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的控制措施

成本的控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的控制措施

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第1篇

成本核算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其一,间接费用分摊标准与观念性不够,导致分摊不准确。其二,作为企业成本的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核算粗,只按会计准则要求进行财务处理,未形成责任成本考核制度。其三,企业定额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控制方法陈旧。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局限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忽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产品生命周期其他阶段的控制,仅以产品、财务信息作为控制对象,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企业成本项目不全。多数企业只考虑了会计学中的成本项目,只按会计准则的要求把可以计入成本的费用开支才作为企业成本加以控制。按照准则规定,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不能计入产品成本。但从企业角度出发,它作为一项耗费,企业仍需对其进行支付。此外,成本管理的内涵仅局限于物质产品成本,并未涉及如环境成本、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非物质产品成本。

二、我国冶金行业现行成本控制体系

我国冶金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产生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几大钢铁龙头企业。但这些控制体系只是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借鉴的西方先进的成本控制制度,在初始阶段虽颇具成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不完善之处只会日益凸显。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本控制体系。上世纪90年代,邯钢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控制模式风靡全国,掀起了学习邯钢经验的热潮。但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本控制体系并不能等同于成本企划。二者虽然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成本为驱动力,但邯钢成本法只是成本企划在我国的萌芽,只是学习了皮毛,导致了体系不成熟的恶性循环。宝钢标准成本模式:一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内涵。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是一种生产控制成本体系。二是现行标准成本控制的不足:第一,管理人员理论基础薄弱。冶金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主要为材料学以及冶金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保证产量和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重生产、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可能产生对标准成本的认识不足,导致成本控制与实际的生产管理互相脱节。第二,成本标准制定科学性差。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专业技术测定来获得基础数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会计工作与技术测定相结合。再者,标准成本系统需要就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每种材料都要制定价格标准,每项劳动都要制定用量标准,并且每种标准仍需不断修正,所以,实施和维持所需的代价比较高。第三,成本差异分析深度不够。当一种成本差异产生时,必须对隐藏在差异背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判断成本控制的好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然而大多企业只是对成本差异进行了结转,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完善冶金行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思考

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核算;控制

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核算开发成本时,主要存在着成本核算的对象较为模糊、成本费用分配的方法不合理、成本核算周期模糊、竣工决算拖延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对症下药,明确核算对象的归属,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成本分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成本核算周期,及时进行竣工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加强自身管理。

1.房地产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措的重要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通过对土地的使用、房屋的建设和销售过程中,使企业获得效益,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包括土地建设和开发、房屋建设经营、城市和公共基础设备的开发建设、销售房屋和商品房的售后服务等多种多样的经营业务。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复杂化,造成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同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商品性、资金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等一系列的经营特点,也造成企业效益减少,良好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清晰、及时、全面的反映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从而有力管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2.房地产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措施分析

2.1统一确立成本核算对象

在会计准则中并未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明确规范,但是随着房地产不停地进行分期开发,不一样的产品形态被展现出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该在开发前对开发的一系列产品(如房产类型、开发分期、样板房、配套的公共建设及装修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不论成本核算对象有多少种,都要始终遵循统一的原则来确立成本核算的对象,这样方便于成本费用的整理,成本费用结算的及时性,可以起到监控成本的目的。如果开发工程量较小的项目,可以将整个项目设为独立的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开发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可以把同类型且同期开发的房地产作为一种成本核算对象,也可按使用功能对工程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划分,如游泳池、幼儿园等等。当划分原则被确立,划分成本核算对象就清晰可见,这可以减少非正常费用的列支,提高核算成本的真实性及效率性,把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若成本划分的太细,就会加大工作量,核算工作就会变得繁杂重复,势必加大成本效益。

2.2将目标成本管控与成本核算有效结合

为有效落实目标成本管控体系、规范成本核算,故通常要求在各部门间使用统一的成本科目体系,成本科目不仅是会计核算的工具,也是各部门进行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在签订合同的环节,作为合同审批的手续或流程,应注明该成本项目的科目代码、成本科目名称、目标成本金额、是否已有同类合同签订、金额多少、本次拟签订合同金额多少,在审核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既简便有可控。在审核工程款支付的环节,某具体合同已发生成本、已支付款项也清晰易查,便于核对和审核。

2.3提高预估成本的可靠性

财务人员在利润结转的时候,工程费用并未结算完毕,导致预估成本时没有充分依据,核算成本必然失去真实性。此时,可按照工程决算报告对成本进行预测,得出来的结果可靠许多;若此时决算报告未编辑出来,可依据工程造价预决算报告进行估算,相对来说结果也会可靠一些;若连预决算报告也没有的话,则依照工程监理或者内部预决算来预估成本,此方式可靠性低于前两种。当然,企业也可以组织人员建立滚动式预算来监控成本,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把实际运行和预算的差异区分出来,降低因估算成本不同出现再冲回,或者认为调节成本的现象发生,增加可信度。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定期对预估成本进行审计,必要的可以进行专项审计,监控核算成本,摒弃利润失实的情况。

2.4注重开发与销售环节的会计核算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实施,对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创新改革,是会计处理里程中的重要分水岭。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会计核算活动过程中除了根据原有的核算制度要求外,还需按新准则的标准方式,重点关注企业开发与销售环节的会计核算。这就要求企业相应地设置“开发成本”、“销售成本”条目,以专门核算企业开发和销售过程产生的费用;设置“开发和销售间接费用”条目,用以专门核算除了管理耗费之外,为完成开发与销售房产过程产生的间接性费用;对顺利完工并且检验合格的房产项目设置相应的“开发产品”条目并进行核算,对完成销售环节的房产项目设置相应的“销售产品”条目并进行准确核算;针对开发与销售过程中,用于租赁性质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房产和土地设置相应的“租赁开发产品”条目,针对安置拆迁居民所使用的房屋设置相应的“周转房”条目,并在核算环节加以认真核对。

2.5及时进行竣工决算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决算前,必须拥有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细致、全面的记录,对于未建设完成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估计,企业应加强对成本预估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相关的业务素质。在会计核算方面,可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尚未实施的工程预算计入成本,使项目决算能按计划进行,以后待工程完成再按实际支出调整项目成本。由于这部分工程支出通常在项目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做对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2.6充分考虑税收因素

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很高,除按预售款或销售收入的5%计征营业税(另有附加),还有按增值额30-60%计征的土地增值税、和25%的企业所得税。因此,从广义成本的概念,税收成本也是构成整个开发项目成本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无不加以重视。因而各种税收筹划应运而生,而如何合理设置成本核算方式也是税收筹划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不仅是内部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项税收计算的依据和载体。因此、合理设置公共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如何合理界定营销费用与开发间接费用都非常必要。在现实中,经常有开发企业在项目之初首先搭建临时建筑――售楼部,诚然售楼部的开发公司的门面、也是推销开发产品的窗口,售楼部建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不仅是公司形象的表现,对今后开发产品的销售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很多开发企业在报建时就以“售楼部”报建、会计核算时计入销售费用,实际上公司的设计部、工程部、开发部等均在此售楼部办公,这些部门的费用可以列入开发间接费用,计入开发间接费、还是计入销售费用的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在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时前者可以作为扣除项目,并享受20%的加计扣除,而后者不管实际发生多少都包括的扣除项目的5%开发费用中。

3.结语

房地产行业应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力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财务人员也应加强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层面高度,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实现成本核算科学化、精准化,最终提高企业成本价值的控制能力,实现企业长久、稳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羊玲.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

[2]张迪.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9).

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原则分析

成本控制对于保证企业获得高额利益,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所以在企业的管理系统中,其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想要站稳脚跟获得发展,仅仅依靠高质量的工程机械或者高超的建筑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竞争是管理水平的竞争,而成本管理更是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所有的建筑企业都在努力实现做好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以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因素

1.1大量资源浪费

随着建筑施工的推进,一些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因而不断地增加管理人员,从而增加了各项开支,加上施工工程的各项预算,有时会出现与实际不符的虚高现象,大量的非生产性支出增多,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1.2管理意识欠缺

现代管理理念的缺乏,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于成本控制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将施工前、中、后期的定期核算和成本控制看的非常简单,没有提前制定相应的控制举措,随着工程推进,时常出现预算盈利和结算亏损的现象。而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过分重视工程质量和技术,一味地增加建筑成本,而忽视了施工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整个成本控制中占据的地位,没有认清成本控制的职属部门。而实际情况证明,只有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有效节约资源,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策略

2.1施工前成本控制策略

(1)制订高水平的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制定是成本控制的最初部分。因而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所提出的要求,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制定出完善的投标文件。完善的投标文件应该包含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成本控制情况、管理情况。制作投标文件时,施工企业要对成本项目心有谋算,因为一旦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建筑部门就不会再给予补偿,所以在谋算整个项目时,要在最节约的情况下,合理操作,发挥设备的最大化作用,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施工过程在各项成本支出合理有效。

(2)建设高质量的项目部。项目部是建筑施工的核心部门,因而也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选择正确的项目经理自然也就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同时要保证项目部成员都懂得专业知识,有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能够将经理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落实到位。

(3)制定优秀的施工方案。关于施工方案的制订,要严格按照企业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分析范围有:施工办法、施工工具、不同施工环节的前后顺序等,可以同时做好几个施工方案,反复对其进行对比,选择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再有,提前制定多种具有可行性的预案,可以有效减少其他因素对于施工过程的影响,从而选择最有利于成本控制的方案进行工程建设。

2.2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策略

(1)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应当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成本控制教育,让项目的所有参与人员都具有成本控制意识,严格把控与成本有关的每一个因素,才能有效实现控制。要充分调动所有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他们对成本管理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可以,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实现时时监管、人人监督,才能够不断地规范每一位参与人员的行为,从而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获得效益最大化。

(2)落实材料消耗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材料丰富多样,数量巨大,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材料的进出场时间,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材料费一般情况下都会占施工成本的一半以上,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注意材料成本的控制。通过控制材料申请,材料计量的把关,不同工序材料用量的设置等手段,严格把控施工中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支出。

(3)节省施工现场管理费用: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但事前可以指定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这对分担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不均衡的危机来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项目风险成本预算主要包括如何应对风险,怎样最大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2.3施工后成本控制策略

(1)完善工程结算材料:依据施工合同建设完成后,要督促验收方加紧验收,同时收集各种竣工验收材料,可以为后面的竣工结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提供真实的资料,保证工程按期交付使用,可以及时收到工程款。

(2)做好施工善后工作:施工建筑完工后,清呱坪蠊ぷ鞑豢珊鍪印<笆苯剩余的施工原材料和设备送出现场,送到新的建筑工地使用,把租借的设备进行清点登记,并及时归还,而在新的建筑工程中不再需要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辞退,对于项目组需要加强考核,落实奖惩措施。这些行为都是成本控制的范围内,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第4篇

企业物资采购是对维持企业发展、扩大生产所必需的材料、设备等的购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大增长点,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物资采购巨大,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对石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物资采购出现了管理不规范、流程设置不合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计划缺乏合理性、监督无力等现象,造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过高,对石油企业发展形成不良影响。未来,如何推动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行业良性竞争,是摆在石油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1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概述及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包括货物价格、运输价格、管理费用等实际物资购买成本以及人员费用、相关利息等衍生费用。有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我国油田生产基地数量就达到了27个,大型石油企业日常所需物资通常在20万种以上,采购额达到数十亿元。物资采购成本占生?a总成本比例达到40%~50%。[1]也就是说,每年石油企业都有大笔经费投入物资采购,与其他国家石油企业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明显偏高。

影响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因素较多,就石油企业来看,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采购方式、运输方式以及储备方式等对物资采购成本影响较大。采购成本高,相应人力、物力、财力就相对较高,对于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有数据显示,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企业利润提高5%~10%,也就是说,对于石油企业等国家支柱型产业来说,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将极大促进企业盈利、发展。

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拥有一整套管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部分石油企业采购物资时会出现缺乏合理比较、“认熟人”、无监管、流程不规范、采购方式单一、渠道不畅通等情况,造成采购成本过高,不利于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和扩大再生产。须在以后工作中加强采购管理,创新采购机制,保证石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和利益最大化。

2当前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较高的原因

21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过程中浪费较严重

尽管大部分石油企业存在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与规范,但采购流程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等情况还是在很多石油企业中存在,造成大量浪费。一方面,石油企业为快速配给资源,将采购权下放给内部需求单位,形成内部分散采购局面。此种采购方式尽管使得采购范围扩大,充分显示出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但也造成计划缺乏合理性,采购渠道分散,行为欠规范的现象。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无序,又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采购物资缺乏保障,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出现,对采购物资质量形成威胁。另一方面,除分散采购外,集中采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很多石油企业多年来存在从单一渠道采购,碍于人情或面子,放弃其他选择。还有一些石油企业信息不对称,对于国际上先进的采购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其他采购资源不了解,造成采购渠道单一,甚至出现垄断局面,造成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缺乏比较,无法在健全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资源配给,成本居高不下。

22缺乏专业采购人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采购人才,采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当前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物资采购工作本身包含技术要求,需要采购人员对计划制订、市场调研、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货款清算等有清晰的了解,特别要对石油工业相关内容有清晰了解。但现实采购过程中,很多采购人员上岗渠道多样,缺乏专岗培训,很多人员对石油工业缺乏相关了解,还有一些员工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弱,距离现代采购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相去甚远,导致工作中不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部分采购人员经过市场浪潮的洗礼后,责任意识变弱。实际上,责任意识淡薄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人员身上较为普遍,更有甚者不能自我约束,谈钱变色,借采购之名谋求一己私利,导致采购质次价高,造成石油企业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3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监管信息化程度较低

导致采购成本得不到控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石油企业中缺乏完善合理的采购管理机制,特别是缺乏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间接导致采购人员可“乘虚而入”,无法对整个采购行为形成制度保障。实际上,伴随着市场化发展,当前石油企业采购环节经营行为不规范情况比较普遍,甚至较生产环节更为严重。这与企业采购环节监督体系存在漏洞,多头监管却无负责主体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很多石油企业监察方式落后,人为检查与筛查还是主要方式,信息化程度低,无法将采购监督与“互联网+”有效结合,这是也导致监督效率低、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原因。

3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措施

31转变观念,落实法规,坚持依法采购

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石油企业作为石油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面对内部出现的采购流程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依法采购。自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了《国有工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后,我国石油企业采购活动得到了规范和监督,但漏洞依然存在。未来,各石油企业应转变观念,从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树立并落实“依法采购”理念,发现采购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坚持依法监督、依法办事、依法采购。

32规范石油企业采购流程,建立良好市场信息机制

要加强采购成本控制,就必须要进一步规范石油企业采购流程。一方面,建立健全采购流程制度,以制度形式规范流程。另一方面,石油企业要灵活选择采购渠道。强制采用集中采购以及放任不管、全部分散采购的模式不可取,应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在采购方式选择上,辽河油田集中采购的方式可以借鉴。2016年,辽河油田在原有采购成本高、管理差的情况下,坚持以“统一管理、共同参与、规范操作、有效监督”为原则,坚持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方式,根据市场情况,将分散的有限的采购资源整合,一级物资由公司统一组织采购,二级物资由地区油田企业集中采购,一举节约资金5%以上,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2]在内部规范石油企业采购流程的同时,石油企业还应加强沟通?系,丰富供应商信息库,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机制,从内部、外部两方面提升石油企业采购能力,节约企业成本。

33优化采购过程上、下游资源,建立有效采购监督管理机制

企业物资采购是一个完整体系,要把控采购成本,就要对采购过程上、下游资源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信息管理机制,对采购一端的物资供应商进行清晰了解,包括供应商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价格优势、诚信度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要在石油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保证物资采购另一端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化整个采购过程。

成本的控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本文简要介绍项目施工成本目标(又称目标成本)控制原则以及可供借鉴的措施方法。

一、施工成本控制目标与原则

(一)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目的

1.施工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项目施工成本目标控制是项目部经理接受企业法人委托履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其目的在于控制预算的变化,为项目部负责人管理提供与成本有关的用于决策的信息。

3.项目经理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及时纠偏,总结经验,保证企业下达的施工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成本目标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原则

掌握施工成本最低化原则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既要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其可能成为现实;也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员成本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的全员,包括项目部负责人、各部室、各作业队等,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才能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目标分解原则

应将项目施工成本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责任到人、到位,分解目标到每个阶段和每项工作。

4.动态控制原则

又称过程控制原则,施工成本控制应随着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特别强调过程控制、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发现成本偏差,及时调整纠正,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确定项目经理和各个岗位管理人员后,同时要确定其各自相应的责、权、利。“责”是指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责任;“权”是指责任承担者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标必须具备的权限;“利”是指根据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责任承担者相应的奖惩。做好责、权、利相结合,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三者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各部门、各作业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利;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作业班组在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关键是将目标落实到人。

二、施工成本目标控制主要依据

(一)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施工成本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三)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时限内工程实际完成量,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

(四)工程变更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应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三、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的措施方法

施工成本控制方法很多,而且有一定的随机性;市政公用工程大多采用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成本目标控制中,可按施工图预算实行“已收定支”,或者叫“量人为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可供借鉴的具体措施方法如下:

(一)人工费的控制

假定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费单价为13.50元,合同规定人工费补贴为20元/工日,二者相加,人工费的预算收入为33.50元/工日。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与施工队签订劳务合同时,应将人工费单价定在30元以下(辅工还可再低一些),其余部分考虑用于定额外人工费和关键工序的奖励费。如此安排,人工费就不会超支,而且还留有余地,以备关键时的应急之用。

(二)材料费的控制

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

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价差过大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企业有条件或有资金时,可购买一定数量的“期货”,以平衡项目间需求时差、价差。

(三)支架脚手架、模板等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图预算中的周转设备使用费=耗用数×市场价格,而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使用数×企业内部的租赁单价或摊销价。由于二者的计量基础和计价方法各不相同,只能以周转设备预算收费的总量来控制实际发生的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总量。

(四)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图预算中的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台班单价。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使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发包方的谅解后,在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用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五)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木制成品、混凝土构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桩基础、土方、吊装、安装和专项工程的分包,都可能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加工或施工,必须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时,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容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市政公用工程的资料分析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55%~70%。由此可见将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内,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