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制造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机械自动化概述
机械自动化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出现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和传统机械的生产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是更具有智能化和现代感,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人的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机械的性能,不受环境的限制,能够进行更为便捷更为高效的运行。所以机械自动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优化的生产的结构,实现了现代化的、科技型的生产模式,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本身是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一个部分,该制造技术能够针对被加工的产品自动化的连续生产,并且还可以对于生产的具体流程加以优化。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效率,使得加工时间大幅度减少,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机械自动化技术本身除了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以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还促使是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划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体系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首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给生产体系带来了较高安全性。机械化生产的流程使得每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模式来进行生产,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出现生产停止的可能性。其次,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还能够使得相关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相对于以往的人工、车间生产模式来说,虽然说能够符合生产需求,但在社会发展加速,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传统生产模式已经影响到了经济体系的发展。除此之外,利用高效率的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能够减少生产误差,提高良品率,这对于产品质量提供了较大的保障。最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实质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相关能源所可能出现的浪费现象,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只要针对各个技术的控制设计加以优化,那么便能够使得人工设计资源浪费的现象得以避免。总而言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所呈现出的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其中所呈现出的相关作用性是极为显著的。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技术核心
1、数控技术为机械自动化的首要核心技术
机械工业对于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数控技术作为机械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其发展的需要。机械产品,需要高效、高精、高端,而数控技术正是实现了这些高要求。其加工过程中的自动修复技术、自动更正技术以及能够保证高端要求的优势,在机械生产加工中的得以体现。此外,在加工过程中,数控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加工的技术调节与补偿,满足各项参数的要求。对于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故障等可以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实现了生产加工的及时性与实效性。
2、网络技术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挥使得互联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中,网络技术不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已成为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新方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技术同样是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例如,数控技术与CAD、CAM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机床的联网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机械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机械自动化核心技术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优化产业结构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消耗,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2.2提高经济效益
机械自动化技术核心应用于具体的生产领域中,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由于技术不成熟,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同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参与才能顺利完成,生产效率低且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设备可以直接由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管理,可以实现自动运行,只需要设置少量人员进行监管即可,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生产领域的发展。
2.3节约能源资源
传统的机械生产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以数量弥补质量,容易造成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对生产模式的改进和创新,使用更少的材料,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分析
采用了先进的高端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其制造模式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机械制造是通过机械设计,然后再根据机械设计的标准进行人工加工和机械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机械制造。然而,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机械制造的模式也开始了转变。其转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水线生产模式
流水线可以说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标志之一,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是指将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分割,通过不同的工站完成相应的工序,从而减少出错的机率,实现产品的持续快速生产。在流水线生产模式中,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等进行流水化作业,从而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
2、智能化的控制生产
智能化是自动化技术中的高端技术,智能化控制可以减少因为人员操作造成的主观判断失误和误差。尤其是误差的检测和修复工作,通过智能化控制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测和修复。不仅如此,避免了人员的惰性和主观性,让机械生产更加智能而高效。
3、人员精简模式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主要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对于人员的需求量巨大,但是生产车间和生产设备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即使操作熟练的老员工,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质量。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人员和车间相互结合的生产模式,使得企业可以对人员进行精简,只需要安排很少的劳动力对设备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同等甚至更高的生产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生产中常见的生产模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机械制造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不断对机械制造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机械自动化技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的。对于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言,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春芝.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19.
[2]吴景亮,莫宗宝.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一、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才能推进科技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科技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国家倾注更大的力量发展高科技,别的国家和地区也随之开始注重高科技,引用高科技。当代科技的改革以高科技的发展为核心,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世纪,高科技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比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材料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海洋技术的发展等等,这些高科技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地方,对于高科技的研究及开发已经上升到某个层次,高科技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生活、生产中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高科技的应用从而产生新的行业。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领域多种多样,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有一个进程,随着相关的规章制度、政策的制定,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就要面临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
(一)总体水平较低。现在,按照国际信息技术标准,我国领先的相对少些,不过,我国的编码、DVD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已经达到国际技术标准。在一般情况的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只能按照国外或国际的信息技术标准进行衡量。在我国,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在这个领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除将相似的国际标准之间进行转换,我们自己从外面查找的,涉及电子商务某些标准的几乎没有。所以,在我国,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常缺少一些必要的依据,还有一些约束力,常常有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二)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的研发存有落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的过程中,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制定的标准脱轨,根据原因,是我国现在的管理模式、运行的方式及一些相关的程序和系统比较落后。并且更新不够及时,也没有及时进行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越来越重要,以前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容易适应现在的科学与技术的需求。这种跟不上步伐的现象,不但降低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水准,而且对相关技术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产生不利因素,所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不高,竞争实力不强。
(三)缺少国际沟通。国际交流的标准化缺少,所以,要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在国际的标准化的组织里,我国担任的秘书工作很少,其中我国的技术更是少之又少。在国际的一些会议上,我国代表的人数不多,有的时候,即便参加了会议,但是因为语言不统一,沟通不顺畅,及对国际标准化规则的不熟悉,所以,即便参加国际会议了,但是收获却不大。缺少与国际舞台的有效沟通,我国很难掌握国际上的有效信息,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发展不够迅猛,导致没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
(四)企业缺乏积极性。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通常缺少某种标准化的意识,并且积极性不高。在发达的国家,企业非常重视共同的标准,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完善度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试用就少些。
二、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新举措
(一)在新形势中策划新的起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在市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早点地洞并且进行规划。对于标准化进行管理的机构或专业性的组织,及专业的技术机构应该在国家的层面上,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不仅仅是国内之间,还要关注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对我国的基本标准的原则与创意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规划,以促进其正常的发展。将各标准之间处理好,形成一个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彼此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二)认真贯彻三联的思想。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标准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氛围,并且现在各个行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影响力大,所以将标准化工作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和谐发展才能有效的解决矛盾,和谐发展,统一思想认识,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电子信息产业,运用高科技。有的项目的建立,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对标准进行验证,及行业的推广,将各部门联系在一起。将部门之间联合,让涉及到的部门之间事先对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发挥各自行业的技术优势,按照共同的标准进行发展,最后各部门共同推动标准化工作。
(三)打造一条各关节构成的标准链。技术的创新,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然后进行试验,进行验证,然后对产权进行安排,之后,就可以将产品在市场上进行推广,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形成一个标准的链。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发展的根本,一定的标准,通过相关技术或知识产权进行标准的制定。营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进行验证的目的,先是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从技术的角度。其次按照市场的结构标准进行观看,要符合测试平台。知识产权的问题日愈增加,知识产权处置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使其有效发展。标准化的意义是使标准转化成生产力,进而推进行业的进步,因此需要有效的标准化工作,进而促进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因素之一,信息技术标准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关注。在政府的支持下,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标准等,进而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花.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理念!积极稳健的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7(04).
[2]张军华.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计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11(06).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技术核心 制造模式
中图分类号:THl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37-01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工业领域当中,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机械工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因此,需要积极的转变人工化、模式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并朝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迈进。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基于此,应当充分的分析和掌握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和制造模式,从而不断的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一、机械自动化的基本概述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生产的过程当中,由控制系统自动进行控制。机械自动化具有十分巨大的优点,能够极大的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同时,在工作当中,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风险,并为社会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在机械生产工作当中,利用机械自动化,是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和指令进行控制和操作,因此相比于人工化的机械生产来说,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因而能够极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对于操作管理的规范化也有很大的帮助[1]。因此,在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当中,对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
二、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
(一)智能技术
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智能技术,能够将产生的参数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实现自动优化。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了智能化诊断、工艺参数自动生成、电机参数自适应运算、智能化编程等功能。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能过使机械自动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生产过程当中,强化生产安全管理,从而降低发生误差和错误的可能性。
(二)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当前社会中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其具有合作便利、信息开放、范围宽广等特点。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支持数控技术的应用[2]。利用网络技术,能够为数控技术提供大量的资源和良好的平台,基于网络技术,数控系统能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特点,从而能够让用户在产品中更快的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基于网络技术,数控技术与CAM技术、CAD技术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从而实现网络化的生产模式,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都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指的是工作人员根据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利用计算机对机器进行控制,从而完成生产和加工任务。数控技术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对于复杂化的机械产品,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数控技术正朝着网络化、人性化、小型化的应用方向发展,同时,也具有了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在我国工业领域当中,数控技术对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不过,数控技术目前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依赖国外引进、设备研发力量薄弱等。在管理水平、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
(一)生产人员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制造当中,主要采用的都是人工化的生产和加工,生产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对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3]。而在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当中,改变了这种人员和车间的生产模式,不但实现了工作人员的精简,还不需要生产人员具备过高的技能和经验。通过机械自动化的制造模式,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人为原因引发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确保产品的质量。
(二)生产管理
在机械自动化当中,基于智能技术、网络技术、数控技术等技术核心,使得其在生产管理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工业生产制造当中,管理模式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通过生产人员操作能力的强化,和严格的管理监督,实现产品质量的保障和提升。而在机械自动化当中,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控制,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4]。通过人对计算机的管理,在智能化系统的辅助管理之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这种生产管理模式之下,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生产模式
在机械自动化当中,流水线是最为主要的生产模式之一。在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动化流水线,能够实现良好的控制。在产品生产、加工、检测、维修等各个环节当中,采取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流水线生产模式有效的分割了产品的生产流程,在不同的工作站当中,负责完成不同的工序。这样,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更为有利,从而有效的提升产品质量。
结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现代化的工业发展当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工业产品的质量。机械自动化作为一项十分先进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其中的技术核心和制造模式,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绘英,周涛.基于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核心与制造模式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4,24:13.
[2] 吉培栋,刘鹏飞,刘亦非. 机械自动化核心和制造模式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8:240.
关键词:信息化;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
目前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行业,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资源、数据量等都已成规模。在有限的机房空间容量、环境配套设施条件下,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的数量大都已基本达到了设计的上限;而实际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设备性能提升很多,各应用系统资源利用率却普遍较低,业务应用发展的需求仍在持续快长,这些都使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以资源整合、应用部署灵活、资源利用率高、空间节省等为优势的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现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必要手段。
虚拟化技术就是把有限的固定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既可以实现用多个物理实体创建一个逻辑实体,也可以实现用一个物理实体创建多个逻辑实体,从而简化管理、优化资源。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到现在,虚拟化技术逐渐发展强大,实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程序、存储等的虚拟化。
1 虚拟化技术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意义
从技术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作为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已日趋成熟,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将是虚拟化技术的时代。
从信息化发展来看,降低设备数量,最大化利用资源,不仅节约了空间和成本,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
从管理角度来看,将机房的软硬件资源整合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维护量、减少复杂繁琐度,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机房的管理水平。
从节能降耗来看,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绿色机房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 虚拟化技术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解决方案
2.1 总体方案
一般情况下,虚拟化技术的采用必须遵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安全稳妥、避免浪费的原则,虚拟化的改造建议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物理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充分对现有设备有选择的利用,实现机房资源的虚拟整合。
在虚拟化产品的选型上,可根据各自单位信息化基础架构和需求的情况,从硬件依赖、性能与负载、存储使用要求、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对比和分析、选择。其中 VMware的产品应用较为广泛,兼容性较强。下面以VMware为例,分析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根据需要选择性能比较高的、支持虚拟化的旧设备进行部件升级,调整配置;或是购置少量的新设备与旧设备结合使用。在虚拟架构中的每台设备上首先安装VMware vSphere的VMware ESX底层组件,然后通过vSphere Client远程控制,在单个物理设备上生成多个虚拟机(VM),每一个VM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相当于传统的单台物理设备。减少设备投入,节省机房扩建和改建成本,同时简化了管理和基础架构。
在软件方面,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具体的硬件实现,虚拟机安装好后,就可以安装配置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所需的应用软件等,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整合。整合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安装在虚拟机上的vCenter Server控制平台进行管理、监控。
在客户端方面,延续原先的访问模式,对于数据交互等操作,等同于传统物理服务器上的访问模式,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异样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对业务应用系统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2.2 方案分析
具体到每个单位的虚拟化建设,必须从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产品、较佳的方案。
单位的信息化基础架构基本上都是分安全和生产两个区。安全区是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先连接到安全设备上,再连接到局域网络;生产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级别要求不是很高,无需特殊的安全设备防护,可直接连接到局域网络。下面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资源整合的虚拟解决方案。
(1)仅对生产区资源虚拟化方案。安全区的设备由于特殊要求仍延续原来的网络管理模式,本方案不考虑安全区中的设备,如图1所示。保持原有的网络结构不变,只对生产区的设备搭建虚拟化集群,由vCenter Server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将来随着虚拟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可以动态地增加虚拟化集群的规模,逐渐完善虚拟化体系架构。安全区设备与生产区虚拟化集群设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该方案优点是能减少设备的浪费,减轻机房的压力,缺点是资源的高可用性不强,虚拟化程度不高。
(2)对整个基础架构资源虚拟化方案。在该方案中,安全区和生产区根据情况分别搭建独立的虚拟化集群,由各自独立的vCenter Server进行管理和调配,安全设备不做虚拟,放在安全区集群的上面,如图2所示。本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高可用性,但没有完全实现虚拟整合,资源的利用率没有最大化。
(3)基于云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方案。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资源的整合变得更加理想和容易。本方案对整个信息化基础架构做虚拟化,包括安全设备在内,可根据不同服务需要搭建不同的虚拟集群,大大提高系统部署的灵活性,摆脱了对安全设备的物理依赖。同时,引入IaaS云管理门户,增强实施的适应性、便捷性,通过vCloud Director搭建云管理和部署门户,利用vCloud Networking and Security套件部署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所有资源配置重组,最大化的利用资源,给用户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体系架构,提供无限多的可能。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虚拟化技术在提高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加强机房的统一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超群的优势,针对各单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比选择,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符合具体实际的方案会使资源整合的可用性更高、更富有活力。相信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的加入,信息化建设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钱磊,李宏亮,谢向辉等.虚拟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A1):307-311.
[2]赵华茗.基于虚拟机的高可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数字图书馆,2009(12):18-24.
[3]鲁松.计算机虚拟技术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4]程伍端.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36(11):175-178.
[5]广小明,胡杰,陈龙,郭京等.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 专业标准 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技术化,而信息技术教师是该学科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很大程度上他们的专业发展影响着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营口市信息技术教育已经逐渐走入正轨,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科研工作,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未能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还不强,甚至小部分学生有信息道德素养缺失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学校计算机教室硬件设备可以支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程开设的情况也是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理上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在这诸多的原因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呢?
一、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具备关于学科、课程以及教学等知识,还要掌握关于学生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要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参加集体培训的方式,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1.关于学科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知识,并形成具有统领性、深刻性、融通性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熟悉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践、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并能较好的融通起来。
2.关于课程的知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等知识,并具备丰富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关于学生的知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教育心理学以及其他与学生相关的知识,并能有效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之中;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不同内容的规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出发,调整教学策略、技巧以及指导的方法等。
4.科学与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的搜集、加工等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及时吸取和转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文化、新成果,以丰富已有的知识的知识的知识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专业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设计、实施教学的能力。除了具备细密周全的课堂设计能力外,还要有善于调控课堂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将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学问题课题化,通过研究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学,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再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除了需要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外,还可能有许多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如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计算机房和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校内各科室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中小学兴趣小组的组织与活动、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训练、学校电子档案的管理等,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开拓创新能力。 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学生创新观。
三、专业情意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于2011年12月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教师专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新要求;北京教育学院研制完成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对中小学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其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情意也有相应的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与职业道德,遵守知识产权、学术道德与规范,在道德素养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并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和品格。
综上所述,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反思,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吸收和转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深入的研究教学规律,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风格。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终身学习、教科研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