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技术措施

数字化技术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化技术措施

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电子技术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电气时代。高速数字电路通过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巧妙结合,能够集成高速变化信号在电路中所产生的电感、电熔等模拟特性的电路,对整个电路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让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保持一个理想的运行状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还是各个元器件的搭配,否则会对电路信号甚至是电路元器件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却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信号线间距离的影响、阻抗不匹配的问题、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的影响等,都会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这也是要提升计算机高速数字技术的应用效率的重中之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了解,通过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分析,找出了主要对影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希望对提升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所帮助,进一步促进电子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影响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关键因素

1.1 信号线间距离

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出现,给电子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由于各方面原因及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自身的特点,现阶段的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信号线间距离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信号线间的距离会随着印刷版电路密集度的增大而变化,越来越狭小,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导致信号之间的电磁耦合增大,这样就不会对其进行忽略处理,会引发信号间的串扰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

1.2 阻抗不匹配

在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应用过程中,阻抗是影响其信号传输的关键因素,由于设计的不合理,造成阻抗增大,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在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信号传输位置上的阻抗不相匹配的现象,这样极易引发反射噪声,而反射噪声将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得信号的完整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1.3 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不稳定

目前计算机高速数字化电路设计技术在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设计,从而让电子设备达到更好的运行效果。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由于电源平面间存在电阻和电感,使得大量电路输出同时动作时,就会使整个电路产生较大的瞬态电流,这将会对极端级高速数字电路地线以及电源线上的电压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波动的现象。

二、优化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有效措施

2.1 优化电路信号设计,确保电路信号的完整性

为了确保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号的完整性,要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中,由于受到阻抗不匹配的影响,对电路信号的完整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点主要分为两方面研究:一方面是对不同电路之间电路信号网的传输信号干扰情况进行研究,也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反射和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不同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对电路信号网产生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阻抗不相匹配的因素而影响到电路信号的传输效率,而且,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运行的过程中,阻抗很难控制,经常会出现阻抗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都会对电路信号传播的波形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对计算机高速电路传输信号的完整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要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展开研究,从正常理论来看,高速数字电路设计难以使电路与临街阻抗的状态相互符合,可以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进行改进,保持系统处于过阻抗状态,这样就能保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不会受到阻抗不等的状态而影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息传输的完整性。

2.2 优化电路电源设计,减少电源系统阻抗

从理论上来看,如果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系统中不存在阻抗的话是电路设计最理想的状态,这样整个信号的回路也不会存在阻抗耗损的问题,系统中的各个点的点位就会保持恒定的状态。电源是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重要组成元件,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由于受到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的影响,使得电源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过电压的故障,也就是电源的波形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运行的可靠性。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到电源的电阻和电感因素,而要减少电源面的电阻和电感对电源系统的影响,就必须对其采取降低的处理措施。从当今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电源材质的分析了解到,电路系统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大面积铜质材料,如果结合电源系统要求来分析的话,这些材料远远达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电源的标准要求,这样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要将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研究,可以采用楼电容应用到电路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或降低电源面电阻和电感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科技化、电气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也不断促进电子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电子设计技术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进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满足新时期的电气时代需求。通过对高速数字电路设计问题进行有效合理的解决,对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更进一步的促进了现代化技术和电子设计行业的发展,为我们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完整性分析[J]. 火控雷达技术. 2010(02)

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田数字化 主要问题 应对措施

“油田数字化”,是近些年来伴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概念,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因此,理论界和实践界并未对其给出一个准确且全面的定义。单纯从促进油田原油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的角度来看,所谓油田数字化,是指以采油厂为代表的原油开采企业利用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原油开采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1]来进行原油开采的一个过程。数字化油田,实质上就是把整个原油开采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原油的包括勘探、开采、运输和初处理全部内容在内的整个生产流程作为主线,从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综合的数字化研究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原油开采的高效化和系统化。

长庆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近些年来,在公司领导层的正确领导之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公司油气年产当量连续以百万吨规模攀升,净增长居中国石油前列,目前,油气当量跨越5000万吨,排在中国石油第二位。在当前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之下,建设“数字化”油田已经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

一、从长庆油田看全行业“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油田数字化”的产生时间较短,但在公司各方面的努力之下,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由于产生的时间较短,加上经验缺乏、技术不成熟等方面的因素,公司在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给油田数字化建设带来的动力明显不足。长庆油田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企业部分管理者未能对油田数字化建设给出足够的重视。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与投入更大的资金、技术和人力于一种新兴的风险大且回报率不可预测的新技术相比,人们往往更愿意将投入的重点放在一些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上,从而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及因为过多的投入于新技术研发而给企业整体发展所带来的压力。

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不甚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油田数字化,是一个将“油田建设”和“数字化科技”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程,要想保质保量的顺利实现这一工程的建设,就必须要以高度发达的专业性技术作为支撑。然而,受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同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就给我国的油田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便。

专门性人才缺乏,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同样是制约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进程的一个不能逾越的因素。近些年来,油田从自身实际出发,与50多家国内外公司、大专院校开展了技术合作。但毕竟改制时间较短,受计划经济体制余威的影响和高额垄断利润的存在,部分企业员工往往不能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仅自身不愿发展,而且还给新近企业的员工灌输了不良思想,对长庆油田的长期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解决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合理化措施

积极探求解决油田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是推动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长庆油田一定要把数字化油田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抓,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向这一方面主动倾斜,为建设数字化油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原油出产量和经过初处理的原油产品的质量而不断努力。

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将油田数字化建设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处在原油开采和预加工阶段的一线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数字化油田对于企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于油田数字化的建设实践,主动总结研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和管理探索,以自身的行动切实推进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

其次,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指引企业发展的理论指导。油田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助力的复杂工程。为了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就要积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合理的对企业的数字化建设过程进行分期,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实现途径,一步一个脚印,为油田数字化的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长庆油田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同时不断引进油田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企业要不断加大油田数字化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从而解决油田数字化发展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各大专院校和专门的石油化工研发机构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其先进的师资力量为本企业培养数字化油田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三、结语

油田数字化,是石油开采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长庆油田的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从维护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出发,积极探求建设数字化油田的措施,为切实提升企业效益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蕾、张小衡.论油田数字化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现代商贸工业.2012(2):265.

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技的发展让数字化技术发展成为现在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之一,由此也就催生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直接促进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是我们在将来建设变电站的主攻方向。伴随着智能化电气的发展步伐,智能化开关和电子式互感器等的出现、在实时系统中现代计算机高速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及运行变电站培训操作仿真等日趋成熟,变电站走到数字化发展新阶段。本文从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处入手,简要探讨了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难点,并由此而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

数字化变电站指的是变电站内所使用的一次电气设备和二次电子装置等均能够实现数字化的通信,并由此而建立一整套变电站全部统一的数据通信平台和数据建模,进而能够达到智能装置间相互进行操作的性能。从此定义出发,我们看出数字化变电站有以下优势和特征。

1、数据采集数字化

和普通所用的常规变电站相比较,数字化变电站自身所具有的一个最主要标志是充分的利用好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并通过它来收集电流、电压等电气量数据,进而实现各数据从源头开始的数字化,达到信息集成、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共享的目的,其可以为实现最终的信息应用集成化、引导并为常规变电站由基本的装置冗余向更高级别的信息冗余进行转变提供基础。数字化变电站可以有效地破除常规变电站在保护、控制、监视、量测和故障录波等阶段功能单一、相互独立的装置模式弊端,改变硬件重复配置、信息不共享、投资成本大等状态。

2、系统分层分布化

纵观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我们看到其基本上是经历了一个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的过程,由此也就给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现阶段所使用的是第二代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此系统基本上是都使用了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和开放式的互连规约,进而可以更加完整有效地做好变电站信息的记录,大大提升系统响应的速度。同时,伴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引入到过程层当中,传统的信息应用模式也有了根本变化,越来越模糊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界限,二者更多的是进行有机地联系,信息交互基于网络而更加广泛,这些都符合了未来技术的成熟发展。

3、系统结构更加紧凑

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所使用的电气量测系统,其自身有着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进而可以在智能开关设备系统中进行集成,并按变电站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做好设备的布置和自身功能的优化组合。作为一次智能设备组成部分的故障录波、测控、保护装置等都有了较为良好的返过程化设计,这就让我们的系统结构变得愈发的紧凑和完善,大大简约了系统配置、维护和工程实施

二、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难点

虽然上文提到了数字化变电站有着如此之多的优点,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实际的建设中,还是会有着种种问题和难点需要我们解决,主要表现为:

1、稳定性难点

众所周知,电气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至关重要。比如,非常规互感器包含的光电传感器和光纤二次回路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直接影响数字化变电站采集数据的稳定性。如果互感器存在测量精度偏差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顺利建设。这是由于发光源器件发光强度下降、不同材料的维尔德常数受到外界影响以及线性双折射现象造成的。要顺利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必须对造成传感头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尽量减小误差。

2、光电/电子式互感器难点

从目前来看,变电站的光电/电子式互感器的产品可选型号极其少,而且少数高压电等级的电流互感器变数较大,所以这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需要。同时由于光电/电子式互感器本身的工作方式与结构特点,致使互感器的笔差、角差现场试验不能顺利运行,甚至极性试验也无法顺利开展。只有在仪器设备投运带电之后才能检验出接线的准确性,这使得数字化变电器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网络选型难点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信息采样、保护算法及其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系统中多个CPU 所共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信息的同步采样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的难点问题。要实现这两项任务,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现代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是要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和制定适当的通信协议。如今,以太网已经全面进入工业自动化过程的控制领域,但如何将其应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之中,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IEC61850 通信协议应用难点

IEC61850 通信协议并没有对变电站系统的安全性做任何规定,协议本身的标准性与开放性也给变电站的安全建设带来潜在的隐患。如何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过程中做到保证二次系统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与确定性是建设者们仍需仔细考虑的技术问题。

三、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对策

1、实行逻辑连接虚拟化

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过程中,设备间的联系要依靠GOOSE 网络来完成,其逻辑关系也要依靠 GOOSE 网对应表来实现,这种做法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电缆控制连接,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兼容性和可靠性。因此,数字化变电站要严把工程调试关,利用GOOSE 网络,将设备传动性等功能的检验和设备兼容性做细做足。

2、合理选型

由于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稳定性,所以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试点阶段一定要对采用的设备进行充分、科学的试验验证。在已有运行范例的产品中选择合适的型号,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另外,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点设备,所以在相关设备的采购上必须慎重,要对市场上已有产品的运行情况做了充分调研之后再进行选型,保证数字化变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比如,如果采用无源电子式互感器,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互感器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技术难度较小、原理简单,缺点是其系统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结构复杂,抗振动能力较差,在进行互感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变电站建设的实际情况。

3、修订变电站建设的工作规程和标准

为建设好数字化变电站,我们可以站在其应用技术框架的之上,结合数字化变电站主要特征及过往标准、规程,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推出新检验方式和手段,更好的实现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应用,并为其提供科学扎实的技术保障机制。如在我们进行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之前,要做好对电子式互感器对线路差动影响、电子式互感器校验、电压切换和电压并列及故障录波器、信息子站实现等情况的掌握,做到工作的有备无患。

4、建立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

现在,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所使用的二次系统状态检修体系,绝大多数都是采取的基于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机制,而此类的检修机制有可能会造成即使设备状态较好也有相对频繁地检修,一定程度上有着检修的盲目性。因此,在我们进行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之前,就要提前做好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建设,利用设备完善可靠的实时在线检测功能,根据所监测到的数据以及诊断到的结果,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合适的信息支持。

结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水平高、功能强,可以有效地降低值班员监视、操作的工作量,大大缩短了维修周期,已成为众多电力专家和技术员的选择。作为今后变电站系统发展的主攻方向,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将会是复杂而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全体电力人员共同努力,不断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鹏,迟清,张莉.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及其在陕西电网的应用[J].陕西电力.2010(06).

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0引言

众所周知,信息大爆炸时代早已来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全球安全事件的逐年增多,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已引起世人的关注,信息安全在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在我国地质行业中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和网络信息共享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本文的意旨是在阐述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同时,呼吁广大地质工作者在现今和以后的工作中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手段,保证个人、单位、国家的地质资料数据和财产不受侵害。

1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地质资料的安全保密管理方面主要依照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印发的《地质资料管理细则》实施,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国土资源类、测绘类、海洋及其他类的定密原则,并且在对地质资料的标志、入库、借阅复制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仅仅是对于属于国家种类的地质资料,而对于可以一般秘密种类的地质资料保密方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各地质资料编制单位的数字保管中还仅靠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这种重视国家秘密,轻视一般秘密保护的地质资料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实际当中由于各单位或企业计算机硬件的配备数量有限、编制地质资料有部分是在野外作业中完成、参与编制地质资料的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虽然在配备计算机的部门和单位已经建立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仍存在地质资料在非计算机上完成的情况,而非计算机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数据的存储、处理、传递工作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安全风险。

1.2非计算机连接外部未知网络

(1)频繁更换非计算机的使用地点。由于地质行业的特殊性,有许多地质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工作都是在异地、野外、矿山上进行,计算机使用地点经常更换,如果计算机在连接到了外界未知和不安全的无线或有线网络的情况下,一旦遭受到网络钓鱼或入侵,就可能会存在数据泄密的风险。(2)在单位或企业内部频繁使用无线网络。无线网络虽然方便了笔记本电脑或移动终端的外部网络访问和通信,但在无线路由器上安全选项稍微设置不当,就有可能会引起第三方或不法分子的接入,从而导致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能引发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丢失、计算机病毒等现象。

1.3源头上计算机未采取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

(1)安全策略设置不严密。在单位或企业内部,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非计算机上网络访问控制权限和内外网的隔离未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导致网络系统存在大量的安全盲点和误区。(2)在或非计算机上未设置安全口令。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权限。计算机口令设置如果达不到足够长度,非常容易被破解。口令一旦被破解,破解者就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入计算机任意获取信息。(3)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未及时修复。由于目前针对地质行业的数据信息处理软件大都是在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操作简单,但系统漏洞多,稳定性、安全性差,重新启动、强制关闭、等现象时有发生。基本系统环境的不稳定,加之系统安全漏洞未及时修复,必然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系统安全漏洞通过网络进行攻击或盗窃数据。(4)未安装计算机防毒软件和防火墙设置不当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蠕虫或被植入木马和间谍软件。病毒是可执行代码,可破坏计算机系统。蠕虫比病毒更为普遍,利用受感染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自动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网络流量大幅增加直到网络瘫痪。木马程序可以捕捉密码和其它个人信息,使未授权远程用户能够入侵网络系统。间谍软件则是恶意病毒代码,它们可以监控系统性能,并将用户数据发送给间谍软件开发者。

1.4接收不安全的外部数据

(1)频繁接收外部存储数据。计算机在地质资料的存储、传递过程中使用非移动存储介质(包括硬盘、移动硬盘、软盘、U盘、光盘及各种存储卡)查杀病毒不彻底,接收数据的主机就有可能感染病毒,进而在网络中进行扩散。(2)频繁通过互联网下载或上传数据。由于互联网上很多程序、软件都存在不安全性,甚至包含病毒、木马或间谍软件,在非计算机上编制、整理、传递、发送地质资料的同时,有许多信息可能会通过网络搜索下载或上传,但如果下载到了未经杀毒软件检测安全通过的程序或软件,计算机的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可能会受到侵害。

1.5重要地质数据未及时备份

对经过处理的重要地质资料数据未建立安全备份机制,如果计算机在未备份数据之前出现了感染病毒或系统崩溃的情况,就会出现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2地质资料数字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以上描述到的涉及信息安全风险中的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数据篡改、系统崩溃等不良后果,因此针对有可能会引发信息安全隐患的环节需要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2.1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地质资料数字化保密管理制度

首先在各单位或企业内部当中应当建立起三项保密管理制度:和非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内容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安全保密制度,各单位和企业与个人签订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承诺书,确保信息网络安全准则规定人人熟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如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人或事,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目的是通过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形成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约束人,建立和推动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长效机制。

2.2强化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做相关方面的培训学习

定期对各单位和企业的所有员工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和计算机维护常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并且通过网站、发文等多种方式加大违规外联(违反规定接入外部互联网)宣传力度,将违规外联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和工作机理贯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每个细节,强化全体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及水平,确保信息安全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实现全员重视、全员掌握,努力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水平,确保单位和企业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2.3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杜绝安全隐患

(1)固定与非计算机的使用地点,尽量不随意更换使用地点。(2)无论在单位内部或是在野外生产基地都不得使用无线网络。(3)对接入局域网和互联网的非计算机上的网络访问控制权限和内外网的隔离设置严格的安全策略。(4)设置BIOS开机口令、系统登录口令、屏幕保护口令。根据有关保密要求,计算机口令设置要根据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的密级决定,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设置不能少于12个字符,最好采用一次性口令或生理特征鉴别方式;处理机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得少于10个字符,更换周期不得超过7天;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至少要有8个字符以上的长度,更换周期不得超过30天。设置口令时,要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组合。个人使用的口令,要严格保密,不能让他人知悉。非计算机也要设置复杂的口令。(5)及时修复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确保系统无漏洞安全运行。(6)安装防毒软件和木马清查工具,每日升级最新病毒库,并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如每天查杀一次),以及时清除病毒和木马。(7)安装防火墙并进行安全设置,封闭不必要的端口。(8)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之前,必须进行病毒查杀,确保无病毒后再使用。(9)未经允许不得接入外部互联网,限制对外部网络的访问。(10)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机制。为保证数据丢失后能重新找回,对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定期复制副本以防止因存储工具损坏造成的数据丢失。备份工具可采用光盘、硬盘、数据备份一体机等方式,并妥善保管。(11)使用信息自检软件定期对及非计算机进行自检,发现存在安全问题后及时处理。

作者:白璐 单位: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船舶 电气自动化 集成化

中图分类号:O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26-01

船舶电气系统比较复杂,涉及了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电力拖动及控制系统以及船内通讯系统等,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要求十分严格。虽然现在船舶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有更多新型技术与设备被应用其中,传统管理与操作均存在一定缺陷,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问题,而降低船舶运行安全性。因此,需要结合船舶电气系统特点,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发生原因,且选择合适措施进行处理,争取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

一、船舶电气自动化特点分析

1.综合化

现在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对提高各模块自动化水平具有良好效果,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灵活组态,提高其综合性。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人机界面规范、菜单简单操作以及功能的灵活转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通过电子屏幕来完成各项功能操作,为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综合化提供了条件[1]。基于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特点,不同船舶运行功能以及技术要求不同,系统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从综合化角度分析,可以最大程度上来减少系统模块重复与冗余,在根本上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网络化

数字技术与总线技术的应用,对实现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提供了前提,其中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各种信号线的有效集合,能够为各个部件与模块提供信号通道,满足系统运行需求。一般现场总线会选择用双层网设计模式,一层为数据采集网,另一层为控制网,能够更好的提高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性[2]。其中,控制网应尽量选择用冗余结构设计,并做好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对于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可以利用自动化技术来代替不同层次的人工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够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存问题分析

1.控制线路单一

与其他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相比,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虽然涉及内容较多,但是实际操作比较简单,可以直接通过驾驶舱内总操作系统来完成各功能模块的操作。但是这样就决定了,如果总操作系统运行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整个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瘫痪,所有电气设备无法有效操作。当总操纵系统线路故障后,或者是出现违规操作后,会对船舶整个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尤其是船舶控制线路为单一设置模式,很容易在某个枝干设备出现问题后,关闭整个系统而最终造成失去系统操作与控制。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已存问题,反而会造成故障问题严重化,加大事故损失。

2.电磁安全性低

电磁技术作为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的前提,需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其经常会出现安全性问题,对船舶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船舶运行环境特殊,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会对船舶整体电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出现强烈的电磁干扰。另外,一般情况下为节省船舶空间,部分电子元件设备安装相对紧密,无论是操作、管理还是维护均存在较大困难,且很难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大了电子干扰抵抗难度,降低了船舶运行安全性[3]。

3.设备错误率高

正常情况下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效率高,具有快捷、稳定以及便利性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容错概率,并且一旦出现便不可逆转。容错概率主要出现在电气设备安装、运行阶段,因为任何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均不能保证其完全安全,在设备制造时,就已经决定了其在后期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问题与错误率,并且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电气设备存在的错误率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可以通过后期良好的维护与保养来降低,但是一旦出现错误,势必会导致电气自动化系统崩溃。

三、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1.电磁干扰技术

1.1改变传输介质

对于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遥控系统来完成对各类电气设备的控制管理,而主控制系统位于驾驶室,船舶机舱为系统命令接收部分,这样命令信号传输所径路线较长,在传输过程中电磁干扰就会对命令信号产生干扰,最终会影响控制效果[4]。针对此,可以改变信号传输介质,有效屏蔽电磁干扰信号,提高信号传输效果,确保系统控制效果。

1.2隔离变压器

对船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可得知影响系统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交流电源,针对此便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变压器的方式来进行完善,实现独立作业供电。将强电与弱电系统分开,降低交流电源产生的干扰。同时,船舶电源经过交流变压器可以有效过滤掉高频信号,为自控装置提供独立电源,实现隔离干扰的目的。

1.3RC吸收设备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受系统自动化水平影响,决定了对各类电气设备的控制效果,如系统内继电器、电源开关以及接触器等。因此在接触各类电源设备时,受电弧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电磁干扰现象,为提高系统控制效率,可以利用RC吸收设备改善。其通过电压产生突变,来对电磁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将电阻来对电容进行限制,减少电磁干扰现象的发生。

2.容错技术

容错技术即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容忍能力,主要包括检测系统故障与控制系统故障两部分。第一,检测系统故障。即当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容错技术的应用来确定故障发生位置,并自动分析故障性质,利用自动化隔离措施,控制故障影响范围,确保系统能够在此状态下正常运行。第二,控制系统故障。通过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对系统内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定位,利用针对措施对故障进行有效处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设置安全系统技术

随着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舶的自动驾驶完全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现在船舶基本上均配置了通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导航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等,此类设备在切断与闭合开关时,会受到电磁波干扰,降低设备控制精确性,降低传播运行安全性。在设置抗干扰与屏蔽技术的同时,还需要设置安全系统,即在船舶运行过程中出现危及电站或者其他重要机电设备运行安全性的故障时,能够促使故障设备自动产生保护性动作的系统。要求其立即停止运行,通过紧急切断措施来控制故障影响范围;或者是暂时调节到勉强运行状态;以及启动且投入备用设备,直到系统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结束语

为提高船舶运行安全性,需要对其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确定其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并确定技术优化要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研究。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应用各项先进技术与设备,不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完善,争取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69.

[2] 李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