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公司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启图谋
《新理财》:2004年用友成立了金融公司,之后专业公司却转为事业部,现在再度启用专业公司,选择这种迂回路线,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友:用友在金融行业走了十几年的历程。早在2000年,用友进入金融行业,建立金融事业部,拥有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深万证券等重要客户,奠定了用友金融1.0基础。2004年成立北京用友金融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一系列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并在三年内打造了近200人的团队,实现了4000万的营业收入。2007年用友成立了银行、非银行金融事业部,金融公司被纳入用友公司事业部,成为国内最强的金融行业管理系统、养老金系统等领域的供应商。时至今日,重启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是考虑到外部和内部的时机都比较成熟,金融领域是高端行业,走专业公司模式更适合这个行业纵深发展。从内部看,行业深化是用友非常重要的战略。从外部看,巨大的市场需求正在呼唤本土竞争力强的领导厂商出现。重启金融公司,恰逢其时。
《新理财》:用友金融的业务面是否将涉及以上所有方面?对于将来的业务重点和层次是否有更细致的计划?
李友:我们将服务于亚洲地区各类银行、证券、基金、期货、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托、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理财、担保、典当、金融投资、各类金融交易所、登记结算清算机构等等。针对大中型金融客户,提供咨询、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与专业服务;针对小微金融客户,采用云+端服务模式,跟当地的金融办公室、金融监管机构合作,搭建小微金融企业云+端服务平台。
在实际操作上,我们有很多规划,将逐步推进。具体维度较多,按行业细分,如保险、银行、券商,按客户规模分大中小微客户,此外还按照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进行细分。现阶段的重点客户群集中在中型客户,例如省会城市的商业银行、中大型保险公司等,我们将在产品解决方案基础上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咨询服务驱动的业务模式。
《新理财》:具体的业务线有哪些?
李友:我们规划用友金融的业务线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是经营管理风险决策与绩效管理业务线,包括金融里面ERP、财务会计及税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采购及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重点放在发展管理会计,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商业分析和决策分析、全面绩效管理系统等等。
二是核心业务系统业务线,主要包括养老金业务系统、金融融资租赁一体化业务系统、信托综合业务系统、第三方理财系统、中小银行的业务线和产品线,等等。例如,我们正在着手搭建一套支持利率市场化的24小时银行业务系统。
三是特定领域及新金融品种业务系统,包括金融资产管理系统、现金管理平台、金融交易级总账系统,等等。
四是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我们将面对中大型客户群搭建新的营销服务体系平台,这也是一个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理财》: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云+端的概念?
李友:首先,云+端业务模式定位就是重点按区域发展小额信贷公司云+端的服务。云就是一体化系统云化部署、系统运维和服务云化,端就是业务操作及系统应用。其次是私有云解决方案,私有云技术与平台、云化的应用系统提供,重点是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与平台提供。三是成立一个公司,主要在互联网领域、保险领域提供服务,我们会给这些公司提供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
差异化之路
《新理财》:金融IT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国内国外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下一步用友金融将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做出自己的特色?
李友:用友金融重启之前也研究了很多竞争对手,对国内外主要金融IT厂商,包括综合类、产品类、细分行业类,在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分析。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借鉴国内外金融IT公司成功经验,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其中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核心坚持“秉持专业、创造价值”,专著金融行业长期服务。
二是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及产品化竞争力基础,战略加强咨询业务,形成咨询+软件的竞争优势。
从4月下旬开始,券商股成了A股市场的领涨主力。支撑这种上涨的预期除了印花税下调,更重要的是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前景。市场甚至预期“五一”之后就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不过这一预言并未实现。
伴随着这种种的市场传言,券商股的市场走势也跌宕起伏。从4月底至5月6日,券商板块的涨幅远高于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但是从5月7日起,券商板块开始大幅下跌,几只券商股封死在跌停板的位置上。
来自监管层的消息称,融资融券业务并不会很快推出,前提是市场平稳,此前坊间盛传的首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并未获得管理层认可。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5月9日上午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融资融券无时间表,短短几分钟后,市场立刻出现反应,券商股全线杀跌。“试点模式可能不会采用,肯定是先设定标准,谁达标谁上,至少是A级券商才有资格。”一位监管层的人士称,“即使要做肯定也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参与的主体资格被严格限制,券商要求是A级以上,融资方则要求资信很高的机构,基金公司被排除在外,个人能否参与还在讨论中。”
等待证券金融公司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融资融券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欧美、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券商等金融机构与客户直接交易;二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集中信用模式,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
4月24日,国务院公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后,业内人士便预测,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制度环境已趋成熟。此前,事关券商行业管理方面的规定一般由证监会,而此次由国务院审议通过券商管理条例,被业内解读为决策层对证券行业与市场的态度有别于往昔。
《条例》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证券公司如何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次日,证监会即表示,将按照市场实际需求情况,适时、有步骤地安排和推进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条例》规定:“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向客户融券,应当使用自有证券或者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证券。”“这里所说的‘依法筹措的资金’即指由证券金融公司提供的资金。证券金融公司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一位券商负责人说。
《条例》的出台立即给了市场极大的想像空间,市场盛传国务院已原则同意了证券金融公司成立事项,更给出了高管名单――原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现风险处置办主任吴清将出任证券金融公司董事长一职。但吴清本人则明确对《财经》记者表示绝无此事。
知情人士表示,2007年,证监会曾确定融资融券推出的基本思路,该方案限制资金来源必须是券商自有资金,且先在少数几家券商中设立试点,待试点成熟后,相机成立证券金融公司。
“这种路径的安全风险最低。”一位申报试点的券商负责人说。
但也有不同意见。“如今的市场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市场,因此当时的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证券金融公司不设立,融资融券难以有大发展。”上交所一位人士认为。
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优点在于避免了由于保证金分散存管而造成的潜在风险,能够有效解决保证金被挪用的问题,有利于资金安全。而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中介方和第三方,凭借其自身的信用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能够提高融资效率。
但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消息称,此事乃是市场一厢情愿的想法,设立证券金融公司未进入议事日程,尚无任何筹措准备。负责研究融资融券业务的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正局级巡视员聂庆平也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仍处研究阶段。
自有资金之限
证监会曾在今年年初表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将于年内推出。
4月初,证监会《关于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调整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六大文件。
根据意见稿,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的,应当分别按对客户融资业务规模、融券业务规模的10%计算融资融券业务风险资本准备。此六项文件被视为融资融券的铺路石。
上海证交所一位人士则表示,融资融券在技术上是一套全新的系统,有独立的交易席位、独立的交易及管理系统,目前各方在技术测试方面已基本准备就绪。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先一家一家开始做,看看系统能不能支持,谁也不能保证会怎样。因为融资融券技术上全是新的,谁能保证平稳运行?”交易所有关人士说,“现在是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做好一个做两个,做好两个做三个,做好1亿做2亿,做好2亿做3亿。”
“最初实行的是风险最易控制的方式,也就是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用自有资金进行融资。”中国证监会一位官员称,“而且交易双方的资格都被严格限制,券商要求是A级以上,融资方则要求资信很高的机构,个人能否参与还在讨论中。”
“市场通过融资融券能够增加多少资金,也不能期望太高。眼下想得到的规模也就几百亿元吧。”一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负责人表示。他认为,过一两年后,等证券金融公司成立后,规模才有望放大。
警惕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在中国并非首次开展,早在1992年证券市场起步时,就曾有这项业务,但因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出现了券商违规融资、重仓庄股甚至引发券商巨额债务等问题,监管层随即叫停,禁止券商开展任何透支交易。
2006年,虽然管理层公布实施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但由于市场的单边上扬,推出融资融券等于是火上浇油,因此一直没有推出任何试点。
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熊牛交替,波动巨大,而券商作为市场主体并没有获得业务水平或者研究能力本质上的提高,一旦举起融资融券这把“双刃剑”,市场的波动也会加大券商的风险,使得从事该业务的券商破产概率大增。
与此同时,由于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券商自营业务必然也希望能够通过杠杆放大收益。
“这部分业务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把整个行业拉下水。当前需要警惕的是风险,而不是要大力拓展业务,先把风险控制做好了才能有下一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那些打着长远制度设计和安排旗号的人往往希望这类高风险业务在规范前做大,继而可以从中获益。”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开业的2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8家来自银行系,占比近86%,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务有实质进展的公司尚属少数,而踌躇观望的银行仍是绝大多数。
这当中,除了对单独成立公司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的考虑,还有对牌照稀缺性和运作模型的不确定。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潜力有多大?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最终取胜?多个疑问待解,银行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呈现不紧不慢的节奏。
尚无成熟案例
“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到底怎么走,方向其实比较模糊。”尽管目前的监管导向已日益清晰,但业内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未来定位仍不十分明了,甚至有银行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业务实操层面还有诸多疑问待解。
据了解,我国消费信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但限于当时经济政治环境,在产生初期并未获得较大发展。2009年,银监会正式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2010 年,北银、中银、四川锦程、捷信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注册。试点成功后,2013 年银监会扩大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修订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进一步放松了对出资人、营业区域、业务范围、客户准入等方面的限制,明确单一客户贷款额度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
2015年6月,国务院放开市场准入,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2016年3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同年11月,国务院出台“新消费”相关指导意见,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消费六大领域作为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同时银监会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推动征信环境的改善。
但是,在消费金融行业整体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服务的客户不断下沉,客户群平均信用水平下降,多主体和跨平台风险难控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消费金融这一从业者的蓝海,也开始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蓝海。在此形势下,消费金融公司要走向何处?监管和市场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从国际经验看,消费金融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消费者信贷爆炸式增长为前提的。
据悉,美国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以大型百货商店为依托的模式,通过邮寄商品目录销售商品,有跨地区、跨区域的物理网点,客户基础广泛且有财务需要。二是以电脑公司为依托的模式,主要根据电子产品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和财务承受能力,提供相应的分期付款财务解决方案或一个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信用额度,扩大客户基数、培养消费者忠诚度和提升销售额。三是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托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模式,通过自有品牌信用卡、灵活贷款计划、所在集团的品牌效应和丰富的消费品,打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
由此可见,发展消费金融不但需要清晰的商业模式,更需要明确的运营模式。但上述的模式也曾遭遇重创。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受短期利益驱使对信用记录不好的消费者发放大量贷款,导致经济危机来临后坏账增加,消费金融公司蒙受巨大损失。而金融危机过后,监管者和消费金融公司吸取了教训,严格执行了贷款准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消M金融公司发展才重新步入正轨。
牌照价值有限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能够从事大类消费金融业务、具备放贷资格的金融主体,其牌照为全国性金融牌照,能够打破区域监管限制。但对银行而言,这一牌照的价值稀缺性却并不充分,甚至最核心的问题是,是否成立金融消费公司并不影响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
“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对于传统银行来说,并没有资源的稀缺性,银行不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内部消费金融的业务也在做,范围甚至更广,所以这一牌照并非必须。”在部分接受采访的银行业内人士看来,消费金融牌照对区域性银行最大的诱惑可能是打破监管限制,发展全国业务。但这同样是把“双刃剑”,如果风控等问题把握不好,欺诈风险、操作风险等都可能发生,最终也可能是得不偿失。
“某种程度上,企业寻求金融业务突破的需求可能比银行更急迫,目前多数公司的股权结构是银行和企业共同参与,但两者对金融风险的要求不同,默契度还需要培养,而市面上真正能够被监管所接纳的,也是实力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本身有很多机会涉足金融,自己也可以申办民营银行,或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投资P2P或小贷公司。”
在这个互借资源的市场,业内认为银行会面临两难。“多数合作中,银行把现有资产装进去,可能面临和其他股东分享既得利益的情况,所以从银行的角度看,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可能不是唯一或最优的选择。”上述银行人士表示。
在保守派人士看来,对行业前景的预判主要建立在对消费金融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的基础,原先国家对金融有较多管制,但现在看来整体的趋势在放,未来也可能是“铺天盖地”,比银行监管更松。
“大家都去拼抢,未来是否能够盈利,要投入多久,现在是不是窗口期,也可能没有预期那么顺利,这些问题绕不过去,所以不着急,边走边看。”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机构董事(理事)、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统称“高管人员”)市场准入工作,保障高管任职资格考试质量,提升高管人员履职水平,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监管局办公室关于修订**银行业机构高管考试题库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本分配方案。
一、工作要求
题库修订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科室支持配合,各科室按照省局要求在2019年10月10日前完成分配题量后报办公室汇总。分局出题的总题量为480道题,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应大致按照6:4的比例配置。
二、操作流程
(一)清理旧题
出题人员按照“题库修订范围及分工方案”(附件1)中明确的考试题库参考目录,在“原**银监局高管考试题库”(附件2)中查找对应的出题依据,筛选出相应的旧题,对旧题进行清理。
例如:法规处按照“题库修订范围及分工方案”,在公共类题库中应清理《行政许可法》考题,则首先打开“原**银监局高管题库-公共类题目”,在表内“说明”栏筛选搜索关键词“行政许可法”,即可调出原题库中已有的依据《行政许可法》所出的题目。
按上述方法筛选出原有题目后,对原题逐一进行审核,分不同情况予以“保留”、“修改”或“删除”,同时在每题“修订结果”栏内注明。
(二)命制新题
命制新题以原有题库EXCEL表为模板,并在每题“修订结果”栏内注明“新增”。
“知识点”栏,按照出题依据,公共类题库分为“银监相关法律类、法规和政府规定类、规章类”,商业银行类题库填写“商业银行类”,外资银行类题库填写“外资银行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类题库分为“农村中小机构共同适应部分、农商行部分、村镇银行部分”,非银机构类题库分为“非银公共部分、信托公司部分、汽车金融公司部分、金融租赁公司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部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部分和财务公司部分”。“题型”栏,按出题类型分别填写“判断题”或“单选题”。“题目内容”栏,即新增题目的题干部分。“可选项”栏,即单选题的四个选项部分,判断题不填此栏,选项之间用“;”相隔,选项结束不需加标点。
“答案”栏,判断题为数字“0”或“1”,“0”表示错误,“1”表示正确;单选题为大写字母“A、B、C、D”其中之一。“说明”栏,即出题所依据的法规条文,法规条文引用应完整、准确。格式为“依据:《法规名称》第某某条:法规内容。”
(三)汇总提交
各责任科室清理旧题并命制新题后,收集整理的相关文件依据随试题初稿一起提交至办公室。
(四)法规文件查找途径
OA系统-查询统计-综合查询栏
一、资本结构、财务分析概述
对于资本结构定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而言,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的比例关系。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所获取的长期资本项目和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对公司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所呈现的比例关系的体现。[1]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着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它是根据报表资料、会计核算等,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与分析技术,科学分析、评价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经济管理活动。
而对于上市的金融公司而言,其经营对象是货币等金融资产,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获取收益,其资本结构受股权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分析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确保上市金融公司的顺利运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全面经济,市场更加复杂,对财务的分析更加全面、科学,确保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寻求合理的企业发展方向。
二、上市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分析现状
(一)资产的负债率偏低
资产负债率是对资本结构最基本的反映,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6%,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3.7%,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而在发达国家,规模大的公司其资金的筹措能力较强,融资的渠道更多元化,其负债比率更高。但是,我国金融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负债比,其中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高,缺乏对债务融资的利用,这样便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发挥,对公司财务造成影响。
(二)较高的短期流动负债水平
公司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即为公司的负债结构,对负债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公司较为的合理的负债水平是短期负债比在50%左右时。[2]但是,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具有较高的短期负债比,其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负债水平较高,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造成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与资金周转,从而使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增加,是公司经营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忽视动态分析
在目前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收益状况、财务结构进行静态的反映。[3]但是,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没有相应的指标反映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表示。在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分析中,动态分析的忽视,便不能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地反映,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市场风险的及时掌控,不利于企业的安全运行。
(四)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忽视
目前所利用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分析,例如,注重满足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的要求,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因素的分析评估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企业内部预测、决策研究,对企业如何筹资、投资管理,如何收益分配管理等缺乏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不全面。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指标、生产水平、经营实力的把握,是对企业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在我国的上市金融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忽视,不利于领导者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合理进行财务分析
(一)注重对各种因素的综合权衡
根据企业的历史资编制财务报表,报表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的反映,是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正确评价企业的综合状况,需要结合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国民经济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评价。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近系统分析,科学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避免风险发生
财务的外部分析、内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两大部分,不仅需要满足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应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满足。[4]财务分析,应合理区分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对于内部分析,应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设置合理的分析指标,帮助企业揭示其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合理避免一些风险因素,避免潜在缺陷。此外,还应灵活地应用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企业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达到对企业的全面认识。
(三)综合运用指标
注重指标的可比性,剔除不同于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同时剔除个别原因,对企业进近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人员还应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使财务分析的总体功效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