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技术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量技术概述
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进行地理分析的信息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录入和存储,然后方便用户及逆行那个查找和处理,最终输出结果、进行图表绘制等。GIS包含了土地、地理以及环境等方面,涉及到大气、地表以及地下各个部分的空间内容。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数据以及数据库四个部分的组成:
1.1 硬件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包含计算机、输入设备以及输出设备三大部分。
1.2 软件
软件系统主要有:输入、输出软件;人机对话软件以及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1.3 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部分主要包括空间数据以及非空间数据两种,空间数据体现的是数据的图形方面,非空间数据体现的是数据的属性方面。GIS数据的内容跟系统的建立目的有关。
1.4 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主要用作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以及检索和输出等。同时,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还可以对各种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做出相应的决策。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是建立在卫星基础上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连续性以及全天候的特点,适应多种用途的导航和测绘等需要。全球定位系统常用来进行航空、航天的导航工作以及陆地、海洋地区的勘察、测绘以及定位工作等。全球定位系统的观测原理为:利用单程测量的原理来进行站醒间距离的测量,测量结果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之间的传递时间以及信号电波的传播速度间的乘积得出。GPS观测中处理的信号种类主要有:载波信号、数据信号以及码信号。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1、测量的精度比较高
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测量时,测图的精度往往都比较高。在测绘过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对地图以及图形的精度进行准确的控制,提升整体测绘的精度质量。例如,利用数字测图技术进行测量时,在地图图形距离小于300米的情况下,实物点的测定误差一般保持在2毫米左右,实物点的地形高度差一般控制在18毫米以内,这种测量精度效果在测绘工作中是十分可观的。此外,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图和图形的复制、存储以及传输时,一般不会出现精度上的损失,保证了高质量的测绘效果。
2、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测绘过程中的测图、绘图等工作都可以利用自动化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自动化特点,可以很好的对测绘信息进行计算和识别,然后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相比于人工绘图,自动化的测绘绘图技术更加的精确和规范,极大的降低了绘图过程中的误差,减少了人为因素在绘图环节中的干扰,保证绘图的质量。
3、测量过程中所涵盖的信息量比较丰富
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测绘和绘图时,对测绘地形点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比较丰富的反映和描述,在对地形点坐标进行高精度测算的基础上,对测量地形点的编码以及各种连接信息进行了显示,并且在最终的成图过程中,利用图示符号以及编码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成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测绘地形点的信息量要求是非常大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需求。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地形点的定位信息、地形点的连接信息以及属性信息等。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通过数字化测量技术,很好的满足了工程项目测量环节中各种测绘活动的需要,为整个工作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工程测量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利用原有的绘图技术进行工程地形图绘制时,需要对地形图进行相关的数字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工作量,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筑工程的测绘部门需要进入大量的人员投入,一方面影响了工程测绘的整体进度,另一方面通过原有技术进行的地图绘制精确度也很难有保障。但是,在工程测量中利用地图数字化技术进行工程地图绘制时,通过对现有纸制地图的参考,对地图的精度、比例尺以及现势程度等关键要素进行合理的控制,就可以通过数字化仪器在计算机中进行地图数据的录入,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编辑和处理,即可以形成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数字地图了。主要的数字化仪器有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器以及扫描矢量化仪器两类,其中,扫描矢量化仪器主要适用于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绘制。
(二)数字化成图手段
在工程测量中会涉及大量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工程设计施工图等图纸的测绘,利用常规的成图方法进行图纸绘制时,会产生大量的野外测绘工作量,同时作业条件也比较差,作业过程比较复杂,制图的工作周期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制图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图纸的精度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政竞争机制下,传统的成图技术手段很难满足工程成图的需要,因而需要进行改进。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工程制图时,制图的劳动强度低,成图的精度比较高、同时,数字化成图技术容易进行更新,从而适应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需要。当前,常见的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成图技术以及电子平板成图技术两种。其中,内外业一体化成图技术拥有很高的成图精度,成图效率高。
(三)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在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测量等各个行业中都开始了普遍的应用。在工程测量的定位环节中,全球定位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PS技术去原有的光学定位技术,促使工程测量过程中原有的以地面测量为主的定位方式逐渐向卫星定位测绘技术方面转变,使原有工程测量中的静态测量和定位技术发展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动态测量和定位技术,促使了工程测量工作中对于数字地球基础框架的建立,为今后的工程测量工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便利,逐渐建立起数字化测绘技术基础上的工程测量体系,促进了工程测量事业的发展。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测绘领域中,各种新型技术大量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是一次新尝试,也是成功的尝试,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实现了工程测量的数字化、精确化、全面化,提高了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极大的推动了工程测量工作的进步,促进了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内容、特点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数字化测图主要是一个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的过程。以计算机为中心,并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进行数据处理的数字地图。它实现了测图的自动化、数字化、高精度,赋予了地形图新的生命力,使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相比,数字化测图工作对测绘事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化测图工作的特点
1、数字化测图概念
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电子速测仪,这种电子速测仪基础原理是数字化测图,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使电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广义上说,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航测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目前我国测图行业常常使用的有三种,分别是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成图。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最终打印图纸、提供软盘等。得到了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数字化测图的运行示意图数据采集点位信息、地物模型、绘草图数据处理、特征信息数据传输、地貌模型、屏幕编辑、绘图文件存盘地图,这还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例如如显示器、绘图仪等。
2、几种常见的数字化测图特点常见的数字化测图特点有点位精度高、改进了作业方式、便于图件的更新和加工利用、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便于图件的更新、方便成果的深加工利用、可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等几种。数字化测图的工作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图形输出。数字化测图工作的特点还分为外工作特点和内工作特点。外工业作特点主要有自动化程度高、 作业周期短、测站覆盖范围大、工作范围易于划分、对测点依赖性强、对记录要求高、测量精度高;数字化测图内业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成图周期短、成图规范化、成图精度高、分幅和接边方便、易于修改和更新、对外业记录依赖性强、对绘图人员要求高等。数字化成图技术的运用,省去了手工制图中图廓整饰、展点、草绘等高线、形成铅绘图、审校、修改、清绘着墨形成初步成果、验收、修正、最终提交成果资料等十分复杂的工作流程,使这一切工作都在计算机中进行,在成果验收时发现问题也可在计算机中修正。
二、数字化测图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数字化测图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在测量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与掌握数字化测图的特点。根据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在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与成图编辑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控制测量中,使用GPS测量时,除必要的测量起算数据外,尽可能要有已知检测点,检测合格后,再把检测点加入控制网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计算,这样可以有效检测测量精度,防止测量错误。
2、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应严格注意输入测站点与后视点。如果测站点与后视点错号(点号与位置均认识错误),实践证明无法检测出来,造成内业处理上的不便。
3、数字化测图内业图形编辑主要依靠外业记录,外业测量时,记录员应详细记清测点点号、点的属性、连线关系,必要时绘制草图。否则,内业处理时,容易造成错乱。
4、全站仪测距精度较高,但在野外测量时,不能盲目扩大测程及测站的覆盖范围,由于测角误差不可避免,因此应严格注意仪器的对中、整平、后视瞄准的精度。
5、在内业图形编辑时,各类地物符号应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要求进行编辑。以满足数字化成图的规范要求。
6、图形编辑应遵循“不清不绘”的原则,对记录不清的暂时不编辑,经外业检查后再进行编辑处理。遵循“边编辑边注记”的原则。对于大测区来说,野外采集的信息很多,为避免错误,每编辑完一个完整的地物,应及时加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注记,如独立树,应注记树的类别等。
7、数字化地形图是GIS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在图形编辑时应注意结点的连接精度和封闭图形的闭合性,对应连接的线条应用编辑功能进行连接;对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应单独建立图层,并适当选取层的颜色。
8、数字化测图在分组测量时,各组测量的数据编辑完成后,应将整个测区到拼接起来,认真检查各组测图的衔接情况,检查处理后,再考虑整个测区地形图分幅的问题。
9、数字化地形图内业图形编辑完成后,应利用绘图机绘出样图,到实地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物有无漏测、属性注记是否与实际相符、陡坎的走向、电力线和通讯线的连线关系、等高线是否反映实际等等。对内业处理中有疑问的地方应重点检查。实践证明,实地检查是数字化测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数字化测图应用
数字化测图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新内容,广泛用于测绘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军事工程等部门.数字化测图作为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技术,与模拟测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测绘发展的技术前言.目前许多测绘部门已经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作为反映测绘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数字测图技术将逐步取代人工模拟测图,成为地形测图的主流。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
四、结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测图技术也会日益完善。数字化地形图具有便于保存、修改、更新和建立电子地图的特点,其长远的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数字化测图与模拟法测图相比,虽然测量的内容没有变化,但这两种测量方法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简述数字化测图特点,结合数字化测图的实践经验,对数字化测图实践工作的整个过程提出了应注意的事项,对数字化测图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詹卫华肖高铭孙芳.数字化测图方法探讨.江西测绘
〔2〕宋伟东,张永彬等.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 电气 , 二次设计,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digital transformer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a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the practical technology, computer high-speed network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our country network widely applied. Digital design will cause power design personnel to the attention.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cess of digital substation electrical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in the light of digital substation electrical design two times main point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Keywords: digital, the substation, electric, two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概述
数字化变电站是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约基础上,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电气技术特点
从数据源头转变成数字化信息,才真正实现了电气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应用,并为实现信息集成化和数据的共享性应用提供了基础。变电站的数字化不但使得具有监视、控制、保护、故障录波、测量与计量等几乎都是功能单一、相互独立的装置模式的传统变电站转型成为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型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新型数字化变电站, 而且将原有的硬件重复配置、信息不共享、投资成本大的局面转变成新建装置和系统之间通过串口或网换信息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原来分散的二次系统装置,具备了向信息集成和功能合理优化、整合转变的基础。
数字化变电站在逻辑结构上为“三层两网”结构, 即“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这种构架实现了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输出过程的数字化,其基本特征为数字化变电站内的信息全部做到数字化,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使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 实现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数字化变电站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过程层, 即将一次电气设备纳入了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 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重大变革。
(2)数字化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具有网络化的特点,使数字信息直接接到了站控层的交换机上,取消了转换型的串口接口装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的速率。
(3)数字化变电站具有配有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智能开关设备,即具有较高智能的开关设备的基本功能,还具有控制设备的附加功能,尤其是在监测和诊断方面极具优势。
(4)数字化变电站的间隔层和一次设备均配置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之间通过光纤通信连接,取代了测控柜之间的电缆连接,保护、测控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通过电气回路连接,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又一大特点。
(5)数字化变电站将 IEC61850应用于变电站内的通信,既充分利用了网络通信的最新技术,又实现了二次设备的信息共享、互操作和功能的灵活配置。
2 数字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要点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架构设计目标是设计出基于 IEC61850 通信协议构建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的变电站,从而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创新。数字化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的构架如图1所示,分为智能设备的选择、通信规约的选择和网络结构的设计三部分。
图1
2.1 智能设备的选择
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设备包括智能开关、电子式互感器及二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必然选择,但智能开关和电子式互感器的选择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案。
智能开关可选择理想的智能开关,或是传统开关 + 智能终端的方式。理想的智能开关具有智能控制、在线监测及自诊断功能,并具有数字接口,其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特点,由于其设备费用极高,在国内基本没有应用的业绩, 所以可实施性差。而传统开关+智能终端的设备具有常规的控制及操动方式,没有在线监测及自诊断的功能,虽然也具有数字接口,可接入过程总线,但其智能化程度较低。由于其可靠性较高,设备费用一般,现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变电站,其可实施性相对较好、综合比较,智能开关应选择传统开关+智能终端作为其电气二次设计的最佳方案
电子式互感器可选择无源电子式互感器,或是有源电子式互感器。无源电子式互感器是基于有关光学传感技术而设计的,其一次侧光学电流 电压传感器无需工作电源,是独立安装的互感器的理想解决方案,目前正处在进行实用化研究,国内很少应用,由于其设备费用极高,可靠性较差, 因此可实施性差。而有源电子式互感器是基于Rogowski线圈或低功率线圈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其互感器的传感头部分具有需用电源的电子电路,现已通过采用激光供能的办法解决了电路电源问题。由于其可靠性较高,可实施性较好,已获得较多的应用、综合比较,电子式互感器应选择有源电子式互感器作为其电气二次设计的最佳方案。
2.2 通信规约的选择
数字化变电站的网络分为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规约选择。
站控层网络规约可选择网络化的103规约或是IEC61850规约。网络化的103 规约采用传统的面向功能设计方式,其互操作性较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以太网通信,软件费用较低,可实施性较好。而IEC61850网络规约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面向对象设计,是构建数字化变电站的理想平台,其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种实时和非实时通信,软件费用较高,但互操作性较好,可实施性也较好。综合比较,站控层网络规约应选择IEC61850规约作为其电气二次设计的最佳方案。
图2
过程层网络规约可选择 IEC61850 规约或是 IEC60044-8规约。IEC61850规约采用FT3 帧格式,具有实时性好,传输延时固定的特点,其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好的串口通信,可采用插值法实现自同步,可靠性高,软件费用较低,可实施性好。而IEC60044- 8规约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种实时和非实时通信,面向对象设计,是构建数字化变电站的理想平台。其传输延时不固定,用于采样数据同步时需依赖于外部同步器,不能自同步,可靠性较差,软件费用也很高,但其可实施性较好。综上所述,对于单间隔不需要数据同步的二次设备,采用 IEC61850 规约传输;对于跨间隔需进行数据同步的二次设备,采用IEC60044- 8规约传输。故采用IEC61850规约与 IEC60044-8 规约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其电气二次设计的方案比较合理。
2.3 网络结构的设计
网络结构的设计分为站控层网络方案和过程层网络方案设计,其中过程层网络是数字化变电站特有的网络,目前没有成熟的方案,而数字化变电站站控层网络方案比较成熟,一般采用星型以太网络,不需论证分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及系统的结构,并探讨了各组成部分的技术及作用,结合变电站内部智能电气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给出了数字化变电站的数字化网络结构和其电气二次设计的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九虎,郑玉平等.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7)
[2]高翔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关键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特点;现状;应用;改进措施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及航空航天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尤为突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现代化产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巨大作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领域。
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
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对信息进行采集、储存、综合整理,最终实现对现代化电子信息的处理。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已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过与多种科学技术相互协作与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高科技,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主题,极大地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支撑之一,推进了我国产业转型的步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电子信息模拟系统转变为电子信息数字化系统,从而带动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实现高安全、高精确度、快速率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
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质量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工程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数据处理人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工程基础信息的录入、储存等数据处理工作,为工程质量提供基础保障。2)工程设计人员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方案设计,运用精确的计算法则进行数据计算,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3)企业管理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网,将工程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归纳,实现数据共享,保障工程实施的进度。4)企业决策者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相关管理部门下达指令,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度,共建高质量工程。
四、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方法
当前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应该清楚知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发展。4.1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创新尤为重要。在建设中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善于发现问题,采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促进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电子信息技术向多元化方向推进。4.2提高政府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政府应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大重视程度,提高对其的政策支持,携手企业共建优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从而使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为我国产业自动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日子里,人们应该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不断探索与研究,寻找出更好的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关控制措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效性提高到最大程度。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燕.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
[2]赵明辉.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特点;对策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热门话题。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技术改造,来促进他们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为变电站的保护、控制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效解决了变电站在监视和控制工作中的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文章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特点、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系统结构以分级分布式为主;综合;数字化测量方式;监视屏幕化。具体内容如下:
1.1 系统结构以分级分布式为主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完成综合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子系统、功能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顺利完成控制中心和变电站之间的通信工作和任务,并且还要及时将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故障信息记录下来,上报给控制中心,对于控制中心下达的任务,也要严格按照其命令执行。
1.2 综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其功能呈现出综合性特点,主要包括对子系统进行监控、保护的功能,以及自动控制装置、数据通信等功能。通过CRT屏幕,操作人员就可以对隔离开关、断路器进行相关操作,并且还能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开关,而对于电容器的操作,通过投、切等方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将人工控制跳、合闸等手段保留下来。
1.3 数字化测量方式
对于采集到的模拟量,应进行不间断监视,若是出现越限情况,应马上发出警告,同时,要对越限的数值、时间及时记录下来,并把这些信息都传送给调度中心。对微机的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监视结果也传送给控制中心,并对下达的命令进行执行。
1.4 监视屏幕化
所谓监视屏幕化主要指的是,操作人员通过屏幕就能对变电站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监控。无论是经济发展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积极推进监视屏幕化的使用进程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技术能够促进运行可靠性、安全性的提升,降低操作失误率,还能实现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增长。近些年来,保护管理及系统正朝着保护、测量、通信以及控制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信管理、保护信息、录波管理、图形监控、告警管理、GPS对时、历史记录等功能。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生产企业
现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择的类型方面存在功能不够全面,质量不达标和系统性能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有一些生产自动化设备的厂家过分看重自己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很多用户又非常重视技术含金量,他们都没有给予产品的实用性、功能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设备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是,其产品质量却不过关,无论是结构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同时,这些厂家对产品技术进行鉴定,但是对于产品质量、性能方面并没有鉴定。并且他们对自己的技术水平也没有进行改进,只要有人购买就会生产,无法有效保证生产质量,特别是外购部件更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一些已经投产的变电站经常出现问题。此外,有一些厂家和企业没有做好使用宣传工作,致使电力企业人员没有对系统进行全面理解,设计漏洞非常多。
2.2 接口问题
一直以来,接口问题都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很难有效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其接口的类型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变电站相关工作的展开增加了难度。同时,抗干扰问题也存在于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电磁兼容相关问题,比较容易受到忽视。这因为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在进行抗干扰试验时,它采用的手段非常原始,没有定量指标。
2.3 传输网络、规约
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各个地方变电站的情况也是不一样,而各个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规约形式也是不同的。比如:DNP3.0、CDT、以及SC-1801等等,这三个标准能够运用参考模型中,是衡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对策
3.1 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明确
电力企业应制定一套安全生产目标,通过培训来促进工作人员危险预控能力的提升,实现员工思想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方向转变。比如,若是上方带电,工作在其下方的人员,需要将和上方带电设备应保持的安全距离记录清楚。
3.2 加深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认知力度
综合自动化系统大大促进了变电站的可靠性、安全性的提升,实现其运行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在管理、运行、技术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和过去相比,变电站不仅占地面积缩小了很多,且成本也有所降低,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总投资量有所减少,且电压合格率也提升很多,降低了工作难度和电能损耗。因此,电力企业应加深工作人员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认知力度,只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将相关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3 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
一般来说,造成变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母线失压、本体故障和主变压器发生损坏等原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源线路出现故障而造成受电变电站出现失压的情况,或者由于断路器拒动而造成事故发生并延伸至母线,这些都会对整体系统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系统事故。因此,电力企业应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算编制,提高运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将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以恢复系统的高效运行。
3.4 强化防误操作管理工作
电气操作票主要指的是当电气设备需要从当前运行状态切换到所需要的目的状态过程中,而遵守的操作章程所形成的操作指令的有序集合。而以往工作票的管理模式非常陈旧,且水平和效率都非常低。为了避免因电气设备而引发重大设备事故,操作人员应开展好设备安检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的强化,来规范其操作流程,并建立工作责任机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作为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着巨大的优越性,不仅变电站的可靠性和运行水平都得到提高,并且电能质量也明显优于以前。然而,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其技术还不够稳定,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只要电力企业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加深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认知力度,对安全生产目标进行明确,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就能弥补其应用的不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伟.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2(34):23-24.
[2]聂延春.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问题和特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