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教育未来

智慧教育未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教育未来

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第1篇

1. 社会中的沟通 

根据MBA智库的定义(mba论文),沟通是人与人、群体之间思想和感情的传递、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一个沟通过程离不开输出者、接受者、信息和渠道四个要素。 

沟通的作用可归纳为:一是传递和获得信息。即通过沟通,交换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让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得以顺利开展。二是改善人际关系。社会是由人们互相沟通所维持的关系组成的网,有效的沟通可以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使沟通更加顺畅。 

需要提及的是,一个完整且有效的沟通,除了信息的顺利传递,还需要获得及时的反馈。即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后,能及时做出回应,并告知自己的理解和意见,以便澄清信息传递过程中因知识差别、媒介不同等问题造成的信息误解和失真。 

2. 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为了孩子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共同目的,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上都要求学校和家长必须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随时保持沟通。传统的家校沟通,按面对面直接接触和通过媒介间接接触有以下几种常用方式。 

(1)家长学校、家委会。由学校或家长委员会组织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知识、方法和观念。但由于人数众多,针对性不强,时间也有限,沟通效果不很理想。 

(2)家长接待日、家长会。便于家长、教师预先准备,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但周期很长,经常要一月甚至半学期一次,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3)家访。传统且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能增进师生感情,对解决个别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但花费时间和精力相当多。 

(4)家校联系本等书面方式。主要是学生在校情况反映和家长签字、回条。可以大面积、常规性使用,但发放周期随意,反馈不甚及时。 

(5)电话联系。使用频率较高、效果明显的家校沟通手段,但这类工作电话,费用大都是教师自己出,且遇到复杂的问题,电话里一时也无法解决。 

(6)短信。电话联系的补充和拓展,群发功能能够一次性通知到全校或全班所有家长或学生;也能与部分家长进行个别交流。避免了家长打扰教师上课,或者教师找不到家长的尴尬局面。[1] 

(二)信息时代的家校沟通 

信息时代带来了简单便捷的通讯技术,校讯通、QQ群、电子邮件、网络博客、班级网站等加入家校沟通的行列。其中,前期使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发送短信为主、专为家校沟通服务的校讯通、家校通类产品。而随着智能手机及APP的普及,以微信为代表的免费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倍受青睐的沟通手段。 

1. 校讯通的兴衰 

从技术和部件来看,校讯通主要由智能IC卡、读写器、手机短信和网络应用平台组成。对应不同的人群定制功能。对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考勤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学校信息等发送短信至家长手机;对于家长,可以随时向教师询问学生的情况,知晓孩子的出行情况;而对于学生,终端卡每月可有一定时间的免费通话,亲情号可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找到家长。 

在校讯通使用的鼎盛时期,有机构曾对校讯通的使用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8成多的家长愿意使用校讯通,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5成多的家长认可校讯通加强了家校沟通,但90%以上的家长不认可这项服务的收费。另外,乱收费、被捆绑、客服无法解决问题等也让校讯通颇受批评。[2] 

2013年9月,因被投诉乱收费,深圳东昌小学暂停使用“家校通”。同年12月,深圳市教育局下发《深圳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家校沟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校讯通’类产品的公益性质”“使用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同时,“学校要拓宽家校沟通渠道”。[3] 

2. 微信的进击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APP,支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设有朋友圈、公众平台等功能。至2013年底,微信已经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的用户群体。 

在校讯通类产品饱受诟病,而专业教育沟通手段空缺的当口,微信成为家校联系的热门替代产品,不少学校陆续采用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沟通方式。 

但在实际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人们开始质疑:微信能否作为专门的家校沟通手段使用下去?首先,并非所有家长都使用智能手机,微信无法像校讯通一样兼顾智能和非智能手机用户。其次,作为一款社交产品,微信更适合朋友之间的日常交流,而非专门用于教育。另外,由于是学校、教师自发组织家长群,教育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监管和规范,微信的私密性可能导致负面、失实信息的传播。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潮的即时通讯手段又并非专为教育定制。要满足新时代家校沟通的需求,急需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三)应时、因地的“智慧沟通” 

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国特色 内涵 未来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的十报告确定的方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态势,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的全方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中国教育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只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上质量、上水平,才能追赶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并最终勇立潮头。在追赶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建设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始终保持自身的中国特色,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历史上看,无论在哪个时代,教育都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①从理论上讲,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尤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不能放松。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内容像万花筒一般,各种思想、学说、观点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个人思想和道德信念的发展和逐渐定型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保证青年学生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很有必要。而且这一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力量和当今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成为城市务工人员。在城镇化进程中,来到城市务工的农民文化技术水平较低,在逐渐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因此,这就给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技术培训的新的空间。适应现代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搞好对青年学生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丰富农民的知识并提高其技能水平,为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②。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必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适应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实际。一般来讲,工学结合的技能培训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加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加快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色。

3.加快改革日益深化的步伐,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

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坚持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客观需要。在改革不断深化和持续推进的大趋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全面变革。持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变革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显著。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人才的招收和就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赶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引领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改革进行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就是不能一蹴而就或者追求改革的一劳永逸,而是在制订改革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步骤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推进改革;突出重点,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着重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重视对改革的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就是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做好全面规划,设计好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框架,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宏观角度,从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做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规划设计,并采取坚决措施扎实推进。

4.专业设置的方向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保持动态化调整状态。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人才,尤其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应该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始终使自身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这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在学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专业和岗位不对口,导致他们难以顺利就业。在积极淘汰落后专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所出现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针对新兴产业的需求设置新兴专业,从而为国家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期,因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跟上其发展步伐,以与时俱进的魄力使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从而保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稳步发展。专业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化调整状态也应该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

5.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呈现日益频繁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拓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曾说:“一个逐步开放的世界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体验和学习。”③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办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开阔眼界和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学到发达国家办职业教育的相关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加强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交流,让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闭门造车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早已过时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深化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个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1.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职业教育必须打上信息化的烙印,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根本变革和深入发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才能迎头赶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2.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是主要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企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毕竟,技能型人才的真正成长,还是在企业中完成它的过程。通过组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和定向培养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合力,才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3.加强学生和教师培养发展的国际化。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的教育发展都不可能封闭起来,只有走中外合作的国际化之路,深化相互交流,才能加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学生的联合培养,也要增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训。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4.加强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建成。人才支撑是任何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上。以国际一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力支持。还要高度重视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岗位的持续技能培训和模块化培训,不断提高其创新技能和水平。

注释:

①傅树京主编.高等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第1版:56.

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基础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71-03

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与智慧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有如下弊端:首先,注重教师直接讲授,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以课本为主,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闭塞。

而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技术作用是技术变革教育,改变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核心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建设配套环境、资源和队伍;学习资源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开放建设的MOOCs、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与可进化的内容库;学习方式为泛在学习、云学习、无缝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深度互动教学、智能教学。这就使传统的学习者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生活。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智慧教育有利于转换学习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一堂课结束后能够掌握及应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在小学智慧教育中,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发学与教方式的深层变革,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实施智慧教育能将信息化理念更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渐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结合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各种样式的课件和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2.智慧教育促进优化课堂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开放式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的学习时空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以人为本,将学生的智慧运用扩大化。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将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建构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

3.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中,与数字移民相比,更习惯于快速地接受信息,喜欢多任务处理和随机进入,爱好及时反馈和强化,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因此,通过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学习能在学习者身上有效地发生。

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学会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等方式,发现更多富有真实感的学习内容,而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

4.智慧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行和实施方面应当在更高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待新事物能够产生自我看法与独到见解。智慧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化情境,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来源,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计划,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握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本身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活动,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投入认知并专注于意动和实践。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已经习惯了传统授受主义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组织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能学会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决策,采取正确行动。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情绪管理仍需要教师参与,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花费在电视媒体或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更多。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登录其他网站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这反映了父母监控和限制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有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计算机、手机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因此,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的做法仍有待完善。

3.教师针对智慧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智慧教育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互。每门学科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学科特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配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教师如何针对具体学科设计出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智慧课程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新对策

1.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基础教育在线学习产品和服务产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观念的转变、网络应用的普及、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均是其发展的动因。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应适当提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在智慧课堂中,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对具体学科课程进行学情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来传授新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为落脚点,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成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尽量开发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使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得到质的跨越。

3.建设未来校园、未来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同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语

在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让学生尽早地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究,2012(12):5-1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0-13.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5]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第4篇

智慧

所谓智慧,主要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同时它更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中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的积极审视、观照和洞察,以及对于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和生存方式。

智慧课程

智慧课程是在智慧教育实践基础上设计的。智慧教育则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习、审美、创新等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教育;智慧教育践行“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理念。而智慧课程则是智慧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主要载体,也是智慧教育的成效体现之一,是智慧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3H”智慧课程

“3H”智慧课程即指在国家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和学校“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课程设置突出对“智慧之人”的培养的课程(如图)。

“慧心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慧心课程”中实现生活态度与能力的培养。每一个课程均有他鲜明的智慧标识,如智慧数学,从“大问题”开始;品德课程则通过德育处的“综合素养提升课程”的开发,愈加校本化,折射出鲜明的“体验”特色。在“慧心课程”中,孩子的定位体现的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角色。

“慧思课程”是拓展课,是基础课程的延伸。该课程以体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延伸与实践能力的转化,如语文的“快乐国学”,数学的“趣味数学”,英语的“快乐英语”等。学生在这里彰显的是儿童的天性,是快乐的体验者,为全面、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慧行课程”以活动为基础,满足学生潜能的发展。它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菜单式的课程选择,学生不仅是体验者,更是成功的“创造者”。

“慧心课程”“慧思课程”“慧行课程”汇总成“3H”智慧课程,如三个齿轮一样咬合、叠加,在情感态度、思维习惯、行为能力三个维度上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3H”智慧课程设计背景

“3H”智慧课程是在上芬小学“智慧教育”实践基础上设计的。上芬小学以“智慧教学”(见“智慧教学12345范式”)为教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智慧教育”――以“智慧”为关键词,对上芬小学的办学特色进行顶层的思考和整体的设计。

上芬小学的智慧教育实践体系如下图。

智慧课程是实施智慧教育的最主要的载体,是智慧教育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3H”智慧课程的构想主要源于以下思考。

1. 特区教育的使命感召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说过:“深圳教育要坚持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上芬小学,既有原“村小”的身份――创建于1976年,从几间教室、二百多名学生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2.4万平方米、三十多个教学班的规模;又有毗邻深圳北站的前沿地理优势――时代的发展,上芬小学周边一跃成为龙华新区的“新贵”一族,成为特区的“新中心”。 在历史积淀薄弱和教育需求高位攀升的矛盾中,上芬小学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紧迫感:如何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教育的“领跑者”之一。

同时,从2001年起,国家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2010年,国家和特区教育均进入了二期课改时期――十年的课程试验、探索、实践、反思,使上芬小学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思考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使命感召下,上芬小学选择了“智慧”一词来指引学校教育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的力量。”在上芬小学的认识中,“智慧”的内涵与深圳的城市特质(如敢闯、创新、效率、爱心等)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办特区的教育就需要时代的智慧思考和智慧选择。

2.“智慧之人”的愿景思考

康德说:人是目的。在特区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时空背景下,培养怎样的人,成为教育的最终使命。

上芬小学践行“双成”办学理念,即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功的舞台”,将育人目标阐述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差异发展”,教师的“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又依据“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将师生定义为“上芬人”――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意识、求真向善”的小公民和“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奋进创新”的教师队伍。

与时俱进,不断刷新的阐释,显示的是上芬人对教育价值的不断追问,不停探索。

当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困惑――有没有一种表述可以将上芬的教育探索历程科学地串联起来,既传承历史,又开创未来?

因此,“智慧之人”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新阐述,即培育“智于心,慧于行”的人。

《智慧说》这样定义“智慧”: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者明法,慧者通道。用时下的话来说,即“智于心,慧于行”,隐性的“智”与显性的“慧”自然融合。

如果放在课改和特区的时空背景下,深圳教育必然要求培养具有“深圳特质”的特区小公民,即以“梦想、创新、责任”等为关键词,培养在“身心素养” “生活素养” “学习素养”等八素养上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智慧学生”。

叶澜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特征时认为,智慧型教师“具有把握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智慧型教师必定有智慧。决策、调节的魄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魅力,就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智慧家长”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思量范畴。

“智慧学生”“智慧教师”“智慧家长”构成了上芬小学的“智慧之人”。

3.“智慧育人”的实践追求

智慧教育未来范文第5篇

一、利用智慧型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工程实践的意识

实现智慧型教育,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智慧型学习环境,以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为根本,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硬件支撑,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与社会实践阅历做出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进行感知,并提供出一系列的教育资源(如视频,网络教学,图片等资源)与教学记录对学生进行评估,营造出学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建设智慧型校园。智慧型校园建设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也就是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实行智慧型教学,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的学习服务,开放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引导高职学生自主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高职学生的工程素质得到提升。

二、根据智慧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智慧型教学方法也就是将具备智慧型的教学特征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差异性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智慧型教学。智慧型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并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如此还将传统的课堂进行颠覆,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在信息科学技术下创设出具有科学性、生活化、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很好的与教师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油开关触头发热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油开关结构进行巩固,并通过动手实验来发现油开关出头发热的问题和原因让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和论证,并探讨出相关办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高职学生工程素质的提升。

三、采用智慧型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结合,形成智慧型教学手段。智慧型教学手段,是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手段,例如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准备的PPT课件,还有一些图片、视频等教学,以及现在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信息通讯技术,教师利用通讯技术为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工具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还有微视频教学,即教师通过微视频,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或者是简单的知识点巩固训练等。例如学生在学习电阻,变压器这环节知识时,教师通过微视频讲解变压器的性质以及变压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利用复合型思维,将教学中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可以根据动手实验来推测变压器变压,变阻与变流的性质的特点,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工程素质。

四、Y语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利用智慧教育的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工程素质,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也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出严格的智慧教育计划,构建智慧教育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进行提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