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税收;问题;税负;权益

企业税收在大类上分为流转税和权益税,还有一些财产性或权证性小税种。合伙企业同样适用具有普遍规范的税种。但当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以合伙组织形式出现时,一些普遍意义的税种是否仍然普遍适用?若从税收的原则和具体业务性质来看,一些新的业务需要具体分析,使税负既符合税收原则,又切合合伙基金的本质特点,从而保证税负公平、规范、持续。首先,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办理企业所得税的登记,是不是不能出具所得税完税证明?如何避免重复征税?无论是经营性合伙企业还是投资性合伙企业,收入中免不了有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税后分红。这些税后分红,由于合伙企业本身不是所得税纳税人,不缴所得税,本身对于收入来源的性质是税前还是税后并无区别。但当收益分配给所有机构合伙人时,实际上就包含了那些已税收益,特别当分配的收益超过收到的税后收益或约定的税后分红多多少少都直接分配给合伙人时,则在合伙人层面就有重复征税的问题。如果能连贯开出完税凭证,则就不用重复征税。当然,前提是对税后的分红部分要单独核算,不与其他经营收益混同。俗称税收负担可否“穿透”,不能穿透,重复纳税从原理上讲是不合理的。如果不是合伙企业而是公司制企业,则可以穿透。公司制作为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带来的麻烦是:基金资金进进出出是常态,不能经常增资和减资。随着公司制企业对投资限制的放松,也可以把公司制基金的注册资金设定很小,而真正用于投资的资金,相当于资金的集合作负债处理,资金的流转就会更加方便,也解决了税后利润重复纳税问题。只是投资有收益的话,不能再回出资人原税收管辖地缴税,而是在基金公司注册地缴税,不利于社会资金的异地流动。

其次,投资性基金合伙企业的经营所得与非投资性生产经营性合伙企业的所得有何区别?如何认定盈利?合伙企业的本源是规范简单合作经营时的权责利,目标多指向自然人合伙,由于出资退资方式及税收归属不变等优势,却被机构广泛运用,而随着公司制企业规则的放松,两者有趋同趋势。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的合伙企业来说,一般资金来源很快到位且视为资本金管理,变为各要生产要素后进入到生产经营环节,产品或服务是其工作成果,其成本与费用,收入的核算以年为单位等常规做法都比较明确,本金只是保障条件,构不成收、支的组成。若有盈余,即可以作为收益向合伙人分配,哪怕不分配,也是合伙人的税基组成部分。如果这个合伙企业做的是基金,业务就会很不同。基金在投资期内,成本随着项目的出资而变动,比方一个投资期为五年的基金,第一年投出4亿,第二年投出3亿,第三年投出4亿,第四年投出5亿,第五年前三个月已投出1亿,后九个月未知。在此情况下,如果个别投出的项目在投资期内收回来,不管收回多少资金,单个项目有多少增值,都应当冲抵所有其他项目的投资成本。因为一个基金就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成功并不意味其他项目也成功,且很有可能其他项目全盘损失,这也是风险投资的特点。只有当收回的资金真正冲抵了全部的投出成本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合伙人据此可按份额比例申报其税收基数。如果投资期还没有结束,相当于投资成本也没有锁定,即便现有项目已大大增值,若是未投出的余额仍超过该增值额,也不应认为该基金已经实现了收益。若以个别项目的盈利让合伙人按份额分别计税,对合伙从、对基金而言是灾难,一旦后续项目巨亏,何以弥补损失呢?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个项目都是保本或盈利的,风险投资的成功概率其实并不高,只是将好的项目掩盖了差的而已。所以,只有把投资人的本钱全部还完有余且结束了投资期,锁定了全部成本,才可以认为有盈利。

一些基金为维护形象先处理好的项目,后处理差的项目,更会雪上加霜。第三,股权交易与股份交易的纳税有何不同?当投资项目公开上市后,投资资金成为可流通的股份,虽然仍然是权益性资产,在二级市场买卖时,现在的规范是要缴增值税、印花税、手续费。基金由于仅是一个资金集合,几乎没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与原营业税没什么区别。已经转为股票的股权成本,流转税环节,只能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分别算,项目有损失的肯定不缴,项目有盈,肯定要缴。但一些项目虽然成本确定,由于金额较大,出售的间隔时间长,经常面临市价变化,若是前高后低,则很难将后期的亏损来抵消前期的增值,流转税按月计缴,不是按年,更不是按基金存续期,只能在出售的策略上把握好股票大市。若是股权交易,性质其实和股份交易一样,但目前并没有增值税负担。不说不缴,也不说要缴。从权益转让的角度应是所得税管辖,而股份化后的权益视作了流动财产。出售股权,只缴印花税,有增值的并入所得税基数。买入他人股权的缴印花税,新增的投资不缴印花税。试想,如果一个基金设立到退出,同一笔资金,由于处在不同的环节或契约中,需要缴纳的印花税可放大4~5倍,印花税已经从权证税种似成流通税种,阻碍资金的快速流动,推高资金成本。第四,自然人合伙与机构投资人合伙纳税环节的区别在哪里?合伙企业对法人合伙收益不用代扣代缴,而对自然人要求代扣代缴,且合伙身份不同的自然人所缴的方法不一样。若是管理人,则除工薪收入外还取得经营管理绩效收入,其比照个体工商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他合伙人通常按20%财产或权益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自行申报,不管合伙企业是否分配,都应纳入申报基数。所以,选择公司制还是合伙制?个人合伙还是机构法人出面合伙?当不当管理人?管理人是否取得管理绩效收入?如何向企业的注册地贡献税收?有政策的支持又不影响资金供给地的税源等等,要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谋划,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第五,损失如何认定?合伙企业本无企业所得税,项目损失经有权机构、组织(一般是管理人的董事会、基金投决会等)认定即能从账面减值,损失可以进入当年的合伙企业损益中,不管合伙企业将投资人的投入资金计入权益或负债,一旦减值,虽然账务处理不一定直接冲减权益或负债,但结果反映在未分配收益的减项,实际一定就是总资产的减少,也意味着合伙总财产的减少。从税收原则上看,合伙企业的资产减少,就等于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投入相应份额的减少,不能以成本法或权益法简单折算其权益。因为合伙企业的权益是随资金的投入与退出而变化,一般是有钱就分,不得留滞在合伙企业账面。这样,合伙企业给每个合伙人的对账单就是其权益清单(不包括浮盈或浮亏),非常易于理解。只有当减值出现并认定以后,合伙人相应减值的份额应当据以减值并申报纳税基数时扣除。这个过程在税收逻辑上是成立的,但事先要向主管税务部门做好沟通,取得减值的依据才有可能实现。税务部门对于损失的认定标准和基金管理者对损失认定的标准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明明损失的项目,为了向投资人有圆满交待,通过诉讼或仲裁是赢的,而执行过程不仅漫长且无实际财产,减值的法律证据反而不足以支持减值,除非破产,而现实中破产的并不多。减值与否,很可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补亏无望,争取及时减值是上策。第六,管理人与基金分设如何影响税负?通常合伙制基金与管理人是分设的,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第2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第3篇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以及必要性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企业的一种收支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它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企业的收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把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责、管理目标、和经营状况的分析,来满足其所有的管理职能,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需要所有企业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承担企业财务管理的责任。对银行日限额提出要求,目前商行日限额1.50亿元,单笔限额为5000万元,农信日限额2000万元,单笔限额为500万元,对于大额资金支付收到一定限制,造成汇款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付效率。如果这个地方与银行协调好,争取到更大的单笔限额和日限额,满足大额资金支付需求,可以降低财务费用。

仔细研究资金结算使用的财务软件,不断发现新的功能,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账务处理软件。目前使用的GS系统取代柜台结算,同样将银企直连功能切入到核算系统内,便于进行账务处理。相比较而言,核算步骤有新的变化,更加严密,付款操作体现了一定谨慎性。在新旧系统并行期间,付出了很多劳动,对新系统边学边发现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做出了很多改进,使系统运用起来更加顺畅;宝信系统的运用。满足财务公司银行账户挂接的需要,需要利用宝信系统平台操作。目前不能与GS系统很好结合使用。系统稳定性有待提高,支付环境不够稳定;企业网银系统的运用。通过对企业网银的不断使用,观察对比,尽量采用行内付款,节约财务费用。

总之,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提前筹划,满足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但就资金管理核算角度来看,需要稳定、安全、稳妥推进。针对山钢财务公司对资金结算中心银行账户的挂接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流程,工作中积极主动思考,打开工作思路,适应并拓展新的业务范围,基础工作必须扎实,严密,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严、细、实管理,特别当前生产经营形势,从资金高效管理,节约财务费用入手,算细账,也将起到积极的管理作用。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几年发展速度之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紧跟市场发展的脚步,一再改变发展模式,从以前的计划经济变成了现在的市场经济,这给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类企业也都在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为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中,因此可以说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

虽然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变成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了,但是有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给企业的发展拖后腿了,影响企业的收益。我们现在企业的发展最主要是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但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形成障碍,所以我要改变现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采用科学的发展模式,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部门是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管理者认为财务部门是重要的部门,应该是重要的人去担任。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有的也是家族企业,所以一般在财务部门工作的要么是企业的自己的家族成员,要么就是企业老板的自己人,因此他们的财务知识怎样,是放在第二位置的。他们有的人根本没有财务管理概念,还有的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他们的水平有限,自然这些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的分析也就马马虎虎,根本不能用专业这个词语来形容,他们的这样状态严重影响着财务管理的质量。作为财务管理基础性的员工这一块首先做的就不到位。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不到位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监督部门的有效监督,才能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真正的在企业落实到位,真正的在企业实行下去。企业的监督部门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能力,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因为一时疏忽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监督财务管理的资金支出,收益;监督会计的报表,账本、记录;监督资金的流向、原始数据资料等等,这些都是监督部门应该监督的范围。现实情况是在企业中,这些监督部门的职责发挥不出来,因为都受到企业领导者的制约,所以监督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样的监督情况存在于企业已经变成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种缺陷。

(三)企业的投资融资能力弱

我国大部分存在的是中小型企业,而它们的资金来源是有限的,一般就是几个人的合伙企业的投资,再就是融资的渠道,至于贷款这方面也是很弱小的,所以企业的资金有限,企业的投资规模就是有限制的,自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信誉低,所以企业在银行贷款数额有限,虽然有的企业能够贷款下来,但是也要承担高额的利息,因为企业的投资是有风险的,所以很少有别的渠道能够去进行融资,他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一般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还有顾及贷款,所以他们的利润差就会缩小。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后,对企业的投资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那么企业领导者的投资决策风险就会扩大好多倍,盲目的投资,最严重的结果是企业会走向衰败。

(四)采用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的,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没有特别在意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虽然都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很重要,但是却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依然把企业的焦点放在销售上面,依然认为利润是最主要的,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放在第二位;还有的企业就单纯的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工作,却忽视了财务管理更大作用,这种落后的思想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落后的思想会采用落后的管理模式,只是在意报表、记录和数据,却没有关注其中的含义分析,管理者的决策也凭借经验之谈,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发挥不出来,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规范处理。

三、针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

出一些调整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管理,健全监督机制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资金使用安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良好的监督体制,可以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避免因为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要实现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还要明确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两者统一才能作用在企业中。同时要加强财务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加强他们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按照制度办事,者更有利于保证监督制度充分得到实践。

(二)对投资、融资工作要创新发展

首先企业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投资和融资的有利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投资融资的创新发展。对于企业的融资创新工作,企业应该改变现有的融资局面,在正确认识自己企业发展情况的前提下,扩宽自己的融资渠道,可以把融资按照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开执行,外部环境多吸引外部资金供自己企业使用;内部则做好企业剩余资本的装换工作,变成企业可利用的资金来使用。

(三)增加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

在企业中,不管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员工,都应该对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因为财务管理理念是贯穿于整个企业中的,而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和任务,一旦整个企业重视财务管理理念,那么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不易被踢出局。所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都要树立这种学习意识,不断的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用最踏实的实践工作,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科学化。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企业在现代化市场竞争中来完成,要考虑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要,以此来制度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所有制度的基础,制度的制定也应该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应该充分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是制度才有可行性,才能有利于在企业中执行。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一、引言

会计假设,也称会计假定,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推断。192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最先提出会计假设的概念,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假设,会计实务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他提出了经营主体、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财务状况与资产负债表、成本与账面价值、应计成本与收益、期后影响等假设。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2002)提出,会计基本假设应该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联系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特点,将宏观调控、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作为四项会计基本假设,将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作为三项会计基本假定,并认为后三项基本假定是补充性的基本假设。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为财务会计提供了以高科技和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新经济出现之后,会计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正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二、会计基本假设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主体假设面临的挑战 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个实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强调的是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特定性和单一性。会计只为“这一个”会计主体记账并编报会计报表,这个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相区别,而且还独立于其业主之外。即不管会计服务的对象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也不论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独资、合伙还是公司的形式,会计反映的乃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其他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更不是业主个人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的弹性较大,既非限于一个经营企业,也不一定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既可以扩大至专业公司,-乃至由若干个企业通过控股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责任单位。一般来讲,凡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会计报表的特定实体,都能构成一个会计实体。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都是法律主体。独资与合伙企业通常不具有法人资格,不是法律主体,因而不能独立地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仍是业主或合伙人的。但从会计上看,则必须将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对待。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或公司组成,但集团公司本身可能是没有法人地位的,在编制集团公司的会计报表时,要把集团公司视为―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或企业同时也是会计主体。

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和紧密,为众多企业联合形成一个联合体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易活动,从而完成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提供了可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使现实中的会计主体对应于两个空间。虚拟公司是一种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联合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共同、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的企业组织,是一个寿命与空间随时间变化的松散联盟,其实质不是法律意义上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没有固定的实物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克服各个联合公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障碍,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这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会计主体这一传统假设已不再能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立场提供基本支持。

(二)持续经营假设面临的挑战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这一假设涵义有两层涵义:一是各主体在可能预见的未来不是期望清理或清算的;二是假定各主体能执行现有的经营活动,包括各项合同、各种既定的经济活动等,并无法确定其结束时间。持续经营假设,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存在着竞争,其经营的持续期间带有不确定性而提出的。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的活动规定了空间范围,而持续经营假设则为会计的正常活动作出时间的规定。在这个假定前提下,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约偿还。持续经营这一假定前提为财务会计中许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费用摊销、分配方法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一次全部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要采取折旧的形式分期摊销;在企业的经营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货币收付发生一定程度的分离时,企业不能以是否收付货币资金作为收入、费用是否发生的标准,而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企业的资产才需要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负债才需要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持续经营是以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股权分散和规模性经营生产为前提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是一种动态的具有适应能力的组织,其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的根本前提――假定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解散、终止。显然,持续经营假设已不适用于虚拟企业。

(三)会计分期假设面临的挑战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会计所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是每一个经营期的活动,而不是企业在其生存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在此前提下,要将持续不断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较短的期间――月份、季度、半年、年度作为会计期间,定期归集、确定每―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损益,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额,进行结账并编制会计报告,将各期的会计信息及时传达给信息使用者。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一年称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年度既可以与日历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会计分期作为一项假设,实际上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分期假设受到了强大冲击。首先,像“网络公司”这种公司形式,持续经营假设对其已不成立,对于一个本不够长的会计期间再进行分期是没有必要的。虚拟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暂性,使公历年度的会计分期不再适合,人为划分多个时间间隔已无必要。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交易结束后编报一次会计报告。这样可使交易的账务处理保持完整性,同时有效地避免了跨期摊配时的人为调节等问题,成本和费用的分配也不存在配比问题,便于企业清算。其次,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

用实时报告系统,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传送成本已不再是重要问题。为满足管理需要,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成了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上的首要目标,人为地按月、年编制报表意义不大。另外,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角度看,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往往需要迅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对股票价值的快速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传统的每年各一次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已逐渐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将向战略管理会计转变,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就时间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基础,而不能都统一以日历年度为标准。

(四)货币计量假设面临的挑战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自动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货币计量只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个阶段。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附带两个假设: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币种的惟一性假设。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的资产的价值才具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才能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虚拟企业和网络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纸化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这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支付手段,电子货币加速了资金流动,活跃了资本市场交易;与此同时,现实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加之网上交易可瞬时完成,使得币值稳定假设受到严重冲击。今日的现实经济,币值变动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国家的某时期货币价值发生急剧变化,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急剧大幅度贬值,如东南亚经济危机,这对货币计量提出了挑战。有的国家在币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已不得不采用物价变动会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研究开发活动、采购活动都需要运用高科技进行管理。这就使得高智力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强化。因此,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由于人才的这种特殊重要性,使得企业投资对象由原来的设备、厂房和资金转向知识和智力上来。因此,人才成为2l世纪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但是,人力资源作为新型的资产由于无法用货币计量而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这将直接影响信息的有用性。其实企业还有不少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使用决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如企业外部环境、地理环境等,如果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都只能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更有甚者,许多不能计量的资产恰好是许多新型公司增长最快和最重要的部分。如近几年来增长很快的是服务业,但是这些公司许多最重要的资产,如品牌、知识产权等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得到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会计职业界受到来自学术界、国会、政府监督部门以及会计职业界自身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在于:企业会计报告没有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报告未能面向未来,会计信息严重不完整,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因此,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会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化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构

(一)会计主体假设重构 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外延已经扩展,其会计活动空间范围可以包括传统会计系统界定的“实”的物理空间中的公司、企业、集团等,亦可涵盖以网络“虚”的媒体空间为主的虚拟企业等临时性结盟组织。虚拟企业虽然其存续期可能很短,但有一定的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当将其确认为是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时,仍然能够和其他主体相对立,而且独立于业主之外,并可据此反映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失等。因此,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网络环境而改变。网络时代出现的虚拟公司、虚拟企业集团以及虚拟公司联盟也并不否定会计主体的存在。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同时并存,将是新经济时代赋予会计主体假设的新含义。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不管其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这一定义是将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不与外界发生联盟关系而独立运作的企业,即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或依照一定的协议而相互协作的企业,其内部各个部门明显地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可直接视作会计主体。其二,对于存在着共同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企业联盟体,如网络公司等,各企业之间也会存在不同的职能分工,如同单个不联盟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一样,为着相同的利益目标而协调、高效地运作,因而也可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重构 根据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的组织和业务特点,应改变持续经营假设理论为即时经营假设,即根据虚拟企业的计划存续时间(或条约规定的合作期限)组织相关的会计活动。在即时经营假设下,资产将不能按其使用的时间长短和用途来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负债将不按其偿还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资产的购进价值应在购进的时候立即摊入成本。虚拟企业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间完成,收付实现制相对权责发生制更为合理。此外,对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备成员方的虚拟企业,采用现行市价法作为计价基础会更好地反映该网络联盟会计的状况,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信息时代将科学技术引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天地,受此影响,企业的兼并或分拆,资产重组或剥离变得愈加频繁,已经难以按传统的假设,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来自许多动荡不定因素的挑战。虽然持续经营假设对大多数企业是适用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和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将是持续经营与非持续经营、企业整体持续经营与部分终止经营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应有所拓展,持续经营假设应对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作出不同解释。对于虚拟企业,可以借鉴以清算假设为基础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的可行性,以有利于加强虚拟主体的风险管理。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纳税筹划 案例分析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统筹策划,达到降低税负目的的经济行为。

一、纳税筹划存在的原因

1.税收政策的差异

如: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同。

如: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另规定一档低税率为13%。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11日表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2.税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2008年将是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研究制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等重大税制改革列入2008年改革日程。

随着改革触角进一步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最大的两个税种延伸,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步入实质操作阶段。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等税种改革也将在2008年进一步推进。

现行税法主要有法律、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地方性规范文件构成,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

3.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税法草案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如: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旧税法以区域优惠和外资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优惠格局,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实施过渡性优惠政策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25%,企业设立时则可以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合理设立。

4.边际税率的运用

某些税种按不同档次的税率征收,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一定的费用标准后,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为纳税人合理纳税筹划提供了政策空间,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筹划达到不纳税、少纳税、延迟纳税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节税目的。

二、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失败的税务筹划案例,来分析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运用。

1.案例背景

某物资企业主要负责为某铸造厂采购生铁并负责运输。策划的筹划方案:将为铸造厂的生铁采购改为代购生铁。由物资公司每月为铸造厂负责联系4000吨的生铁采购业务,向其收取每吨10元的中介手续费用,并将生铁从钢铁厂提出运送到铸造厂,每吨收取运费40元。通过该方案节省了因近亿元销售额产生的税收及附加,对于手续费和运输费只缴纳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

年末,国税稽查分局在对该物资企业的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当年生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而“其他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加,且每月有固定的4万元手续费收入和16万元运输收入。经询问记账人员,并到银行查询该公司资金往来,证实该企业经常收到铸造厂的结算汇款,也有汇给生铁供应商某钢厂的货款,但未观察到两者间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检查人员认为该企业代购生铁业务不成立,属涉嫌偷税,要求该物资企业补交了近千万元的增值税。

2.相关政策法规

财税[1994]2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只对手续费和运输费缴纳营业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第1款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

3.案例分析

该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清晰地反映其与铸铁厂、钢厂三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使得税务人员有理由认为上述业务违背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的规定,从而不被认可是代购货物业务,其收取的手续费、运输费应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增值税。

4.案例启示

(1)会计核算要规范。误区:会计处理模糊是应付税务检查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案例就是由于该公司对代购业务没有规范的会计记录,没有可靠的资金往来记录以证明物资公司没有垫付资金,税务检查人员不认可代购业务,从而使得一个很好的筹划方案失败。

(2)科目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在本案例中,该物资公司可以自行设置“代购商品款”核算代购业务的经济业务,方便税收检查人员检查。

(3)形式要件要合规。本案例的败因在于“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不垫付资金并不代表不做业务,在本案例中,只要在会计记录中做到在未收到铸造厂资金的前提下不支付钢铁厂货款就符合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同时还要和铸造厂签订代购合同以证明代购业务的存在,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要十分注意形式要件的合法性。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对税款的合法节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区别纳税筹划与偷逃税款行为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2.考虑成本效益。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重视分析对纳税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和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充分考虑到对未来的税负的长远影响。

3.具有可行性。是事先的科学规划与安排。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它是税收筹划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4.综合衡量与周密部署。税收筹划不仅是会计人员做账的事情,也与经营有关,是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后效益。切忌简单地模仿,必须注意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差异与性质差异、经营环节差异收入来源与征收方式差异等。

5.形式要件要合规。相关会计记录的形式要件必须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6.规避税收风险。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对税收法规的利用,税法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断的堵塞漏洞和处于反避税的当中。一不小心落入税收筹划误区,将会产生重大的税收损失。

7.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一个设计良好的筹划方案必须得到税务的认可才能够可行,才能达到筹划的目的,与税务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之一。良好的税企关系可以避免企业因不懂法而违法的损失。

企业纳税筹划是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有计划的统筹行为,是事先的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很多大型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涉税业务复杂同时也为了规避涉税风险而成立自己的税务部门专门从事涉税事项的管理。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应当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现有的税收法规,关注税收政策的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正在使用的筹划方案,合法地节税。

参考文献:

[1]中注协纳税筹划讲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06.

[2]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