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科学认识三者的职能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经营,定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管理层服务,突出服务的内向性特点。主要审查各项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会计及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对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对企业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服务。其作用突出表现为:保证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企业的健康发展;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总称,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主要作用有: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三)风险管理的职能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促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在协助组织管理风险从而实现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在董事会层面综合报告不同的风险;提高对主要风险及其广泛影响的认识;对重要事项集中管理;减少意外或危机;在组织内部更加关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对将要采取的行动增加变更的可能性;具备为获取更高回报而承担更大风险的能力;更有依据的风险承受和决策。
二、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执行监督评价活动,协助单位管理者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就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在会计控制之外,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协助单位上层管理者完善内部控制,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维护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定义中包含有风险管理的内容,风险管理赋予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新的地位和作用,两者目标都是消除风险、增加价值,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紧密关系。大部分企业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时,将内部审计列为风险管理的一道重要防线,由内部审计对整个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有的企业还特意安排内部审计直接参与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全过程,以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负责开展监督与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有前提条件的:应当明确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职责;审计人员职责的性质应当写入内部审计章程并由审计委员会审批通过;内部审计不应当代表管理层管理任何风险;内部审计应当提供建议并支持管理层作决定,而不是他们自行做出风险管理决定。内部审计不能同时为其所负责的风险管理框架的任何一部分提供客观确认。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而服务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差异来讲,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青少年期,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成年版。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而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例如企业目标设定;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明确定义为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内部控制中没有提及对风险的对策。
三、加强三者之间统筹结合与实施的措施
(一)树立“统筹融合思想”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必须紧密融合,统筹建设,形成了一个良性系统循环:风险管理为起点,内部控制做过程,内部审计评结果,结果再反馈给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企业运营体系和监督体系的高效。建立三道防线:内部控制系统第一道控制防线在各业务运营部门,第二道防线在企业层面的风险管理部门,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部门。
(二)建立健全企业“综合控制治理机制”,打造统筹结合平台
由企业董事会建立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运作高效,形成一个“综合控制治理机制”,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控制体系。
(三)严格执行“两个规定”、“两个评价”,确立统筹实施依据
一是严格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风险管理文件中规定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职责,审计部门每年对包括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内的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应直接报送董事会内控与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二是严格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内控制度文件中规定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责,审计部门做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年度自我评价工作,加强对重点子企业、基层子企业和关键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
(四)做好“两个传递”、“两个反馈”,打通实务结合路径
风险管理部门要定期将风险评估结果信息传递给审计部门,以供内部审计进行年度审计项目立项时参考使用,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事项的审计监督;也要将风险评估结果信息传递给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以供内控部门确定关键控制环节、风险点,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审计部门要将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情况及风险管理监督评价结果反馈给风险管理部门,以供其对风险清单重新进行确认、完善、更新;也要将年度审计发现问题情况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反馈给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已便于继续改进、提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
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督等8个方面组成。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也为的其他组成因素提供了框架。目标设定,即管理层必须基于目标来识别成功的潜在因素。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而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一个适当的过程,既能够帮助制定企业的目标,又能够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事件辨别,在对企业目标、战略和计划以及对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要求辨别可能对实现公司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所有重要情况或事件,事件辨别的基础是将可能的风险与环境进行对比。风险评估,一般用可能性概率和影响结果两个维度度量风险,前者是一定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者是假设事件发生,对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战略产生影响的可能结果,潜在影响一般以对经营、数量、金钱损失以及战略目标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风险反应,风险反应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接受、规避或缓和这些风险,后者又包括风险分离、风险转换或者减少包括通过控制活动等形式。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管理当局设计的政策和程序,为执行特定的风险缓和反应提供合理保证。控制活动包括在整个组织中使用的批准、授权、注销、确认、观察、查证以及对经营业绩复核、资产安全、职责分离等方法。信息和交流。风险辨别、评估、反应和控制活动在组织的各个水平层次上产生有关风险的信息,与财务信息一样,风险信息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和框架进行交流, 使员工、管理层以及董事履行各自的责任。风险评估的信息系统可以产生定期或“ 例外基础” 的时时报告,报告使用趋势指标、业绩矩阵及运营或财务成果的形式,这些报告能够引导出及时的决策。监督,企业应通过持续的监督和独立的评价活动,监督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对有关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产的增减和费用的支付等经济业务,规定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职责分工、责任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有关企业管理制度中,都应具体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并不是目标的制定活动,而是对目标制定的评价工作,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为内控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前提条件。内部控制强调评估经营管理活动中突出的风险点,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并建议经营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实施必要的控制活动。比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监督评审与错误的纠正等工作。
内部控制评估管理活动中突出的是风险点, 负责重要的风险控制活动, 在风险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没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认识内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内控的五大组成部分,构筑起风险管理的平台, 实现对经营管理中各种风险的逐级控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如控制可能受到两个人以上的合谋制约决策层、管理层也可能会践踏内部控制的设计还可能受到人、财、物等资源的制约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三、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可通过协助管理层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离开了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就会出现紊乱。现代企业制度使法人化的企业承担的责任由财务责任变成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而内部审计的目标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即由监督财务责任转变为监督资产责任、产权责任及资本责任。审计功能也将随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发展、深化。
1.风险基础内部审计不仅关注风险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对风险管理功能, 设立一个分部, 配置一位风险经理, 内部审计人员建立风险评估模式, 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整个审计工作根植于以未来为导向的风险分析。
2. 内部审计的方法不再是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的完整性, 而是强调确认经营风险并测试这些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 由交易事项和对政策的遵循, 转变为对目标、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关注,“ 控制是否适当且有效”虽然仍被关注, 但已不是关键。
3.内部审计的反应方式不再是反应式的、事后的、不连续的监控, 从以交易为基础转变为以过程为基础, 对组织战略计划的创新也由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
4.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独立的评价者, 更是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集合者,内部审计人员应就战略规划、企业并购、合资经营、战略联盟及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及时、客观、独立地提供咨询。
5.内部审计的建议不再是强化控制、强调成本效益配比以及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而是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组织整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各有侧重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在银行日常管理中, 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各司其职, 它们的工作不能互相替代, 而是相互补充。各项经营水平的测算、评估, 以及经营风险预警和降低经营风险等工作, 主要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 而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从风险管理部门取得有关结果, 它需要关注的应是风险管理政策是否适当, 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如有没有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序, 该风险管理程序是不是得当, 是不是得到正确执行等。
四、启示与关注
1.风险控制己成为现代银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无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关注的都是风险。风险防范已成为银行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不是对经营管理的额外补充。风险防范的水平已成为衡量银行整体经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各国银行都在积极寻求风险防范和规避的合适途径。这就告诉我们, 无论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内部审计体制的构建, 都离不开风险防范和规避这个主题。
2.要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评估管理活动中突出的是风险点, 负责重要的风险控制活动, 在风险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没有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认识内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按照内控的五大组成部分,构筑起风险管理的平台, 实现对经营管理中各种风险的逐级控制,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 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如控制可能受到两个人以上的合谋制约决策层、管理层也可能会践踏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还可能受到人、财、物等资源的制约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3.要正确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对风险评估和控制各有侧重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在银行日常管理中, 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应各司其职, 它们的工作不能互相替代, 而是相互补充。各项经营水平的测算、评估, 以及经营风险预警和降低经营风险等工作, 主要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 而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从风险管理部门取得有关结果, 它需要关注的应是风险管理政策是否适当, 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如有没有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序, 该风险管理程序是不是得当, 是不是得到正确执行等。
4.要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现代内部审计日益重视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 内控的设计、执行、检查和评估首先是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 而内部审计是在经营管理部门基础上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 发现某一风险点, 应对此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作出详细的说明, 以达到引起管理部门重视的目的,但并不再需对这个风险点可能造成和无意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下一个肯定的结论。而对风险的这种延伸管理则应主要是经营管理部门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朱荣恩, 贺欣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审计研究,2003,(6).
[2]林丽华, 王成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中国审计, 2004,(9).
[3]刘秋明.论风险基础内部审计[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3,(10).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管理 风险管理 整合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国内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外资企业不断进驻,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愈趋残酷。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新的经济时代和市场形势下,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整合,才能使得企业的管理内容得以协调统一,经营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经营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使得两者在整合过程中拥有很高的契合度和可行性。其关联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体现在管理过程、管理手段和管理目的、影响因素等。
首先,就管理过程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即对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进行优化和提升,进而实现企业的组织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其管理执行过程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当中。内部控制管理需首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进而对内部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完成内部监督,实现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风险管理则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管控,并将其控制在最低水平的过程。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资产安全的基础上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保证。两者的管理过程均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是一个相对系统的过程。
其次,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均以风险评估作为实现手段。内部控制经由风险辨识和分析,最终采取管理和控制措施,风险管理则首先确定组织目标,进而通过风险评估明确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就管理目的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均以提供合理保证作为核心目的。内部控制着重于对风险事件的有效预防,风险管理则关注于风险因素的遏制和处理,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在影响因素方面,两者均受到企业成员的影响,“人”的作用均在两者执行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的必要性
(一)精简企业管理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实现管理机构的有效整合,将不同管理机构相似功能融合在一起,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磨合,减少机构和部门之间沟通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相当的关联性,相关工作之间能够融合与共通,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与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对两者相通的工作进行精粹和提炼,利用一套管理制度和人员系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和维护。企业的管理机构得到精简,经营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成本也相应降低,其未来发展的综合实力也就有了重要保证。
(二)发挥风险管理效用,为内部控制作引导
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明确的组织目标下其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其工作的针对性强,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是企业运营中活动着的管理机制。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整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使得其在管理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具体指导,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依此进行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工作重点的选择。如企业经营管理中某个项目或经营活动存在较大风险,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策略,企业内部控制则可围绕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项目类型进行界定,规范各部门的经营行为,实现风险防控能力的显著提升,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三)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保障企业长足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两者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使得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并能通过正确经营方向的确定,以最高效率实现经营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将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起来,能够实现两者的互补和共同促进,将两者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在风险事件的预防功能,风险管理则充分发挥其在风险因素遏制功能,两者相互支持和帮助,相关信息资源实时共享,企业的风险系数大大降低,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也就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策略
(一)推动两者管理架构的有效整合
在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的过程中,应首先推动两者管理架构的有效整合,实现管理机构的融合与统一。整合的基础是管理架构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才能拥有统一的指挥机构,才能拥有统一的、具体的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对企业信息传递渠道进行优化和提升,使得信息沟通效率大大提高,整合效率更高。其次,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统一在一个管理架构当中。建立其统一主体的管理体系,对各自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分配,明确具体的职责和义务,落实好架构的细化和深化工作。最后,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具体分析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战略规划、经营业务领域等因素,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进而逐步开展相关实际工作。
(二)建立健全企业动态业务管理规范
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两者的融合与统一,大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但不意味着各自的工作重点均高度统一,相关工作的开展也不再细化。为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各自发挥管理优势,应当建立健全动态业务管理规范,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借助于动态化的业务管理机制,在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作融合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工作重点。就企业内部控制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对企业资金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产品研发以及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则主要着重于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在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得出动态规范后,明确两者的融合点和重点,能够为各自工作开展提供详实的计划。
(三)细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在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融合之后,只有细化并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才不至于在融合之后造成工作不明确,反而影响管理工作效率。对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设计,应当遵循相应的执行原则,除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还应实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二者的协调配合,两者职权相互牵制,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其机构设置情况,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满足企业运营要求且符合实际情况。在工作流程的细化中,应强化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和运营信息系统的优化,为各组织职能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此外,应当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管理业务呈阶段式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同,相应的管控需求也各不相同。为此,应当针对经营管理业务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管理程序和措施的制定,使得经营管理业务的全过程能够拥有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动态化处理大大避免了管理成本的浪费,且能够实现管理效率最大化,风险管控效果也能达到最佳。
(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工作
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才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进而为整合后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优势的发挥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应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机制,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查找其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和提升措施。在相关监督工作的落实上,应当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主要执行者和负责人,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资产处理、交易状况等业务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和监督。在监督完成后,向企业呈交内部审计报告,以便企业的管理决策部门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处理,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不断优化和提升。
四、结语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整合,是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为此,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整合的方法和策略上进行科学设计。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大的方面和小的细节上入手,精简企业管理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立健全企业动态业务管理规范,并细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重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有效防范,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 沈D.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风险管理整合策略研究[J].企业研究,2013(14): 56-57.
[2] 王琼.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实施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 (34):137.
[3] 郑金生,陈蕾,许战坡.内部控制在供电企业扩报装业务流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2(09):41-43.
稽核一词本来是在会计范围内使用。含义是对财务信息与管理的真实性、合规性相关的内控等进行稽查核对。本文所谓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是以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形成一种管理力量将产业信息转变成稽核信息,对生产经营中各种老大难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可有效地将产业的压力转化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动力。
二、某汽配生产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建立前后的情况对比
(一)稽核体系建立前企业内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充分,企业虽数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制度体系建设情况良好,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内控制度执行随意性很大,更多是有章不循,公司发现无论内控制度多么健全,无效的内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极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倘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管理,将会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这些竞争挑战,风险压力和内部问题使得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二)现状
笔者在调研该汽配生产企业时发现,该企业通过内部风险管理稽核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供决策层参考。从而基本解决了前述中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提高。连续两年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产销量以两位数增长,其中2016年产销量增长率超过与全国全行业产销量增长率,而应收账款率创近三年最低。
三、构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稽核制度的做法
(一)核心思想
稽核核心思想就是提升企业价值为设定的主要原则。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是影响国有企业战略贯彻到位的主要因素,目前,在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汽车相关行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公司应对产业竞争环境,必须在环境变化影响到公司经营之前作出回应,并对公司进行事先稽核控制、事后稽查考核,从而持续改进经营。
(二)制度框架
该公司经营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会议充分讨论后,决定成立稽核小组,方案设计中稽核小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组员分别来各个部门,涉及该公司的人、财、物各方面,小组成员主要为普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正直敢言,具有一定的洞察力,能够从繁杂的报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稽核小组由公司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任组员。稽核小组直接向总经理负责,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针对公司内部管理普遍存在监督流于形式以及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异常点实施跟踪检查,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部门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商讨处理意见,争取在符合公司管理规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同时针对公司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拟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供上级领导参考修订。
(三)部门职能
稽核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职能部门根据稽核小组确定的具体目标指标,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做细做实相关管理工作,为“稽核小组”提供详细一手资料。稽核小组每月形成稽核报告并召开稽核会议。稽核小组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及联动分析,实时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运作模式
自成立稽核小组以来,该汽配企业通过对各部门、各岗位是否按公司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流程、岗位说明书、会议决议等规定进行作业,对采购,销售,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风险监控,使得绩效管理制度得以不断完善,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得以落实解决,同时稽核小组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类解决。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点,再根据检查情况,与部门负责人积极沟通,细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形成PDCA闭环管理,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部门之间及内部无法解决的工作或问题,愿意提交稽核小组进行仲裁。
(五)初步成效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一、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
首先,风险管理包括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仅仅只有内部控制这个内容,还存在着战略目标。而风险管理中的要素不仅仅是内部控制中的所有要素,还包括对目标的设定、对风险的对策以及对事件的识别等,如果从内容以及时间先后顺序方面来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外在延伸。其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关键环节。只有企业对风险加以认识并进行管理才能有效的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针对企业中存在的运营风险以及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进行内部控制系统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不仅如此,这种风险管理方法效率较高且十分有效。建立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必须要保证其状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需求。最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引起重视的方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并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快速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认识不够,将会对企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是一种管理制度,其本身并不会对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只有企业各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价值能充分实现。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对多种规章制度加以汇总,而对于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价值却并没有意识到。
(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没有全面的内容
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部分企业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较为重视,但是却没有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中引入经过梳理和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全部重要业务。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因为其不仅开放周期很长,而且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成本,另外很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存在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内容上不足的情况,一旦存在突发问题,企业发展将会面临着重大的打击。
(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在对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督查中,内部审计是较为重要且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很多房地产开放商企业其内部审计工作还不够实际,没有充分适应市场,采用的方式还是过去的财务审计。部分房地产企业还停留在向运营管理审计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传统阶段下的内部审计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实施阶段,都不具有系统性。尤其是部分企业其内审人员还没有专业的素质,针对内审人员还缺乏培训和考核机制。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没有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发展实情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
三、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要认识到管控工作的重点,对房地产企业中开发价值链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风险控制重点进行明确
要想保证建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就要知道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点所在。首先是组织管控体系的建设。按照内控规范,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机构设置权责分配、治理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以及内部审计。企业要想实施内部控制,就要注意到内部环境,这五个内控环境因素中,组织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以及项目管理模式最容易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全局发展。目前房地产企业发展速度不断扩大、开发规模区域不断激增,保证建立的组织管控体系权责明确、定位清晰、激励有效、风险受控才是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其次,企业需要通过人才来运转,如果人才存在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所以在建设内控风险体系中要以人力资源体系为根本,企业只有充分吸引优秀员工并激励员工发挥价值,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最后,按照房地产企业价值链特征,对开发价值链前段项目规划设计与定位策划阶段的风险控制和识别着重关注、
(二)对管控方法进行优化,做好房地产企业风险评估识别工作
房地产企业属于一个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企业,企业的很多业务和管理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逻辑,从而建立起一套流程,对流程的各个环节重点研究、调查和分析,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标注,从而采取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内控制度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防范。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降低,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滑,房地产市场正在大力调整,从而合理的控制房价。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每项投资和工作的风险要采取全面评估。在对房地产投资前,要通过风险管控部门和审计委员会的有效审核,有效评估房地产工作中的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深入研究重点环节。另外,在参与过程中,要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建立,监督和跟踪运作资本,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撤回投资金额,如果无法撤资,要采取措施将风险最低化。
(三)对管控机制进行构建
按照房地产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内控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合规型、管理型以及战略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发展实际,从合规型到风险战略型逐步实现。目前很多著名的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从财务会计审计、运营管理审计一直到内控风险审计。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掌握财务审计的相关知识,还要精通企业管理知识己相关流程。