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一、对于既有划拨用地,又有出让用地的危旧房改建区和大面积开发的建设用地,拟全部采取先划拨的方式,一次拨给开发建设单位,待拆迁完成后,在有偿出让的地块开工前,经评估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二、在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时,可根据不同地段和建设用地面积,收取每平方米5?50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以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拆迁完成后尽快按市政府1993年6号令的规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此项出让预定金收缴入库手续按地价款入库手续办理,在交款单位办理正式出让手续时,可充抵地价款。

四、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核发,对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

特此通知。

附件: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标准

地区等级        预定金标准(元/m2,地)

一                        50

二                        45

三                        40

四                        35

五                        30

六                        25

七                        20

八                        15

九                        10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字] 资源节约 土地管理 社会

0 引言

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1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的要点

1.1 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现实国情。

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我国目前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产业用地需求依然强劲。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今后还将不断提高,城镇用地需求将持续上升。只有切实转变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才能应对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严峻挑战。

1.2 科学统筹,促进各类用地合理利用

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1)统筹国土利用布局,促进国土高效开发。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格局看,在优化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同时,选择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高效集约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整体疏、局部密的国土空间利用格局。

(2)统筹各类土地复合利用,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提高。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耕地的生态功能,发挥耕地作为城市"绿心"、"绿带"的功能;在生态建设与维护方面,应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关系,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退耕规模,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复合利用。

(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城乡用地结构优化。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建立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相匹配的城乡用地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应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3 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加强节地型社会建设。

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

(1)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我国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现实国情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节约集约用地、建设节地型社会是未来我国加强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必须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应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耗地少、结构优、效率高、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节地型社会建设。

(2)树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国家理念。一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同认识;二是培育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全民意识;三是树立新型土地利用观和管理观。

总之,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实施,任务重大。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理论、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创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的思考

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2.1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管控制度

第一,完善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引导产业和经济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规划落实的监管体系建设,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2.2 尽快缩小划拨用地范围,深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制度改革

要进一步加大国有土地市场配置改革,尽快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不断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对具有竞争性、取得经营收入、改革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先行实行有偿使用。近期,除军事、保障性住房、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各类建设用地应全部实行市场配置。

2.3 加大保有环节征税,完善土地财产税制度

要建立适应土地资源国情的新型不动产税制。对土地保有、流转及其收益环节的税收制度进行整体构建、系统改革。当前,重点是加快保有环节和增值环节的税收改革。

3 结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依法管地用地。要深入进行土地资源国情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基本知识,使全社会都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广泛形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通过广泛向公众开展法制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依法用地、善待地球的意识,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认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基本国情,强化依法用地、合理用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建设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宣传时间

XX年4月22——30日

三、宣传形式与内容

(一)、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我局在这次宣传中,印制“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横幅,悬挂在我局办公楼显要处。在县城主要居民小区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手册,加强宣传教育。

(二)、联合县房管局上街宣传。4月22日上午8点30分,我局将与县房管局联合在芦台镇光明路县政府附近进行宣传。宣传点悬挂“xx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世界地球日宣传点”醒目标志,宣传形式为向群众分发地球日宣传小册子和解答群众咨询。

(三)、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在宁河电视台做《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电视讲话。

(四)、宣传组成人员。这次宣传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牵头,共组织综合业务科、规划建管科、用地科、地籍科、监察科、地矿办、办公室等7个科室,每个科室负责人和一名骨干参加宣传活动。

四、责任分工

这次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我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负责,综合业务科、规划建管科、用地科、地籍科、监察科、地矿办、办公室为成员科室,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科室在这次宣传中的主要职能为:

1、综合业务科负责土地使用各项业务的咨询;

2、规划建管科负责各项建设申报审批业务的咨询;

3、用地科负责提供土地市场信息和征用土地业务咨询;

4、地籍科负责办理土地使用证业务的咨询;

5、监察科负责《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咨询,并提供XX年至今违法占地、违法用地查处典型案例及有关情况;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房产测量、常见问题、分摊计算、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18 文献标识码: A

房产测量的作用与重要性

房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 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管理方面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经济方面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 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法律方面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房产测量的目的与内容

房产测量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的资料。房地产基础测绘是指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内,大范围、整体地建立房地产的平面控制网,测绘房地产的基础图纸——房地产分幅平面图。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 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

常见房产测量问题与解决方法

3.1 检定仪器与棱镜常数问题

房产测量精度要求一般比较高,目前开展的房产测量工作一般都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房产测量方法,在房产测量时必须使用资质部门检定过的仪器进行测量。对于全站仪而言,主要是测定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在房产测量碎部测图中,由于距离较近,仪器乘常数可忽略不计,但加常数必须考虑。以拓普康全站仪为例,其仪器常数一般不含误差,应设为零,拓普康系列棱镜的常数也为零,当使用其他光学仪器厂家生产的棱镜时,就必须在使用之前设置相应的常数。而且,在房产测量时,不可能直接将棱镜的中心位置放置于房屋的角点.通常将棱镜靠在房屋的角点上.这时采集到的坐标实际上是棱镜中心坐标,而非房屋角点坐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仪器常数设为零,用钢尺作对比直接测定出至棱镜后背位置的棱镜常数,在野外数据采集前,设定好全站仪内部的仪器加常数(零)和棱镜常数(至棱镜后背位置的参数),就可以直接测出房屋角点的坐标。 这里还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该棱镜去发展测站点的话,则需要将仪器内的棱镜常数设定为棱镜对中杆为中心时的棱镜常数。

3.2 房屋测量中的偏心测量问题

一般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时,棱镜的后背位置置于房屋角点时棱镜是朝向仪器方向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这时,就不能把棱镜看作一个点进行观测,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体积,这时,瞄准棱镜中心测出的坐标将不是房屋角点的坐标,需要采用角度偏心观测。将棱镜后背位置放置在离仪器到房屋角点相同水平距离的合适位置,测定到棱镜的水平距离,然后用水平微动螺旋照准目标,在仪器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

3.3 对称边与实地丈量不一致问题

在进行房屋实地勘丈时,如果实测了房屋的每一条边,则有可能由于误差的原因或者是房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前后墙、左右山墙或者在施丁图中本应对称相等的边出现不相等的情况,这就使原本为规则多边形的房屋变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也不符合人们的传统意识习惯。这时就需要对勘丈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绘图和面积计算。对于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的取其对称边的平均值作为边长数据。对于误差超过限差的边长数据应检查是不是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如果确系不相等的,则根据勘丈结果进行绘图或面积计算

3.4 共有面积分摊问题

同一房屋、用地有两个以上权属单元,共同占有或使用共有的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就会出现共有面积的分摊计算。如果产权各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或协议规定执行。若无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相关面积比例进行计算分摊。

共有共用面积按比例分摊的计算公式按相关建筑面积进行共有或共用面积分摊, 按下式计算:

δSi=KSi =Si∑δSi/∑Si

K=∑δSi/∑Si

δSi =K Si

式中: K——为面积的分摊系数;

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的建筑面积,㎡;

δ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所得的分摊面积,㎡;

∑δSi——为需要分摊的分摊面积总和,㎡;

∑Si——为参加分摊的各单元建筑面积总和,㎡;

对于一般的住宅楼,需要计算出每户的建筑面积。这时,首先要计算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然后计算房屋的套内建筑总面积,进而求出共有共用面积,然后计算分摊系数,再根据各户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算出各户应分摊的面积。

对于比较特殊的住宅楼及多功能的综合楼,涉及到二级分摊和多级分摊,应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逐级进行分摊。如下图:

一幢四层别墅,上、下两层均为复式,各有两套住宅,套型左右对称,上下相同,该幢特殊之处在于下层两套住宅没有在楼梯处留门,也即未实际使用楼梯,且下层有两个独立的车库。因此,需要二级分摊。具体方法为:上面两层楼梯供上层两套住宅使用,应由上层两套住宅共同分摊:然后再把下面两层楼梯面积与下面两套住宅、车库共同分摊,因为下面的两层楼梯虽未被下面两套住宅及车库直接使用.但也因为上层有住宅而使其购房价格明显降低,属间接受益,应参与下层楼梯面积的分摊。

4 结语

房产测绘是涉及到民生的大事,稍有不当,必将影响到房产测绘部门的声誉,甚至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在房产测量中要充分了解房产测量的目的,熟悉常见房产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2】《地籍测量》,王侬,廖元焰,测绘出版社,1996.12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地生态学;土地科学;课程建设

“土地生态学”是由“Land Ecology”翻译而来,根据国外的文献,“Land Ecology”所涉及的研究内容、方法等与“Landscape Ecology”(景观生态学)基本相同, 但其使用不如“Landscape Ecology”广泛和普遍。中国许多学者参考国外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经历对土地生态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傅伯杰将土地生态系统研究(即土地生态学)归结为3个主要方面: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演替、结构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最佳生态平衡的研究[1]。何永祺[2]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在生态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土地及其环境间能量与物质循环转化规律,优化土地生态系统对策和措施的科学。举[3]将土地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吴次芳[4]将土地生态学定义为“土地生态学是以协调人-自然-土地为核心,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制定的时间安排和空间部署的科学”。根据土地生态学的形成特点和学科性质,郭旭东和谢俊奇[5]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从以上对土地生态学的理解可以看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即对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所实施的综合工程技术措施)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6]。

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为中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土地生态学仍是当今土地科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学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为了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由“数量管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提供某些破解“土地难题”的现实途径,还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理论研究, 构建知识体系, 推进学科建设,为我们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普遍认可,不少学者把土地生态学作为土地科学的一级分支学科,认为土地生态学是土地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5,7, 8, 9],谢俊奇[9]认为:未来20年中国土地科学技术应当大力发展3大技术体系和4大学科,这4大学科为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生态学和土地规划学。在此背景下,不少高等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纷纷开设“土地生态学”课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一轮修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已将“土地生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列入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培养方案,待出版)。本文根据土地生态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探讨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体系建设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在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发展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主体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9]。它是一门新兴的有待精心培养的学科,也是一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与保护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学。土地生态学是土地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既研究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过程、土地生态变化、土地生态分异等基础理论,同时又研究土地生态调查、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和设计、土地生态恢复和重建、土地的生态管理和管护等技术方法,还涉及土地生态经济、土地生态伦理、土地生态文明等社会科学范畴。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覆盖面非常广。需要先修土地资源学、土地地理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等课程,拟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该课程将作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部分:

1. 基础知识部分

包括:①土地生态学的概念、产生的背景;②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任务、原则;③土地生态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中的地位、土地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④土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 基础支撑理论部分

基础支撑理论部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进行讲授。首先是最基本的生态学基础知识,主要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未开设“生态学”课程缺乏生态学基础知识背景而设置,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等知识的一般性介绍;其次是其它学科应用到“土地生态学”的具体的相关理论体系,包括整体论与系统论、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生态—经济协调论、复合种群理论、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理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生态动力源-汇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

3. 核心理论与技术部分

核心理论包括土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土地生态功能与过程、土地生态变化与生态分异等,以及典型土地生态系统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城镇、工矿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及人为干扰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核心技术包括土地生态分类与调查、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生态工程、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土地生态管理等。为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掌握核心技术,该部分均设置相应的案例分析内容。#p#分页标题#e#

4. 实践应用部分

包括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两个环节。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及时获得和发现土地生态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并将其不断充实到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内容中。

二、实践教学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教学, 使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和实际应用,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 并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土地生态学核心技术的实践。为实现以上目标, 课程设置了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两个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1——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

通过生态足迹法分析评价某一给定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使学生掌握数据搜集处理方法、土地生态评价、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等评价方法和过程。

实习2——土地生态规划

结合给定项目区特点(如地理区位、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土地生态分类、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分、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及调整等步骤和环节,最后形成土地生态规划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土地科学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土地学科中, 为审视和研究土地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土地生态学由此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可,作为土地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土地生态学》这门课程非常必要。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本课程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设置了课程基本知识介绍、基础支撑理论、核心理论与技术等内容,核心技术部分均设置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土地生态学的相关技术与理论。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突出可操作性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强化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J]. 生态学杂志, 1985, 4 (1): 35-38.

[2] 何永祺. 土地科学的对象、性质、体系及其发展[J]. 中国土地科学, 1990, 4( 2) : 1-4.

[3] 举. 土地科学导论[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

[4] 吴次芳, 徐保根. 土地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5] 郭旭东, 谢俊奇. 中国土地生态学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1): 4-9

[6] 黄炎和. 土地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7] 杨子生.2000. 试论土地生态学[J]. 中国土地科学, 14(2):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