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燃气公司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978年成立至今,燃气集团已经发展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平台。回顾燃气事业发展史,档案记录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料,成为燃气集团档案管理者一直探索和追求的事业。集团公司先后制定《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燃气集团档案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档案局3A级认定标准,集团公司购置档案密集架、计算机、服务器等设施、设备,投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为达到要求标准而努力。现今燃气集团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更好地为适应未来燃气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日常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工作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例如,因年代久远,一些档案在利用时因为检索工具不全,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寻找文件。使用计算机档案管理后,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储存空间大,计算精度高,可以及时给档案管理人员准确、全面、快速的查找相关文件和有关数据。同时计算机管理档案有利于材料的完整保存,延长了档案的寿命,节省了资源。当然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

建立高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信息软件系统。

目前围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信息软件系统繁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选择一套可靠的软件系统成为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关键。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考察,实际操作,选择符合本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适应的软件系统。

(2)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及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尤为重要。只有在政治素质过硬的前提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保密性,只有在业务素质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做到档案管理的三个特性,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建设起档案信息化管理。所以现代档案管理需要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3)档案信息系统的维护。

档案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档案人员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要使档案信息系统发挥最大作用,信息录入要完整,只有数据完整,后期维护才能顺利进行。信息录入要准确,只有准确的数据,数据库的后期维护才会有意义。培养时时更新意识,要派专门管档人员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核准。只有做到这些,保证了人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及软件应进行专人的定期维护和升级。

三、具有燃气特色的档案管理工作

去年年底燃气集团为提升管网安全及档案管理水平投资建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日常管线的管理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系统)是一种近30年才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主要是将地理或空间数据信息与其属性信息结合起来,实现图与文字数据共同处理的一个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下,结合实际信息与科学的理论,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的重要的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公司可以直观的查看管线的属性信息,了解管线的所在道路、管线类型、管径壁厚、修建年代等。简化了以往管网档案信息查询的流程,为燃气集团管网的安全运行起到保障作用。

地理信息的档案管理的优点在与能够方便灵活的查询图形与属性数据信息,并能快捷的检索设备、燃气管线资料的空间信息以及运行状态;能够根据图形查询并定位任何一个位置的管网设施;具有完善的管网维护功能,充分满足管网数据的动态维护的需要;为燃气管网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燃气管网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研究

前言: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电力营销管理是一个比较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监察管理机制,是以企业的主要目标为核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影响电力企业管理的质量、效率、效益等各种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及时有效的进行整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是时代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现代化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更是在电力企业实施奖罚制度以及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完善电力企业管理以及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制度。

一、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概述

1.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目标

为了尽可能地提升电力客户所能够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电力营销的工作效率,并且同使用者建立起积极和谐的相互关系,维护供电企业所处社会中的形象,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的所应设置的终极目标是供电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壮大。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特点

要在紧密性、服务性以及连贯性上做到位。

(1) 连贯性强,电力供应室在电厂发出经过变压、输送以及回压等过程最终到达使用者的使用设备中,整个过程需要同步进行,产品的生成以及经营等所有环节都必须统一部署。

(2) 紧密性强,电力供应的一大缺陷是电能根本没办法大量存储,这是极少数商品所特有的属性,这也就说明了电力供应营销以及使用一定是在同时完成的,也就是说电力使用者同供电企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万分紧密,而保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关键点是供电企业单位的电力营销者。

(3) 服务性强,结合以上两点特性,再加上供电企业单位的电力供应过程需要电力企业社会公益化以及优质化发展,导致供电企业单位的服务性强。

三、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思想定位

1.电力的营销管理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一切活动都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进行。具体来说,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在电力的生产中,要满足电力营销的需要。

2.确立电力营销的原则。电网是联系企业和用户的纽带,是电力营销的基础;技术和服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给予重要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对现有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变与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电力事业。说到对电力企业管理的完善,首先要积极的引入现代的办公系统。如利用当下的先进技术科技计算机、互联网络、各种目前高科技的通讯技术,减少故障处理时间,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根据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转变电力营销理念。由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以卖方市场为基础的,对客户的服务比较被动,没有形成积极的服务意识。

4.要做到运营商业化和管理制度化。政府机构改革后,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实行了政企分离,拥有了独立的法人地位。从此可以更好地致力于自身的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这对进行当下电力营销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实施规划

1.建立新型营销体系

供电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理念,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能适应市场的营销机构。在原有的用电管理的基础上,转变职能,变管理机构为电力的营销机构。新的营销机构,要具备现代营销的基本特征,具有开发产品和咨询、合同管理和电力销售、品牌管理和市场推广、方案策划和客户支持等职能。设置监督、支持和主营系统,做好引导客户消费的工作,并做好客户用电的售前、售中咨询,售后的服务工作。

2.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第一,对电能的利用推广使用范围,增加电能的应用。现在城市污染严重,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十分迫切。而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城市环境的控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向人们宣传使用电能的好处,力争逐步占领传统的燃煤、燃气市场,提高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第二,细分市场,重点突破。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施重点突破。在今后5年内重点在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结构升级方面做文章。在居民生活方面,重点促销有关加热等电气设备;企业结构升级主要是从普通锅炉到电锅炉的转变。同时加强农村电力市场的推广工作,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3.营销理念的调整

对于电力营销来说,理念是其方向上的指引。一个优秀的营销理念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营销体系,同样一个好的体系更需要一个方向明确的理念来指引。正确的营销服务策略是应该把市场的动向为向导当做营销理念。因为客户的需求是通过市场的需求表现出来的,而电力营销的主体就是电力用户,所以以市场动向为导向就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只有这样电力营销才能够有更强的目的性,从而不会出现营销盲目的现象。

4.营销策略的经常性调整

不同的时期,市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客户的需求同样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产品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也就越多,面对这一挑战,电力企业要不断的调整营销理念,改进营销策略,以多样化的营销手法去吸引客户,满足客户不同时期的需求。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来看,整个供电企业单位中的电力营销工作属于供电企业单位的最具核心地位的工作,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同时,也兼有极高的市场风险。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供电企业文化价值,加强对供电企业中营销者的培训,才能真正意义上降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晓龙.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6):11-13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配调度;SCADA;GIS;GPS

中图分类号:TU99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系统组成及功能

燃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为燃气企业对燃气生产、产销、管网运行状态、设备资产管理、用气安全管理等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它对提高燃气管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燃气输配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

燃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由SCADA系统、GIS系统、GPS系统、安防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管网仿真系统、负荷预测系统、泄露检测定位)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提高了燃气企业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急抢修管理、辅助支持等五大部分管理手段和效率。

输配调度各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1 SCADA系统

SCADA系统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HMI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对燃气管网系统的进气、计量、输配、调压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调度,能实现生产信息、管网状况的自动化收集、分类、传送、整理、分析和存储,为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SCADA系统主要实时监测管网运行数据、动态显示管网运行流程图、显示采集的历史/实时趋势、下达调度和操作命令、报警和事件管理、网络监视和管理、生成各种数据报表等功能模块组成。

1.2 GIS系统

GIS系统为用户提供一套管理燃气输配管网空间及属性信息、实现数据的综合查询、统计及输出、可以有效进行紧急事故处理、并可与SCADA系统、客户信息系统集成使用的管理系统。

GIS系统主要由图形基本操作模块、管网设施管理模块(设备台账管理)、管网制图系统、管网综合查询系统模块、管网综合统计模块、抢修辅助决策系统模块、系统维护管理模块、WEB GIS子系统、移动GIS子系统(PDA)等组成。

1.3应急抢修系统

应急抢修系统利用GIS系统、客户服务系统、SCADA系统及GPS系统分析事故原因,针对不同管网事故模式自动生成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为抢修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应急抢修系统根据SCADA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获取事故报警信息,利用客户服务系统提供的用户信息,分析出影响到用户数量及范围,根据应急预案等级划分标准,系统自动识别需要启用哪级预案。通过GIS系统自动对抢修点进行定位、显示相关阀门、调压器、管线、用户信息并提供最优关阀方案。利用GPS系统自动调度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抢修车辆和人员到现场抢修,将事故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应急抢修系统由应急预案等级划分模块、应急过程管理模块、应急信息模块、道路封锁管理模块、风险评估系统模块、短信群发功能模块、与GPS系统集成、与GIS系统集成、与CIS系统集成、与SCADA系统集成模块等组成。

1.4 GPS系统

GPS系统是综合GPS、GIS、GPRS(或CDMA1X并容合GSM)无线通信技术,为燃气用户提供各种运输车辆的调度管理的系统软件。提供了对公司车辆进行高效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GPS系统主要功能有车辆实时定位、车辆监视控制、车辆调度管理、车辆报警处置、短信语音通信等。

1.5 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用于解决和优化城市燃气复杂管网、多气源燃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建立管网实时运行模型,分析SCADA系统采集的管网实时数据,对管网的异常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模拟分析计算用气高峰期管线上的压力分布,分析高峰期每日运行的管道系统的输送和储气性能。

2.系统设计原则

燃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需要调动企业各个部门的力量,将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及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及控制技术等建设成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营及安全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和业务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燃气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满意度。

燃气输配调度管理系统建设一般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分期建设,各项功能和规模伴随着企业生产需求和企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系统设计原则如下:

(1)总体规划(2)制定标准(3)系统安全性(4)系统先进性(5)系统可扩展性和开放性(6)系统可靠作性和易用性(7)建立公用数据库平台(8)应采用性价比高的系统(9)建立统一管理平台

燃气输配调度系统设计的核心就是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各个子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SCADA系统为整个输配调度管理系统提供管网运行实时工艺数据,只有SCADA提供完整、准确和稳定的实时工艺数据,才能掌握输配管网实际运行情况,确保管网运行安全。提高管网仿真和负荷预测结果精度,生成正确的输配调度策略和紧急抢修预案。

2.1 SCADA系统结构设计

典型SCADA系统结构设计见图1:

SCADA系统主要由调度监控中心、网络通讯系统、本地监控站及现场检测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逻辑上可以将三SCADA系统划分为中心调度层、网络通信层和本地监控层:

第一层:中心调度层

主要SCADA服务系统、通信服务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构成。

第二层:网络通信层

系统的网络通信包括局域网通信、广域网通信两部分。

第三层:本地监控层

2.2 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解决方案

根据SCADA系统网络结构设计,为了解决SCADA系统采集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分别从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考虑予以设计。

2.2.1选择可靠的性价比高硬件设备,包括现场检测仪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设备和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只有选用可靠的硬件设备是保证数据稳定的基础。

2.2.2施工要规范:燃气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防爆危险区域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燃气SCADA系统施工一定要有专业的有施工资质厂家进行施工,布线接线及设备安装要规范可靠。

2.2.3防雷设计:燃气场站及管网都在室外,因此在设计燃气SCADA系统时,要进行防雷设计,雷电尤其是感应雷会对仪控设备造成损坏,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2.3各子系统安全设计

2.3.1防病毒系统和网络隔离系统

系统要建立安全策略和运行管理机制、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意见,以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网络隔离、数据加密等安全技术为基础的实用、高效、高度可靠的信息化整体安全体系结构实施方案,建立完整防病毒管理体系。

2.3.2数据备份/恢复

当由于服务器硬件故障/其他相关软件故障和误操作影响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系统时,使用磁盘阵列或光盘备份软件或备份策略将系统进行恢复,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2.3.3对重要服务器和软件采用冗余配置

对于重要服务器系统和软件采用冗余配置,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能即时启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2.3.4建立容灾中心

对于大的燃气输配调度系统,为了提高整个系统安全性,可以考虑建立容灾中心,当主调度中心发生重大灾难性破坏时系统将实时自动切换至备用调度中心;由设在备用调度中心系统承担起燃气输配调度管理任务。在主控中心恢复后,在网络层上自动从备用控制中心切换至主控制中心。

3.结束语

城市燃气是现代化城市能源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能源基础设施。如此庞大的燃气网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燃气输配调度系统和管理水平。因此,加强燃气调度管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项目成本;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反映着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市政施工企业增加利润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招投标制度的引入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政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关系到其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在新时期强化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展开研究。

1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

除了具有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市政工程还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具体说来:

(1)市政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工程的门类非常齐全,包括城市给水、城市道路和桥梁、城市供热、城市排水、防洪、污水处理、燃气、隧道和地铁、园林绿化和路灯等工程,在一项市政工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门类的施工项目,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具有很强的专业复合性。

(2) 市政工程的目标要求较高。市政设施是改善居民外部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建筑物,封闭施工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文明安全和便民施工要求较高;市政工程多为政府工程,工程施工要求“短、平、快”,工程中还经常出现工期不断压缩的现象;市政工程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很多工程都要求达到“创优”标准,因此对工程质量要求较高。

(3) 市政工程的影响因素较多。市政工程多为几家单位共同协作施工,交叉施工会导致施工难度的加大和不必要的重复施工,从而延误工期和增加成本;市政工程多为露天作业,一般施工战线较长,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市政工程需要协调的部门和问题较多,如各管线单位的协调、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协调、与规划和设计等单位的协调,这些要求现场施工项目经济要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2 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

2.1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难度较大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天气的变化、周围的环境和资金的垫付等情况可能造成项目部投入过多的资源,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行政干预和地下管线不明等不可预见的情况,会造成项目部不得不重新编制施工方案来组织施工,改变项目资源的投入,造成项目成本的变化;交叉施工会造成施工队伍间的相互干扰,甚至会出现重复返工的现象,造成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难度的增加。

2.2 市政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导致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实行

受到市政施工企业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市政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在企业得不到有效实行。多数施工项目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采用的管理方式也不够科学,造成施工中经常出现中途成本失控的现象,因而市政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2.3 “干完再算”的结算方式制约了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单位体制的原因,多数为地方住建局下属企事业单位,很多工期短和规模小的工程都是通过指定方式来确定的,前期没有详细正规的报价形式,工程施工中只是简单的对工程量做签认,这使得工程结算往往都是在工程完成后才计算,这导致市政施工企业事前根本无成本计划可控制。

3 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改善措施

3.1 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

首先,树立全员成本控制观念。市政施工企业要建立成本管理文化,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将成本控制的工作从职能管理部门扩展到生产的各个单位;市政施工企业要培养全体员工的节约意识,构建节约型企业,确保企业的每一分资产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市政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其次,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市政施工企业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对于施工作业队除了组织大规模的教育,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和宣传栏来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员工在思想上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

3.2 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首先,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目前市政二级资质以上的施工单位多为事业单位或事改企的国有企业,它们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首先要改革这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实行承包经营,将经营管理权下放,鼓励企业向外发展;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完全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成本控制程序,主要包括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手册、管理流程、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等。

其次,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市政施工企业要实行工程项目目标管理制度,总公司确定管理目标后,由分公司或项目部负责施工完成,项目部按照承包目标按照项目部岗位和人员组成进行层层分解,确保将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人员身上;实行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制度和风险抵押制度,确保在工程施工前将部分利润通过竞争的手段留在总公司;实行工程项目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在工程完工后由总公司对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

最后,完善组织机构。只有依靠完整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成本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因此市政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公司职能部门,并在工程中标后及时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明确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人员成本管理的职责范围、隶属关系和工作接口等项工作,确保项目成本目标控制程序的正常运行。

3.3 强化市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前,要对项目成本目标进行确定和分解,以项目目标成本为依据来制定项目部目标成本,经公司管理层审批后,向项目部进行指标交底,再由企业主管领导与项目主管及项目经理签定项目成本目标责任书。

(2)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项目开工后,将成本目标在项目内部按照工序、进度、岗位划分成不同的部分,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季度、月和周。在施工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施工过程或时间区段,对各种施工资源的消耗要严格按照成本目标加以控制。

(3)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精心安排,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重视竣工验收工作,顺利交付使用;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在工程保修期间,应由项目经理指定保修工作者,保修责任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保修计划(包括费用计划),以此作为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

3.4 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组织和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市政施工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针对市政施工工程的性质、规模、特点和结构形式,施工方案的优化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技术上可行的不同的施工方案,分别计算其所需资源的消耗量,从而正确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机具,确定大型机具和周转材料的进出场时间,降低租赁费用;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合理布置临时设施、大型机械及材料堆放位置,最大限度的缩短水平和垂直运输距离,充分利用工时,减少辅助用工,降耗提效;合理安排工序,组织流水作业,避免出现劳动力不足或窝工现象,提高用工效率。

燃气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通过对重点问题、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切实把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重点

重点问题,是指初级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种植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添加剂、无证生产,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重要工业产品不按强制性标准组织生产,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重点产品,是指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饮料、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食品,药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

重点单位,是指蔬菜生产基地,规模畜禽、水产品养殖场,肉联厂、屠宰场,饲料加工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企业小作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生鲜产品超市、小食杂店、小型餐馆,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

重点地区,是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同类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无照证生产经营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农业部门牵头)

1、深入开展对种植养殖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过程的治理,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和假冒伪劣农药、兽药、鱼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

2、强化质量监测,大力加强对种植养殖业产品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限用药物残留的监测。

3、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的管理,依法查处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以及未设或委托检测机构检验进场的农产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4、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5、强化农产品标识标签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包装、标识和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行为。

到今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

(二)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1、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加工企业,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2、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无证查处;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3、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实施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改造、限制销售区域等监管措施。

4、开展区域整治,全面摸排、动态掌握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集中区域和重点隐患区域;集中整治、消除突出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隐患。

5、严格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使用食品(产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加大巡查、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强化生产企业使用添加物质备案和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

6、强化监督抽查、专项抽查和强制检验,严格抽查后处理;突出重点,开展风险监测。

到今年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所有有营业执照或者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100%建立电子监管档案;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乡接合部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证照生产加工问题。

(三)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

1、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经济户口管理制度。

2、大力引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标识标签、购销台帐、质量承诺、协议准入、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

3、推进食品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举办企业的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审查等制度。

4、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实行“村所挂钩”,强化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5、严厉查处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售假问题严重的市场。

6、推广运用“诚信通”重要商品电子监管备案查询系统,建立现代化的产品安全电子监管网络。

7、加强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加大农村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力度。

到今年底,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问题;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

(四)餐饮消费和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卫生部门牵头)

1、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及小型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

2、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3、开展农村卫生监督试点工作,建立乡镇卫生监督检查员、行政村卫生监督信息员制度。

4、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行为,严肃查处虚假广告宣传、虚假标识、伪造和盗用批准文号等违法行为。

到今年底,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五)药品质量安全整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

1、全面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清查和再注册工作,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较大的品种。

2、开展注射剂品种生产工艺核查,逐步扩大向高风险品种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

3、加强普通药品监管和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系统建设。

4、严格药品经营企业准入管理,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后监督检查,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严厉打击挂靠经营、走票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

5、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坚决查处以消费者、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证明等违法广告,建立违法广告的公告、市场退出、信用监管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

6、全面推进医疗器械注册资料核查,强化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和质量监督抽验。

到今年底,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建成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六)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商务部门牵头)

1、加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力度,实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日常巡查;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坚决取缔私宰黑窝点。

2、强化检疫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推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3、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未按规定佩戴标识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验)证明的猪肉不准销售。

4、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坚决取缔违规经营的场点,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和集团消费单位购买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猪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5、加强农家店试点工作质量管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质量考评。

到今年底,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七)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1、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扣件、人造板、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进行重点整治。

2、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或未经3C认证进行生产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查处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

3、加强对企业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发证要求、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督检查后处理。

4、加大对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

到今年底,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所有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无证生产行为基本解决;监督抽查合格率明显提高。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专项整治,由市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各地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地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确定整治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整治方案。各有关部门也要制订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方案。要将专项整治的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县(区)、乡镇,落实到机关、企业和店铺。要加大投入,为专项整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

(二)形成整治合力。各监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逐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综合整治局面和合力。要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堵塞监管漏洞。要开展联合整治,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本区域内假冒伪劣严重的重点地区,联合开展地毯式的打击查处。对跨地区的制假售假案件,要及时报上级部门组织协查。要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

(三)发挥引导作用。各监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自觉按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用符合规定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严格履行不安全产品召回义务和责任。要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订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企业标准;重视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建立信用自律和风险防范制度,诚信守法经营。

(四)严格责任追究。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要求,严格责任追究。对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区域性制假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质量安全事件的地区,要依纪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地方、部门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精神,宣传专项整治的工作措施、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公开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普及力度,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以及“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要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专项整治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组织召开一次新闻会,权威信息,通报工作进展。

(六)强化督查指导。专项整治期间,领导小组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重点地区、重点案件进行督查指导,对大案要案进行挂牌督办。对工作开展好的地区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