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实施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设计能力;实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开展案例交流,提高教师的辨析能力;深化专题研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撰写教育日记,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

【关键词】校本培训 提高素质 教师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培训思路,用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全体教师实现教育专业化的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实际培训中,我们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我校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有朱桂芬、姚玉果、黄绍良、覃小川等人。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各尽职能,认真搞好校本培训工作。

2.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

为了使校本培训有条不紊地开展,我校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培训目标即: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突出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新课标,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根据培训目标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培训计划。(1)抓教师基本功的训练;(2)抓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领会和体验,转变教师的角色;(3)抓以新理念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抓课堂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更新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发展创新”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实施校本培训的措施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3.1 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自学教育杂志报刊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

3.2 集中培训,通过教研组集体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及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评课的形式,共同探讨适应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3.4 采取互相听课、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5 利用课余时间由本校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全校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简单的课件制作,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6 通过各种比赛,促进教师自学。如进行三笔字、说课、简笔画、教案设计、论文、口算等比赛,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7 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

3.8 认真组织教师填写报告册,积累总结学习成果。

4.校本培训收获

通过短短一年的培训,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50位教师参加了培训,翻开这50份报告册,50份计划,50份总结, 800个自评自结,100个案例分析,200个教师互评,凝聚着教师们勤奋学习的心血,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对校本培训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每一个教师立场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信心和决心,事实告诉我们,校本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本年度我校有12篇教学论文参加全国及自治区论文评比活动,其中朱桂芬教师的《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全国一等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获自治区二等奖;宋仙花等七位教师获自治区论文评比三等奖。从各教研组的研讨课、公开课来看,教师们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模式。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各项基本功的比赛,教师们无论在简笔画、三笔字、说课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5.开展现代技术培训工作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培训目的  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本校将按县进修校对校本培训的要求,结合本校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校本工作,使其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培训组织

为使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中心小学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 方函 副组长:包亚云 王志科

成 员: 林秉查 包长智 季爱花 吴菁菁 林须映 钟金斌 许萍 陈瑞静

培训形式

专题学习、读书自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反思、交流研讨、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

培训资源

1 、充分利用县教师资源和信息资源,整合校内外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适应校本培训需要的高质量的培训资源。

2 、充分挖掘和利用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人力资源。组织他们承担校本培训者的角色,在培训中交流他们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独到见解与思考,以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

3 、充分挖掘和利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学校的生成资源。关注教师的发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发现和总结本校教师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典型案例,充实校本培训资源。

培训管理

1、加强对校本培训的领导,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抓好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校本培训的发展。

2、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注重对校本培训的经验积累,发现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继续研究,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3、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按学年度制定本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把本校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岗位实绩考核内容。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2017年1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表示,自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十余年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为此,教育部修订完善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科学课程的起始时间提前到小学一年级,要求一、二年级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且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标准”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但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教育部之所以会出台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因中国科协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然而,这个数字和全球范围内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无论何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不管对于公立学校还是民办教育机构,都是新的尝试。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对此,本期梳理了教育从业者对此的一些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这是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之后第一次修订和完善。

关于新课标的几点变化

一、两个新增

(一)明确新增技术与工程学

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明确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术与工程学。

(二)明确新增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

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现实上的应用,还新增了科学技术对伦理、环境、生活影响的思考。让学生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两个变化

(一)划分了三个学段

学习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更加详细化。对于低年级开设科学课,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的体验对科学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二)学习评价方式更多元

旧版本: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综合评价。

新版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验,2.表现性评价,3.真实性评价,4.档案袋。

三、给出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建议

(一)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

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开数学。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绘制曲线图。

(二)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

科学课有很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教师应多提供这些机会,并设法使之带有科学色彩。例如,让学生撰写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按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编写与表演科普剧等。

(三)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

科学探究的许多课题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实性和时间的机动性而使学生获益。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因科学与社会问题的交织而相得益彰,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议题较为容易实现两者的互动与整合。

(四)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

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即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新课标,教育部有哪些要求?

一、充分认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以课程为统领,切实加强小学科学教育。

二、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全面做好课程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强化全员培训。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特别是师资队伍情况等,整体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校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提升教育水平。

三、确保落实规定课时

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在我部组织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前,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四、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各地要引导教师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大力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加强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合理配置小学科学教师,逐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研人员队伍。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验室建设、仪器设施设备和耗材等需要。要优化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发挥家庭、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作用,为保障课程实施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督导,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机制,保证课程的全面落实。

(来源:搜狐教育)

教育部重新修订的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内容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1)新课标将小学科学课程定位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2)科学课程将从一年级上起;3)新增模块“技术与工程”。

中国教育一直缺少科学与工程文化,这个科学与工程文化绝不仅H是我们在课堂中去教授一些科学的知识,而应该通过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实践来逐步建立。新课标在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时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响应了STEM、STEAM、创客教育推崇的跨学科融合、“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并将其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个领域概念下,科学知识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但看不出不同领域下,概念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每个学段的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这其实间接反映出新课标还不曾跳脱传统学科本位的羁绊。

新课标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W三大领域下的分学段目标基本上都是认知目标,对这些概念相对应的,对于学生的表现性预期(也就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以及具体成果的预期)的提及非常笼统,这种评价表述方式不是以项目式导向的学习设计的风格来组织对学习者的评价,仅仅关注学习者对于概念的理解程度,对于学习者的知识与概念的运用过程与结果不够关注,可能会导致课程实施落地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教育者在思考如何设计STEM项目式学习课程以及如何将创客教育与科学课程目标融合等问题时可能仍会产生巨大困惑。

教材教具方面新标准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做适切性加工。虽然处于同一学段,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与文化群体,拥有不同的已有经验、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因此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设置差异化知识呈现方式和项目,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艺术作品或影视片素材等,向有艺术设计爱好的学生介绍某一科学领域概念,有编程经验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Scratch和开源硬件等工具呈现自己对于某一科学概念的理解。新课标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差异对教材教具进行适切性加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基本理念。

另外,我认为科学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对于科学教师的要求高,目前公立学校中,科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科学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能力以及科学教师可使用的过程性评价工具资源可能会成为新课标所强调的、高质量的、过程性评价落地的阻碍原因。

建议学校能够积极引入校外优质的专家团队资源和技术资源来辅助本校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并能够根据过程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设能够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和校园中的科学与工程文化。

(来源:中国教育装备网)

有了课程标准之后,科学课应该怎么上?

把知识点学习转为“科学理解”

“如何画出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的消化过程?”这项6岁儿童、15岁少年和大学生共同参加的测试结果出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裴新宁的意料:尽管大学生的正确率较高,但是大学生的错误水平与6岁孩子几乎一样―――这意味着他们的错误认识从儿童时期到大学阶段都没有过变化。

“我们现在的科学教育习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但很少告诉学生‘为什么不是那样’。”在裴新宁看来,善于“像科学家一样具备质疑精神”,才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关键。

裴新宁认为,其实人们对于一些与日常经验接近的科学知识,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和“生活化解释”,但这些并不是“科学理解”,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结论,不加以质疑和反思,可能会滋生错误观念,甚至把错误观念延续一生。

裴新宁还提到,接受的知识碎片化是很多孩子在科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学会组织和整合知识是形成科学素养必备的能力之一。根据儿童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孩子在10岁以前不太擅长整合知识,10岁以后,其认知学习的能力将会因为更能够接纳、包容各种知识而提升。因此,科学教育除了应交给孩子“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有选择地为孩子提供科学定制的教学内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融会贯通的科学理解。

培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王祖浩提到,一般来说,科学课程教给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识别科学问题、运用科学证据、解释科学现象,而科学教育包含更多内涵,比如,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等,因此,科学课不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一种在情境中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到底如何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制订科学课标准仍需前瞻性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称,自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此次《标准》的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小学科学教育是以科学课为核心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强调了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6年,国办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到,到2020年,我国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全球中等水平。

在不少学者看来,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目前在科学素养规划方面仍较落后。裴新宁称:“可以说,他们现在的科学标准是10年前就开始制订的。我们科学课程的标准仍然需要有更高的前瞻性,需要面向更远的未来来制订我们的科学标准。”

(来源:《文汇报》)

宏观方面

在对科学课的宏观把控上,此次课标展现出四个不同点。

其一:此次课标突出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本土立场

在此前的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部分都以“依据国际教育”一言作为支撑,但此次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对应段已变为“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最新情况,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这表明,科学教育真正被重视起来,在宏观价值观程度上产生了改变。

其二:对中国版的STEM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在此次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第五点明确提及学科关联建议,其中言明对STEM的解释: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即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见,我国此后的STEM概念强调在于跨学科、项目制学习,以及解决问题这三个特点,将区别于国外强调理工科,以及单科教学也被称为STEM的若干种解释,我国将更强调创新能力培养。

其三:强调了与其他学科的链接

在此前的课标中,科学课就是一门学科,科学课谈的是科学知识,但在此次的课程标手校不止谈及科学课框架,也言明科学课与其他课程的链接:科学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学科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

在下文中更是言明,科学课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课需要数学课的数据处理、模型量化等能力,需要语文课中的记录、表述、论文、戏剧演出等能力,需要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等科学方法指导。

其四:删去了“基本要求”的提法

在往年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方面,都有基本要求的提法,所谓基本要求实际也是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这种提法主要适用于普及教育,所以,如果学校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教育水平,或者进行校企合作等特色教育都有足够空间,只要高于基本要求就行,但这次没有这种提法了,校企合作的空间也有一定压缩。

此次课程标准的要求已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方面做出了相当细化的要求和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颁发了国家课程,这给公立校外提供各式课程内容服务的企业出了难题。这意味着:教育企业一套课程通吃每个公立学校的规模化,复制的市场运作现状将被打破,因为学校完全可以基于这套课程标准开标准化的科学课了。

当然,企业还是有机会的,但能把握住机会的企业肯定相对过去会减少,此后的市场机会将是为学校提供更高端、定制化的课程服务,服务于学校建设校本课的需求,或者各类定制化需求。但这些需求更不可能规模化,各家有各家的需求,这就考验企业的服务能力了。但是很显然,能抓住这块市场的STEM、创客企业将获得更大比例的营收空间,毕竟做定制化服务的增值空间更高。

课程目标与实操

在科学课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实际操作部分,此次课标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四个变化。

其一:大量增加对实验室的建设,强调科学教育与实验室的关系

在课程资源与开发段落中的第一部分,课标阐述了科学实验室的利用与开发,其中直接点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投入更多经费建设学校的实验室,并配备好与课程接轨的器材,做到每所学校拥有实验室和仪器室。

此外,该段落还强调科学教师应当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上来。科学教师应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管理员工作的,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其二:增加科技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互动和思考

在课标的课程评价方案中,本次课标明确细化了学习评价的几个具体维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在最后这一维度中要求培养小学生具有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模式。并删去了此前版本中探讨科技造成社会问题的段落,彭禹认为,这或许是由于时代变化造成的意识改变,科技越发具体地展现在现代人眼前,所以大家更多地开始思考如何运用、驾驭科技。

此外,在STEM教学思维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在这一段落中,我们能明确看出国家对小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止是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要有创业者思维,思考如何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如何运用科技创造更好的生活。

其三:增加了分年级段的目标与评价方案

在此前的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只是相对笼统地提出整体的目标与方案,并未提及阶段性目标方针,教师实施起来不够具体。而在此次的课程标准中,目标阶段将小学六个年级分为了三个阶段,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年龄段都做出了更细节化的要求,可谓是在课程标准细节上的改善。

其四:强调探究式学习不是科学课唯一的学习方式

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不要把探究式学习当作唯一的科学课学习方式。课标表示: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学课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近几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为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创建了“三三模式”,在探索教师培训形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三个统筹”接地气。一是统筹教师培训经费,按公用经费的3%实现全市统筹,专款专用。培训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年初直接划拨到继教中心。中小学教师参加市继教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教材、吃住、文具全部由继教中心免费提供。二是统筹教师培训计划。从2010年开始,由市继教中心对全市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实现归口管理。全市教育系统所有教师培训项目,均由组织实施单位拟定培训方案,在继教中心登记备案后,在培训环节给予师资、场地和后勤等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并发放相应的学时学分登记卡。三是统筹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全市每年组织两次中小学校长和校本培训管理者培训,根据全市教师队伍现状及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编印了系列的通识性读本,以解决广大中小学校本培训迫切需要的学习资料问题。

“三级并重”添活力。一是市级培训强化引领,体现指导性。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方案设计、组织实施以及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研讨。市级培训按照教师继续教育五年一个周期的培训规划进行。二是片区培训注重均衡,体现互动性。把地域相对集中的几个学区划为一个片区,区内成立若干大学科教研组,积极整合片区资源,尝试以学区间、学校间交流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在实际课堂上通过“同课异构”和实践反思等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三是校级培训突出自主,体现灵活性。各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将研训有机结合起来,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

“三项考核”验成效。一是关注个体抓校级考核。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的考试考核,成绩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同时作为教师评先选模、职务评聘和晋升的重要参数,真正实现了以考促训。二是强化职能抓专项考评。全市每年对学区、学校进行一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年度考评,其过程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和对学生走访调研,对学区、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工作等级评估,之后召开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年度会议,进行总结表彰。三是着眼全局抓全员考核。2009年暑期,全市开始组织实施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市中小学教师新课标及教材教法全员统考。通过考试,有效提升了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王培训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13年7月11日)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20xx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通知》,按照镇教办的统一部署,我校党支部立即召开支部委员会议,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匡堰初中教师20xx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计划》并上报镇教办,并于20xx年8月25日到28日集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学习。现将本期暑期师德培训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8月24日教师报到时把学校计划发放给全体教师,人手一份,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本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培训的各项工作:

  根据市教人【20xx】86号文件精神,学校图书馆订阅并购置教育局推荐的优秀书籍,落实教师师德培训的内容。严格考勤制度,强调会风,布置明确的学习要求和任务,教师做好会议笔记。

  三、认真组织实施。

  8月25日校长首先做了学习前的总动员,然后集中学习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俞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传达了市教育局有关的会议文件精神。26日、27日两天主要集中安排学习了《中国师德手册》、《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教师教学智慧的修炼》等优秀师德案例及有关的文件。28日上午全校教师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讨论了培训学习内容,并推荐组内优秀教师代表在集中会议上交流发言。集中培训结束后,全体教师结合学习、交流的情况撰写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参加90学时培训的教师完成了《慈溪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专题学习思考题》等有关作业。

  四、收获成效。

  通过这次的暑期师德集中培训,提升了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认识水平,是心灵的一次洗涤。全体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五、认真总结,不断反思。

  1、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学校正处于基础建设期间,尽管后勤无法保障,但在领导的重视下,教师的理解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师德培训任务,更加凸显出了我校全体教师的凝聚力,也是师德建设的良好体现。

  2、今后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日常管理体制,常抓不懈,落实责任,把师德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联系起来,让师德建设成为学校的一项长效体制。

  3、这次的师德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却永远没有尽头。要在身边的优秀教师师德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切实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去爱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社会有用之才。我愿用这一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播种与收获。愿我们的生命在收获与播种的海洋里飞溅出璀璨的花朵。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已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我担任二(2)、 二(3)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坚持认真备课,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我一共备课64节,在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听课节数达二十多节,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读书笔记达六十多页,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二、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激励机制的作用。

  二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一年级学生进步了许多,但做小动作、说悄悄话、交头接耳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面对不暗世事的孩子,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首先,我想到的是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头表扬,如:个人表扬:“某某坐得真好”,“某某听得多认真啊,老师都为你高兴”,“某某反应最快,是这节课最聪明的孩子”等。集体表扬:“第一小组同学回答最响亮”,“第二小组同学坐得最端正”等等。类似的表扬语,适时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天生好动,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遇到这样的同学,课下我会单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课上认真听讲。末了,我总会说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课上,每当我发现平时好动的同学有了积极的表现时,就会抓住时机给予肯定,这节课,这名爱犯小错误的同学表现的就会很好。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激励的微笑,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老师的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