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 教育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0-001

在现有的教育目标下,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音乐教育作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国外一些资深的高校来说,其尚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将艺术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点课程全面推进,但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慢,高校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教育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管理模式难免走上老路,大多数高校片面追求教育的进度和速度,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不仅严重地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导致了教育质量低下。

1.1机械化管理。大多数高校在音乐教育管理上过分地强调教育的程序性,以至于缺乏灵活性和民主性。比如通过事前编写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等来安排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进程。这一种机械化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在音乐教育上形式僵化,难以取得实际性的突破。

1.2管理内容高度统一,缺乏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习惯了“由上而下”的统一调配方法,由此导致音乐教育管理内容高度统一,指令性强,下面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更谈不上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大多数高校要求老师和学生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过分追求教学的效率,下放权力不足,致使老师和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做出调整。

2.课程设置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2.1课程结构不合理。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选修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由于选修课程并不是向全部学生开放的,因此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接受音乐的熏陶。加上选修课一般是建立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从而导致接受教育的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课程内容单一。大多数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的设置如出一辙,无非音乐基础知识、中外音乐鉴赏等几类课程。从课程上来看,教学内容非常狭窄,主要以基础类和鉴赏类的课程为主。大多数高校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一般比较偏爱于鉴赏类的课程,如浙江传媒学院有5门音乐课程,音乐鉴赏类就有4门,比例达到90%。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对于建立有效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议。

1.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是如期、高效完成任务的保障,也是贯穿教学始终、联系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过程,在学校推进教学任务中发挥着全局性和整体性的作用,从而使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因此,要想加强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首先从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入手。

1.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系。在音乐教育管理上校长和主管教学的部门不应再享有绝对的权力,适当地将权力下放到院系。由于每一个院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兼顾每一个学院系的自身特点。比如在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时候,学校只要指出一个大概的教学方向就可以了,然后要求每个学院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优势,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发展,又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来。这一种分权的教育管理体系,充分地考虑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真正地做到了以人为本。

1.2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检验老师在一学期内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的评价,以量化的形式来测定和衡量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

2.创新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质量,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各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创新课程设置。

2.1适当调整课程结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情况、教育目标设计等来调整课程结构,形成以选修课程为主、必修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比如学校可以在大一上学期增加一门音乐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以音乐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弥补学生在中小学时对音乐认识不足的缺陷,基本达到音乐“扫盲”的目的。

2.2拓展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鉴赏上,而要以音乐为核心,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课程内容。根据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三类教育方向,学校可以设置音乐审美类课程、音乐表现类课程、音乐创造类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和音乐教育类课程,吸收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更有生命力的音乐知识进入课堂,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建立高效的、科学的音乐教育管理体系,对于营造和谐的、有序的教学环境,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当前高校在音乐教育管理上仍然有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变化,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将逐渐走向制度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第2篇

一、继续教育管理发展需求

地方电大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人才,而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建设终身型学习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对管理功能拓展和资源优化也有了更实际的需求。电大继续教育建设进程中存在有不同层面的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继续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规划与标准。继续教育机构相对而言维护管理人员过多,专业教育、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课程构建与设置不够及时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少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制约了新时代继续教育做为终身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电大继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办学理念不尽相同,存在轻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规模和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硬件建设和长远发展的现象,导致继续教育总体质量不高。教育建设项目由于没有良好的评估机制,对项目的投入不能得到很好的效益回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的进程。发展继续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终身学习的需要,把继续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融合,从人的一出生到终老的各个成长周期、从农村到城市各个层面、从实用人才到精英人才、从学历教育向补充型教育、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从创收到长远服务方面转变。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继续教育是未来教育主要趋势,众多名校已率先推出一系列的免费的继续教育课程。面对终身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继续教育地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系统科学的战略规划,形成规范有效的发展举措。完善的管理体制,需要积极创新继续教育的管理,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引入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实行项目负责制,对项目的开发、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评估管理实施方案的制订、培训的教案设计、培训形式、培训达到的目标、授课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管控。通过建立流程管控,对每个节点进行检查和一系列的跟进管理和测评,保证项目按既定目标进行,同时逐步提升电大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设专门项目测评和考核人员进行随时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估,确保原定目标不走样。有了制度加上项目组人员的高度执行,这样的重重措施才能最终保障电大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继续教育提升管理水平,电大还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而不是找几个学校老师就能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这支队伍要了解教育,了解人性,了解市场,是有教学、有营销、懂财务、能宣传、有网络技术的一支团队。团队运作好还需要有好的机制,能够激发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能,共同为其出谋划策。还要配备最好的环境和硬件,运用现代科技,将流程制度化、无纸化,高效化。保证服务水平不走样,教学水平有高要求,教学过程标准化,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保障继续教育走向深入,走向市场,走向社区。电大继续教育深入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工程,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类信息及时传播与沟通和服务高效、快捷、优化。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硬件投入与软件、课程资源等购入,构建自己的业务宣传网站、业务咨询平台,有学生报名咨询、交费、成绩查询、课程查询、课程选择服务平台,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互动的信息平台,还有网络课程、远程视频资源平台等。对不同平台如各地区电大、省市级电大的培训、自考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拓宽多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完善继续教育控制过程达到资源的合理与优化利用。

二、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与时俱进,使电大继续教育跟上时展脉搏,必须大力开发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教育管理系统来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学籍管理模式改革并及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满足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需求,并不断拓展教育功能和持续优化教育资源。现代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开发教学资源的主体,在多元的教学资源开发中确定开发主体具有重要意义。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面对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建有:试题库、电子媒体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等,还有配套的常见教育资源索引和常见问题解答等;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建有:网络课程库、试题库、文献库、课件库、案例库、搜索引擎、问题解答、信息交互等,还有为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收集、查询和评估的报名库、成绩库。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适合我国继续教育实际的功能、资源或技术手段,及时纳入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来。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和视野提升继续教育管理的水平。

三、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建立与主要功能研究

电大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以继续教育数据库和通信网络为基础,以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为核心,以此来组织、继承、提供服务和应用。主要包括流程管理、学生服务管理、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效能评估和电子商务等功能。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系统环境和软件界面,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采用跨系统控制流程,提高系统的控制水平。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开放的工作平台,通过采集、转译各子系统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服务应用,接受网络上授权用户的服务请求,以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继续教育服务和应用功能进行整合分析,将系统划分成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流程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效能评估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六个部分,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1.资源管理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建设的四个方面:课程资源建设、政策法规建设、员工管理建设和系统维护建设的功能。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审核、课程入库、课程出库和课程撤销等;政策法规包括检索服务和法规库维护等;员工管理包括员工信息管理、授课统计信息和薪酬管理等;系统维护是与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相关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五项:继续教育研究、系统应用管理、系统功能扩展、新技术应用和系统升级维护等。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处理对象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内部的资源库。资源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区分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相关差异,需要基于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实现,以满足管理与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通过对继续教育理念的持续研究、系统管理流程和功能的不断改善,保持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入是维护系统本身的重要措施,也是开放的、可扩展的平台优势。

2.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

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面向教育受众的管理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服务、交互服务、结果管理和公告等功能。其中信息管理服务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身份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等;交互服务包括应用反馈、潜在需求、相关建议和改善措施处理等。学生服务管理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继续教育服务行为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服务的体现。对于不同的继续教育实施环境和实施方法,对于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服务过程或功能将不尽相同,因此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在统一和规范的平台框架下,实现一定条件下的特定管理或服务的功能需求,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成系统实现平台升级情况下,现有业务实现的无缝过渡,这同时也是其它子系统的共性要求。

3.效能评估子系统

效能评估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对继续教育行为、项目启动或阶段性工作、最后目标效果的效能评估功能,包括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专项评估模型、采集项目各阶段的数据、过程的效能评估、结果反馈及模型库管理等功能。效能评估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系统设计的核心,继续教育的目标效果的达成,依赖效能评估子系统提供的客观评估服务。由于效能评估过程的模糊性、评估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因素与判断因子的主观性,效能评估模型不能做到完全精确客观,这需要对效能评估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约束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升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因此评估算法直接影响效能评估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也是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效率的关键。

4.信息服务子系统

信息服务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数据备份、移动系统服务、信息共享和信息维护等功能。信息服务子系统是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各功能实现的物理层基础,也是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快捷和安全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的保障。

5.流程管理子系统

流程管理子系统完成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与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产品计划、计划审定、课程发送和结果反馈等功能。流程管理子系统针对继续教育提供的课程或项目等对象,对其流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是继续教育行为实施过程科学性和规范性达成的保障。

6.电子商务子系统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字:小学;教育理念;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协调组织教育队伍,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成为每个教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浅析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改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教育方面,目前好多学校都选用来了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然而在教育管理这方面却没有拿出足够的重视,首先表现在教育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其次,存在个别小学,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小学,将行政管理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混为一谈,遏制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最后,部分学校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专业与岗位不符的现象。

(2)教育管理观念落后,过分的依赖既定制度,教师与学生均不能突出个性。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小学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学却没有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仍然继续沿用陈旧的教育管理经验。例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其教学过程中航不能与这一原则出现一点的偏差,教师的独树一帜会被领导谴责和压力,学生的离经叛道会被教师制止,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都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任何教学创新。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有利改进工作无法进行。

(3)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尽管我国已经实现小学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仅仅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仍没有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观念。小学教育时期作为一个小孩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完成了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衡量一所小学提供的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保证每一个小孩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是过分的重视文化课培养。

2. 改善目前小学教育管理现状的建议。

(1)重视对人的管理,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是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人的管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以客观的、长远的、发展的角度考虑学校的发展,不能将教师看做简单的教学工具和管理对象,而要将其看做有发展需求的人,所以应该定期对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学校应该设法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效率,多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2)转变陈旧观念,开放管理模式,树立新型的教育管理意识。开放管理模式的理念在于将原本以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不断解放和发展思想,尊重和鼓励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侧面促进型管理方式。改变单一的监督方式,将民主化、自主化的观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改革相应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和改进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促进校方和教师的沟通,协调学校和老师的关系,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断促进教师的能力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果。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时期作为一个人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为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内容,因此,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小学课程。因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创造性和多元性,所以学校应该抛弃传统过分重视文化课的观念,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从儿童阶段的生理发展特点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4)学校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是教育管理者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通过亲自去教室听课,管理者通过听课、评课可以挖掘其背后潜在的管理问题,可以发现人才,优化教室队伍。例如,学校教育管理者只有通过走进课堂才能清楚的看到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年级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哪些科目的教学,进而分析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调整工作岗位。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并设立相应的听课评课制度,实现对课程改革的前沿领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管理关系到我国启蒙教育的最终成败,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积极探讨改革的新途径,摒弃原有错误的管理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力争早日建立完成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探析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教育与管理,2000(3).

[2]张延松.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08.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25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和管理理念,虽然已经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但是教师还是缺少有力的执行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没有将教学理念进行全新的转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等方面略有不足,过多的重视考试成绩,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的评测考核内容,造成了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现象。

2.管理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中提出的教学要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顺应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自身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或者是一些小学会让代课教师兼职教学管理职务,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管理经验,导致教学管理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

3.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程的提出,新课改对广大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现阶段的教学管理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少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制定教学管理目标时存在不明确、目的性弱的现象,这就造成小学教学管理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者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在实际应用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进而导致教学管理的难度一再增加。

二、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采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学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缺少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下,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还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并根据实际的教育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增强教师的教育管理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实施,对于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标准,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所以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育管理者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应用。其次,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自己能够适应当前先进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应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学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在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管理目标,对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改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要求学校的管理者需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教师的立场上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计划的制定,使教师能够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作为教师来说,需要在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一步步实现,并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更加完善化。

4.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教育管理主要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性观;意义;实施

人不仅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管理是培养人类活动,开发人类潜力,为实现人类发展而服务的。教育管理人性观就是要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根据其兴趣对其培养,而不是现在的逼迫式。通过人性观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力,激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自由发展。

一、教育管理的人性观内容

(1)尊重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公平、公正、公开、平等是每个人都想追求得到的。每个公民都有追求公平、公正、平等的义务,都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但是真正的公平、公正是做不到的,它并不是绝对的平均,只可能在金钱上,权力上,地位上平等。

(2)尊重是人性的本质需求。人们是生活在尊重与被尊重之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得到理解。所以说,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理解与尊重。无论在哪方面都需要相互尊重,尤其在教育管理方面,只有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保持尊重他人的理念去实施教育管理,才能在教育管理中取得好的成绩。

(3)关心产生动力。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与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正确的利用好人际关系,将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潜在生产力,也是我们的软资本,人际关系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那就要看你的心诚不诚了,真诚是处理好人际关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真心实意的关心是最有效果的“管理”。

(4)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主动性和创新性。每个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句赞美胜过百句责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统一,具体规划教职员工的人生目标,可以促进广大教职员工之间的亲近感,有助于产生心理认同。只有教职员工建立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才可能尽情的发挥他们工作的敬业性和创新性,使教育管理日益提升。

(5)民主是管理的核心。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民主管理都是实施教育管理的核心。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在各个领域,我们都享有以上民利。广大教职员工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民力,制定相关的民主管理制度,使得拥有参与、管理、行使民主的权利。

二、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意义

(1)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管理的人性观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教育管理的人性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还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2)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教育管理人性观的实行,构建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友好的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的党政关系、和谐的管理体系,使得学生在一个充满友爱、和谐、融洽的环境里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教育管理人性观的实施

(1)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开放互动式教学空间。以往的教育教学当中,都是以学校为中心地位,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校来开展。学校安排什么课程,学生就上什么课程、学什么课程,学生根本无法参与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进度计划等问题。学生只有无条件的服从。但是现代教育管理就与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同了,它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进度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改动,实行人性观教育管理。学校要从以自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开放互动式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转变观念。若想开展教育管理的人性观活动,就要从思想上发生改变,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人性观的认识。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

(3)建立系统化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开展教育管理的人性观活动,一定要构建一套完美的人性观管理机制。从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的实施都以人性观为根本,充分发挥人性观的优势,体现教育管理的文化属性。

教育管理的人性观,归根结底就是要更新观念,将以往的旧思想抛开,让观念彻底发生改变。只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管理的的人性观就一定能实现,教育的目的也就一定能更好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关于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张彪.现代教育管理人性观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