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模式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截至2019年7月,华东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总数量为6162个,华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总数量为2923个,华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网点为1198个。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之间联系紧密。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银行管理活动的组成,银行经营管理是对人进行管理,本质上讲为通过他人以及和他人一同实现组织目标,银行主要工作内容为提供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是其十分重要的资源,经营成果和经营效益和人之间关系紧密。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水平的提升是银行效益实现和不断发展的有效支撑。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和员工素质、员工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之间联系紧密。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平不够先进的情况下,将难以推动银行获得长远发展,或者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进而难以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时不能有效应对。最后,银行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和银行工资、效益、福利联系紧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肯定与价值判断,鼓励个人发展,且给予个人发展充分重视,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充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工作在实现理想和追求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2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首先,功能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在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转型,但是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比较重视人事问题的解决,工作为基层工作,角色上未能进行转变,应发挥的管理专家、事业伙伴、半个推动者以及领导者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受未能参与战略规划、战略决策影响,难以对企业实施的战略规划有充分认识,进而业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沟通机制与交流机制,难以充分了解业务发展背景下在人力资源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难以和业务发展具体规划结合在一起。
其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素质,发挥变革推动者、政策专家等作用,将管理价值和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当前开展的管理工作在知识、理念、方法、技能方面都未能形成充分、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也难以对管理中应运用的先进方法进行推广,进而变革推动者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1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应对自身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有正确认识,满足员工实际需求,在员工实际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将自身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进而使银行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由人事管理逐渐向功能型转变,促进人力资源在城市商业银行制定目标、战略以及规划的实际参与程度,对其今后发展有充分认识。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结合战略计划,细致分析人力资源实际需求以及供给情况,并将规划工作做好,使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工作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相适应。从制度上来讲,应推动人力资源方面和企业战略之间的衔接。
3.2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应逐渐构建员工发展和银行发展之间相互协调的机制,使员工在工作中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将员工长远发展和银行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使员工的自身发展得到充分保证,对银行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在工作中形成自觉意识。
具体实施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渠道和各种途径促进员工对银行产生认同感,认同银行价值理念,同时需注重员工在工作中的自豪感以及责任感的增强,工作中能够不断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这样才能使银行在发展中留住人才。
3.3建立科学聘任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对职位的设置应保证科学,使人员能够实现竞聘上岗,保证岗位选择时的双向性,进而使聘用机制在制定时更具合理性。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及优化组合具体需求,对干部选任进行科学设计,同时应保证岗位聘任相关制度在制定时的合理性,形成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实现竞争择优,进而使人力资源更具活力,促进组织竞争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应对干部聘任制度进行改进,对工作环节进行完善,确保竞聘工作在开展时的公平性、公开性、择优性、竞争性,并且需将聘任人员实际考核力度加大,形成良好聘任机制,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3.4构建人才培养战略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积极构建中级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核心人才作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对银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促进员工培训相关体系的完善,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对平台的有效构建。同时在此过程中,应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以及业务经营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对培训模式进行合理改进,使零星培训逐渐向规划性较强的常年培训转变,由原本应急式培训逐渐向针对性培训转变,保证培训的全员参与。在此情况下,员工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得到业务培训以及素质培训。
具体实施时,应对不同层级岗位人员的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在培训对象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形式。除此之外,应制定上岗考试,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应获得相应资格,并定期对员工素质进行检验,增强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5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应注重职业化的建设的实施,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完善,保证员工在进行职业发展时的多选性,改变原本的官本位以及独木桥的状态,转变原本单一性的晋升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无论选择哪种岗位,都能形成完整并且系统的发展通道。因此,在原本除了运用原本职务管理发展通道之外,应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专业性职业发展通道,使更多人员能够在专业道路上获得提高,这实际上是对员工专业能力的一种认可。
除此之外,应积极将薪酬和岗位职责、岗位贡献结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针对岗位进行绩效考核,并注重人员考核方法的完善,促进绩效考核的全面推行。在此过程中,应注重相关考评体系的构建,由原本静态考核逐渐向动态考核发展,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考核方法的科学转变,考核时将能力、业绩以及态度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
杨小姐是福州一家零售企业的员工,上月中旬她利用公司刚开放的电商资源开了一个微店,在公司APP上众多产品中,她挑选了十几种放在自己的微店上,以化妆护肤品、巧克力等休闲食品为主。“主要是考虑到情人节过后是三八节,这方面的产品比较受女性的欢迎。”她表示,一个多月来,尽管她没有花太多心思推广,但还是卖出了十几件产品,利润也有几十元。
据了解,目前在福州像杨小姐一样在上班的同时,又利用公司开放的电商资源开微店的市民已有不少。像福州另一家零售企业的陈先生,其所开的微店主要销售床上用品,虽仅卖出一件,但也有几十元的收入。据称,有的企业员工利用这一平台,每月可多赚1000多元。
据他们介绍,他们开微店在操作上非常简单,向公司申请后就可以开,产品资源在公司的APP上都有,可以选择喜欢的产品放进微店里,产品说明和图片等都不用去想,全部从公司APP上一键拉过来就行了。从产品说明到价格、评价等都和公司APP上的完全一样,他们只要负责产品销售就行,顾客在他们微店下单后,订单处理、配送、售后服务等全部由公司负责。当然,公司让他们开微店,自然有一定的奖励,一般的做法是他们每卖一件产品都可以获得从几元到几十元的利润提成。
福州天虹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从去年底就开始在深圳试行B2C2C全员销售计划,今年又向包括福州在内的一些城市推广试行。不过,因为目前还在尝试,所以在福州员工微店可销售的产品还不是太多,但以后会逐步增加。他说,目前他们公司已有不少员工都开了微店。苏宁福州也是在今年初开始推行这一计划,据介绍,目前在福州,公司已有超过一半的员工利用公司提供的电商资源开设了微店,达到了四五百家,而在全国,则已有近十万家,以后这种微店还将越来越多。
不仅是天虹和苏宁,国美近日也宣布,呼吁员工开设微店是国美今年力推的一件事。据称,目前该公司已经有一万多个员工微店,这些微店商品逾60%是公司指定要求推荐的产品,如iPhone6等热销产品,另一部分可以员工自己选择。通过这一策略,今年他们公司将从“全渠道”转变成“全零售”,实现线下30万名员工往线上引流,同时又把线上商品通过30万名员工的微店卖给消费者。
关键词: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29-02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坐落于湘西经济开发区内,所处的湘西自治州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腹地,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湘西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概况
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求真务实、崇德尚技的基本原则;热爱祖国,个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能力过硬;各方面发展均衡,具有计算机、管理、经济、信息、商务运作处理的知识与能力;能在企业、外贸公司、银行、行政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能进行电商工作的分析、运用、设计或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管理的电商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管理学、信息技术和经济贸易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加强系统的分析、计算机应用和定量化分析等方法技能训练。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能力与素质、知识过硬的综合型人才。本专业课程学习设为四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阶段学习基础课程,第三个阶段进行专业课学习,第四阶段开始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重点强调实践教学。
本专业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管理学、经济法、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站规划与设计、Web开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支付与风险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安全与保密、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学院双语教学有面向商务函电、网络营销、影像技术等课程。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落后、信息闭塞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大多处于半封闭状态,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经济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率也远远低于高速发展的东部发达地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仍在努力解放思想观念,但是信息的闭塞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还处于之前的老观念上,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以及不明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十分模糊,甚至对于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一无所知,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高速发展,使地区之间的电子商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三)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技术严重缺失
由于民族地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从而导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缺乏。再加上民族地区的待遇、工作环境、技术设施等因素,很难留住高水平高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因此,多数电子商务人才选择了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发达城市。民族地区因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民族地区物流体系不健全
因为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山高路陡的边远地区,交通极为不便,也大多没有水路,而陆路大多道路曲折,山高路险,物流业不发达,而物流是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快捷的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后续保障,如果没有快捷的物流,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是没有前景的,也将会是失败的。
(五)学院实践教学不到位
长时间以来,大多数院校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学生也是以听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但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以实战为主的综合性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还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等,都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为改善这个问题,许多院校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系统,创办了校外实习基地,用以供学生虚拟操作和实际训练,但就大部分实验室教学软件而言,还是与实际的电商商业环境相差甚远,学院为了评估,往往多数使用文字材料,但仅仅是为了应付评估检查。基于商务活动复杂多变,而学院的教学因缺少真正的商人参与,再加上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模式化解释,因此实际上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大力推广,提高认识
高职院校应大量举行电子商务的座谈会、讨论会以及论述会,直接增加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看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让他们了解互联网时代,适应这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政府积极引导,学院组织参与
政府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扮演着引导与指导的角色,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商人才要给予政策支持,并建立保障和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政策辅助。少数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较弱,需要政府多投入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设备,多为民族地区引进电商方面的人才,来增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硬软件力量。并通过广泛的宣传与培训去普及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的基础,用以带动民族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院校工商管理“90后”教育教学模式
民办高职生不仅具有“90后”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在其他方面也凸显了其独特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源为文理兼收,专业界限不明显,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各大民办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作为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新新人类”在教育措施、管理模式上应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民办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特点分析
1.1 “90后”大学生共性分析
“90后”是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事情,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教育水平都同父辈大相径庭,个性也相差极大。具体表现为:
(1)思想活跃,理想现实
“90后”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代脚步相适应,他们注重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喜欢人与亦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更容易体察,能较快地适应同时代产生的共鸣。
(2)个性张扬,能力不够
“90后”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展现自我,强调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但是由于大多数“90后”从小在家长呵护中长大,自身生活阅历不深,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和突出的独立自主能力,对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遇到问题很难客观分析正确对待,不能积极承担责任,有时候甚至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
(3)勇于创新、心理脆弱
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现代资讯的发达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接触新事物的平台,他们知识面较宽,眼界开阔,喜欢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但是心理抗挫折能力极差,遇到困难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行为上的偏激,这就造成了在“90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害怕失败又存在一定的趋同从众心态。
(4)目标明确,功利性强
“90后”大学生大多在父母的精心营造的温室中培育长大,父母对子女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因此“90后”大学生为人处世目标明确,轻过程重结果,而且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观念往往使得“90后”大学生出现个人道德修养的缺失,他们热衷于追求现实的短期成就和眼前利益,缺乏集体主义思想,更谈不上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
1.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个性特点分析
(1)被动学习,率性而为
正确的学习目标、态度、习惯和方式是一个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很多民办院校“90后”高职生由于基础差,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上显得被动而且随意:根据笔者对江西几所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的调查,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没有要求,只要尽力就无所谓,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逃课现象十分普遍。
(2)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盲目性大
专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社会角色,是其职业生涯形成的首要阶段。然而在民办高校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对专业选择盲目性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高校专业分支越来越细,给学生选择合适专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报读民办院校学生本身对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学生或单纯根据专业名称选择,或听从他人推荐。
(3)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对拥有宽口径就业需求,这是很多毕业证选择该专业就读的主要出发点。但总体来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职业选择随机性大。毕业生大多愿意去沿海开放城市或是内地发达城市,很少选择偏远地区就业。很多同学期望从事的工作体面、收入尚可、劳动强度不大, 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心里辅导,开设就业讲座,加强专业实训以及军训等科目,磨砺学生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有理想的规划,对职业岗位有清楚的认识,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2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改革
2.1 教学思想改革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人为本”地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由于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更容易受西方现代金钱本位、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竞争意识的影响,表现出另类叛逆、个性张扬、不服管教、虚荣、自尊心强等特点。民办高职教育工作者应突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
(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做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90后”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就读本专业的依据是“父母朋友的推荐”或者“好学” “好就业”,在这样盲目的选择下,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民办高职院校招生人员可以利用充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客观地全面地介绍不同专业的特点,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学生录取以后,校方应该第一时间聘请企业家、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开讲座讲经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3)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提倡肯定教育
适当的赞美与表扬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方法上的延伸,是对“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民办高校“90后”高职生受挫能力较差,通过适当的赞美和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情绪出于积极状态,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这样能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错误,并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2.2 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应推行启发式,废除填鸭式
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目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专家讲座、讨论班、网上实验等,针对“90后”高职生,启发式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90后”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民办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如何,基本上决定了这所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
(2)强调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90后”高职生基础差,学习热情较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能力和弱点通过各种手段予以诊断,为学生提出适合个人需求、兴趣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建议。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网络教学、视频教学、企业实地参观实习、模拟管理等。
(3)注重课堂以外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场所。就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那么,作为校方更应该提供学生积累将来走向社会所必须能力的平台。具体做法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辅助考证等。
2.3 教学手段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可直接使用图表、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等直观教学手段,这使得教学朝着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知识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将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其直观性、动态性和大容量信息导致了教学内容对时空的超越,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4 考试方法改革
随着对“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各高校考试模式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建立试题库,有些课程利用计算机出题,考试方式以闭卷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学生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等。考试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闭卷、开卷、两页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
2.5 教学实践改革
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基础定位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特别是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验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于一些在企业无法动手的生产环节,可以购买有关的电子音像制品使学生通过观看而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通过摸拟实验室,如会计模拟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培养学生会计、财务管理、现代营销的技能、商务谈判等课程宜采用这种方式。
(2)聘请企业管理者做兼职教师并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民办院校来说,由于目前的条件所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很难对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聘请企业管理者或本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运作有一个深入了解。聘请的企业管理者来自不同类型的行业和企业,因此通过他们的讲座,学生可以对各类企业都有一个了解。
(3)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高职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环节,有助于学生感悟和领会所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将来对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应包括两种形式:顶岗实习和调查实习。
参考文献:
[1] 《“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赵文博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8月
[2] 《“90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需求研究与教育反思》 毕佳萍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 《柔性管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范式》 叶志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8月
[4]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 李桂陵 彭斯超教育论坛 2009年12月
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分数在普通本科与普通专科之间,因此这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适当的引导下仍然能学有所成。另外,独立学院由于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和家长对知识的实用性有更高的期待。因此,独立学院不能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需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另外,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较广,因此现有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多样化的需求。加之独立院校学生个性更加突出,个体意识更加强,性格特长更具多元化。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备独特竞争优势更容易让他们获得用人单位认可,从独立学院的角度出发,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更能提高学生的有效就业率,增加本校在就业市场的好评度与知名度。
因此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显得更为合适。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按母体学校的模式运作,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亦不可避免地存在母体院校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有限的考虑,使得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的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仅将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广泛,不分情况的进行专才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多样化的就业能力的培养。[2]
(二)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等,在教学模式上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讲授。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是启发式、讨论式的。陈旧而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
(三)重理论,轻实践。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实践资源更为缺乏,导致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更显薄弱,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加上独立学院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较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多是理论功底不扎实、实践能力又不突出的毕业生,不是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3]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方案探讨
结合独立学院及其生源的特点,面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因材施教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不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并且能有利于达成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
因材施教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并不是彻底反对现有的专才教育,而是反对不顾学生兴趣、特征的对其进行专才教育。个性化培养主张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适合自己的某方面突出地发展创新潜能。高校要树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教育观念,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责任意识,为具有不同兴趣、爰好与个性的大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成长环境和成才之路。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个性化培养可以参照以下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逐步构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与优势。首先,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必须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爰好放到突出位置。具有强烈兴趣的人能以苦作乐,激发潜能。其次,要通过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树立自信与强烈的自我意识,持续发现自身优势。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获得认可是人的一项高层次的需求。当学生受到的鼓励较多时,便会更有动力维持已有优势并发现自身新的优势。兴趣和优势的发掘为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区分教师专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技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学科、多门类相结合的综合性师资队伍,教师专长领域应涵盖经济、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另外,为了满足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在专业研究领域,教师应该各具所长。所以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与现有教师的专业互补性。另外要通过鼓励学习与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精通性。
(三)实施师生互选的导师制。在区分人才特长与教师特长的基础上,依据“个性化”原则开展导师制,既重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也尊重教师的专长的个性化。由于独立学院专职教师人数相对于全体学生数目一般比较少,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到导师制当中并不现实。可以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本系老师的专业研究领域的区别,实施师生互选的导师制,由导师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4]
(四)实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施,不仅是用学分计算学习量的教学管理手段的变革,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学生选课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使得不同的兴趣、爰好、特长得到相应的有区别的发展。
(五)通过各种方式扩充选修课容量,压缩必修课容量。选修课是学分制下学生个性化修读方案的重要组成。在独立学院较为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可以结合对选修课的重新界定、修订选修学分认定规则,扩大选修课课程资源。比如:修读本系其他专业的课程取得的学分,可计为院级选修课学分;修读其他系的课程取得的学分,可计为公选课学分等。这样不仅提高了现有课程的效益,丰富了课程资源,更从政策上保障了学分制度下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有效执行。[51
(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打造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学模式不能再局限于单一化的课堂讲授型教学,应该结合同学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向其提供多种企业实践的机会,广泛的校企合作能够为同学们创造多样化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同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增强实践能力。再者,校企合作也能为工商管理专业老师提供深入了解企业、研究管理的机会,能更好的满足师生互选导师制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同学们个性化的专业指导需求。
(七)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补充内容。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开学初,将同头课程所涉及的授课教师和授课地点公布,学生在开学一周内可任意选听开课教师的课程,然后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自主选择该课程主讲教师;少数优秀学生可以在入学一年后改选专业;在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大类基础理论课中,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者前期专业课成绩,结合自身意愿,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为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论教学方式。
(八)改革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以促成实践教学立体平台的形成,使以上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应在学分制的前提下对考评方式进行改革,规定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实践课程,而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参与各类课外实训、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项目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该学分。
四、结论
面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矛盾,促成培养目标的达成。依据上文的探讨,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可以概括为:
一个定位,将独立学院工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有着独特就业优势的应用性人才,保证各项培养活动始终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