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持续紧张,自1998年高考扩招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从2008年的559万增加至2012年的680万人,5年增加了近120万。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剧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情况尤为严峻。

近几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就业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能结合规划对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了解较少,很难将所学理论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盲目就业、缺乏竞争力。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大学生就业,在大学期间系统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对于提升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计算机专业谈谈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问题。

1、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根据对大一学生职业规划课的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觉得大一离就业还早,中间变数太大,意识上不重视职业规划。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的职业规划书进行统计发现,学生选定的目标职业集中,缺乏社会经验和对职业信息的了解。

1.2 学生的价值取向偏颇,不利于正确定位

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多选定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搞IT的都是吃青春饭”趁年轻多挣点,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特征等因素挣到钱再考虑。学生在择业时更重视对购房的难易、个人发展、福利收入等具体条件的评定,价值追求现实,择业存在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

1.3 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重视不够,缺乏针对性

职业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新生入学后便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利用测试工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专业进行指导。发展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行业,社会需求不断变化,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更细致更专业化的指导,而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模式一样的教学内容。

1.4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人才匮乏

目前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多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开展活动基本靠经验和个人悟性,缺乏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缺乏有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教师。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需要指导老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社会发展变化下计算机行业就业的特点。

2、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以信息化发展为目标的大环境下,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相当大,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日益增多,手机使用的大众化,网络安全人员、3G开发人才及手机开发人员主要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目前计算机类就业市场主要由硬件市场、软件市场和信息服务3部分市场需求构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等。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应用软件占了重要的地位。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都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

高校每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总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有700多所,若按照一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平均招300人来计算,一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超过20万。但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够,以至于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单位难招到合适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10年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的高失业风险型“红牌”专业。

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大都摒弃了以学历为主要依据的习惯,更加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技能成为目前企业应聘中占比最大的条件。在企业招聘时,有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比高学历缺技能的人才优先录用。应届毕业生与IT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企业在招聘时除关心技能素质以外,对其他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重视。

3、计算机专业职业规划步骤

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自我设计未来,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高校应增加职业规划理论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时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将职业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自觉进行理论学习,根据个人和专业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2 自我评估

进行自我评估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获得可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前提。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明确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借助学校引进的职业或心理测评系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更好地了解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力。

3.3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分析。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都会开展专业介绍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本专业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的相关介绍,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在学习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等。学生在入学初就要对专业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有直观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高年级学生通过实习、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深入地认识自身与职业的匹配度,真实、合理、科学地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

3.4 制订职业规划及提升自我能力

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并缩小差距。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4年的规划一般是:大学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择业的基石;大二要积极主动寻求资源与机会,实践和加强自我能力;大三成为准求职者,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铺设走出校门的路;大四作为一名求职者,要保证已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拓展信息渠道,培养自我营销和互动技巧抓住机会去实践。

3.5 根据现实调整目标,评估制定的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实施的进程中,新的计算机职业会不断涌现,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正确评估职业规划可以检查规划得是否恰当,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经常进行评估,发现自己的规划与实现目标的匹配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修正,调整职业规划的具体策略。

4、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

职业规划教育是实践性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教务部门要参与管理、组织实施,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配合宣传,对应的部门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几年的职业规划教育为例,总结提升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途径如下。

4.1 注重培养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生活当中,做到敞开心扉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优势;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社会,明确计算机专业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形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生活态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特别注重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近几年每年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营造氛围,宣传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4.2 设立职业规划辅导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

学校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人员应由本校教师、企业人员、校友等组成;有解决职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问题的能力,各学院相应专业老师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兼职名额,要对职业指导工作做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为学生提供学业上和就业上的多种咨询服务。

计算机学院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要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塑造、潜能开发、职业分析、决策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能为学生做职业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能指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同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4.3 完善课程体系及资料整理。做好跟踪指导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知识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规划教学的全程化。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计算机专业各年级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和辅导任务。

计算机学院要统一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资料信息库,合理分配各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好追踪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4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做到用知识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要知识渊博,熟知社会,了解学生,注重课堂组织的方法和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发言提供展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都要经历超高压力的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学生受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影响,性格和心理都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会出现自卑、自傲等情绪,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采取个别、分类指导的方式,锻炼和增强学生心理弹性和忍耐承受力,培养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去面对生活。

4.6 鼓励学生为实现规划内容切实采取行动

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和实践者,激发学生对所选职业的兴趣,对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自主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鼓励学生参加与所选职业有关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与同学交流求职心得,学习制作简历、求职信,学习社交礼仪,掌握搜集工作信息渠道,积极向校友、学长了解往年求职情况。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第2篇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9-01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当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去接受计算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失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性的学习。伴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降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学习一门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都不高,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自我定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计算机技术性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逃避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学生实操能力较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做示范,而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途径与机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偏低。

2、探讨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着传统死板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听讲,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建议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究竟要去干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对于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特别喜欢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使其为了学习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去努力的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好且比较喜欢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未来职业可规划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程序维护等;喜欢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的同学,可以将未来职业规划为平面设计制作员、家装设计人员等;一些动手能力较强,拆卸计算机比较熟练的学生,可将其未来职业规划为电脑组装、维修工程师等。同时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未来喜欢的职业而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3 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之后,高职院校必须为其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加大实践操作课的课时量,将单纯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有效结合到一 ,使学生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动手演练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校内的实践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师可联系广告公司、软件或程序开发公司、电脑组装服务部等,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的设计制作、软件或程序开发、电脑组装等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并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机会,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而计算机教师也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缩小校园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电子世界. 2014(18).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就业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就业理念的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政府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在就业模式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以巩固,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计算机各个岗位的需求和必备的能力。这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就业模式指导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其一,教师采用就业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至于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计算机学习动力,从而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在职业技能和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其二,以就业模式为导向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

二、就业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2.1完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运用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渗透就业理念。中职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其在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道路上,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中职计算机教师通过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特点制定短期规划和目标,纠正学生的理论思维,弥补他们专业与技能上的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非常深刻,且表现出突出的技能,此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明确他们的目标,使其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2.2完善教学过程,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就业模式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学生在参与计算机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以岗位的视角拓宽自己的眼界,实现知识的拓展,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产生更多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中为其呈现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软件引导法、开放练习法等等,也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关竞赛,激励他们学习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前沿的就业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是其面对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完善现有的实训设备、增设更为先进的模拟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验证理论知识的场地,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2.3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就业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并针对他们的职业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还是对就业的概念比较模糊,职业与专业理论的结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此时,教师应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指出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不足,辅助他们做好个人提升和训练,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以促进其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力的提升。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体系;教学环节

在现代学科专业教学中,培养出单语人才并不等于实现了教学目标[1]。通过实施双语教学,将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使学生获得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专业英语能力;这种能力将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研究方面能更好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充分受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计算学科在我国开设的主要专业,以其专业课程鲜明的英语特色,成为目前许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排头兵。但从目前国内各级各类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双语教学因教师而设,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连贯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构建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对于发展和促进该专业双语教学非常必要。

1 双语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双语讲授为主,教学体系的综合作用对于双语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这里提到的双语教学体系,指高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环境等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并且能不断发展的综合体系。

教学思想是教学的灵魂,是指导教学具体实践过程的总原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思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双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二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双语特色,更要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和多样化原则。

教学管理牵涉面广,涉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的管理工作,大到一个院校对于双语教学的整体管理,小到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从制定教学计划到组织教学过程的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管理的目标,应该充分体现双语教学活动的规律,使教学工作各方面协调保证教学秩序,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师资队伍对于开展双语教学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双语教学质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设,应该本着分层次培养和提高的原则,根据不同双语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教师以胜任双语教学。

教学环境包含诸如班级规模等主客观条件,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双语教学活动的效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优化教学环境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班级规模太大,就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另外,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应该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双语应用的环境,使得学生能受益于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范玉涛,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双语教学、信息安全。

2 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相对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来说,确实是一种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教学。将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接收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借鉴与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补充完善原有知识结构[2-3]。在获得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将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就业中充分受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师资和教学环境距离完全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理想状况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就需要本着系统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合理构建双语教学体系,从双语教学涉及的各个环节规范和实施双语教学。

1) 系统性原则。指在构建双语教学体系时,对于教学涉及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效果评估等)需要多方面通盘考虑,体现双语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在课程设置上,并非所有的专业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应有所选择。按照专业课程本身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层次性,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选择双语课程。

2) 连贯性原则。主要指在构建双语教学体系时,要特别注重双语教学开展的连贯性。英语在专业知识上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在双语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它的连贯性,使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3) 可操作性原则。指在规划双语教学体系时,将理想要求和规划目标落实到现实条件和当下需求上来,分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双语教学体系规划与建设目标。要针对不同院校的特点,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双语教学目标。比如,对于一些应用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存在着教师学历水平低、缺乏经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制约因素[4]。鉴于以上情况,在双语教学体系规划时,就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在不具备达到高要求的条件下,就要分层次、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

3 双语教学体系的实施环节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体系包含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是核心,良好的管理则是促进教学的催化剂。具体而言,双语教学体系由教学规划、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五个环节构成。

3.1 教学规划环节

教学规划是为双语教学规划蓝图,它对于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首先专业课程中无论从学科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从抽象的理论到具体的操作提示都涉及大量英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但是并非所有的专业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应有所选择。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双语教学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单语教学,学生需要一个逐步认识和适应的过程。因此,教学规划环节应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选择什么样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 如何规划双语教学的层次?

3) 针对具体的某一门双语课程如何制定课程大纲。

在进行教学规划时,要注重整体性,全方位考虑双语课程的选择,充分考虑到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双语课程与非双语课程的内容衔接,双语课程开设的连贯性。因此,双语课程应该分布到各个学期内,课程的选择以应用类为主(如一些程序设计类课程),尽量减少一些理论难度大的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如操作系统),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

在进行双语教学层次的规划时,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媒介来学习专业,而不是通过专业媒介来学习英语,双语开展的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学生对于语言学习规律,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阶段化的方式,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能力。如表1所示,具体的双语教学层次可以是预备期、入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双语教学层次中明确双语的程度,可以保证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也可以使得双语教学落到实处。比如,在预备期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完成英文专业术语词汇的灌输,为学生日后进入其他层次的双语学习阶段打基础。

在规划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时,要综合考虑课程本身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目标和其所属的双语教学层次。如“计算机导论”是很多高校本科专业首选的双语课程,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属于概论性,难度不大,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在此时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层次属于预备期,因此教学大纲中对于英语的使用比例就不宜太高,以积累专业术语词汇为主比较实际可行。

3.2 教学准备环节

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准备环节就是为双语教学准备胜任的教师,教师为双语课程的教学进行整体准备,为每次教学进行精心准备。众所周知,双语教学中的教师素质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过硬的外语应用能力。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特色,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专业教师在更新专业知识上已经投入大量精力,再要同步提高英语授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结合教学规划中关于双语教学层次的涉及,可以将双语教师的培养也分层次来进行。

对于要进行预备期和入门期双语教学的教师,由于双语教学中对英语授课能力的要求不高,可以通过以组建由大学英语教师参与的教学小组来指导专业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对英语的使用。另外也可以通过短期的集中培训来强化专业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而对于要承担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准备,则最好是选择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外籍教师、海归人事或者英语基础比较好的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专业教师承担。

在教师为具体教学作准备时,要针对具体的授课对象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如在发展期进行教学时,可以考虑进行小班教学,这样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另外,为了有效辅助学生学习,教研组可开发建设相关课程的教学网站,制作教学辅助软件,如在进行“计算机导论”双语教学时,为方便学生记忆和查询专业术语,由教师开发了手机版的专业术语词典,很受学生欢迎。

3.3 教学实施环节

教学实施环节是对教学规划的具体实现,任课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无论在哪个双语教学层次中,都要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双语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双语教学体系的各个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双语时要注意非专业和专业表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如在发展期阶段,专业概念介绍时使用英文,对于难点专业知识讲解时应该使用中文。

此外,在中英文教材的选择使用上也要把握好度。如在预备期层次的双语课程教学中,最好采用中文教材,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印发一些英文阅读资料等引导学生使用英文进行专业学习;当双语教学层次达到成熟期时,也不适合完全采用英文教材,可以指定一定的中文参考书籍,使之与英文教材相互补充,并注意处理好英文教材的选用和中文教学参考资料的结合的关系。

任何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在双语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实现这一目标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双语课程的认同度。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可以倡导学生报考国际认证技术证书,如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这些实用性很强的认证考试大多采用英文教材与试卷[5]。学生在经过专业规划的相关课程双语教学后,在专业英语能力上的提高会增加考试通过率,学生也会切身感受到双语课程的必要性,这将更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

3.4 教学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环节的目的是促进双语教学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和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一样,可以采用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或者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于双语教学的评价要特别细化成两个部分:专业知识教学评价和英语授课评价。其中专业知识教学的评价绝对不能因为课程的双语教学特性而弱化,毕竟学生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细化后的评价比较有针对性,可以明确需要改进的方面。另外,除了采用传统的学生评价以外,也可以通过院校联盟的方式,聘请其他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专家或者教师来进行听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5 教学管理环节

有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双语教学规划,为顺利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还要注意双语教学的管理。除了传统的各类教学管理措施以外,建设双语示范课程和双语教学团队是保障双语教学质量的利器,也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其中双语示范课程的建设最好以入门期的课程为开端,如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则要以培养能胜任发展期甚至成熟期的双语教师为重点。

4 结语

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双语教学成为目前许多高校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双语教学作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计算学科在我国开设的主要专业,肩负着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并具备软件开发等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的重任。科学合理的构建双语教学体系,并切实开展好各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将大大缩小该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国外著名高校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吴兴东. 高校“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3):136-140.

[2] 柏杏丽,胡耀东,张元平. 关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3):74-76.

[3] 董燕飞,刘晓芳. 专业课双语教学浅析[J]. 内江科技,2010(1):199-200.

[4] 董全德,潘正高. 应用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114-116.

[5] 朱勤,顾翔,邵浩然. 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19):86-88.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System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FAN Yut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601, China)

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 课程建设思路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3) 在校内,以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为教学环境,实施六步法中资讯、决策、计划教学;在校外,依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弱电工程项目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教学。

2 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实施、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组总结已经积累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及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等子系统工程实施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就业岗位中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智能楼宇供配电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步展开教学。非工作日在校内多个智能楼宇实训室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施工准备部分的教学;工作日选择多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在建典型工程,在工程现场展开教学,完成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价的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资讯),进行系统的初步规划(决策),工程中标签约后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计划),进行设备材料的采供,综合布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施),最后根据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使学生掌握弱电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析、规划、施工和验收的方法。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弱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弱电工程实施流程;2)掌握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规划、施工、检测和验收方法;3)掌握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4)了解弱电工程相关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流程,初步具备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选型配置、实施和验收能力;5)具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力。

3 教学内容设计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的。

3.1 学习情境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建立“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实施”、“门禁管理系统工程实施”、“楼宇对讲系统工程实施”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与学时如表2所示。

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教学设计卡,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每个学习情境课程的教学中均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原理,并让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会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工作过程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学习任务构成,如“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学习情境由“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实施”、“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共4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4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的。在上课前教师要编写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设计卡及学习任务书,课堂上必须按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并按考核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学习任务设计卡包括学习任务及所属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组织、学习重点与难点、考核标准、使用实训设备等内容。

学习任务书由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学习任务书中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内容与要求,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将按要求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4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多个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学习情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程现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比对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实施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六步法实施中前三步资讯、决策和计划学习任务可利用双休日,学生集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学习情境中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规划、工作任务要求、考核标准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系统的组成和规划的资讯工作;学生在工作日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实施过程,在工程现场完成教学中的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5 教学方法

5.1 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选取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及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楼宇对讲、门禁管理四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2 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现场教学法。如“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选择某质检局的在建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学习任务在学校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进行,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验收则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5.3 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