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控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育部还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安全教育要求。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几个方面对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系统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全面规定。首先是明确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其次是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再次是健全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实主要责任。同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和风险化解机制。最后,强化领导责任和保障机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健全督导与考核机制。
俞ピ咎傅溃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产生重大影响的校园安全事件,要组织专项督导并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对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要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教育部门要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学校依法办学和学校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
8月26―28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在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学术中心,举办了高校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专题研修班,来自120多所高校的主管产业校领导,资产公司及重点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部分省市区教育厅(教委)产业负责同志约300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理事长陈清龙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开班仪式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聪主持。
本次培训班紧紧围绕当前高校产业风险管控实际情况设置研修课程,具体包括高校企业经营风险分析、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战略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风险管理等。培训期间还安排了部属高校经营性资产划转座谈会、《教育部直属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分组讨论。与会校领导和资产公司老总们一致反映本次研修班举办得很及时,课程设计紧扣学校实际需求,授课专家精心准备、水平很高,通过学习,代表们对学校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和政治风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防范手段,增强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的信心。大家还纷纷表示,研修班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借鉴彼此的经验,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为今后高校资产公司规范管理与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希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2009年取得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决定性胜利,强化风险管控,推动高校产业科学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还将根据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继续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以提高高校资产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水平,促进其规范运营和科学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中关村“三三会”人大留创园专场成功举行
8月19日,由中关村管委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人大留创园”)承办的“中关衬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人大留创园专场”在人大文化科技园文化大厦举行。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周云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黎玖高,人大文化科技园办公室主任、北京人大文化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翊,在京投资机构,各留创园负责人,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推介会。会议由人大留创园主任王国成主持。
“三三会”自2004年4月首次举办,已有5年历史,举办了近40场次,推介了100多个精品项目,多家企业直接或间接通过“三三会”成功融资。“三三会”现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品牌,在业内极具影响力,是集中展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创新风采的平台,是加强企业与政府、科研及投资机构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宣传、推介优秀创业项目及吸引外界投资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管理性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管理活动。在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决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应当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内部控制建设,内控建设的重点当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随这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已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以下,本文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提高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足、盲目扩大生产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现代企业为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盲目的选择了扩张式发展模式,而生产规模与总量的加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从而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大幅提高了产品经营、企业发展的风险系数。此外,部分企业为保证资金的周转,通常会选择向银行贷款或与其他企业进行互贷担保,以至于企业的负债持续攀升,甚至可能会直接引起财务危机,不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财务管理缺乏正确认识与重视
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理解错误、缺乏重视等问题,而一些企业虽然已逐步加强了财务管理的力度,但却仍在沿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具体的操作主要依靠国家相关的法规、制度、规范来进行约束,不仅大幅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同时将导致财务人员出现消极、怠工情绪,进而削弱财务人员在处理各项经济活动时的洞察能力、风险意识、竞争意识,以至于企业运营期间的一些风险、隐患、问题难以及时发展,各种监督、管控措施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倘若企业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标准、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三)在岗人员素质较低、教育培训不到位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先进的业务操作技巧,同时还应充分了解、掌握各种管理专业方面的理论与方法,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然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有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的,由于缺少系统的学习与培训,从而难以保证其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倘若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没能及时得到丰富与更新,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应有作用,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此外,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于财务人员的职业观、思想意识等方面缺乏重视,没能开展长期有效的政工工作,以至于在岗人员素质低下,违规、违章、违法操作行为的产生。
(四)现代企业财务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有效落实、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的高层领导缺乏重视,各项管理工作的精力过多的投放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上,而忽视了对财务管理过程以及各项财会处理活动的监督、管控,而一些企业虽然实行了公开制度,但由于缺乏重视与支持,从而大幅提高了各项监督、管控工作的难度与任务量,最终也将流于形式,难以发挥财务监管的应有作用。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只有狠抓落实对财务活动的监督、管控,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政务公开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各项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实现规范化操作,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的产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管理思想
现代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针对所有业务、项目、产品的开发、运营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规划,以合理的方法扩大成产、经营规模,转化以往传统的计划管理思想,综合考了企业的自身特点与市场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开展专业、系统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与资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管控,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统筹安排各项业务活动,使企业的债务情况得到好转,有效规避各种财务风险。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高层领导不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还应进一步加大管理投入,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部门。现代企业,应综合考虑其内部各个部门不同的业务特点、需求、标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长期规划,制定完整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其细化、分解为考核评价制度、奖惩机制、年度预决算制度、责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通过充分落实、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与职能,由此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为保证各项经济活动、财会处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选配管理人员、财会人员、技术人员,组建、设立内部审计小组,定期针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劳务合同、经济核算、成本管理等事项进行严格的审计、检查。一些已实施内部审计的企业,应均衡处理各项审计、检查、监督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加强事前的预防、控制,实施财务分析、预测。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部审计,对于存有疑义的事项应及时与相关负责人、企业领导沟通,避免风险、隐患的产生,而对于问题事项应给予严厉惩处,以视警戒。
(四)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较为频繁,现代企业若要有效规避风险,就必须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加大对薄弱事项、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的管控力度。对此,应选择财会人员、市场分析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运行机制、财务状况以及外界环境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倘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加以治理、纠正,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专业、可行的防控措施及方案,从而将各种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以此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重视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作为各项监督、管控工作的执行者,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现代企业应加强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开展专业课程,不断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业务操作水平;由企业政工部门负责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充分调动、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由此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市场变化相适应,提高各项管控活动的效率、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诸多困难与风险,而若要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老旧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与制度,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紫怡,王铮.对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核心的探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10)
一、深化现场督查
制定现场督查计划。局安全职能部门要根据电网运行风险、作业风险、重点项目施工和重要设备维护工作情况,以及季节特点、特殊时期的要求等,梳理并年度安全生产监督工作重点。及时安全生产主要风险监督计划表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监督计划表,下达局层面关注的督查工作任务。职能部门要建立施工作业清单管理机制,每周收集施工作业安排表,制定并落实局层面周督查计划。现场督查实施。为有效开展现场安全监督工作,供电局要建立、健全专职的安全督查队伍,开展常态化督查机制。局层面督查队要按作业性、装置性、管理性三大类开展日常安全督查,重点督查现场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作业人员安全行为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同时,视情况组织联合督查,提高督查效率。职能部门要将局层面的监督重点内容分解到本局年度计划中,制定局年度安全督查计划。现场安全督查应依据以下原则开展:基于风险的原则。现场安全督查以安全风险管控为核心,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根据风险大小确定督查工作重点,主要控制人身、电网和设备风险。全过程管控的原则。现场安全督查应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既要检查事前策划工作是否全面、严密,也要验证事中贯彻落实是否规范、彻底,还要检验事后总结改进是否及时、有效。预防为主的原则。现场安全督查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前分析督查对象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风险,为安全生产工作把好关。惩教结合的原则。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督查,做到纠正与预防并重、教育与惩诫结合、激励与问责并举、督促与指导统一。
二、加强安全风险监督
设备风险监督:通过完善设备风险督查表单和规范设备风险督查流程,进一步提升设备安全管控,促进电网整体安全水平。根据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风险评估结果,密切关注设备维护巡视、设备缺陷处理等情况。作业风险监督:根据停电计划、施工方案、施工作业票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监督员工施工作业是否掌握和落实“十个规定动作”、是否准确开展作业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是否严格防范高空坠落、防触电、防倒杆及物体打击等作业风险。安全生产专项工作监督:依据保证体系部署的加强安全年度专项工作,以及保供电工作要求,监督执行单位(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监督安全生产重点专项工作主要有:防止恶性电气误操作、保供电、配网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机制与电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
三、强化督查问题整改
供电局安全职能部门要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列出整改措施表。一是向被查单位发出《安全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通知单》,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通过月报形式对违章问题进行,同时向局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反馈。二是针对恶性违章行为编制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学习。三是局安全职能部门要根据督查情况建立问题数据库,将“三老”问题、突出问题以及重大隐患和影响较大的一般隐患纳入“销号”管理,并将重复性发生问题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安全职能部门要会同有关业务管理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开展整改监督工作,针对部分重要问题的整改将挂牌督办,强化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
四、充分发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要配备安全信息系统专职管理人员,跟踪监督生产设备安全状况和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督查方式和时间,提高督查工作效率。并开展信息化在线监督。一是监督“两票”管理,主要核查外来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和“三种人”的履职情况,重点关注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机抽查“两票”填写与执行情况;二是随机抽查班组的安全活动记录、事故案例学习情况等,调动基层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三是随机抽查班组日志,监督班组开展安全活动情况;四是随机抽查设备缺陷处理记录,监督设备缺陷处理情况,提高设备消缺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单位人事部应认真制定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课程主要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技能、安全基本知识、实操演练等入手,着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防护意识。部门、班组要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可以采取设立安全日、安全周、安全月及开展专项安全教育等形式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水平,消除隐患。加强员工持证培训。所有生产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应经“安规”考试合格才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加强参建单位人员持证作业的监督检查,发现没有上岗资格作业人员,责令其停工,并要求承包商限期整改,确保施工人员全部持证作业。
六、提高基层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水平
供电所、输变电管理所等是基层生产单位,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到全局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抓好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要加强供电所工程管理人员及安全督查人员专业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督查水平。督促、指导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日常工作、重点工作分解细化,纳入计划表单,明确责任人和期限,以闭环管控的方式抓落实。基层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加强线路及设备巡视工作,降低设备安全风险。通过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分析处理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将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专项检查“两票”执行情况,基层单位应每月对“两票”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上报,供电局职能部门对“两票”进行抽查,动态检查“两票”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七、加强外协施工单位安全管理。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