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煤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成本控制上,控制的深度、广度不够,措施不得力。在成本控制深度上,往往只重视生产过程的节约,而没有向成本与技术、成本与安全、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在成本控制的广度上,只侧重于企业内部成本构成要索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外部影响成本变化因素的控制。

2、在成本核算分析上,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是矿级成本核算分析的多,区队、班组、岗位成本核算分析少;二是只重视材料、电力等成本项目的核算分析,没有重视其他成本构成项目的核算分析:三是只重视产量成本核算分析,而没有重视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的核算分析;四是适应外部会计要求核算多,围绕内部管理需要核算少,致使成本核算资料有用性很差,不能很好地为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3、在成本考核和分配上,一是考核力度不够,成本控制成果没有直接与职工利益相挂钩;二是只重视生产区队、班组的考核,忽略了职能管理部门、岗位和辅助生产区队的考核;三是考核招标不配套不协调,成本考核没有纳入煤炭企业统一的考核分配体系,致使成本控制存在许多“空白”;四是不按成本习性进行区别考核,而是只与某一计划水平下的单位成本对比考核,造成评价责任不清,成本升降的原因不明,给基层单位留下了通过提高产量降成本的余地,不利于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企业成本特点分析

1、煤炭成本管理的特点

1.1技术的经济合理是影响成本变化的重要因素。技术设计所确定的成本水平是成本发展和管理的基础,是先天性的,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后,技术与经济相脱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技术工作带来的成本损失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已越来越成为煤炭成本管理的重点。

1.2煤炭成本管理制约因素多,并且不断变化。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成本管理活动受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场所、人、机、物、料的布置受到严格的限制,致使成本管理受到很大制约,影响了成本管理方法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这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制约成本管理的这些因素以及它们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创造性在开展成本管理的――系列工作。

1.3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致使煤炭成本管理复杂化,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并且辅助生产环节多,在一定时期内,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比例,不像制造、业那样成本随产出的增减而增减变化。如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影响生产时,投入 多产出小,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当原煤生产稳定正常,产量增加时,投入却不增加,甚至减少,这就要求在煤炭成本管理中,不断研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规律,合理控制成本的发展和变化。

2、煤炭成本形成的特点

2.1煤炭生产中消耗的材料不构成煤炭产品实体。这一特点使得煤炭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可以回收复用和替代,并且材料的回收复用和替代影响煤炭成本的变化。同时,由于消耗的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所以生产中消耗的材料品种和质量不能影响产品质量,不能按质量成本的一般原理去控制煤炭质量成本。

2.2煤炭成本水平受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影响大。煤炭成本的变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开采开拓方式、地质水文条件、服务年限、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产量等。在这些因素中,水平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其他因素,并且产量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往往小于其他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这就决定了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分析的多样性,以及煤炭成本水平在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可比性较差。

2.3煤炭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比重大,煤炭生产中辅助生产环节多,非直接生产占用高,设备及工程投资大,致使煤炭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比重大,据不完全统计,煤炭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约占65%―80%,这就要求在煤炭成本控制中,更要加强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煤炭成本控制效果。

三、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成本管理创新

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成本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成本管理在广度上,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在深度上,已从传统成本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在成本理念、管理对象、核算方法上都是一种突破与创新。

成本管理创新,就是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持续不断在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创新机制。

四、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创新

1、建立成本控制管理理念的转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理念的创新至关重要。成本管理理念的创新,是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激发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成本管理新观念,并将先进的成本理念融入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以及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更要增强成本意识,在工作中将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系

1、战略成本管理是对战术成本管理的功能拓展

每一种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顺应一定时期企业管理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伴随环境的变化向前推进。在以产品营销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适应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需要产生了战术成本管理,并借助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当社会进入以全局性战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战略管理以培育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便应运而生,并借助于企业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成长起来。战略成本管理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创新了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将成本管理提升到长期的战略管理层次。由此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是在目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对战术成

本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战术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2、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相辅相成

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对战术成本管理的完全否定,也不可能取而代之,相反还会进一步促进战术成本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是战术成本管理还是战略成本管理,其基本职能都是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战术成本管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战略成本信息的基础和重要构件,战略成本管理目标需依赖于战术成本管理来实现。如果缺乏战术成本管理的信息资源,战略成本管理便成为“空中楼台”,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时,战略成本管理对战术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战术成本管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们一个是战术,着眼于企业局部的近期目标;一个是战略,着眼于企业整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基本一致

成本管理程序是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骤,也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战术成本管理的程序已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成本分析评价),这五个基本步骤的程序图如下所示:

 

成本预测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业绩评价             成本控制

由于两种成本管理基本职能的相似性,上述程序同样适用于战略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对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预测,企业决策层综合预测成本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做出战略选择的决策;其次,在企业既定的战略下,依据战略成本预测的结果,制定与企业整体战略相适应的战略成本计划,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战略成本控制;最后,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检验战略成本决策的正确性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以利于企业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该程序的循环往复,将逐步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效。

 

二、 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区别

基于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的不同,两者在成本管理的视野、时效、方法手段、信息系统及各环节的工作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1、成本管理的视野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的范畴主要是企业内部整个生产经营环节,它起始于材料供应,终止于产品销售,重点是产品生产。通过对生产经营成本的分析与研究,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其提供的成本信息一般局限于企业内部,很少涉及企业外部环境,管理的视野十分狭隘,管理效果也非常有限。战略成本管理将视野扩展到企业外部,不仅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更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通过与供应商、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寻求采购成本和顾客购货成本的持续降低及市场份额的扩大;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差距,以便调整或改变竞争战略,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成本管理的时效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是针对短期的日常经营所实施的管理,其降低成本的目标是短期的,成本管理行为是短期的,成本分析方法也是短期的,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均只适用于短期成本决策,其假设条件在较长时期是不成立的。战略成本管理则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围绕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维持和提高来实施成本管理,树立长期、全面的战略目标,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企业在强调降低成本的同时,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对竞争地位和竞争力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战略方案取舍的重要依据。如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等战略方案的实施,虽然会导致眼前的短期成本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企业形成在人才和产品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能增强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此外,战略成本管理还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应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

3、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如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等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均是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对成本进行规范和约束性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要求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创新,目前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及成本动因分析等新方法。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战略定位分析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战略进行功能展开和运用创新,成本动因分析则是对企业既定的成本管理战略的细化,使之得以真正贯彻实施。

4、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适时成本信息的产生与分析利用,提供的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短期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财务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要从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乃至政府等多处搜集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求全面而多样化: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又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既包括货币性的财务成本信息,又包括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5、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却大不相同。

① 成本预测。战术成本预测测算的是企业未来某种产品的成本水平,预测依据主要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条件,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因预测期较短,预测条件相对稳定,预测结果也比较准确。战略成本预测测算的是企业特定战略下的成本水平,需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加以推断,预测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法,因预测期较长,未来环境的多变性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② 成本决策。战术成本决策主要是选择能降低企业日常经营成本的最佳管理措施,决策方法主要有差量分析、质量成本分析和最优生产批量分析等,该决策对企业的短期成本行为会产生局部的影响,并且是战略成本决策的保证和具体化。战略成本决策主要是选择对企业竞争地位产生有利影响的最佳管理战略,决策方法主要有竞争优势分析法、竞争性成本结构理论分析法和功能成本分析法等,该决策对企业较长时期的成本行为将产生全面的影响。

③ 成本计划。战术成本计划主要是围绕生产部门的产品成本编制的,时间跨度较短,计划目标水平的确定比较客观,对成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约束力较强,有必须实现的强制性要求。战略成本计划覆盖企业整体,有投资成本计划、财务成本计划、管理成本计划等,时间跨度较长,计划数较粗略,并且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其目的是对企业长期成本改善行为指出努力的方向,约束力不是很强。

④ 成本控制。战术成本控制是从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职能部门或个人的短期成本行为出发,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战略成本控制是从实现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全局着眼,建立一个长期的成本动态监控系统,重点是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确保在提高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⑤ 业绩评价。战术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主要是利用财务报表披露出来的数据资料计算事先设定的财务指标,如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等,以短期成本的降低和升高来判断业绩的优劣,是一套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容易导致管理层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关联,是从成本效应的长期性来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竞争地位高低的非财务指标,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程度等是其业绩评价的主要尺度。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长期的动态管理过程,要求其业绩评价应伴随着战略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的完成适时进行。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是一套涵括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的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2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成本管理;管理策略;成本核算

1 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执行主体是项目施工组织和施工材料采购人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在这一点上与其它工程项目并无太大区别,但多数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在这方面,仅只是着眼于通过主管或者财务人员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这种错误的成本管理责任定位方式,使得整个施工项目各个环节在成本管理方面失去协调统一、全面布局的合理机制,技术人员只关注技术指标,施工人员只注重施工进度,采购人员只注意材料采购,保管人员只注意材料发放,虽然界定了各职位的明确分工,但却未将成本管理融入其中,使得成本管理无法深入到各个具体环节。

1.2 缺乏可参照的成本管理标准

普通工程项目在结构、规模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区别并不太大,因此在成本管理上可以借鉴的标准较多,也较容易套用,但园林绿化工程在结构、规模、环境等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多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上,只是机械的套用原有经验,建立一些固有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项目的具体情况,因此造成大多数园林绿化工程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策略缺乏可操作性,与工程根本无法契合。尤其是园林绿化工程季节性较强,植物材料市场价格浮动较大,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更新较快,价格难以掌握,因此增加了园林工程成本管理的难度。

1.3 缺少成本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是对责任人员工作成果的认定,是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手段,但在这方面大多数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都存在问题,在责权未落实到位的同时,还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评价机制,造成工作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个样的不良局面,工作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积极性,缺少思索和控制的动力,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成本管理出现失控现象。

2 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管理策略

2.1 建立开源节流成本管理机制

开源节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策略,不管只注意开源还是只注意节流,都不能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都不能真正实现成本管理效能。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要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能力,就必须在整个项目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开源节流成本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设立成本管理目标,并将成本管理目标落实到项目各成本管理人员身上。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责任人成本管理质量进行监控,并对其进行考核评定,以使项目成本管理做到有效可行,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2.2 加强项目设计成本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同其它建筑工程项目相同,都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是由设计单位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并融入设计者主观意向和设计理念,从专业的角度所设计出来的。但是,由于缺乏沟通、缺乏核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项目在设计时就缺乏成本控制机制,增加了项目成本。因此,在项目设计或参加招投标时企业要多与设计者沟通,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3 建立可行的项目预算制度

项目预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项目预算对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项目预算制度和相关责任实施细责,项目经理应当根据项目技术资料,如技术措施、施工程序、作业形式、设备应用、人力调度等进行仔细分析,以寻求最佳配置,并对项目实际情况所需人工、材料、机械等进行仔细调查,从而对项目进行预算,包括整体预算以及各细部工程预算,并对项目分项责任预算进行严密掌控。

2.4 加强施工过程成本管理

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是整个成本管理的实际执行阶段,也是成本管理极容易失控的阶段,在项目施工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的核对,施工计划书的编制,现场平整场地、放线、给排水、假植地点、运输路线设定等前期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督促施工人员贯彻设计意图。对于施工材料,如土方、苗木、管线、铺装、亮化、设备等,都应当严格控制质量。此外,园林绿化施工不同于普通建筑施工,还需要注意植物生长规律与自然环境情况,从而强化工程施工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减少补植和补栽数量,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尤其是针对部分地区部分品种苗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一定要提前调查,加强检疫工作,避免因苗木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甘永力.小议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成本的管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A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的简要分析

(一)销售费用较高和其他成本费用还有挖潜的空间对A公司和同行业成本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公司总体的成本水平控制较好,大部分成本项目在同行业中是较低的发生水平,但销售费用却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的,直接挤压公司经营业绩。在销售方面,A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控制。没有形成自己的营销团队,更多的销售依赖外包公司和集团兄弟公司,销售费用增加了不少,但是销售的业绩增长较低。产品售后服务管理比较欠缺,造成销售费用的虚高与效率的低下。从成本具体构成的明细项目分析,公司部分费用控制还是较好的,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成本费用还可进一步控制。(二)采购、生产、研发成本管理问题突出在采购方面,原材料购进周期与生产计划结合不紧密,有时生产线缺货,导致设备空置;有时采购过量,库存材料增加,使得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都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原材料购进过程中只关注价格的高低,没有控制住质量,使得废品增加,影响生产及增加公司质量成本;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研发项目没有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前期的研发成本也无法收回。在生产方面,生产计划没有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滞后,车间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够,仓库保管管理不够,造成各种原材料和物料的损失;车间生产定额工时不能全部反映人工效率,造成人工成本浪费。(三)成本管理职能的其他缺陷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太狭窄,简单理解为产品的制造成本,忽略了企业的关键成本概念,比如交易成本,成本,还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观念的狭窄导致战略与执行上产生了偏差。成本管理目标不清晰,或目标过于具体化,仅仅服务于订单、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绩效指标;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尚需进一步明确和健全,成本中心的建立与分级、考评都不够;成本核算需要引入作业成本和平衡记分卡等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与理念。

二、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路围绕A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在项目设计原则上,注重以下:坚持价值管理原则,不以纯粹的产品成本降低为目标。思路如图1所示。(二)成本组织设计思路成本管理是整个企业的工作,成本管理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员工,企业要根据组织机构的情况,让他们承担不同的成本管理的职能。组织是保障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成本组织设计要建立成本综合管理协调机构,明确专项成本的归口部门以及明确成本控制的主要节点。成本组织的设计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体现了既分工又制衡的原则,为成本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业务流程基础。还有就是归口管理运用,重要的控制环节要有专门机构管理,体现既分散又集中的原则,有利于管控目标的实现。企业往往实行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公司战略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同的组织结构下企业有不同的管理与内控方式,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围绕主体活动设立成本组织,确保成本管理统一性的前提下,按主要业务线归口控制,形成全业务、全环节和全员的成本管理理念,明确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组织设计如图2所示。(三)成本目标设计思路成本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没有目标就没有控制本身。成本控制总目标应与管理和经营业务相适应,并通过制定总目标,把项目总成本分解到各个具体部门,并建立监控、执行、考核机制。所以成本目标管理从两个方面考虑:成本目标的确定及成本目标的分解。1.成本目标的确定。A公司应从管理和经营两个角度设定成本目标,为目标分解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企业管理主要是对内视角,使用企业权威来下达指导命令,而下级部门去执行,所以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而企业经营是对外视角,依靠市场规则来与其他主体交换资源,遵循自愿与公平原则,所以二者的成本有很大区别。具体成本目标的设定如表1所示。2.成本目标的分解。成本目标分解思路:第一步是按照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分解到具体的成本项目;第二步是按照公司的产品结构进行细分,落实到产品;第三步是按照成本的管理组织层次进行纵向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分解路径及流程如图3所示。(四)成本计划设计思路成本计划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使项目达到合理经济的目的。成本计划(即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部分构成:产品成本计划和费用计划。结合A公司的特点设置成本计划内容,如表2、图4所示。(五)成本核算设计思路成本核算优化的内容主要是将过去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标的核算体系向以支持成本控制为目标的核算体系转换,成本核算具体设计思路如图5所示。图7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图8成本考核设计(六)成本控制设计思路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对成本活动,按照标准进行严格的监督,使产品成本的形成,限制在控制标准的范围内,以促进成本降低的目的。控制的原则主要有全员参与控制、全过程控制、动态控制和目标管理原则等。成本控制实现流程如图6所示。2.成本控制方法体系。要确保控制的有效,成本控制必须以实现成本目标为导向,所以大力倡导目标管理,包括成本责任指标和成本量化数据建立;成本控制需要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把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如图7所示。(七)成本考核设计思路成本考核框架包括考核组织、考核流程、考核内容。具体做法为首先划分好责任中心,为其制定可控的成本目标;其次明确考核组织,由谁来编制部门预算,反映执行情况,分析差异原因,形成成本报告,定期报送企业领导;最后是考核内容的制定,要透明和公平,以权威的企业制度方式规范下来。成本考核设计如图8所示。(八)成本分析优化思路各责任中心(部门和车间工段)是成本分析的第一责任人,每月完成本部门或本工段的成本分析,工段的成本分析由生产部汇总并分析,各部门应在每月3日之前并向财务部提交书面报告;财务部成本科是企业成本汇总分析的责任单位,每月完成汇总分析,提交公司月度成本分析会议讨论;公司成本控制中心组织召开成本分析会(每月),讨论成本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责任中心根据会议要求落实改进措施。(九)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思路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实施路径如图9所示。基于路径分析,未来的成本管理系统应逐步建设,以符合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成本信息管理系统规划框架如图10所示。

作者:李刚 冈健 陈国庆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 经大学图书馆

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

一、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与大企业的区别

(一)成本控制范围。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范围狭窄,缺乏全面性,大多只局限于生产过程,而忽视了其他环节上的成本控制,因此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误导企业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大企业的成本控制覆盖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存储、销售以及售后等整个环节,形成了全面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我国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系统上显得不够完善、不够严谨,特别在建立责任会计系统这一环节,经营责任制不完善,责任不清晰,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大企业的体系相对完善、严谨,职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到成本控制中,保证成本核算的数据真实可靠。

(三)成本控制方法。中小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随着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计算的成本扭曲了信息,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大企业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是作业成本法,它是细化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以作业为基本,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有效地提供有用信息,能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中小型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小、资金力量比较弱、内部控制程度比较差、生产效率比较低,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弱的地位,尤其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种成本竞争。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就尤为重要。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定义及意义

(一)成本控制的定义。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成本控制是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对成本进行管理和监督,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足,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支出,尽早向领导反映,做出补救措施。因此,不断引进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成本控制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创新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降低成本一般通过两个阶段来实现。先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等特定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然后,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使中小企业市场在竞争中发挥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3、成本控制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地强调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通过提高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却导致存货的积压,虽然提高了短期利润,但不利于实现长期利润。只有从产品的生产、营销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活动等全面分析,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通过成本控制的创新引进并应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合理的核算方法,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径,创造更多的利润,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