定的地域形成联动,制定帮扶计划,走到实地去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产。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借助技术优势,将不同的生产技术要点编写成册,发放到贫困人员手中,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去学习技术要点,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也可以创建示范基地,让他们可以参观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与工艺,掌握增产、增效的技术要领,从而增加技术服务的针对性,让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具有更高的效率。

(3)建立实训基地及就业基地,更好地保障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对于高职院校的扶贫教育来说,由于其所设置的专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基地则是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建成具有较高品质以及稳定的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改善高职教育的质量,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同时实训创业基地的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技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己创业。高职教育要想更加精准地和扶贫工作对接,就应当依照市场发展要求,选择适宜的企业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与创业基地。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获取实践操作技能,使自己毕业后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对贫困生的脱贫工作非常有利。

(4)做好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对接的经费管理工作。在高职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相应的经费也应当不断地朝着贫困区域有所倾斜。当地政府以及高职院校应当设立专项的扶贫教育基金,对一些贫困生的学费予以减少或者免除,以增加贫困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应当设置相关的勤工俭学政策,让贫困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在学校期间相关的费用,避免给已经贫困的家庭再添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拥有健康思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责任心的教育与树立,鼓励学生回乡工作或创业,让他们带动当地居民可以一起致富,以点带面地形成联动机制,让高职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广泛有效地开展,同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高职教育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应当在不断改善教育扶贫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要形成完善的高职教育精准扶贫信息体系、监测体系等,更好地统筹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地区以及市场变化,科学地把握精准扶贫方向,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以最快的速度脱贫致富,避免返贫问题的发生。最后,也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鼓励学生回乡就业与创业,以期望更好地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爱国.基于精准视阈的职业教育扶贫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

现阶段脱贫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扶贫;效率;和谐社会

贫困是一种普遍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穷困与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困扰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既遏制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拉大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扶贫效率逐步降低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扶贫的投资力度,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到2006年底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只有2148万人,只占农村人口的2.4%。但与此同时,农村反贫困治理也出现新的挑战――扶贫效率逐步降低。导致反贫困效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反贫困政策没有随着农村贫困状况的改变而进一步完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瞄准机制不完善

按照现行的扶贫政策,国家扶贫资金直接划拨到县。但是,在现阶段虽然贫困人口只占农村人口的2.4%,但分布却比较分散,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一方面,以大行政区为单元的贫困区域缩小了,原来以县为单位的相对集中分布的贫困区逐步转化为乡、村级贫困区。即使在贫困村,非贫困人口也占相当部分。另一方面,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如缺土的西南大石山区,缺水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秦巴贫困山区和积温严重不足的青藏高寒区。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目标瞄准机制很容易造成低效率。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一方面,一部分资金流向了非贫困乡村和非贫困人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跟踪和监督机制,经常出现扶贫资金被挪用和截留,使本来应该救助的对象得不到救助。国家审计署对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1994~1996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表明:财政部门占有扶贫资金用于发工资或其他支出4.4亿元,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以弥补行政经费、建房购车、乱借乱支、公款私存等6.6亿元,把发展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实行有偿使用,并收取占用费。所以,虽然国家每年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不断增加,但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没有提高。

(二)反贫困模式过于单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的开发式扶贫,如“以工代赈”、“优惠贷款”、“项目扶贫”等都是希望依托经济增长来缓解贫困。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项目制定上越来越注重效益,而非真正用于扶贫,脱离了贫困者的实际需要。项目的落实,可能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但在“大分散、小集中”状况下,经济增长和穷人的关联度已经很低了,通过经济增长,让经济增长成果自动“滴落”到贫困阶层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缺失;再加上现存的绝对贫困人口中,五保户占1/5,残疾人占1/3,另有一些是常年被疾病困扰没有劳动能力的、受教育水平极低的,贫困者很难通过项目自我发展,因此,传统的开发式扶贫,就难以起到作用。

信贷资金中扶贫贴息贷款瞄准的应是贫困农户,但在1994年以前,贷款瞄准的却是贫困地区的生产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瞄准的是贫困农户。《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后,虽然要求扶贫贴息贷款主要应该瞄准贫困户,但实践中这项要求执行并不彻底。从农业银行方面看,由于贫困农户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单一的生产结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还贷能力差,对贫困户银行是惜贷如金,他们更愿意把优惠贴息贷款贷给企业和富裕户;从贫困户方面看,过于繁琐的贷款申请和审批程序,苛刻的贷款担保和抵押条件,常使他们望而却步,使扶贫贷款难以真正起到扶贫作用,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产生的经济利益相当多一部分流向了非贫困人口。由此,反贫困的效率也就难以提高。

(三)贫困者主体地位弱化

我国的反贫困,是政府主导型的,它忽视了穷人作为发展主体的作用。在以往的扶贫开发中,没有把贫困者当成脱贫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作脱贫的工具。贫困者无法参与决策的制定,只能被动地接受,使贫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此外,在反贫困中的政府主导行为,使贫困者对政府和基层行政组织产生依赖。因为在贫困者看来,反贫困就是政府的事而与自己无关,政府给钱就要,政府让干就干,项目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自己的事。并且,越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越弱,政府投入就越大,由此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贫困者与政府在反贫困中的博弈。贫困者自身没有强烈的脱贫意识,极大地制约了反贫困效率的提高。

(四)重物质建设,轻能力建设

我国的开发式扶贫政策内容虽然涉及到较多的方面,但在计划实施中重点集中在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投资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对提高贫困者素质的投资严重不足。以安徽省农村扶贫投资结构为例,在农村扶贫投资结构中农业投资比重大,科教文卫投资占扶贫投资的比例只有8.6%,这使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不能有效提高,仍处于较脆弱的阶段。绝大部分贫困劳动者没有参加过培训,并且也有相当部分的农户不能送孩子上学,结果使人力资本积累缓慢。能力的低下,使他们无力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生态危机、价格波动等冲击,极易加重贫困或重新陷入贫困。贫困人口自身素质较低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我国农村反贫困效率的建议

(一)完善目标瞄准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1、改变目标瞄准机制。政府扶贫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应改变国家扶贫资金的瞄准机制,制定直接以贫困人口受益为基本出发点的反贫困战略计划,实行贫困人口登记制度,对贫困人口进行档案化管理,从而使扶贫资金直接到户。

2、加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和检测。由于财政扶贫资金是无偿使用,没有绩效考核,这很容易导致地方提供的数据不客观,乐于争取资金但不重视使用。大量的扶贫资金只有使其用其所用,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提高扶贫效率,一方面必须尽快建立扶贫资金监管信息系统,防止资金溢出,使扶贫资金真正被用于贫困人口;另一方面要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后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指标衡量资金使用效益。

3、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由于扶贫资金的种类太多,太分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的部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都不相同,各部门有各部门的要求。扶贫资金多头管理带来混乱,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必须理顺扶贫资金的管理体制,对于小额信贷,可以由农村信用社办理,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反贫困效率。

(二)加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土地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因素。”加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是提高反贫困效率的核心。

1、改变农村扶贫投资结构。要改变当前在农村扶贫中对农业投资比重过大,而对科教文卫投资比重过小的状况,加大对科教文卫的投资,有限的资金应投在具有较高收益率的初等教育上。一方面,用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初等教育设施,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另一方面,可以向青壮年贫困人口发放代金学习券,凭券可以在各类文化学校或技术学校学习。各学校凭学习券到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结算现金。这样可以保证有限的资金真正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质量,防止被挪作它用。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农技培训。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能在短期内把现有劳动力素质相对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要办好各类农民学校、农业职中和各种农技短训班。鉴于贫困人口的收入低,各种农技短训班可以免费向农民开放,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我积累、自主发展的能力。

3、加强对贫困者的自主创业意识教育。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意识不高、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反贫困效率的提高。因此,对贫困者要进行广泛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增强他们的创业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政府要推行积极创业政策,通过降低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市场、积极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等措施鼓励、支持和帮助贫困人口自主创业,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反贫困效率的提高。

4、要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的投资,改善医疗设施。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卫生条件比较落后,缺医少药的情况尤为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2006年中央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支出为167.4亿,只占当年GDP的0.42%,不仅大大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的7.9%,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的1.9%,而且比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2%还要低。因此,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保健的投资,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能力,为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提供物质条件。

(三)确立贫困者在反贫困中的主体地位

在反贫困中,政府作为反贫困的主导,并不能取代贫困者的主体地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与贫困人口在反贫困治理中虽是救助与被救助关系,但政府各项反贫困政策必须通过贫困者的行为才能够产生作用,而且作用的大小与是否突出贫困者的主体地位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计划和项目的确定,要充分听取贫困户的意见和要求,在实施中要充分发挥贫困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扶贫效果。

(四)实施开发和救助并重方针

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的构成,使单纯的开发式扶贫很难取得理想的反贫困效果。

一方面,在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孤寡的老年人和长期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这部分人已很难通过教育或培训使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对于他们必须实施救助式扶贫。

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在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区的贫困户,应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加以解决。

在继续实施开发式扶贫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人群以及因自然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的生活保障需要,建立一个有针对性地救助式扶贫体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R].2005.

2、陆汉文,岂晓宇.当代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工作[J].江汉论坛,2006(10).

3、王勇.中国政府农村反贫困战略措施的缺失及其优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4).

4、董少林.农村信用社提高小额信贷扶贫效率的理性思考[J].海南金融,2004(2).

5、陈梁.对提高我国农村扶贫效率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相关期刊更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微体古生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